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浸润学校 责任融入心灵
更新时间:2023-03-10 20:1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文化浸润学校生活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文化浸润学校 责任融入心灵
——重庆市青木关中学在“京津沪渝四城区德育研讨会”上的交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几天来,我们分享了兄弟区同仁在德育工作方面非常成功、非常新颖、非常独到的成果与经验,作为一个精神财富的论坛,一个思想财富的论坛,一次分享文化积淀的盛宴,让我感触良多、收益匪浅。我对为搭建这个交流学习平台付出辛勤劳动的南开区教委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借这个难得的机会,就我校——重庆市青木关中学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谈几点体会,敬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我校坐落在交通便捷、风景秀丽的“抗战文化古镇” ——沙坪坝区青木关镇,毗邻重庆大学城。1939年,原民国政府教育部迁入青木关温泉寺,一大批与教育部有直接关联的机关、学校也跟随进入青木关古镇。一时间,青木关方圆二、三平方公里范围内成了文化机构林立、文化名流云集的文化教育区。抗战胜利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纷纷随学府“复员”东迁,但仍有一批战时孤儿、育幼生、慈幼生、保育生及四川籍学生无法随往。1946年10月1日,教育部批准在原中央大学附中、社会教育学院附中的基础上,兼容其它13所国立中学余下的师生,设立了“国立青木关中学”。可以说,青木关中学从她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她的命运就和我们这个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以教育兴国为已任的责任意识就已融入到每一位青中人的血液里、肌体中。从那以后,青中几代人追寻先辈们教育救国的脚步,责任意识薪火相传,青中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特别是近几年,已发展成为能够与沙坪坝区东部发达城区示范学校并驾齐驱、同时又在沙坪坝区西部农村地区独领风骚的一颗闪亮的“明珠”, 并且已经融入作为重庆的科教文化名区——沙坪坝区的文化主流,成为 “沙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中之所以历久不衰,积淀的首先是文化。青中正是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跳出“校园文化”的小我之圈,在广阔的学校文化视野中找到大我,主动构建以责任意识为价值核心的学校文化,才根深叶茂、青春常在!
一、继承历史文化传统,深固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根
历史是已经凝固了的现实,现实是正在流动着的历史。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贝内迪托〃克罗齐曾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拥有厚重的人文底蕴的青中,能否探寻学校文化之根脉,继承、弘扬、发展之,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青中对此:
1、挖掘体验强烈的责任意识,承传“责在吾人”的传统
我们通过传唱校歌、寻觅遗迹、观赏旧居、访问校友、祭奠英灵、学习校史、创办《铸秀》校报、建立校史陈列室、编印《铸秀育英话当年》系列校本教材等活动,了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与青中有关的先进人物事迹、典型历史事件;“体验”当年的老前辈在抵抗外侮、争取独立、复兴民族、追求民主和平和通过教育救国强国的满腔热情,从心底树立“复兴民族,继往开来,责在吾人”的责任意识。为此形成了两大板块的主体工程:
(1)校史教育的体验与挖掘板块
1
一是从“入校第一课”到“国旗下讲话”。我校挖掘体验强烈的责任意识最大特点就是贴近生活,相关的人是当年坐在同一教室里学习的人,相关的事就是曾经发生在同一校园中的事,因而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身处其事之感,引起思想上、情感上的共鸣。现已形成了“三个一”即“一次校史讲座、一次展示青中变迁的影碟观摩、一次校史陈列室参观”等富有特色挖掘体验的方式。
在“三个一”基础上,学校将其推向深入,开展“四个一课程”,即“一份校史读书笔记、一次主题班会、一次校史知识竞赛、一次演讲比赛”活动。而学生“国旗下讲话”则是对教育成果的一次检阅。“国旗下讲话”依照“历史上的今天”体例,原则上选择一月内意义重大的校史事件或人物拟定讲话课题,由德育处确定演讲班级,在学期初予以公布。承担班级围绕讲话课题成立几个小课题组,广泛查找征集资料,进行班内演讲比赛,选拔代表做晨会发言。
二是青中人文遗址遗迹寻访。现已形成了东、南、西、北四条人文遗址遗迹探寻线路,通过活动,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去看待和思索自己对于社会、对于国家的责任与使命,激发学生按照一定的善恶标准来选择、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将这种理性与道德的认识与判断内化为个体人格的一部分,提高自身精神文明的水准和境界,迈好人生每一步。
(2)学科教学中的体验渗透板块
一是近代教育史与学校沿革。我校沿革充分体现了中国教育发展所走过的路程,能够较为深刻地体认校史与国运的密切联系,感受青中人始终与时代、国运保持着精神上的同步。
二是青中之“最”。“最”往往意味着变革的起始或成就,青中校史上众多的全区、全市乃至全国之“最”的开创,乃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写照,进而充分体认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对于国家、学校、个人的极端重要性。
三是青中名人生平。通过对校史名人一个个人生个案的深入探究,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会更加理性、全面地看待历史人物,还可以从多个侧面生动地看到一个人的发展演变,从而有助于培养自己的个性。
六十年的青中,人才济济。有著名地理学家、瑞士苏黎士学院博士生导师许靖华教授,著名中科院院士周俊教授,原四川省军区司令员张长顺少将,原重庆市外经委主任、重庆著名作家、《一双绣花鞋》的作者况浩文先生,中央电视台原台长黄惠群女士等,他们足以为当今的学子提供一个个鲜活的人生个案。
四是学生运动专题:学子求学,理当肩负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之重任。通过对建校初期青中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和护校迎解放等学生运动的考察,使新一代青中人深深地感受到在新中国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上,有着前辈校友们的呐喊、奋争和鲜血,从而推动他们自觉肩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民族复兴之历史重任。
2、发扬历史文化传统,提炼升华责任意识的内涵
60年的青中之所以保持持久的生命力,润泽一方,与这片文化圣地的灵魂人物——校长分不开。青中的第一任校长钟芳铭先生筚路蓝缕,为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那执著的身影历历在目。在青中史册上的十多位校长中,尤其让我们铭记有:邹儒芬、熊家和与现任校长刘春晓,他们将青中多年来的积淀,演绎而成一种精神特质,形成了——以教育救国的责任意识为核心的价值观,以热爱学生为教师的行为规范,以培养有责任感、使命感、自立自强的一代新人为工作目标的青中文化,提高了学校的文化品味。现在,责任意识已经完全印在师生的心中,并
2
正在发扬光大,学校也正朝着重庆市重点中学的目标大踏步地挺进。 二、以责任意识为价值核心,牢铸行为世范、教书育人的魂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个性,如果说文化传承是学校精神的源头活水,文化创新则是学校发展不竭的动力,是学校发展的至高境界。青中正是珍视并传承自己的文化特色,才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正是拥有不拘泥于传统的文化优势,带着时代烙印去开拓创新,才在机遇中迎接挑战,在发展中实现超越。
1、富有浓厚责任意识的办学思想是学校文化的精髓
青木关中学最初受到“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的大力援助,以“青木关民众教育馆”的身份面世,当时接收了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平民学生,并由此形成了办“平民的大众的”教育思想。今天,她依然保持着她的平民色彩,致力于推进教育优质均衡,追求教育公平。为绝大多数平民子女服务,已经成为青中人的自觉选择。我们庄严承诺:绝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目前学校已形成了“筹、奖、助、补、减”五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并通过学校圆梦基金会,完善了募集制度、贫困生奖学金发放制度、特困生补助制度、贫困学生学杂费减免制度、扶贫助学金管理制度。每年用于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助学金都在人民币10万元以上,对部分特别贫困的学生甚至延伸到上学后,做到了没有一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教职工自觉圆贫困生的求学梦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平民大众的子女“进得来、学得好、出得去、能成才”。我们采用整体普及、宏观推进、补差扶优、远近并重的平民教育策略,使进校时不优秀的学生,经过三年打磨,变得优秀;使本来优秀的学生变得更加优秀。学生“低”进“高”出和“普”进“优”出已经成为青木关中学的一大亮点。
2、责任意识已深植于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中
青中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让相同层次的学生进步更快”的办学理念本身就是一种自加压力、一种责任感的体现。现任校长刘春晓始终认为:校长的任期是有限的,但如果校长的思想、信仰、行为与学校文化融为一体,成为学校发展的底蕴与导向时,他的影响就比他的任期长得多。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刘校长引领着学校文化与时代发展、教育进步同步,不断地弘扬学校所蕴含的发展空间与人文价值。从这扇校门迈出的莘莘学子中,有的后来成为将军、专家、学者、教授、院士,有的成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有的运筹帷幄功勋卓著,有的笔耕不辍著书立说,有的悬壶济世业绩斐然,有的普普通通默默奉献……但是,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忘不了“继往开来,责在吾人”的理想信念。他们所具有的崇高理想、良好的道德风范,正是学校文化在他们身上打下的烙印。比如我校毕业生,重庆市55年来唯一一位国家最高新闻奖获得者、《重庆日报》唯一一位首席记者、中共十七大代表罗成友,始终践行母校的责任意识,成为有名“田坎记者”与“三农”问题专家。
3、打造富有责任感的校长和教师队伍
青中历史上的三十位校长、副校长和千余名教职员工,他们是青中办学的拓荒者,学校精神的传承者。去年,刘春晓校长浓缩学校60年成长历史、集历代校长之大成、并凭借全校教职员工的集体智慧,提炼出了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校长文化——“尽心为公,努力增能”,并认为学校领导首先是思想文化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领导。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学校领导时时用思想和人格魅力团结同志,引领发展。刘校长认为,制度管不了的地方,就是文化起作用的地方;要让绝大多数人感觉不到制度的存在而行为规范,要让极少数人处处都明显地感
3
觉到制度的存在而受到约束;教育不能偏向功利,否则就会偏离教育的规律。
与时同时,学校形成了师德与师风并行、严谨高雅、务实进取的教师文化。一是建立了一整套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对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的,三年内取消一切晋职、晋级、评优资格。对师德师风问题严重的,还采取待岗、解聘等惩罚措施。同时,还大力树立了一批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在典型的示范带动下,师生关系进一步和谐,教书育人、以身立教在整个校园蔚然成风。二是是建立有效师德师风的监督评价机制。主要包括三个监督评价机制:学生监督评价机制、家长与社会监督评价机制、教师互相监督评价机制。学生监督评价机制即通过问卷、座谈、个别谈话、信息反馈等方式,向学生调查和了解教职工师德师风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家长与社会监督评价机即学校向每位同学及社会公布学校主要领导电话号码,并辅之以问卷、家访、座谈等手段,扩大师德师风评价的内涵与外延;教师互相监督评价机制即深入了解教职工师在师德方面的一系列变化,这样既有利于对教职工进行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地评价,又保证了教职工一心扑在工作上。许多教师在晚自习时主动为学生答疑,形成了“有疑答疑、无疑启智”的辅导模式。“青中不败在我这个年级,这个年级不败在我这个班,这个班不败在我这个学科”这种“不服输,不畏难”的责任意识已变成教职工的一种可贵品质。
4、在有形中提升,在无形中浸染,综合开展学生责任感培养教育活动
处在一个文化多元、各种意识错综交织的社会转型时期,这无疑加大了培养有知识而又负责任的学生的难度。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我们在区教委的领导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采取了有形中提升和无形中浸染两种方式。一方面,加强常规管理,尝试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责任意识培养教育活动,我们的“环保小卫士”活动、“校报小记者”活动、校史话剧编演、舞蹈、小品……都开展的有声有色,“班团干部竞选制”在每个班级得到良好推行,“学生班主任制”模式正在实验之中。另一方面,实行“无痕”教育,从环境熏陶和行为体验入手,在无形之中和无声之处展开“动作”。教室、运动场、休闲亭、学生公寓、校史陈列室……张贴画像,介绍事迹,到处弥漫着前辈校友们“活动”的身影;体育器材、实验器具、日常办公用具、部分生活用具,甚至水龙头旁,件件物品上都有当年校友的亲切的话语。两种方式有机结合又良性互动,知识报国的愿望已经在同学们的心中阵阵升腾,责任意识的火炬在同学们的手中燃烧与传递,实践着认知与行动的结合。
一是投身高青年志愿者活动,责任意识绽放光彩。社区管理、社区教育、社区文化娱乐服务是我校青年志愿者活动参与最广的内容。小至社区环境治理、社区文明宣传、“助老助残”、“植绿护绿”、“清洁城镇”、为社区提供教育辅导、参加社区“文艺调演”“慰问演出”、参加各种主题的社区联谊联欢等活动,大至社区项目调研,都为社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并成为了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切实地将学校的社团文化带进社区,丰富社区的文化娱乐生活,以校园文化带动社区文化发展。
二是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三自”模式成为提高学生责任意识的有效载体。“三自”模式使大部分同学具有了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养成自律意识,在发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在重庆去年的旱灾与今年的洪灾面前,我校团委与学生会自发组织学生加入到抗旱与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其强烈的社会责感溢于言表。
5、以责任意识培养为终极目标,开发科学与人文整合的校本课程
我们是在新旧历史文化的磨合与融合中开发校本课程的。在建设三级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吸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突出学习者个体内在的心智发展以及自由、自主、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养成的重要地位,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60
4
年校史为主要内容,以《铸秀育英话当年》和《铸秀报》为载体,以活生生的青中人个体为文化的主体构建者,加强学校历史文化的挖掘与发扬,充分实现学校自主权利的重塑。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中,强调对学习者的陶冶、生成与解放,把体验作为重要的学习手段,把培养具有民族自尊心、历史使命感的现代人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在教学内容中,强调“责任意识”的优化;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责任意识”内化;在教学效果中,强调“责任意识”的实效化。同时,我们把校本课程建设与特色学校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和社区的文化资源,着力建设有地方特色、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使特色建设与校本课程建设比翼齐飞。
6.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打造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
当你漫步在古朴而优美的校园中,当你徜徉于青苔爬满的曲径小道时,当你面对那一块块残缺的碑刻时,你会不由得进入与古人对话的空间,你周围的世界都会是涌动的思想源泉,都会是取之不竭的宝库。润物细无声,青中的魅力就在于其悠久而凝重的文化底蕴。这种浓厚的文化气息,主要是通过“一像一亭一室一墙二廊”(行知像、荟芳亭、校史室、音乐墙、读书长廊与文化长廊)等宜人的人文文化环境和物质文化环境来实现的。一进校大门的陶行知雕像警示我们要行知合一。读书长廓,营造书香校园。校园文化长廊的花岗岩上刻着励志名言与古代勤学苦读的故事,以及随处可见的名人名言、名人画像、励志话语、温馨提示等给人以启迪、以思索、以力量。经过长期的绿化、美化,校园里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钟灵毓秀的佳景,无不显示学校在创设一个潜移默化的高品位的育人环境。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体会
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内涵的重要内容,众多兄弟学校都有了非常成功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这里,我们“敝帚自珍”,谈几点体会。
1、把精神塑造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核
学校文化是管人的道德追求与精神导向的。正是因为有了学校文化的精神追求,学校才弥漫着文化气息,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青木关中学作为“沙磁教育”的实践者和受益者,我们从辉煌的学校历史传统中,吸取养分,才独领风骚,仅在教师群体中就涌现了全国劳模刘建辉和全国文明家庭甘世凌家庭。
2、学校文化建设要切实做到主动构建
学校文化需要自然历史生成,更需要主动构建。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更要特别注重理论文化素养的提高,形成先进的学校文化,利用这支看不见的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推动学校发展。让不同种类的文化在沟通中趋同,形成具在强大磁力的“文化场”。
3、学校文化建设要在继承传统中赋予时代内涵
真正面向未来的学校文化恰恰是扎根于传统与现实的文化土壤之中,再孕育出超越历史与现实的文化。这就是说,学校文化既一脉相承,又要与时俱进,体现指向未来与超越的本质。 特别是在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均衡优质教育发展的今天,我校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宗旨,成为主动实践均衡优质教育的“排头兵”,正产生巨大的示范、辐射、带动力量,持续不断地推动学校向历史文化名校发展。
4、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最佳手段
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途径很多,方式手段也很多;但是,学校文化建设当属于最佳手段。
5
日本政府在总结明治维新时期经济能得到迅速发展的经验时发表了一份白皮书,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日本的经济发展有三个要素:第一是精神文化,第二是法律法规,第三是资本力量,其中精神文化占50%。”这说明精神文化要素是最重要的。因此,学校要根据自身特点,科学定义与定位学校文化建设,使学校真正成为从事文化传承、积累和创新的地方,真正成为知识、思想、文化的诗意栖居地。
5.学校文化建设要站在打造名校软实力的高度
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主要由软实力来体现,而软实力将最终由独特的学校文化来决定。可以这样来概括:学校的综合实力=学校的硬实力×学校的软实力。学校文化一经形成,必然凝聚巨大的力量并无形地蕴藏在学校的理念、制度、行为、校风、教风、学风等之中,这是一个学校的软实力的体现。优秀的学校文化形成的软实力一旦与硬实力相结合,将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一所名校,没有优秀的学校文化,只能叫做教育领域的“暴发户”,是没有多大前途可言的;只有站在打造名校软实力的高度,软硬并举,名校的发展才能一往无前。
历史的辉煌化作了尘烟,也铸造了发展的平台。“继往开来,责在吾人”,接过学校文化建设的“接力棒”,我们义无返顾,责无旁贷。弘扬历史文化传统,打造现代文化名校,我们将风雨兼程、负重前行。
6
日本政府在总结明治维新时期经济能得到迅速发展的经验时发表了一份白皮书,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日本的经济发展有三个要素:第一是精神文化,第二是法律法规,第三是资本力量,其中精神文化占50%。”这说明精神文化要素是最重要的。因此,学校要根据自身特点,科学定义与定位学校文化建设,使学校真正成为从事文化传承、积累和创新的地方,真正成为知识、思想、文化的诗意栖居地。
5.学校文化建设要站在打造名校软实力的高度
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主要由软实力来体现,而软实力将最终由独特的学校文化来决定。可以这样来概括:学校的综合实力=学校的硬实力×学校的软实力。学校文化一经形成,必然凝聚巨大的力量并无形地蕴藏在学校的理念、制度、行为、校风、教风、学风等之中,这是一个学校的软实力的体现。优秀的学校文化形成的软实力一旦与硬实力相结合,将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一所名校,没有优秀的学校文化,只能叫做教育领域的“暴发户”,是没有多大前途可言的;只有站在打造名校软实力的高度,软硬并举,名校的发展才能一往无前。
历史的辉煌化作了尘烟,也铸造了发展的平台。“继往开来,责在吾人”,接过学校文化建设的“接力棒”,我们义无返顾,责无旁贷。弘扬历史文化传统,打造现代文化名校,我们将风雨兼程、负重前行。
6
正在阅读:
文化浸润学校 责任融入心灵03-10
安全伴我在校园,我把安全带回家08-08
2018年交警支队队长述职述廉报告09-27
西安市交通拥堵问题及对策分析_徐丽丽07-22
进程管理习题及答案01-16
凤山县人民医院医技综合楼新建工程09-12
金工实训钳工实验报告标准范本04-06
会计岗位职责12-11
祛病神书03-04
朗诗十大科技系统04-21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浸润
- 融入
- 心灵
- 学校
- 责任
- 文化
- 中国用具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目录) - 图文
- 创新创业管理制度5个1
- 推荐-最新6年高考4年模拟数学试题分类汇编:2018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及求和 精品
- 休闲会所技师管理处罚条例
- 历史兴趣小组工作计划
- 2013-2018年中国空气过滤棉产业发展前景及供需格局预测报告
- 中石北京 机械动力学 第一次在线作业 满分答案
- 2016年10月电子政务第一次作业
- 浅析班级自主管理
- 操作系统笔记整理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验收总结报告附件(格式)
- 食品卫生学重点(整理版)
- 汉明编码和译码实验 - 图文
- 合肥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理论综合实验倒立摆实验报告
- 2015年7月份中国医科大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在线作业及答案
- 银行资金回笼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 apk程序反编译、汉化、修改smali文件
- 竞争性谈判文件(门诊楼加层工程)
- 2017-2018学年最新鲁教版数学(五四制)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图文
- 初步设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