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黄国才 群文阅读的突围

更新时间:2023-03-15 12: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福建黄国才 群文阅读的突围

福建*黄国才

当下阅读教学的确陷入困境。如何突围?

我们还是要回到儿童,回想一下我们当年怎么阅读、怎么学习语文、 期待怎么样的老师“教”我们一二招

现在的课堂自从强调“用课文来教语文”之后,语用的课堂有点过了

每天的时间有限,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拓宽语文的广度

引领孩子阅读,在经典的文学作品中成长,也许是孩子成长的出路。

在这样的困境中,群文阅读就为课堂教学一节课半篇或一篇打开了一个缺口

所谓“群文阅读”,指的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

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这里有几个关键词:议题 一组文章 集体建构 共识

议题,可供师生展开议论的主题(或话题)——通俗说,是比较明显的共同点——内容的或形式的

一组文章 一般为三篇 这三篇都会有一个或多个明显的共同点

这一组文章的阅读 一般要在一节课内完成“集体建构”(其实我也不太习惯用“建构”一词)

是于泽元教授是这个课题的核心成员

集体建构,通俗一点说,就是师与生、生与生针对文本,展开阅读、讨论,发现共同点,然后就“共同点”打开、

深入研读的过程

基本模型:

呈现学生关于议题的初始认识 通俗地说就是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比如,了解儿童对儿童诗的最后一句有什么特别之处 让学生说出来或写出来 比如,了解儿童对老人有什么看法

然后出示一组儿童诗或几篇写老人的文章让学生阅读,是印证自己的“初始认识”,通过师生共同学习探讨,去丰

富或完善自己的“初始认识”

群文解读的方式有以一篇带多篇,有几篇群文同步进行

了解了“初始认识”,教师就指导学生阅读群文之一篇,在这一篇中印证、丰富自己的“初始认识”

为了节省时间,教师要大胆取舍,与“初始认识”有关的被强化,无关的有放一边,确保一篇一得,一得一迁移,

绝不面面俱到

然后师生共同对阅读这一篇的策略或方法(程序)进行总结(知识化),预备迁移

群文,目标的定位是难点 围绕选定的议题取舍

是的,没有舍绝不会有真得 舍是智慧——考量教师的专业

台湾李玉贵老师的策略,“学习阅读的方法,学习有方法的阅读”。其实我们的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习方法——要

求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习阅读的方法,只是我们要么把方法当作知识来记忆;要么不知道有什么语文学习的方

法、阅读的方法。需要我们研究和实践。

李老师有三招,值得推广:

一是让学生有证据地推论,为自己的观点找依据。学习不是为了得到一个结论,而是探求获得结论的过程——思维展开

二是追问:对自己、同学和老师的答案三问“真的吗?”、“有没有其他可能?”、“这样可以吗?”这三问不得了,如果形成习惯的话——独立思考就完成了。通过三问来修正、完善自己的观点和证据

三是,回扣“初始认识”或者“议题”,这是学习第一篇

接着,运用“知识”去学习其他篇,一是印证、二是修正、三是丰富“初始认识”(议题) 如,史剑波老师的《“事实核查员”文章一组》,引导学生阅读第一篇《这个故事是虚构的——评〈爱迪生救妈妈〉》,完成表格:

师生共同总结“核查文章”的一般方法,然后阅读群文中的另两篇《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道理?——读〈陈毅探母〉》《“被写信”的孩子——评〈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完成上表。

再次对上述三篇文章的“核查内容”和“核查方法”进行总结:

核查时,要特别关注“时间”和“史料”——这就是知识化的过程。 最后迁移运用——让学生试当一名“事实核查员”,对《地震中的父与子》提出质疑并说明所疑之依据(有条件的,课后对“疑问”进行核实)。

群文阅读的基本走向

1.从教学形态层面看,群文阅读是单篇阅读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必将如“读报课”“读网络课”“整本书导读课”“文学作品与电影(经由此作品改编的)对比阅读课”一样,去扩展、充实和丰富阅读教学的形态,使阅读教学更加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2.从群文阅读自身发展层面看,群文阅读必将由浅入深、由窄拓宽地发展,如,由教师主导到学生自主、由课堂(学校)到课外(生活),最终走向完全自由的阅读——会阅读、终身阅读(如下图)。

就目前情况看,“群文阅读”还只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学会阅读——有指向阅读到无指向阅读到在阅读中发现“指向”。

群文阅读带来的挑战:给教师的挑战最大

挑战之一:教师的阅读素养(阅读志趣、方法、习惯,阅读量、阅读面、阅读速度以及阅读能力),尤其是儿童作品的阅读素养,要足以应对为议题而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文章(书籍),解决群文之“文”的量与质的问题,确保选文篇幅适宜、内容适宜、情感适宜。

挑战之二: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足以应对为儿童阅读研定恰当的议题(能否清晰而有理据地回答“为什么”)。如何处理与目前各版本教材以“主题”为单元结构课文的“主题”的关系

挑战之三:教师的课堂实施能力,能否应对诸如设计阅读流程(作业或练习——任务驱动式教学)、组织讨论与分享(实现对议题的集体建构)、就教群文中第一篇的度的把握(既有别于单篇阅读教学的教,又让学生从这一篇的教中获益而迁移阅读其他篇)等群文阅读的特殊要求。

给学生带来的挑战:

所有评价课程也好教学也好的好坏、优劣,标准只有一个:学生收获了什么、怎么收获的、有什么意义

挑战之一:学生的阅读速度是否跟得上。当然,阅读速度是在阅读实践中锻炼起来的,是在有技巧的阅读中(如,怎样略读、浏览、跳读、扫读,怎样扩大视野、一目十行)长成的。不管是单篇的阅读教学还是群文阅读,都要重视并得法地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

给学生带来的挑战:所有评价课程也好教学也好的好坏、优劣,标准只有一个:学生收获了什么、怎么收获的、有什么意义

挑战之二:学生的合作能力、讨论能力、倾听能力、交流能力和分享精神是否跟得上。 群文阅读相比单篇阅读教学更需要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才能达成“共识”,实现对议题的

集体建构。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讨论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迫切和必须。由此,群文阅读将“倒逼”学习方式的转变——把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变为现实。

同样,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所以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挑战。如果教育只是学校的事,那么,永远都是遗憾

对学校,是否有足够多的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报、杂志以及网络资源;是否有足够宽敞的供学生阅读的场所;是否有足够有效地激励学生阅读的机制(办法、举措),以展示、分享和表彰学生阅读的成果并形成制度。建构真正属于儿童、指向学习、促进成长的“书香校园”,而有别于并引领其他“书香××”的建设。

对家庭,是否有足够多的适合孩子阅读的书、报、杂志以及网络资源;是否有浓厚的“亲子阅读”的气氛。

对社会,是否有足够多的为儿童阅读而创作的作者;是否有足够多的适合学生阅读的场所;是否有足够浓郁的全民阅读的氛围。

单纯地说:

教师改变了,学校就改变 学校改变了。社会就改变 社会改变了 ??

期待群文阅读积极应对挑战,进而带来改变的机遇,同时收获改变的成果。

更多资讯,可以登录 福建小学新课程网·语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w7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