蒙古汗国“成吉思皇帝圣旨”符牌考

更新时间:2023-12-04 20:2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蒙古汗国“成吉思皇帝圣旨”符牌考

2000年5月,著名的文物鉴赏家史树青先生曾撰名为《“成吉思皇帝圣旨”金牌考》的文章,对一面银质金字成吉思皇帝圣旨符牌进行了考证,驳斥了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一些专家视符牌为假货的言论。十二年后的今天,笔者亦以与史先生文章名称相近的一篇《蒙古汗国“成吉思皇帝圣旨”符牌考》,考证笔者自己珍藏的成吉思皇帝圣旨金牌(真正的金牌,含金量60%以上,见检测图。附图1、),以回答某大学教授所谓的“质疑”。一、国家报刊公布的存世的成吉思皇帝圣旨符牌成吉思皇帝圣旨牌,自1934年在前热河省第一次被发现以来,至2012年为止,78年中仅发现四枚(不含笔者所藏成吉思皇帝圣旨金牌):①1934年,在前热河省发现第一枚“成吉思皇帝圣旨”条形长牌,铜质金字,首部有一圆孔式环形纽,正面刻书“天赐成吉思圣旨,疾”10个汉字,背面刻契丹文。此牌现藏日本京都大学。②1934年,在前热河省又发现一枚“成吉思皇帝圣旨”牌,牌子的右上角残缺,质地、文字与京都大学所藏长牌相同。现藏于日本天理大学。③原满州国立博物馆收藏一枚长牌残片,铜质金字,仅存首部圆孔式环形纽及部分牌身,正面残存“天赐”二字。④1998年,河北省廊坊市文物商店征集到“成吉思皇帝圣旨”条形长牌,银质金字,首部有一圆

孔式环形纽。正面刻书“天赐成吉思圣旨,疾”10个汉字,背面刻契丹文“戋用(用一横)”二字。具体形制与前热河省发现的“成吉思皇帝圣旨”牌相同,左上角残缺。长21.7,宽6,厚0.3厘米。(见图2、)以上四枚银铜金字牌,应都为同一个制式,同一个规格,同一个模铸,同一样文字的同一种类的银、铜“成吉思皇帝圣旨”牌。除此之外,报刊上还刊有几件未经专家公开撰文肯定的,小型的,甚至微型的,面汉文“天赐成吉思圣旨,疾”,背刻八思巴文的银质符牌。二、笔者所藏“成吉思皇帝圣旨”牌。(见图3、)⒈笔者所藏“成吉思皇帝圣旨”牌形制信息。笔者所藏“成吉思皇帝圣旨”牌,长条板形,四角抹圆,首部有一圆孔式环形纽,纽外径3.3厘米,纽宽1.4厘米,纽厚0.9厘米,穿径1.2厘米。材质为含金量60%以上的金铜合金,长21.9厘米,宽6.8厘米,厚0.3厘米,重265克。正面刻书“天赐成吉思圣旨,疾”10个汉字,背面刻两行美术体八思巴字。转译汉字为:“防务千户,准行君帐”八字。(八思巴文由著名八思巴文研究学者邵华伟先生翻译。)(见图4)这应该是一面颁给皇帝侍卫亲军千户级别(相当于现今旅团级)军官的身份证兼出入皇帝大帐(皇宫大内)的特别通行证。⒉关于牌纽上汉字编号的再说明。笔者藏牌牌纽面背上都有汉字编号“甲字拾九号”。关于“号”字简体与“拾九”号拾繁九简的问题,已有时贤论述及实物证明,此种写法正是蒙元时代习俗,

不足为怪,反到证明此牌确属真品。对此不再赘述。这里要补充的是面背均刻编号的原因和编号的来源。因当今面世的三枚圣旨金牌中,笔者两枚均面背刻有编号,而内大索伦金牌圆孔正面环已损,只剩下有字的背面(见图5、)。这就出现了两种可能:所有金牌面背都刻有编号,内大正面原刻有编号,只因损坏成了,只剩下背面的编号;根据笔者所见有纽环编号的两枚八思巴文银牌(见图6、7、),它们只在牌子正面环上刻编号,环背不刻号。这恰恰证明金牌是两面刻编号,银牌仅正面刻编号。当前专家一致认金银牌纽上编号号头之字来自《千字文》。笔者认为此说证据不足,其来自天干地支,《百家姓》机率更大,因为《千字文》对粗识汉字的蒙古官员和汉族工匠来说,文意过于艰深,用字过于典雅。不如天干地支,《百家姓》对他们更通俗易懂,易于熟记。世传有八思巴字《百家姓》就是明证。再有从目前已掌握的圣旨牌编号字头看,它们全部可以在天干地支,《百家姓》中查到,而有的却无法在《千字文》中查到,这应就是证明。尽管《元史》卷101记有,各处县官置文薄交驿铺,对来驿使者文书登记造册,以牌(收发契牌)书号,上以千字文书号。文吏爱用千字文为号。不等于制牌工匠熟知千字文。更不等于设计分类编号的蒙古官员,会舍弃通俗易懂天于地支、《百家姓》的字,而采用文诌诌的《千字文》的字做字头。三、千户及防务千户。千户为蒙元时期军官名称,名义

上管辖一千军户,一千一百二十名兵士。千户下辖十个百户,每个百户管辖一百个军户,一百一十二名兵士。千户之设始于金代,负有带兵之责,即女真语“猛安”之汉译,统领谋克(百户),隶属于万户。千户制是蒙古汗国和元朝的国家体制。成吉思汗即位后,建立千户制,将全国的人民和土地划分为95个千户,由大汗分别授予与共同建国的贵戚、功臣,任命他们为千户的那颜(首领),使之世袭管领。千户下分为若干百户,百户下为十户。这种分法史称“领户分封制”或“千户分封制”。蒙元时期万户、千户、百户是军政合一单位,具有地方政府职能。其头领称万户长、千户长、百户长,简称万户、千户、百户,各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统兵七百以上称上千户;兵五百以上称中千户;兵三百以上称下千户,各设“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千户级“达鲁花赤”官正、从四品,千户官正从四品至正从五品,上、中、下千户,及从事不同任务千户,品级又有很大差异。千户属高级军官,按规定授予金牌,证明身份。“防务千户”,顾名思义即负责安全防卫任务的千户。蒙元千户,有“管民千户”,“屯垦千户”,“防务千户”等名目,是上级赋予不同千户的不同职权范围及任务的一种称谓而已。金牌上“防务千户”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被授予了“准行君帐”之特权。什么叫“准行君帐”?就是“准许持牌人自由进出皇帝的寝帐(皇宫大内)”。(这里,笔者把邵华伟先生从蒙语转写成

汉语的“军”,正写为“君”。军官进军帐不是权力,用不着赋予。军官进皇帝帐是要特别授权的。所以“君帐”才是八思巴文原意。不知笔者的理解是否正确?盼文字学家们给予合理解释。)这是何等重要的特殊权力啊!这是多么信任下的重要任务啊!这是皇帝把身家性命都交付给持牌人的天大信任。这位“防务千户”为什么能得到皇帝这样信任?唯一的原因,因为这位千户是皇帝怯薛军的高级军官,是“准行君帐”的“怯薛”宿卫的长官。四、关于“准行君帐”的“怯薛”。“怯薛”,蒙元时期皇帝禁卫军的名称。突厥-蒙古语“番直宿卫”之意,汉译多作宿卫,轮流值宿守卫之意。蒙元“怯薛”来源于辽金时期﹐蒙古高原各部首领的斡耳朵,称为那可儿(伴当﹑伙伴)的亲兵组成的卫队。成员和首领是父权制下的主仆关系。怯薛成员称怯薛歹(ke ig-tei)﹐复数作怯薛丹(ke igten)。怯薛(Keshig)是蒙古皇帝钦点的禁卫军,负责皇帝的安全,掌管宫城和斡耳朵(宫帐)的防卫。怯薛是由成吉思汗最早的百人贴身护卫,发展为一万人的勇猛军队。包括1千名宿卫,1千名弓箭手,8千名散班。这一万怯薛军由纳牙阿统领,没有可汗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调动,包括纳牙阿将军。战时,怯薛直接受可汗号令,可汗前往战场,必有怯薛护驾。平时则负责管理,包括督导宫廷执事、照顾马匹及维护辎重。成吉思汗所建怯薛共一万四千人。负责宿卫的怯薛人员从万户、千户、百户那颜子弟及随从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2b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