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区域活动中科学投放材料的实践研究

更新时间:2024-05-01 17: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幼儿区域活动中科学投放材料的实践研

究》相关文献学习材料之二

实验教师:吴爱平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实践研究

一、 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纲要》 的颁布, 幼儿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开始发生了 革命性的转变, 《纲要》 中明确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 能力、 经验、 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因人施教, 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和满足”。 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强调教育环境, 注重幼儿这一教育主体, 侧重开放的教育要求” 的活动, 在幼儿园广泛地开展起来并深获幼儿教师的喜爱。 它是集体教育活动的补充和调整,是实施个别教育, 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 研究、 利用的教育途径之一。 材料是区域活动开展的有效载体, 在区域活动中, 我们可以说幼儿是在与材料的“对话” 中获得发展, 材料是幼儿进行活动的物质支柱, 是幼儿学习的工具, 是幼儿的第一本书。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 一个被动的观察者无法得到知识, 必须通过在分析种种活动中自行挖掘或建立知识, 幼儿的主动活动与教师根据目标精心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及投放的材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 研究目标: 1、 丰富区域活动, 探索构建具有特色的有效使用“环境” 的教育课程。 2、 研究幼儿园区域材料

投放的形式和组织策略, 充分发挥区角活动的价值、功能。

三、 研究内容 1、 如何通过投放材料使活动区发挥更大的教育效率? 2、 研究投放材料的来源、 种类。 3、 研究材料的数量、 调换时间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四、 研究范围和对象 平湖市实验幼儿园中班全体幼儿。

五、 研究过程:

(一) 确立投放区域活动材料的依据。 1、 围绕幼儿的生活、 兴趣投放材料。 2、 结合主题活动投入相应的材料。 3、 结合班级特点及幼儿活动需要投放活动材料。

(二) 材料的分类和收集 1、 材料的分类: 将材料分成成品材料、 自 然材料、 废旧材料。 2、 材料的收集制作。 通过家长和幼儿收集、 教师引 导收集、 制作。

(三) 材料在活动区中的投放。 1、 注重材料投放的适宜性, 使材料与孩子阶段发展的目 标相一致。 2、 注重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要兼顾个别 差异, 避免一刀 切。 3、 投放的材料丰富且功能多 样性。 4、 观察幼儿的兴趣点, 及时调整补充材料。

六、 课题研究的成效

( 一) 提高了 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 幼儿的兴趣直接影响到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通过此项课题的实践研究,幼儿对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更浓厚了, 参与活动的时

间更持久了。 幼儿天生好奇,好动, 喜欢注意新奇事物的特点, 为幼儿提供适宜的, 丰富多彩的材料不仅提高了 了 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而且他们在操作过程中, 由于各种材料满足了 他们的操作欲望, 使他们感受了 成功的喜悦, 因此, 不再出现那种幼儿中途更换区角的现象。

( 二) 进一步培养了 幼儿的探索精神。 在课题研究中, 我们有意识地提供一些有启发性的操作材料, 创设启发性的操作途径, 引导幼儿观察一些相同材料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现象和变化, 这也就大大满足了幼儿的操作兴趣和探索欲望。

( 三) 增强了 幼儿参与活动的规则意识。 随着各项规则的不断完善, 幼儿们也逐渐养成了 有条不紊地积极投入活动区活动的习惯, 在活动中他们习惯了 有序提取材料, 现在每次区角活动结束后, 老师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手忙脚乱地收拾, 整理材料, 一切都是那样的井然有序,真正体现了幼儿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各项能力得到发展。研究方案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实践研究》 方案 平湖市实验幼儿园中班课题组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新《纲要》 的颁布, 幼儿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开始发生了 革命性的转变, 《纲要》 中明确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 能力、 经验、 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因人施教, 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和满足”。 现代教育

理念要求我们不但关注各年龄段幼儿共同发展的轨迹, 更关注的是幼儿的个体, 关注每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关注每个幼儿的特质, 认可每个幼儿的个性。 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强调教育环境, 注重幼儿这一教育主体, 侧重开放的教育要求”的活动, 在幼儿园广泛地开展起来并深获幼儿教师的喜爱。 它是集体教育活动的补充和调整, 是实施个别教育, 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 研究、 利用的教育途径之一。 幼儿园区域活动, 是教师在活动室中划分若干区域, 创设尊重个体差异, 关怀每个孩子的环境, 通过提供、 控制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 亲身体验的活动。 材料是区域活动开展的有效载体, 在区域活动中, 我们可以说幼儿是在与材料的“对话” 中获得发展, 材料是幼儿进行活动的物质支柱, 是幼儿学习的工具, 是幼儿的第一本书。 不同的材料会与幼儿进行不同的“对话”, 体现其不同的教育价值。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 一个被动的观察者无法得到知识, 必须通过在分析种种活动中自行挖掘或建立知识, 幼儿的主动活动与教师根据目标精心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及投放的材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可见, 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决定幼儿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兴趣, 使幼儿在玩耍中巩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增强学习的效果。 我园是一所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 幼儿园一直

非常重视区域活动的开展, 并将此作为园教研重点, 在小班时我们开展了 以“主题教育在区域活动中渗透” 为重点的教研活动, 通过一年的学习、 研究, 尝试并积累了 一定的教科研经验, 同时我们发现, 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活动开展的基础, 是区域活动开展的关键。 我们也深深意识到我们的教育观念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更新, 怎样有效地利用“环境”这一教育资源, 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还有待于开发。 我们将结合实际吸纳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 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 研究目标、 内容。

研究目标: 1、 进一步丰富区域活动, 探索构建具有特色的有效使用“环境” 的教育课程。 2、 研究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的形式和组织策略, 发挥区角活动的价值、 功能。 3、 探索创设具有科学特色的教育环境, 研究材料投放在美工区、 生活区、 探索区、 操作区等环境中的教育暗示作用, 初步形成区域特色。 研究内容: 研究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为依据, 以多元智能理论、 蒙台梭利教学法为指导, 以“完整儿童” 为目标, 对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着重进行研究: 1、 材料的投放与目标相结合。 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要与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紧紧相连, 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于材料

之中, 这是区域活动的一大特点。 即在材料投放时, 教师要针对当前各领域的具体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 有针对性地选择、 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 2、 材料的投放与幼儿年龄相结合。 在选择和投放材料时, 要把握本年龄段幼儿的基本特点, 考虑材料对本年龄幼儿发展的适宜性, 力求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现阶段的实际发展需要。 3、 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和递进性。 (1) 材料的投放应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 因材施教。 (2) 根据幼儿操作的熟练程度, 不断调整难度, 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

三、 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以行为研究法、 观察法、 经验总结法为主, 辅以个案研究法、 等手段。 1、 行为研究法: 研究幼儿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 针对幼儿实际操作活动,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 充分了 解有关情况, 不断提出问题, 及时总结分析,充实或修正方案。 我们将采用单个教师的教育行为研究和协作性的行为研究, 最大程度发挥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之间的相互反馈功能, 从而使研究的价值增生。 2、 观察法: 我们将深入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反应和表现; 观察分析幼儿对材料的反应;捕捉幼儿的兴奋点;积累幼儿智力、 语言、 情感、 思维、 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性资料。 3、 个案研究法: 选择典型的、 代表性的个案, 研究各个体能力、 个性品质、个性发展等

方面的发展规律。

四、 研究对象。 中班年纪组。 五、 课题的组成 由中班年纪组的老师组成本课题研究小组。 研究小组人员如下: 组长: 沈妤(策划、 管理) 副组长: 薛燕(指导) 组员: 王海、 刘亚平、 过燕、 张磊(调查、 收集资料)

六、 研究的优势。 我园是一所省示范性幼儿园, 具有良好的教育环境, 每个活动室都非常宽敞,有利于区域活动的开展。 同时我们教研组拥有一支科研积极性高, 具有奉献精神的青年教师队伍。 教师中 100%为大专学历, 并都在参加本科自考, 有四名教师的课题研究在市、 县获奖。

七、 研究步骤及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 (2004 年 5 月——8 月) 1、 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 课题组成员培训。 3、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 运行实施阶段: (2004 年 9—2004 年 12 月) 1、 加快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1) 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有关多元智能理论、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学习培训。 (2) 收集、 学习有关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2、 组织教师开展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情况的交流。 3、 通过研究、 比较材料在不同的区角进行不同形式的投放的差异性变化, 利用观察法记录法、 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总结。 4、 作好阶段性小结, 调整下阶段的工作。 第三阶段: 总结提高阶段(2005 年 2 月——6 月) 1、 根据调整的计划继续开展课题研究, 收集

各类资料。 2、 撰写研究报告。 2004 年 5 月主体报告: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实践研究 平湖市实验幼儿园 沈妤

一、 课题实施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随着新《纲要》 的颁布, 幼儿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开始发生了 革命性的转变, 《纲要》 中明确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 能力、 经验、 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因人施教, 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和满足”。 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强调教育环境, 注重幼儿这一教育主体, 侧重开放的教育要求” 的活动, 在幼儿园广泛地开展起来并深获幼儿教师的喜爱。 它是集体教育活动的补充和调整,是实施个别教育, 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 研究、 利用的教育途径之一。 幼儿园区域活动, 是教师在活动室中划分若干区域,创设尊重个体差异, 关怀每个孩子的环境, 通过提供、 控制材料, 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 亲身体验的活动。 材料是区域活动开展的有效载体, 在区域活动中, 我们可以说幼儿是在与材料的“对话” 中获得发展, 材料是幼儿进行活动的物质支柱, 是幼儿学习的工具, 是幼儿的第一本书。 不同的材料会与幼儿进行不同的“对话”, 体现其不同的教育价值。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 一个被动的观察者无法得到知识, 必须通过在分析种种活动中自行挖掘或建立知识, 幼儿的主动活动与教师根据目标精

心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及投放的材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可见, 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决定幼儿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兴趣, 使幼儿在玩耍中巩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增强学习的效果。

二、 研究的预期目标 1、 丰富区域活动, 探索构建具有特色的有效使用“环境” 的教育课程。 2、 研究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的形式和组织策略, 充分发挥区角活动的价值、功能。

三、 研究内容 1、 如何通过投放材料使活动区发挥更大的教育效率? 2、 研究投放材料的来源、 种类。 3、 研究材料的数量、 调换时间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四、 研究范围和对象 平湖市实验幼儿园中班全体幼儿。

五、 研究方法 1、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观察法。 具体方法如下: (1) 根据中班主题活动的具体内容, 不断调整各活动区的内容, 投放适宜的操作材料。 (2) 教师采用观察法, 认真观察幼儿活动情况, 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调整、 补充材料。 2、 时间: 2004 年 5 月——2005 年 8 月

六、 研究情况简介 (一) 投放区域活动材料的依据。 1、 围绕幼儿的生活、 兴趣投放材料。 幼儿是活动区的主人, 因此, 创设活动区投放材料应从幼儿的特点和兴趣出发, 区角的内容应追随幼儿的经验与发展。 玩沙时意外地发现

有几个孩子的兴趣不在玩沙上, 而是在沙里寻找着各种各样的宝贝——贝壳、 石头, 并且小心地将之藏起来, 为此我们专门设置了 一个区域“好玩的贝壳、 石头”, 将孩子们找到的贝壳和石头摆放在一起, 孩子们比较着贝壳和石头的不同, 述说着原因。 家长和孩子们将从海边带回的各种贝壳带来,幼儿园装修时留下的形态各一的鹅卵石也不断充实着这个区域, 孩子们在这区域里流连往返, 摆弄着贝壳、 石头, 装饰着贝壳、 石头, “好玩的贝壳和石头” 成了孩子们一直喜欢的区域。 2、 结合主题活动投入相应的材料。 新课程的实施是通过多种形式、 多种途径开展的, 特别强调环境的创设、 材料的提供, 创设能满足儿童各方面发展需要的教育性环境, 是课程实施必不可少的条件。 新课程每个主题目标、 内容后面都对环境创设提出了 具体的要求, 特别是活动区的设置、 材料的投放的要求更具体全面, 可见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主题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 我们根据具体的要求, 在每个主题活动中调整区域活动的内容, 投放材料, 并设置重点区, 关注重点区。 如: “绿色家园” 主题活动中, 我们投放了大量废旧材料及废旧材料制作品, 以美工区为重点区; “爸爸妈妈真好” 主题活动中, 我们以角色游戏区为重点区, 娃娃家、 理发店、 小医院中材料的再次充实使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父母职业的辛劳, 产生了 关爱和感谢父母的情感; 在春季的几个连

续的主题活动中以自然角为重点区, 自然角里一直引发幼儿观察、 记录的兴趣, 在种植、 饲养过程中学会了关心、 爱护小动物。 3、 结合班级特点及当前的热点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我们中班年纪组在小班活动总结时得出各类活动的开展对孩子能力、 自信心等方面起着不小的作用。 所以在开学初各班老师征求孩子的意见后, 又在中班家长会上发动家长的资源, 征询每月的重点活动, 制定出活动计划, 并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投放相应的材料。 开学初雅典奥运会刚刚结束, 孩子们对奥运会还记忆犹新, 各班都创设了“雅典奥运会” 专栏, 从奥运会这一话题出发, 9、 10 月开展了我是奥运小选手活动,各班的午睡室里摆满了孩子们带来的自行车、 滑板车等, 赛车比赛、 30 米快跑比赛增强了 孩子们的体质。 中班年纪组的“故事宣讲团” 活动使孩子们喜欢上了 阅读, 看: 每天的午餐后, 孩子们三个一群, 五个一组地在边看书边讲故事, 在为去姐妹班讲故事而努力, 孩子们阅读能力得到了 提高。“飞行棋比赛”、“拼图比赛” 使孩子们在合作中提高。 (二) 材料的分类和收集 1、 材料的分类 我们将投入到区域活动中的材料分为三大类: 成品材料、 自然材料、 废旧材料。 成品材料: 以积塑、 积木、 穿线板、 拼插板为主以及幼儿动手操作材料. 自然材料: 比如石子、 布、 树叶、 贝壳、 稻草、 种子、 纸杯、 豆类、 吸管、小铁丝、 毛线、 木块 植物的果实树叶等. 一些垂手

可得的自然材料, 并能根据材料特点出发加以利用。 废旧材料: 各类纸盒、 饮料瓶等, 以及各区角的自制材料, 合理地设计活动材料, 将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2、 材料的收集制作 途径一: 通过家长和幼儿收集 发动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主题活动相关的材料。 各类自然材料、 废旧材料、知识面的材料等。 途径二: 教师引导收集 通过教师收集活动区材料主要通过教师自身及教师潜在的引导作用实现。 途经三: 制作。 (1) 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的作品。 如: 拓印的纸币、 手工作品、 拼图等。 (2) 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的: 布制作的点心、 纸盒建筑等。 (3) 教师制作的: 各类学具、 教具。 (三) 材料在活动区中的投放。 1、 注重材料投放的适宜性, 使材料与孩子阶段发展的目 标相一致。 材料是支撑幼儿游戏的基础, 活动区游戏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如何有计划、 有目的的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在材料投放之中, 一直是我们研究探讨的重点。 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 以及课程(主题或领域) 的需要来拟订区域目标, 并有针对地投放蕴涵教育目标的材料。 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能够把握本年龄段幼儿的基本特点, 考虑材料对本年龄段幼儿的基本适宜性, 并以本班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 同时, 力求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现阶段的实际发展的需要。 即在材料投放时, 教师在了 解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 必须要对本班幼儿的当前的培养目标, 有

清晰的理解和把握, 并以此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 2、 注重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要兼顾个别 差异, 避免一刀 切。 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也就是指材料的“细化”。 教师在选择、 投放操作材料时要逐一与孩子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 的之间, 按照由浅入深, 从易到难的要求, 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识发展相吻合的、 可能的操作层次。同时教师在幼儿活动时, 给予他们必要的提示和引导, 使幼儿在选择材料、 进行操作摆弄时, 能够按照自 己的能力, 选择适宜自 己的材料, 用自 己的方法愉快地投入活动。 如:中班排序活动, 教师可提供不同维度的多种材料, 让幼儿自由选择。 能力弱的幼儿可挑选只按一维特征进行排序的材料, 如按回形针的颜色排序; 能力中等的幼儿可选按二维特征进行排序的材料。 又如: 中班的“玩磁铁“游戏, 教师在材料的提供上也是精心考虑细化分解的, 在幼儿操作之初,教师提供各种可实验的材料, 让幼儿吸一吸, 哪些能吸住, 哪些不能吸住并进行分类; 接着教师提供的材料是让幼儿运用磁铁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如:如何更快地找到小沙里的铁钉, 如何取出可乐瓶中的回形针等。 这样让幼儿在自 己的操作摆弄中, 不仅了 解了 磁铁的性能, 而且也发展了 他们的思维。 由于我们在每一个区角考虑到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兼顾个别差异, 因此每到区角活动时间

我们的孩子总能在众多的区角中找到自 己发挥的场地, 总会在活动过程中看到他们成功喜悦的表情, 随着活动开展的层层递进, 孩子们的能力水平也相应提高。 3、 投放的材料丰富且功能多 样性。 幼儿在活动中乐意选择灵巧、 形象、 能反复摆弄的材料。 故在投放材料的时候要注意考虑材料的特征, 多提供牢固、 易于变化的一物多玩的材料; 材料投放的数量要根据幼儿活动的特点灵活而定。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游戏是指不断重复一些行为, 而主要是希望从中得到快乐。 ”对于幼儿喜欢玩的活动材料要投放足够的数量, 以免发生争抢的现象。 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的材料可以一下子都投放出来, 给幼儿大量选择的机会, 有的则要按照难易分批进行投放, 让幼儿通过练习都有不同程度地进步。 活动区内的材料应该是丰富多样的, 以数学活动区投放的材料为例, 我们将扩展幼儿数学经验的材料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 提供充足的、 专门为幼儿接触数学而设计的教玩具。 是专门为幼小孩子接触与学习数学而设计的, 带有一些传统与经典意味的现成的教玩具。 例如:数字长棒、 各种图形板、 分类盒、 数字串珠等。(浙幼师校工厂提供的适合各年龄的数学教具) 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自 己设计、 制作一些情境性强, 学习内容指向明确的数学教具。 (2) 挖掘让孩子感到亲切的生活中的数学材料。 如孩子外出郊游捡回来的树叶、 花瓣、 石头, 主题活动中

带来的各类种子、 废旧的瓶子、 盒子、 纽扣、纸杯、 小勺等各种生活用品, 都是天然的计数、 分类、 做式样的好材料, 都成为了 孩子探究、 感知数学概念的把玩不厌的材料。 日 历、 月 历是幼儿理解时间的顺序性、 不可逆性等等的天然工具。 每天天气情况的记录积累下来的数据 (日期、 气温、 天气情况等), 可以用来让幼儿感知时间、 温度变化。 (3) 让孩子接触和体验成人用的真实的数学工具。 如我们为幼儿提供一些这样的材料, 如: 尺(卷尺、 直尺、 三角尺)、 秤、 天平和砝码、 大小不一的量杯、 各种计时工具、 计算器等等。 让幼儿在好奇中产生探索的愿望, 并在探索中发现有趣的现象和规律。 在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材料的同时, 我们也比较注重材料的功能多样性,使同一材料实现不同的教育目 标。 例如: 在“点心区” 我们提供了 各种小豆子,这不同颜色、 不同形状、 不同大小的豆子, 不仅可以起到装饰“点心” 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让幼儿根据这些豆子的形状、 大小、 颜色来进行排序和分类。 提供丰富而多样的功能材料, 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活动的乐趣, 同时也使幼儿在与众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 充分运用自 身 的各种感官, 通过看看、 听听、 试试、 比比、 想想中提升思维能力, 理解事物的多样化, 使幼儿在活动中不断有所发现, 有所进步, 有所提高和发展。 4、 观察幼儿的兴趣点, 及时调整补充材料。 教师在设计区角

活动内容, 投放操作材料时, 总是通过观察幼儿和投放的材料的互动过程获得信息。 当出现问题时, 就需要从教学目 标、 幼儿发展水平和材料对幼儿和目 标的适宜性等三个角度考虑问题, 获得三方面的评价综合信息, 目 标是否合适? 孩子是否喜欢材料? 材料与教学目 标是否匹配? 并且通过与孩子的谈话, 了 解感受和体验, 决定下一步的做法: 是降低要求? 是增加材料的操作难度层次? 还是提供材料引导幼儿进行同一难度的另一个活动以满足他的兴趣? 所以教师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幼儿的活动情况, 及时调整活动材料。 四、 研究成果 (一) 提高了 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 幼儿的兴趣直接影响到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通过此项课题的实践研究,幼儿对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更浓厚了, 参与活动的时间更持久了。 幼儿天生好奇,好动, 喜欢注意新奇事物的特点, 为幼儿提供适宜的, 丰富多彩的材料不仅提高了 了 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而且他们在操作过程中, 由于各种材料满足了 他们的操作欲望, 使他们感受了 成功的喜悦, 因此, 不再出现那种幼儿中途更换区角的现象。 比如: 在“表演区”, 由于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各种适宜的表演的服饰, 道具[有许多是幼儿自己制做的], 因此, 在这一区角的孩子总能玩出一些新的花样来,他们会时装走台、 会演话剧, 会开演唱会等等, 他们再也不会因为枯燥乏味而中途离开。 从幼儿参与其他区角活

动记录中我们也可以看出, 幼儿对区角活动的兴趣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参与活动的时间不断延长。 (二) 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 在课题研究中, 我们有意识地提供一些有启发性的操作材料, 创设启发性的操作途径, 引导幼儿观察一些相同材料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现象和变化, 这也就大大满足了 幼儿的操作兴趣和探索欲望。 例如: 在科学区, 为了 让幼儿在操作摆弄的过程中了 解磁铁的特征, 我们所提供的材料是层层递进的, 首先是让幼儿吸一吸, 分一分, 接着让幼儿运用磁铁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样在材料的提供上就体现出难, 易层次, 即遵循适度, 新型的原则, 以旧经验为基础, 出现新的材料, 调动了 幼儿的求知欲, 从而更激发了 幼儿的探索欲望。 在研究的过程中, 我们越来越感受到那些能满足幼儿兴趣, 爱好, 需要的材料就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面对那些他们即熟悉又有挑战性的材料, 他们更能按自己的习惯,能力来尝试活动, 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 增强了幼儿参与活动的规则意识。 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 在区角中丰富多样的材料如果没有规则的暗示,往往会出现材料杂乱, 无序的状况。 因此在每一个区角, 我们都设置了 相应的材料提放和使用规则。 例如: (1) 固定物品的取放处, 让幼儿知道, 参与每人活动该到什么地方取材料, 便于幼儿独立自主地安排自己的活动。(2) 在

一定的区角内活动, 即可不影响其他小朋友, 又可在自己的活动区内更宽松地玩各种事情。(3) 根据每个区角活动的特殊性, 制定一些相应的规则,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随着各项规则的不断完善, 幼儿们也逐渐养成了 有条不紊地积极投入活动区活动的习惯, 在活动中他们习惯了 有序提取材料, 现在每次区角活动结束后, 老师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手忙脚乱地收拾, 整理材料, 一切都是那样的井然有序, 真正体现了幼儿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各项能力得到发展。 五、 思考与体会 (一) 让材料充分发挥作用, 与幼儿真正互动。 皮亚杰提出: “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 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 幼儿园区域中的材料怎样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我们要注重材料投放的数量、 空间的摆放、 更换的时间等, 要善于欣赏和观察孩子, 学会聆听孩子的心声, 关注孩子对材料兴趣的变化和发展。 熟悉了 解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目标, 并以此为依据选择适合幼儿自主学习的自然物质材料。 让孩子主动参与自制自选材料的准备、 投放, 让孩子和材料真正地互动。 (二) 多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各种游戏材料。 在选择活动材料时, 无论是自制还是现成的, 只要材料的特征和功能适合需要, 幼儿就愿意选择。 可见现成材料还是自制材料, 并不影响幼儿的活动。 只要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体现幼儿能力差异的自制活动材料, 就能满足幼

儿活动的需要, 为此教师应引导幼儿、 家长共同制作一些生动形象、 操作性强、 功能较多的材料, 提高幼儿游戏区域的质量, 这样既节省了 资金又发展了 幼儿的动手能力, 还能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 家园配合共促发展。 家长工作是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 在我们开展区域活动的同时, 也积极鼓励家长的配合。 旨在通过家长的参与, 让他们知道废旧物品有再使用价值, 并能积极帮助幼儿园收集材料, 教育孩子做个有心人, 关心集体, 保护环境。 同时还增强了家园的密切联系。结题证书相关论文: 区域活动中数学材料的投放艺术 平湖市实验幼儿园 沈妤 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 是教师在活动室中划分若干区域, 创设尊重个体差异, 关怀每个孩子的环境, 通过提供、 控制材料, 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让幼儿自 主选择材料, 自 主自 发地开展亲身 体验的活动。 使孩子在一种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的学习。 活动区是幼儿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效形式, 让教育更适合幼儿发展的可能性, 更适合幼儿学习的特点, 更贴近幼儿的生活。 能关注到每一个幼儿活动过程的差异, 发现每一个幼儿的不同层次、 不同特点的需要。 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说明:幼儿学习数学是通过对事物的反复操作, 从中抽象出事物的“数”、“形”、“序” 等结构关系。 实践证明, 材料是操作的物质支柱,为幼儿设计提供适宜的数学活动材料, 对发展

幼儿的思维尤为重要。 因而建立一个数学学习的外部环境让幼儿去操作、 去探索、 去体验, 从而积累有关的表象,就显得十分重要。 而区域活动正具备这一条件, 让孩子在自 己喜欢的区域活动中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和有质量的问题, 并且能从不同的方向去认识它们, 从而启 迪孩子的思维。 如何让幼儿在开放自 由的环境中轻松愉快的进行数学学习? 如何合理地综合地将学习区与游戏区以及幼儿的日 常生活相结合来为幼儿数学教育服务?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教师思考的问题。 在日 常教育教学中创设一个让幼儿能在其中尽其所能、 充分发展自 己的合适的环境, 让幼儿在自 己喜欢的区域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使孩子从幼儿期就开始积累创造的才能, 这将对幼儿日 后的学习和一生的成长起到长期的积极效应。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1e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