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教学设计与反思

更新时间:2024-04-15 01: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仁者爱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作者及工作单位 论语选读之仁者爱人(第2课时) Lanxu302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论语》所反映的孔子的思想学说,经过两千多年的潜移默化,很多已经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如本篇的“仁者爱人”,至今仍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芒,仍是我们需要汲取的宝贵的精神营养。 ☆教材分析 一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仁”的内涵时,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在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文意。 二是“仁者爱人“的境界和关于“仁”的标准是本文的难点,需要教师本人参阅较多的资料,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仁者”的内涵。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四篇课文,对儒家思想、《〈论语〉选读》的句式特点都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较多学生在课堂上比较沉闷,习惯于只听不说,所以要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 教学目标 理解孔子“仁”的含义及其对于生命的尊重,“仁者爱人“的境界和关于“仁”的标准。 明确孔子的“仁爱”与墨子“兼爱”的异同。 掌握“纲、相、匡、微、其、经”的意思,重点掌握“相、其、微”的意义和用法。 背诵5.26/14.17章 ☆教学重点和难点 儒家的“仁爱”与墨子“兼爱”的异同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回顾总结1—5章内容 念贯穿着。 仁:忠 恕 (爱人) 教师活动及预设学生行为 指明学生回答本课核心内容是什么,用一个什么基本观设计意图 复习上节课内容。 1.文中哪些章节写到对人的爱?孔子在日常生活中是怎么去实践这种“爱”的?指名同学读出这部分内容。 教师板书:问人不问马 二、学习6—10章 对有丧者 对盲乐师 对齐衰者、冕衣裳者和瞽者 2.孔子不爱双亲吗?对别人都要如此关爱,对待父母他又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入则孝,出则弟” 补充“曾子孝亲”的故事 1.朗读7.27章,明确:表明孔子对动物的关爱 补充:“圣人取物有度”“三驱以为度”,联系现三、学习10章 实环境保护、动物保护等话题,加深对孔子人本思想、尊重生命等的理解 字词 纲—大绳,如“纲举目张” 2. 1.对他人的爱、对父母的爱和对动物的爱,这三种爱有差别吗?有等级吗? 用孟子的话说叫“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板书进行概括总结 四.小结以上部分 2.结合课后练习二区别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 3.按易中天的说法,儒家的仁爱内容包括 亲亲之爱(基础) 忠恕之道(方法) 恻隐之心(底线) 结合课文内容稍作分析 1.齐读14.17章,问:管仲做了件什么事? 子贡和孔子的不同评价 子贡:因为不忠,所以不仁 孔子:因为“匡天下”“民受赐”,所以仁 2.结合作业本P21,分小组讨论:管仲到底仁不仁 课堂讨论环节的设置,目的有

五.讨论:管仲仁吗 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可见孔子的仁与礼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之处,但在大的方面两者是一致的,是具有统一性的。这种大节大信最后都归结到“人”的身上,体现为“爱人”,而能这么做的就是“仁者”。孔子在“仁”的认知上有变通性,“礼服从于仁” 二:一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子仁爱思想的理解

3.教师小结:孔子认为管仲不知礼,但肯定他的仁。活动中来,一是考察学生对孔

联系孟子讲解儒家思想,让学生对儒家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见解有较为清晰、系统的理解 把孔子思想同当今社会现实进行联系

1、 归纳整理课文内容 2、 讲故事引起学生兴趣

1.2000多年前的孔子的思想观念,用我们的眼光去看,不见得都是正确的。那么,你觉得他的仁爱观如何?过时了吗? 请学生看《〈论语〉最新模拟题》第14题,探讨答题思路。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亲亲之爱,六.课堂总结 忠恕之道,恻隐之心 2.教师小结:上次我们说到“孔子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时,还有同学不屑地说那是大话空话,今天,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可以说,那是一句大实话。让我们在孔子仁爱观的指导下,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做一个有益于别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讲练结合,学以致用。能正确评价孔子的仁爱观 ☆板书设计 亲亲 入则孝,出则弟 问人不问马 对有丧者 1、仁 仁民 对盲乐师 对齐衰者、冕衣裳者和瞽者 爱物 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2、管仲仁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仁者爱人》第二课时,是本人于11月21日上的一节公开课。上课前最困惑我的问题是如何理出头绪。《〈论语〉选读》课文内容的编排虽说围绕着一个中心,但和其它课文比起来还是显得很散,很难理清上课思路和头绪。后来我想到了孟子的那句话“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才把课文内容理清了,学生读起来就较容易理解了。 课堂讨论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问题选得比较好,学生都参与进去了,大家都有话可说,各小组的发言也很精彩。 相比较而言,本节课在朗读上安排时间稍少。《论语》这样的文章,读读还是不错的,无论是齐读,还是个别朗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zq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