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广州从建设社区服务开始

更新时间:2024-07-01 14: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幸福广州从建设社区服务开始

随着城市社会转型和企事业单位改革深化,越来越多的

“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以前由单位统一解决的生、老、病、死等各种问题都转到了社会。如果市民群众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能在社区得到接纳、回应和解决,社会和谐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社区建设与服务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后再变成“社区人”,让大家的生活都过得方便、舒适、开心、幸福一点,正是近年加强和创新社区服务管理的终极目标。 当居住生活在社区的每个人,不只是回到社区家里吃饭、睡觉,而是成为社区中的一分子,都有组织、有规序地志愿积极投入到社区服务管理中来,把关心、支持和参与社区服务管理当作一种习惯、一种乐趣,成为社区生活的一个有机部分,就完成了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再变成“社区人”的一个提升,社区建设的良性循环就开始形成了,社区就真正成为大家生活的共同体,社区和谐以至社会和谐就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对于高龄、独居、鳏寡老人和重残人员等特殊群体,也就是“弱势群体”,社区的党员群众纷纷表示:要发挥带头

模范作用,以此为突破口,推动“和谐社会、幸福广州”的建设。从陪老人聊天到带老人去医院看病,从定期为老人搞卫生到调解邻里纠纷,甚至是帮忙买菜、取药,修理下水管道,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社区内的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大家居住同一屋檐下,互相帮助,互相体谅,感受邻里间的温暖人心,体会幸福的意义。

党员们纷纷表示:幸福就像毛毛雨, 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件小事中体现,让人们的心能学会感恩。幸福广州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基本的生活保障,二是文化,三是要有公平的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社区居委会作为一个为居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更应该利用这次机会,加快转型,从以往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过渡。将少行政性的管理事务,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如何提供更优质,群众更需要的服务中去。

***社区

近年来,中城街道围绕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

新格局,坚持以“情暖万家,幸福中城”为主线,从“管理为民、取信于民、服务便民、稳定安民、保障惠民、文化乐民”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方法,不断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促进社区和谐发展。2010年,中城街道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

一、管理为民,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机制

街道以“情暖万家、幸福中城”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管理为民”的社区管理工作理念,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机制。(一)打造服务于民的“快乐团队”。通过“抓学习、增素质,抓建设、增实效,抓管理、增业绩”的“三抓三增”活动,加强对街道和社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培育了一支以“和谐、拼搏、开拓、创新”为核心,以“为民、便民、安民、惠民、乐民”为宗旨的快乐团队,增强了街居干部服务为民的工作热情和攻坚克难的工作能力。(二)引导群团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充分发挥团、兵、妇、商会等群团和社会组织在创建“平安家庭”、“妇女之家”、“企业之家”、应对社区突发事件、慈善事业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探索创新社区管理,提高社区服务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共驻共建,调动辖区单位参与社区管理积极性。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和辖区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资源优势,搭建“共驻共建”平台,主动参与社区管理,帮助解决社区困难,做好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作、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四)探索“1+5”社区管理模式。积极探索了社区管理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区物业为中坚、小区业委会为基础、社会组织为配套、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社区多方联动管理模式,按照居民建议、社区党组织提议、社区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居民代表会议决议和提议事项公开、审议程序公开、决议结果公开、实施方案公开、办理结果公开的“五议五公开”社区自治流程,把党的领导机制、“两委”协调机制、党内基层民主机制和居民自治机制有机融合起来,形成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高效运行的社区管理机制。

二、取信于民,公众参与管理实现新突破

街道积极引导社区开展“阳光社区”创建活动,通过让居民积极参与居务,民主管理居财,发挥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主动性,推进社区科学管理。西街社区“两到位、三督查、四规范”的社区管理模式,不仅有力地促进了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也使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的公信力大大提高,社区管理呈现出政通人和、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服务便民,全面开创社会服务新局面

服务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但服务并不是挂在口头的一个托辞,而必须真正体现在行动中。街道坚持把代办、导办服务贯穿于社区建设的全过程。(一)政府主导,建立“一站式”便民服务。街道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和11个社区服务站,以“一站、两新、三岗”为主要载体,设立党建惠民服务站、志愿者服务管理总站等“一站式”服务窗口。同时,街道还在7个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街道社区组织操作、市场化运作、社会力量参与、志愿者服务为补充的运行模式。(二)社会参与,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街道围绕“营造社区和谐天地,幸福千家万户居民”这一主题,以“便民”为根本,以“安民”为保障,以“助民”为动力,以“乐民”为中心,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鼓励群众尤其是未成年人积极加

入志愿者队伍,把志愿者的招募对象辐射到辖区各文明单位员工、在校学生及外来务工人员。目前志愿者人数已达3000多名,组建了扶贫助困志愿队、医疗保健志愿队、社区工作志愿队、党员义务巡逻志愿队、文体宣传志愿队等13支队伍,开展制度化、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2010年7月北门社区被确定为全国社区志愿服务联络点;2011年3月,北门社区主任翁艳丽获得了“全国优秀社区志愿者”称号。

四、维稳安民,努力构建社会和谐新格局

街道针对辖区经济繁荣,人员组成复杂,社会矛盾纠纷多的特点,将维稳安民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深入开展以“平安中城、幸福家园”为主题的平安“三率”宣传活动,积极排查社会治安工作隐患,及时化解社会各类矛盾,探索出了“?预诊?源头预防矛盾、?门诊?为民排忧解难、?急诊?快速化解矛盾、?出诊?狠抓纠纷化解、?会诊?破解信访难题、?复诊?巩固调解成果的“六诊”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发生,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排查得早、发现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街道还通过成立社区警务室、校园治安联防队等,加强社会治安的防控,努力构建社会和谐新格局。近年来,街道先后被评为省“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示范社区、市“平安龙岩”建设平安街道、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五、保障惠民,着力改善社区居民新生活

街道实施“保障惠民”工程,一是促进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认真做好社保补助、小额担保贷款审核、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困难职工的帮扶解困、企业社会化管理化管理,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二是健全“八帐、四册”,建立市、区、街、居四级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劳动力和社会保障人员的动态管理,通过就业培训,落实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着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使居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近年来,街道连续在全区目标考核中名列第一,2010年青草盂社区被省劳动保障厅评为全市唯一的“星级达标社区”。

六、文化乐民,不断丰富社会文明新风尚

街道确定了打造“文化中城”的品牌带动思路,坚持“智慧中城、文化先行”的发展方向,以“打造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实力;打造社区文化,促进社会和谐;打造机关文化,构建快乐团队”为目标,在发展城市经济、提升经济总量的同时,积极培育中城人文特色,努力做到高起点筹划、高水平设计、多渠道筹措、多样化开展中城街道的文化建设,通过开展社区文化节,推进民间艺术文化、全民健身文化、广场文化、绿色家园文化、计生文化超市、志愿者文化、居家养老文化等发展,逐步把中城建设成为“一居一品”,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智慧中城”,用文化培育社会文明新风,让文化带给人们快乐,以文化凝聚民心民智,用文化谱写“幸福中城之歌”,用歌声唱响中城“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的品牌。

建设幸福社区 促进社会和谐(干部说干事)

有奖评新闻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社区是城市生活的基本单元,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积极开展幸福社区建设活动,收到了较好效果,促进了社会和谐。

明确一个理念,让社区和谐有标准。社区是否和谐,一个很重要的体现就是生活于其中的居民是否感到幸福。居民的幸福感是一个带有综合性的概念,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既取决于社区的发展水平、文明程度、环境质量等,也取决于人们的收入多少、生活好坏、心理预期等。沧浪区把增进社区居民幸福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基本理念,努力使社区建设成为居民创造自己幸福生活的过程,增强其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其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具体实践中,根据有关研究成果,借鉴一些地方的成功做法,制定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幸福社区建设指标体系以及量化标准,并建立了考评机制。同时,采取党委和政府推动、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力量促进相结合的办法,努力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抓住四个重点,让居民生存有保障。一是促进居民增收。在实行职工最低工资制度、促进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同时,支持和鼓励居民创业,增加经营性、投资性收入。二是加强就业服务。提升区劳动保障综合服务中心的功能,开展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一条龙服务,为居民就业创造条件、提供便利。三是完善养老体系。认真落实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三条保障线”,大力推进社保扩面工作。积极探索养老事业社会化运作方式,建立和完善以区级养老机构为依托、以民办老年公寓为补充、以社区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四是倡导社会救助。整合相关社会资源,建立“邻里情”互助中心、公民求助中心、老年人生活援助中心,为各类困难人群提供帮助和救助。

营造四种环境,让居民生活有质量。在满足居民基本生存需要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是建设幸福社区的必然要求。着眼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居住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沧浪区既注重抓“硬件”,也注重抓“软件”。在“硬件”方面,主要是在搞好服务和美化环境上下功夫。按照“小型多样、适用便利”的原则,建设区、街、居三级服务网络,为居民提供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等近百项日常服务;广泛开展邻里互助服务活动,使社区成为居民的温馨之家。实施以美化小街、小巷、小园为主要内容的“三小”工程,改善社区环境条件;实行城管执法人员、城管协管员、卫生保洁员齐抓

环境维护的管理体制,保持社区环境整洁。在“软件”方面,着力提高社区安全稳定水平和文明祥和程度。充分发挥“区长热线”和公众监督热线、社区投诉督察和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的作用,把矛盾和困难解决在基层;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团结互助意识,形成良好氛围,培育文明风尚。

搭建三个平台,让居民发展有空间。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居民的全面发展,是建设幸福社区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沧浪区致力于搭建三个平台:一是志愿服务平台。以“邻里情”志愿者队伍建设为重点,建立区志愿者协会、街道志愿者指导中心、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志愿者服务队,倡导志愿服务行为,弘扬居民主体意识。二是民主参与平台。理顺社区党组织、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委会、社区议事会等方面的关系,尊重居民意愿,维护居民权利,落实社区居民对社区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三是文化活动平台。挖掘和整合区内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全面实施《“文化沧浪”行动计划》,提升全区的文化品位;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环境维护的管理体制,保持社区环境整洁。在“软件”方面,着力提高社区安全稳定水平和文明祥和程度。充分发挥“区长热线”和公众监督热线、社区投诉督察和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的作用,把矛盾和困难解决在基层;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团结互助意识,形成良好氛围,培育文明风尚。

搭建三个平台,让居民发展有空间。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居民的全面发展,是建设幸福社区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沧浪区致力于搭建三个平台:一是志愿服务平台。以“邻里情”志愿者队伍建设为重点,建立区志愿者协会、街道志愿者指导中心、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志愿者服务队,倡导志愿服务行为,弘扬居民主体意识。二是民主参与平台。理顺社区党组织、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委会、社区议事会等方面的关系,尊重居民意愿,维护居民权利,落实社区居民对社区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三是文化活动平台。挖掘和整合区内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全面实施《“文化沧浪”行动计划》,提升全区的文化品位;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xc.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