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的路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3-04-01 21:32:01 阅读量: 观后感 文档下载
篇一:回来的路 影评
《回来的路》:人性的光辉
这是一部很低调的影片,讲述了1939年一个因政治罪被判刑二十年的波兰青年从前苏联西伯利亚政治犯集中营『古拉格』逃跑的故事。 感人至深的地方在于影片并没有深刻揭露当时红色恐怖的时代,而是将重点放在波兰青年如何越狱,冒着生命危险,跋涉4千里的风雪和荒漠最终逃亡到印度的故事。 不管什么时代,反映人性光辉的电影永远是超越时代的感人作品,即便这个作品离开我们的年代久远。一开始,电影通过记分钟讲述了波兰青年如何被老婆出卖而被判刑20年的背景,然后展示了西伯利亚监狱的绝望无助的生活,让我们想起了中国文化大革命的那种红色恐怖以及人性灭绝的年代。任何一种生活怕的不是艰苦,而是人性灭绝的那种绝望和挣扎。 西伯利亚政治犯集中营并不亚于纳粹的集中营,可以活着进来,但是否能活着出去就要看你的运气和造化了。
西伯利亚漫天的风雪暴,恶劣的天气,繁重的体力活,残酷的非人待遇,营养不良的伙食都是让政治犯们绝望的事情,但最绝望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出去,最终是否可以活着出去。 这一切都是告诉我们为什么波兰青年要逃跑的动机。 与其被活活累死或者打死,不如拼死逃亡,至少死也死个自由身(die as a free man)。
电影的重心就放在他们一行8个人的逃亡路途上,有的人被风雪冻死,有的人被沙漠晒死,有的人放弃了等死,有的人决不放弃坚持到最后一刻。
波兰青年在这8个人中成为了精神领袖除了因为他具有丰富的野外经验,而是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和与命运拼死抗争的决心。他的这个倔强从电影的开始就展现出来,宁愿死,也不认罪的那种特殊性格。 最与众不同的是波兰青年具备了人性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同情心。 在那个人人自保,老婆可以出卖老公的人性泯灭的年代,一个人依然对其它人保有同情心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正是这样,也使得别人信任他,而信任予人在那个时代是很难得的。
也许上帝在暗中照顾着这个坚强的波兰青年, 使他最终带着几个个幸存的伙伴逃出苏联的国境,最终与其它俩个人到达了印度。
一路上,他们遇到多次的险境和绝境,而鼓舞着他们排除万难也要活下去的除了本能的求生欲望,还有他们各自的信念。
曾经一个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接受过特种训练的前美国军人告诉我说,当时他们接受野外艰苦环境训练的时候被教导如何杀生来求生,如何捕捉各种动物乃至昆虫作为食品以求活下去的时候,他当时脑子里面还对自己说,我饿死也不会吃虫子或者蚯蚓这类东西。 但是当他真的被放置到丛林并且几天没有食物可吃的时候,他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求生欲超越想象,居然吃了当初他认为自己绝对不可能吃的各种昆虫。那次的经历改变了他一生的看法,使得他明白人最重要的是意念 (the power of will),只有意志顽强的人才可以活下去。
也就是说,在同一个环境下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意念,而决定了他们不同的道路。
人在最绝望的时候,生存靠的是自己的意念,一旦放弃了意念,自己的死亡也就在眼前了。 就像波兰青年对他的同伴,一个准备放弃求生的美国人说的那样,你不能自己惩罚自己。波兰青年说,他要活着回去见他的老婆,因为他老婆受不了严刑拷打而出卖了他,她一生都不会得到良心的安宁,如果他死了,她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只有他回去见到她,才可以让她走出良心的煎熬。
我被他的意念感动,被他的坚忍不拔感动,被他人性的光辉感动。 我不知道,换我是他,我是否能够承受他所遇到的磨难而坚强地活下去。天哪,当你跋涉在西伯利亚的冰雪暴,没吃没喝的时候,快要冻死的时候,一个人是否会像他一样坚持,当你几天几夜挣扎在毫无人烟的沙漠中,被暴晒而没有水喝而完全靠喝自己的尿的时候,你是否会let it go?
这部电影让我感动的是,它以一个特殊的方式检验了自我的人生观,检验了一下自己是否对得起自己的人生。 与之相比,我们的意念是否太过于软弱,凡事是否太容易放弃?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部电影沉闷枯躁。也许真实的故事永远没有小说般跌宕起伏,情节曲折,但是它给予人一种启发合启示,使你正视自己的人生,勇敢面对人生的艰难。 如果他们能做到,为什么你不能做到?
篇二:参观有感
无处不学习
——参观新华居民区有感
周四跟随统战干部培训班去长宁区新华路街道参观学习。行程紧凑,内容丰富,收获颇多。红坊创意园区,定位准确,很多建筑设计公司集聚于此——差异化竞争很重要;新华居民区的葫芦缘议家社,有声有色,居民们紧紧团结在这个自治组织下——倡导 “自己的家园自己作主”很重要。
新华居委的工作方法对我启发很大,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 一是会总结。“葫芦缘”这个名字雅俗共赏,容易叫响,“葫芦缘”具体为“四缘”,即弄缘(自己的家园自己管理)、心缘(扶助结对)、外缘(跨区的关爱)、聚缘(参与社区共治的社区单位)、梦缘(梦想成真),概括直观又准确。
二是办实事。这“四缘”囊括的事情,所有居委都在做,而新华居委做得更用心,解决了老式居民区最重要的民生问题——厨卫改造。居委联合各方资源办了这样的实事,当然居民信服、组织肯定、外界赞赏。
三是出招准。居委书记介绍,几年前“一平米厨卫”改造开始前,就方案向居民区征求意见,楼组长中没有一个同意。本是好事,奈何遇到不理解的群众。居委没有退却,也没有直接出面向所有居民发出动员,居委出的招是 “居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首先带领群众去改造成功的其他居民区去参观,亲身体验;再引导居民自己去做工作,自己人说服自己人,并成立“签字小组”,逐家签字确认。“自我驱动”的改造进行得很顺利:长达三个月的改造施工中,居民不能用水用煤
气,但没有人投诉抱怨。看来,做群众工作,真不能去“管理”,倡导自治、因势利导才是今日做群众工作的重要原则。
在参观学习中,自然有对自己从事工作的反思和对比。回来的路上,我对同事说,大宁505弄的侨联联络组工作做得比新华居民区好,505弄有联络组专用的“侨之家”场地,有丰富的活动菜单,有一支凝聚力强的队伍……说着说着,我突然明白,505弄侨联联络组的“短板”所在——在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中作为没有充分彰显。无处不学习啊!
篇三:一篇观后感
一篇观后感
陆丽琴
今天,我们四年级的学生徒步去市中心参观科普展。走这么远的路(其实也不远,5里路而已,只是孩子们不经常徒步,所以就觉得远了),用这么长的时间(整个活动半天),我们学校还是头一次。我伴随他们亲历了这头一次,正是感慨多多啊。现讲述几件,与君共思。
镜头一:“能不能不看”
晨会课上,当班主任老师宣布“下午不上课,去看科普图片展”时,教室里沸腾了。同学们欢呼雀跃,差点奔相走告。在激动声中,只听得老师班主任老师继续说:“看完后,我希望每个同学写一篇观后感,学校将举行??”话没说完,同学们马上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个个像霜打的茄子:“啊?还要写作文啊!”“老师,能不能不写?我们认真看就是了!”“是啊,是啊,能不能不写。”一脸哀求相。“不行,学校要举行征文比赛的,怎么能不写!”从老师的语气中,同学们明白没有商量的余地了。“哎,倒霉!那我们能不能不看,就在学校上课?”“也不行,学校组织的活动怎么能不参加?再说这能增长我们的见识!”“哎,好吧!真没劲!”声音是那么无奈。
后感:对于习惯于天天在教室里上课的学生们来说,出去参观科普展,那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啊!可以不坐板凳了,可以不读书了,更高兴的是可以不写作业了!难怪一听老师宣布这一好消息时,同学们欣喜若狂。可一听说要写作文时,马上头大脑痛,连连讨价还价,可结果还是无济于事。站在学生的立场,觉得我们的老师的确有些“残忍”。多么高兴的一件事,可却还要加上作文这一紧箍咒,真扫兴!(回头想想,不管什么活动,只要参加,我们就要孩子们写日记或作文。难怪现在高年级的孩子们只要听说参观或比赛,第一反应就是“又要写作文了!”)也许我们是出于让孩子们认真参加,亲自体验,才出此下策;也许我们为了让孩子及时记录他们的多彩生活,顺便提高写作水平,才用心良苦;也许学校也是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使活动落实到实处,才拿出征文法宝??可现在看看,在这种心不甘,情不愿的情况下,孩子们能投入地看,认真地写吗?如果这次活动什么也不要求,让孩子们尽情地看,洒脱地玩,那该多好啊!或换一种方法,先不提写作的事,等参观结束后,老师再让孩子们畅谈感想,等心中有话要急于倾吐时,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两全其美之计,何乐而不为呢!
镜头二:“外面的世界真精彩”
孩子毕竟是孩子,在下午正式排队出发时,早上的不快早已灰飞湮灭,他们高兴得有如出笼的小鸟。从学校到目的地,照我们大人的行走速度,大约是三十多分钟的时间。但对于集体行走的孩子们来说,可说不准了。一路上,他们边走边看边说。按理说,这段路,对于就生活在这小城市里的他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可这一路上,我还是常常听到他们发现“新大陆”的欢呼声。当看到岸边的垂柳又吐新芽,小草破土而出冒出嫩绿时,孩子
们拍手欢呼“春天来啦!春天来啦!”;当看到一只扎着两小辫的哈巴狗躲在墙角向我们窥视时,他们又大呼小叫“快来看啊,多有趣的小狗!”;当看到围墙内探出头的蜡梅与路边怒放的迎春花交相辉映时,他们更是诗性大发“垂柳与小草齐长,蜡梅与迎春共舞。”??最后,他们一致惊叹——外面的世界真精彩!
后感:我没想到,平时这些耳熟能详的景物今天为何变得这么新鲜,这么有吸引力?难道他们每天经过此路时没有发现小草已发芽,垂柳已吐绿?没有发现迎春已开,而蜡梅还没有凋谢?没有发现过比扎着小辫更有趣的小动物?不会吧。那么,以前是什么蒙蔽了他们的慧眼,催熟了他们的童心?不会观察,还是无暇欣赏?已经漠然,还是没有这份闲情雅致??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们每天都在课堂上教导学生要善于发现美,欣赏美。但我们好象只是光说不练,纸上谈兵而已,很少有机会亲自带他们走出书本,走向大自然!蓦然醒悟,我们的教学只注重了课本这本小书,而忘却了生活这本“大书”,才有了今天的意外。曾记得达尔文说过:“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诗意的感受能力。”是啊,我们的教师,千万不要让学生只会埋头于书本,而失去对生活,对生命的诗意感受。解开束缚他们手脚的绳索吧,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镜头三:“实在走不动了”
一个半小时的参观结束了。说实话,孩子们对于“万有引力”、“海市蜃楼”等不怎么感兴趣。因为据他们说,已在电视、书本、科技馆中都见识过,不过如此而已。回来的路上,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已全没有来时的兴致,没有惊呼声,没有了说笑声,有的只是抱怨声。抱怨嘴巴太干,没有解渴的饮料;抱怨天太热(早春的确有些热了),衣服脱了不方便拿,不脱又热;抱怨路太远,脚酸死了(他们甚至提议租车,钱分摊或者叫某某爸爸开车接一下)??个个垂头丧气,拖拖沓沓,有几个是走走停停,坐坐。我不断给他们打气:“加油啊!同学们!别忘了《较量》的教训(曾在晨会给他们讲过中日青少年野营比赛的事,当时孩子们是热血沸腾),我们现在就是在较量,和困难较量,和自己较量!同学们,拿出勇气来,坚持到底就是胜利!??”鼓劲起不了多大作用,一会儿又瘫了,他们喘着气说:“老师,我们也想走,可实在走不动了,又累又渴又饿又热,休息会儿吧。”可这大马路上怎么休息啊,难不成让他们脱离大部队,在人行道上席地而坐吧。无奈,我只得想着法儿赶他们往前走??
后感:看到孩子们拖着疲倦的两腿艰难迈步,我很心疼,今天的确苦了他们了。但心疼之余,心痛随即而来——没料到,孩子们会是这样的“溃不成军”(有过忧虑,但没想到“不堪一击”到这个程度)。虽说路程长,活动时间久是造成这样后果的直接原因。但仔细一想,路程真的很长吗,活动时间真的算久吗(况且活动是边看边玩,还可以休息的)?我看,归根到底还是体能差,缺乏锻炼!现在,我们很多家长为了确保孩子的人身安全,就把他们关在家里(假日),送进学校(上学再近也接送),足不触地;学校也为了争创“安全无事故学校”和省得惹麻烦而杜绝了很多所谓的危险活动(体育器械成了摆设,搞个出
校门的活动得打报告批准才行)。这样一来,学生自然而然成了温室里的花朵。出现今天的场面也就不足为奇了!哎,什么时候我们的教师和家长才能真正理解“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让孩子实现心中的理想;什么时候才能放大胆子让孩子们自由飞翔,真正成为搏击长空的雄鹰??
要是学校以后每星期都举行一次这样的活动,哪怕一月一次,那该多好啊!
正在阅读:
回来的路观后感04-01
2016年入党积极分子谈话记录02-08
《出师表》练习题211-28
数字信号处理习题集(5-7章)04-12
这事真让我沮丧作文800字07-03
请谈谈你对职业意识作用的认识11-27
粮库安全管理制度05-29
炼钢厂高空坠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03-29
第二十二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 决赛试题A(小学高年级组) word 手敲版09-11
那片绿叶在我心里作文500字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