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位理论的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更新时间:2023-05-23 10:2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基于区位理论的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区位理论的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姓名:董玲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旅游管理

指导教师:王三北

20071101

基于区位理论的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摘要

旅游区位在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是非常重要的分析要素,不仅能为区域旅游发

展规划提供依据,而且也是旅游开发的重要基础.本文从区位理论入手,就旅游

区位及其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和阐述,确定出旅游区位的认识理论,主

要是通过地理位置、旅游资源、旅游客源市场、交通、经济、文化、认知、政府

管理等相互作用、密切联系、而发挥作用,并确定出各不同区域的旅游区位综合

状况.以此为基础,再结合对样区——略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的实例性分析探

讨,是一个从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过程。最后,通过对喀什地区的旅游区位

状况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综合分析,将区位应用理论与样区实际状况相联系加以

应用,提出了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一心、两线、三圈”的旅游业发展空间优

化和布局的模式构想,即:“一心”是指把喀什市建设为一个旅游中心地:“两线”

是旅游的发展要围绕两条发展主线:一是丝绸之路发展线,二是商贸旅游发展线;

“三圈”是指三级旅游圈:第一级跨市县的旅游联合开发区——南疆旅游圈;第

二级跨省区的旅游联合开发区——大西北旅游圈;第三级跨国家的旅游联合开发

区——中亚、南亚旅游圈。该模式的提出旨在通过强化核心,完善旅游中心地的

旅游建设,建立一个一般均衡的空间作用系统;并结合两线步产生扩散效应;最

后通过旅游协作区域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这种以点串线,以线促

面的“点——线——面”相结合的旅游空间网络结构体系,必将有利于喀什地区

旅游业的发展形成层次分明,发展有序,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体系.通过该模式

可以对喀什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的内容、形式、方法及产品设计等的提

出设计思路,期望能对喀什地区的旅游大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参考价

值。

关键词:区位理论旅游区位喀什地区旅游发展规划Ⅱ

基于区位理论的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Abstract

Tourismlocation

notonlyisaimportantanalysisareafactorinthetourismplanning.Itisthebasisoffthetourismdevelopment’butalsothemostimportant

foundationofthetourismexploitation.Inthispaper,theauthoranalyzedthelocation

oftourism

ofanthetheoryofregionaltourismfromlocationtheories.Thusthelocationrisethetourismwillf衄ctiOll

travelingwhileclosecontactingandinteractingbymarket,the

sO011.Asa

areageographicalposition,theresources,thetourismpassengertransportatinn,theeconomic,theculture,theperceive,programterm,andimportantfou曲tion,theauthorstudiestheKashiregioninthetouristofa

systemthroughcomprehensiveandintegratedanalysis,whichisthetheoryandthe

practicallinksthroughthestIldy

aofthedevelopmentoftourisminthedevelopmentofKashi.Theauthordrawedfewofconclusionofthedevelopmentandplanofkashi

tourismindI域黟——?Acenter,Twomainline,Threetourismcircle”.Theauthor

expectsthatthedevelopment

thedevelopmentofoftourisminKashiwilldevelopinrightd/re.onandcontents,forms,methodsandproductswillprovidedesignideas,

thuswillprobidethereferencevaluefortheKashitourismdevelopment.

Keywords:LocationTheory,Regionaltourism,Kashiregionl,Tourism

developmentplanningm

基于区位理论的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

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

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且▲

签名:曼型£日期:幽:!兰:!!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llp.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

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

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耋丛导师签名:

基于区位理论的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基于区位理论的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第一章绪论1.1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区域旅游规划在近十年来正在中国骤然兴起,应该说是我国旅游发展和开发建设热潮的体现。旅游规划是对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区域旅游资源、资金、劳动力、技术及发展等进行指导,对它们之间关系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所做的总体安排和战略部署。它对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资源优化配置,行业发展的科学化管理等都有重要作用。旅游规划研究中区位问题是旅游开发规划中的一个基本的问题.区位研究一直以来是地理学研究的普遍视角,它是区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旅游业作为一个与地理空间联系非常紧密的产业,对其区位的研究,必会对深刻地理解旅游地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旅游业的发展都是在一定的区域展开的,旅游区域的区位综合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着区域旅游业发展中的条件、地位、作用以及该区域在宏观旅游业开发中的时序、水平、结构和组织等,具有良好的区位因子条件的区域往往能够首先获得某一种或几种优势区位因子而得以优先快速发展。可见,不同的场所(区域)有着不同的旅游区位条件,旅游业的发展不可能均匀地分布在我们国家各个地区的,同时,在各空间地域也会因受区位的影响和制约,按着不同模式发展。所以,确定一个区域的旅游发展战略可以运用旅游区位理论来考察本区域旅游发展的布局、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发展强度等。通过对旅游区位因子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揭示旅游业空间布局结构变迁的内在机制和动力源泉,为区域旅游布局中的集中与分散、过疏与过密、旅游增长与区域平衡发展等问题的妥善解决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对旅游区位理论的掌握与运用,还可以分清区域发展的优劣势,寻求旅游区域的非优区位因子的补偿措施,提供参考,为不同区域旅游发展方向和产品设计等提供思路.为如何做到有序、有效、科学的开发,旅游区位理论可以对区域旅游开发规划提供一些启示和指导.近年来区位理论突破了传统的农业区位、工业区位框架,注重研究第三产业区位和R&D区位。2002年,国家旅游局已把区位作为旅游业分析的重要指标和地区旅游发展规划的一项评审标准,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在我国的旅游规划研究中,区位论也以其与市场选择行为的紧密结合和抽象精练表达方式受到旅游规划师的重视.虽然区位理论在地理学和经济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实践应用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区位论学者对旅游业的研究还显得

基于区位理论的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有些不够,研究者的角度不同,观点、看法和结论亦有不同.这与旅游系统的开放性、复杂性、综合性等有关,但细究来看,还是反映了我国的旅游规划研究还处于研究的初期,理论薄弱,还未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所以传统的区位理论在旅游业中直接应用存在较大困难。是否可以承袭已有的区位理论并予以发展和完善,是区位理论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的仍需研究的课题.目前,旅游业在我国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之势,由于旅游业的强大的乘数效应和产业带动性,许多区域争相把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充分运用旅游区位理论,探索对旅游业发展的布局和发展的方向,以区位研究为基础,推导出不同区位因子影响下的不同区域最佳开发模式,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科学过程,是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旅游开发与规划现已成为一个新兴的、政府职能部门和专家学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拟对旅游开发规划中的区位与旅游区位的认识及应用问题作个人的分析和探讨,并加以实例分析研究.1.2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1.2.1国外研究现状最早的区位理论研究是传统的以企业为中心的区位论.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杜能Oohaniteinrich"CONThunen,1826)提出“孤立国”农业区域模式,创立了农业区位论….20世纪初,德国经济学家A 韦伯(AifredWeber,1909)创立了‘工业区位论)“1,3哞代,德国经济学家A 廖什(1940)提出了市场区位论…,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帆Christaller,1932)提出“中心地学说小“,贝利和加里森(SerryB.J.L,Garrison胃.L,1958)论述了中心地的等级性、商品供给的范围和中心职能的形成过程”’.美国经济学家艾萨德帆lsard)在‘区域科学导论》(1957),‘工业综合体分析与区域发展》(1959)和《区域分析方法》(1960)等著作中,主张将“空间系统”作为区域经济的研究对象”1.针对区位理论忽视人的因素的缺陷,史密斯(1971)提出将韦伯的空间费用曲线和廖什的空间收入曲线相结合,求出收入的空间边界”’.普瑞德阻Pred,1967)还强调决策者行为对区位布局的影响,为此,他提出了一个行为矩阵来解释区位选择的最优化问题,并重视不完全信息和非最佳化行为对区位选择的作用….此外,艾萨德还将投入——产出方法应用于区域发展分析,从而开创了空间发展综合研究及其应用的先河….由于控制论、博弈论的成功借鉴,到了20世纪70、80年代,区位论研究的范围更加广泛,2

基于区位理论的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研究的成果更加精细.其中,空间定价与产出理论Oiolaham,1975,Beclman,1976,1985)、区位选择理论(Bechman,1988)、空间竞争理论(Lancaster,1979)和空间均衡理论(Beclman,1988)构筑起了现代区位论的基本框架”1.Oppermann对发展中国家的旅游空间进行了研究“”.日本学者对区位论在旅游开发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发展成为较成熟的‘‘观光立地论”(胁田武光,1995)[1lJ.综上所述,国外的旅游学区位结构研究是旅游研究中最早的热点,它走过了一条由旅游资源描述到旅游地资源利用研究和区划研究,再到注重旅游业空间效应和旅游业空间联系研究的道路,已形成一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路径,目前的重点研究方向是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1.2.2国内研究现状旅游科学在我国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区位论的旅游学研究起步较晚.区位论在我国的研究,最早是由北京大学的杨吾杨(1985)将区位论引入中国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开始的““.其后,区位论的旅游学研究内容和成果有如下:利用区位概念进行旅游开发分析,是许多地理学家习惯使用的观察角度,(刘伟强,1991;郑洁华,1991;陈耀华,1992;刘舸等,1994;何佳梅、陈传康,1995;周定一、周葆华,1995;陈俊鸿、宋军1998;)但国内多数研究尚未进人空间模型构建层次,而仅是一般的现象描述.黄羊山、壬建萍讨论了区位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意义,包括:(1)确定旅游空间组织层次与规划层次;(2)制定旅游发展战略;(3)寻求区位优势;“)集聚效应;(5)旅游线路设计;(6)场所选择.王瑛、王铮(2000)分析了传统农业区位论和工业区位论在旅游业中的适用性问题,提出不能一成不变地运用传统区位理论来解释旅游业的区位.楚义芳(1992)在其博士论文‘旅游的空间经济分析'中根据旅游区位因素的不同组合特点对旅游地进行了分类,把旅游地分为了资源型、客源型(利用者趋向型)和混合型.陶小平(1995)在研究区域旅游业布局模式时,讨论了区位论的应用问题.陈耀华(1992)讨论了风景区开发建设中的区位因子问题.王瑛(1999)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出了旅游域的概念.她认为,旅游点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集聚,集聚在一起的旅游点形成一个统一的旅游区,为了与一般的旅游区相区别,她将这~统一的旅游区称为旅游域.旅游域构成了旅游业空间结构的基本单元,一个旅游域定义为人们以一点为中心开展旅游所到达的地方,或者说在一次旅游活动中所达到的范围,它起因于空间相互作用.关发兰(1992)

基于区位理论的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基于区位理论的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认为,旅游地的空间相互作用主要分为两种,即互补增强作用和抑制替代作用.保继刚在互补性和替代性之外,还认为可达性也是影响旅游地空间相互作用的条件之一.由于旅游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其他常规经济活动,其活动空间规律和区位布局的选择也形成特有的旅游区位现象.汤力(1999)发现,只有处于都市中心商业区和城市边界门户区位的城市公园才具有较强的都市旅游功能。以上海为例,其城市公园旅游斑大都集中分布于CBD地区,在郊区则有多中心的环状旅游斑组合分布n3】●王衍用(1991)提出“阴影区”理论,近距离的旅游资源雷同,导致了旅游资源的嘲E值效应”,提出(1999)区域联合开发,对资源重点、空间格局、市场方向、产品功能、最终目的等作统一设计,可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陆大道(1998)提出了空间组织过程中的“点轴结构模式小….李君轶(2001)指出,区位上的旅游空间竞争是由多个旅游地处于同一区域内而引起的,主要是同类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不同类型的旅游地处在统一区域会产生互补作用,另外由于受旅游者空间行为的影响,也可产生竞争“”.骆静珊,陶犁(1993)对昆明区域旅游中心研究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指出昆明可建成区域旅游文化中心、会议和商贸旅游中心、旅游宣传和促销中心、游客聚散中心以及信息提供中心“”.顾朝林等(1999)提出了旅游中心城市体系的概念“”.张秉福(2006)对旅游非优区位要素进行了分析,提出要采取区位重构、资源整合以及交通网络优化等措施才能加快非优区位旅游地的开发建设“”.朱银娇,袁书琪(2005)分析了旅游各区位要素对旅游市场的影响,提出旅游区位是资源区位、客源区位和交通区位三者协调发展的互动关系体系,要着眼优化,促进发展….阎友兵等(1999)对“旅游圈”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旅游圈的特征、功能乜玎●本人在CNKI以“区位”和“旅游”为关键词,共检索到(1994_—.2007)相关论文365篇,统计有效文章总计近100篇。发现其中基于区位优势的旅游发展及市场开发等实例研究文章为最多,。共30多篇;基于区位的区域旅游合作、协作及联合开发的研究文章有20多篇;基于旅游非优区位的开发及应用研究15篇以上;其他区位相关4

基于区位理论的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基于区位理论的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研究有16篇以上;对旅游生态区位的研究是近二、三年的新领域,新方向,共有7篇。综合来看,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区域合作是区位理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用的主流,占半数以上,为许多研究者和地区旅游开发者的重视。同时,本人还发现关于旅游区位的专门研究所见到的理论成果较少,实践性研究居多,理论都是引用已有的观点或在区位经济学的研究中一概而言的,可见对旅游区位理论的研究还没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和科学的指导思想,这一理论课题还有待更加深入的研究,必须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系统而完备的理性认识,建立专门的理论体系,为旅游学学科建设做出贡献.1.3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3.1研究目的本文笔者拟从区位理论的研究入手,对适用于旅游业的区位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行妍究,特别是对旅游区位的概念认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以此作为研究问题的基础。对喀什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研究是对理论研究的应用,在对喀什地区的旅游发展规划目标提出的研究中,旅游区位的状况分析是研究的基础,结合区位理论的应用,以期能提出符合旅游目的地发展的规划目标和发展建议.通过对喀什地区的旅游区位进行客观的、全面的、有理论依据的分析,全面分析了喀什地区的旅游区位形势,最终以客观的分析为基础,得出对喀什地区区位状况的理性认识,确定喀什地区旅游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清区域发展的优劣势,寻求旅游区域的非优区位因子的补偿措施,提出参考意见,为喀什地区区域旅游发展模式、方向和产品设计等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能为喀什地区旅游业今后的发展如何做到有序、有效、科学的开发,提供一些启示和指导.3.2研究意义3.2.1研究的理论意义区位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空间及空间组织优化的理论,区位论在各种与区位有关的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区位对旅游研究的理论意义有:①通过对旅游区位因子的分析,认识其相互作用机制,揭示旅游业空间布局结构变迁的内在机制和动力源泉,为区域旅游布局中的集中与分散、过疏与过密、旅游增长与区域平衡发展等问题的妥善解决提供决策依据。②旅游区位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旅游区位分析可以分清区域旅5

基于区位理论的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基于区位理论的喀什地区旅辩业发展研究游业发展的优劣势,为寻求旅游区域非优区位因子的补偿措施提供参考,并为不同区域旅游发展方向,产品设计提供思路.③通过对旅游区位理论的掌握与运用,可以帮助确定一个区域的旅游发展战略.运用旅游区位理论来考察,不仅为本区域旅游发展的布局、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发展强度等提供依据,而且还可为区域旅游发展的内容、形式、方法及产品设计等提供思路。3.2.2研究的实践意义喀什地区区位特征明显,在旅游发展中必须要依赖其区位优势,地缘优势等的充分发挥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好区位优势旅游业发展才会有更大的发展.对区位理论的应用研究是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科学、合理布局,制定行而有效的发展规划的需要。旅游区位的分析是对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空间格局作出的基本分析,是确定其基本定位的依据,在实证研究中的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喀什地区今后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制定,区位理论的旅游应用研究是很好的借鉴。1.4研究方法及创新1.毛l研究方法第一、综合概括与具体分析相结合.本文研究的主线是区位理论,在理论概括的基础上,综合各种研究观点,是认识的基础,同时再对具体问题进行有重点的分析,是理论研究的点、面结合的方法.第二、研究的系统性与重点性相结合。对任何问题的研究必须限度一个研究体系,强调对问题研究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而对问题分析时,要突出重点问题的研究.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注重了二者的结合,因为旅游区位理论涉及到诸多旅游因子的影响,要把他们全部归结到区位的空间结构体系框架中来分析,并加以研究,才能形成完整的系统体系.分析问题时,目标是旅游区位的研究,重点要突出,才能明确研究的方向,真正解决问题。此外,本文还采用了地理实地考察、资料调查、网上查询、跨学科综合研究等研究方法.1.4.2创新之处第一、强调了实践的指导性.本文从选题之初,就立足于所研究的问题要有较强的实践指导和应用意义,不是一般的理论研究.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从区位理论入手对喀什地区旅游业及旅游区位因子的分析,并由此而提出喀什旅游发展的规划6

基于区位理论的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基于区位理论的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和发展设想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第二、在研究内容方面注重了研究理论的系统性.在对旅游区位进行研究时,论文在大量阅读与总结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理论依据力求能全面、视角开阔,不囿于旅游这一门学科,综合了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使理论基础尽可能的具有系统性.对分散在不同视角和各学科领域的有关理论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系统的归纳,使之在研究的理论基础上有一个系统的完整框架.第三、内容、观点的创新.在实证方面通过对喀什地区旅游区位的各个角度资源、客源、交通、认知、文化、经济、政府等全面的分析,并以此为客观的依据基础,提出了喀什旅游发展的“123”发展模式构思,即“一心,两线,三圈”的空间发展优化和布局模式,通过强化核心,完善旅游中心地的旅游建设,以线串点,以线促面,形成层次分明,发展有序,协调发展的的旅游体系空间网络结构,带动周边区域的旅游发展,在指导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7

基于区位理论的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基于区位理论的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第二章区位及区位理论分析2.1区位的涵义区位一词源于德文的standort,是1882年由高次首次提出的.(胁田武光,1983)嘲该词于1886年被译介为英文10cation(刘继生、张文奎,1994)嘲.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具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李小建、李国平等,1999‘Jl剀,并有被设计的内涵(杨吾扬、梁进社,1997)嘲,一般具有相对性、可比性和参照性(张守燕,2004)….区位除解释为地域位置之外,还具有“使…放置于…位置”和“为…目的而标定…的地点’,双重含义,与一般意义上的地理位置有着明显的区别…1。2.2区位理论区位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空间及空间组织优化的理论,尤其突出地表现在经济方面.区位与经济活动关系的研究,19世纪即已开始.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Thnen)发表了区位理论的奠基作<孤立国》一书,对农业区位进行了系统分析.此后,区位理论迅速发展,理论成果颇丰.一般说来,区位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静态区位理论、动态区位理论和现代区位理论三个阶段.静态区位论多以一两个因素进行孤立的分析,模型所反映的是静止的局部的均衡状态.动态区位论摆脱了静态的均衡模式范围,进入到动态的、发展的、多因子的对比研究阶段.现代区位论强调对系统进行连续而非间断的研究,系统地考虑活动之间的联系,认为人类活动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应以概率论的观点观察发展变化,强调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开发落后地区,促进区域动态平衡发展,认为政策、规划与行动三者间具有互动关系咖.有关区位的研究已基本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它是解释地域因素如何决定并影响人类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理论,或寻求最优区位以满足地域因素约束而获得最优经济发展的决策方法,是关于人类活动空间组织及空间布局的学说“”.2.3区位理论的旅游应用早期的区位理论就已经注意到游憩活动与地理空间的结构关系,即游憩与区位的结合.主要在旅游中进行应用研究的成果有:在杜能(TlHlell)的区位模型基础上,Trice:等(1958)提出了一种衡量旅游吸引力的货币表达模型。他们假设一个中心位置为旅游目的地,其周围不同距离分布着8

基于区位理论的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旅游客源地.从这些客源地前来中心目的地的旅游者的数量,与最远的客源地的最大旅游成本和实际付出的旅游成本之间的差有关.基于此,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总收益,应当等于所积累的消费剩余.设有n(-l,2,3,……N)个客源地,并依次认为区域N距目的地最远,那么目的地的收益B可以表示为:B=S(CN—Cn)Rn式中Cn(n_1.2,3,…,N)表示了从位置n到中心目的地的相应旅游成本;而Rn为从地带n到达中心目的地的旅游者总数….日本学者除野信道在其‘观光社会经济学'一书中,讨论了旅游空间结构.他运用一张示意图(图1)解释了国际旅游的区位模型.根据客源地国(S)与目的地国(R卜R5’)之间的空间关系,形成的等游线及游憩活动空间模式也就不同.其中S-R1的关系模型:是假设两地之间无边界壁垒且有均匀的可达性,故形成由S出发的同心圆状分布的等游线,但在主要旅游区周围出现等游线变形.S-P,2的关系模型:两地闻有边界壁垒且有一口岸,以此口岸为圆心形成同心圆等游线.S_R3模型:两地间有边界且有一陆上交通线相连,以口岸为起点沿交通线扩散形成等游线.S-R4模型:两地间有边界且有空中交通相连,客流直接发至目的地高级中心地,再继续向周边次级中心地扩散.S-R5及S_R5’模型:R5没有吸引力,游客从其间穿过而不停留,直接前往R5’….田1(据除野信道,19f15:75)旅游区位应用理论的研究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l、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的创始人克里斯塔勒(-.Christaller)从旅游需求出发研究了旅游区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旅游中心地分析。1940年罗马大学学者马利奥德在修订版‘旅游经济讲义'中提出嗷游吸引中 6,地-E删.他认为馓游者喜爱的是对艺术、考古、风土和保健等自然诸条件、人为诸条件和设施、娱乐、饭店的组织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土地’,他将前面的诸条件叫做。自然发生的吸引力。,后面的诸条件叫做。派生的吸引力。,能很好地取得这两者之间平衡的是。旅游吸引力。。其空间之所在即构成馓游中心地’.9

基于区位理论的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我国学者楚义芳、钱小芙(1987)提出旅游地空间组织的最终格局应类似于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中的K=3体系。在楚义芳等的模型中,旅游地作为旅游供给中心(也是旅游需求释放中心),其总供给量即旅游需求释放总量是从高级中心地到低级中心地逐渐降低的.每个中心地及其吸引范围构成一个旅游区域,随着中心她的等级层次变化,旅游区域也呈现等级格局胁m”.中心地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中心地存在于一定范围的区域之中,不同大小的服务区域(腹地)对应于不同规模的中心地;不同规模的中心地构成一个等级序列;中心地体系的具体空间排列服从于中心地的功能性质.旅游中心地的等级性表现在每个高级中心地都有几个中级中心地和更多的低级中心地,决定供给地产品和服务供给范围大小的重要因子是经济距离.旅游中心地体系是一个一般均衡的空间作用系统,是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平衡在空间上的反映.区位旅游吸引中心地是旅游活动得以完成的基本聚集单位,是旅游供给主体.不同范围和不同层次的区域拥有不同地位的旅游吸引地,不同等级的旅游吸引地构成了旅游地结构体系姗.2、距离衰减原理距离衰减原理认为:如果地理实体之间是相互作用的,那么作用量随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其表现形式之一便是引力原理.模式的表达式源于牛顿万有引力公式,克朗蓬(CramponL.J,1966)第一个清楚地证明引力模型在旅游研究中是有用的,他提出的适用于旅游业的引力模型。1:Tu=G(PiAj/Dij.)式中:Tlj为客源地i与目的地j之间旅游次数的某种量度;G、b为经验参数;Pi为客源地i的人口规模、财富或旅游爱好的量度;AJ为目的地J的吸引力或容量的某种量度;D。,为客源地i与目的地j之间的距离.这个原理在60年代后期引入旅游研究,,认为随着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之间距离的增加,接待的游客量在减少.引力模型是其表现形式之一,主要用于预测游客量.随着现代运输业的发展使得人们在短时间内可到达较远的地方,在距离客源地较近的区域,有时游客量反而不如距离较远的区域,因而在旅游研究中运用距离衰减原理也要同旅游资源的品位、游客的心理需求及游客的经济条件等相结合应用.3、增长极理论10

基于区位理论的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增长极理论(GrowingPolar)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于1950年提出的

一种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和发展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揭示产业结构空间分布的动

态变化规律,即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增长的势点往往先集中在主导产业上,然

后波及其他产业;从空问上看,这类产业也是首先集中在某些条件优越的中心城镇,

待发展壮大后,逐步向外围扩散,最后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嘲.增长极理论另一研究

者佩鲁认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创新,而创新总趋向于集中在某些特殊的领头

产业,这些产业通过系列效应作用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成为产业的增长极.由此

可以看出,佩鲁的增长极主要是产业的增长极,而不是空间的增长极。把佩鲁的增

长极理论运用到区域空间的是佩鲁的同事和学生们,尤其是法国经济学家J.-.布戴

维尔(J.tBoudeville),他认为增长极是主导推进型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体,甚至

完全脱离了产业概念,把它变成了地理上的增长极.区域上的增长极有三个含义:

(1)它是相互关联的主导产业的空间聚集.(2)它是推进型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空

间聚集.(3)它是一个带动周边腹地经济增长的中心。

在旅游业中,增长极是指旅游及相关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体,在区域内可以表

现为旅游点或旅游区。增长极具有集聚效应,旅游生产力要素首先会布局在那里;

同时增长极也具有扩散效应,当增长极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出现强烈的竞争和规模

不经济,这时就表现出明显的扩散效应,增长极会带动边缘区的发展,旅游产业空

间布局会向周围扩散.

4、。点——轴。开发理论

。点——轴”开发理论是在中心地理论和增长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认为地域

经济过程在集聚效应的作用下,应该在点上聚集,使区位优势最大的点成为区域增

长中心,当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向心运动在点上的集中达到一定的规模后,中心将逐

步产生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在旅游发展中,。点——轴。理论中的点就是

中心城镇或重点旅游区,轴就是它们之间的联结通道(即交通线).在规划布局时,

应考虑开发一些旅游发展增长点,点与点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结通道.在不断发展的

过程中,使交通沿线一些次一级的城镇和旅游风景区、风景点也逐步发展起来,形

成交通沿线的轴带发展,从而达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作用,带动整个地域的旅

游发展….

5、核心——I边缘理论11

基于区位理论的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核心——边缘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有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组成,边缘

地区对核心区域依赖,核心局于统治地位,边缘在发展上依赖于核心。核心一边

缘理论提供了一个关于区域空间结构和形态变化的解释模型。并且把这种区域空间

结构关系与经济发展的阶段相联系,对区域旅游规划具有应用价值。

6、区域分工合作理论

区域分工合作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世界经济是相互依赖的,每个区域都在某些

方面(如资源赋察、劳动生产率、某种产品等)拥有自己优势,每个区域发展要充分

利用这些优势,并做到区域问的合理分工和共同协调发展.区域分工合作理论运用

到旅游业可分为两个层面:(1)旅游业对其他产业具有依赖性;旅游业内部产业结构

要不断合理化.(2)各层次区域旅游系统要在形象定位、旅游产品等方面做到差异化

并形成吸引合力.

7、旅游流理论

旅游流是指在一定尺度的区域上由于旅游需求的近似性而引起的旅游者集体性

空间移位现象,这种大规模的旅游者群体流动具有三维特征,即时间特征、流向特

征、流量特征。时间特征表现为旅游流在旅游目的地持续时间的长短不一,形成旅

游流运动的节律性,这种节律性促使旅游圈形成差异化,只有一定的城市空间才能

为弱化这种差异提供保证.流向特征是指旅游活动是一个闭环系统,这个闭环系统

决定它最大的理论边界只能是具有一定活动空间的城市圈或城市群;流向的阶段性

特征表现为旅游流在闭环系统持续运动中所经过的旅游路线,它形成旅游圈中经济

活动与经济要素层层传递、彼此影响势能方向和波及路径.流量特征是以城市圈和

城市群为前提和基础的,从根本上决定着旅游圈层功能的形成与发挥,也决定着旅

游流量是否能够持续、均衡和大规模。因此旅游流运动的内在规律客观上要求大城

市群为其提供特定的空间区域,同时又反作用于城市群的深度融合与发展.

8、旅游圈理论

旅游圈是为了获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以旅游资源为核心组成的具有

一定地理范围的协作区域,是一定区域内各种旅游经济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而形成的区域空问组织形式.旅游圈是旅游职能结构和地域空间结构的有机结合,

是由各种要素构成的圈,以重叠交叉的方式,呈显性或隐性的状态存在。经济、文

化、政治、历史等要素常以隐性、无形旅游圈的形式出现,而地理、交通、区位条12

基于区位理论的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基于区位理论的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件等要素往往成为旅游圈的外在表现形式.旅游圈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系统,具有

辐射、扩散的动态特点.它既可以是区内的,也可以是跨区域的.旅游圈的发展过

程一般需要经历离散态、聚集态、扩散态和成熟态等几种演变形态,最终会发展到

圈内交通和通讯联系网络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集约化、旅游经济发展均衡化、旅

游接待规范化等成熟,稳定的状态.

9、区位指向性理论

区位指向性是指经济活动在选择空间区位时尽可能靠近哪种区位因素。影响经

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因素很多,有的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起关键作用。这一主

导因素就会成为该项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旅游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性可分为:资

源条件的指向性、市场条件的指向性、交通条件的指向性、经济发展水平的指向性、

政策指向性、信息指向性、融资指向性等,是有区位因子的重要作用决定的.区位

指向性可以作为区域旅游业空间布局的研究基础,旅游产业首先总是根据区位指向

性布局到那里,然后按照一定的经济规律在区域空间内延伸.

10、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范围内,地域上较接近或地理特征较

相似的省区之间,省内各地区之间、城市之间,为谋求发展而在社会再生产的某些

领域,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与共同经济调节,形成一个不受区域限制的产品、

要素、劳动力及资本自由流动的统一区域的动态过程.它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

实行区域内各地区合理分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促进联合体共同繁荣.它主要包

括产业发展一体化、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区域城市发展一体化三个方面。

ll、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并随着人们对这

种关系认识的不断加深而发展。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是既满足

当代人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针对区域而言,就是使区域

保持长期发展能力,协调好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和行为.旅游

的可持续发展涵义有二层:(1)旅游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子系统。任何违反客

观条件的超前开发和忽视市场的滞后开发,都会阻碍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旅游

业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有相应的规模和阶段.(2)旅游资源开发的强度与可利用潜力是区域旅游发展的基本动力,严禁对旅游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要开发新资

基于区位理论的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基于区位理论的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源,为后人有效利用旅游资源创造更多的基础和条件.区域旅游开发必须吸收先进

的开发理论、手段和管理,建立合理的空间地域结构.“

基于区位理论的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基于区位理论的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第三章旅游区位

3.1旅游区位的概念

旅游是旅游者的一种消费行为,而旅游景点就是旅游业的产品,旅游者选择某

一点去游玩就是选择了这一产品.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旅游业的区位可以用消费

者行为理论来解释.旅游者选择某一点去游览与否决定于他感受到的效应.旅游

者在选择和比较旅游景点时,景点能游览的时间和往返该地所需的时间,将是其思

考的主要因素之一.

f--ATy/ATx因此可将旅游效用函数定义为:

其中△Tx为从暂住地到某一旅游地来回路途所需时间,ATy为在此旅游地可以

游览的时间.因而判断一个旅游点是否有足够的旅游吸引力,主要是判断该旅游

点的边际效用是否满足f≥1,即△Ty≥△Tx。“1.理性的旅游者,在面对众

多可以选择的旅游景点时,只有f≥1的景点或景区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对旅游

者产生吸引力。旅游景点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其旅游价值。传统的观点将旅游

区位看成旅游景点的空间位置,并没有认识到它在旅游业开发中的重要性,影响到

旅游景点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区位是某一旅游地相对于其他旅游地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关系,它对旅游地

的开发方向、发展前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区位应包括资源区位、客源区位

和交通区位。1.

旅游区位是通过旅游目的地与其客源地相互作用中的相关位置和交通可达性来

体现的.旅游区位以看成是旅游目的地对其周围客源地的吸引和影响,或一个客源

地对其周围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性与相对偏好.区位因素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推动或

制约作用,良好的区位条件和区位设计,能够吸引众多游客,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相反,则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区位划分为客源,资源、交通和认知区位4种

【舶】

综合来看,在分门别类的旅游研究体系中,不同研究者对旅游区位的研究各有

侧重,故对概念的认知和分析应用中也各有见地。本人认为,由于旅游资源和旅游

产品都具不可移动性,旅游活动必须是游客从客源地通过交通工具到达旅游目的地

的的经济行为,故旅游活动作用于旅游地域系统必须要涉及到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区域和二者之间的空间桥梁旅游交通这三个基本断面。旅游活动可看作是通过旅游

基于区位理论的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基于区位理论的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通道在客源地与旅游区之间发生人、财、物的空间流动与再分配.从客源地来看,

其内容包括人口多少、人均收入高低、闲暇时间、居民文化水平、旅游偏好及客源

地社会经济状况等;从旅游区来看,其内容包括旅游区的地理位置、资源丰度及引

力、旅游基础设施、资金、旅游业的经营管理及服务水平、旅游安全保证及社会经

济状况等;从旅游通道来看,主要涉及从客源地到旅游区的空间距离、交通状况(可

达性、畅通性、快捷性)及两者之间的认知程度等.分析认为可以把旅游区位理解为

是一个外延广泛的概念(如图2),可以再细分为:资源区位、客源市场区位、交通

区位、认知区位、社会经济区位、文化区位、政府区位等进行阐释.

田2旅辩区位概客解释图

(1)资源区位

资源区位是从旅游区断面看待旅游资源及景点对周围客源市场的吸引力及相对

价值嘲.

资源区位则是一种旅游资源在空间位置上与临近区域旅游资源的组配关系和相

对价值。旅游资源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中心和先决条件,其资源区位状况以及资源

的类型、价值和等级,决定着该区域旅游开发的格局咖.

旅游资源区位是指某一区域的旅游资源在空间位置与临近区域的旅游资源的组

合关系。旅游地的旅游业能否兴旺及兴旺的程度,不仅取决于资源的绝对价值,更

取决于资源的相对价值,即该地在空间位置与临近区域资源的组合关系.旅游资源

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可分为两种,即互补增强作用和抑制替代作用.旅游目的地之

间的互补增强作用,无疑会互相促进其旅游事业的发展,而目的地之间的抑制替代

作用会影响到其间市场机会的重新分配。

旅游资源区位主要是从供给方面影响着区域旅游业.

(2)客源市场区位客源市场区位是从客源地断面看待周围几个旅游景点的吸引力及可达性㈨.

基于区位理论的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基于区位理论的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客源市场区位是指旅游目的地对地域相异的客源层的吸引力及出游能力,还包

括其人1:3密度、人均收入、消费文化、闲暇时间、旅游偏好等综合能力。。.客源区

位是指旅游目的地相对于有地域差异的居民出游能力的空间关系。出游能力是指某

一区域居民群体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的参与户外休闲或旅游的综合能力.与该区域

的人口密度、人均国民收入和地方消费文化有关.市场区位是客源市场形成的主要

条件,客源市场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出发点和归宿.旅游作为第三产业,其发展

布局具有明显的市场指向,旅游经济活动总是围绕着旅游市场展开的。

(3)旅游交通区位

交通区位指区域在交通大格局中的位置、客源地到旅游区的空间距离及可达程

度”1.旅游交通区位反映了在客源地与旅游区之间的地理空间距离约束下发生相互

作用的机会和程度”“.交通是游客在客源地与旅游区之间流动的通道系统,影响

旅游地的可达性,制约开发者的开发决策和旅游者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决策.旅游目

的地的交通区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目的地在国家网络中的地位,具体而言,取

决于旅游目的地在国家(或区域)线和交通枢纽点中的相对位置.旅游的交通区位还

可以通过目的地的通达性来体现,以旅途距离、时间距离、费用距离和行游比来度

量.人们都想通过最小的活动量,获取最大的接触机会,旅游者的行游比规律决定

出游的选择条件是时问、旅费和旅途舒适度等因素,但又与到达目的地的距离和交

通状况有直接的关系.

(4)文化区位

文化区位是指客源地与旅游区之间的文化相似或差异程度,作为旅游者而言有

文化求同和文化求异的趋向…1.

文化区位是指客源地与目的地文化的相似程度、差异程度及目的地旅游文化在

大区域范围内的特异程度.旅游学研究表明把文化因子纳入社会整体发展的视野,

纳入到旅游业的血脉之中,已成为人类在高度发达的经济时代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的

迫切需求。旅游者对异域文化的向往与追求,表现出民族文化的商业价值.文化资

源不仅是民族旅游地产生吸引力的源泉,也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持续发展的基础.

(5)认知区位

认知区位是~种较为抽象的心理认知感受,主要表现为客源地居民对旅游区景

物的认知程度和认知感。.区位认知应包括当地政府认知、开发商认知、规划者认知、1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1d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