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03-21 02:4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2小题;共64分)

1. 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人感觉舒适的气温约

B.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C. 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

D.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

2. 兰兰用分度值为

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厚度,下列记录是

A.

C. D.

3.

、、

则这个物体的宽度是

A. B. C. D.

4. 关于测量物理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

B.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 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出现误差

D. 挑选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误差

5. 测量物体长度时造成误差的原因有

A. 刻度尺的刻度没有贴近被测长度

B. 刻度尺放得不正

C. 读数时视线跟刻度尺不垂直

D. 刻度尺热胀冷缩

6. 下列运动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花儿绽放

B. 气温升高

C. 铁钉生锈

D. 物体从高空落下

7. 你坐在游乐场的转椅上,当转椅快速地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时,你看到的周围的景

A. 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B. 按逆时针方向转动

C. 静止不动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8. 根据最图中所给、两物体图象,判断对应的图象哪个是正确

1

1

A. B.

C. D.

9.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速度分别为

, 则两车都运动

时间后的路程之比为 A. B. C. D.

10. 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 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 水的温度达到 才能沸腾 C. 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D.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 11.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可知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路程增大时,速度也增大

C.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 速度不变,速度与路程无关

12. 甲、乙两车分别从 、 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 图象如图()、

()所示,经过 秒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

、 , ,

间的距离为 , 则

A. , 米

B. , 米

C. ,米

D. ,

13. 我国研制的“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道上实现自动对接,

如图所示是对接时的情景,以下有关对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对接时,“神舟九号”相对“天宫一号”的速度很小

B. 对接后,“神舟九号”相对“天宫一号”是静止的

C. 对接后,它们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对接时的图片不是通过声波传播的

14. 关于热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炎热夏天,人们打开电风扇降低了室内的温度,所以会感觉凉快

B. 北方冬天菜窑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凝固放热使窑里温度不至于太低,菜不至于冻坏

C. 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 被的水烫伤比的水蒸气烫伤更厉害

15. 关于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普通温度计高

B. 体温计和普通强度计在结构和原理上不相同

C. 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而普通温度计不可以

D. 体温计需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下端玻璃泡中,而普通温度计不用甩动,其液柱会自动下降

16.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17. 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1

A.

探测深海

B.

敲瓶底火焰摇动

C.

回声定位

D.

超声波探查

18. 如图是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开幕式做报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

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的话直抵人心。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习近平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B. 我们能够辨别出习近平的声音是根据音色判断的

C. 习近平庄严的声音响彻人民大会堂说明他的声音音调高

1

D. 人民大会堂周围墙壁装饰为凹凸不平的蜂窝状这是为了减弱声波的反射

19. 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的说法,正确的

A. 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B. 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防止噪声产生

C. 道路旁植树可以减弱噪声的传播

D. 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20. 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 “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

B. “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

C. “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

D. “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

21. 小明自制一个音调可变的哨子,当他拉动活塞使其在管中不同位置时,用嘴吹管的

上端能分别吹出“dou()”、“ruai()”、“mi(

)”三个音阶,如图所示,

则这三个音阶与活塞在管中的位置相对应的是

A. 乙、丙、甲

B. 甲、丙、乙

C. 丙、甲、乙

D. 乙、甲、丙

22. 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现象和原理不匹配的是

A.

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

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1

C.

尺子振动越快,音调越高说明音调由振动的频率决定

D.

听不到真空罩中的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23.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

渐增强。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

A. B.

C. D.

24. 下列各种常见的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 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 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

C. 秋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

D.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25. 某同学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的解释正确的

A. 冬天屋顶结的霜是凝华现象,凝华需要吸热

B. 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成了冰是凝固现象,凝固需要放热

C. 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汽化现象,汽化需要放热

1

D. 夏天,剥去包装纸的冰棒周周看到“白气”是升华现象,升华需要吸热

26. 水烧开后,壶嘴向外喷出“白气”,这“白气”形成过程是

A. 先熔化再液化

B. 先液化再汽化

C. 先汽化再液化

D. 先液化再升华

27. 已知水银、煤油、酒精的熔点分别为、、,要测量零下

的温度,应该选用的温度计是

A. 酒精温度计

B. 煤油温度计

C. 水银温度计

D. 煤油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

28. 当某晶体物质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

A. 一定是固态

B. 一定是液态

C. 可能是液态

D. 一定是固态、液态共存

29. 在的环境中,把一块的冰投入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

A. 冰全部熔化

B. 冰有少部分熔化

C. 水有少部分凝固

D. 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30. 冬天,在暖和室内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

A. “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面

B. 冰花结在玻璃窗上室内的一面

C. 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D. 玻璃窗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31. 一支尚未标记刻度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其管内酒精柱长为厘米;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插入沸水中时,其管内酒精柱长为厘米;插入某种液体中时,管内酒精柱长为厘米,则该液体的温度为

A. B. C. D.

32. 某商场有一自动扶梯,某顾客沿开动(上行)的自动扶梯走上楼时,数得走了

级,当他以同样的速度(相对扶梯)沿开动(上行)的自动扶梯走下楼时,数得走了级。则该自动扶梯的级数为

1

A. B. C. D.

二、填空题(共2小题;共6分)

33. 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是的,诗句

“小桥流水人家”中,以小桥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34. 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

是;响度相同的是。

三、实验题(共3小题;共24分)

35. 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原理是。

(2)在实验中准备了小车、金属片、木块、带刻度值的斜面,还需要器材。

(3)实验如图所示,带刻度值的斜面的分度值为,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路程,则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

平均速度,小车在整个运动中

做运动。

(4)实验过程中,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斜面的坡度应(填“缓一些”或“陡一些”)。若某次测量中,小车过

了点开始计时,则所测全程的平均速度偏(填“大”或

“小”)。

36. 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格”的实验装置。

1

(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或。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

37. 如图是青藏铁路通过“千年冻土”区的照片,照片中插在路基两旁的一排碗口粗细

的是热管(还有一部分埋在路基下面)这是为了解决“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而采取的其中一种方法。热管是棍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内装有容易汽化的液体,上方二端处在温度较低的地方,下方一端处在温度较高的地方。

当它的下摩一端受热时,里面的液体会吸热而变成蒸气,蒸气跑到温度低的上方一端时放热而变成液体,然后液体通过重力作用(或其它途径)又回到受热的下方一端,如此循环往复,热管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

(1)热管里面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和。

(2)当热管“制冷”时,上方一端的温度(选填高于或低于)下方一端的温度此时,热管把从高温处吸收的(选填热量或

1

1 温度)“搬到”低温处放出;当上方的温度和下方的温度相同时,热

管 (选填停止“制冷”或开始“制冷”)。

四、计算题(共2小题;共8分)

38. 小华同学每天步行上学,他很想知道从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小华在学校跑道上以上学的速度步行

, 测得用时 , 则: (1)小华步行的速度为多少? (2)小华步行上学需要 ,则他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有多远?

(3)某一天早上小华上学时,先步行了

分钟,然后他停下来用了 分钟观察路

边的野花,接着跑步到学校用了 分钟,问小华这天上学的平均速度?

39. 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 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 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求:

(1)从鸣笛开始到司机听到回声的时间?

(2)汽车行驶的速度。

1

答案

第一部分 1. A

【解析】A.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 ,故A 符合实际;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故B 不符合实际;

C.人

脉搏跳动约 次,所以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

故C

不符合实际; 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 ,,故D

不符合实际。

2. C

【解析】长度测量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已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测

量结果应准确到

,在 之后还应再估读一位;

,准确到

,故A 错误;

,准确到 ,故B 错误;

记录结果准确到

,故C 正确; 精确到

,故D 错误。

3. C

【解析】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

、 、

,除

外,其它数值的准确值都是

的准确值是

所以明显错误的数据是

,该数值舍弃。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物体的宽度为

,故C

正确。

4. B

【解析】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错误是人为疏忽所造成,可以避免。故A 错误;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B 正确为答案;

误差总是存在的,测量方法正确,不会出现错误,但是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C 错误; 挑选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但误差不可避免,故D

错误。 5. D

【解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的刻度没有贴近被测长度;刻度尺放得不正;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这些都是错误。刻度尺热胀冷缩造成测量不准确,这才是误差。

6. D

1 【解析】花儿绽放属于生物变化,没有位置的变化,不是机械运动,故A 不符合题意; 气温升高,只是温度的变化,没有位置的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故B 不符合题意; 铁钉生锈属化学变化,不是机械运动,故C 不符合题意;

物体从高空落下,物体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D 符合题意为答案。

7. B

【解析】你坐在游乐场的转椅上,当转椅快速地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是以自己为参照物,将看到周围的景物与自己运动的方向相反,即周围的景物按逆时针转动。

8. B 【解析】由图可知, 物体的路程不随时间变化,因此 物体是静止的; 物体的路程随时间正比例增加,即 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四个选项都是 图象。 图中 物体匀速运动, 物体加速运动,不符合题意,故A 错误;

图中 物体速度为 ,处于静止状态,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故B 正确; 图中 物体加速运动,

物体减速运动,不符合题意,故C 错误;

图中 、 两个物体都加速运动,不符合题意,故D 错误。

9. A

【解析】由

得: 甲车经过的路程为

; 乙车经过的路程为

; 路程之比: 故选A 10. D

【解析】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故A 错误; B.在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

,因为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所以水的温度即使没有达到 ,只要具备了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且能不断吸热,水就能沸腾,故B 错误;

C.

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故C 错误;

D.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D

正确。

11. D 【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快慢程度一定,所以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没有关系,故ABC 错误,D

正确为答案。

12. D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当

时,甲通过的路程为;当 时,乙通过的路程为;

甲的速度:;

乙的速度:;所以

(2)由图象读出经过

时,甲行驶的路程

,乙行驶的路程,所

、间的距离为故选D。

13. C

【解析】对接时,两个航天器之间必须保持相对较小的运动速度,这样才能便于操作,故

A正确;

对接后,两个航天器的相对位置不变,以相同的速度和方向一起飞行,因此是相对静止的,故B正确;

对接后,两航天器做圆周运动,故C错误,符合题意为答案;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航天器对接时的图片是通过电磁波实现与地面的通

讯联络,故D正确。

14. B

【解析】A.电风扇转动,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汗水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人

感到凉快。周围空气的温度并没有降低。故A错误;

B.冬天菜窖放水,是利用水凝固放热,使环境温度升高,防止菜冻坏。故B正确;

C.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

D. 水蒸气和开水温度虽然都是,但从水蒸气到开

水还多了一个液化的过程,而液化放热,所以被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

还严重,故D错误。

15. B

【解析】体温计的分度值是普通温度计的分度值是,所以体温计示数的准确

程度比普通温度计要高,故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作的,但是体温计有缩口,温度计没有,故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为答案;

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普通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不符合题意;故C选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

体温计使用之前要先甩动,温度计不需要,故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6. D

【解析】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故A错误;

B.人说话是靠喉咙声带的振动发声的,故B错误;

C.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在一定范围内,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振动,我们人耳都能听到,故

C错误;

1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故D正确;

17. B

【解析】ACD. 探测深海、回声定位、超声波探查都是应用声音能传递信息,故ACD不符

合题意;

B.敲瓶底的橡皮膜时,瓶子对火焰发出声波,向火焰传递能量,所以使得火焰摇动,说明

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

18. C

【解析】习近平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故A正确;

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我们能够辨别出习近平的声音是根据音色判断的,故B正确;习近平庄严的声音响彻人民大会堂说明他的声音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故C错误;

人民大会堂周围墙壁装饰为凹凸不平的蜂窝状,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当声音传到这些墙

面后,被反射到了不同的方向或被多次反射而吸收掉,这样就能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故

D正确。

19. C

【解析】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A错误;

道路旁的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是防止噪声的产生,故B错误;

道路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不是防止噪声的产生,故D错误。

20. C

【解析】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音质比较好,指声音的音色,故A错误;

B.雪过后,满地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因为积雪疏松多孔,能够吸收声音,所以发现周围特

别宁静,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故C正确;

D.“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色可以辨别来人是谁,故D错误。

21. A

【解析】当用嘴向哨子内吹气时,哨子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振动的频率越

来越高,因此“dou()”、“ruai()”、“mi()”三个音阶对应的容器分别是:乙、丙、甲。

故A符合题意。

22. A

【解析】吹吸管时发出的声音是靠吸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不断的剪短,空气柱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是探究音调和吸管长短的关系,故A错误;

1

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

现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现象说明了音

叉在振动,故B正确;

因为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声源的振动频率越快,听起来声音就越高,故C正确;

我们听不到真空罩内的铃声,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故D正确。

23. B

【解析】A.人造雪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A不符合题意;

B.景区喷雾,是因为水雾变为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汽化是吸收热量的,需要从周围吸收

大量的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故B符合题意;

C.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即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交通方便,故C不符合题意;

D.人工降雨,是干冰(固体二氧化碳)迅速的吸热升华成二氧化碳,使周围的温度降低,

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滴,部分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降雨,故D不符合题意。

24. D

【解析】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由固态冰变成液态水,属于融化现象,故A不符合

题意;

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秋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汽化现象,

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

25. B

【解析】A.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放出热量,故A错误;

B.矿泉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此过程放出热量,故B正确;

C.涂在皮肤上的酒精迅速蒸发,是汽化现象的一种,此过程吸收热量,故C错误;

D.“白气”是空气中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过程放出热量,故D错误。

26. C

【解析】水烧开后,壶中的热水吸收热量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壶中冒出的水蒸气

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所以“白气”的形成过程是先

汽化再液化。

27. A

【解析】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由此可知水银、煤油、酒精的凝固点分别为、、。低于煤油、水银的凝固点、,

1

1 此时煤油和水银都变为固态,无法完成温度的测量,而

高于 , 此时酒

精还是液体,能完成温度的测量。

28. C 【解析】晶体的温度到达熔点或凝固点时,刚开始熔化或凝固时,处于固态或液态;中间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最后完全熔化或凝固,是液态或固态,因此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29. D

【解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但需要继续吸收热量;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把一块 的冰投入 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 ),所以没有温度差就没有热传递,冰因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能继续熔化。 故选D 。

30. A

【解析】“汗”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冷凝华

形成的,都出现在玻璃窗上室内的一面,故选项A 不正确。

31. B 【解析】酒精柱 厘米时的温度是

, 厘米时的温度是 ,所以 厘米水银柱表示的温度;在液体中酒精柱的长度 厘米厘米 厘米,液体的温度 。 故B 符合题意。

32. B 【解析】设人的速度为 ,自动扶梯的速度为 ,自动扶梯总级数为 ,上楼时间为 , 则 ,, 设下楼时间为 , 则 ,, 联立解得: , 由题意知:,, 则自动扶梯级数 ,故选B 。 第二部分

33. 静止;流水

【解析】[ ]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老树和枯藤之间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老树以枯藤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1 [ ]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小桥是运动的,一定要选择一个和小桥之间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小桥和流水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故以小桥为参照物流水是运动的。 34. 甲和乙;甲和丙 【解析】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周期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

第三部分

35. (1)

【解析】此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2)

秒表 【解析】要完成此实验,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用秒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对照题意,所以用到的测量工具还应有秒表。

(3) ;;;变速 【解析】由题图可知,带刻度值的斜面一个大格为

,一个大格又分为十个小格,所以分度值为;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时间和路程:

,, 全程的平均速度:

; 由题图,小车 段和 段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不同,路程相同,时间越小,速度越大,故小车做变速运动。 (4) 缓一些;大

【解析】为了把路程和时间测量的更准确,需使斜面的坡度缓一些,这样可以让小车运动速度较慢,并且使小车运动距离较长,这样速度和时间的测量误差都会小些。

若某次测量中,小车过了 点开始计时,会使测得的时间变小,由

可知,速度

会变大。

36. (1) 均匀

【解析】将装有固体粉末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 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 试管壁;试管底;

1 【解析】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用温度计测量固体粉末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所以其示数为 。

(3) ;晶体 【解析】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

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 。 (4) 【解析】丙图 中有一段时间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而 中物质边吸热、温度边升高,故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 。

37.

(1) 汽化;液化

【解析】热管里面的液体会吸热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蒸气跑到温度低的上方一端遇冷又从气态变成液态 而液化。

(2) 低于;热量;停止“制冷”

【解析】当热管“制冷”时,上方一端的温度低于下方一端的温度时,热管把从高温处吸收的热量“搬到”低温处放出;当上方的温度和下方的温度相同时,热管停止“制冷”。 第四部分 38. (1)

【解析】由 可得,小华步行速度为 。 (2)

【解析】由 得小华家到学校的距离:

。 (3)

【解析】某一天早上小华上学时,从家里到学校共用时

可得:小华这天上学的平均速度 。

39. (1)

【解析】声音传播的距离 , 声音传播的时间

, 即从鸣笛开始到司机听到回声的时间为

(2)

【解析】则汽车行驶时间 , 所以汽车行驶速度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vl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