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更新时间:2023-09-11 22: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2015年秋学期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安排了八个单元的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表内除法(一)》、《厘米和米》、《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观察物体》、《期末复习》。两个实践活动:《有趣的七巧板》和《我们身体上的“尺” 》。
(一)教材编排内容。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综合与实践”三个部分。 数与代数部分:一共安排了4个单元,包括《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表内乘法(一)》、《表内除法(一)》和《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图形与几何部分: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厘米和米》和《观察物体》。
综合与实践部分: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有趣的七巧板》和《我们身体上的尺》。 (二)教材编排特点、意图。
1.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选择素材。
本册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注意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呈现教学内容,以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之中;例如,以小朋友分组乘车、乘船、做游戏的场景,引入对乘法口诀的探索和学习;以测量课桌的长度引发使用同一计量单位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教材注意利用一些含有特定数学内容的素材,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例如:认识图形时,让学生通过折纸,进一步体会几种多边形的特征及其相互的关系。此外,教材还注意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中选择一些学生能够理解的素材,让他们用所学知识解决其中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学习乘法口诀后,根据一辆小汽车有4个车轮的现象,提出“5辆这样的汽车一共有多少个车轮”等等。
2.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有层次地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 本册教材注意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二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着眼于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学习方式,教学活动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对于每个领域的每堂课都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探索和交流,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提供了充分的机会,这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册教材采用图片、对话、活动等多种形式,有效地使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基础上主动地展开数学学习。比如:认识除法的含义时,让学生通过操作,认识到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
就叫平均分;再通过富有启发性的有趣情境,依次学习根据一共有多少和每份是多少进行平均分,根据一共有多少和需要分成多少份进行平均分;然后让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体会上述两种情况的联系和区别,逐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出除法的认识,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并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
3.灵活多样地呈现数学活动的线索。
本册教材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实实在在的启示,灵活地呈现教学活动的线索,努力把便教利学落到实处。
例如:教学4、5、6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计算相应的表内乘法时,都是先根据实际情境提出问题,并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通过列表计算出结果;再联系乘法的含义有序地提出求“几个几”的问题,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示范或由学生自主完成口诀的编制。然后通过“想一想”,引导学生用刚刚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乘法算式。教学7、8、9的乘法口诀时,则注意不断增加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掌握乘法口诀的同时,逐步体会编制和记忆乘法口诀的规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7的乘法口诀,在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并让学生通过列表得到相应的结果后,启发学生:“你能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鼓励学生根据列表计算的过程和教材提供的有序排列的“几个几”以及相应的乘法算式,独立编制7的乘法口诀。8、9的乘法口诀,不再出示有序排列的“几个几”以及相应的乘法算式,而是让学生根据列表计算的过程和已有的编乘法口诀的经验,直接填出8、9的乘法口诀。
此外,本册教材还注意把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交叉安排,既促进了不同领域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又能使学生避免由于长时间学习单一内容可能引起的厌倦心理,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4.结合基础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实践与综合应用,灵活安排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意识,又能巩固有关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本册教材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实践和综合应用,把解决问题的教学贯穿在各部分知识教学之中。为此,教材各部分知识都以实际问题情境引入,并注意结合有关内容安排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
教材没有安排专门的例题教学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是结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灵活地呈现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则可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认识乘法时,引导学生练习乘法的含义初步尝试解答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单实际问题;学习乘法口诀时,则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的简单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应用学过的计算,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逐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使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更加有利于其他各方面目标的实现,
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本册教材还十分重视实践与综合运用,教材除了在各单元中注意加强实践活动和综合运用知识外,还单独安排了2个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既能巩固有关数学知识技能,拓宽思路发展思维,又能够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除上述特点外,本册教材还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科学常识等方面的教育,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对他们进行学习兴趣、自信心等方面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要从四个具体方面着手: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主要实现以下三个方面: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一)知识技能方面。
(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①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根据算式的特点正确选择口算和笔算。
②经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并能熟记口诀,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
③经历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活动过程,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利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④结合现实情境,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把两个不相等的数量调整为相等的数量,能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⑤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理解简单乘、除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能解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以及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①初步认识多边形,能正确区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能用折、剪、拼等方法把一种图形变换成另一种图形。
②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初步了解线段的一些特征,会用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③联系具体情境认识厘米和米,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建立1米和1厘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能估计一些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
④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能区分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同一个物体的不同视图。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 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 会物体与它相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决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 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问题解决方面。
(1)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 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 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3)在拼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方法, 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并在交流中加深体验,提升认识。 (四)情感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观察和发现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 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等活动,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乘法口诀的工整与简洁美,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测量或估计物体长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 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逐步养成细心计算、自 觉检验、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措施
1. 认真钻研教材,合理把握教学所要达到的“度”。
本册教科书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的课程内容和具体目标,在统筹规划第一学段教科书的基础上确定的,选择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了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钻研教材,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教学要求,既不能降低思维训练水平,也不能随意拔高要求。比如,本册教材中的乘加和乘减算式,乘号都在加、减号的前面,暂时不出现加、减号在乘号前面的算式,学生只要能结合具体情境中的事理理解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就行,不要求总结和归纳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也不要求解答相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等。
2. 重视学生动手操作,给予自主探索空间,培养探索能力和合作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乘法口诀(一)”时,让学生经历“编”和“用”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意义。其中2和3的乘法口诀在教科书中出全,4至6的乘法口诀,不再一句一句地把口诀出全,而是让学生根据加法先算出乘法算式的得数,再试着把乘法口诀补充完整,逐步加大学生自编口诀的力度。
在教学7、8、9的乘法口诀时,考虑到学生已有2~6的乘法口诀基础,我们应留出空间,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例如,7的乘法口诀可以分以下四个层次进行:(1)拼摆;(2)填表;(3)计算;(4)运用原有编口诀的知识经验编出7的乘法口诀。8和9的乘法口诀,应留出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在学生自主编出口诀后,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再填写口诀表。在其他单元的教学中,也要多注意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这种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方式中提高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能力。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识、理解数学知识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认识、体验、理解数学知识。例如,教学“认识图形”时,认真组织学生看、围、搭、折、剪、拼等活动,让学生在这一系列有效的操作活动中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变换,真正达到认识清、体验深的目的,而且培养了空间观念,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又如,教学“观察物体”时,课前要注意准备充分的观察材料,课上要组织好学生个人、小组的观察活动,指导学生多次观察体验,从而建立图形与实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空间
感。
3.关注教学细节,促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发展。
数学教学其实是由许多教学环节组成的。而每个教学环节又是由一些教学细节组成的,更多的时候,细节决定成败。看似微小的细节,在促进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发展中或许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只有关注细节、捕捉细节,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分类数图形时,可边数边在图形上做标记(像4、5等),以免有所重复和遗漏;在计算乘法算式时,如“6×3”,提醒学生应从比较小的乘数想起,想口诀“三六多少”,而不应从左到右地想“六三多少”。
4.赋予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机会。
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终究不是让学生亦步亦趋地、简单地重复数学发展的历史,教师要让学生在数学的层面上而不是日常生活活动的层面上、在理性的层面上而不是经验的层面上思考问题。例如平均分的实践活动是学生理解除法意义的经验基础,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关注的是分物体的最后结果是不是同样多,至于两种不同分法的相同之处,大家可能不会注意,而在数学学习中,要让学生比较顺利的理解除法的意义,就必须整合两种分法,突出平均分的本质特征。此外,在日常生活层面上,人们也不会去考虑平均分活动涉及到的三个量:分的总数、分的份数以及每份数,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清晰地意识到平均分活动中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有目的的组织相关的操作活动。为此,教学中教师既要注意到位,有目的的引导学生有所体验,又不要越位,任意拔高教学要求,加重学生的负担。
5.精心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数学发展与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它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空间与时间,使学生的数学发现与探索活动得以真正开展起来。因此在实践活动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经历操作实践过程,巩固有关数学知识技能,拓宽思路、发展思维,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在《有趣的七巧板》和《我们身体上的“尺”》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合作、多交流,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教学注意点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竖式的写法,避免混淆。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进位和退位的情况相对比较复杂,因为三个数连加可以写成一次相加的形式,而连减和加减混合又必须写成两次计算的形式,所以教材没有介绍三个数一次连加的竖式,允许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再通过比较优化后,统一采用分两次计算的两个竖式连写的形式,降低难度,防止竖式写法上的混淆。
(2)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时,如果遇到加、减一位数或整十数的,都可以直接口算出得数(如怕遗忘,可考虑把口算出的结果写在对应的位置),再完成计算。
(3)计算时,从提高计算正确率出发,个人建议:如果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最好把进上来的“1”写下来;如果遇到退位的情况,也最好点上退位点,防止因遗忘导致错误。
(4)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解决把两个数量调整为同样多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重温“求相差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体会两个数量关系的本质,初步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也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的数是多少的数量关系做准备。个人认为:应让学生理清哪个量是较少量,哪个量是较多量,要求的是较少量还是较多量。
2.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1)一些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围成的封闭图形叫作多边形。多边形按组成它的线段的条数分成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如果一个多边形由n条线段组成,那么,这个多边形就叫作n边形。
(2)面图形的基本要素,如点、线等概念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这里对于图形特征描述都是具体的、初步的,教学时要注意准确把握教学要求,不应出现对边、首尾相接等术语,也不应出现象这样的图形让学生辨别是不是五边形。
(3)因为是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的具体特点不应要求学生掌握,更不要求语言描述出来,个人建议:让学生在多种图形中辨认,在点子图中,方格图中多指导学生画平行四边形,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3.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1)个人认为:学生学习乘法和除法的基础是认识几个几,要引导学生学会数每份几个,有几份,一共几个几,是多少。在学习《认识乘法》时,要重点让学生去数,去描述。从本质上去理解乘法其实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充分理解掌握乘法的含义。
(2)有b个相同加数a的和是c,那么c就叫作a与b的积,记作:a×b=c或b×a=c其中,a和b叫作乘数,也叫作积的因数。符号“×”叫作乘号,a×b读作a乘b。求两个数的积的运算叫作乘法。通常把乘法说成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在这里,要结合定义对“几个几相加的和”、“几和几相加的和”、“几和几相乘的积”这几种不同说法所表示的意义及其对应的算式加以理解和区别。
(3)关于乘加乘减的教学,个人认为:乘加学生容易理解,可引导学生有几个几还多几个来进行列式;乘减可借助画图,先补上缺少的几个,数数有了几个几,列出乘法算式,再擦去补上的几个,在乘法算式后面再减去几(不要求看一幅图乘加乘减都能列出来)。
(4) a、b两个非负整数,且b≠0,如果存在一个非负整数c,能够使b×c=a,那么c叫作a与b的商,记作:a÷b=c。其中a叫作被除数,b叫作除数,符号“÷”叫作除号,a÷b读作a除以b,或b除a。求两个数的商的运算,叫作除法。从定义可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在除法中,0÷b=0 (b≠0),0不能作除数。
(5)一位数相乘,可以根据乘法的意义,用同数连加的方法求出它们的积,编出乘法口诀,制成乘法口诀表。通常把这样的两个一位数相乘的乘法叫作表内乘法,可以用乘法口诀直接求出商的、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除法叫作表内除法。现在我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45句的(本册教材第83页表中所载)通常称为“小九九”,句数少,容易记忆;还有一种是81句的(即从“一一”到“一九”,“二一”到二九,??“九一”到“九九”),通常称为“大九九”,要记的口诀多些,但可以直接计算全部表内乘法式题。
(6)根据图意或问题列式时,可以考虑结合具体情境先写出是表示“几个几” 相加的和,再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熟练后就直接写乘法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时,如果题目中明确地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解题时要按规范的格式进行书写,即在计算结果后面写上单位,用括号括起来,并进行口答;如果题目中只是用括线等形式表示了问题,列出算式并填出得数后,不必要求写出单位。
(7)对照乘法口诀总表背口诀时,一开始可只要求学生横着背,熟练后再竖着背,个人觉得“拐弯”背对表内乘、除法计算非常有用,(如一二、二二、二三、二四??二九,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九,??)当然还要进行抽背等,应重点练习6~9的乘法口诀。
(8)连乘和乘除混合运算同连加、加减混合运算一样,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提醒学生计算这样的两步式题,可以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记在脑子里(也可写在对应的位置),算出第二步的得数后,直接把得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9)不论是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还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算出结果,并力争使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境判断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属于平均分的哪一种分法。
(10) 单元结束时,学生口算速度应达到每分钟6~8题左右,正确率在92%以上;学期结束时,口算速度应达到每分钟8~10题左右,正确率在95%左右。
4.厘米和米。
(1)让学生形成和获得单位的正确表象很重要,要借助身边熟悉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正确单位表象,能用手比划出1厘米、1米的大概长度,这样学生就能在今后的测量或计算过程中,脑中便会浮现相应的空间意义,这样学生就能正确解答相关问题,减少错误。
(2)明确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时,一般要将物体或线段的一端与直尺(厘米尺)的0刻度线对齐,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3)学生在直尺上指2厘米、5厘米等长度时,可以从0刻度线起,也可以从其他刻度起,可以顺着数,也可以倒着数,而量长度时,虽然也可以从非零的刻度量起,但不宜过于强调和渲染,因为这样的方法毕竟不是最基本、最方便的方法。
(4)画线段时应提醒学生注意:铅笔尖要通过点的中心;要用左手按住直尺,平稳、流畅地拖动铅笔;及时标出所画线段的端点、长度。
5.观察物体。
(1)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观察活动,帮助学生巩固观察的方法,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同时,要引导学生逐步离开具体的观察活动,通过想象,判断观察者位置与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2)引导学生学会比较,推理得出答案。比如比较前、后观察到的有什么不同;左、右观察到的又有什么不同。个人建议: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图中的一个便与观察的小朋友,说说自己看到的图是哪幅,从而推算出在这个小朋友对面的小朋友应该看到的是哪幅图。
五、教学进度。
本册教材共安排53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4课时的期末复习全学期大约还有25%左右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的安排教学。 周 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9.1~9.6 9.7~9.13 9.14~9.20 100以内的加减法(3) 100以内的加减法(3)机动(2)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3)机动(1) 有趣的七巧板(1) 9月1日上课 9月3日放假 中秋节放假 国庆节放假 9.21~9.27 表内乘法〈一〉(5) 9.28~10.4 表内乘法〈一〉(2)机动(1) 10.5~10.11 表内乘法〈一〉(2)机动(1) 10.12~10.18 表内乘法〈一〉(4)机动(1) 10.19~10.25 表内除法〈一〉(5) 10.26~11.1 表内除法〈一〉(4)机动(1) 11.2~11.8 复习(2)机动(1)厘米和米(2) 11.9~11.15 厘米和米(2) 我们身体上的“尺”(1)机动(2) 11.16~11.22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4)机动(1) 11.23~11.29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3)机动(2) 11.30~12.6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4)机动(1) 12.7~12.13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3)机动(2) 12.14~12.20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复习(2) 观察物体(2)机动(1) 12.21~12.27 期末复习(4)机动(1) 18 19 20 21 12.28~1.3 期终总复习(4) 1.4~1.10 期终总复习(5) 元旦放假 1.11~1.17 期终总复习(5) 1.18~1.22 期终总复习(3) 期终考试
正在阅读:
2015~2016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9-11
朗文 2B Chapter 1 Buying Snacks 教案(1) - 图文10-21
县教育和体育局2022年工作计划04-04
山西省2015年普通高考网上报名系统使用说明书 - 图文10-19
教育和体育局2022年工作计划范本04-20
2014高考英语(短语完整大总结)及训练(12)含答案09-09
区教育和体育局2022年工作要点范文04-04
山西省普通高考网上报名系统使用说明06-19
二年级看图写话5篇04-26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教学计划
- 上册
- 年级
- 数学
- 小学
- 苏教版
- 2015
- 2016
- 4《Java - Web应用开发实用教程》练习答案
- 图案基础8-图案的组织构成(连续纹样、装饰构图)
- 第二十二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 决赛试题A(小学高年级组) word 手敲版
- 超星尔雅《大学生爱情兵法》答案 doc
- 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 有限空间作业施工方案(拆除管道封头)
- 德育分打分细则
- 理正深基坑6.0操作说明(经典).doc
- 二年级看图写话练习三
- 关于DNA序列分类方法的讨论及研究 - 图文
- zxekx - jy0801
- 京都花园施工合同
- 如皋市2019年高二政治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 建筑给水排水试卷+重点
- 英语教学论教案
- 附10套中考试卷中考数学备考专题复习之操作探究问题(含解析)
- 中国行政区划名称的历史沿革
- 糖类的分解代谢习题
- 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书
- 2017届高三第二阶段教学调研英语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