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管理科学)基于资源观的企业IT能力与企业绩效研究

更新时间:2023-07-26 11:4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信息技术能力

第21卷第5期2008年10月管 理 科 学

JOURNALOFMANAGEMENTSCIENCESVol.21No.5

October,2008

基于资源观的企业IT能力与企业绩效研究

杨道箭,齐二石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

摘要:在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竞争能力之际,信息化如何给企业带来效益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利用基于资源观的概念框架分析企业IT资源,建立企业IT能力模型;采用配对样本比较和统计检验方法,对企业IT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卓越IT能力的企业会表现出更好的绩效,这些企业具有显著较高的营业净利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人均净利润。企业不仅需要进行IT投资,更重要的是把IT投资内化为整个企业的IT能力,只有这样IT才会更好地给企业带来效益,这有助于指导中国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和论证。

关键词:基于资源观;企业IT能力模型;;;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0334()09

AandFirmPerformance:

AResource2basedView

YANGDao2jian,QIEr2shi

SchoolofManagement,TianjinUniversity,Tianjin300072,China

Abstract:TherelationshipbetweenITinvestmentandfirmperformanceisalwaysbeenconcernedaboutallovertheworld.Withaliteraturereview,resource2basedviewofthefirmisusedtoanalyzeITresourcesandes2tablishITcapacitymodel.Amatched2samplecomparisongroupmethodologyandstatisticaltestsareusedtoin2vestigatetherelationshipbetweenITcapacityandfirmperformance.TheresultsshowthatfirmswithsuperiorITcapacitytendtooutperformandareoutstandingonfinancialmeasuresanalysisofreturnonsales,returnonassets,returnonequityandnetprofitperemployee.FirmsshouldnotmerelyinvestinIT.ThemoreimportantthingistotransformtheITinvestmenttotheITcapability.Onlyinthisway,canITinvestmentscontributetofirmperformanceeffectively.Andthesefindingswillprovidemeaningfulinstructionsforfirmsengagingininfor2mationsysteminvestment.

Keywords:resource2basedview;firmITcapacitymodel;firminformationization;firmperformance;empiri2calstudy

1 引言

从20世纪后期开始,随着信息技术在欧美多数

企业的成功应用,中国企业也着手实施信息化项目,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一直是国内外管理科学研究的热点[1]。尽管人们普遍认为实施企业信息化能提升企业绩

 收稿日期:2008-06-19  修返日期:2008-09-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671072);

 作者简介:杨道箭(1981-),男,浙江温州人,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等。

E2mail:dukewindsor@

信息技术能力

38管理科学(JournalofManagementSciences)            2008年10月

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信息化投入指标测度失当;②对其他能提升企业绩效的因素没能较好地掌控;③样本选择和样本大小存在相关问题[4~6]。

同时,中国企业信息化研究大多停留在概念层面上,很少有学者对中国的企业信息化投入和产出进行实证研究,倪明等的研究也存在样本选择和样本大小的局限性[7]。

企业进行信息化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构建一个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平台[7]。在研究企业绩效与企业独特内在资源之间的关系时,基于资源观(resource2basedview,RBV)是一个很好的概念框架分析工具[8,9],1992年Mahoney等指出了RBV如何能在战略管理领域中发挥作用[10]。目前,基于资源观已经成为战略管理研究的主要领域,它把企业的独特内在资源作为研究的出发点,这些资源难以模仿,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从1995年开始,学者们也将RBV运用到对信息系统(informationsystem,IS)的研究中,研究回顾见表2。

效,但在1993年,Brynjolfsson提出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指出大量的IT投资并没有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2]。

IT投资不一定会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当企业把IT投资转化成卓越的IT能力时,企业的绩效就会得到改进。本研究运用基于资源观的概念框架分析IT能力,建立企业IT能力模型,从而对企业IT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为企业信息化工程提供相应的参考。

2 相关研究评述

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对企业信息化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但得出不同的结果,研究回顾见表1。总的来说,早期的多数研究结果表明IT投资与企业绩效间并不具有相关性,但近期的多数研究结果却显示,IT投资与企业绩效间具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3]。

以往的研究结果之所以不同,主要是因为存在以

表1 信息技术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回顾

Table1 EmpiricalStudyReviewabouttheEffectsITImenFmance

作者/年份

Loveman1994年

[11]

研究方法一般生产数据来源

1984、非IT购买服务开支、总劳动力工资、非IT资本、IT资本

研究结果

IT投入没有引起生产

率的提高

Kivijarvi等1995年

[12]

相关分析和方

差分析

36个芬兰企业

多维信息系统投入水平、IT投入与企业财务绩信息系统状态、用户信息效不存在直接关系,但满意度从长远上看IT投入改

进企业绩效

计算机资本和信息系统劳动力共对产出有21%的贡献

Lichtenberg1995年

[13]

回归分析

信息系统预算、计算机资

算机世界》和《信息周刊》本、非计算机资本、非计报导的企业算机劳动力、信息系统劳

动力

1988年~1991年间《计

Bharadwaj2000年

[4]

逻辑回归与《信息周刊》报导的1991多种财务赢利和成本指

Wilcoxon秩和检年~1994年间至少两次标验被评为信息化领先者的

56个企业和另外56个对照企业多元适应性回归样条分析,柯布2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柯布2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回归分析

标准普尔、美国国际数据集团调查、戈登等资料库

卓越的IT能力与企业

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Kweku2Muata

等[3]2004年

IT资本、信息系统劳力、IT投入与企业绩效之

非IT资本、非IT劳力、产出、计算机价格、劳力价格

间的关系依企业条件的不同而变化

倪明等[7]2005年

安徽省淮南市乡镇企业信息化投入、资本存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局提供的1998年~2003劳动和企业产出关键在于将信息化投年间5个企业的数据入与资本和劳动融合,

不在于投入多少

信息技术能力

第5期           杨道箭等:基于资源观的企业IT能力与企业绩效研究

表2 运用RBV研究信息系统的研究回顾

Table2 ReviewaboutResource2basedStudiesinISResearch

作者/年份

Mata等1995年

[15][14]

39

研究内容

基于资源观研究4种信息系统资源(即资本获取、专利技术、IT技术能力和IT管理能力)是否能带来持续竞争优势

基于资源观对互联网在线信息技术提出一系列的假设

基于资源观分析SAP是否能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研究成果

只有IT管理能力能带来持续竞争优势

Lopes等1997年Pereira

将IT资源分成基于知识和基于财产

[16]

如果运用恰当将带来持续竞争优势

1999年Bharadwaj2000年Butler

[17]

[4]

在基于资源观框架下,相对不具备卓越IT能力的企业,杂志调查所报导的具有卓越IT能力的企业是否表现出更好的企业绩效基于资源观分析上网人员群体结构

对IT能力概念框架进行了很好的发展,具有卓越IT能力的企业同时表现出优秀的绩效

2001年Ravichandran等2002年Santhanam等2003年

[19]

[18]

发展了持续性的概念,得出会员数、交流活动和上网人员结构持续性之间的复杂关系IT能力和非ITIT能力的企业同时表现出优秀的绩效

基于资源观分析互补性

齐险峰等[20]2006年殷国鹏等[21]2007年

IT有形资源、IT无形资源、要取得一定的有竞争力的IT资源,企业需要IT人力资源及其互补作用对持续竞争优势的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积累贡献做详细的分析

基于资源观探讨企业IT能力构成、测量及其提升

提出IT能力构成维度的概念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

表2中几乎没有文献对IT资源与其他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更没有对IT资源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虽然RBV的研究者普遍认识到了资源间互补性的重要性,但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展开[22]。

本研究将在已有IT资源研究的基础上,分析IT资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资源观的企业IT能力模型,并对中国企业IT能力与中国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3 基于资源观的企业IT能力模型

Bharadwaj对IT能力框架进行了有效构建Wade等对IT资源进行了深入分析

[22]

[4]

和IT管理能力。IT技术能力主要包括编程能力、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对新兴技术的把握能力等;IT管理能力主要包括与信息系统其他用户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和领导能力等。IT使能的无形资源主要包括客户导向、知识资产、协同效应、产品质量和市场品牌等[20]。

Ross等认为,IT能力是控制与IT相关的成本、

必要时交付系统并通过IT实施影响经营目标的能力,因此企业的IT能力依赖于其人力、技术和关系资产的状态[23,25]。Bharadwaj定义IT能力是调用和部署基于IT资源的能力,这些资源要与其他的资源

,

和能力相结合[4]。基于资源观实施企业信息化、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目标是获取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本研究定义IT能力是调用和部署基于IT资源的能力,这些资源要与其他的资源和能力相结合,从而获取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IT基础设施资源作为整个IT资源的基础,对IT

,在下文基于

资源观的IT能力模型中,本研究采用Bharadwaj对IT资源的组成分析,即IT资源包括IT基础设施资源、

IT人力资源和IT使能的无形资源。

IT基础设施资源由计算机、通讯以及共享的技

术平台和数据库等基础设施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

[23,24]

人力资源起支撑作用,IT人力资源起作用需要以IT基础设施资源为基础。IT人力资源作为IT资源中

。IT人力资源包括企业员工的IT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能力

40管理科学(JournalofManagementSciences)            2008年10月

图1 基于资源观的企业IT能力模型

Figure1 Resource2basedFirmTityM最活跃的要素,对IT基础设施资源起支配作用,业员工只有拥有了优良的IT技术技管理技能,才能更好地发挥IT资。的供个平台,而IT人力资源使竞争对手更好更快地掌握和应用这些IT技术成为可能,当柔性的IT基础设施资源与优秀的IT人力资源结合在一起时,就会产生强有力的企业IT能力[4]。基于资源观,Tanriverdi指出IT内部资源间的关联性和互补性会促进企业内各部门间的IT协同,IT基础技术与IT管理流程互补会创造高增加值协同[26]。IT基础设施资源与IT人力资源的恰当组合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RBV的主要贡献在于它清楚地识别出无形资源的价值,企业无形资源通常是隐含的、异质的,深植于组织的社会结构和历史中。IT具有较强的使能能力,这种使能能力表现为人们通过IT应用更容易获取和共享其他类型的组织资源。企业在试图模仿其他成功的竞争对手时,最大的困难在于发现IT与其他复杂的组织无形资产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20]。当IT基础设施资源、IT人力资源与企业其他资源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时,就会产生客户导向、知识资产和协同效应等IT使能的无形资源。

IT在对企业已经存在的资源和能力产生杠杆或使能作用时,就成为产生竞争优势的资源。RBV理论十分重视资源之间的互补性,IT协同效应来源于IT资源与其他资源的互补性,这些资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均具有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潜力。Powell等运用RBV中的资源互补性,通过对零售业的实证研究,得出了IT资源与人力资源和业务资源进行互补能解释企业之间绩效差异的结论[27]。

基述,得出基于资源观的企业IT,1。

本研究的目标之一就是研究具有优秀IT能力的企业是否会表现出更强的赢利能力。本研究采用5个指标表征企业的赢利能力,即营业净利率(ROS)、总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人均营业额(S/E)和人均净利润(NP/E),人均营业额和人均净利润的单位为万元。在研究IT商业价值的文献中,ROA和ROS是经常被采用的指标,用来表征企业的赢利能力[5]。由此可以得出研究假设。

假设1 具备优秀IT能力的企业会表现出更好的营业净利率。

假设2 具备优秀IT能力的企业会表现出更好的总资产收益率。

假设3 具备优秀IT能力的企业会表现出更好的净资产收益率。

假设4 具备优秀IT能力的企业会表现出更好的人均营业额。

假设5 具备优秀IT能力的企业会表现出更好的人均净利润。

4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配对样本比较方法研究中国企业优秀IT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在会计、金融和市场营销研究中经常被采用的方法,用以比较两样本之间相应变量的不同水平。Bharadwaj在2000年时就曾采用这个方法对美国企业的IT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4]。本研究中的初始样本是一些具有优秀IT能力的中国企业,受控样本是一些经过精心筛选的中国企业,受控样本与初

信息技术能力

第5期           杨道箭等:基于资源观的企业IT能力与企业绩效研究始样本中的企业在规模和类型上一一对应,这样能较好地消除其他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让IT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突显出来。4.1 样本选择

本研究的初始样本企业名单依来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评选的中国企业信息化标杆企业(下称标杆企业),另一部分是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每年评选的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以下称信息化500强)。受控样本企业来自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每年联合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和上市公司名单。两个样本中的企业财务数据和从业人数来自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每年联合编写的《中国企业发展报

[28~33]

告》和上市公司的历年年报。

从2004年至今,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共评选出30家标杆企业。标杆企业是指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具有先进性(包括部分方面)、示范性和行业代表性的企业,是指在同行业、同规模、相同发展阶段情况下与其他同类企业相比,在信息化的全部或部分方面有一定先进性的企业。标杆企业先由行业协会推选,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企业信息化主管部门推选,或各相关部委信息化管理部门推选,然后由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在此基础上过系统分析和测评,选择标杆企业。

从2003年开始,国年,的指标为依据,通过企的数进行企业信息化指数的综合排名。

从2002年开始,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每年联合发布中国企业500强名单,该名单以上一年全年的营业收入为排名依据。《中国企业发展报告》中的500强企业资料由企业自愿申报或采用上市公司公开数据,这些资料曾被众多的研究文章引用,如2003年田超博士论文和2006年李晓明博士论文[34,35]。

虽然标杆企业有30家,但其中大部分企业的财务数据都很难获得,而本研究需要2001年~2006年连续6年的财务数据和从业人数数据。从《中国企业发展报告》或上市公司的年报中查到9家企业的相关数据。为扩大样本容量,使研究结果更可靠,本研究增选了信息化500强名单中排名靠前的企业。所谓排名靠前的企业是指在2003年~2007年的信息化500强名单中,至少两次进入前200名并且至少一次进入前100名的企业。在这些企业中,能在《中国企业发展报告》或上市公司的年报中查到财务资料和从业人数的有23家。这样就获得了32个企业的相关数据,但在这些企业中钢铁企业有9家。为体现样本企业所代表行业的普遍性,排除了在信息化500强名单中排名相对靠后的5家钢铁企业。最终,本研究的初始样本有27家企业,包括9家标杆企业和18家信息化500强名单中排名靠前的企业。这27家企业中,有4家来自金融行业,4家来自钢铁行

41

业,4家来自器材制造业,3家来自农副产品行业,2家来自非金属矿业,2家来自建工行业,2家来自服装制造业,还有6家分别来自航空、汽车制造、医药、卷烟、造纸和贸易行业。

初始样本中的企业并不是按照某个单项的IT能力排名得到的,它们是根据总IT能力排名得出的结果。所以,某些成功实施了信息化项目的企业或在信息技术上拥有良好声誉的企业就可能被选进初始样本中,如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应用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绩效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所以被选为金融业标杆企业,并且在信息化500强名单中名列前茅。能被选为标杆企业或在信息化500强中名列前茅是企业总体IT能力的一个写照,换言之,能被选为标杆企业或在信息化500强中名列前茅的企业肯定拥有优秀的IT能力。如前所述,这种IT能力肯定与优秀的IT资源和技术密不可分。

在选择与初始样本企业相对应的受控样本企业时,本研究按照两个条件进行选择。①初始样本企业与受控样本企业属于相同的业,业务范围应尽可能地相近;②两个企近,2001年~2006年6售据Barber等选择[36],受控企业的平均企业平均销售额的比例应在70%~之间。另外,受控样本企业不能是标杆企业,并且从未进入信息化500强的前100名。最终选定27家企业进入受控样本,分别对应初始样本中的27家企业。

4.2 统计分析

会计学类的研究文章认为,同行业、同规模的企

[7]

业倾向于采用相同的会计方法,所以有理由认为初始样本与受控样本中的企业财务数据可以直接进行对比,如营业收入、营业净利率和总资产收益率等。在下面的对比统计分析中,本研究采用了R软件,版本为2.7.1。

本研究对两类样本之间的营业收入、资产、所有者权益和从业人数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初始样本6年营业总收入与受控样本6年营业总收入具有很强的正相关,它们属于成对数据。用Shapiro2Wilk正态性检验来检验两个总体的差值分布是否为正态分布,得到p值为0.045,本研究认为这个差值分布为非正态分布。

在对两个总体的中心值进行比较时,t检验是经常被采用的统计方法。由于本研究中的两类样本属于配对数据,且差值分布为非正态分布,不仅t检验不适合对两个总体的中心值进行分析,配对t检验也不适合,因为t检验需满足的条件之一是两个样本不相关,配对t检验需满足的条件之一是差值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因此,本研究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合适。由于初始样本6年营业总收入与受控样本6年营业总收入具有很强的正相关,属于成对数据,不能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而应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

信息技术能力

42管理科学(JournalofManagementSciences)            2008年10月

表3 初始样本与受控样本之间企业规模指标的统计差异

Table3 FirmScaleStatisticalDifferencebetweenPrimarySampleandControlledSamples

初始样本

企业规模指标

均值

中位数

1011043122408547125320621

受控样本均值

189806418450149134117032973

Wilcoxon符号秩检验

p值

中位数

968507142885435524713483

营业收入(万元)资产(万元)所有者权益(万元)注从业人数(人)

198444117710273156786742104

0.1550.8970.0250.202

注:由于缺少2001年和2002年企业所有者权益数据,企业规模指标中所有者权益的统计数据以2003年~2006年4年

的企业所有者权益数据为依据。

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利用配对数据差值秩的符号和

大小,不要求差值分布为正态分布[37]。同样,经Sha2

piro2Wilk正态性检验,两类样本间的资产、所有者权益、从业人数的差值分布都呈非正态。

初始样本与受控样本之间企业规模指标的统计差异如表3所示。Wilcoxon符号秩检验显示,两类样本在营业收入、资产和从业人数上没有显著差异,只在所有者权益上有显著差异。

表4为中国企业的IT之间的统计分析结果,p,两。在统计学上一般以0.01、0.05或0界限来界定假设检验是否有显著差异[37]。本研究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取0110为界,当p>0.10时,认为无显著差异;当pΦ0110时,认为存在显著差异;当pΦ0.01时,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在表4中,营业净利率2初始和营业净利率2受控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中p值连续6年小于0.10,且其中有4年小于0.01,说明两个总体ROS指标差异十分显著,营业净利率2初始显著高于营业净利率2受控,所以假设1得到支持。两个总体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人均净利润3个指标的差异显著性虽然较营业净利率指标的差异显著性差,但同样存在显著差异,支持假设2、假设3和假设5。由于两个总体的人均营业额指标差异性p值连续6年都大于0.10,说明两个总体的人均营业额指标无显著差异,不支持假设4。

通过以上统计分析可以认为,在中国企业中具有优秀IT能力的企业会表现出更强的赢利能力和更好的绩效。对比本研究与Bharadwaj的研究结果发现[4],中国企业初始样本与受控样本的ROS指标差异比Bharadwaj研究中的相应差异小。

5 讨论

基于资源观的企业IT能力模型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企业IT能力,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IT能力是很难被模仿的,统计结果显示具备优秀IT能力的企业2001年~2006年连续6年表现出更好的财务业

绩。IT资源的取得和IT能力的建立是非常复杂且难以模仿的,需要企业长期的经营,而资源之间的协同则以组织惯例的形式嵌入组织,进一步促进企业IT资源和IT能力的发展,给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还存在一些分歧[]系的研究有助值,企业不仅需要进行ITIT投资内化为整个企业的IT能力,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才会更好地表现出它的商业价值。倘若没能把IT投资转化为企业能力,就很难保证IT投资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为将IT投资内化为优秀的企业IT能力,企业首先应进行深度的自我分析、自我诊断,认识自身在IT资源和IT能力方面的强项和弱点。如果企业IT能力在整个行业中相对较弱,企业在进行自我分析的同时也可以比照竞争对手或者行业领导者的IT资源和IT能力的建设情况。虽然IT资源和IT能力很难模仿,但IT能力领先的企业肯定有值得借鉴之处,学习它们的成功之处,结合自身企业的具体情况,就有希望缩小差距,最终形成自己强而有力的IT能力。

在企业自我分析之后需要重点加强对IT资源弱项的建设,把有限的企业人力和资金投入到这些弱项上,但同时也要注意保持IT资源强项。由本研究的分析可知,IT资源包括IT基础设施资源、IT人力资源和IT使能的无形资源。大部分企业都懂得IT基础设施资源的重要性,却忽视IT人力资源的建设,IT人力资源恰恰成了企业IT资源这个木桶的短板。IT基础设施资源与IT人力资源的互补和协同在整个IT资源建设中非常重要,企业需要在IT基础设施资源建设和IT人力资源建设上优化投入分配比例。在努力建设IT基础设施资源和IT人力资源的同时,企业也应不失时机地加强IT使能的无形资源的建设。只有IT基础设施资源、IT人力资源和IT使能的无形资源协同运作才能很好地形成IT能力,给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信息技术能力

第5期           杨道箭等:基于资源观的企业IT能力与企业绩效研究

表4 中国企业IT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结果

Table4 StatisticalAnalysisResultaboutITCapacityandPerformanceofChineseFirms

2001年

2002年

p值

43

2003年

p值

均值

营业净利率2初始营业净利率2受控总资产收益率2初始总资产收益率2受控净资产收益率2初始净资产收益率2受控人均营业额2初始人均营业额2受控人均净利润2初始人均净利润2受控

81.04066.3605.6641.5370.0490.0270.0450.031

中位数

0.046

均值

0.057

中位数

0.047

均值

0.052

中位数

0.047

p值

0.026

0.0280.019

0.046

0.009

0.037

0.012

0.0330.048

0.0300.032

0.008

0.0330.046

0.062

0.0310.1300.077

0.0090.1200.0160.035

0.001

0.001

0.005

0.06856.191

0.290

90.981.0296年

p值

41.920

0.768

56.1401.810

0.095

1.18684.10364.4695.963

40.051

0.662

51.1831.109.864

60.1662.936

0.006

1.6012006年

营业净利率2初始营业净利率2受控总资产收益率2初始总资产收益率2受控净资产收益率2初始净资产收益率2受控人均营业额2初始人均营业额2受控人均净利润2初始人均净利润2受控

0.0600.0270.0510.0290.1410.063128.251112.9338.4793.242

0.052

均值

0.048

中位数

0.036

p值均值

0.054

中位数

0.034

p值

0.002

0.0240.037

0.012

0.0130.155

0.008

0.07368.310

0.594

69.8343.398

0.026

1.684

3.653

1.315

127.4127.415

77.0033.340

0.096138.215

0.07784.611

0.0360.131

0.0140.120

0.0310.041

0.0210.029

0.040

0.0250.041

0.069

0.0290.118

0.086

0.038155.930

0.915

150.8968.717

0.073

3.562

1.32792.2133.3400.05490.0880.0100.0930.0150.028

0.001

0.012

0.011

0.768

0.030

注:p值由Wilcoxon符号秩检验产生,如2003年营业净利率2初始和营业净利率2受控的p值由两个总体2003年营业净

利率中位数比较产生。p值越小,两个总体的各个指标中位数的差异越明显。由于缺少2001年和2002年企业所有者权益数据,本研究没有对2001年和2002年两类样本净资产收益率进行统计分析。

强大的IT能力给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但IT能力的形成却并非一蹴而就,建立和培育IT能力需要企业长期的投资和经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企业需要打造柔性的IT基础设施资源,紧随信息技术更新的步伐;同时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适时的培训,使他们的IT能力跟上时代的变化,使IT人力资源经常得到新鲜知识的补充,实现IT资源各个组成部分协同地发展。

信息技术能力

446 结论

管理科学(JournalofManagementSciences)            2008年10月

tiveAdvantage[J].JournalofManagement,1991,17(1):99-120.

[9]BarneyJB.StrategicFactorMarkets:Expectations,

Luck,andBusinessStrategy[J].ManagementSci2ence,1986,32(10):1231-1241.

[10]MahoneyJT,PandianR.TheResource2BasedView

withintheConversationofStrategicManagement[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2,13(5):363-380.

[11]LovemanGW.AnAssessmentoftheProductivity

ImpactofInformationTechnologies[C]∥AllenTJ,rmationTechnologyandtheCorporationofthe1990s:ResearchStudies.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4:84-110.

[12]KivijarviH,SaarinenT.InvestmentinInformation

SystemsandtheFinancialPerformanceoftheFirm

[J].Information&Management,1995,28(2):143-163.

[13]LichtenbergF.TheOutputContributionsofComputer

EquipmentandPersonnel:Firm2levelAnalysis[J].ofonandNewTech2(],L,rmation

andSustainedCompetitiveAdvantage:AResource2BasedAnalysis[J].MISQuarterly,1995,19(4):487-505.

[15]LopesAB,GallettaD.Resource2BasedTheoryand

aStructuralPerspectiveofStrategyAppliedtotheProvisionofInternetServices[C]∥ProceedingsoftheThirdAmericasConferenceonInformationSys2tems.Indianapolis,1997.

[16]PereiraRE.ResourceViewTheoryAnalysisofSAP

asaSourceofCompetitiveAdvantageforFirms[J].TheDATABASEforAdvancesinInformationSys2tems,1999,30(1):38-46.

[17]ButlerBS.MembershipSize,CommunicationActivi2

ty,Sustainability:AResource2BasedModelofOnlineSocialStructures[J].InformationSystemsResearch,

2001,12(4):346-362.

[18]RavichandranT,LertwongsatienC.ImpactofInforma2

tionSystemsResourcesandCapabilitiesonFirmPer2formance:AResource2BasedPerspective[C]∥Ap2plegateL,GalliersR,DeGrossJI.Proceedingsof23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formationSys2tems.Barcelona,2002:577-582.

[19]SanthanamR,HartonoE.IssuesinLinkingInforma2

tionTechnologyCapabilitytoFirmPerformance[J].

MISQuarterly,2003,27(1):125-153.

[20]齐险峰,蓝伯雄.IT资源与持续竞争优势———

本研究回顾了前人关于IT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

的实证研究以及运用RBV对信息系统的研究,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分析IT资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资源观的企业IT能力模型,并对中国企业IT能力与中国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企业中具有卓越IT能力的企业会表现出更好的绩效。

基于资源观的企业IT能力模型填补了IT资源研究领域中对IT资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的空白,为将来更好地分析IT资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同时,此模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后续研究工作可以进行更深入系统地论证,可以具体化IT能力的指标测度,进一步充实IT能力模型,还可以对模型中的某些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郭菊娥,席酉民.我国管理科学研究的重点问

题剖析[J].管理科学,2004,17(4):2-7.

GuoJE,XiYM.StudyonKeyProblemofManage2mentScienceResearchinChina[J].JournalofManagementSciences,2004,17(4):2-7(innese)

[2]BrynjolfssonE.I2

tionoftheACM,1993,36(2):77.

[3]Osei2BrysonKweku2Muata,KoMyung.Exploringthe

RelationshipbetweenInformationTechnologyInvest2mentsand

Firm

PerformanceUsingRegression

SplinesAnalysis[J].Information&Management,2004,42(1):1-13.

[4]Bharadwaj.AResource2basedPerspectiveonInforma2

tionTechnologyCapabilityandFirmPerformance:AnEmpiricalInvestigation[J].MISQuarterly,2000,24

(1):169-196.

[5]BrynjolfssonE,HittL.ParadoxLost?Firm2levelEvi2

denceontheReturnstoInformationSystemsSpend2

ing[J].ManagementScience,1996,42(4):541-558.

[6]DosSantosBL,PeffersGK,MauerDC.TheIm2

pactofInformationTechnologyInvestmentAnnounce2mentsontheMarketValueoftheFirm[J].Infor2

mationSystemsResearch,1993,4(1):1-23.[7]倪明,徐福缘.企业信息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

实证研究[J].情报学报,2005,24(4):460-466.

NiM,XuFY.EmpiricalStudyontheContributiontoEconomicGrowthBasedonEnterprisesInformati2zation[J].JournaloftheChinaSocietyforScientificandTechnicalInformation,2005,24(4):460-466.(inChinese)

[8]BarneyJB.FirmResourcesandSustainedCompeti2

基于企业资源观的述评[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6(S1):930-935.

QiXF,LanBX.ITResourcesandSustainable

信息技术能力

第5期           杨道箭等:基于资源观的企业IT能力与企业绩效研究

CompetitiveAdvantage:FromtheFirmResource2basedView[J].JournalofTsinghuaUniversity

(ScienceandTechnology),2006,46(S1):930-935.(inChinese)

[21]殷国鹏,陈禹.基于资源观的企业IT能力理论

及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7,10(1):26

-31.

YinGP,ChenY.TheoreticalandEmpiricalRe2searchofITCapability:Resource2basedView[J].NankaiBusinessReview,2007,10(1):26-31.(inChinese)

[22]MichaelWade,JohnSHulland.Review:TheRe2

source2basedViewand

InformationSystemsRe2

search:Review,Extension,andSuggestionsforFu2tureResearch[J].MISQuarterly,2004,28(1):107-142.

[23]RossJW,BeathCM,GoodhueDL.DevelopLong2

termCompetitivenessthroughITAssets[J].SloanManagementReview,1996,38(1):31-45.

[24]WeillP,BroadbentM,ButlerC.ExploringHow

FirmsViewITInfrastructure[R].Melbourne:TheUniversityofMelbourne,1996.

[25]张嵩.信息执行力———基于资源(RBV)的现45

ChinaEnterpriseConfederation,ChinaEnterpriseDi2rectorsAssociation.ChinaEnterpriseDevelopmentReport[R].Beijing:EnterpriseManagementPub2

lishingHouse,2004.(inChinese)

[31]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

发展报告[R].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ChinaEnterpriseConfederation,ChinaEnterpriseDi2rectorsAssociation.ChinaEnterpriseDevelopmentReport[R].Beijing:EnterpriseManagementPub2lishingHouse,2005.(inChinese)

[32]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

发展报告[R].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ChinaEnterpriseConfederation,ChinaEnterpriseDi2rectorsAssociation.ChinaEnterpriseDevelopmentReport[R].Beijing:EnterpriseManagementPub2lishingHouse,2006.(inChinese)

[33]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

发展报告[R].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ChinaEnterpriseConfederation,ChinaEnterpriseDi2rectorsAssociation.ChinapriseDevelopmentReportR].pManagementPub2,.(].证研究[D].上海:复

企业IT能力[M].北京:经版,2006.

ZhangS.ITofContemporaryrisesonResource2basedView[M].Beijing:Economy&ManagementPub2lishingHouse,2006.(inChinese)

[26]TanriverdiH.PerformanceEffectsofInformationTech2

nologySynergiesinMultibusinessFirms[J].MISQuarterly,2006,30(1):57-77.

[27]PowellTC,rmationTechnology

asCompetitiveAdvantage:TheRoleofHuman,Busi2nessandTechnologyResources[J].StrategicMan2agementJournal,1997,18(5):375-405.

[28]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

,2003.

TianC.CoreCompetenceStrategicManagementandEmpiricalResearch[D].Shanghai:FudanUniversi2ty,2003.(inChinese)[35]李晓明.企业环境、环境因子互动与企业演化

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LiXM.ResearchonEnterpriseEnvironment,Envi2ronmentalFactorsInteractionandEnterpriseEvolution[D].Tianjin:TianjinUniversity,2006.(inChinese)

[36]BarberBM,LyonJD.DetectingAbnormalOperating

Performance:TheEmpiricalPowerandSpecificationofTestStatistics[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2

ics,1996,41(3):359-399.

[37]奥特 L,朗格内克 M.统计学方法与数据分

发展报告[R].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ChinaEnterpriseConfederation,ChinaEnterpriseDi2rectorsAssociation.ChinaEnterpriseDevelopmentReport[R].Beijing:EnterpriseManagementPub2lishingHouse,2002.(inChinese)

[29]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

发展报告[R].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ChinaEnterpriseConfederation,ChinaEnterpriseDi2rectorsAssociation.ChinaEnterpriseDevelopmentReport[R].Beijing:EnterpriseManagementPub2lishingHouse,2003.(inChinese)

[30]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

析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OttL,LongneckerM.IntroductiontoStatisticalMethodsandDataAnalysis[M].Beijing:SciencePress,2003.(inChinese)

[38]MelvilleN,KraemerK,GurbaxaniV.Review:Infor2

mationTechnologyandOrganizationalPerformance:AnIntegrativeModelofITBusinessValue[J].MISQuarterly,2004,28(2):283-322.□Biography:YANGDao2jianisaPh.DcandidateinSchoolofManagement,TianjinUniversity.Hisresearchareasincludeenterpriseinformationsystemand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etc.

发展报告[R].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x4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