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题目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5-03 19: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机密 第 1 页 导论

2013-7-14

1、怎样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线索?

基本特点:(1)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三个主要部分之间有内在联系(2)科学社会主义又可称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3)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科学,而不是单一性的政治科学。

主要线索: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飞跃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三种形态。1、第一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因素,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唯心史观和各种不切实际的空想体系,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科学原理。2、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基于发达国家的实际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在较为落后的俄国首先付诸实践后,必然发生很大的落差和反差。但是经过对特殊发展规律的探索,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第三次飞跃: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初步探索

1、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发展概况(参考笔记)三个阶段的基本思想、局限性(参考笔记)

2、 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因素?(P36-49)消极成分?(P49-53) 3、 如何认识和评价空想社会主义?(参考笔记)

4、 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联系与区别?(参考笔记)

联系:(1)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材料。空想社会主义提出的公有制、按劳分配、依法办事、社会历史发展观、资本主义弊端、民主管理、国家消亡等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来源,为马克思、恩格斯研究资本主义、产生经典的社会主义学说提供了有益的思想素材。(2)都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3)对未来社会有优秀的构想。 (4)在社会历史观上有共同的思想 。 区别:(1)对待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和态度不同(同情\\埋葬资本主义的物质力量) 。(2)依靠的力量不同:前者主张英雄观和天才观,后者主张群众史观。(3)在实现理想社会的历史道路上存在着区别(和平过渡/暴力革命)。(4)建立的理论基础不同(科社:唯心史观;空想:唯物史观)。(5)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同。(理性、道义、情感宗教\\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6)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不同(情欲、引力、天才人物的创造\\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阶级斗争)(7)未来社会的描述(最完善、最理想、详细描述\\未做详细说明,只作科学预测)(8)未来社会的性质(未说明\\第一阶段无产阶级专政,高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 相关内容补充:科学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扬弃。空想社会主义尽管提出了一系列闪光思想,即使自身也经历了三大阶段的超越,但由于历史条件、阶级地位和唯心史观的限制,至少存在着例如唯心史观性质、漠视无产阶级历史作用、胡罗阶级斗争意义等糟粕。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了批判的吸收和发展,摒弃了糟粕,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这两大理论基石,从而惊恐想涩会注意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

5、 如何认识空想社会主义?(参考笔记)

1、积极意义P45:(1)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2)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有价值的真理。(3)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实践斗争经验。

2、消极意义P74:(1)空想社会主义否认历史发展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2)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3)空想社会主义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是空话,他们的活动充满幼稚的幻想。(4)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性原则,其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

机密 第 1 页 2013-7-14

机密 第 2 页 2013-7-14

6、 如何认识空想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空想?(参考笔记)

空想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空想是两种不同的历史现象,它们有着原则的区别,空想社会主义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成熟并最终形成完整体系;社会主义空想是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做法。它们产生的的社会背景不同,依靠的力量不同,造成的社会影响不同。社会主义空想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它的背景是无产阶级已经夺取政权,着手建设自己的家园;目的很明确也很美好,就是消除阶级差别,消灭剥削,建立平等、公平、公正的新社会;这场变革的主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它们既是变革任务的承担者,也是最终会是新社会的创造者和受益者。社会主义空想最初是领导着的设想,经过号召,成为广泛的群众实践活动,得到绝大多数群众的相应和参与,其影响至深至远。空想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空想,前者是产生于科学社会主义之前的社会构想理论及局部少量的实践活动,后者则是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具体失误。

7、 如何认识经典社会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参考笔记)

相关内容补充:区别:(1)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经典社会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前提是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这种革命只有高度发达的工业国中才能发生;现实社会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可以不必在发达的工业国中发生,而可以在落后的农业国发生;可以不必在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度里发生,而可以在封建阶级专政的国度里发生。 (2)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

根据分别以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为基础的三大社会形态的划分,经典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以后的产品经济基础上的,是属于社会发展的第三大阶段,在这个社会里已经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现实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可以不建立在产品经济基础上,可以建立在商品经济初期,甚至可以建立在自然经济在统治地位的社会里。 (3)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典社会主义认为,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对矛盾中,生产力是决定性的矛盾方面,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现实社会主义认为,生产关系不一定要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相适应,以至于在比资本主义落后的多的生产力水平上可以建立比资本主义先进得多的公有制的生产关系。 (4)关于所有制的发展逻辑

经典社会主义认为,所有制的发展逻辑有其客观的逻辑过程,这个过程是有生产力的发展渐进性的决定的,因此它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是不可能超越的。现实社会主义认为,所有制的发展没有客观的逻辑可以遵循,可以超越其中的某个阶段。 (5)关于私有制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经典社会主义认为,只有在大工业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才会产生生产力和私有制之间的矛盾。现实社会主义认为,在没有达到大工业高度发达的情况下,也会产生生产力和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6)关于私有制的废除

经典社会主义认为,废除私有制必须以生产力的逐步发展为基础,不能凭政治强制力一下子废除。现实社会主义对私有制的消灭不是在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创造之后,而是在此之前,不是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基础,而是凭借的政治暴力手段,不是逐步改造的,而是在短暂的时期内突发式的完成的。 (7)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

经典社会主义认为,在生产虽有发展但是发展不足的情况下,阶级是不能消灭的。现实社会主义认为,阶级的消灭不必以生产的高度发展为前提。

联系:现实社会主义是以经典社会主义为依据发展而来的,而现实社会主义由于过于照搬经典社会主义,走了较大的弯路,现在正面临走出一条新路的历史抉择。

课后题:******************************************************************* 1、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参考笔记)

答:空想社会主义从莫尔开始到19实际中叶时期到达顶峰,期间经过300多年的时间。 (1)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

机密 第 2 页 2013-7-14

机密 第 3 页 2013-7-14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展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更加重要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在预测和论证未来社会基本原则的过程中,萌发了许多进步的、引导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思想,这些思想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来源;是早期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思想的理论表现;空想社会主义在上升时期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人民群众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而把改造现实社会的历史责任赋予了某个天才人物;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不能不是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不能不充满幼稚的幻想;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性原则,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缺乏科学性。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空想社会主义有许多消极的成分:如保留奴隶与奴隶劳动、殖民地、宗教神秘主义因素、劳动偏见、政治极端主义和最高领导人职务终身制等。 2、《共产党宣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那些基本理论?(P72-79)

《共产党宣言》阐述的基本理论有: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核心思想;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和无产阶级民主专政的理论;关于过渡时期的 理论;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关于国家问题的理论;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关于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发展与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理论;关于阶级解放与人的解放的理论。

3、科学社会主义形成后在19世纪下半叶的实践中有哪些新发展?(P77-82) 4、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P58

5、举例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态度P73 6.试述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答: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马克思恩格斯与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持续不断地斗争的结果,是科学社会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工业革命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而且引起了社会关系方面的深刻变化。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也开始占据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地位,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础 欧洲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成果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前提,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批判的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精华,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的吸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精华,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以欧洲19世纪先进文化为依托,科学的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批判的吸收了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成分,把社会主义从空想阶段推进到科学阶段。

(3)此外,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还有一定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同时,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矛盾也愈加明显地显露出来,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逐渐暴露,为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及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

综上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第二章 苏联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帝国主义的五个基本特征?(P100)

2、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现?(参考笔记)

22.浅析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

机密 第 3 页 2013-7-14

机密 第 4 页 2013-7-14

(1)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帝国主义在竞争中往往以军事对抗的方式重新瓜分世界,其内部的冲突加深,从而形成资本主义统治链条中的薄弱环节。

(2)帝国主义战争的严重破坏,使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的社会矛盾尖锐化,使这些国家的人民除了起来革命之外没有别的出路。

(3)不发达国家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势力存在,造成这些国家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动摇性、甚至叛卖性,他们不可能举起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把这些国家引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4)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人数虽少,但革命性强,有农民作同盟军,有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如果这些条件汇合起来,就可以形成一种直接的革命形势。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3、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参考笔记)

4、展示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的区别(参考笔记 ) 5、斯大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参考笔记)

课后题:******************************************************************* 1、 战时共产主义(军事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参考一:(1)要客观地估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发展阶段;(2)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3)落后国家必须立足国情,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小农经济占优势的情况出发来建设社会主义;(4)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5)要正确看待和利用资本主义。

军事共产主义是在战争环境中建立起来的,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高度来进行分析,作为小农经济和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产物,存在很大局限性,表现在脱离了落后国 家的客观现实,脱离了农民的需求,实行无货币社会是脱离实际的空想。由此,俄共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市是列宁在总结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落后 国家的国情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初步探索了通过新经济政策迂回、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路子。新经济政策容易同农民结合,易于被农民接受,而且党通过这种 政策可以同资本主义展开经济竞争,其特征表现在以市场为取向,多种经济成分共存,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改革过度集权的政权体制,加强对权力的有效 监督与制约。

军事共产主义在一定方面最大限度地集中了人力、物力、财力保证战争的胜利,但同时抑制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列宁采取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实质 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基础上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存在。从军事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可以认识到落后国家要经历更长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 期,期间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逐步消除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允许资本主义成分有一定发展,逐步扩大社会主义阵地,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达到社会主义,实现 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电气化和政治民主化、工业化,用社会主义现代化来弥补落后国家未曾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过程。

另外,要根据本国国情制定适合本国的计划,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把市场与计划相结合,明确看到社会发展水平,不能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经济发展规律,保障人民的利益。借鉴别国的经验完善本国经济模式。不应该固定坚持某一种政策应该根据国情改变而改变政策。

参考二:1)要客观地估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发展阶段;2)社会主义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3)利用商品和货币的关系;4)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5)正确看待和利用资本主义;6)洋步骤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反对官僚主义;7)加强执政党建设,改善党的领导

①要重视市场作用。②要重视各种经济成分的作用。③要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④要改革集权体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2、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P121-122)、特点(P123-129)和弊端(P129-131)?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 第一,建成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苏联模式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第三,苏联模式有利于实行宏观经济控制和管理,改变了苏联的工业布局。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特征:

机密 第 4 页 2013-7-14

机密 第 5 页 2013-7-14

(1)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指令性计划有高度集中性、全面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首先: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其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战略。再次:否定和限制商品的计划经济。 (2)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第一,高度集权的党的领导体制。党和国家融为一体,国家完全隶属于党,苏共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绝对控制。第二,限制以至取消党内民主。第三,实行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滋长了官僚主义,干部只对上级负责。第四,总书记个人专权模式建立。总书记独揽党政军大权,不受任何组织和法律的限制而可以随意决定重大国务。斯大林执政期间,不需要召开党政大会了。 (3)高度集中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管理体制

第一,文化学术上的是非往往由党组织和党的领导人说了算。例如:《联共(布)党史》、《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都由斯大林审定。第二,个人迷信、个人崇拜盛行,个人崇拜是国家高度集权的需要,是为执行高度集权制服务的。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弊病:

第一,压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经济发展。第二,干部特殊化和官僚化严重。第三,文化专制导致社会意识贫困和教条主义盛行。第四,长期突出阶级斗争和政治高压,使社会政治气氛和人际关系不正常。第五,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造就了庞大臃肿的管理机构,为以后的改革增加了极大的难度。 3、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国际推广的复杂性和差异性?

4、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教训?(参考笔记或P159-164)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

一是原有苏联模式积弊太深; 二是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 三是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苏联东欧各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长期背离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历史教训:

一是要警惕右面的,但主要纠正“左“的错误;二是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三是要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第三章 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各具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课后题:******************************************************************* 1、 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有哪些宝贵的经验和应当吸取的教训?

宝贵经验: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角度来看,毛泽东思想当时主要是明确认识了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纠正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犯过的右的和”左”的错误倾向,认识到中国既不能像西欧各国那样走先资本主义道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然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社会主意;也不能像俄国那样,在民主革命胜利之后立即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实现社会主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要先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然后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将来经过较长期建设,再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确定了新民主主义国家国体和政体的基本框架.采取建立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也就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实现人民民主专政.新民主主意中国的政体应当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几个党联合专政.

第三,提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原则.首先,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营经济.其次,实现”耕者有其田”,发展各种具有办社会主意性质的合作经济.

第四,指出新民主主义中国文化的特点.毛泽东强调,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应反映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并为其服务.

教训:(1)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必须科学地分析阶级斗争形势,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不能搞阶级

机密 第 5 页 2013-7-14

机密 第 6 页 2013-7-14

斗争扩大化。进入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以后,我们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到经济建设上来,不能通过“抓革命,促生产”来解决经济建设问题,更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整天搞阶级斗争。

(3)必须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防止个人专断。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由于建设任务本身的繁重复杂,又加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客观上要求党实施集体领导,防止个人专断出现的决策失误。因此必须实行长久的稳定的领导体制,而不能把全部权力都集中到一两个领导人身上。但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以后,全党和全国弥漫着个人崇拜气氛,导致毛泽东的错误决策不能得到全党的有力抵制,最后酿成“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悲剧。因此,实施集体领导制度是党决策正确的有效保证,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实施集体领导,防止出现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 (4)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2、试述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的重要贡献?(P164)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时间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时间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第四,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3、如何认识当今越南、老挝、朝鲜、古巴对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 越南对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新探索:(P181)、存在的问题与挑战(P184)、 中国和越南改革的比较(参考笔记)

越:越南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的过程中,对科学社会主义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新认识,这是越共中央长期重视理论探索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本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越共认为,越南仍将“坚持社会主义的目标”,但目前尚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

--关于经济体制的发展模式问题。越南已从过去高度集中、绝对计划化及平均主义、包给制经济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社会主义定向的、由国家管理的、按市场机制运行的、宏观计划调节的并通过国家法律监督的新管理模式,即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模式

--关于经济运行机制和政策问题,越共认为(1)要发展多种成分的商品经济(2)市场既是计划的根据,也是计划的对象(3)逐步取消包给制(4)由市场机制决定商品价格、汇率和利率,国家主要是利用经济办法引导市场的供求关系(5)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实行统一管理(6)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商品在全国自由流通,同时扩大对外经济联系,主动融入国际经济。

--关于所有制结构问题。越南共产党主张实行多种经济所有制,“不以私有制为主导”。

--关于分配方式问题。越南主张现阶段要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并存,即以按劳动结果和经济效益分配为主,并结合劳动者对生产经营的资金投入和知识的贡献进行分配。

老:--在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上,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但当前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还要经过若干阶段和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逐步进入社会主义。处在建设和发展人民民主制度、为逐步进入社会主义创造必要条件的历史阶段。

--老挝现阶段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落后的生产力与发展生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各方面需要之间的矛盾。 --现阶段的所有制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老挝人民革命党认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必将走向国家资本主义。

--关于革新开放的主要经验。(1)加强全党全人民团结统一和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精神是革新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2)一切靠人民、为人民是党的一贯宗旨;(3)维护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宁是革新的必

机密 第 6 页 2013-7-14

机密 第 7 页 2013-7-14

要条件;(4)加强党对各个领域的领导和提高国家机关的管理效能,是革新沿着党的路线和目标前进的保证(5)本国的力量与时代的力量相结合,有原则地争取国际援助是老挝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国际条件。 朝:朝鲜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政策。

--在本国所处于的历史阶段问题上,一方面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社会主义建设还没有完成,目前处于不完全的社会主义阶段。另一方面要建成共产主义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但是一国能够实现共产主义。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原则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加强思想教育。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问题上,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继续革命,把集体所有制改变成全民所有制,实现无阶级社会,争取社会主义的完全胜利。

--在资源配置方式问题上,一直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朝鲜还实行高度集中的自上而下的经济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问题上,强调发扬革命精神,视经济建设为“战场”,大力发展劳动竞赛,不断提出各种战斗口号,激励群众的劳动热情。

--关于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关系,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但不拒绝国际经济交往。 古:

--古巴改革强调从本国国情出发,走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稳步的改革开放”是古巴改革的显著特征。

--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上,没有完全照搬其他国家的经验,即使是成功的经验也不例外。 --关于所有制与分配制度。在所有制问题上,坚持公有制为主,允许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允许一部分人合理合法的富起来调整了过高的社会福利性分配,逐步减少分配财富的比例。 --关于全球化。认为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发展中国家应当团结起来,实行地区经济一体化,进而实现社会主义全球化。

4、试述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和拯救解决的共同问题? 5.试述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主要成果。P170

第四章

全球化浪潮下资本主义世界各类社会主义政党的新变化与新探索

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2.原苏联东欧地区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原苏联地区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P270)原东欧地区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P271)

课后题:******************************************************************* 1、 试述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世界社会主义前景的关系? 参考一:(1)基本特征:

全球化是一个以科技全球化为龙头、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科技、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甚至相互摩擦的多元化概念和多元体系。

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看,它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它始于15世纪末的环球航行,这是全球化的起始阶段,它标志人类首次打破民族国家的封锁与孤立,出现跨国流动。到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以蒸气化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使西方世界的全球化达到了第一个巅峰,这个阶段的全球化基本特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与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为主要表现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整个世界占据主导地位,人类社会基本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这一阶段全球化基本特征使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两种相互对立、摩擦与冲撞的全球化理论和实践,资本主义全球化第一次遇到社会主义全球化的严峻挑战,以往资本主义全球化统治世界的局面被彻底打破。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以来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浪潮。该阶段全球化的

机密 第 7 页 2013-7-14

机密 第 8 页 2013-7-14

特征是社会主义全球化的初次尝试与努力遭到重大挫伤,资本主义全球化迎来了自身发展的又一个巅峰。(2)关系:

社会主义国家要在新的全球化浪潮中善于“与狼共舞”,学会如何增强自己的战斗力和竞争力,以扩大社会主义的影响,这很大程度上影响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性质和方向。全球化是一个客观进程,是社会发展规律的体现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不可抗拒的世界历史潮流。社会主义国家应该积极参与,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通过努力促成一个世界各国平等、公平、双赢的全球化,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最终发展到社会主义全球化。

参考二:基本特征:①苏东巨变以后,资本主义全球化主导全球。

②全球化是指货物(或商品)与资本的越境流动,经过了跨国化、局部国际化&全球化阶段。

③全球化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但同时也包括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全球化。

④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其原动力是新科技革命,主动力是生产力革命。 ⑤全球化同时带来很多负面恶果,如犯罪全球化、污染全球化、犯罪全球化等。

本质:资本主义全球化主流是把资本主义剥削与压迫制度推广到全球。不少发展中国家认为全球化实质是西方文明主导的现代化。

2、 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必然逐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历史趋势?(P241-244) 3、 试述冷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主要共产党对当代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认识? (P250-255) 4、 如何看待当代世界上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与流派?(P271-278)

(1).托派第四国际。该政党也信奉科学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全球化所造成的深重危机,力求全面为世界新秩序和世界社会主义而斗争。托派组织注意克服其左性和宗教性的固有弊病,转向务实合群,参与合法斗争和联系更多组织,其比较活跃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托洛茨基的精神遗产有很强的凝聚力。 第二,托派后继有人,理论上能够创新。

第三,苏联剧变和苏联共产党解体更加增强了托派第四国际和各国托派组织的活力

第四,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新发展和大发展,加剧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内贫富两极的分化和国际上南北两极的分化,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更加深化,这也为托派第四国际和各国托派组织的活动提供了更充分的社会条件。

第五,托派组织还拥有一批政治活动家,他们为建立、巩固和发展托派组织长期艰苦奋斗在第一线。 (2)发展迅速的民主社会主义。它是与社会主义相对立的一种改良主义思潮,它是一种能够代表一部分选民眼前利益的改良主义,比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是一个进步,提倡指导思想多元化以及世界观的多元化,其实质是为推进改良主义政策扫清思想与理论障碍。

(3)仍在坚持的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社会主义.它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执政的民族主义政所主张的社会主义。他们都实行民族主义,都要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巩固民族独立,维护民族利益。

(4)异军崛起的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是在西方绿党运动与生态运动中产生的一种社会思潮,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在90年代逐渐成为一个异军崛起的社会主义思潮和流派。生态社会主义作为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制度、关心人类前途与命运的一种资本主义制度派别与理论,对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的表现进行了研究,正确揭示了全球生态危机的总根源即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但也要看到生态社会主义的一些经济与政治主张,仍然停留在理论探索阶段,一些观点带有明显的空想性、狭隘性,有悖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

第五章

课后思考:

1我们的时代发生了那些重大变化?对当今我们所处的新时代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新观念?

重大变化:当今时代,是新科技革命全方位、加速大发展的新时代,是社会主义在躲过省里并且同世界资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

机密 第 8 页 2013-7-14

机密 第 9 页 2013-7-14

本主义和平共处、协作、竞争和斗争的新时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人类社会仍要尽心长期艰难而复杂的斗争。

应当树立的新观念:我们要善于借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东风,大力推行科教兴国的战略,在对外开放中力争尽快追赶新科技革命大潮,尽快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期在科技方面追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将极有利于推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

1、 在当今时代,科学社会主义主要面临那两大挑战?应该如何正确应对这两大挑战?

两大挑战:(1)发达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2)民主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如何应对:只要我们能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纠正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左”的观念,又防止转向右的方面,善于采取正确的对策,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就必定会达到新境界,开创新局面。 2、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新战略包括那些要点?(P320) 1 经过全世界人民的斗争,新的世界战争可以避免 2 和平与发展取代了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的两个主题 3 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

4 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搞好本国建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 5 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处理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这是决定世界社会主义命运的头等大事 终论 课后思考:

1、 社会主义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P335) 2、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性?(P339) 3、 试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经验?(P346) 基本经验是:

(1)各国革命和建设都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

(3)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实行对外开放,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4.把共产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

(4)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确保无产阶级政党的核心地位,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社会主义国家防腐拒变的根本保证;

4、 试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教训?(p335) 5、 怎样认识世界社会主义的前景?(P342)

补充内容:1、如何联合各类社会主义党,尤其是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实行多党合作,结成统一战线? 从以下八个方面对社会党及其民主社会主义进行具体分析,作出区别对待: 一、在理论上要区分社会党指导思想中的错误体系与其中的某些正确思想成分。 二、在纲领上要区分社会党背离科学社会主义之处与其正确成分。

三、在路线上要区分社会党放弃社会主义革命的改良主义本质,与其在当前实践中的某些合理之处。 四、在政策上要区分社会党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本质与其不同于资产阶级右翼政党、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方面。

五、在派别划分上要区别对待社会党领导层中的左中右三派,不要把他们看做是铁板一块、是清一色的右派。

六、在干群关系上要区分社会党的领导层与基层广大党员以及党外支持社会党的广大群众。 七、对不同地区的社会党要加以区分。

八、与共产党的关系上要区分社会党的反共本质与联共可能性。

机密 第 9 页 2013-7-14

机密

2、新时代应该如何树立什么样的新观念

第 10 页 2013-7-14

(1)人类社会正面临科学技术全面加速发展时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并没有使资本主义摆脱必然灭亡的命运。

(2)经过全世界人民的斗争,新的世界战争并非不可避免。 (3)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的两个主题。 (4)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实现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5)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搞好本国建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 (6)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处理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这决定世界社会主义命运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处于并存、共处、竞争和斗争新时代。

(7)共产党要善于联合各社会主义政党,尤其是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实行多党合作,结成广泛统一战线。 3、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认识和体会 一、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振兴中国

作为我们党的行动纲领,作为全体人民的理想信念,作为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这里,社会主义是共同规律和本质特征,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中国的具体表现。

实践雄辩地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振兴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康庄大道。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然后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体现了社会主义主体的广泛性,因而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和凝聚力,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中有着广泛的共识,能够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从历史比较和国际观察中,人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大业。

三、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正处于关键时期。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能否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这就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

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必须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

4、试举例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态度。

①“科学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他们当作科学来对待。”马克思恩格斯始终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总是随社会发展和自己认识水平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完善和修正自己的理论。

机密 第 10 页 2013-7-14

机密 第 16 页 2013-7-14

可以使其他形式所有制,包括集体所有制、私人所有制都改变性质来为全体人民服务。

如何实践:⑴必须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到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⑵坚持以马义毛思为指导的新民主义文化;坚持以马毛邓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⑶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15、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问题。继承和坚持社会主义理论精髓,结合百年的包含前苏解体和中国的实践,尤其是要批判极左和扫除流氓社会主义所造成的恶果,重塑科学社会主义新形象,为社会主义运动指明正确方向和防止重犯历史性错误。

世界上有多种政治体制模式,归结为仅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类型。资本主义本质上是维护剥削有理论,所以才有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社会主义优越性远大于弊端,本质上是反对压迫剥削和共同富裕,必为绝大多数人的赞成拥护,但不深化改革,也还会返回资本主义。若干年后还会有新一轮的社会主义革命。因为它代表社会发展趋势,是有生命力的。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挫折和在中国的种种失误,归纳为一句话:“失在于制非是政。”这是个重大原则。这个问题要彻彻底底地认识清楚。以脑体劳动者为主体的和社会各阶级阶层经过选举产生的优秀代表组成的权力机构诞生与科学运行,科学社会主义时代到来了。社会主义灿烂光辉才会被世界认可和接受。 多年来世界性流氓社会主义,闹得社会主义灰头土脸的,彻底败坏了马克思主义的光辉灵魂性东西——消灭剥削与压迫,实现公平与正义。这是个沉痛教训。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总结前人经验教训基础上诞生的新理论。这是适应时代的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前兆、萌芽和希望。需要发展为一个完整理论体系,才有生命力和战斗力。

不仅要在发展经济方面强调贯彻“科学发展观”,而是要在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文化的科学与体育的和人民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多个层次上都要有“科学发展观”进行引导促使正确和谐全面均衡稳妥发展与进步。仅有繁荣经济“科学发展观”是远远不够的,社会生活是要失衡的。富裕了不公平或法治缺陷,仍然是有覆舟的危险。

17、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区别?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是:建立在资本主义不发达基础上,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阶级、保留商品经济。其模式是: 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调节+无产阶级政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特征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很不发达基础上,保留私有制、保留阶级差别、保留市场经济。其模式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加私有制+市场调节加计划调节+民主与法治。 这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同点是:都企图奔向马克思定义的社会主义社会。

这两种社会制度的主要区别是:在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一个脱离实际,超前消灭私有制,一个脚踏实地,不消灭私有制,并充分发挥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性作用。

实践证明:在生产力落后地区,搞社会革命,消灭私有制,是违反历史发展规律的。如果这样搞了,只能在改革中求生存,其核心是恢复和发展私有制。

研究历史问题,必须尊重历史事实。只能用实践去检验理论,而不能用理论去剪裁事实。历史事实已经表明,生产力的发展是一步一步前进的,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可超越的。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足以说明:苏联的社会主义就是早产儿,不是社会主义的样板。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全面突破。

一、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是对斯大林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模式论的突破; 突破;

二、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是吸收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思想创造,对苏联社会主义“超阶段论”的

三、改革开放的方针,是对封闭禁锢、因循教条,不事改革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突破; 四、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

实事求是,从提高人民生活和民生需要出发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对苏联国民经济重工业化和重工业军事化发展模式的突破,也是对苏联工业化“大跃进”和赶超发展战略的突破; 对斯大林否定市场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重大突破; 式和斯大林体制的全面突破。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体制模式层次上对苏联模

机密 第 16 页 2013-7-14

机密 第 17 页 2013-7-14

1、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国际推广的复杂性和差异性?

列宁去世以后,苏联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全面形成。随着苏联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对如何实现社会主义运动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认识与实践出现了许多误区。首先,斯大林忽视了俄国革命的东方特色,忽视了十月革命的特殊性,忽略了俄国特殊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条件,对马克思主义作了教条式的解读,把经典作家所阐述的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不恰当地当做现实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按经典社会主义的模式来规划、构想现实的社会主义,没有做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俄国实际相结合。最典型的就是离开俄国生产力发展状况,片面追求生产关系方面的“大而纯”,把生产关系的变革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标志,没有从根本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以致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出现严重失误。其次,由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高度集中、弊端众多的苏联模式被长期神圣化,并被视为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而固守。在苏联模式形成后的几十年中,虽然有时也进行一些浅层次的调整,但高度集中的僵化体制并没有根本改变,致使苏联逐渐陷入停滞的状况。第三,斯大林利用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殊地位,把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模式作为一种标准版本强行推广到国外,要求每一个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毫无例外地加以模仿和照抄,不允许其他国家的共产党人按照本国国情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从而窒息了各国生机勃勃的创造精神。尽管东欧国家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出现过反对照抄苏联模式、主张走社会主义 民族道路的改革思想,但由于战后特殊的国际政治环境,东欧改革几度兴起、几度受阻 。苏联模式严重脱离东欧各国国情,阻碍了东欧国家的健康发展

2、试述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和拯救解决的共同问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一主题,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各族人民的新期待。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一)当今的世界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对立制度共生共存的世界,相比而言,资本主义力量强大,处优势,社会主义力量弱小,处劣势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国家由最多时的l6个骤减为5个。

从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资本主义所取得的骄人成就给世界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谁更具有制度优越性?但作为实践证明的呼应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重而道远。

(二)调整、改革、创新是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重要助推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l世纪的必由之路,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推动这一过程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客观上要求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和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时代在变化,实践在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永无止境的探索之路,必须根据实践的变化和要求不断地改革、开放和创新,才能在2l世纪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三)学习借鉴和吸收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是当代资本主义获得成功的又一重要原因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以消除阶级剥削压迫,消除两极分化,消除贫穷落后,实现人人平等、自主富裕为原则的制度与实践,从理性角度看,具有鲜明的价值理性特征。社会主义理想代表着人类共同的美好向往。

(四)当代资本主义的实践从另一个侧面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在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各国根据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具体政治经济条件以及纷呈各异的社会因素,选择了不同于它国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

机密 第 17 页 2013-7-1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yi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