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工工艺学试卷

更新时间:2023-10-18 22: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车工工艺学》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一、填空题(40×0.5分)

1. 普通车床的结构,按部件的位置和公用可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床身和尾座等几大部分。

2. 在生产中需要严格地执行_______艺_______程。因而要求每一个机械工人对于____________知识应有所了解。

3. 粗精加工分开进行,使________加工时产生的_____________能在______________工中得到纠正。

4. 车刀的选择与安装。尽量增加刀杆的截____________,其伸出长度尽可能___________。刀尖与轴或孔中心线要___________。 5. 常用的顶尖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

6. 圆柱体两端的平面叫__________。由直径不同的两个圆柱体相连接的部分叫________________。

7. 车端面车刀常用的刀具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 8. 90°偏刀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

9、工件的定位是靠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相接触来实现的。

10、夹紧力的确定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要素。

11、车细长轴时,主要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关键技术。

12、深孔加工的主要关键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 13、C620——1型车床中的C表示________、6表示_______、20表示________、1表示________。

14、CA6140型机床中的C表示________、A表示________、61表示________、40表示________。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10×1分) 1

.

( ) 2.

主偏角是主后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 ) 3.

一般长度小于直径的零件称盘类零件。

( )

4. 粗车外圆的目的在于切去工件表面较少的加工余量。 ( )

5. 切削力主要是在切削过程中,由切屑变形而产生的。另外,刀具与工件表面

摩擦而形成的摩擦力是切削力的一个来源。 ( ) 6.

使用硬质合金刀车不能把转速调高了。

( ) 7

7

( )

8.在开始车偏心工件时,车刀应远离工件再启动主轴。

( )

9.多片式摩擦离合器的摩擦片,调整的越紧越好。 ( ) 10.CA6140( )

三、选择题 (9×2分)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型机床比

C620——1

型车床刚性差。

1. 在粗车之后、精车之前,对薄壁工件,应略( )再轻轻夹紧。 A、敲一下 B、转个角度 C、涂点油液 D、放松一下卡爪 2.车孔时,硬质合金车刀不须( )。

A、变速 B、用自动进给 C、加冷却液 D、放松 3.如果工件以内孔定心车外圆,那么内孔精车以后,把端面( )已达到端面与内孔垂直。

A、倒个45°角 B、倒60°角 C、也精车一刀 D、用活顶尖顶住 4. 不通孔车刀的几何形状与外圆车刀相似,主偏角为( )。 A、50°~60° B、30°~45° C、90°~93°用套装夹具顶住加工 D、75° 5. 粗加工时,工件对车刀冲击力大,刃倾角应小于( )。 A、0° B、90° C、-5° D、60°

6. 基面是通过切削刃上任选一点,与切削速度垂直的平面,它与切削平面( )。

A、不垂直 B、垂直 C、平行 D、同一平面 7、车细长轴时,车刀的主偏角应取( )。

A、30°~40° C、60°~75° 8、目前我国实行的机床型号是由( A、汉语拼音 C、俄文字母 9、溜板箱有快速一定机构的是( A、C618 C、C620

四、名词解释(5×4分) 1、螺距P:

2、螺旋升角 :

3、偏心距:

B、40°~60° D、80°~93° )及阿拉伯数字组成。

B、英文字母 D、拉丁文字 )型车床。

B、C20——1 D、CA6140

4、积屑瘤:

5、六点定位:

五、简答题(5×4分)

1. 在车削加工中,切削液主要起到什么作用?

2. 切削用量三要素是哪三要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vx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