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考研政治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更新时间:2024-05-24 23: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家解读考研政治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2009年09月08日 11:44 来源:人民网教育 复习提示:这一章是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大纲中的第四、五章部分内容的合并,是次重点章。主要内容包括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特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资本输出与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重点把握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特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近年来本章考查的内容是竞争与垄断的关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等。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1、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基础上形成的。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垄断。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是垄断形成的物质基础。

垄断是指少数大资本为获取垄断高额利润而彼此达成协议联合起来,共同控制和瓜分社会生产与销售市场。

垄断是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形式实现的。最简单的、初级的垄断组织形式是短期价格协定,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混合联合公司等;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国际卡特尔、国际辛迪加、国际托拉斯、国际康采恩、跨国公司等。垄断组织的本质是通过联合达到独占和瓜分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产集中和垄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垄断组织的规模迅速扩大,垄断程度有提高的趋势,垄断组织的经营向多样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又表现在私人垄断加速向国家垄断转变。

2、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垄断是与自由竞争相对立而产生的。但是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竞争并存,垄断统治下的竞争更加激烈。这是因为:

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第三,垄断组织不可能囊括一切社会生产,在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小企业。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自由竞争只占次要地位,占主要地位的是由垄断而产生的竞争,即“垄断竞争”。它包括: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

织之间的竞争。这些竞争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有自己的新特点:

第一,竞争的主要目的是攫取高额垄断利润以及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

第二,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

第三,竞争的范围遍及各个领域和部门,并由国内扩展到国外。

第四,竞争的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更加剧烈,而且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在整个60年代和70年代,虽然有ControlData、Honeywell、SperryUnivac、Burroughs和NGR等企业的竟争,但这些公司都不是其对手,到1980年为止,IBM仍占据地球大型计算机市场超过80%的份额。大型计算机是IBM的“金母鸡”,毛利高达70%。

80年代,随着个人计算机和工作站所连成的网络逐渐取代大型机,日本、欧洲共同体和美国国内许多资本、技术雄厚的企业纷纷涉足这一高风险、高收益的领域。在与苹果、康柏、东芝、戴尔等企业激烈的竟争中IBM公司开始走下坡路。

迫于竟争的压力,90年代IBM公司进行了组织改造以降低成本,进行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使公司的股票价格扶摇直上,进行经营战略转型,在保持计算机硬件领域领先地位的同时,成功地实现了向软件服务等高利润领域的转移;实施竞争战略调整,全面提升了企业竟争力,重塑起昔日的辉煌。

IBM确立的战略目标是:在所处产业的年有领域都能实现高增长率;在所有领域都有技术和质量卓越的产品,并发挥领导作用;在生产、销售、服务和管理的所有业务活动上,实现最高的效率;确保企业成长所需要的高利润,以便在产业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目前,计算机技术正在向更加“开放型系统“的方向发展。往往主机是一个公司制造的,显示器是另一个公司的,打印机又是第三个公司的,软件是第四个公司的,这些组合起来使整个系统得以运行。在新的技术基础上,计算机行业的企业组织趋向网络化发展,IBM公司面临着新的竟争挑战。IBM公司在垄断和竟争中寻求着未来的发展。

(摘编自[美]J?E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小品和案例》驻新华网有关资料)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用IBM的案例说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2)从IBM公司的发展过程总结垄断资本条件下竞争的新特点。

3、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的融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垄断银行通过购买工业企业的股票和债券,以及创办新的企业的办法,参与工业生产活动;二是工业垄断组织通过购买银行股票和自己创办新的银行的办法,参与银行业务。

在金融资本的形成过程中,产生了金融寡头,即掌握庞大金融资本的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金融寡头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真正统治者,在实际上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政权。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通过“参与制”的方式,金融寡头就可支配比其自有资本大得多的他人资本,从而实现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统治。

金融寡头对政治生活,特别是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的方式来实现的。

4、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利润的形成关键在于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了决定作用,垄断阻碍了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限制了利润平均化的趋势,这样,垄断资本家就有可能长期地获得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的来源,归根到底来自于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垄断利润本质上仍然来源于剩余价值,意味着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剥削程度的加深。具体来说,垄断利润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本国工人、小生产者和其他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第二,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它能获得一些其他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第三,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得的国外利润。

第四,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

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或购买生产资料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价格。垄断价格有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之分。垄断高价是指垄断组织销售商品时规定的大大超过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

垄断低价则是指垄断组织向非垄断企业或小生产者购买原材料时所规定的低于商品价值或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垄断组织操纵价格带来的结果是抑制了市场上价格的自由波动,垄断价格长期背离生产价格和价值。垄断价格的出现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原因在于:

第一,垄断价格的确定仍然要以价值为基础。

第二,全社会来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仍是一致的。垄断价格并没有,也不可能增减商品所包含的价值。

第三,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垄断利润,其来源仍然是雇佣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垄断价格的出现,只是表明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用的具体体现。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私人垄断资本与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所形成的一种新的垄断资本主义形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的范围内被支配,客观上要求通过国家的力量来建设基础设施,为私人垄断资本提供服务,从而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其次,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需要运用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力量来对付危机,消除危机带来的影响。

第三,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要求资本主义国家介入国民收入的再分配领域,进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所不可能承担的调节利益再分配的活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采取的基本形式大致有四种:

第一,国有企业,由资产阶级国家直接掌握和经营的资本,即国有垄断资本,包括:满足国家机构自身需要的国有企业,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高科技、高风险新兴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和一般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国有垄断资本是高度社会化的资本,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中,它是起主导作用的。

第二,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即国家和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包括:国有企业将一部分股份出售给私人,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开办合营企业,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合并,国有企业对私人企业进行参股和国有企业转由私人族人或承包经营。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的结合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的,从所有权、经营管理到利润分配等方面都体现国家和垄断资本直接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第三,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指国家对经济的各种干预和调节措施,包括:国家作为商品和劳务的采购者,向私人垄断企业大量订货,为私人垄断企业提供了有保证的国家市场;国家通过社会福利开支,提高社会购买力,扩大消费需求,为私人垄断企业创造市场条件。在这种形式里,资本运动的主体是私人垄断资本。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的结合发生在企业外部,是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

第四,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宏观调节主要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调节,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目标。微观规制主要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微观规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反托拉斯法。二是公共事业规制。三是社会经济规制。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调整,暂时缓和了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对促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有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保证垄断资本集团获取稳定的高额垄断利润,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第二,通过对经济有意识的干预和调节,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缓和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促进社会经济较为协调地发展。

第三,通过大量拨款和组织开发新技术,兴建新兴企业,有力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第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表的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通过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协调了资产阶级内部的利益关系,缓和了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

第五,通过社会福利的收入再分配政策直接干预劳资关系,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起到了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

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阶级的根本性质,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又必然进一步加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

第一,不能解决生产盲目扩大和劳动群众消费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

第二,不能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不能消除部门之间比例破坏和经济结构失衡。

第三,不能解决失业、贫富悬殊等问题,不能消除大量贫困问题。

第四,不能消除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不仅如此,实践表明,国家干预经济还会带来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如财政赤字、通

货膨胀、金融风险、国际经济中新的摩擦和斗争。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在资本主义生产范围内自行扬弃的一种形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在于:它既通过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而延缓革命的到来,又为社会主义准备着更充分的物质条件,使社会主义不可避免地要取代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改变垄断统治这一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参与社会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目的在于增强垄断资本的实力,调节各经济部门的比例关系,加强垄断资本的竞争能力,为私人垄断资本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创造条件。所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上是私人垄断资本借助于国家政权的力量来干预和调节经济生活,其目的是要更好地维护垄断资本的统治地位,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003年,辨析)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为了直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2、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

(1)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范围扩展的主要表现是资本的国际化。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为“过剩”的资本寻找投资场所,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第二,通过资本输出将部分非要害的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资本输入国的技术上的垄断优势,从而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第三,通过资本输出控制国外原料产地确保原产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并通过资本输出越过对方的贸易壁垒,在国外就地生产,就地销售,迅速进入并占领商品市场。

第四,资本输出也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控制资本输入国,争夺殖民霸权的重要手段。

第五,现代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为资本国输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资本国际化的进程大大加快。

(2)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基本形式有三种:

第一种是借贷资本的输出,即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银行、企业把资本贷给其他国家的政府、银行或企业。

第二种是生产资本输出,即在国外直接投资创办独资或合营的企业,或者购买外国已有的企业等。

第三种是商品资本的输出。在资本输出的三种形式中,商品输出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

段占主导地位,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的输出则是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主导地位。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输出量剧增,并出现新的特点:

一是资本流向从原来主要是发达国家向经济落后国家输出发展到多方向输出,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相互投资的大幅度增加。

二是国家资本输出增长较快,并逐渐成为主要的资本输出形式。

三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也多采取所谓“援助”的形式进行。

(4)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的扩展,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后果。

对资本输出国的积极影响是:

第一,资本输出使其获得了大量来自海外的高额利润,加速了资本积累,增强了垄断资本的实力和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矛盾和危机。

第二,资本输出带动和扩大了商品输出,巩固和扩大了垄断资本的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大大改善了国际收支状况;

第三,资本输出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形成控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垄断优势地位,并进一步强化了金融资本在世界政治、经济上的统治。

对资本输出国的消极影响是:

第一,大量的资本输出也导致国内工业资本不足,新技术、新设备更新缓慢,最终使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缓慢。

第二,输出国之间为争夺世界市场、投资场所、原料能源产地,相互之间的争夺愈发激烈,导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

对资本输入国的积极影响是:

第一,大量外国资本的进入,有利于缓解输入国的资金短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第二,大量外国资本的进入,也为资本输入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培训了一批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的技术人员、熟练工人和管理人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客观上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第三,利用外资和技术,建立了一批现代工业,优化了产业结构;同时利用外资扩大生产,增加了就业的机会,提高了收入水平;利用外资增加产品的数量,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对资本输入国的消极影响是:

第一,付出了比较大的经济代价和环境污染、资源及能源大量消耗的代价。

第二,外来资本和跨国公司投资的增加,冲击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产业格局的调整有可能受制于外资的投资战略,并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控制权。

第三,债务负担加重,影响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大量外来资本的进入,加大了资本输入国在经济上甚至政治上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性,本国经济容易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等。

随着资本输出的不断增加和垄断资本势力范围的迅速扩大,国际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和复杂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因此,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通过订立协议建立国际垄断资本的联盟,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垄断,并按各国资本的实力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是以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为主。

跨国公司也叫多国公司、国际公司,这些企业通过在海外进行直接投资,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进行跨国的生产、销售或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跨国公司是国际垄断同盟的重要形式之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是由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出面缔结协定所组成的国际经济集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是国际垄断同盟的高级形式,它使各国经济的一体化程度大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增强了垄断资本的国际竞争力,刺激了生产的发展,使各国间有可能保持和平与稳定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各国垄断资本的协调和制约,防止彼此之间的激烈竞争可能引起的剧烈经济动荡,尤其是防止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在协调合作的基础上,国际垄断资本还建立起国际经济调节机制,以加强国际协调。通过参与国间相互协商而产生的国际间制度安排,被称为国际经济协调。国际经济协调的具体形式包括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协议以及地区性的经济组织和集团等。各国的垄断资本通过这些组织的活动参与竞争,能够大大增强垄断资本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一体化经济组织和区域集团内各国的竞争力。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协调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三大经济组织即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出现,正是通过参与国之间协调而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机制的重要标志,在经济利益协调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外,西方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也是重要的国际经济协调组织。

垄断资本国际化条件下各种形式的国际垄断组织、国际垄断同盟和国际经济协调机构的发展,加快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扩大,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和国际经济领域的矛盾和危机。但是,国际垄断组织和国际垄断同盟以及国际协调机构进行的国际经济调节,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他们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的。国际垄断组织和国际垄断同盟以及国际协调机构不仅维护了本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且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关系进行协调和调整,从而维护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和各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共同利益。

3、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1)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2)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3)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这五个经济特征归结起来都是垄断。垄断是现代资本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和本质特征。当代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更多的采用比较缓和和隐蔽的手法,打着所谓援助的旗号实现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控制。但是,出于维护垄断资本的既得利益和扩张势力范围的需要,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在对外关系中依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不尊重他国主权和独立,甚至寻找各种借口对他国进行赤裸裸的军事侵略和武装占领,暴露出垄断资本主义的扩张主义本性。因此,尽管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在表现形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基本内容及其实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

第一,生产的全球化。国际水平分工的形成为生产的全球化奠定了基础。

第二,贸易的全球化。

第三,金融的全球化。

第四,企业经营的全球化。企业经营的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是跨国公司逐步成为全球经济活动的载体,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第五,世界各国在经济体制的选择上有趋同的倾向。

2、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构成了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生产力基础。

第二,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发展。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则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第三,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

第四,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3、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所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可以加速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加快经济发展的机遇。

但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

第一,扩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

第二,发展中国家处于某种“受制于人”的不利地位。增加了风险和挑战。

第三,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第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会制约甚至破坏全球生产力的发展,对全球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0b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