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老子》

更新时间:2023-11-04 02: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与《道德经》

信管2班 谷红霞

11082221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据说老子西游出散关(或曰函谷关)时,应关尹(关令尹喜)请求,写下《道德经》。通行本全书共八十一章,分为上(《道经》)、下(《德经》)两篇,是道家学派的主要经典,全书虽然仅短短五千言,却体大精深,思想深邃,胜义迭呈,文字隽永,妙语连珠,要而言成,,堪称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以道为万物本源及根据的宇宙本体论;第二,知雄守雌、以退为进、以反求

正、以反彰正的思想与方法;第三,“无为而治”的社会政治思想。 其作者老子(约前604——约前531),与孔子(前551?前 479 )生活在相同时期,是道家思想奠基者,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据《史记》记载:老子者,姓李氏名耳。战国人称他老聃。其籍贯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曾在洛阳做周王朝的史官。老子一生由史官和隐者这两段生活构成。史官负责天道、礼法、记录历史等,所以老子拥有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广博知识。隐士的经历使老子可以摆脱职业的束缚,以自由的心态反思现实社会。丰富的知识、自由的思考,再加上动荡的社会,共同造就出《道德经》的深刻思想。 《道德经》常会被归属为道教学说。其实哲学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但《道德经》作为道教基本教义的重要构成之一,被道教视为重要经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视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

称太上老君,所以应该说道教吸纳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同时,前面所说的哲学,并不能涵括《道德经》(修身立命、治国安邦、出世入世)的全貌。

《道德经》通篇围绕“道”“人”两者展开。道为本,而人应穷极道体以用之,最终几于道。道“先天地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天地万物之始之母,具无穷之用,是天地之根本,因此人应穷究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顺大道而行,做到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人以道为宗极,由下自然而然的产生关于修身、养气、立身、处世、治政等的种种方法道理:“致虚极,守静笃”,“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怀慈尚俭,处实去华,以之治天下,“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达“无为而治”。这些方法道理对历史上的英雄豪杰的建功立业,乃至安身立命都有大用处,可见顺应大道,方可成就功业,所以人更应“惟道是从”,这也是合乎大道的。通读全篇后,我发现《道德经》一书虽通篇不离“道”这一字,并将“道”抒发为亘古不灭,至高无上的根本之理,极尽语言来彰显“道”的伟大,但透过这些我更看到的是人的难能可贵,因为道虽为天地之根本,具无穷之用,是至高存在,但人却可以体悟道的伟大,顺应大道而行,将道的无穷之用灵活地掌握应用。所以我认为《老子》的核心在“人”而不在“道”。此外,老子在论证过程中大量运用辩证法,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有”“无”,互为因果,相生互变,始终循环往复,“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一正一反,使读者对事理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加体现老子思想的深邃。另外,老子是古代提出女权主义的第一人。

据老子所说道是“惟恍惟惚”的,是“独立不改”的,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但“道”之一途太过虚幻,太过飘渺,“道”也是难以在外在世界验证的,是难以掌握的。我对《道德经》一书更看重的是其中的修身立命的道理,及对现实的指导意义,而不是那似真似幻,让人捉摸不透的“道”。以下是我感触最深的几个章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开篇以“上善如水”为纲领,提出一个人要效仿水之到无上德行,做到如水般至柔之中却又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与气度。水善于滋养万物而又不与万物相争,宁愿自居下流,藏污纳垢而包容一切,可以用“水唯能下而成海”来形容。人要如水般善于自处,选择合适的位置;心胸如水般深沉静默而又包容一切;与人相处同水一样细腻真诚;说话如潮水般准而有信;立身处世如水般端正持平;做事精明能干发挥所长,像水般无所不往,无往不利;把握时机,及时而动如水般宜静宜动。与物不争,与世无争,便可永无过患而安然出顺。这段演绎出了如水之美般的人生哲理的文字被至今仍被无数人奉为人生至理,不断引用学习。它所描绘出的境界可以说达到了人生处世的艺术的地步。为人当如水般谦容无私,刚柔并济。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泊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士”要在学问道德上都做到精微无瑕,玄妙非常,通晓四方,深邃无边,达到“絜净精微”的境界。这种境界勉强形容就是:小心谨慎,如冬天过河般战战兢兢,便是古人所说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意思;犹疑慎重,思虑周全,察晓四周的所有情况;待人处事恭

恭敬敬,严肃慎独,犹如上门做客一样;相处时却又如冰雪涣释般,温暖亲切;如朴石般平实无奇,敦厚老实,却又内含宝玉;潇洒大度,豁达空灵,像深山的幽谷一样;浑浑沌沌,大智若愚。“沉静恬淡,似湛深的大海;飘逸无拘,像没有止境”。安静下来将浊物慢慢澄清,活动起来在安定中徐徐前行。要这样就要做到不满不盈,添一毫则嫌重,徐徐而生。本段前面先描述了“士”所具有的慎重、周全、威严、亲切、平实、豁灵、浑朴的境界;而后描述如何修得,要不暴不躁,不盈不满,悠然“徐生”。可以说这段文字生动的描绘出了道家所推崇的那种悠然洒脱的人生境界。

这两个章节皆是《老子》中关于人生境界的描写,而这种凝静洒脱,悠然自得,徐徐而生的人生境界让我不由心向往之。虽离之还差之千里,我当如水般徐徐前行,望有朝一日可以接近这样“微妙玄通”的人生境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1w2.html

微信扫码分享

《我与《老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