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更新时间:2024-05-25 15: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xxxxxxxxxx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xxxxxxxxxx公司 2017年1月2日

目 录

1. 总则 ........................................................................................................................ 1 1.1 编制目的 .............................................................................................................. 1 1.2 编制依据 .............................................................................................................. 1 1.3 适用范围 .............................................................................................................. 1 1.4、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分级 .................................................................................... 2 1.5 预案体系 .............................................................................................................. 4 1.5 工作原则 .............................................................................................................. 5 2. 企业基本情况 ........................................................................................................ 6 2.1 企业概况 .............................................................................................................. 6 2.2 地理位置及气候情况 .......................................................................................... 6 2.3 生产经营规模与现状 .......................................................................................... 8 2.4 周边的交通状况 .................................................................................................. 8 2.5 生产工艺、流程 .................................................................................................. 8 2.6 排污状况 .............................................................................................................. 9 2.7 周边环境敏感点 ................................................................................................ 10 3. 环境风险分析 ...................................................................................................... 11 3.1 环境风险识别 .................................................................................................... 11 3.2 环境风险目标 .................................................................................................... 12 3.3 环境事件类型 .................................................................................................... 12 4. 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 12

4.1 应急救援体系 .................................................................................................... 12 4.2 职责(应急救援体系中机构的职责) ............................................................ 13 4.2.1应急指挥部职责 ............................................................................................. 13 4.2.2通讯联络组职责 ............................................................................................. 14 4.2.3事故抢险组职责 ............................................................................................. 15 4.2.4医疗救护组职责 ............................................................................................. 15 4.2.5事故处置组职责 ............................................................................................. 16 4.2.6疏散引导组职责 ............................................................................................. 16 4.2.7善后处理组职责 ............................................................................................. 16 4.2.8永安救护公司职责 ......................................................................................... 17 4.2.9外部救援单位及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电话: ................................................... 17 5. 预防与预警 .......................................................................................................... 19 5.1 预防工作 ............................................................................................................ 19 5.2预警行动 ............................................................................................................. 20 5.2.1预警级别及条件 ............................................................................................. 20 5.2.2预警启动程序 ................................................................................................. 20 5.2.3进入预警状态后采取的措施 ......................................................................... 20 5.2.4预警支持系统 ................................................................................................. 21 5.2.5预警解除条件 ................................................................................................. 21 6. 应急响应 .............................................................................................................. 22 6.1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 22

6.2 企业环境应急响应分级 .................................................................................... 22 6.3 应急响应程序 .................................................................................................... 22 6.4.3应急监测 ......................................................................................................... 24 6.4.4环境突发事故救护程序 ................................................................................. 25 6.4.5.1人员撤离方式方法 ..................................................................................... 26 6.4.5.2撤离路线描述 ............................................................................................. 26 6.4.5.3非事故原发点现场人员的紧急疏散 ......................................................... 26 6.4.5.4周边区域人员的疏散 ................................................................................. 27 6.4.5生产设施事故救护程序 ................................................................................. 27 6.4.5.1自行处置 ..................................................................................................... 27 6.4.5.2救助处置 ..................................................................................................... 28 6.6信息发布 ............................................................................................................. 28 6.6.1信息发布部门 ................................................................................................. 28 6.6.2信息发布原则 ................................................................................................. 28 6.6.3信息发布形式 ................................................................................................. 28 6.7应急终止 ............................................................................................................. 29 6.7.1 应急终止条件 ................................................................................................ 29 6.7.2 应急终止程序 ................................................................................................ 29 6.7.3 应急结束后续工作 ........................................................................................ 29 6.7.3.1 应急总结 .................................................................................................... 29 6.7.3.2 应急事件调查 ............................................................................................ 30

6.8安全防护 ............................................................................................................. 30 6.8.1应急处置人员防护、监护措施 ..................................................................... 30 6.8.1.1应急处置人员防护 ..................................................................................... 30 6.8.1.2监护措施 ..................................................................................................... 31 6.8.1.3监护器材 ..................................................................................................... 31 6.8.2危险区的隔离 ................................................................................................. 31 6.8.3危险区、安全区的设定 ................................................................................. 31 6.8.3.1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 ..................................................................... 31 6.8.3.2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法 ..................................................................... 31 7后期处置 ................................................................................................................. 32 7.1应急评价过程 ..................................................................................................... 32 7.2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 33 7.2.1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 ..................................................................................... 33 7.2.2确定现场净化方式、方法 ............................................................................. 33 7.2.3明确事故现场洗消工作的负责人和专业队伍 ............................................. 33 7.2.4洗消后的二次污染的防治方案 ..................................................................... 33 7.3事故原因的调查 ................................................................................................. 34 7.4事故损失调查和责任认定 ................................................................................. 34 7.5善后处置和保险 ................................................................................................. 34 7.5.1善后处置 ......................................................................................................... 34 7.5.2保险 ................................................................................................................. 35

7.6恢复生产 ............................................................................................................. 35 8应急保障 ................................................................................................................. 35 8.1通信与信息保障 ................................................................................................. 35 8.2应急队伍保障 ..................................................................................................... 36 8.3应急装备保障 ..................................................................................................... 36 8.4经费保障 ............................................................................................................. 37 8.5其他保障 ............................................................................................................. 37 8.5.1交通运输保障 ................................................................................................. 37 8.5.2救援医疗保障 ................................................................................................. 37 8.5.3治安保障 ......................................................................................................... 37 8.5.4技术支持 ......................................................................................................... 38 9预案管理 ................................................................................................................. 38 9.1培训 ..................................................................................................................... 38 9.2演练 ..................................................................................................................... 39 9.2.1演练准备 ......................................................................................................... 39 9.2.2演练范围与频次 ............................................................................................. 41 9.2.3演练组织 ......................................................................................................... 42 9.3奖惩 ..................................................................................................................... 42 9.3.1奖励 ................................................................................................................. 42 9.3.2责任追究 ......................................................................................................... 42 9.4预案的批准和修改 ............................................................................................. 43

xxxxxxxxxx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xxxxxxxxxx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有效防范和及时处置各类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加强公司应急响应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能及时、正确、迅速、有效地控制事态,减少危害,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文件编制。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矿山范围内发生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控制和处置行为,具体包括:

①生产过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②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③因不可抗力(含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而造成危及环境安全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件。

1

④其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1.4、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分级

表1.4-1 事件分级原则 级别 分级原则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的;(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地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核设施发生需要进 入场外Ⅰ 应急的严重核事故,或事故辐射后果可能影响邻省和境外的,或按照“国 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3级以上的核事件;台湾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 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故;周边国家核设施中发生的按 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故; (7)跨国界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的;(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Ⅱ 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 大批死亡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重金属污染或危险化学品生产、贮运、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泄漏等事 件,或因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危险废物等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在国家重 点流域、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或居民聚集区、医院、学校等敏感区域 (7)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环境影响,或核设施和铀矿冶炼设施发生的达到进入场区应急状态标准的,或进口货物严重辐射超标的事件; (8)跨省(区、市)界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的;(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Ⅲ 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造成环境影响的; (7)跨地市界突发环境事件。 除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外的Ⅳ 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5人以上中毒的; 本公司突(2)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 发环境Ⅰ级事(3)土地坍塌或严重污染事故; 件(对应国家(4)其他事故发生后,后果有可能继续扩大的; Ⅳ级) (5)遇需要全体人员疏散撤离和影响周边社区或企业的事故或事件。 本公司突发环境 Ⅱ级事件(对应国家Ⅳ级)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中毒的; (2)小面积土地坍塌或小面积初期火灾事故;水源污染事件; (3)接台风预警或遇突发性恶劣气候时; (4)遇需局部人员撤离的事件。

本公司突发环境Ⅲ级事件(对应国家Ⅳ级) (1)小型火警; (2)可能发生小范围土地、水源污染问题事件; (3)人员轻微伤害事件; (4)一般保安事件。 Ⅰ至Ⅳ级为国家突发事件分级,参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进行分级,设置企业级与国家级的第Ⅳ级衔接,企业级按实际情况再进行分级。如果事故超过本公司的处理能力或者达到国家环境事件级别,则由相应的政府或环保部门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1.5 预案体系 1)内部预案关系

公司编制了针对安全的应急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预案,以及职业卫生防护预案,均涉及了环境事件应急与防治措施;专业针对公司生产经营中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由于污染源点多,因而编制了综合性环境应急预案。各预案相互协调,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

2)外部其他预案关系

应急预案涉及多个组织和部门,特别是突发环境事件的不可确定性,很多情况下,应急救援行动都必须寻求外部力量。因此,公司与相关单位、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动很重要,本预案联动如下:

xxxxxxxxxx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 ↓ xxxxxxxxxxxxx乡应

急办 ↓ 公司应指挥部 ↓ 事故现场应急 ↓ ↓ ↓ ↓ 外部救援队伍

1.5 工作原则

①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②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接受环保部门的指导,使公司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③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

协聘专业救护队 (xxxx) 公司内部救援队伍

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应急时快速有效。

2. 企业基本情况 2.1 企业概况

本公司司矿山xxxxxxxxxxx),与xxxxxxxxxx隔河相望,通过10公路村道相连。建于2000年,属有1122公司,法定代表人:xxxxxxxxxx,主要从事石灰岩矿开采,加工及销售(石灰石板材生产销售),矿山设计开采规模xxx万吨/年。企业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合法有效。公司有员工xx人,设有厂长xxx人,环保矿长xx1人、专职安全员xx人,环保管理人员xx人,职业卫生管理员xxx人,挖掘、装载机司机、电焊工等有相应岗位资格证书。

2.2 地理位置及气候情况

图1:地理交通位置图

xxxxxxxxxx石灰岩矿位于xxxxxxxxxx城14°方向,直距112km,

行政区划隶属xxxxxxxxxx。矿山中心点地理坐标:东经101°10′24″,北纬11°20′01″,直角坐标:X=1111, Y=111110。矿山紧邻1111乡道,北至树坪,南至assss45村,交通较方便(见交通位置图)。矿山采矿权人为xxxx,属有xxxx公司,法人代表:xxxx。现持采矿许可证证号:Cxxxxxxxxx,有效期自xxxxxx年xxx月xxxx 日~xxx年xxx月xxx日

xxxx

,圈面

闭积

(1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km2,开采深度:+xxxxxxxxxxxxm;开采矿种:石灰岩;开采方式:露天开采;生产规模:xxxxx 万吨/年。

本矿区属xxxxxxxxxx支流,矿山最低开来标高高于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矿山范围内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大气降水沿地表溪沟排泄,地表水不会给矿山开采带来较大的影响,但矿区开来时应注意防止矿区内的废水及碴石流入北侧的小河。矿山开来应对废渣及剥离的盖层应集中堆放,防止碴石浸流,确保地表水的自然径流、排泄。

本矿区内地下水主要是碳酸盐岩溶裂隙水,地表未见泉点出露,说明其水位低于矿山开采标高,地下水不会给矿山开采带来直接影响。由于矿层及围岩均在石灰岩地层内,故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应严防揭穿溶洞内积水导致突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本矿区属热带气候,热潮湿,多雨多雾,冬季时有小雪,偶见vd。根据xxxxxxxxxx气象站观测资料,最高气温x℃,最低为-x℃ 。年均降雨量为xmm,年平均相对湿度xxx%。

2.3 生产经营规模与现状

公司年开采规模xxxxx万吨/年,主要以机械切割、液压分裂等方式开采石灰岩,然后用叉车运至生产车间分割、切边、打磨加工为工艺板材、工艺品包装销售;生产中产生的边角石料、不成型石料再破碎加工碎石、石粉销售。

2.4 周边的交通状况

公司矿山与xxxxxxxxxx隔河相望,直线距离约xx公里,矿区与xxx乡相邻,矿山紧邻xxx乡道,北至树坪,南至sdfffff村,交通较方便。

2.5 生产工艺、流程

①矿山采矿工艺过程依次为:表土剥离→钻孔→母岩绳切割分离→顶翻→切割→整形→拖拽或推移→叉车运输或吊装于运输→清渣。

剥离表土 钻孔 绳锯切割 废水、噪声 叉车转运料石 清 渣 粉尘、噪声

顶翻 固废、噪声 粉尘、噪声 整型切割 固废、废水、

噪声

②企业石材加工工艺流程为:料石→吊运切割→板材磨光→切边、打磨、抛光→成品(包装)。

石材生产接尘操作工主要有钻孔、绳锯、快锯、水磨、水刀、抛光、破碎操作工等。

2.6 排污状况

矿山在剥离、穿孔、绳锯或液压分裂、整型切割、采装、运输以及生产车间切割、打磨、抛光等过程中,将产生废渣、粉尘、废气、噪声等,对矿山及附近的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根据矿体赋存条件、矿山开采方式及生产工艺流程,矿山工程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主要是粉尘、废气、噪声、废水(工艺用水和生活废水)、生活垃圾以及矿山剥离物。

①在开采中,表土剥离物集中堆放于排土场,由于排土场临近xxxxxxxxxx,需做好排土场护坡(坎)砌筑,防止雨季雨水冲蚀形成泥

石流冲入溪河中,污染水源。(排放参数详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②液压分裂孔或绳锯引孔钻孔,在钻孔处设置捕尘装置或湿式钻孔,防止钻孔粉尘无组织排放对大气污染,设备运行中产生噪声。粉尘噪声均对作业工人和环境存在影响。(排放参数详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③在石材工艺加工车间切割、切边、打磨、抛光环节均产生固体废料、废水、噪声,均采用循环水冲洗式工作,产生废水,废水经三级沉淀池沉淀循环使用;加工机械产生工业噪声。石料生产加工成品后产生剩余固体废料(边角料),边角料均可以破碎石粉作建筑材料销售。(排放参数详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④矿山使用挖掘机、装载机、叉车等设备工作中产生噪声和燃料(柴油)燃烧排放废气,燃料(柴油)、机油泄露、维修废物也可能对土壤产生污染,但因其量小形不成大范围影响,需加强废弃物管理。排放参数详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⑤本矿山有员工xxxxx人,每日会产生一定量的生活垃圾,采取集中掩埋至复垦地层腐化或由垃圾站集中处理。排放参数详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2.7 周边环境敏感点

本矿公司矿山位于xxxxxxxxxx社,xxxxxxxxxx城21方向,直距120km的xxxxxxxxxx,矿区标高在xxxxxxxxm之间,按山的高度分,属xxxxx区。xxxx有小河(xxxxxxxxxxxxxx,120米是xxxxxxxxxx),高程为约xxxxxxxxxxm,另外xxxx有xxxxxx公路经过,紧邻矿区边界,

矿区边界距最近的农房均在xxxm以上。矿区周边主要敏感点为xxxxxx。

3. 环境风险分析 3.1 环境风险识别

①燃油:本工程涉及到的主要危险品是柴油。需用柴油的设备为挖掘机、装载机各一台,矿山临时存油点仅xxxxx桶约xxxxxxxxxxkg,未构成重大危险源,但存在小型火灾危险,必须做防火措施。

②粉尘、废水、噪声:生产作业中,各环节均使用水作为辅助料,生产性粉尘产生量小,粉尘污染影响小,由于大量使用生产水,废水的产生是本公司最大的污染源,需做好废水三级沉淀循环使用,清水排放。

③地质灾害:本公司矿山山体平势,自然坡在xxx度左右。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不合理堆积,弃置或随意倾倒松散岩土,不仅压占土地,污染环境、破坏植被,还会引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造成严重的地质灾害。尤其是堆积在沟头、边坡等地貌部位的剥离岩土,在大雨和暴雨的条件下,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水资源污染。本矿山表土剥离量虽不大,但由于目前矿山还未形成采空区和需复垦区,剥离表土堆放在矿区下部的临时堆放场,用于开采平台及边坡的复绿用土,由于矿区下部有小河(xxxxxxxxxx上源),xxx堆场距河仅有x米,一量发生暴雨天气,如查堆放边坡不稳(保坎)的话,极易发生崩坍、泥石流灾害,同时泥砂等的大量迁移对附近生态和水体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④生产性固废:在开采环节有部分不能用于切割板材的废石料,在型材加工车间切下的边角废石料,本公司用于加工石粉用于建筑材料利

用,生产性固废得到有效处理。

⑤地表径流水:在下雨天等气候条件下,在开挖场区及道路周围区域会有部分泥浆水排出,特别在暴雨、洪水期等恶劣环境下,这部分水量很大,夹杂大量的泥浆、泥砂随着开挖面直排。矿区在开挖区设置横向坡度的排水沟,在矿区下游设置沉淀池,进行沉定后利用,减少水土流失的影响。

⑥矿山周边均是荒地或农地,没有森林覆盖,采矿活动无环境火灾危险,仅有厂内电气设备、机动车辆存在火灾风险。

3.2 环境风险目标

通过3.1环境风险识别,矿区周边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医院等敏感点,本矿山的环境风险目标为排土堆场,环境保护目标为xxxxx。

3.3 环境事件类型

本矿山突发环境事件类型主要为水污染事件,即生产性废水排放污染和泥土堆场滑坡、泥石流造成河水污染。其次为粉尘、噪声污染环境事件。

其他类型事故划入《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不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再论述。

4. 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4.1 应急救援体系

本公司聘请了xxxxxxxxxxx专业提供矿山救护服务。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xxx人员未到达时,事故预案的应急救援计划是由本xxx应急

组织机构来执行和完成的。

本公司的事故应急组织机构,即事故应急指挥小组,由应急指挥部及通讯联络组、事故抢险组、医疗救护组、事故处置组、疏散引导组、善后处理组组成。发生重大事故时,以事故应急指挥部为领导机构,进行现场指挥抢险工作。矿长(主要负责人)任总指挥,副矿长任副总指挥,负责本公司应急工作的组织和指挥,应急指挥部设在环保办。

若矿长(厂长或主要负责人)不在本单位时,由副厂长(或安全员)为应急指挥部临时总指挥,当厂长、副厂长均不在本单位时,由本公司行政级别最高领导全权负责应急工作。本公司应急组织机构体系见下图。

总指挥 副总指挥 通讯联络组事故抢险组医疗救护组事故处置组 疏散引导组善后处理组永安救护公司

4.2 职责(应急救援体系中机构的职责) 4.2.1应急指挥部职责 指 挥 长:xxx 副指挥长:xxx

成 员: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 总指挥:xxxxxxxxxx xxxxxxxxxxxxx

主要职责:全面负责应急指挥工作,负责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结算,对应急事件有决策权,启动更高级别预案(通常是政府预案)时,协助上级指挥领导完成应急抢险工作。

副总指挥:xxxxxxxxxxxxxxxxxxx

主要职责:协助总指挥完成应急指挥工作,总指挥不在时负责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结束,对应急事件有决策权,启动更高级别预案时,协助上级指挥领导完成应急抢险工作。

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 ①负责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结束; ②负责应急预案的决策和指挥; ③协调内部各种资源的调配决策;

④组织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并定期组织进行演练、评估和修改完善;

⑤负责应急救援预案体系的建设和运转; ⑥组织事故调查及事故信息的上报。 4.2.2通讯联络组职责

组长:xxxxxxxxxxx 主要职责:

①确保各专业队与场内事故现场指挥部通讯的畅通; ②通过电话、对讲机指挥人员的疏散和自救;

③维持现场秩序,阻止无关人员进入,并负责外部救援单位的救援指引;

④负责联络周边的企业和相关的部门; ⑤向救援指挥部报告事故及救援情况。 4.2.3事故抢险组职责

组长:抢险组组长xxxxxxxxxxxx 主要职责:

①发生火灾事故时,立即赶往现场,进行灭火; ②及时撤移易燃、易爆、有毒的危险物品; ③其他贵重物资的抢救。

④立即进行设备维修,对废水泄漏点进行堵截。 4.2.4医疗救护组职责

组长:医疗组组长xxxxxxxxxxxxxxxxx 主要职责:

①救护事故现场的受伤人员; ②受伤人员送往医院的监护; ③为现场救援人员提供医疗咨询。

④应急处理事故中,医疗废物的收集存放。 4.2.5事故处置组职责

组长:事故处置组组长xxxxxxxxxx 主要职责:

①对引发事故或使事故扩大的设备、设施做出紧急处理; ②控制重大危险源灾害的进一步发展;

③修复用电设施,或铺设临时用电线路,确保事故应急用电; ③抢修被事故破坏的设备、道路交通设施、通讯设备设施。 4.2.6疏散引导组职责

组长:疏散引导组组长xxxxxxxxxxxx 主要职责:

①引导部属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全撤离; ②维持疏散集合场地的秩序;

③统计疏散场地的人数,并向救援中心报告; ④维持厂内治安秩序;

⑤负责事故现场隔离区域和疏散区域的警戒和交通管制; ⑥负责警戒区域内重点目标,重点部门的安全保卫。 4.2.7善后处理组职责

组长:善后处置组组长xxxxxxxxxxxxxx 组员:xxxxxxxxxxxxxxxxx 主要职责:

①负责事故现场的拍照、录像; ②负责接待、安抚伤者家属;

③负责财产保险及工伤保险的办理和经济赔偿。 4.2.8永安救护公司职责 组长:xxxxxxxxxx 组员:xxxxxxxxxxx 主要职责:

①接到救援电话后,第一时间带上装备赶赴事件现场参与救援。 ②及时与指挥部联系,掌握现场事故状况。 ③负责现场应急抢险、救援。

4.2.9外部救援单位及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电话: 单位 姓名 职务 政府部门 治安 火警 交通事故 医疗急救 xxxxxxxxxx人民政府 xxxxxxxxxx环保局 xxxxxxxxxx环境监测站 xxxxxxxxxx环境执法大队

电话 手机号码 110 119 122 120

xxxx安监局 xxxxxxxxxx县安监局 xxxxxxxxxx疾控中心 xxxxxxxxxx气象局 xxxxxxxxxx林业局防火办 xxxxxxx人民政府 xxxxxxxxxx应急办公室 其他联系单 xxxxxxxxxx公司 xxxxx公司

5. 预防与预警 5.1 预防工作

本公司主要环境危险场所:废水排放系统、泥土堆场,其常规预防措施如下:

①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②强化安全环保生产教育。企业所有职工必须具备安全环保生产基本知识,必须接受安全环保生产知识教育和安全知识培训,熟知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流程、生产危险区域及其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机械设备运转的有关知识、环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知识、有关消防知识、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知识等。

③设置应急水池。为了避免生废水处理环境发生问题,导致生产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受纳水体的环境风险,修建应急水池满足至少贮存1小时水量的需要,便于工厂有充分时间进行应急响应和检修设备。

废水处理沉淀时间至少达到约5-10小时,应急池平时不能装水,出现事故时,废水通过厂区现有的截排水系统进入应急池。

④加强汛期泥土场的运营管理。泥土堆场是一个重要设施,平时做好堆场挡墙建设,留好排水孔,泥土排放时层层压实,坡度小,及时恢复植被固土,植被未恢复时,雨季可覆盖遮雨膜。

⑤加强对设施日常的维护和管理。环保管理人员要定期巡查各环保设施,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⑥采用便捷有效的消防、治安报警措施。

⑦每年定期进行检验和维修,保证消防设备、设施、器材的有效使用。

⑧定期组织开展风险源检查、评估、应急培训、演练,提高抗风险救援能力。

5.2预警行动

5.2.1预警级别及条件

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按照相关应急预案执行。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预警的发布由地方政府负责。

5.2.2预警启动程序

①现场一旦出现一般环境事件(Ⅳ级),或出现一般环境事件(Ⅳ级)的苗头和预兆,启动蓝色预警,通报xxxx公司派专人参与救援;

②一旦启动蓝色预警,应急救援指挥部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了解事故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情况,并做好启动黄色预警的准备,通报xxxxxxxxxx公司派专人参与救援;

③一旦启动黄色预警,应急指挥部应将事故情况上报xxx乡人民政府、县环保局、环监站,并根据事故的发展态势,请求是否启动橙色预警或红色预警,必要时,请求xxx乡人民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环保局、环监站的救援。

5.2.3进入预警状态后采取的措施

①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②发布预警公告,蓝色预警由应急指挥部指定的现场负责人发布,现场负责人一般为各生产部门的班组长;黄色预警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发布;橙色预警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发布;红色预警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发布。

③隔离、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④指令各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环境监测部门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⑤针对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个别场所,终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⑥调集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预警发布可通过电话、对讲机等形式发布,也可通过逐级下达,通过现场喊话等方式均可。

5.2.4预警支持系统

①建立环境安全预警系统。通过安全视频系统搭建重点污染源排污状况实时监控信息系统、突发事故预警系统。

②建立环境应急资料库。建立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数据库系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专家决策支持系统。

③建立与相关部门应急平台相联接的同步应急预警系统。 5.2.5预警解除条件

①事故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②事故造成的危害已被彻底清除,机电设备已完成检修,无继续发生可能;

③泄漏源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场地已完成清洗,泄漏物已得到有效的处理;

④环境污染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符合相关规定; ⑤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 6. 应急响应

6.1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按突发环境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I级响应)、重大环境事件(Ⅱ级响应)、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响应)、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响应)。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并建议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6.2 企业环境应急响应分级

事故响应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根据事故危害、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态的能力,本预案应急响应分为四级应急响应:

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件启动红色响应级别; 可能造成重大事件启动橙色响应级别; 可能造成较大和一般事件启动黄色响应级别; 不会对企业外部造成环境影响的,启动蓝色响应级别。 6.3 应急响应程序

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班组应根据事故类别,立即启动现场处置

方案,并判定预警级别是否超过蓝色预警,若超过蓝色预警,则上报应急指挥部,并请求启动黄色响应。

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判定预警级别,若预警级别超过黄色预警,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橙色应急预案,通知永安救护公司派员救援,并报告上一级应急指挥部。

启动橙色预警应急预案后,若事故不能有效控制,或者有扩大、发展趋势,或者影响到周边企业时,一旦预警级别超过橙色预警时,则由总指挥启动红色预警应急响应并请求应急指挥中心给予支援。上级应急救援队伍未到达前,总指挥负责指挥应急救援行动,上级应急指挥中心救援队伍到达后,总指挥负责向其负责人交代现场情况,服从上级应急指挥中心救援队伍的指挥。

若上级应急指挥中心预警指挥部在判断事故大小后,决定不予以支援时,应由公司总指挥继续指挥应急救援行动。

事故发生 启动蓝色响应 预警级别是否超过蓝色 否 启动黄色响应 是,且超过橙色响应 预警级别是否超过黄色 否 启动橙色响应 预警级别是否超过橙色 否 请求启动红色响应

图6.3-1 响应程序图

6.4.3应急监测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及周边环境的应急监测工作。如果环境污染事件超出了公司的监测能力,由指挥部立刻上报上级应急救援指挥部,要求xxxxxx环境监站给予监测方面的支援。

(1)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污染物的扩散速度、事件发生地的气象和地域特点,制订应急监测方案,确定污染物扩散范围。视污染物的扩散情况和监测结果的变化趋势,可对监测方案进行适时调整。

(2)优先选用污染物现场快速检测法,当不具备快速检测条件和检

测技术时或需对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进行精确判断时,应尽快送至实验室内进行分析检测。

(3)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环境事件污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的依据。

6.4.4环境突发事故救护程序

(1)事故现场的抢险和救援由总指挥统一布置。

(2)预案启动后,请求相关部门专家提供救援技术支持,参与抢险方案拟定。搜集整理救援过程中的技术资料,为指挥部提出建议意见及相关依据,参与分析事故原因和责任。

(3)现场救援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环境事故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救援人员必须是两个以上方能行动,进入现场要有专人监护。

(4)抢险救援现场要进行实时监测,以确定疏散和警戒范围。监测工作由市环保局监测站负责,监测人员必须有两个以上方能进入事故现场,同时必须配备个人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监测结果要及时准确的报告总指挥。

(5)若监测结果证明救援现场有变或监护人发现现场异常时,监护人应立即穿戴好防护用品进入事故现场通知抢险人员撤离现场,并做好救援人员撤离后,事故现场的安全隔离现场。

(6)救援人员若感觉有不适或发现防护装备报警时,应立即撤离现

场。

(7)由总指挥根据事故现场情况的变化来进行应急救援人员的调度。

6.4.5.1人员撤离方式方法

如果发生了山洪、泥石流的环境事故,事故现场人员应向地势较高地方转移,指定专门人员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逐一清点人数。并负责清点现场人员在疏散和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人员不要在低洼处滞留;当发生火灾事故,现场无力扑救时,应急队长组织现场伤员营救组人员对火灾附近区域所有人员进行疏通;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洪灾现场或污染区。如有没有及时撤离人员,应指派配戴适宜防护装备的抢险队员两人进入现场搜寻,并实施救助。

当事故威胁到周边地区的群众时,要及时向当地政府部门或上级应急救援中心求援,由xx专业救护xxx、公安、消防、社区等组织抽调力量负责组织实施。

6.4.5.2撤离路线描述

依据可能发生事故的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况、事故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当时灾害性天气等情况确定撤离路线。

6.4.5.3非事故原发点现场人员的紧急疏散

现场指挥人员,根据事故可能扩大的范围和当时气象条件,抢险进展情况及预计延展趋势,综合分析判断,对可能涉及的生产装置决定是否紧急停车和疏散人员,并向他们通报这一决定。防止引起恐慌或引发

派生事故。

6.4.5.4周边区域人员的疏散

根据事故的危害特性和事故的涉及或影响范围,由总指挥决定是否需要向周边地区发布信息,并与政府有关部门联系,如给政府部门决定对周边区域的单位,村庄居民进行疏散时,立即组织广播车辆和专业人员协助公安及其他政府有关部门的人员进行动员和疏导,使周边区域的人员安全疏散。

6.4.5生产设施事故救护程序 6.4.5.1自行处置

滑坡、泥石流故属于泥土堆场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可能导致xxxxxxxxxx污染灾害。事故发生后,抢险救灾队伍应立即组织截断引发滑坡的雨水,清理滑坡泥土,最大限度限制继续滑坡。

废水池未及时清理,未沉淀的废水容易泄漏进入xxxxxxxxxx,对当地的水资源环境造成破坏。发生废水排放系统事件时,将选生产废水导入应急事故水池,并对泄漏点进行抢修,最大限度减少废水进入xxxxxxxxxx的数量。坚持“宁可停产绝不污染”的原则,凡通过停产可以控制或消除污染时,必须立即组织停产,然后上报。

发生火灾事故后,事故单位自救是事故应急救援最基本、最重要的救援方式,这是因为单位内部最了解事故的现场情况,即使火灾已经扩大到事故单位以外区域,事故单位仍需全力组织自救,特别是尽快控制火灾。现场火势刚起时,应急组长要立即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扑救,救火

方法要得当,灭火前必须先切断蔓延材料,针对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灭火方法。油料起火可用泡沫灭火器或采用隔离法压灭火源不宜用水扑救。电气设备起火时,应尽快切断电源,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千万不要盲目向电器设备上泼水,这样容易造成触电、短路爆炸等并发性事故。火灾发生后,抢救的原则是:先人后物。任何时候抢救人的生命比任何财产都重要。

6.4.5.2救助处置

难以控制的,由外部单位、政府部门赶到并组织开展处理时,应急小组成员及组长应积极配合;报告事故发生情况、自行处置情况、目前情况等。

6.6信息发布 6.6.1信息发布部门

根据上级有关规定,配合相关政府部门,由公司进行资料信息收集,由应急指挥部对公司内部发布,由政府部门进行对外发布。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发布事故信息。 6.6.2信息发布原则

在信息发布过程中,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内容详实、及时准确。

6.6.3信息发布形式

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提供新闻稿件等。向新闻媒体发布信息必须由应急指挥部指定专人发布,

一般由总指挥根据事故处置的进展情况分阶段及时向外发布信息,也可指定管理者代表或环保主任向外界发布信息,任何人不得擅自发布不利于事故和救援的言论。

6.7应急终止 6.7.1 应急终止条件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故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露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且事件造成的危害已经被消除,无继发可能;

(3)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4)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6.7.2 应急终止程序

(1)事故现场负责人根据应急终止条件,做出解除蓝色预警后,报告应急指挥部;

(2)应急指挥部在接到事故现场负责人关于解除应急预警后,派人到现场确认,根据应急终止条件,做出解除黄色事故、橙色预警的决定;

(3)若涉及到周边居民的疏散时,由xxx乡应急指挥中心通知周边村社负责人解除预警。

6.7.3 应急结束后续工作 6.7.3.1 应急总结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2a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