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法学院- 展示系统首页-课程中心展示系统

更新时间:2023-11-04 15: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验收报告书

学校名称: 上海政法学院

课程名称: 刑事诉讼法

课程类别:

公共课 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专业特色课

课程负责人:潘牧天

填表日期:2011年10月28日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制

课程名称 立项时间 课程负责人 职务 课 程 建 孙青平 设 参 与 张进德 讲师 讲师 讲师 孙彩虹 讲师 姓名 刑事诉讼学 2009-9 潘牧天 研究生部常务副主任 职称 面向专业 验收时间 职称 资助经费 在课程建设中的分工 课程建设 练习题的整理 课程维护 课件建设 相关资料收集 实际起止时间 法学 2011-11 副教授 3万 签名 副教授 人 徐杨 员 刘英明 原计划起止时间 2009.9-2011.10 2009.9-2011.10 经 下拨经费总额: 18000 元;支出经费: 30000 元; 费 剩余经费:0 元。 支 出 情 况 支出项目内容 办公用品 研讨、咨询、通讯等费用 国内调研差旅费 复印、购置图书等资料费 合计

1

支出金额 5000 10000 10000 5000 30000(元) 目 标 完 成 情 况

简述课程建设的目标、完成情况及建设中采取的措施: 一、课程的建设目标 力争将本课程建设成为具有一定优势的上海高校刑事诉讼法教学、科研基地。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掌握刑事诉讼原理的基础上,能过自觉的将所学理论运用到案例分析和司法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知识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精英式的法律人才,而不是进行普法教育。通过刑事诉讼法课程的学习,树立同学们公平正义、程序正当的的法律理念;使同学们能够较好的掌握我国的《刑事诉讼法》法典及相关法律与解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诉讼技能及职业道德观念,为将来成为合格的法律职业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完成的情况及建设中采取的措施 到目前为止,基本完成目标。在建设中为完成课程建设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职称结构合理、年龄与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 2、进行了刑事诉讼法课程群的教材建设。在两年的课程建设中,我们编写并出版了《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的教材建设。同时也进行了《诉讼法学原理》、《诉讼法学实务》、《法律文书》等课程的教材编写,即将出版。从课程体系来看,课程群的建设基本形成。 3、进行了试题库的建设,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 4、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将模拟法庭教学、法律诊所法律职业人讲座引入课堂。同时采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更加灵活。 2

取 得 的 成 果 详细列出课程建设中取得的各项教学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包括师资队伍及整体素质、教学能力与学术水平、教学改革与研究与获奖;研究课程内容设计与组织、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教学手段的应用、教材及教学资料建设、实践教学条件;课程特色等) 一、师资队伍及整体素质 刑事诉讼教学团队目前共有7人、其中副教授、博士3人;讲师4人,其中博士和在读博士3人,硕士1人。从学历来看,本教学团队已经有了较大提高。 二、教学能力与学术水平、教学改革与研究与获奖 (一)论文 潘牧天: 1、专著《滥用民事诉权的侵权责任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年11月版。 2、《论违宪审查程序的启动机制》载《北方法学》2009(9)。 -----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10(1)全文转载。 3、《美法行政诉讼司法审查若干问题之比较》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6)。 4、《普通程序审限制度的缺陷与民事诉权的滥用》载《学术交流》2009(2)。 5、《民事法律事实与民诉举证责任规则的配置》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6、《检察制度的内涵及其制度功能》,载《法学杂志》2010(9)。 7、《我国检察制度中检察权属性的合理定位》,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9)。 8、《论虚假调解类案的监督与规制》,载《司法改革与民事诉讼监督制度完善》,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10)。 9、孙青平、潘牧天:《本科法学教学模式------以刑事诉讼法教学为视角》,载《湖北函授学院学报》2011.10 孙青平: 1、《美国证券民事诉权制度的发展及对我国影响》,载《北方论丛》2010 3

(1)。 2、《比较视野中的中日侦查模式》,载《前沿》2009(12)。 3、《当前社会的信任危机问题与信任重构》,载《河南社科》2010(7)。 4、《论代位权及其实现方式》,载《河南社科》2009(1)。 5、《职业伦理与道德的新视角研究》,载《河南社科》2010(5)。 6、《我国检察委员会制度之检讨》,载《前沿》2011(15)。 8、孙青平、潘牧天:《本科法学教学模式------以刑事诉讼法教学为视角》,载《湖北函授学院学报》2011(10)。 孙彩虹: 1、《公益诉讼与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新思路》载《河北法学》2009(6) 。 2、《检察机关提起国有资产流失公益诉讼制度研究》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4)。 3、《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民间文学艺术公益诉讼制度》载《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09(2)。该文被《新华文摘》2009年第17期论点摘编。 4、《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保护对策探析》载《河南社会科学》2009(2)。 5、《国外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实践及其启示》载《河南大学学报》2011(4)。 6、《恐怖主义犯罪风险评估探究》载《中州学刊》2011(6)。 7、孙彩虹:《高校实务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兼论诊所法律教育》,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6)。 张进德: 1、专著:《通往文明的对抗——司法的理念与技艺》,中国工商出版社2010。 2、《德国的协商性司法——兼与美国辩诉交易的比较》载《人民检察》2010(9)。 2、《中国律师的职业定位》载《北方法学》2011(1)。 3、《美国辩诉交易的改革实践及其启示》载《人民检察》2011(2)。 4、《我国司法鉴定改革述评与展望》载《中国司法鉴定》2011(2)。 5、《电视调解节目的司法探析》载《理论导刊》2011(4)。 4

刘英明: 1、《刑事鉴定结论采信规则及其完善》载《人民论坛》2010(8)。 2、《环境侵权证明责任倒置合理性论证》载《北方法学》2010(4)。 3、《也论推定规则适用中的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兼与何家弘教授商榷》载《证据科学》2009(10)。 4、《从降低补偿案谈录音证据的采纳——以比较法为参照》载《中国诉讼法判解》2009年(5)。 5、2009年5月,参加中国政法大学举办的第二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并提交论文《证明责任倒置与推定的关系刍议——兼论推定的类型化》,载于该研讨会论文集。 (二)获奖 潘牧天: 1、2009年获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授予的2008年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2、承担的“上海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法治研究会2010年上海市民主法治建设课题”、“上海市检察官协会2010年重点研究课题”:《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研究》获第九届(2010年)上海市民主法治建设课题研究成果“实务研究类二等奖”;同时荣获“上海市检察官协会2010年重点研究课题三等奖”。 3、2010年,论文《论虚假调解类案的监督与规制》获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厅优秀调研论文奖。 4、2010年,论文《论虚假调解类案的监督与规制》获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优秀调研文章。 5、论文《我国现行检察制度的困境与改革》获上海市法学会诉讼法研究会2007年学术论文优秀奖。 6、获上海大学本科毕业学位论文指导2003学年校“毕业设计(论文)奖”。 孙青平:获2010年上海政法学院优秀毕业论文指导奖。 刘英明:获2011年上海政法学院优秀毕业论文指导奖。 5

三、研究课程内容设计与组织、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教学手段的应用 本课程的建设以课堂教学建设为中心,网络课堂延伸教学为辅助的教学方式。全方位的提升课程的作用。为此,我们确定了以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教学等实践性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同时根据课程需要进行灌输式教学、诊所式教学的的应用。全方位的提高教学的效率,为人才培养培养提供智力支持。 四、教材及教学资料建设、实践教学条件 (一)教材建设一览表 教材名称 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05年 主编 潘牧天 刑事诉讼法学(上海市上海大学出版社 教委二十一世纪法学重点教材建设项目) 刑事诉讼法案例教程 证据法学 法律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2008年 潘牧天 孙彩虹 民事诉讼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8年 2009年 潘牧天 孙彩虹 刑事诉讼法学(上海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委刑事司法建设高地项目) 刑事诉讼法学(十一五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 民事诉讼法学(十一五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 法律文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0年 孙彩虹 2011年11月即将出版 2011年11月即将出版 潘牧天 孙青平 6

(二)教学资源建设 重点课程的网络建设基本完成,教学资源中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电子教案、习题、案例等已建设完毕。 (三)实践教学条件 首先,学院模拟法庭教室及设备可供教学使用。其次,有诉讼法教学团队为主建设的法律诊所硬件建设基本完成。第三,检察官、法官、律师走进课堂已经成为现实,最后,我院在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的实践基地也为刑事诉讼法教学提供了便利。 五、课程特色 本课程是以实践教学为主、培养学生程序理念、培养学生诉讼技能、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的法律职业人为理念的课程特色。

7

效 果 简述课程建设对提高教学质量取得的实际效果(包括授课质量,督导、同行和学生评价、学生获奖等) 本课程在每年的督导听课和学生评教中均被评为优秀,后续课程老师如法律文书老师胡绩成、王毓明老师在讲授法律文书涉及刑事诉讼文书部分,同学们的刑事诉讼法知识掌握牢固、运用灵活。 在进行课程建设中,由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对刑事诉讼法课程的学习兴趣更加强烈。在近几年的毕业生中,有多名同学报考北大、人大、华政的诉讼法学硕士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 孙青平老师、刘英明老师指导的学生分别获2010年、2011年上海政法学院优秀毕业论文。 与既定目标比较,有哪些未完成或部分完成? 本课程建设基本达到目标。但是,在课程中心的网络建设中,由于课程中心系统与教务系统的不兼容,师生互动建设仍需进一步的改善。

8

拟在哪些方面需继续进一步建设? 1、 网上资源要与时俱进,将社会热点及时用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正确引导学生。 2、将法律诊所运营起来,真正起到实践教学的作用。 专 家 验 收 意 见 课程建设的既定目标是否实现,拟突破的难题是否解决,成果具备价值或效益以及存在的主要不足: 专家签名: 年 月 日 9

学 院 教 务 处 审 核 意 见 学 院 验 收 意 见 重点课程是否按计划完成、项目完成的质量与水平: 负责人签名: 公 章: 年 月 日 主管院长签名: 学 院 盖 章: 年 月 日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2b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