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

更新时间:2023-08-24 08:0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自测题

第一章会计基本理论

名词解释:

1.会计目标--基本目标有经济民主、政治民主;具体目标有计量目标、信息目标、契约目

标、经济目标。

2.经管责任论--会计的目标是以恰当的方式有效反映资源受托者的受托经管责任及其履

行情况,会计人员的行为不受资源所有者及经营者的影响,只受会计准则约束。

3.决策有用论--会计必须以提供满足资源拥有者决策所需信息为目标取向。

4.会计确认--依据有关会计规范,对各项经济活动做出合理的判断,以确定企业所发生的

经济业务有哪些在何时是否应该进入企业的会计系统,并且明确应该进入会计

系统的项目。

5.会计计量--对通过会计确认进入企业会计系统的交易或事项,利用货币单位及其他综合

计量方式,综合连续地计量反映;对计量反映的结果,按经济活动内在的经济、

协作、管理责任关系作出分析,揭示内在因素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并确定责任

归属,为制定经管责任目标和合理奖惩提供依据。

6.会计记录--把会计确认计量的结果,及时系统地记录下来,以为经营管理和定期报告提

供可靠的历史资料。

7.会计报告--按会计准则和管理的具体要求,定期、不定期地结账,编制并发布反映会计

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方面的有关信息,从而满足企业内外有

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基本需要。

8.会计管理循环--p21

9.会计--反映控制经济资源配置过程及其结果的信号系统

10.财务会计--财务会计以会计准则为主要依据,确认、计量、控制企业资产、负债、所有

者权益的增减变动,记录反映营业收入的取得。费用的发生和归属以及收益的

形成和分配,定期以财务报告的形式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

转,并分析报表,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等。

11.管理会计--从传统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与财务会计并列,针对企业编制预算、作出

决策、控制经济活动的信息需要,记录和分析经济业务,捕捉和呈报管理信息,

并直接参与决策和控制过程,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12.审计--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专职机构或人员对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审核检查

活动;

13.会计核算--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会计核算是利用价值形式

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对外报告的工作。

14.会计监督--会计的另外一个基本职能。会计监督就是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

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已达到预期的目的。15.会计规范--会计工作中应该遵循的法规、原则、制度、程序等的总称,是检验会计工作

质量、判断会计信息是否具有可信性的基本标准,也包括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职业纪律和道德标准。

16.会计法--国家制定的会计准则属法规性质。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基本法,是制定其他一

切会计法规、制度、方法、手续、程序的法律依据,涉及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

17.会计准则--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

18.会计制度--有关行业、企业、单位依据会计法和会计准则所制定的处理各类会计业务的

具体规章、方法、程序等。

补充知识点:

经济民主--整个经济资源的配置与运用无论从宏观还是从一个具体组织内部角度看,都应该建立在公正公平与客观有效的基础上。

政治民主--整个公共资源包括政治权力的组织、运作及其评价,建立在有效制衡和公共利益至上的基础上。

会计目标确定依据的两大因素--一是资源配置的需要,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社会资源必须配置到最有效率的地方;二是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委托-代理关系普遍存在。

计量目标--会计系统必须对经济活动的相关项目诸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收益等项目以货币进行计量,会计必须对一个单位的经济资源运用的规模、过程、

结果及其影响等方面做出有效的货币计量反映。

信息目标--会计必须向企业内外的决策相关者以及会计信息的其他使用者提供经过量化的经济责任信息和社会责任信息,会计必须具有能动地提供代理人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信息的能力。基本内容为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

契约目标--会计必须作为契约联结体的企业及其企业内部组织的契约缔结、最低契约成本的选择、契约的实现和考核提供依据,会计应实现契约目标。

经济目标--表现在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其变化影响经济活动,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

会计目标还包括分配目标、控制目标、社会目标等。

会计职业三类--企业会计、政府和非盈利组织会计、注册会计师。

会计核算职能的基本特点--会计核算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经济活动状况;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会计核算要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

在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中、事后核算的同时,还可以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会计监督职能的基本特点--会计监督主要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会计监督既有事后监督,又有事前和事中监督。

会计监督的目标--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只有在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正确核算的基础上,才可能为会计监督提供可靠的资料依据;同时,也只有搞好会计监督,保证经济业

务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并且达到预期的目的,才能发挥会计核算的积极作用。

简答题:

1.会计信息的意义何在

2.会计目标的具体含义及具体会计目标的特征

3.运用会计的职能与理论分析我国会计现状

4.为什么说会计是独立的管理活动

会计工作有独立的机构、专职的人员、完善的制度、明确的职能、专门的管理对象,会计人员在单位中是重要的经济管理者。

5.简述我国会计规范的层次及组成

我国的会计工作的基本规范由《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三部分组成。

《会计法》是国家制定的会计规范,属法规性质,它是会计工作的基本法,是制定其他一切会计法规、制度、办法、手续、程序等的法律依据,它涉及到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总则部分、规定会计核算的内容和要求、做出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规定实施会计监督的原则、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法律责任。

会计准则:会计法虽然规范了会计核算的内容和要求、会计监督的原则等内容,但依据会计法还难以具体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还必须依据会计法制定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安其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可分为营利组织

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

会计制度:会计制度指有关行业、企业、单位依据会计法和会计准则所指定的处理各类会计业务的具体章程、方法、程序等。会计制度一般包括总说明、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会计报表编制说明、会计报表附注。根据本单位特点、管理要求和具体准则规定涉及会计制度,是现代会计人才所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

6.说明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会计规范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大陆法系会计主要受政府的控制,由国家办不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职业界在会计准则制定方面没有较大的直接影响。

英美法系会计规范一般由民间会计团体来制定。

7.会计国际化表现为怎样的一种历程

本章小结:

会计由于社会经济管理需要而产生,又由于解决委托代理关系下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发展完善。

会计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反映与控制的对象是经济资源委托代理过程中形成的经管责任。

会计具有核算与监督量大基本职能,分为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四个环节,

会计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公众、政府、投资者和企业管理当局及职工。

会计发展与经济、政治、法律、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社会的进步紧密相关。

现代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领域,形成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两大会计分支。

现代会计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会计的规范化和国际化。

第二章会计报告要素

名词解释:

1.会计假定--指未被确切认识的存在不确定性的会计业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

做的合乎事理的判断,形成的一系列构成会计思想基础的公理。包括核算主体、

经营活动性质、会计期间、计量手段四个方面。

2.持续经营--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为前提。

3.会计分期--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并定期编制财务报告。

4.会计主体--会计核算主体指会计为谁核算,核算谁的经济业务。

5.会计要素--企业对外报告要素—企业财务状况信息要素、企业经营成果信息要素、企业

现金流量信息要素;企业对内报告要素—管理会计要素。

6.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业

务,履行该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所有者权益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

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7.财务状况--经济组织资产构成及其权益结构,它总括反映企业财务素质。

8.股本--又称实收资本,是企业向有关部门登记的全体股东实缴出资额,也称注册资本。

9.资本公积--资本公积形成于资本筹集和交易过程,主要来源于股东超过核定股本(或注

册资本)的资本缴入(如股票溢价发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等10.盈余公积--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为防止股东吃光分尽,以达到

以丰补欠、不断壮大企业的经营实力的目的,《公司法》要求企业从税后利润

中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为应付预计的损失,或因在不远的将来需

要一大笔资金,而由董事会决定留存于企业的一项权益。

11.未分配利润--留存的任意盈余公积所预计的损失或巨额开支没有发生,则转为未分配利

润,可供企业分股利。

12.或有负债--债务金额、到期日、债权人等均未确定,但可根据各种客观的证据或资料等

加以合理预计的债务。

13.经营成果--指企业一定时期实现了多少收入,发生了多少费用,两者相抵盈亏如何。

14.收入、费用、利润--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但与所有

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费用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

所有者权益减少但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流出;利润指企业在一

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表现为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是由企业劳动者利用

资产所创造并实现了的剩余产品价值(反映一定时期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

15.现金流量--企业一定时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或流出的数量,综合反映了一定时期企

业财务收支的效率及效益,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重要内容。

16.历史的现金流量--已发生的现金流量,是分析过去时期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质量的依据,

也是判断企业目前支付能力的基础。

17.未来的现金流量--是对尚未发生的今后一段时期现金流量所做的一种预计,可为投资者

估计投资风险提供重要的资料。

18.现金流入量

19.现金流出量

20.决策性信息--经营者做出决策时需要依据的信息。

21.管理性信息--实施决策确定的项目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管理活动,这些管理活动依赖的信

息即为管理性信息。

22.作业性信息--生产经营活动的实施由经营者委托企业内部的员工完成的,内部员工实施

作业操作所依赖的信息即为作业性信息。

23.预测性信息--经营者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一般要经历预测规划、决策、控制、考核、

激励等几个步骤,为了管理好企业的经营活动,在做决策前需要先进行相关的

预测活动,对相应的内容进行预测,形成预测性信息。

24.预算性信息--根据预测性信息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决策,根据决策信息编制企业的

全面预算报告,形成预算性信息。

25.差异性信息--计划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发现差异,调整差异,对经营活动进行控制,

控制过程需要管理会计提供差异性信息。

26.责任性信息--为了使生产经营活动有效进行,还需要对各指标进行核算,对企业过去的

经营活动进行考评,形成责任性信息。

27.战略性信息--包括诸如企业追求目标、价值、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相关信息。

28.战术性信息--日常经营管理过程需要的信息。

29.模型法--首先进行严格的调研,然后集中问题进行归纳演绎得出结论。

30.模拟法--通过设计与原型(自然现象与过程)相似的模型,并利用此模型间接地研究原

型规律的方法。

31.比例法--讲某些彼此存在关联的项目加以对比,计算出比率,并据以确定经济活动变动

程度的分析方法。

32.综合计量法--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运用多项技术经济指标定量地对企业的经济活动

进行比较分析、评价的一种方法。

补充知识点:

企业会计主体和企业法人不同,法人指的是在政府部门注册登记、有独立的财产、能够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实体,强调企业与各方面的及法律关系。而会计主体则是按照正确处理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以及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关系的要求而设立的。所有的经营法人都是会计主体,但有些会计主体就不一定是法人,比如一些企业集团下属的子公司,子公司也是法人,但母公司才是会计主体。

会计信息报告包括两类:财务会计报告要素(反映经济组织财务状况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经济组织经营成果的收入、费用、利润;反映经济组织经营活动及结果引起财务状况变动的经济信息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和管理会计要素。

持续经营的作用表现:企业的资产价值将以历史成本计价,而不是现行市价;持续经营前提为采用权责发生制奠定了基础;由于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的存在,才产生企业资本保全问题。

会计期间:会计决算报表的起讫时间,以一年为期,又称为“会计年度”。

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按形成来源分为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四种。

会计上,凡金额已确定或可由合理的方法估计的债务,都应认定为负债。

会计上的负债分为法定负债和估计负债(或有负债),或有负债实质上是一种潜在负债,只有在未来偶然性事项发生时才成为企业的真正的债务。

现金流量中的现金包括现金(包括库存现金和活期存款)和现金等价物(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金额确定的、风险小的投资)

现金流量有总流量(分别列示现金流入总额和流出总额,反映企业财务收支的总规模)和净流量(只列示总流入和总流出的差额,反映企业财务收支管理的质量)企业全部的现金流量指的是一定时期企业全部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总量。

内部需求的信息从信息层次分:包括决策性信息、管理性信息、作业性信息;

内部需求的信息从时间上分:包括预测性信息、预算性信息、差异性信息、责任性信息;

内部需求的信息从性质上分:包括战略性信息和战术性信息。

简答题:

1.如何理解资本的可分性

2.会计“资产”的约束条件是什么

3.简要说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区别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权益的两项内容,但这两个会计要素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负债指在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中,企业所承担的需在将来确定的日期以资产或劳务予以偿付的经济责任。

4.会计“费用”要素的内涵是什么

5.管理会计信息要素有哪些特征

本章小结:

会计反映与控制的经济活动包括交易和事项。

会计工作是建立在一定的会计假定的基础之上的,这些假定包括会计核算主体假定、持续经营假定、会计分期假定、货币计量假定。这些假定既是会计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理论基础。

会计提供综合经济信息,以满足决策需要,这些综合经济信息分为财务会计信息和管理会计信息两个方面。

财务会计信息包括财务状况信息、经营成果信息和财务状况变动信息,他们依靠会计要素来反映。

反映经济组织财务状况信息的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反映经济组织经营成果的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反映经济组织经营活动引起现金流量变动信息的要素包括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现金净流量。

管理会计信息包括内部信息需求、内部信息加工方法和内部报告三大要素。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复式记账

名词解释:

1.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按照反映与控制要求做进一步的分类,就产生了会计科目。

2.账户--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的结构,用以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一

种手段。

3.复式记账--对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时所引起的会计要素数量的增减变化,以相等的金额

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全面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4.会计分录--对每一项经济业务(会计事项)指出其应登记的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

账方向(记账符号)和记账金额的一种记录。

5.平行登记--

6.试算平衡--

简答题:

1.会计科目是怎样形成的,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是什么

会计反映的经济活动内容极其丰富,为了提供满足内外管理基本要求的信息,会计必须对经济活动进行基本分类,从而形成会计要素;对会计要素按照反映与控制要求做进一步的分类,就产生了会计科目。

设置会计科目一般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完整性--会计科目的设置能全面概括地反映企业的各项会计要素,以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经济活动的需要;统一性--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与企业会计准则在口径上一致,是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便于会计信息的对比分析汇总;适用性--会计科目的设置应结合本企业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经济管理上的需要,提供企业内部具有管理所需的会计信息;清晰性--会计科目的设置应简明扼要、内容清晰,原则上每一个会计科目应反映意向经济内容,不可模棱两可、相互包含,以提供明确清晰便于理解的会计信息。

2.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如何

账户和科目反映的经济内容是相同的,两者相辅相成,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则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实际工作中,常把会计科目作为账户同义词。但会计科目只是账户的名称,只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的分类,其本身并不存在结构问题;而账户能具体反映经济活动对会计要素的影响,则必须有一定的结构,所以账户比会计科目内容更丰富,提供的信息更明细。

3.说明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

复式记账基本理论依据是会计要素数量平衡原理,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基本方程

4.如何用总分类账和明细账之间的关系来验证业务处理的准确性

5.借贷记账法有哪些特点,举例

补充知识点:

会计科目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划分为资产类(细分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负债类(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所

有者权益类(分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损益类(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其他业务收支、营业外收支和投资收益)、成本类(生产成本、劳务成本和制造费用)。

会计科目按照隶属关系分为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目。

本章小结:

会计反映的经济活动内容极其丰富,为了提供满足内外管理基本要求的信息,会计必须对经济活动进行基本分类,从而形成会计要素;

对会计要素按照反映与控制要求做进一步的分类,就产生了会计科目;

为了便于提供日常管理控制和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必须连续喝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及其引起的会计要素金额的变化,从而产生了会计账户。

登记会计账户必须使用复式记账,对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时所引起的会计要素数量的变化,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全面登记。

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复式记账法是借贷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的基本理论依据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

第四章经营业务流程及会计处理

名词解释:

1.经营业务流程--包括筹资、投资、采购、制造、销售及其收入分配。

2.筹资--会计上定义的筹资活动指导致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规模及其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

3.投资--会计上的投资特指企业对外投资,即以货币、实物、无形资产等为出资形式,以

获利或实现市场目标为目的,向其他企业购买股权债权的过程。

4.采购--会计上的供。

5.制造--会计上的产。

6.销售--会计上的销。

7.收入分配--企业销售实现的各种收入,首先要依法计提缴纳各种生产和销售税金,其次

要补偿生产经营的各种消耗即费用、成本,最终计算出企业利润。企业实现的

利润,要按缴纳所得税、计提公积金、分配股利顺序,依法律及企业章程规定

进行合理分配,从而有效协调各方利益关系,逐步使企业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简答题:

1.简述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

采购成本的主要内容有:材料的买价--供货单位的发票价格;运杂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材料损耗--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挑选整理费--材料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购入材料负担的其他费用。

2.债券溢价或折价发行的原因是什么

债券的购入价格高于票面价值就称为溢价购入;购入价格低于票面价值就称为折价购入。债券的溢价或折价实质上是由于债券的票面利率和银行利率之间有差异而发生的。补充知识点:

采购、制造、销售,在传统会计上统称“供产销”,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是会计处理业务量最大的区域。对此会计上分别设置“材料采购”、“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营业收入”等账户,用于反映和控制企业采购、制造、销售过程及其结果。

企业投资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是指向其他企业直接购买股权或债券;间接投资是从证券市场上选购有关股票、债券、基金等。间接投资按投资回收时间是否超过一

年又区分为“长期投资”“短期投资”。直接投资属于长期投资。长期投资一般属于企业战略性投资,目的是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长期盈利能力。短期投资一般属于战术性投资,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企业短期闲置的货币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和盈利水平。会计上设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扥账户,用以反映和控制企业投资活动及其效果。

本章小结:

企业筹资包括长期和短期筹资。

投资业务分为债券投资和股票投资。

债券发行有溢价、折价和平价三种形式。

材料采购过程中会计处理主要包括采购业务和采购成本的计算。

制造业务会计处理中,制造费用和制造成本计算是重点;销售、分配、资产出售和减少负债是会计处理的要点。

第五章账户的用途与结构

名词解释:

3.账户的用途--账户的作用及其提供的指标。

4.账户的结构--在账户中如何提供核算指标,即账户的各方各记录什么内容;余额在何方,

反映什么内容。

5.基本账户--直接用于处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这些基本会计要

素业务的账户。一般包括盘存账户、资产账户、结算账户、成本计算账户和成

果汇总账户。

6.辅助账户--为了正确地进行资产计价和损益计算,而对涉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这些基本账户的会计业务,按会计原则和制度规定进行必要

的辅助处理,以确保基本会计账户准确核算的有关账户。

7.盘存账户--用来核算和监督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增减变动及结存数额的账户。

8.资本账户--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各项资本增减变化及实有情况的账户。

9.结算账户--用来核算和监督本单位与其他单位、个人与所属单位之间的结算业务的账户。

10.成本计算账户--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发生的全部费用,并确定

各成本计算对象的世纪成本的账户。

11.成本汇总账户--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发生的全部费用,并确定

个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成本的账户。

12.营业成果账户--用来汇集和结转企业在某一期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活动而实

现的收入账户。

13.财务成果账户--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最终财务成果的账户。

14.调整账户--为调整某些账户数字而设置的账户。

15.备抵调整账户--用抵减方式对被调整账户进行调整的一种调整账户。

16.附加调整账户--用相加的方式对被调整账户进行调整的账户。

17.备抵附加调整账户--兼有备抵和附加两种性质的账户。

18.集合结转账户--用来核算一些中间性成果获共同性费用的账户。

19.生产间接费用集合结转账户--借方登记费用发生额,贷方登记费用的分配额。

20.期间费用集合结转账户--专门用于归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活动中各项共同性费

用的账户

21.待处理账户--用来核算和监督本单位的财产物资盘盈、盘亏以及有争议结算款项的账户。

22.资产负债账户--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财务状况的账户。

23.损益表账户--反映企业在某一时期的经营成果的账户。

24.实账户--账户有期末余额的账户。

25.虚账户--账户在期末转账之后无余额的账户。

简答题:

1.账户按结构和用途分类可分为几大类,每大类又可分为几小类

2.基本账户和辅助账户具有怎样的用途和结构,应怎样登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3.各类账户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盘存账户的主要特点:

盘存账户可以通过实地盘点和核对账目的方法来确定其实存数与账存数是否相符。

盘存账户都可以同时也有必要进行双重计量。例如对货币资金,在多种货币并存状态下,可以本位币和外币同时计量;对其他财产物资明细账都必须提供货币和实物两种会计信息。

在正常情况下,盘存账户应有借方余额,不应出现贷方余额。如果出现贷方余额,说明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收发保管或账务处理上存在问题。

2)资本账户的主要特点:

资本账户应按投资人或资本形成渠道设置明细账,以便反映企业资本形成的具体情况。

由于资本账户是反映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因此,资本账户的总账和明细账只能提供货币信息。

在正常情况下,资本账户应有贷方余额,不应有借方余额,如果出现借方余额,说明所有者权益受到侵犯或者账务处理上存在问题。

3)债券债务结算账户的特点:

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的性质可以根据其账户余额的方向来判断,当余额在借方时,属于债权结算账户;当余额在贷方时,属于债务结算账户。

债权债务结算账户应按结算单位或个人设置明细分类账户,以便按结算单位或个人反映结算业务的具体情况,并定期进行核对。

由于债权债务结算账户只是反映企业的债权债务,因而其总账和明细账只能提供货币信息。

4)成本计算账户的特点:

成本计算账户按成本计算对象设置明细账,并按成本项目设置专栏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成本计算明细分类账户除了提供货币信息外,还能提供实物耗费和劳动耗费的信息。

成本计算账户有时又是盘存账户。该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反映期末在产品、在途材料、未完工程的实际成本。

5)营业成果汇总账户的特点:

账户的贷方逐笔登记收入的增加额,借方往往于期末一次登记收入的结转额。

账户所汇集的收入额,一般要在期末全部转入财务成果汇总账户,结转后,本类账户应五余额。

账户一般要按产品或商品等设置明细账,以便考核企业收入形成的具体情况。

账户在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时,处理提供货币信息外,有时还能提供实物信息。

6)财务成果汇总账户的主要特点:

年终决算转账前,这类账户都有余额,借方余额为亏损;贷方余额为利润。年终决算转账后无余额。

财务成果汇总账户的总账和明细账只提供货币信息。

4.哪些账户只提供货币信息,哪些账户既可提供货币信息,又可提供实物信息

5.调整账户、集合结转账户、待处理账户有哪些异同点

6.资产负债表账户和损益表账户各包括哪些种类的账户,各有哪些特点

资产负债账户是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财务状况的账户。该类账户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种账户,该类账户可以提供企业资产、负债好而所有者权益的静态指标。

在一般情况下,该类账户都有期末余额,因而称为实账户,是企业编制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损益表账户,是反映企业在某一时期的经营成果的账户。该类账户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三种账户。该类账户可以提供企业收入、费用和利润情况的动态指标。在一般情况下,该类账户在期末转账后无余额,因而称为虚账户,是编制企业损益表的依据。补充知识点:

本章小结:

会计账户按用途与结构分类可分为基本账户和辅助账户两大类。

基本账户包括盘存账户、资本账户、结算账户、成本计算账户、成果汇总账户;

辅助账户包括调整账户、集合结转账户、待处理账户。

会计账户按隶属关系分为统驭账户与被统驭账户;按与会计报表及有无余额分为资产负债表账户(实账户)和损益表账户(虚账户)。

第六章会计确认概述

名词解释:

1.会计确认--对经济活动有关的信息数据进行筛选确定,并在会计凭证和账簿中予以正式

记录和做出相应会计报告的过程。

2.权责发生制--又叫应计制,要求企业应当以经营管理作业的权利或责任的发生与否为标

准,来确认每项经济业务应计入总账和明细账的具体时间。

3.收付实现制--又叫现金制,要求将经济业务的入账时间确认分别与现金收到或付出的时

间相联系。

4.实质重于形式--为使会计信息如实反映交易或其他事项,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其他事项

的经济实质和事实进行会计确认,而不应当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确认的依据。交易或其他事项的实质,与他们的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总是一致的。

简答题:

简述会计确认的标准

会计确认的基本标准是:

1.可定义性。被确认的项目应符合财务报表的某个要素。

2.可计量性。可计量性规定了所要确认的对象,能够按照货币量度单位予以量化,不能量化的,也不符合确认标准的要求。因此,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一些重要资源(如合同、有才能的企业家),由于无法量化,就不能出现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上。

3.相关性。要求所确认的项目与财务报表的目标应当相关。

4.可靠性。表明项目的信息是如实的、可验证的和不偏不倚的,否则就需要从财务报表信息中剔除出去。

5.经营管理需要。会计信息除满足外部需求外,还必须及时满足内部管理控制与经营决策的需要。这种需要是建立现代管理会计制度的基本依据,成为现代会计确认的重要标准。

6.实质重于形式。为使会计信息如实反映交易或其他事项,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其他事项的经济实质和事实进行会计确认,而不应当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确认的依据。交易或其他事项的实质,与他们的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总是一致的。

补充知识点:

本章小结:

会计确认是指交易事项或情况中的一个项目应否和应在何时及如何当做一想要素加以记录和计入报表内容与合计的过程。

确认的定义表明:确认需要解决“应否确认”“何时确认”“如何确认”三个问题。

第七章财务状况确认

名词解释:

1.未来经济利益

2.拥有--资产使用的决策权除了会计主体外,其他任何主体都无法做出,即资产使用的唯

一性或排他性。

3.控制--反映会计主体拥有资源对整个社会资源的扩张能力。

4.坏账

5.资本公积

6.盈余公积

简答题:

资产确认的标准是什么

一个项目确认为资产,首先要符合资产的定义。会计上,资产一般是指由会计主体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其取得时的成本能够可靠地予以计量反映。

补充知识点:

资产的定义:必须是经济资源;该资源必须为会计主体拥有或控制;资产取得时的成本必须可以可靠的计量出来。

现代会计中,会计上对资产的确认,不仅要反映会计主体拥有经济资源的规模和质量(拥有);而且要反映会计主体拥有资源对整个社会资源的扩张能力(控制),即要确认实际为会计主体支配的资源规模和质量。因此,只要会计主体拥有支配权的项目,不管其是否为会计主体真正拥有,会计上可以确认为特定主体的资产。

本章小结:

财务状况确认分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方面。

资产确认包括经济资源属性判断、会计主体拥有或控制性质判断、价值计量可靠性判断三项基本内容。

负债确认的关键在于:第一,与负债相关的交易或事项是否已经发生;第二,企业实质上已经承担了相应的义务。

所有者权益的具体确认标准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具体确认标准。

第八章经营成果确认

名词解释:

1.可控费用--成本发生的时间是可以控制的;成本在空间上可以控制;成本在行为责任上

可以控制。

2.不可控费用--和可控相对。

3.固定成本--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或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的那一部

分成本。

4.变动成本--总额与业务量成正比例增减变动的那一部分成本。

5.财务资本保全法--原有的资本必须保持完整,超过原投入资本的部分才是利润。

6.交易法--以一定期间所发生的交易(经济业务)或其他事项所产生的收入和费用(包括

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之间的差额作为当期的利润。

7.现金法--以一定期间所发生的交易(经济业务)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之间的差额作为

当期的利润。

8.经济利润--公司的实际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

简答题:

1.收入实现原则的一般标准是什么

2.费用由哪几种分类

补充知识点:

费用成本的可控性是责任会计核算的基础。

收入的确认分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

固定成本的特点:在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是不变的;固定成本的数额一般与时间有关而与业务量无关;在一定时期,对企业而言,固定成本是不可控制和无法避免的,因而在决策中是一种无关成本。

变动成本的特点:变动成本通常只与业务量有关而与时间的推移无关;在相关范围内,变动成本总额与业务量成正比增减;变动成本在生产经营中一般是可以控制和避免的,因而在决策中往往是有关成本。

生产经营期间的相关性: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

生产费用分为直接费用(直接计入成本的费用)和间接费用(分配计入成本的费用)。

直接费用是指企业为某种成本对象直接发生的消耗。

间接费用是指企业为几种成本对象共同发生而不能依据费用凭证直接确认各成本对象负担额的费用。

期间费用是指不易确认应归属的成本对象而比较容易确认应归属的会计期间的费用,包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

会计利润确认包括两大方面:利润指标与利润组成内容。

会计上的利润确认有四种方法:财务资本保全法;交易法;现金法;经济利益法

本章小结:

收入的确认首先要满足收入定义的要求。

收入的主要特征是净资产的增加,具体可表现为资产的流入或负债的清偿,或两者兼而

有之。

确认收入的时间标准,必须“在产品已发出,劳务已提供,同时收讫价款获得了索取货架的凭证”时确认。

实务上确认收入的实现具体方法有:销售时确认收入;生产期间确认收入;生产完成时确认收入。

费用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在确认有关收入的同一期间予以确认。

具体确认费用的时间标准有三种:按其与营业收入的直接联系予以确认;按系统的分配方法予以确认;直接作为当期费用予以确认。

费用习性与确认包括:行为责任上的相关性--可控费用与不可控费用;业务量变化的相关性--变动费用与固定费用;生产经营期间的相关性--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

会计利润的确认,主要包括:利润指标及其组成内容。

第九章现金流量确认

名词解释:

1.现金流量--

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经营活动引起的现金流入量扣除经营活动引起的现金流出量。

3.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4.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5.时期现金流量--企业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现金及其运用。

6.项目现金流量--

简答题:

1.简述现金流量表要素的内容

经营活动引起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2.如何确认投资项目现金流量

补充知识点:

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

经营活动引起的现金净流量为经营活动引起的现金流入量扣除经营活动引起的现金流出量。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构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

长期资产指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资产等持有期限在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以上的资产。

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

本章小结:

现金流量表项目,亦称流量表要素,是人们在充分认识资产负债表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与损益表要素(收入、费用、利润)关系的基础上,为了更充分地揭示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现金流动而产生的。

现金流量的主要项目分为三大部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时期现金流量是企业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现金及其运用。

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初始现金流量、营业现金流量、终结现金流量。

第十章会计计量概述

名词解释:

1.历史成本--企业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2.重置成本--

3.可变现净值--

4.现值--

5.公允价值--

6.名义货币--

7.不变货币--

8.稳健原则--假定企业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企业在以后期间会发生某种损失或费用,这种损

失或费用尽管目前还未真正发生,但由于它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并且其发生与现在已经完成的经济业务有相当的因果关系,因而可合理地确定和核算这种损失费用。

9.重要性--会计工作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来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10.可比性--不同企业之间应使用类似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将不同企业的会计报表编制建立

在相同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上,从而便于报表的使用者进行企业间的比较,

以有效地判断企业的经营业绩,据以做出投资决策。

11.业绩导向

简答题:

1.说明历史成本计价的优缺点

优点:

历史成本是买卖双方在市场上通过交易可观的确定下来的,或者是企业的财产物资在构建过程中实际支付的,因而比较客观。

历史成本有原始凭证作为依据,因而可以随时进行验证,既获取方便又真是可信。

历史成本计价可以使企业核算手续大大简化,由于不需经常调整账目,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纺织企业随意改动资产价值,造成经营成果虚假。

历史成本计价下的经营费用是以实际耗费(实际成本)来计量的,收入又是企业销售商品的实际成交价格,即企业的收入和费用的配合和收益衡量都是建立在实际交易的基础上的,也就不容易歪曲或者随意操纵企业经营收益。

局限性:

当货币购买力变动时,按历史成本计价就不能够确切地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而企业的资产的现价,恰恰是企业进行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固守历史成本计价基础,当货币购买力变动大时,会削弱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2.说明财务会计计量的基础和管理会计计量的基础

财务会计计量的基础包括会计计量属性和会计计量单位。计量属性是指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的可计量性的某一方面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现代会计计量主要表现为货币计量。计量单位实际上是指计量尺度的量度单位,货币是会计计量的统一计量尺度。

管理会计计量的基础主要以业绩为基础和以预测为基础。企业业绩是会计计量的主要目的;现代企业面临着全新的商务环境,现代商务环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充满着不确定性,企业若要取得成功,必须对这种不确定性做出冷静、正确的估计,从而使企业的经营战略、计划和实施活动不断适应动态的商务环境。管理会计预测基础的基本含义就是指会计具有能动预测经营前景的能力,其提供的信息能有效地指导经营管理。

3.管理会计是怎样发掘信息的

补充知识点:

投资人主要关心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债权人主要关心企业未来的偿债能力,企业管理当局关心与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各个方面、领域、环节和单位以及个人的全部信息。

持续经营条件下,会计计量属性有如下几种做法: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在计量单位方面,对任何一种特定货币尺度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名义货币单位(面值货币单位)、一般购买力单位。

新商务环境五大挑战和征兆:

1.技术爆炸(知识更新加快、快速的学习曲线、技术寿命缩短)

2.资源均等(有限产品寿命、技术加速扩展、时间成为竞争第一要素)

3.全球化(供过于求、思想全球化、价值文化的冲突)

4.市场成熟化(产品市场细化、服务于产品质量同样重要)

5.新的社会价值(员工更多参与要求、经济透明度增加、行动高度自主灵活、强调学

习功能)

管理会计作用简表:

产出目标(目标导向):产品成本、顾客成本、预算、业绩标准、人员岗位流程、组织结构;

现实经营活动(实施控制):收集资料、计量信息、作业分类、价值分析、动态报告、偏差纠正;

资源利用效果(持续改善):学习与成长、业绩评价、奖惩、改善方案、责任与措施。

本章小结:

会计计量的目标:满足对外报告需要和经营管理需要。

财务会计计量的原则:历史成本计价、可比性。

管理会计计量的原则:考核性、追溯性、目标性。

会计计量的惯例:稳健性和重要性。

财务会计计量基础:会计计量属性和会计计量单位。

管理会计计量基础:业绩基础和预测基础。

第十一章财务状况计量

名词解释:

1.资产存量--某一时点上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产数量、结构及分布。

2.资产流量--一定时期资产增加与减少的数量、结构及分布。

3.折旧--

4.直线法

5.坏账--那些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其损失作为坏账损失。

6.贴现--

7.总价法

8.净价法

9.备抵法

10.溢价

11.折价

12.账龄分析法--根据每笔应收账款已经赊欠时间的长短来估计损失,赊欠时期越长,坏账估

计比例越高。

13.加速折旧法

14.先进先出法--假设县购进的商品存货,先售出或先领用,而库存的商品存货则是最近或最

后购进的商品存货。

15.偿债基金折旧法

简答题:

1.试比较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对资产计价和账面利润的影响

2.何为应付债券的理论价值,为什么债券会出现按面值、溢价、折价发行的情况

补充知识点:

资产计量是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映资产的数量、质量及其变化,包括反映资产的存量及其流量的计量。

资产计量的目的主要有:作为收益计量的一个重要步骤;向投资者反映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状况;向债权人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向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经营能力及其运作管理的状况。

资产存量是一个时点概念,因此,资产存量计量在会计实务中一般表现为对期末资产进行计量。

先进先出法的主要特点是:是企业当局不能随意挑选商品存货,操纵年度收益的大小,同时保证存货计价和确定销售商品成本的一致性;在商品销售后确认收益,其中包括营业收益,也包括商品存货价格上涨所形成的收益;以最近的成本反映资产负债表中的期末存货,使之近似于现时成本,从而反映存货的世纪经济价值。

影响应计折旧额的因素:固定资产原值;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利率。

折旧计算方法:使用年限法(直线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慢速折旧法。

偿债基金:为了满足若干年后支付某项支出的需要,从现在开始,每一年向银行定期存入一笔现金,使到若干年后,累积的存款额加上这几年中的存款利息正好等于支付所需的资金数。

本章小结:

资产存量的计量主要是对资产期末价值的计量,特别是当市价低于成本时,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流量的计量主要是对资产的流入和流出进行计量,尤其是流出的计量。

债权资产的增加、减少通常按实际发生数计量。

对于坏账的处理,通常有:直接销账法和备抵法。

在备抵法下,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主要有:赊销百分比法、应收账款余额比例法和账龄分析法。

票据的贴现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负债—或有负债。

存货流入的计价主要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标准成本等;

存货流出的计价主要有个别鉴定法、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不同的计价对账面收益和所得税的缴纳会有不同的影响。

固定资产的流入通常按历史成本计价;

固定资产的流出的计量主要是对折旧的计量。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主要有:固定资产的原值、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预计折旧年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利率;计提折旧的方法主要有:直线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

长期投资主要有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期权投资。

长期债权投资有按面值、溢价或折价计量;

长期股权投资根据投资公司对被投资公司是否具有重大影响或具有控制权,按成本法或权益法计量。

无形资产流量的计量主要是对无形资产价值的摊销。

负债按偿还期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包括实收资本(股份有限公司为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第十二章经营成果计量

名词解释:

1.完全成本--制造成本加上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形成完全成本。

2.变动成本--在一定的生产能力下,制造企业的产品总成本中有些事随产品的变动而正比例

变动。

3.标准成本--用来作为与实际成本相比较的一种科学的预计成本。

4.责任成本--按成本划分责任,企业按照干什么管什么的原则,降成本指标分解、化小,落

实到部门、单位和个人,使管理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0n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