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上岗证复习 - 第11章
更新时间:2024-06-28 21: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环评上岗证报考条件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基础知识培训复习资料_第11章
2010年6月11日
(1)环境监测的概念
环境监测是为了特定的目的,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时间和空间,用可以比较的环境信息和资料收集的方法,对一种或多种环境要素或指标进行间断或连续地观察、测定、分析其变化及对环境影响的过程。
(2)环境监测的技术环节
1. 监测项目和范围的确定;2. 采样点数量和位置的布设;3. 采样时间和频次的确定;4. 样品的采集;5. 样品的处理和分析;6. 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7.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3)监测方案的基本内容
1. 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2.监测项目;3. 监测范围,点位布设;4. 监测时间和频次;5. 样品采集和分析测定;6.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7. 监测单位的资质要求。 (4)环境监测的分类
1. 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的监督监测;
2. 特种目的监测(应急监测或特例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纠纷仲裁监测、环评要求进行的监测、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
3. 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环境本底的监测及研究、标准分析方法的研究、标准物质的研制等; (5)建设项目各阶段相应的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
1.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环境现状监测——查清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为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提供叠加需要的本底值;
2. 在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施工环境监测——掌握项目施工污染物排放情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考察环评提出的环保措施的实际效果;
3. 在建设项目竣工试运行阶段: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和环境管理检查——考核建设项目是否达到了环境保护要求,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和要求是否科学合理,为环保管理部门进行项目验收提供技术依据。
(6)制定监测方案的基本原则
1. 必须依据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相关规定; 2. 必须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不是越多越好,不是越现代化越好) 3. 优先污染物优先监测; 4.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7)优先污染物(毒大高危,潜在危害,广泛代表,可测可信,可以解释) 1. 毒性大,危害严重,影响范围广的污染物质; 2. 污染呈上升趋势,对环境具有潜在危险的污染物质; 3. 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污染因子;
4. 具有相对可靠的测试手段和分析方法,能获得比较准确的测试数据;
5. 能对监测数据做出正确的解释和判断(即指要有相应的标准)。 (8)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1. 监测因子(两个凡是=常规污染物+特征污染物,P309) 2. 监测点布设(P311 表11-1)
一级评价:监测点≥10,8个方位,主导风下风向加密 二级评价:监测点≥6,4个方位,主导风下风向加密
三级评价:2~4,2个方位,主导风下风向加密,可收集近3年监测资料代替现状监测 布点要求:要有代表性,监测值能反映 ①各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质量;②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③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主导风下风向加密)。
公路、铁路等项目布点:在各主要集中式排放源(如服务区、车站等大气污染源)评价范围
内,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置监测点位。
城市道路项目布点:根据道路布局和车流量状况,并结合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选
择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置监测点位。
3. 监测点位置周边环境条件:(4个数值保开阔+1个电力保可达)
①监测点周围空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小于30°; ②监测点周围应有270°采样捕集空间,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 ③避开局地污染源的影响,原则上20m范围内应没有局地排放源;
④避开树木和吸附力较强的建筑物,在15~20m范围内没有绿色乔木、灌木等; ⑤监测点可达,要有电力保证。
4. 监测时间和频次
一级评价:二期监测(冬季、夏季),每期至少连续7天有效数据
二级评价:一期不利季节监测,必要时作二期监测,每期至少连续7天有效数据 三级评价:一期监测,每期至少连续7天有效数据
5. 1小时浓度检测值遵循的原则
①一级评价:至少获取8个小时浓度值:2,5,8,11,14,17,20,23 ②二级评价:至少获取4个小时浓度值:2,8,14,20 ③三级评价:至少获取4个小时浓度值:2,8,14,20
6. 各项污染物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P312表11-2,老师重点强调)
①气态污染物SO2、NOx、NO2
年平均: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44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2个日均值 日平均:每日至少有18个小时的采样时间 小时平均:每小时至少有45分钟的采用时间
②颗粒污染物TSP、PM10
年平均: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60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日均值 日平均:每日至少有12个小时的采样时间
部分无法连续监测的特殊污染物,可监测一次浓度值,监测时间须满足所用评价标准值的取
值时间要求。
7. 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空气质量标
准》
8. 监测结果统计分析
①以列表的方式给出各监测点大气污染物的不同取值时间的浓度变化范围,计算并列表给出
各取值时间最大浓度值的占标率和超标率,并评价达标情况;
②分析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日变化规律以及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等气象因子及污染源排放的关系;
③分析重污染时间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
(9)固定源废气监测方案 1. 采样点设置
①在烟囱和排气筒或排气管道上开设采样孔进行采样; ②采样位置设置在气流平稳的管道,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
③采样位置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6倍直径和距上游部件不小于3倍直径 ④在排气管道的采样断面上,分成适当数量的等面积同心环或矩形小块,各测点选在各环等
面积中心线与通过采样孔直径的交点或各矩形小块的中心。 2. 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
连续1小时的采样获取平均值,或在1小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3~4个样品,计算平均值
3. 数据处理
标准状态浓度:采样时,必须同时测定排气温度、压力、水分含量、排气的流速和流量等参
数,监测结果要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干排气浓度表示。(环境质量标准浓度都是标准状态下的浓度)
烟气折算浓度:对火电厂、锅炉、工业炉窑、焚烧炉等进行监测时,要同时测定烟气中的含氧量,污染物的实测浓度要按相关排放标准规定的烟气过量空气系数、掺风系数进行折算,得到排放浓度,作为监测结果报出。(如锅炉为了充分燃烧往往通入过量空气) (10)大气无组织排放监测 1. 气象条件(稳定的状况)
①10分钟平均风向的标准差小于30°; ②平均风速小于3m/s; ③大气稳定度为F、E和D。 2. 采样点设置
SO2、NOx、颗粒物和氟化物在上风向2~50m范围内设置1个参照点,在下风向2~50m范
围内的浓度最高点设置最多4个监控点;
其余污染物在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设置监控点。
3. 监测时间和频次
连续1小时的采样获取平均值,或在1小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3~4个样品,计算平均值
4. 监测结果计算
以监控点中的浓度最高值于参照点浓度之差值,或周界外浓度最高点浓度值作为监测结果。
(不能取各点平均值,要取最高值) (11)地表水监测方案
1. 监测项目:常规污染物+特征污染物+水文参数(水温、流量、流速) 2. 监测断面
对照断面:排污口上游100~500m处 控制断面: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 削减断面:排污口下游1500m处
断面布设的原则:①调查范围的两端应布设取样断面;②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对象附近水域应布设取样断面;③水文特征变化处、水质急剧变化出、重点水工构筑物附近应布设取样断面;④水文站附近等应布设取样断面,并适当考虑水质预测关心点;⑤在拟建成排污口上游500m处应设置一个取样断面。 3. 采样点位
小河: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设1条取样垂线;
大、中河(河宽<50m):在取样断面距岸边1/3水面宽处各设1条取样垂线(共2条) 大、中河(何宽>50m):在主流线及距两岸不少于0.5并有明显水流的地方各设1条取样垂
线(共3条) 4. 监测频次
每期调查1次,每次调查3~4天,至少有一天对所有已选定的水质参数取样分析。
5. 样品采集
一级评价:每个取样点单独采样分析
二、三级评价:需要预测混合过程时,每条垂线上的水样混合成一个水样(深度混合),其
他情况每个取样断面只取一个混合水样(垂线混合) (12)污水监测方案
1. 监测项目:特征污染物+废水产生量、排放量、水的重复利用情况 2. 监测点位(老师重点强调)
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第一类污染物——总汞,烷基汞、总隔、总铬、六价铬、总砷、
总铅、总镍、苯并芘、总铍、总银、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
排污单位的外排口:第二类污染物
3. 采样频次
生产周期在8h以内的:每2h采样一次,24h不少于2次。 生产周期在8h以上的:每4h采样一次,24h不少于2次。
4. 水污染物总量监测方式
①物料衡算(排水量<100t/d);②环境监测与统计相结合(100t/d<排水量<500t/d);③等比
例采样实验室分析(500t/d<排水量<1000t/d);④自动在线监测(>1000t/d) (13)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1. 监测项目:建设项目自身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现有监测资料已检测出超标的污染物+常规监测项目(矿化度、总硬度、K、Na、Mg、SO42-、Cl-)+地下水位、水温、水量 2. 监测布点
点源(渗坑、渗井):沿地下水流向布点,以控制污染带长度,同时在垂直于地下水流向布
点以控制污染带宽度
线源(排污沟,已污染河流):垂直于污染体布点 面源(灌区):网格法均匀布点
3. 监测时间和频次
一级评价: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各1次,每次需进行水文水质同步调查7天; 二级评价:丰水期、枯水期各1次,每次需进行水文水质同步调查5天; 三级评价:枯水期或水质较差时调查1次,于水文水质同步调查3天。
(14)土壤环境监测方案 1. 监测项目:特征污染物 2. 采样单元与布点
采样单元:由于土壤本身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一性,所以一个采样单元是指若干个不同方位上的样品经过均匀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老师重点强调)
采样方法:(一条梅花蛇在棋盘上沿着对角线爬行)
对角线法:适用于污灌农田土壤;
梅花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组成和受污染程度相对比较均匀的地块; 棋盘式法:适宜中等面积、地址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地块; 蛇形法:适宜于面积较大,土壤不够均匀且地势不平坦的地块。
3. 分析方法和质量控制
第一方法:标准方法(仲裁方法),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选配的分析方法; 第二方法:由权威部门规定或推荐的方法; 第三方法:格局各地实情,自选等效方法。
(15)环境噪声监测方案
1. 环境噪声现状监测布点原则:P322 2. 环境噪声测点选择原则:P323 3. 测量时段:昼间+夜间
4. 气象条件:无雨雪、无雷电,风速小于5m/s
5. 监测类型和方法:①声环境功能区监测;②噪声敏感建筑物监测 (15)工厂企业长界噪声监测
1. 测量条件:无雨雪、无雷电,风速小于5m/s 2. 测点位置:P323-P323
3. 测量时段:昼间+夜间
4. 测量结果修正:①噪声测量值于背景噪声值相差大于10dB(A)时,噪声测量值不做修正;②噪声测量值于背景噪声值相差在3dB(A)~10dB(A)时,噪声测量值于背景噪声值的差值取整后,差值如果是3,则对差值修正-3,差值如果是4~5,则对差值修正-2,差值如果是6~10,则对差值修正-1。③噪声测量值于背景噪声值相差小于3 dB(A)时,应采取措施降低背景噪声后,视情况按①或②执行。
5. 测量结果分析:各个测点的测量结果应单独评价,不能够取多个测点的平均值。(老师重点强调)
(16)监测数据的质量要求(五性)
1. 代表性:是指具有代表性的时间和地点,并按照规定的采样要求采集有效样品,所采集的样品必须能反映环境总体的真实状况。
2. 准确性:是指测定值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标准样品分析、加标回收、不同方法比较) 3. 精密性:表现为测量值有无良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相对允许差计算,老师重点强调),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高。
4. 可比性:指在一定置信度的情况下,一组数据于另一组数据可比较的特性。 5. 完整性:是一个测量系统得到有效数据的量于正常条件下所期望得到的量的比较。 (17)灵敏度
概念:是指某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待测物质变化所产生的响应量的变化程度。
规则:污染物浓度低,要求灵敏度高的监测方法,污染物浓度高,可选择灵敏度低的监测方法。 (18)检出限和测定上下限
概念:指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测定下限:在测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准确地定量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量,称为该方法的测定下限,我国规定3倍检出限为测定下限。
测定上限:在测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准确地定量待测物质的最大浓度或量,称为该方法的测定上限。
最佳测定范围:测定下限和测定上限之间。 (19)三氧
概念:COD、BOD、DO
规则:COD不是有机污染指标;COD>BOD;DO越大,COD和BOD越小 (20)三氮——无机氮 概念:亚硝酸氮、硝氮、氨氮 总氮=无机氮+有机氮 规则:总氮>NH3-N
3. 测量时段:昼间+夜间
4. 测量结果修正:①噪声测量值于背景噪声值相差大于10dB(A)时,噪声测量值不做修正;②噪声测量值于背景噪声值相差在3dB(A)~10dB(A)时,噪声测量值于背景噪声值的差值取整后,差值如果是3,则对差值修正-3,差值如果是4~5,则对差值修正-2,差值如果是6~10,则对差值修正-1。③噪声测量值于背景噪声值相差小于3 dB(A)时,应采取措施降低背景噪声后,视情况按①或②执行。
5. 测量结果分析:各个测点的测量结果应单独评价,不能够取多个测点的平均值。(老师重点强调)
(16)监测数据的质量要求(五性)
1. 代表性:是指具有代表性的时间和地点,并按照规定的采样要求采集有效样品,所采集的样品必须能反映环境总体的真实状况。
2. 准确性:是指测定值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标准样品分析、加标回收、不同方法比较) 3. 精密性:表现为测量值有无良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相对允许差计算,老师重点强调),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高。
4. 可比性:指在一定置信度的情况下,一组数据于另一组数据可比较的特性。 5. 完整性:是一个测量系统得到有效数据的量于正常条件下所期望得到的量的比较。 (17)灵敏度
概念:是指某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待测物质变化所产生的响应量的变化程度。
规则:污染物浓度低,要求灵敏度高的监测方法,污染物浓度高,可选择灵敏度低的监测方法。 (18)检出限和测定上下限
概念:指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测定下限:在测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准确地定量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量,称为该方法的测定下限,我国规定3倍检出限为测定下限。
测定上限:在测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准确地定量待测物质的最大浓度或量,称为该方法的测定上限。
最佳测定范围:测定下限和测定上限之间。 (19)三氧
概念:COD、BOD、DO
规则:COD不是有机污染指标;COD>BOD;DO越大,COD和BOD越小 (20)三氮——无机氮 概念:亚硝酸氮、硝氮、氨氮 总氮=无机氮+有机氮 规则:总氮>NH3-N
正在阅读:
环评上岗证复习 - 第11章06-28
2016年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申报与外单位合作协议模板04-09
四川省物价局关于核定我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收费标准(川价函[20003-07
德育小故事02-18
写校园简讯的几点建议03-21
江苏省南通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英语试题 含答案12-03
读《窃读记》有感作文400字02-05
问题A附件2:实际采集数据表04-30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环评
- 上岗证
- 复习
- 2017会计继续教育部分试题
-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试卷
- 自动课程设计MATLAB仿真 金陵科技学院
- 中国超声仪器行业报告
- T9AE4V申报表 - 图文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思考训练题
- 山西省康杰中学等四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 西安交通大学15年7月课程考试《专题讲座(计算机用)》作业考核
- 北湖区蔬菜种植农业合作社名录2018版429家 - 图文
- 幼儿智能数学教案-10以内加减法-猜数游戏-全程教育
-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黄金周的导游乱象
- l论文监理大纲、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毕业设计 - 图文
- 2018初级会计实务模拟试卷5
- 艺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 北师大版2012年秋学期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8
- 茶艺师初级九道茶程序教案
- 2016年经纪人业务成功的十步骤每日一讲(10月18日)
- 海南省矿产资源及其分布报告
-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申请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