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复习讲义

更新时间:2023-05-27 07:0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国际经济学》讲义

配套教材:国际经济学(萨尔瓦多,第10版)

提要

一、 赫克歇尔-俄林(H-O)定理

(要素比例/禀赋理论) 【假设条件】国家、要素禀赋和产品设定;偏好相同;技术相同;完全竞争;规模报酬不变;要素内流外不流;无壁垒;资源充分利用;贸易平衡。

【定理表述】两国在贸易前由于要素禀赋的不同,导致了供给能力的差异,进而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 认为各国的相对要素充裕度(要素禀赋)是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

· 要素价格让相对价格差异变为绝对价格差异,进而导致贸易。

【一般均衡框架】

· 假设偏好及收入分配一致,则要素供给是影响要素价格唯一原因。

· 假设技术一致,要素价格差异导致商品价格差别。

二、要素价格均等(H-O-S)定理

【表述】

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和绝对收入,倾向于缩小两国间工资与利率差别。

只要要素价格不等,商品价格就不等,继续贸易缩小要素价格差距。

一国扩大优势品生产会引起充裕要素需求上升价格上涨,所有者收入提高;稀缺要素需求下降价格下跌,所有者收入减少。

第 1 页 共 1 页

【意义】

1. 证明在各国要素价格存在差异,而且要素不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可以替代要素国际流动,间接实现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最佳配置。

2. 说明了贸易利益在一国内部的分配问题。

三、大国征收进口关税的经济效应与福利效应

【经济效应】

价格效应:国内价格上升,需求减少,国际价格下降。

生产效应:国内产量增多。

消费效应:国内消费减少。

税收效应:税收收入增加。

贸易条件效应:关税造成世界价格下降,提供曲线扭曲(向劣势轴偏转),造成贸易条件改善、贸易量减少。

【福利效应】大国收关税在减少贸易量的同时可以拉低国际价格,改善贸易条件。国家财富增减不一定,取决于两种作用的净效应。

(小国收关税会减少贸易量却不能改善贸易条件,一定福利下降。)

第 2 页 共 2 页

对国家:Px/Py=Pw'=0.8

对个人:Px/Py=Pd=1.6

梅茨勒悖论:对个体而言Px/Py下降时斯托尔帕定理不成立,W下降。

四、【弗农】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创新国的比较优势:

技术差距最初基于发达国家研发经费高技能劳动力等充裕要素所发展的新技术技术垄断。

而且新产品诞生时需要高素质劳动力、研发资本、市场。

比较优势转移:随后通过模仿和产品标准化,不发达国家以廉价劳动力获得比较优势。 贸易基于随时间推移各国要素相对充裕度(技术)变化。

制成品贸易呈现周期性运动。

五、国际资本流动【对输入输出国】

【流出国】产出减少EBAG,投资收入:EBAR;劳动报酬降低,就业水平降低;当年对外支付增加,带来国际收支逆差。

【流入国】产出净增长:ERM。劳动报酬增长,就业水平提高。

第 3 页 共 3 页

六、【卡塞尔】购买力平价理论

1.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PPP

【内容】分析一个时点上均衡汇率的绝对水平。认为均衡汇率等于两国价格水平之比,直接标价法下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国价格水平比外国价格水平。 e=R=P/P*

【理论根据】货币是购买力的代表,货币比价应当是其代表的购买力之比。 一价法(同品同价)要求在国际贸易均衡时两国用同种货币标价的商品等价。

【缺陷】

只考虑商品和服务贸易,忽视了资本(流入流出)项目对汇率影

响。(利率平价)

部分服务和非贸易商品的价格不会参加国际贸易进而影响汇率。

操作困难。

2.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现代汇率决定理论基础 )

【内容】一段时期内,汇率的变化应当与同一时期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成正比。汇率变动率应(略)等于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

R1=(P1/P2)/(P1*/P2*) R0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表述:发达国家非贸易商品服务与非贸易商品服务之比高于发展中国家。

原因:可能是因为在发达国家非贸商品和服务需要牺牲更高的机会成本,所以绝对价格更高。

【检验】认为通货膨胀高的国家货币应该贬值。近似成立,在长期或者通胀很高时有效。

七、进口配额

对本国允许进口一种商品的直接数量限制。

工业国家用来保护本国农业,发展中国家用来刺激制成品的进口替代或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第 4 页 共 4 页

进口配额影响类似于关税,但是当需求增加时:

进口配额:国内产量和价格提高;进口量不变。可以将进口限制在确定水平,更具“限制性”。

进口关税:国内产量和价格不变;进口量提升。贸易效果不确定,关税难以确定。比限额导致更多的消费和进口。

【评价】许可的发放埋下了腐败的种子,可能造成低效,取代了市场机制。要抵制,要关税化。

对国家而言,最好的进口配额分配方法是竞争性拍卖。

八、保护主义

【几个错误观点】

贸易限制可以保护国内劳动力免受国外廉价劳动力冲击(只要生产力足够高工资高也不怕;可以选择专业生产技术密集品。)

科学的关税使商品价格等于国内价格(会消除国际间的贸易)

贸易保护减少失业、消除国际收支赤字:同时增加别国失业和赤字,可能遭到报复。不如货币财政贸易政策好。

【最优关税】指在零关税和禁止性关税之间 存在某一最佳点,在这一点因贸易条件改善而额 外获得的收益恰好抵消了因征收关税而产生的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所带来的额外损失。

【幼稚产业观点】 暂时贸易保护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让产业形成经济规模和竞争优势,能够对付国外竞争。

[评价]

更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难以确定哪个产业需要保护。

等价的生产补贴可以做得更好,容易取消,不会扭曲相对价格和消费。(对外部经济和国房产业同样适用)

消费者受损而难以联合抵制。生产者有动机游说。形成贸易保护倾向。

[现实]

劳动密集型产业、高度组织的产业、生产消费品的产业、地理分散又雇用好多人的产业更受保护。

【战略性贸易和产业政策】

第 5 页 共 5 页

(寡头垄断、不完全竞争)

在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以便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 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本国企业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或租金。

为了在重要领域(要求大规模生产以形成规模经济)创造比较优势,以获得很大的外部经济、实现未来的经济增长。

实行上很难,因为很难选择产业、容易被报复、各国努力会彼此抵消(可用博弈论分析、各公司都希望只有自己生产)

九、关税同盟

贸易创造:国产被进口替代。专业化生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增加成员国福利;收入增加带来更多进口,增加非成员国福利。

贸易转移:(进口品)非同盟低成本国被同盟高成本替代。国际资源分配恶化,减少福利。

【贸易创造型关税同盟】增加所有国家福利

【贸易转移型关税同盟】既造成福利创造又造成福利转移。非成员国福利减少。对成员国福利影响不一定,取决于两种力量强度。

十、不完全竞争(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第 6 页 共 6 页

比较优势确定产业间贸易模式,差别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导致产业内贸易。后者在禀赋相似时占据主导。也可能是基于要素禀赋差异和比较成本。

【产业内贸易的测度】

0为无产业内贸易,1为纯产业内贸易。

X、M为某一产业的出口进口额。缺陷:产业范围难确定。

【产业内贸易的正规模型】

MR<P,最优点P=AC,只获得正常利润。

· 净出口优势品(基于比较优势)

· 也进口部分品种优势品、出口部分品种劣势品(基于国民经济和产品差异)

【另一种形式的模型】

第 7 页 共 7 页

· 随着公司数目增长,P下降,AC上升。

· 各国集中生产小范围产品,降低AC。

【〔林德尔〕的重叠需求理论】

国际贸易密切程度取决于各国的需求结构和收入水平。

各国出口的首先是本国大众用品;

收入水平决定需求结构;

收入相近的国家间贸易规模最大。

十一、小国关税的经济和福利效应

经济效应:

价格、税收、生产、消费效应

福利效应:

小国收关税,不影响国际价格。不能改善贸易条件,一定福利下降。

稀缺要素收入提高。

· 对目光短浅的单个生产者与消费者而言进口品国内价格上涨了;

· 对小国整体而言价格却不变,毕竟税收可能用于支持公共消费和减轻收入所得税,让H右移至H',相当于相对价格不变,但福利仍少于自由贸易。

第 8 页 共 8 页

如果国家收超高的关税让人们彻底无心进口,这种关税叫禁止性关税。

【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关税导致涨价,国内生产该劣势品的稀缺要素回报率会随之上升。

十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平衡表是记录一国居民与外国居民在一段特定时间内所发生的交易的总结。为了让当局了解国家的国际头寸,并帮助银行企业和个人作出商业决策。

【贷方(+)】记录商品服务出口,及资本流入(付款)(外国持有本国资产增加,或本国持有外国资产减少)。

【借方(–)】记录商品服务进口,及资本流出(收款)(外国持有本国资产减少,或本国持有外国资产增加)。

资本流入流出合计为资本净值。

复式簿记,借方总额一定等于贷方总额,不等就加一项统计误差让它等。

【经常项目】商品服务、投资收益收入、经常项目转移。

逆差表示实际资源流出大于流入,减少国内生产和收入。

借方:对外转移支付、进口商品、偿付外债(贷方余额减少)。

贷方:外国支付本国劳务报酬、净出口、得到投资收益。

【金融项目】投资。借方表示流出。

十三、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第 9 页 共 9 页

【逆差】指在国际收支上,在一定时期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

1,造成外汇储备的减少。

2,导致汇率下降,政府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利率会上升,影响经济增长,失业增加,国民收入减少。

【顺差】指在国际收支上,在一定时期收入大于支出的差额。

1,国际收支顺差会使汇率上升,出口下降,失业加剧。

2,顺差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通货膨胀严重。

3,顺差使得其他国家逆差,招致报复,加剧贸易摩擦。

4,顺差会导致过度出口,国内可用资源减少。

欧拉定理:若函数 f(x1, ,xn) 为 r 次齐次函数,则有:

相互需求法则(law of reciprocal demand) 由英国经济学家穆勒提出,认为两国贸易的相对价格由两国对对方产品需求的相对强度和需求弹性决定。 对另一国商品需求较弱的国家有一条曲率更大的提供曲线,而且在贸易中所得更多。

国际收支的弹性方法是指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运 用汇率与价格的变动对经常项目失衡进行调节。 由于这一调整机制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关系密切,所以称为弹性方法。 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方法是指只有当一国商品、 劳务的增加超过其吸收能力的增加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才能得以改善。吸收是指国内居民在商品 和劳务上的支出。

固定汇率制度下,若资本有完全流动性,则货币政策无效,而财政政策有效。

浮动汇率下,若资本有完全流动性,财政政策无效

附录1:题型

选择30道,共60分;

论述题4道,共40分:

文字论述+画图分析+结合现实

第1部分,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 比较优势原理

一、重商主义

【基本思想】财富是货币,出口大法好,一国获利别国一定受损。经济民族主义,国家间利益是冲突的。

【政策主张】奖励出口限制进口

【评价】有合理性但是只局限于流通领域,未揭示产生贸易的根本原因和利益。

二、(亚当 · 斯密)绝对优势理论

【观点】财富的最终形式是实际资源(商品、劳务); 自由贸易可以互利,应当鼓励。

绝对优势→国际贸易→促进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增加财富

第 10 页 共 10 页

第 11 页 共 11 页

【缺陷】 · 未解释比较优势产生原因

· 不能解释贸易对要素的影响

· 分析静态化

· 没有确定相对价格

第三章 国贸标准理论

【机会成本递增的PPF】由于要素不同质,不同产品比例不同(凹向原点)(斜率为MTR递增)

【社会无差异曲线CIC】使社会和国家获得同样满足程度(凸向原点)( 斜率为MRS递减)

【不完全分工】由于机会成本不断提高,各国只生产到边际转换率上涨到价格比率为止。含小国情况

· 交易所得(生产不变):A→T

· 分工所得(相对价格不变):T→E

第 12 页 共 12 页

【偏好差异引起贸易】即使PPF相同,需求偏好差异也可引发贸易。

【总结】

禀赋、技术-PPF(供给)+ 偏好-CIC(需求)→(孤立)均衡相对价格→比较优势→分工与贸易

/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也让两国相对商品价格趋于相等

/生产可能性边界可由契约曲线导出

第四章 供求、提供曲线、贸易条件

第 13 页 共 13 页

一、相对价格的局部均衡

· 当价格高于低价国均衡价格时,世界市场出现供给。

· 当价格低于高价国均衡价格时,世界市场出现需求。

· 进口需求曲线和出口供给曲线交点决定了均衡相对价格和贸易数量。

二、提供曲线(凸向优势轴)

· 由PPF+CIC+WP导出

· 反映一国为进口不同数量弱势产品而愿意出口的优势品数量。

· 具体怎么选与世界价格相互决定。

三、一般均衡分析(考虑市场间影响)

· 两国的提供曲线交点确定均衡相对价格。

第 14 页 共 14 页

四、局部均衡分析

· 数据来自图4.3左图

五、贸易条件=出口商品价格/进口商品价格=Px/Py

第五章、要素禀赋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一、假设条件

两国两品两要素、同技术、X劳密Y资密、不完全分工、需求偏好相同、完全竞争、无运输成本贸易限制、贸易平衡无差、资源充分利用、要素国内流动国际不流、规模报酬不变。

二、要素密集度

· 由生产所需K/L决定,高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第 15 页 共 15 页

·

r/w变动导致生产者用廉价要素替代昂贵要素,进而影响要素密集度。

三、要素充裕度

【定义】以实物单位(TK/TL,比重大的更充裕)或相对要素价格(PK/PL=r/w,相对价格低的更充裕)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充裕要素密集品的方向上拓展较宽。

四、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H-O)定理】(要素比例/禀赋理论)

· 一国应当出口充裕赫便宜要素密集型商品,进口稀缺和昂贵密集型产品。

· 认为各国的相对要素充裕度(要素禀赋)是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

· 要素价格让相对价格差异变为绝对价格差异,进而导致贸易。

【一般均衡框架】

· 假设偏好及收入分配一致,则要素供给是影响要素价格唯一原因。

· 假设技术一致,要素价格差异导致商品价格差别。

第 16 页 共 16 页

【要素价格均等(H-O-S)定理】

· 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和绝对收入,倾向于缩小两国间工资与利率差别。

· 国际贸易部分替代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溜达流动的作用,作用于要素需求。

· 一国扩大优势品生产会引起充裕要素需求上升价格上涨;稀缺要素需求下降价格下跌。

【收入分配影响贸易】

提高充裕要素所有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收入。但不应限制贸易,而要税收调节。

【特定要素模型】

· 假设只有劳动可流动。A国出口劳密品X,工人转而生产X,Y工资提高。

· w相对Px而言上涨较小,以X计价的工资下降,而以Y计价的工资上升。

· 生产X的r上升,生产Y的r下降。

· 总之贸易对流动要素影响不明确。贸易有利于用于出口的非流动要素,不利于用于进口的非流动要素。

【阻碍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因素】

技术差异、运输成本、贸易壁垒、不完全竞争呢感、规模报酬变化。

【里昂锡夫之谜】资本充裕国资本密集度

· 理想状态:出口品>进口替代品>进口品

· 现实检验:进口替代品>1.3出口品

· 解释:

美国工人劳动生产率太高,算是劳动充裕国(自己后来也否定了它)

美国人特别偏好资本密集品,导致只好出口劳密品(同样没有站稳脚跟)

1947接近二战时期,没有代表性。(部分解释了矛盾)

错误地无视自然资源密集型,只划分资本与劳动。而米国需要大量自然资源

进口。

美国对劳密产业提供关税保护。

只关注实物资本,忽视人力资本(生产率、技能培训、健康状况)。(流行

起来)

传统的赫俄模型可以解释南北贸易。

限制性版本可以解释北北贸易(考虑技术差异规模经济运输成本等)

【要素密集度的颠倒】某商品在劳充国是劳密品,在资充国是资密品。

· 替代弹性:要素间相互可替代程度,特别大的话就可能造成颠倒。

· 这种现象并不普遍,多数时候赫俄模型还是适用的。

第六章

一、部分假设放宽

【两国两品两要素】放宽也可

【科技水平差异】看作一个生产要素

【技术水平变化】技术差距和生命周期模型

【不完全分工】如果一国完全分工,相对商品价格会相等,相对要素价格不会。

【偏好相同】相同偏好假设基本合理。

二、规模经济(规模报酬递增)

第 17 页 共 17 页

· 无贸易情况下不可能完全专业化生产。

· 一国具体专业化生产哪个没啥区别,可能由于历史原因。

· 即使两国在各方面完全一致,也可以基于规模经济产生互利贸易。

· 如果大产出下依然存在,会导致完全垄断或者寡头垄断。

· 零部件外包与离岸外包带来国际规模经济。不断寻求廉价资源以保持竞争力。 · 外部经济:整个产业产量扩大后,各企业平均生产成本下降。

· 林德假设:各国应该出口有巨大国内市场的制成品,因为有经验有效率。但是不太灵验。

三、不完全竞争(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比较优势确定产业间贸易模式,差别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导致产业内贸易。后者在禀赋相似时占据主导。也可能是基于要素禀赋差异和比较成本。

【产业内贸易的测度】

0为无产业间贸易,1为纯产业内贸易。

X、M为某一产业的出口进口额。缺陷:产业范围难确定。

【产业内贸易的正规模型】

第 18 页 共 18 页

MR<P,最优点P=AC,只获得正常利润。

· 净出口优势品(基于比较优势)

· 也进口部分品种优势品、出口部分品种劣势品(基于国民经济和产品差异)

【另一种形式的模型】

· 随着公司数目增长,P下降,AC上升。

· 各国集中生产小范围产品,降低AC。

四、动态技术差异

解释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

【技术差距模型】新产品新工序→专利版权、暂时垄断 →技术差距、出口技术产品 不能解释技术差距的大小,没有给出差距消失的原因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 19 页 共 19 页

技术差距最初基于发达国家研发经费高技能劳动力等充裕要素所发展的新技术,随后通过模仿和产品标准化,不发达国家以廉价劳动力获得比较优势。

贸易基于随时间推移各国要素相对充裕度(技术)变化。

五、运输成本

【局部均衡分析】

· 运输成本由两国分担。降低了生产专业化程度、贸易额、贸易所得、阻止要素价格均等化。

【对选址的影响】

· 资源定向:原材料运输成本高于制成品运输成本:钢铁、基础化工、炼铝

· 市场定向:制成品运输成本高于原料运输成本:饮料

· 流动型企业:重量变化不大,价值高:计算机

六、环保标准

· 环保标准低的国家相当于有了优势,影响选址。

· 先把经济发展了再才有情怀谈环保。

第 20 页 共 20 页

第七章

一、生产要素增长

【要素同比率增长】每种商品最大化产量增加相同比率。规模报酬不变则生产效率、回报率也不变。真实收入和福利不变。

【单要素增长】该要素密集品最大化产量增加略低比率。增加要素的生产效率、回报率降低,人均真实收入降低。未增长要素密集型产品最大化产量也有上涨。

【雷布津斯基定理】假定商品价格不变,一种要素增加会导致该要素密集商品产量增加,另一种商品产量减少。

价格不变要求要素价格和要素比率不变。因此增加要素密集品增产。

二、技术进步(在给定产量下同时减少劳动和资本的使用)

【分类】

· 中性技术进步:资本与劳动生产率同比例增加,不会发生替代。

·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资本生产率增加更大,有资本替代劳动。资本/劳动比率上升。 ·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增加更大,有劳动替代资本。资本/劳动比率下降。

【中性技术进步对市场可能性曲线的影响】

第 21 页 共 21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uw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