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015年3月(最新)

更新时间:2024-06-27 11: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付忠孝

2015年3月

- 1 -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巨匠童心

教学目标

1.通过信息的收集和课堂讨论,了解齐百石国画特色及其 艺术风格,了解毕加索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艺术风格,提高学生 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2.体会人物不同面进行组合的技巧和方法,色块处理,线 面结合以及背景处理。

3.学习卢梭用丰富想象力弥补技术上的不足,激发学生对 艺术创作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认识和了解人物不同面的特点以及剪拼和组合的方法, 拼成 一副完整的画像。

教学难点

在剪拼和组合的方法基础上,采取色块处理,线面结合以及 背景处理等方法使画像有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春节期间你们是怎么度过的呀?有什么收获? 要合理安排, 更要合理利用自己的压岁钱, 添置需要的学习用具。

2.老师呀也喜欢过春节,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放鞭炮,到游乐场去玩各种娱乐游戏,吃各种好吃的东西等等,你们觉得老师和你们相比,有什么共同之处吗?别看老师大你们那么多,和你们一样,也有一颗童心啊。

3.不只是老师,就是许多大画家,即使很老了,也有一颗有趣的童心,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发现巨匠的童心

- 2 -

1.齐白石

(1)简介:老年的齐白石仍保持着一颗童心,蚱蜢、蜻蜓、 鱼虾等都是他的至爱。笔下的花鸟虫鱼如天真活泼的儿童,在画面上跳跃、嬉戏。

(2)齐白石童心作品赏析 作品中什么地方体现出了齐白石的童心? 2.毕加索

(1)毕加索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遗世的作品达二万多件,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作品。毕加索是少数能在生前“名利双收”的画家之一。 1901 年 6 月 24 日,毕加索作品首次在巴黎展出。1973 年 4 月 8 日在法国过世。

(2)毕加索童心作品赏析作品怎样体现出了毕加索的童心? 3.从这两位画家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技艺上的,心态上 的?? 三、巨匠童心的规律

1.这些巨匠虽然充满了童心,但是他们的画是随意画的吗?也是有创作方法和规律的。

2.游戏连一连:找出上面三幅图分别是哪幅作品构图空间布置。 看来童趣的作品也是在讲究构图知识的基础上完成的呀!

3.小游戏,这是一张什么样的脸? 三幅作品脸部观察,这是一张什么样的脸?

4.坐着的玛丽.泰雷兹分析。 脸部五官有什么诀窍?正面和侧面组合。 还可以侧面和侧面组合,甚至非人物的脸组合!皮肤、指甲、衣服颜色?衣服颜色既有大块的颜色,也许多的线条,线面相结合,画面增添了装饰趣味。背景?大块面的背景色处理,简洁大方,突出了主体人物的柔美。

四、试一试

1.老师在黑板上完成两幅半张人物侧面的脸,谁能够把他们分别完成,并形成一张有趣的作品?

- 3 -

可以用正面,或者侧面两两组合,甚至非人物的脸组合!使作品充满趣味, 但是要使画面美观还必须要运用你们手中的色彩工具哦。

2.优秀学生作业欣赏你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3.讨论如果让你画几个不同角度的人像并组成一幅有趣的画像,你有什么创意吗? 法国画家卢梭是一位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画家,但是他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纯真的感受弥补了技术上的不足,创作出许多伟大的作品,并被世人称为稚拙派。可见,只要大家大胆想象,细心创作,一定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五、学生作业

1.发挥你的想象力,画几个不同角度的人像,再组拼成一幅奇异有趣的画 像。

2.要求运用多种方法,使画面有趣! 3.教师巡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我们还学到了哪些绘画方法呢? 二、发现并解决问题

1.在绘画过程中,你遇到哪些问题?

2.在学生中发现做的比较好的来讲述是如何克服这些问题 的? 三、突破趣味如何才能够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的有趣味呢? 生:略

1.脸部五官:正面和侧面组合,侧面和侧面组合,特殊的脸组合。

- 4 -

2.皮肤、指甲、衣服颜色?衣服颜色既有大块的颜色,也有许多的线条,线面相结合,画面增添了装饰趣味。 3.背景?大块面的背景色处理,简洁大方,突出了主体人物的柔美。

四、学生创作,教师巡辅 五、作业展示

1.各组推荐优秀的作品并粘贴于黑板。 2.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六、结束语

像卢梭这样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却成长为知名画家的事例不少,他们的事例告诉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纯真的感受可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也可以创作出许多伟大的作品。可见,只要大家大胆想象,细心创作,将来在你们当中也可以出现大画家。

七、课后反思

- 5 -

第二课、同一幅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欣赏,让学生体验不同色彩给人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欣赏的方法,能够尝试运用色彩的情感特性、笔触的表现力进行大胆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欣赏活动中获得艺术创作的快乐,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能够尝试运用色彩的情感特性、笔触的表现力进 行大胆表现。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让学生理解艺术家作品中要表达的情感和学生的个性化的创作。

教学准备:油画棒、水粉颜料、砂纸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课入美境,灿烂葵花向阳开

1.让同学们欣赏多幅不同形态和颜色的向日葵的图片,感受向日葵亮丽的色彩和顽强的生命力,了解向日葵的内在品质。

2.向日葵以它独特的魅力感染了我们,也征服了一位世界著名画家。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艺术家。运用多媒体展示凡.高自画像:你知道这位爱画向日葵的画家是谁吗?请作以简单介绍。学生回答,老师简要小结:凡.高是荷兰人,世界著名画家。他一生沧桑坎坷,在生活上经历了很多苦难,但他在艺术上的追求却非常执著,在他短暂的37年的生命里,创作了很多幅《向日葵》用来装饰房间,还把整个房子都涂成了跟《向日葵》一样的金黄色。

3.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凡.高的《向日葵》,学习他运用色彩表现向日葵、表达情感的方法,让我们和大师画同一幅画。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欣赏梵.高向日葵,感受作品真美魅力

1.请学生欣赏梵高的美术作品《向日葵》(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分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回答。)

(1)作品表达了画家怎样的情感?

(2)凡高的《向日葵》在颜色和用笔上有什么特点? 2.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作重点强调: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我们能感受到凡.高对向日葵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发现色彩和笔触是表达情感的重要的手段。

3.出示一组不同时期不同艺术家的《向日葵》作品,欣赏比较,不同时期的作品表现的情感不一样。

4. 出示一组不同色彩的图片,欣赏比较,请同学们各自选择一个喜欢的图片,并说出选择的理由及感受!

- 6 -

5.教师小结:由于绘画的时间不同,表现的色彩情感就不同。色彩的不同,我们对图片的心理感受完全不同,这也说明:色彩于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在,人们可以为色彩找到“亲朋好友”,也可以让色彩有明有暗,更赋予色彩以不同的象征意义,也可以用色彩表达情感。

三、我和大师一起画,色彩助我显身手

1.老师示范创作能表达自己心情的向日葵。在创作过程中说出自己的感受。 2.我和大师一起画

(1)任意确定画面造型构图,画自己心中的向日葵。 (2)明确要求: a、个人独立完成。

b、先拟定一个主题(如:热情的向日葵、忧郁的向日葵、向日葵在沉思……),再尝试用色彩来大胆地创作,力争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情感。

c、能够给作品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 3、播放音乐,请学生跟着旋律轻松自由地进行大胆想象和创作。 四、互赏互评展风采, 多彩花儿放光芒 1、各小组选出优秀作品参与全班展示。 2、全班互赏互评,选出你心中的优胜作品。

注意:从色彩、笔触、构图、想象力、个性特点等多方面欣赏和评价作品。 五、欣赏凡.高的作品,欣赏生活中的色彩

1.欣赏凡.高不同时期的绘画,让学生对色彩情感有更深刻的认识,

2.欣赏生活中的色彩,也可以了解色彩情感不同的视觉效果。

- 7 -

第三课、能干的帮手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工程车,了解它们不同的造型特点及功能用途。

2、抓住工程车的外形结构和特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各种工程车。 教学重难点:

抓住工程车的外形结构和特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各种工程车。 教学准备: 图画本、彩色笔、课件、铅笔等。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这些能干的工程车。 二、出示图片,分析结构

认识特点认识各种工程车的用途与特点:请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车,说说车的外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以及它的用途。

课件展示各种工程车的图片。画面先呈现工程车最有特点的局部,然后呈现工程车整体。

三、探究讨论 1.选择哪个角度 (正面、侧面、半侧面。) 为什么?

(充分体现工程车的特征)

- 8 -

2.说说绘画步骤是怎样的? (1)确定构图与大的形体特征。

(2)分块画出每个大的结构外形,注意相互的比例位置。 (3)分块逐步由前到后画出内部结构特征。 (4)深入准确地描绘细节。

(5)整理完善,添画人物和背景等。 4.怎样处理工程车的结构、特点与细节? 四、大胆描绘,自主表现 画一辆自己喜欢的工程车。

五、展示作品,互相欣赏评价,评一评。 互相欣赏学生作品,评价。

- 9 -

第四课、书包

教学目的:

学习用“整体——局部”绘画原则画书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把观察的感受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观察表现物体的某些细节,同样凭感觉精细地表现出来,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教学难点:

学生习“整体——局部”绘画原则。 教学教具:

书包实物、书包线描定性写生范画。 教学过程: 一、指导观察:

在教坛上摆放几个书包,让学生从各角度进行观察,然后由几个学生分别讲述各自位置上所见到的书包的样子。

教师提问:“为什么各人所见都不相同呢?是书包自身的变化吗?”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

不是书包自身的变化,而是因为作画者的位置不同,所见到的书包外形也就不同了。写生就是把自已所看到的感觉,准确地画出来,

看得越细,理解越深,要画的内容就越多;教师提问:“除了刚才见到的外形不同,还能看出有什;地方?有些什么与别的物品不同的细节?”;待学生表述观察的感觉后出示范画,指点学生观看,教;观察能力是绘画中多种能力之

- 10 -

一,观看时要边看边比较;识和理解,把对象的形象特征、结构、色彩以及细小的;二、讲解书包结构:;教师拿出一个立方体方盒向学生提问:“这个盒子的形状相同吗?

看得越细,理解越深,要画的内容就越多。

教师提问:“除了刚才见到的外形不同,还能看出有什么特别的 地方?有些什么与别的物品不同的细节?”

待学生表述观察的感觉后出示范画,指点学生观看,教师作小结: 观察能力是绘画中多种能力之一,观看时要边看边比较,加深认 识和理解,把对象的形象特征、结构、色彩以及细小的地方都看透,作画时便会画得真实。要画得好,首先要观察好。所以观察能力是绘画的重要能力,要认真锻炼。此外还有一种能力与观察能力同样重要,这就是表现能力(描绘能力),它能把观察到的感觉画出来。表现能力是靠多练习而取得的,从三年级开始,绘画练习就是训练“观察与表现”的能力,只要认真学习,就会画出很好的作品。

二、讲解书包结构:

教师拿出一个立方体方盒向学生提问:“这个盒子的形状和书包 的形状相同吗?”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盒子的形状在绘画中叫“立体体”或

“六面体”。书包是由多个平面方形(六面体)组成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书包的组合结构,即各种大小、宽窄的方形组合成。

什么是整体?什么是外形?什么叫局部?这些专业术语要向学 生讲解清楚,绘画时先画大形,再画小的部分。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边讲边画,按课本所示图例说明:

- 11 -

先勾出外形轮廓——按照结构特点,逐步深入刻画。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分四组布置书包让学生写生。在学生绘出书包的基本形后,指导

学生进出口细致观察书包的某些主要部分的结构、形状及外表的细节特征,用流畅的线条作精细的描写,如有学生愿意填上色彩,可同意并鼓励学生着色。

四、讲评:根据作业要求评价优劣。

- 12 -

第五课、图画文章

教学目标:

1.了解给文章配画的作画步骤和要领,能抓住主题给文章配画。 2.大胆想像并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进行绘画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大胆想像并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进行绘画表现。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纸、铅笔。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

1.出示三篇文章《草船借箭》、《我的妈妈》、《乡村傍晚》的片段 依次把文章片段展示在大屏幕上。

2.出示三幅画,提问:每幅画画的都是什么内容?

3.请大家给这些画找“娘家”,将画和文章对应起来,并把画放置 在相应的文章片段下面。 4.揭示课题——《给文章配画》。 二、启发引导

- 13 -

1.提问:请大家看这三幅画,你为什么能一眼就看出它们分别是 哪篇文章的配画呢?

生:因为这些配画都画出了文章中的主要事物。

2.从构图、描画景物、涂色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要抓住文章中 的形象化词语。 三、教师示范 方法指导

出示文章片段,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1.朗读文章,理解意思。

2.找出要描画的景物,依次用横线标出。 3.构图布局。 4.逐个画景物。 5.涂色 四、作品欣赏 1.欣赏学生作品。 2.欣赏画家作品。

3.欣赏较早的文学插图及现代的连环画。 五、学生创作

提出作业要求,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作业要求) 六、展示交流 1.学生展示作品。

- 14 -

2.台下学生根据展示的作品看图说文。 3.看图说文与原文章的比较对照。

- 15 -

第六课、彩云衣(活动一)

教学目标:

1.能收集资料,欣赏各种各样的服装,领略服装的艺术美感。 2.能在生活中合理选择服装,体现自己应有的审美取向和独特的 衣着风格。

3.能运用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知识进行服装的色彩搭配。 4.能利用掌握的图案基础知识,为服装设计花边或满地纹。 一、趣味导入

1.教师让学生在一张小白纸片上用1一3种颜色涂画。 (提出游戏要求,激发学习欲望。)

2.学生采用油画棒任意选2—3种色彩,自由涂满白纸。 (学生尝试作业,时间为3分钟。)

CAI课件呈现游戏的规 则、内容、方式、时间。 二、剪纸游戏,趣味伸入

1.教师示范将涂满色彩的白纸剪成一件小背心。 2.学生也将自己的作业剪成一件背心。 (将方形纸对折剪缺成背心。)

教师示范用的纸(已涂满色彩)和剪刀。 三、作业评析,渗透知识

- 16 -

1.教师将部分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张贴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变化。

(1)有的小背心只用一种色彩也有深浅变化。 (2)有的小背心用两至三种色彩产生柔和对比。

(3)有的小背心用两至三种色彩产生强烈对比。根据色相的对比知识引导学生观察理解。

3.学生将涂好色的小背心按色彩的强烈对比与柔和对比分别贴在两类衣架上。

(作业评析既巩固涂色方法,又渗透色彩知识。) 四、观赏教材,小组讨论

1.欣赏教材中的服饰图片做辨析小训练。 2.小组讨论。

3.分别呈现讨论的结果。 4.教师小结色彩的对比知识。

CAI呈现教材中的小训练(包括图片及讨论内容)。 五、 学生作业 教师指导

1.教师提出作业要求:从教材中任选一套服装进行色彩搭配。 2.学生作业、播放音乐。 播放音乐 A段:活泼、跳跃

- 17 -

B段:轻柔、舒缓 评析交流

1.学生作业互评。

2.请“小设计师”谈自己的作品。

3.请“小设计师”针对自己今天身上穿的服装谈感受,也可请同学点评。 学生作业 欣赏服装

1.听故事,了解服装的起源。

2.欣赏服装,了解服装随着社会生活而发生的一系列演变。 (1)引导学生欣赏款式各异的服装。

(2)引导学生欣赏面料不同的各类服装。引导学生去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CAI课件呈现各类服装的图片。

- 18 -

第六课、彩云衣(活动二)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看一看: (导入)

这些衣服都有什么特点? (小结:都是有图案、花纹装饰的服装。) 以课件激起学生兴趣,学生欣赏、观察图片并思考衣裳特点. 课件:服装的图片。

想一想: (分析)

1.衣服由哪些部分构成?

2.只要改变衣服的一部分,就能改变衣服的式样。[出示课件] 3.看看同桌,你与他的衣服哪些部位不一样? 4.小结。

(1).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衣服的构成。 (2).学生观察图片,寻找几件衣服的区别。 (3).引导学生寻找自己与同桌的衣服区别。 课件:不同衣领的衣服式样图片。 试一试: (探索)

1.这是一个花朵图案,如果它向左右或上下重复排列就会形成什么?(花边)

- 19 -

2.请你把下面四条花边添画完整,并想一想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直立式;倾斜式;相对式;波浪式。)

运用这些规律,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花边。[出示课件] 3.选择花边图案装饰在衣服合适的部位。 4.小结。

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学生添画与欣赏。

3.几名学生上台,选择花边粘贴在一名学生衣服及老师衣服上。其余学生评价。

1.课件:演示花边的形成。 2.课件:几种规律的花边图片。 3.绘制的花边范品。 说一说: (设想)

1.欣赏学生作品。

2.说说你的想法(你想设计一件什么样的衣服?),与周围的同学讨论,派代表说。

学生说想法。 课件:欣赏图片。 圆一圆: (创造)

- 20 -

1.设计一件有花边或全身图案的单件上衣。 2.小结。 学生自主设计。 音乐 换一换: (合作)

1.演示剪贴、添画过程。

根据这些衣服的风格,还可以设计出配套的下装。 2.与同学交换,根据他人设计的服装再进行配套设计。 学生交换设计。 (1).实物投影仪。

(2).课件:欣赏学生作品等;音乐。 议一议:(评价)

1.你从同桌那儿学到了什么?

2.你们共同设计的服装有什么风格?适合什么人穿?适合什么场合穿? 3.总结下课。 学生自评、互评。

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

- 21 -

第7课、飞天畅想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太空奥秘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大胆想像,描绘未来世界人类去太空旅行或探索的情景。

2、运用易拉罐、铁丝等材料进行人造卫星的立体造型表现训练。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展示充满无穷无尽奥秘的太空

2、教师小结:宇宙大得难以想像,它充满无穷无尽奥秘,人类几千年来不断地对太空进行探索,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天文学家,近几十年来,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发射了许多探测器,去探索无边无际的太空世界,今天我们也一起去太空看看。(揭示课题)

二、交流

1、游太空前的准备——资料交流,参观了解。

(1)资料收集:课前搜集航天发射中心、火箭、飞船、卫星、探测 器等有关太空的资料和图片。

(2)讨论怎样游太空。e突出“游”的方法)

- 22 -

a.坐上各种飞行器。

b.穿上太空服。(因为没有地球的吸引力,没有氧气,在太空中 会飘来飘去)

(3)去航天发射中心。(分组交流资料——教师总结)

a.了解航天发射中心。我国有三个航天中心,分别是甘肃省酒泉 发射中心、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航天发射中心。(课件展示 图片)航天发射中心是发射卫星、探测器、飞船等。 b.了解长征系列火箭。(出示长征系列火箭图片)

c.了解“神舟”号系列飞船和各种卫星、探测器。(出示图片)卫 星、飞船、探测器等是*火箭装载飞进太空的。 d.观看“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发射遨游太空的精彩片段。 2.乘坐飞船游太空——指导构思,引发奇想。

(1)一乘坐“神舟”六号飞船游太空(播放音乐和游太空录像) (2)说说在太空见到什么?提示:五颜六色的星星,各种人造卫星, 无边无际的宇宙,美丽的城市,和地球一样有各种生命,可爱的外星 动物,儿童乐园,高速公路??

(3)说说在太空出现什么情况?(没有大气,会失重,课件出示宇航 员在太空行走时失重的各种不同动态和在睡眠、饮食时失重的有趣状 况)

3.画太空——欣赏作品,评价学习。

- 23 -

(1) 课件展示多幅学生作品。

(2)说说这些小朋友是怎样画的、怎样想的。 三、创作

大胆设计造型独特的航天飞行器、奇异的外星人和壮观的太空城 市,描绘出一幅未来人类在神秘太空世界进行探索、旅行的图片。教 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

表扬想像奇特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并通过视频展示台展 示其作品。 五、拓展

了解卫星是怎样传送电视节目的——外国的新闻内容就是通

过卫星传播过来的。天气变化情况是通过卫星来观察云层而得知的。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在神秘的夜空中,除了点点繁星,有时还可以看到在慢慢移 动的小星星,那就是人类在太空中的好助手——人造地球卫星。(课 件展示)

2.揭示课题:飞天畅想 二 、欣赏认识

- 24 -

1.自主学习、认识各种不同功能和形态结构的卫星。(学生将课 前收集的卫星资料分组进行展示介绍和交流) 2.展示欣赏:地球的守护神——神奇的卫星。

3.总结卫星的基本结构——主体部分与展开部分,(动画展示) 它们具有十分丰富的形态变化。 三、探究制作

1.初步感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颗真正的“人造卫星”——模型。 (实物展示欣赏易拉罐制作的卫星模型)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 的吗?

2.认识材料:分组探讨易拉罐的不同处理制作方法。

(1)认识易拉罐的结构:罐身、罐口、罐底,怎样运用不同的部分?(剪 开分解、展开等)

(2)用易拉罐可以做成怎样的立体形?

(3)易拉罐的处理方法。(剪切、弯折、卷曲、粘贴、穿插等 ) (4)思考:怎样巧妙地利用易拉罐罐身上的图案? (5)注意:工作时戴上手套,以免易拉罐划伤手。 (6)想一想:怎样连接各个部分? (7)教师总结说明。(课件展示) 3.分组合作。

(1)讨论设计:讨论设计本组将制作的卫星其功能与外形,画出

- 25 -

简单的草图,明确主要结构与形状。

(2)合作制作:各组分工制作卫星不同的部件。(分总设计、主体 制作、天线制作、能源板制作、技术支持等,总设计师对个人的制作 进行整体安排与协调,技术支持对个人制作时提供技术上的帮助。) (3)组装完善:将各部件进行组装,添加细节与装饰完善。 4.教师指导帮助。 四、赏评展示

1.各组介绍自己制作的卫星的名称与功能。 2.师生共同欣赏评价。 五、拓展升华

1.欣赏:卫星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天气、通讯??

2.学生畅谈对将来的构想,设计制作更多先进的卫星帮助人们 的生产生活。 板书设计

飞天畅想 卫星的结果与形态 制作卫星

- 26 -

第8课 星光灿烂

教学目标:

1、了解纸浮雕的成型原理,能熟练识图。

2.能运用折叠、剪切、压折等方法、技能,制作出纸浮雕作品。 3.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

识图并能独立完成1~2个浮雕星星的制作。 教学难点:

创造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示范作品7件、示意图6幅、彩色卡纸若干!剪刀一把!黑板一块!红蓝黑色笔各一只(粉笔记号笔均可)

学生:彩色卡纸若干、剪刀一把、尺子一把、红蓝黑色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新课。

魔术变变变!出示两个星星造型,一个是平面的,一个是立体的。学生对比欣赏思考:你们知道这两个星星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明确:这个星星非常有立体感,好象从这个底板上浮起来一样,我们把这种效果叫做浮雕,这个星星是用纸做的,所以叫纸浮雕。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星光灿烂》,制作纸浮雕星星。

二、学习新课。

- 27 -

1.引导发现 学生欣赏浮雕四角星星思考交流:这颗星星是用了什么方法,使平整的纸张,产生立体感的呢?

明确:折叠是制作纸浮雕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2.看简单的折叠示意图 思考:红蓝虚线黑实线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明确:红色的虚线代表凸折线,蓝色的虚线代表凹折线,黑色的实线代表裁切线。

3.根据示意图(两种)动手尝试折叠并交流凸凹折线折叠方法, 明确:凸凹折线的折法。折叠完后展平作品直接在上面用相对应的折叠线绘制出示意图!

4.展示绘制快又好的示意图!

5.试一试:出示示意图完成四角星基本型的制作并交流! 目的:锻炼学生识图能力,独立完成星星基本形的制作!为后面的创新奠定基础!

6.能让你手中的星星更加与众不同吗?学生交流!

7.对号入座:出示书中四个示意图和四个变式星星浮雕作品 学生在书中对号入座填空!然后说一说四件作品的异同点!明确:图一是基本形!1——4号星星都是根据基本形变话7而来!4号星的特别之处:光芒的表现!四个角中间可以有一个或更多光芒!

三、制作创新:

看了这几种不同造型的星星后,是不是又想试一试呢? 赶快动手 吧,看看哪一组动起手来,把这夜空点缀的更加美丽。 鼓励制作快的多做几种四角星!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互评 五、课堂小结及延伸

- 28 -

1.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不规则星等。 2.课件欣赏其它浮雕作品! 六、课堂小结.

刚才同学们精心制作让我们的天空有了繁星的点缀,希望大家在今后都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美丽星空!让那星光更加灿烂!

- 29 -

第9课 、团扇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古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2.欣赏团扇的扇面画,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制作团扇,运用所学装饰扇面。 2.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感受中华民族古老的扇文化 1.教师出示图片。

2.学生欣赏有关团扇的古诗、古画及相关介绍。 3.教师板书课题。

二、讨论交流,了解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1.提出活动要求:分组交流团扇的资料,并思考团扇的特点是什么。 2.学生分组交流学习,教师参与。 3.继续介绍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三、讨论分析,感受扇面画的形式美感 1.提出活动要求:

(1) 分组,每组重点讨论教材中的一件团扇作品。

- 30 -

(2) 从扇面画的作者、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根据不同的扇面画可以有所侧重。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 3.每组选派代表上台评述。

4.教师鼓励学生,并与学生交流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四、制作团扇,根据扇面的形状合理安排画面 1.指导学生剪出团扇的形状。

2.观察教材小训练中的两个扇面,说说哪个扇面更美 ? 为什么 ?

3.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前者更美,因为蝴蝶图案的大小、布局更适合于扇面的形状。 4.引导学生根据扇面的形状安排画面。

五、教学评价与延伸

1.展示作品,自由欣赏,自由交流。 2. 自评、互评。

3.欣赏折扇的扇面画 教学反思:

- 31 -

第十课、 水墨诗心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2、通过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通过分析中国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感受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 :中国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 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课前准备:国画用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画赏析

1、李可染先生画的《秋风吹下红雨来》,这只是他众多的牧牛图中的一幅。漫天飞扬的红叶,概括出整个秋天的景色,一个牧童悠然骑在牛背上,牛用一块重墨,使主体突出。这虽然表现的是普通的农家生活,但在画家的笔下,却满是诗情画意,充分体现了画家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真挚感情。

2、蛙声十里出山泉》创作于1951年,是齐白石老人91岁时为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纵129厘米,横34厘米。老舍与齐白石是一对好朋友。有一次,老舍先生到齐白石先生家做客。他从案头拿起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一首诗,有意从诗中选取了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然后想请齐白石先生根据这句诗作幅画,用画去表现诗中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齐白石先生欣然接受,但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它涉及到艺术上一个深层话题。

- 32 -

(据说齐白石先生经过了几天的认真思考)。最终,齐白石老人凭借自己几十年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艺术的真知灼见,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完成了任务,创作出了这幅著名的《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把?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现象,通过酣畅的笔墨表现出来。

(二)作品内容介绍: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未画青蛙,只画几只蝌蚪在逆水游动,旁边是山石。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它们不知道已离开了青蛙妈妈,还活泼地戏水玩耍。人们可以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

蛙妈妈,因为失去蝌蚪,它们也在大声鸣叫。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都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这正切合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句诗的意境。

二、说说诗意

1、尝试用简短的文字指出课本35页右边两幅作品的诗意。 2、学生交流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 第二课时: 一、讨论:

老师选择以下诗,进行赏析,然后让学生谈感受,理解诗意,老师最后作总结,并根据学生的思路,画一幅诗意画的的创作步骤图。

(1)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王维《山居秋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33 -

(3)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画步骤:(教师示范) ①立意、②构图、③勾线、④着色、⑤调整、⑥题诗、⑦盖章。 老师先只写几个序号,待示范和讲解完后,让学生作答,以加深印象,再把字补上。

二.学生作业

1、选两句诗为题作画,要求学生完成一幅诗意画创作。教师行间辅导 2、要求 以强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主,不过多强调技法、技巧,凡是有新意的作品,均以肯定。

四.交流评析作业:

自评.互评,及时发现好的作业,给予表扬,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板书设计:

- 34 -

第十一课、石壁上的九色鹿

授课时数:4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敦煌石窟的演化历史,欣赏经典艺术

2、学习敦煌壁画的构图和色彩,并尝试运用在自己的作品里 教学难点:学习敦煌壁画的颜色。 教学重点:赏析敦煌壁画。

课前准备:九色鹿的故事,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

恒河旁边,住着一头鹿,它的毛有九种颜色,它的角像雪一样白。九色鹿每天到河边吃草喝水,这儿有它的一个好朋友,那是一只乌鸦。

有一天,一个人不小心掉进了河里。九色鹿看到了,赶快跑到河边,不顾危险,掉进河里去,把那个人救上岸来了。那人要谢九色鹿,九色鹿摇摇头说:“我救你,不是为了叫你谢我。你回去吧,只要你不告诉大家。”说完话,就回去了。

那个人说:“一定、一定,我什么也不告诉人家。”说完话,就回去了。 这个国家的王后,一天夜里做了个奇怪的梦,看见一头鹿,它的毛有九种颜色,他的角像雪一样白。她醒来对国王说:“我要九色鹿,拿它的皮做坐垫,您快给我找来。要不,我就要死了。”

- 35 -

国王告诉全国的老百姓:谁能找到九色鹿,就分给他半个国家,还给他满满一盆金子。

可是谁也没见过九色鹿,谁也不知道九色鹿在哪儿,只有一个人,就是九色鹿救了他的那个人知道。他想:“这下可好了,我可以有满满一盆金子,还分到半个国家呢!”他跑到王宫里,让国王带上兵马和他一起去捉九色鹿。

这天,九色鹿正伏在地上打瞌睡,它的好朋友,就是那只乌鸦,站在树枝上,看见远远问那个人:“九色鹿救了你,你为什么反而要害他呢?”

那个人说不出话来。

国王叫他的士兵让开一条路,把九色鹿放了,并且下了个命令:“以后,谁也不许来

捉九色鹿。”那个人呢?他没有拿到满盆的金子。也没有分到半个国家。国王叫士兵把他绑起来,扔到恒河里去了。

二、石壁上的九色鹿 1、敦煌石窟九色鹿图片欣赏

2、壁画以横幅长卷形式连续画出佛的前身九色鹿王故事的种种情节:鹿王在江边救起溺水人,溺水人叩谢;王后梦见鹿王,要求国王捕捉鹿王;国王悬赏捕鹿,溺水人告密,国王带人捕鹿,鹿王向国王诉说救溺水人经过;国王放走鹿王,王后心碎而死;告密者得到报应,身上长癞,口中恶臭。每一段落均附有文字榜题。显然是继承了汉画的传统手法。画面以人物为主,衬以山石树木。土红地色上配以青绿山水,点缀花草,有浓厚装饰风。画中的建筑物格式、车马形制、骏马形态等,都与汉画中的形十分相似。 三、作业要求:欣赏《九色鹿》的造型特点,尝试用剪影的造型手法创作一幅有动物的场景图。

四、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第三、四 课时:

- 36 -

一、敦煌石窟的色彩分析: 敦煌壁画色彩极为鲜明,它主要体现在壁画的整体色彩方面、局部补色等。敦煌壁画在色彩纯度方面要求较为严格,通常情况下,在补色对比方面,采用的是橙色跟蓝色,抑或是绿色跟红色;局部补色时,所采用的是蓝紫跟金黄,还有壁画变色之后的白色跟黑色。绘画刚开始,含有铅白元素的红色会逐渐变化成为暗灰色,但是绿色却依然如昔,大放异彩。因此,色彩变化之前,在补色对比结构方面,大多采用的是绿色跟红色,两者明晰度较高,色彩相近。在敦煌壁画中涉及的色彩较多,它是将补色视作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对多种色彩作以适宜安排。此种较为复杂化的色彩结构,加之同样极为复杂的建筑结构,显现出古代画工的细腻与精致。古代画匠在绘制初期,都是依靠自身本能找寻绘画色彩的自然对比。除此之外,因为面积等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画匠在安排绘画色彩时,有时候需要对同样补色的地方作以处理,有时候要对不一样的复调补色作以处理,如此一来,色彩能够有效混合,呈现出精美之效。与此同时,黑白对比能够最大限度地弥补壁画在色彩明度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之洞窟面积很大,如此一来,诸多变色画面中的黑白对比将会产生色彩上的互补,这就是敦煌壁画所特有的补色对比结构。

二、学生作业 1、学生完成涂色。 2、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品展示

四、课堂小结: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莫高窟最初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至元代(1271—1368)基本结束,其间经过连续近千年的不断开凿,使莫高窟为集各时期建筑、石刻、壁画、彩塑艺术为一体,世界上规模最庞大,内容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艺术宝库。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这些艺术珍品不仅反映了中国中古时期宗教和社会生活情况,同时也表现出历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非凡成就。 板书设计:

- 37 -

第十二课、童年的影子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照片欣赏,感悟童年生活的美。

2、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3、学习摄影的构图和光的练习,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教学重点:学习摄影的构图和光的练习。 课前准备:优秀摄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珍藏着许多童年的美好往事。如果我们把这些童年故事用画笔或者是雕刻刀描绘塑造成动人的图画或雕塑,那么就会如同由一股泉水流淌出的一片浩渺的湖泊,而摄影技术给了我们更好的记录让精彩的瞬间得以永恒!

二、学习摄影构图

1、基本构图,就是将拍摄对象以最恰当的比例安排在画面中,一般人在拍摄风光照片时,经常会拍出没有平衡感的画面,其实摄影构图要优先考虑安定的平衡感,能够让作品表现出一种均衡又不突兀的感觉,拍摄风光照片时尤其如此。

- 38 -

2、斜线构图会给人两种不同的感觉,从左往右上升的线条给人的感觉是上升,从右往左上升的线条给人的感觉是下降,上升意味着成长、前进或是光明、希望,而下降则有赋归、 暮霭或是沉重之意,构图时不得不小心。

3、三角构图也有几种不同的解读意义,正向三角给人的感觉是希望或是目标,倒三角给人的感觉是朝气或是焕发,而交叉三角给人的感觉是满足或是成功。

4、十字形构图,十字形是一条竖线与一条水平横线的垂直交叉。它给人以平稳、庄重、严肃感,表现成熟而神秘,健康而向上。因为十字最能使人联想到教会的十字架,医疗部门的红十字等,从而产生神秘感。

三、优秀摄影作品欣赏 1、教师大屏出示图片。 2、鼓励学生分析照片的构图。 3、说说自己喜欢的构图形式。 第二课时: 一、优秀作品欣赏 1、学生欣赏作品。

2、提问:不同的光源给人不同的感受,哪种光源最强烈,哪种光源显平和呢?

3、小组分别按光源不同来讨论:逆光、顺光、顶光、侧光 4、教师小结 二、学习光源知识:

1、顺光即是光线向人物的正面投射的光线形式,这种光线让人物的大部分形体都得到足够的光照,而且强度比较平均,所以不会在人物的脸上形成明暗

- 39 -

的对比,曝光比较好控制。顺光拍摄的缺点是光线太平,从而不能突出重点,所以在写真类的人像中使用得很少。但是顺光比较适合拍摄特写和近景这样的小景别,因为它可以具体地表现人物的每个细节和层次。有时这种最直接、最直白的描述效果往往比那些故意做出来的好很多。使用顺光拍摄时曝光不可过度,一般使用平均测光就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2、逆光是指光源在人物的后方光线形式,这种光线使人物的正面不能得到正常德曝光,从而失去了人物的细节层次。但是这种光线形式勾勒出人物的轮廓,对于体现动作和形体极为有利。当然运用逆光也不一定要拍摄出剪影的效果,如果控制好曝光,也能够得到人物的一些细节。在使用逆光拍摄剪影的时候,测光点选在哪里关系到拍出的剪影效果。要得到纯剪影效果,测光点可以选在人物身体的边缘,因为那里的光线是整个画面中最亮的部分。而那些并非是纯剪影的逆光效果,测光点可以选择在被光线照亮的头发或者是人物的面部。这种逆光效果在写真类人像中式比较常见的。

3、顶光一般不用于人像拍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利用这种光线从上面洒下来的感觉也是不错的。

4、侧光纯粹的侧光通常光源从侧面投射,使人物面部一半发光,一半处于阴影中,产生的效果被人们称之为“阴阳脸”。但是在写真类人像的拍摄中,这种光线形式的运用已经不是很新鲜,往往能够更强烈地体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三、课后作业:尝试在不同方向的光源下捕捉有趣的光影效果,选择合适的主题,创作一幅生动的摄影作品。

板书设计:

- 40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28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