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5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更新时间:2023-05-01 16:1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1 页,共 67 页

目录

2018年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5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 2 2018年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5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二)

........................................................................................................................................ 15 2018年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5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三)

........................................................................................................................................ 28 2018年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5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四)

........................................................................................................................................ 41 2018年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5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五)

(54)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2 页,共 67 页 2018年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5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

套题(一)

说明:仿真模拟试题是根据本校该考试科目历年考研真题题型及出题难度,结合常考侧重点,精心整理编写,均含有详细答案解析,是考研必备参考资料。

——————————————————————————————————————————

一、名词解释

1. 真理与价值

【答案】(1)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人类的认识活动从总体上讲是为了获得真理,并用真理指导实践,以取得实践的成功。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就真理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来说,真理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2)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是对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

(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是辩证统一的。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

2. 辩证法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辩证法是指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是在肯定矛盾的基础上关于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给辩证法下了科学的定义: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体系,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

3. 剩余价值

【答案】(1)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2)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3 页,共 67 页 4. 人的自由

【答案】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强迫的发展。马克思认为,那时,人摆脱了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对“人的依赖关系”,也摆脱了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物的依赖性”,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不仅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各方面的才能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也得到发展。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或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不是只有一部分人的发展。那时,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事实上的平等,整个社会是和谐的,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实现了真正的统一,社会发展不再以牺牲某些个人的发展为代价。

5. 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

【答案】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马克思一生中最主要的理论功绩,即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1)唯物史观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2)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体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6. 扬弃

【答案】扬弃是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不是简单地抛弃,而是既克服、抛弃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又保留和继承以往发展中对新事物有积极意义的东西,并把它发展到新的阶段。

7. 资本积累

【答案】资本积累是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家把从雇佣劳动那里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本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要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因此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则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8. 相对静止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承认物质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状态。相对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与平衡的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相对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况:其一是指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其二是指没有发生质变。即从事物本身来看,事物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性质,仍然处十不显著的量变阶段而没有变成别的事物,暂时显现为静止状态。

二、简答题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4 页,共 67 页 9. 简析当代资本主义金融一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答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正是这个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2)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这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生产资料私有制依然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特征的资本雇佣劳动的制度依然存在并运行着。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并没有改变,资本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支配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周期性经济危机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经济特征。

10.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

【答案】(1)货币流通规律又称货币需要量规律,它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过程中客观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可以表示为: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一商品价格总额(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次数。这里有关流通中的货币指金属货币,所以,它也被称为“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当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就出现通货膨胀;相反,当纸币的发行量不能满足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则会导致纸币升值、物价普遍下跌,从而出现通货紧缩。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引起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还可以有其他多种因素(如成本、需求、产业和产品结构、体制等),但最基本的是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的对比关系

(2)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危害。严重的通货膨胀会引起社会收入和国民财富的再分配,扰乱价格体系,扭曲资源配置,使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出现混乱;严重的通货紧缩会使经济萎缩,失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引发社会和政治问题。遵循货币流通规律,防范和消除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错误的认识也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判断理由主要有:

(1)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识本质的科学回答。

(2)无论是正确的认识还是错误的认识都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正确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而错误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歪曲反映。

(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作为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不只是实践到认识和认识到实践多次飞跃的综合,而且表现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小是一次完成的。从主观方面说,人们总是受到自己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范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wze.html

微信扫码分享

《2018年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5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