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通大学《车辆工程》实验指导书

更新时间:2024-04-23 02: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车辆工程》实验指导书

实验 1 轮对检查测量

一、 目的要求:

通过实地检查、测量轮对的练习,能发现轮对外观故障,识别轮对标记,使用各种轮对检查器测量轮对各部分尺寸,掌握轮对各部分限度。

二、 实验设备、仪器、工具及材料:

1、 车轮直径尺;2、轮对內距尺;3、第四种检查器; 4、钢尺;5、外卡钳;6、检点锤;7、手电筒;8、轮对;

三、实验项目、步骤、方法: 1、准备各种轮对检查器。

仔细检查测具,各部测尺滑动无阻,销定螺钉完好,刻线清晰。 2、检查轮对外观狀况及标记。

0

外观检查:三面检查法,沿车轴纵向分三部分,视线与轴成45夹角。

①.易发生裂纹或松驰部位,敲打听音,看是否有透油、 透锈、油层鼓泡、內距改变等现象。

②.查轮踏面——剥离、擦伤、裂纹、辗宽。 ③.查车轴---弯曲、磨伤、弹伤、电焊打伤。

3、测量轮对各部尺寸。具体操作方法见轮对检查器使用说明。 (1)轮径尺的使用: 定尺,定位,测量读数,相距90度,即垂直方向测两处,取最小值。直径差〈0、5mm。 (2) 内距尺的使用:

左端固定,尺身与轴中心线平行,间隔120度,测三处。 段修:1353±3,三处差最大≤3。 (3) 第四种检查器的使用:

测8个项目,注意定基准,测量、读数,报段修限度,进行限度判断。 ①测轮缘厚度。 段修≥26 ②测踏面圆周磨耗。 段修≤4 ③测轮辋厚度 。 段修≥30

④测剥面擦伤凹下深度。 不允许。

⑤测踏面剥离长度。运用一处≤30。二处(每处≤20) ⑥测轮辋宽度。段修≤135±50 ⑦测踏面辗宽。段修〈5

⑧测轮缘垂直磨耗。 段修≤15 4、 填表,仪器收拾,擦净,复位。 四、注意事项:

1、认真、细心、严守规程。

2、注意人身安全。3、爱护测量仪器及量具,保持清洁。

五、轮对检查测量结果:

1

车轴制造厂代号 日期 轴号 轴型 轮对最近组装 日期 地点 尺寸数值 尺寸数值 左 右 原型 各部名称 尺寸 轴颈长 车 轴颈直径 段修 限度 左 右 轴 防尘板座直径 轮座直径 轮缘厚度 踏面圆周磨耗 轮辋厚度 车 轮辋宽度 轮 踏面剥离长度 踏面辗宽 踏面擦伤深度 轮缘垂直磨耗 车轮直径 轮对內侧距离 附:轮对检查器使用说明

2

一、 车轮直径检查尺

图1 车轮直径检查尺 车轮直径检查尺的构造如图1所示。使用时,根椐轮径大小,先固定检查尺一端,再将检查尺从轮背內侧放到车轮上,与车轮內侧面靠紧,刻码尺就处于踏面基线位置,移动刻码尺测量直径。然后将检查尺中段距离加两端刻码尺数字即为车轮直径。同一车轮须检查垂直直径两处,两直径之差不能大于0.5 mm。目前,现场已普遍采用数显示轮径尺,该尺直接读数,操作方便。 二、 轮背内侧距离检查尺

图2 轮背内侧距离检查尺

轮背内侧距离检查尺的构造如图2所示。使用时将检查尺C、D两部分均放在轮缘顶点上,使C部先推向一侧车轮轮缘內侧面并靠紧B边,然后再推动E部,使A边靠紧另一侧轮缘內侧面,将E部螺丝拧紧,E部上的中间刻线所对D部上的刻度即为轮对的轮背內侧距离的尺寸。测量时,须沿车轮圆周方向每1200测量一处,共测量3处。

三、 轮对第四种检查器

3

图3 第四种检查器

(一) 第四种检查器的构造

第四种检查器由底板、测尺、样板三部分组成,如图3所示。

1.底板部分

底板是安装测尺、刻打测量线,构成第四种检查器主体形状的基础部分,在窄边内侧装有定位角铁,窄边上面刻有两段0一75 mm的刻线,分度值为1.0mm,用以测量踏面剥离长度和轮辋厚度;宽边底板上面刻有标准磨耗型踏面曲线即零位线(后来制造的检查器已取消)和55一130 mm刻线,分度值1 .0 mm;底板面距窄边内侧70mm处,装有定位档,方便了踏面测尺在70 mm处的定位,并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底板面上侧用螺钉将导板及测尺固定于底板上,构成了以底板为基础的测量机构。

2.测尺部分

(1)测尺及相关刻度尺

测尺有踏面测尺和轮缘测尺两种,这两种测尺均装在尺框内,可作上下移动,当推动踏面测尺上下移动时,能够带动轮缘测尺一起动作,但由于轮缘测尺背部开有一个长槽,使踏面测尺与轮缘测尺有一个相对移动量,而且当踏面测尺向下移到轮缘测尺背部长槽下端时,踏面测尺的B点距轮缘测尺的F点正好是12mm,这个12mm的距离,就是确定轮缘测尺F点到踏面基准圆的高度的,使轮缘测尺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安装测尺的尺框装在导板上,可沿导板作横向移动。导板左端刻有12一35 mm刻度,称为测轮缘厚度的主尺,在尺框左边配有游标尺,称为副尺,分度值可精确到0.1mm,主、副尺配合使用,用来测量轮缘厚度;导板右端刻有130一145 mm刻度,分度值为1 .0mm,它与尺框左边游标尺配合使用,用以测量轮辋宽度;踏面测尺下部尖端称B点,测尺下部有-3~9mm刻度,用以测量磨耗型踏面圆周磨耗和踏面擦伤深度。

(2)游标尺的精度及读数计算

第四种检查器上装有两个游标尺,此游标尺的精度,是在副尺上把实际长9mm的线段分为10等份(格),这样副尺上每格与主尺每格(1mm)相差为(10mm一9 mm)/10=0. 1 mm,这就是第四种检查器可以确认的最小精度尺寸。确认测量尺寸时,先确认副尺0刻线对准或超过主尺上的整数毫米尺寸数,如果0刻线与主尺上某一整数毫米刻线正好对齐,这个测量尺寸就是该处的主尺整数尺寸,没有小数存在。如果0刻线没有和主尺上某一整数刻线对齐,则应先确认刻线刚好越过的主尺整数尺寸数,

4

余下不足一格(1mm)的数值,再从副尺(游标)上看第几刻线与主尺上哪条刻线对齐,即为余下的小数毫米。

在第四种检查器中,轮缘厚度、踏面圆周磨耗、轮辋宽度部分尺寸,可以按上述方法计算尺寸,其他尺寸因构造原因无法确定准确的小数尺寸,只能从测尺上直接读取数值。

3.样板部分

样板部分主要是轮缘垂直磨耗检查样板,在样板上刻有12一20mm刻度,使用时,将其安装在轮缘测尺下部的紧固孔上即可使用。 (二)第四种检查器的用途

第四种检查器是铁路车辆车轮的专用检测量具,它用于检测: 1.轮缘剩余厚度; 2.车轮踏面圆周磨耗;

3.车轮踏面擦伤及局部凹下深度; 4.车轮踏面剥离长度; 5.车轮轮辋厚度; 6.车轮轮辋宽度;

7.车轮踏面外侧卷边(辗边)是否过限; 8.轮缘垂直磨耗;

9.车钩闭锁位钩舌与钩腕内侧面距离。 (三)第四种检查器的使用方法 1、测量车轮踏面圆周磨耗

首先推动尺框(4)避开定位块(8),向左移,再推螺钉(2)带动踏面磨耗测尺和轮缘厚度测尺移到最上端,然后推动尺框(4)沿导板向右移至定位块(8)挡住,定于70mm基线处。将第四种检查器置于车轮上,使检查器A点落于轮缘顶点,E边定位角铁靠紧车轮内侧,底板指向车轴中心线,再下推踏面磨耗测尺(10),使其尖端B点与踏面接触,此时,可在测尺(10)刻度与零位线对准处直接读数,(分度值0.5 mm),或在游标尺(16)上读数,精度达0.1mm,即为踏面圆周磨耗值。 2、测量轮缘厚度

首先按测量踏面圆周磨耗的方法,测出踏面圆周磨耗(其数值可不记),使轮缘测尺F点定位于车轮踏面70mm基准圆向上12 mm的高度处,(实际推动踏面测尺下移,消除与轮缘测尺内部上下移动空隙后B点到F点的垂直高度就是12mm,再上推踏面测尺(10)移动2-3 mm,轮缘测尺(12)保持不动,紧固垂直紧固螺钉(7),然后向左推动尺框(4)带动轮缘测尺(12)左移,使F点接触轮缘外侧,此时可从游标尺(14)上读出轮缘厚度值,精确到0. I mm,即为轮缘厚度尺寸。

3、测量轮辋厚度

首先按测量踏面圆周磨耗的方法,测量出踏面圆周磨耗数值,记下该数并保持第四种检查器在车轮上的位置不动,再找出E边刻线与轮辋内棱角密贴处对应的尺寸,用对应处的读数尺寸减去车轮圆周磨耗尺寸,即为轮辋厚度尺寸。如辗钢轮,轮辋内有R8圆弧时,轮辋厚度尺寸应加4 mm为轮辋实际尺寸。

5

4、测量踏面擦伤及局部凹下深度

将第四种检查器置于车轮上,A点接触轮缘顶点,E边紧靠车轮内侧,尺身底板指向车轴中心线。推动尺框(4)带动踏面测尺(10),沿导板移至擦伤最深处,紧固水平紧固螺钉(3),下移踏面测尺(10)使B点接触擦伤最深处,磨耗型踏面以零位线为基准,读出踏面测尺(10)与零位线所对准的尺寸(锥型踏面则读出尺框4右侧刻线对应处的尺寸)。然后将第四种检查器沿同一圆周方向移到末擦伤处,量出该处圆周磨耗值,用擦伤处的数值减去未擦伤处的圆周磨耗值即为车轮踏面擦伤深度(局部凹下深度测量方法与擦伤深度测量方法相同)。值得指出的是:新型的第四种检查器因取消了零位线,上述尺寸都从测踏面磨耗游标尺上来确认刻度尺寸。 5、测量轮缘垂直磨耗

将轮缘垂直磨耗样板,紧固在轮缘厚度测尺下端螺钉孔(11)处。然后将第四种检查器A点落于轮缘顶点,E边紧靠轮辆内侧,尺身底板指向车轴中心线,再推动尺框(4)靠近轮缘,使磨耗样板靠紧轮缘与踏面过渡圆弧中部,样板圆弧部分与过渡圆弧相吻合,这时观察轮缘外侧与样板竖直部分贴紧处的尺寸,即为轮缘垂直磨耗值。 6、测踏面剥离长度

用第四种检查器窄边外侧0一75mm刻度尺,沿车轮圆周方向(不是剥离长度方向)测量踏面剥离两边缘之间的长度,为踏面剥离长度。列检测量时先测出剥离长度两端不足10 mm的部分,划出测量线,然后用检查器窄边刻度尺沿车轮圆周方向测量两线之间的长度,即为踏面剥离长度。

7、测量轮辋宽度

将尺框(4)及测尺向右推至导板端部,检查器A点落于轮缘顶点,E边紧靠轮辆内侧,尺身底板指向车轴中心线。推动测尺向下移动,使轮缘厚度测尺对准轮辋外侧平面,再向左移动尺框(4)及测尺,轮缘测尺(12)F点靠紧轮辋外侧平面,看导板右端刻度尺与游标尺(14)零刻线的尺寸,即为轮辋宽度尺寸。

8、测量车轮踏面卷边(辗边)

将检查器尺框(4)及测尺沿导板推向右端,检查器A点落于轮缘顶点,E边紧靠轮辋内侧,尺身底板指向车轴中心线,推动测尺向下移动,使轮缘厚度测尺(12)越过卷边,再向左移动尺框(4)及测尺,直至轮缘测尺F点靠紧轮辋外侧平面,这时观察卷边(辗边)宽度是否超出轮缘测尺的卷边测量线(13),超出者即判定过限。

9、测量车钩闭锁位钩舌与钩腕内侧面距离

在车钩处于闭锁位置时,用检查器窄边外侧底板(适用于运用、轴检、临修)水平插向钩舌与钩腕之间,上、中、下测3处,其中有一处能插入者即为过限。

LLJ-4B型铁道铁道车辆车轮第四种检查器

一、概述

LLJ-4B型铁道铁道车辆车轮第四种检查器是继“LLJ-4”、“LLJ-4A型”后新研制开发的车辆车轮检查器.该检查器采用新的结构和游标卡尺工艺,测量原理完全符合国际通用的轮缘厚度基准和铁道部标准,与原有第四种检查器相比,具有操作简便、长期使用稳定可靠、测量功能齐全的特点。通过了铁道部产品定型试验的各项指标,其

6

结构和性能得到铁道部专家的认可,是一种理想的车辆车轮 检查器。

二.测量功能

1、车轮踏面圆周磨耗测量 2、轮缘厚度测量

3、踏面擦伤、剥离、凹陷深度则量

4、踏面擦伤、剥离、凹陷长度和宽度测量

5、轮辋厚度测量 6、轮辋宽度测量 7、踏面碾宽超限测量

8、轮缘垂直磨耗超限测量。

三.结构特点

结构特点在于与底板(1)相连的尺框(4)有上下两个导槽,下面的导槽使尺框在底板上左右移动,上面导槽用于装轮缘厚度测尺。踏面圆周磨耗测量基准点直接选在车轮踏面滚动圆中心,通过测量轮缘高度的变化,测得踏面磨耗值。轮缘厚度测点固定在滚动圆中心向上12mm处,实现了以踏面为基准测量轮缘厚度的方案。

四、使用方法

1、车轮踏面圆周磨耗测量

磨耗型车轮踏面70mm处圆周磨耗的测量,移动轮缘厚度测尺尺框(4),使踏面定位测头(8)定位在滚动圆中心70处,紧固尺框定位钉(2),(或用定位块快速定位),向左推动螺钉(7)使轮缘测尺到达极限位置,同时定位块带动尺框(4)向左移动到预定位置,即踏面定位测头(8)定位在滚动中心70处,紧固尺框定位钉(2)。将检查器置于车轮上,使定位角铁(18)和踏面定位测头分别与轮辋內测面和踏面滚动圆中心靠紧,向下推动踏面磨耗测尺(14)使之与轮缘顶部接触,即可在游标上读出踏面磨耗值。

测量范围:一3----10mm 分度值:0、1mm 2、轮缘厚度测量

完成上项操作后,向左推动轮缘厚度测尺,使之与轮缘接触,即即可在游标上读出轮缘厚度值。

测量范围:12----35mm 分度值:0、1mm 3、踏面擦伤、剥离、凹陷深度测量 松开定位钉(2),移动轮缘厚度测尺尺框,使踏面定位测头置于踏面擦伤、剥离、凹陷最深处,利用相对测量方法,测量磨耗型踏面局部擦伤、剥离、凹陷深度尺寸。 如在踏面擦伤、剥离、凹陷处测量为3.5 mm,在同一直径线上未擦伤、剥离、凹

7

陷处测量为2 mm,则踏面擦伤、剥离、凹陷深度为1、5mm。 测量范围:-3 ----10mm

分度值:0.1 mm

4、踏面擦伤、剥离、凹陷长度和宽度测量

用刻度尺(15)在踏面擦伤、剥离、凹陷处进行长度和宽度测量。 测量范围:0-----70mm

分度值:lmm 5、轮辋厚度测量

将检查器置于车轮上,同轮辋内侧面和滚动圆70 mm处靠紧:从 轮辋厚度测尺(8)直接读出轮辋厚度值。

测量范围:0-----70mm 分度值:lmm 6、轮辋宽度测量

将尺框(4)向右推至端部,把检查器置于车轮上,与车轮內侧面密贴,再向左移动尺框,使踏面定位测头(8)与轮辋外侧接触,从轮辋宽度刻度尺(17)读出轮辋宽度值。如踏面有碾宽,应减去踏面碾宽数值,即为轮辋的实际宽度。 测量范围:60------150mm 分度值: I mm

7、踏面碾宽超限测量

利用碾宽测量线(16)来判定。 8、轮缘垂直磨耗超限测量

在测量轮缘厚度时可同时观测垂直磨耗是否超限,方法是在轮缘厚度测头与轮缘接触时,其上边的垂直磨耗测头是否与轮缘接触。如果未接触,说明轮缘垂直磨耗没有超限,否则超限。

I、底板2、尺框定位钉3、轮缘厚测侧尺紧固钉4、转缘厚度测尺尺框5、轮缘厚度测尺 6、定位块7、螺钉8、踏面定位测头 9、垂直磨耗测头10、轮缘厚度测尺测头 11、轮辋厚度测尺12、踏面磨耗测尺紧固钉13、踏面厚度测尺尺框14、踏面磨耗测尺 I5、刻度尺16、辗宽测量线17、轮辋宽度刻度尺18、定位角铁

实验2 转向架落成质量检查

8

一、 目标与要求:

检查转向架落成是否符合要求。 二、 技能项目:

1、 查阅转向架落成有关规章。 2、 确定落成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三、 每项技能的目标与要求:

1、 检查转向架落成质量,判断是否符合落成要求。

2、 查阅并理解领会《货车段修规程》有关转向架落成质量的要求及意义。 四、 每项技能的实作内容,操作顺序及工艺要求:

按一定顺序全面检查转向架各部落成狀态及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顺序如下:

1) 一位轴箱装置 2)车轮 3)制动梁端轴 4)制动装置 5)摇枕心盘 6)

制动梁端轴 7)二位车轮 8)二位轴箱装置 9)侧架 10)摇枕弹簧装置 11)摇枕挡、旁承 12)侧架 13)四位轴箱装置, 以下顺序相同。

五、 工具、设备:

纲尺、检点锤、货车段修规程等。 六、 安全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工艺规程,注意安全。 七、 转8A货车转向架落成质量检查结果:

检验项目 9

标准 检备号 1 2 3 4 5 组 装 间 隙 符 合 6 规 定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各零部件组装正确牢固 轴箱导框 60 8 40 在有的部位做上标记 16 下心盘内 均匀涂专用油脂 17 基础安全链松余量 20-50 18 制动各圆销组装与孔间隙不大于 3 19 装置 开口销应由根部双向劈开,角度为 600~700 20 各圆销、扁销安装 正位、齐全 21 同一制动梁水平高度差不得超过 5 22 配件异型或漏安

附:

一、货车转向架组装要求:

10

前后 左右170者 左右166者 斜楔底平面不高于摇枕底平面 斜楔按规定加修、更换与车型要求相符 各垂下品 转向架配件在钢轨内与 侧部分 轨面水平转向架配件在钢轨外距离 侧部分 (不小 其他部位 于) 下拉杆与安全吊垂直最小距离 同一转向架两侧固定轴距差不大于 摇枕上平面与侧架上弦杆底面相对间隙不小于 下心盘垫板总厚度不大于 其中铁垫板一块厚度不小于 竹胶板垫板厚度不大于 螺栓松、不分解、不正位、不标准、下心盘螺栓未加开口销 2-9 9-12 5-12 50 80 50 5 5 10 验 结果 注

1、杂型配件可按标准化规定,换为标准配件。

2、各螺栓组装前螺纹处须涂润滑油,心盘螺栓螺纹涂黑铅粉油。 3、金属配件结合面在组裝前涂防锈漆

4、下心盘螺栓均须加防松螺母(FS、BFB、BY-A型),安裝直径Ф4mm开口销。裝用BY-A型时,须安弹簧钢圈。 5、摩擦、转动部分应给油。

6、检修后各部件,零配件组装位置正确,弹簧入槽 ,螺栓紧固,作用良好,螺栓丝扣须露出一扣以上。

7、同一车辆上,不得装用异型轮对、轴承或轴箱。 8、同一车辆转向架须为同一型号。 9、转向架不准互换。

10、电焊作业时,须将轮对与侧架分离,禁止电流通过轴承。 11、装用冰冷车的转向架,摇枕、侧架除锈后,须涂油漆。 12、上下心盘垫板厚≤20mm,应使用钢垫板,车宽方向允许两块拼装各占一半, 每块厚≥8mm,钢板两层以上时须四周点焊固。

13、下心盘垫板总厚度≤60mm,其中竹胶垫板<40mm,竹胶垫板可于车横向两块拼装,各占一半。钢木板混用时,钢板放于底层。竹胶板须单层用时,厚度>20mm。 14、转8A下旁承体坐旁承盒的深度≥35mm。钢垫板厚数不限,长宽各<10mm。厚≥2mm。同一转向架每侧最少一块钢垫板。

转8A、转8G、转K1、转K2,旁承座安装方向:同一摇枕相反,同一车同侧同向。 15、螺栓组装的下旁承体与摇枕之间不得用木垫板。

16、中心销坐入摇枕量及露出长度均≥150mm(从下心盘凸脐上部测量)。 17、承载鞍挡边外侧与前盖、后挡突缘间隙各不小于2mm 。 18、组装基础制动装置时: 1)各部横穿圆销须加垫圈;

2)直立式杠杆的圆销由右向左组装。(面对制动梁)

3)圆销与孔间隙<3mm,闸瓦托吊圆销的横向移动量<5mm。 4)开口销应由根部双向劈开,角度为600~70 0,闸瓦托吊、制动拉杆开口销应卷起。 5)摇枕上制动梁安全链座厚度<4mm时,更换。 6)同一转向架制动梁应一致,并同一车辆一致。

19.、承载鞍应安放正位,承载鞍挡边外侧与前盖、后挡凸缘间隙各不小于2mm。 20、承载鞍导框间隙,前后之和2~9mm,左右之和:承载鞍挡边距离为170mm者9~12mm,承载鞍挡边距离为160mm者为5~12mm。

21、轴箱与轮对组装时,需采用防转动措施,以防轴箱翻滚。

二、货车转向架落成要求:

1、摇枕上平面与侧架上弦杆底面的相对间隙不得小于10mm。

11

2、转8A型转向架斜楔弹簧支承面不得高于摇枕弹簧支承面。(落车前测量)。 3、斜楔立面与磨耗板接触良好,垂直方向不得有贯通间隙,横向以(2*10)mm塞尺测量,插入深度不得超过50mm。

4、转8A同一转向架两侧固定轴距差不得超过5mm。

5、摇枕与侧架立柱的相对间隙同端两侧或同侧两端不大于6mm。 6、制动梁安全链松余量20~50mm。

7、同一制动梁水平高度差不得超过15mm,闸瓦中心与车轴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为40~110mm。

8、各垂下品与轨面最小距离在钢轨內侧为50mm,但闸瓦插销允许为25mm。敞车闸瓦插销须装铁环。

9、转向架配件,在钢轨外侧部分与轨面水平线的垂直距离应在80mm及以上。 10、段修周期1.5年的车种,转8A斜楔全部更换为贝铁斜楔。 11、转8A心盘內加专用心盘脂。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za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