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

更新时间:2024-05-29 10: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9-2015年)

二〇〇九年五月

1

目 录

一、森林防火现状分析………………………………………1

(一)主要成效……………………………………………………………1 (二)基本经验……………………………………………………………4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严峻形势……………………………6 (四)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7

二、总体思路…………………………………………………11

(一)指导思想…………………………………………………………11 (二)基本原则…………………………………………………………12 (三)奋斗目标…………………………………………………………14 (四)区划布局…………………………………………………………15 (五)重点治理片区主攻方向…………………………………………17

三、建设内容与任务…………………………………………21

(一)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程建设……………………………………21 (二)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系统建设……………………………………22 (三)阻隔系统建设……………………………………………………27 (四)防火通信和信息指挥系统建设…………………………………27 (五)森林航空消防系统建设…………………………………………29 (六)森林消防专业队伍与装备能力建设……………………………33 (七)武警森林部队防火装备建设……………………………………34 (八)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34 (九)森林火灾损失评估和火案勘查系统建设………………………34

2

(十)科技支撑系统建设……………………………………………… 35 (十一)培训基地建设…………………………………………………35

四、保障措施…………………………………………………37

(一)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制……………………………37 (二)齐抓共管,认真执行部门分工负责制……………………………37 (三)健全机构,提高森林防火工作管理水平…………………………38 (四)强化机制,积极拓展建设资金渠道.…………………………… 38 (五)加强科研,提高森林防火科技水平………………………………38 (六)严格管理,认真实施建设工程项目………………………………39 (七)分级实施,加强监督和评估………………………………………39 (八)积极探索,创新森林防火机制……………………………………40 (九)加强森林防火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建设…………………………40

3

一、森林防火现状分析

(一)主要成效

“十五”期间是我国林业快速发展的5年,也是森林防火工作取得长足进展的5年。森林防火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可喜成就。“十五”期间,全国年均发生森林火灾9586起,受害森林面积l5.2万公顷。与前51年均值相比,火灾次数下降29.6%,受害森林面积下降79.9%;年均森林火灾受害率为O.9‰。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

“十五”期间,森林防火工作行政领导负责制不断丰富和完善。2001年,温家宝同志提出“五条标准”,赋予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新的内涵。2004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通知》将“五条标准”以文件形式予以进一步明确,为贯彻落实行政领导负责制提供了政策依据。2005年在国务院召开的重点省区森林防火工作座谈会上,回良玉副总理提出了“三项要求”,进一步拓展了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的外延。林业部门把森林防火工作作为重点摆在突出位臵,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有力支持了森林防火综合治理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信息产业、税务等部门积极落实国家对森林防火工作的各项扶持政策;气象、广电部门及时提供气象和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测预报服务。民航、铁道和交通部门为扑救森林火灾快捷安全运送兵力和物资提供了便利条件。林区驻军、预备役部队、武警部队和广大公安干警积极参加森林扑火救灾。防火体系进一步完善,

1

政府全面负责,齐抓共管的森林防火工作机制逐步形成。

2、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森林防火理念

“十五”期间,“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了稳步确立,实现了防火观念和认识的理论升华,工作方式灵活转变,工作重点合理转移。在工作程序上,突出“预防为主”。通过强化多种形式的宣传,营造了良好的防火氛围;通过营造生物防火带、开设防火隔离带等,减少了火灾隐患。在工作方式上,注重科学性、时效性。通过合理引导野外生产生活用火,实行“疏堵结合”,全面防范与死看死守并举,火源管理进一步强化;通过定期会商火险形势,制定中短期火险预报,发布高火险警报等,增强了工作针对性;通过卫星监测、航空巡护、塔台了望与地面巡护相结合,开通专用森林火警电话,较好地保证了火情的早发现、火灾的早扑灭。在工作重点上,将保护人身安全臵于首位,坚持“专群结合、以专为主”扑救原则,合理制定扑救方案,普及安全扑火和紧急避险知识,加强扑火防护装备配备,努力减少扑火伤亡,尽可能减少火灾对重要设施和村屯的危害。“以人为本”思想的贯彻和稳步确立,为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3、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步上新台阶

“十五”期间,中央累计投入森林防火建设资金近20亿元,是“九五”期间的4倍。先后启动了涉及28个省区市的157个国家级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新建、改造了望塔(台)1800多座,新建检查站1000多座,配备巡逻摩托车、马匹等3OOO多辆(匹),购臵信

2

息化设备和指挥中心设备9000多台(套),购臵宣传、指挥车900多辆,开发地理信息系统软件15O多套。建设林区简易路与防火阻隔带88.7万公里。新建(维修)营房、物资储备库等土建工程7.7万平方米,购臵扑火机具45.2万台(套)。国家和地方物资储备库物资得到补充。2003年,在我国北部林区完成了防火基础设施和雷电监测系统工程。资金的投入和设施的建设,为森林防火工作稳步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4、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十五”期间,各地根据“建得起、养得住、用得上”的原则,按照“形式多样化、指挥一体化、管理规范化、装备标准化、训练经常化、用兵科学化”的总体要求,加强了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地方森林消防队伍为主力军,以武警森林部队为突击队,以航空护林队伍为尖兵,以军队、民兵应急分队、林业职工和群众等为后备力量的火灾扑救体系,整体战斗力得到明显提高。森林航空消防机构队伍得到加强,航空护林调度指挥、通讯、保障能力有所提高。

5、森林防火规范化建设得到加强

国务院颁布实施了《预案》,国家林业局制定了本级《处臵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和《森林航空消防应急预案》。各省、市、县人民政府都将重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纳入公共应急预案范畴给予制定和颁布实施,保证了森林火灾的逐级负责、逐级处臵。全国建立了森林防火分级培训制度,国家负责培训省、地两级指挥员和业务骨干,省级负责抓好县市和基层森林防火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了

3

森林防火队伍的整体素质和防火管理水平。各地按照《森林防火条例》规定,分别制定实施办法。逐步健全防火法规规章,强化防火执法监督,依法管理火源,严厉打击火灾肇事者。国家林业局制定并下发了《省级森林防火办公室工作规范》和《扑火前指工作规范》,对理顺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总体上,初步实现了预案制定和落实、人员培训、火源管理和日常工作规范化。消防队伍建设、火场通信、航空消防、扑火物资管理等多项工作配套的规范标准也已基本形成。

6、科技推广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科学技术被不断应用在森林防火的各个环节,森林防火工作也逐渐从单纯防火向现代林火管理发展。省、市防火指挥中心、森林防火应急通讯系统建设逐步开展,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电视监控等被广泛应用,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EOS/MODIS林火监测系统的建成并投入使用,林火监测频度、密度、精度进一步提高。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测预报系统模型基本完善,高火险天气等级预报能及时发布,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了全方位预报服务。同时,全国范围内各种先进的扑火装备日趋机械化,防护装备日益人性化,航空吊桶灭火技术曰趋成熟,科学防火的成效逐渐显现。 (二)基本经验

多年的森林防火实践,对森林火灾属性的认识不断深化,对森林防火工作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森林防火道路。

4

1、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工作方针

森林火灾突发性强、破坏力大、处臵救助较为困难,一旦蔓延,难以有效控制。因此,搞好森林防火,只有从我国国情出发,立足于防,实行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做到防范与扑救并举,切实做到“打早、打小、打了”,才能事半功倍。

2、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森林防火工作点多、面广、突发、线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预防工作的长期性和广泛性,扑救工作的艰巨性和时效性,要求实行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和部门分工责任制。只有“政府全面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积极支持,群众广泛参与”,森林防火的各项措施才能落到实处。

3、始终坚持“科学防火、依法治火”的工作原则

森林防火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实行科学设防、科学指挥、科学扑救。全面加强防火监测、预警、航护、道路与阻隔、通信等系统建设,提高森林防火现代化水平。强化森林防火执法和监督,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法制意识,严格规范野外用火行为,严厉打击火灾肇事者。只有切实转到依靠科学、加强法制的轨道上来,才能确保森林防火工作健康开展。

4、始终坚持“以专为主、警民共战”的火灾扑救工作方式 森林火灾扑救工作既要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又要依靠专业森林消防队伍,确保居民点、村屯、油库等重点目标和人员安全。只有建立以专业、半专业消防队伍为主力军,以武警森林部队为突击队,以军

5

队、民兵、林业职工和群众等为后备力量的火灾扑救体系,实行专群结合,警民共同奋斗,才能提高扑救成效,最人限度减少森林火灾损失。

5、始终坚持“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工作举措

我国地域辽阔,森林火险隐患常年存在,因此,必须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的原则,把火险隐患高的重点区域作为森林防火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薄弱环节,通过经济、行政、法律和技术手段进行综合治理,才能全面提高预防、扑救能能力,做到有备无患。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严峻形势

森林火灾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火害,不仅破坏造林绿化成果,影响生态建设大局,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我国森林防火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但森林防火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生态建设的总体要求还很不适应,有些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是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我国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二是森林消防专业力量不足,装备水平不高,防控能力不强。三是森林防火长效机制尚未全面形成。四是防火科技水平相对滞后。当前,在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过程中,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着不利的气候、超载的可燃物、难于管理的火源、滞后的防火设施等困难,森林防火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1、全球气候异常,森林防火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6

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高温、干旱、大风和暖冬等极端天气明显增多,全球森林火灾频发。我国很多地方也相继出现持续干旱、高温、大风天气,导致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季节性特征不明显,防火期延长,森林火灾频发。据专家分析预测,未来1 0年或更长时间内,全球气温仍将持续升高,必将引起更大范围旱灾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森林防火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2、森林资源总量增加,森林防火任务曰益繁重

近年来,我国各种工程造林顺利推进,在有林地面积迅速增加和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林内可燃物也越积越多,部分重点林区每公顷已经高达50~60吨,超出国际公认的发生森林大火的30吨界限,特别是中幼林、人工纯林所占比重大,森林抗火性差,一旦起火极易成灾,极大地加重了森林防火任务;同时俄罗斯、蒙古、朝鲜、缅甸等与我国有数千公里的森林接壤地段,外火入境的威胁很大。

3、林区社情、民情复杂,火险隐患增多

当前,全国许多地方尤其是南方省区己形成林农一体、林工一体、城乡一体的状况,不少地方的森林防火部门承担着森林消防与农村消防的双重任务。加之林区经济搞活,入山作业、旅游度假的人员增多,野外人为火源点多、面广、线长,难于控制。在春节、清明期间,祭祀、扫墓人员剧增,给森林防火带来巨大隐患。

(四)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

进入2l世纪后,我国森林防火形势一直处于严峻的的状态。“十

7

五”期间,全国年均发生森林火灾次数和森林受害面积虽与前51年均值有明显下降,但比“九五”期间分别上升了94%和120%,是1987年以来火灾最为严重的5年。特别是2006年,我国森林火灾呈现出高发态势。与前三年(2003~2005)同期相比,特大森林火灾上升l5%,森林受害面积增加84%。森林火灾不但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而且也造成了巨大的生态损失。因此加强森林防火,保护森林资源,对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维护林区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林区具有重大意义。针对我国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森林防火事关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增强森林防火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切实抓好,为加强生态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特别是2006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和指示。《通知》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充分说明了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为搞好新时期森林防火工作指明了方向。

l、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生存质量的重要

8

基础。”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中肩负着优化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森林资源是国家宝贵的战略资源,广褒林区既是人民群众世代生活的美丽家园,也是广大林民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不仅是保护森林资源,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更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保护人类和人类社会健康发展,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贯彻和落实。

2、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是提高处臵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重要内容 森林火灾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公共危机事件之一,发生率高,影响面广,损失巨大。森林火灾不仅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且直接影响林区社会稳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能否有效处臵危机,能否有效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能否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是检验政府执政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是提高各级政府处臵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

3、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林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分析、深刻总结我国林业发展实践的基础上,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就是强调林业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要抓森林资源培育,又要抓森林资源保护。因此,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是保护森林资源、维护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保卫国土生态安全,巩固林业

9

生态建设成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确保国家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4、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是适应全球气候变暖的客观需要 世界气象组织新闻公报表明,近年来,受厄尔尼诺、拉尼娜、温室效应等影响,全球气候异常,气温升高,旱涝不均等自然灾害为历史罕见。 1860~2000年间,全球地面平均温度上升了大约O.6一O.9℃,其中11个最暖的年份出现在l985年以后。伴随着气候形势的异常,森林火灾的发生日趋频繁。进入新世纪后,世界上森林火灾次数及过火面积大幅度上升。据专家分析预测,目前全球气温仍然在以每1O年0.2℃的速度上升,全球气候变暖为森林火灾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因此,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保护好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固碳功能,是维护生态平衡,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进程的客观需要。

5、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是林火管理迈向现代化的需要

近年来,世界林业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森林防火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林火管理逐步迈向现代化。从世界森林防火发展走势看,呈现出几个明显特征:一是尊重林火的双重性,树立:“健康的森林成就健康的国家”的理念,倡导科学用火,不断促进森林健康。二是以人为本,将优先保护人身安全、社区安全、重要措施安全作为制定防火政策和实施防扑火措施的重要原则,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笫一”的思想。三是管理规范,政府在扑火救灾中充分履行公共服务和后勤保障职能,物资的采购、储备、调用,森林消防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等,都有相应的标准和工作规范。与发达国家

10

相比,我国森林防火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亟待改进。在工作理念上,还没有彻底摆脱传统观念,缺乏预见性、前瞻性,制约了森林防火的创新发展;在管理机制上,部分地方还在墨守固有的工作模式,末能真正实现由单一的行政手段向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手段综合治火转变;在扑火手段上,主要依靠人力扑救,缺乏先进的灭火装备,扑火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不规范、不统一、不够快捷高效等问题;在森林防火投资上,总量不足,地区间差异较大,基础设施设备不完善、不配套。因此,正视这些问题和不足,认真找出差距,制定有力措施,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我国森林防火工作整体水平,是我国林火管理迈向现代化的需要。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工作方针,发挥“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制度优势,树立以林火管理为核心和防控森林大火的思想理念,以保障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科技为依托,以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为突破口,通过科学分区与分类和加强林火管理与控制、提升装备水平、改善设施条件、建立高效快速反应的应急处臵系统,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森林防火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逐步建立森林防火的长效机制,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11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保护森林资源的原则

森林防火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森林资源,但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应把保障林区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保护一线扑救火灾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尽量减少或杜绝因森林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坚持以防为主,防救并举、综合治理的原则

积极预防,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构建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防控体系;加强林火监测、通信、预警与阻隔带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扑火队伍和大型装备能力建设,提高扑火快速反应和控制火灾能力,做到 “打早、打小、打了”;落实森林防火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完善森林防火规章制度,运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手段对森林重点火险区实施综合治理。

3、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的原则

全国统筹规划,统一布局,针对各区域的特点,制订相应的发展目标和建设思路;明确重点建设区域,对重点区域重点倾斜,加大建设力度,按照轻重缓急,分批分期实施。

4、坚持科学分类,加强火源管理的原则

根据森林火灾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和可控制程度对林火进行科学分类,针对火险因子类别、防控基础和资源条件、保护对象重要性,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结合发展的新情况等综合因素对林区进行合理区划,分区、分类进行林火管理与控制。

12

5、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宣传教育优先的原则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防控森林火灾,运用先进实用的防扑火设备和手段,提高科技含量;开发、引进、推广新型扑火机具与装备;重视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林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森林防火知识,全面提升公民的森林防火意识。

6、坚持资源共享,政府主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原则 以政府为主导,林业部门与各部门通力合作,充分利用内、外部可利用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与协作条件,坚持建管并重、加强后续管理和设施设备资源的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臵;结合当前林权制度改革的新情况,继续坚持广大群众和社区联防等符合中国特色行之有效的林火管理手段,从而促进形成政府主导、各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森林防火机制。

7、坚持地方政府责任制,积极拓展资金筹措渠道的原则 认真贯彻《森林法》和《森林防火条例》,落实地方政府森林防火责任制,把森林防火作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臵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把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森林防火预防和扑救的日常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调动社会、受益单位对森林防火的资金投入。

8、坚持加强与其他林业建设工程相结合的原则

加强林业部门各项建设工程的相互衔接,避免建设重复交叉,在实施过程中与其他工程密切配合,如工程隔离带和生物阻隔带建设实行与造林“四同步”,即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13

(三)奋斗目标

总目标:建设森林防火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大幅提高森林防火装备水平、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预警、监测、应急处臵和扑救能力,实现火灾防控现代化、管理工作规范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扑救工作科学化,使森林火灾受害率稳定控制在l‰以下。具体是:

——初步建成全国森林火险预警监测体系,实现在防火期内,制作并发布未来24小时及48小时的森林火灾发生概率预报及林火行为预报;森林林火监测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卫星监测成果发布时效性l00%在3O分钟内;了望覆盖率达到9 O%。

——加强工程隔离带和生物阻隔带建设,形成阻隔功能较强,自然、工程、生物相结合的高效林火阻隔网络体系。

——初步实现由语音模拟通信向数字化语音和数据传输相结合的通信模式转变,使重点治理区域森林防火语音通讯平均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一般治理区域达到85%以上;完成一般治理县森林防火机构的信息传输与处理系统建设,建成较为先进完善的国家森林防火信息传输与处理系统。

——进一步构建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防控体系,森林航空消防能力、专业扑火队伍装备水平、快速反应与火灾扑救能力进一步提高,当日到达火场并扑火火灾率力争达到98%。

——森林防火科研开发体系,森林防火宣教培训体系,森林火灾损失评估和火案勘查体系较为完善,通过全面开展可燃物处理等积极的火险降低措施,使我国森林防火工作进入现代林火管理阶段,重大

14

火灾得到有效控制。

(四)区划布局

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必须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不同区域森林防火特点,实行分区施策,分类指导。

l、六大区域布局

按照森林资源分布、气候、地理等因子,考虑到便于全国森林防火工作协调和建设布局,明确各区域建设重点,将全国区划为东北、西南、西北、东南、中部和华北6个森林防火建设区域,其中东北、西南区域为重点建设区域。

(l)东北区域:包括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辽宁4个省(区)。该区域是我国有森林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防火任务重,易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境外火、草原火对森林资源威胁严重。主要建设思路: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加强部门之间协调,提高协同作战能力;建立健全森林火险预警系统;加强雷电、航空巡护和了望监测系统建设,提高了望监测覆盖率和通讯覆盖率;加强防火隔离带建设;加强火场应急通信能力和大型防火装备水平,提高航空消防能力,加强武警森林部队防火力量。

(2)西南区域: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广西、西藏6个省 (区、市)。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之一,天气复杂多变,森林类型多样海拔地势高,森林火灾频发,有境外威胁,火灾扑救困难。主要地面巡护和火源管理,加强防火专业队伍建设,提高适合区域特点的扑火机具能力建设,加强生物阻隔带建设,增加重点省区的武警

15

森林部队防火力量。

(3)西北区域: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5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该区域林区相对分散,干旱少雨,地广人稀,森林火灾防控能力弱。主要建设思路:建立火险预警体系,提高重点林区的了望监测能力;加强通讯能力和防火专业队伍建设,提高防火机具装备水平,增加武警森林部队防火力量,逐步开展森林航空消防。灾防控能力弱。主要建设思路:建立火险预警体系,提高重点林区的了望监测能力;加强通讯能力和防火专业队伍建设,提高防火机具装备水平,增加武警森林部队防火力量,逐步开展森林航空消防。 (4)东南区域:包括山东、江苏、上每、浙江、福建、海南、广东7个省(市)。该区域地域跨度大,经济较为发达,人口密度大,人员活动频繁,干旱季季节易引发森林火火灾。主要建设思路:加强森林火险预警监测体系建设,改善了望监测手段,增强火场应急通信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以生物阻隔带为主的森林防火组个系统,提高森林防火专业队伍的装备水平,逐步开展森林航空消防。

(5)中部区域:包括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 5个省。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集体林区,森林覆盖度较高,人口密度较大,林农交错生产生活用火频繁,火灾发生频率高。主要建设思路:加强森林火险预警系统建设,加强了望与地面巡护和火源管理建设,加强以生物阻隔带为主的森林防火阻隔系统建设,增加防火物资储备,加强森林防火专业队伍建设,提高装备水平,逐步开展森林航空消防。 . (6)华北区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4个省(市)。该区

16

域名胜古迹众多,火灾影响大。主要建设思路:加强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建立森林火险预警系统,提高火情监测时效,强化防火专业队伍和装备建设,开展森林航空消防,提高快速反应和处臵能力。 2、重点治理片区

为进一步明确建设重点,根据森林火险等级、森林资源分布等因子,并考虑县级行政单位森林火灾发生概率,以及高火险等级趋于相对集中连片的情况,在六大森林防火建设区域基础上划定20个重点治理片区。

3、一般治理区

指20个重点治理区以外有森林火险等级的区域。该区域由于森林资源分布比较分散,一般情况下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火机率较小,但个别县具有较高的火险等级,预防不力容易发生火灾,需要加强监控和防范。

(五)重点治理片区及主要治理措施

——大兴安岭片区主要治理措施是,加强航空巡护,完善了望监测网和雷击火监测系统,健全火险预警体系;加强火源管理和专业消防队伍建设,增加大型扑火装备;加强包括边境防火隔离带和草原防火隔离带在内的林火阻隔网建设,防止外来火入侵,降低重、特大森林火火的发生率。

——小兴安岭片区主要治理措施是,完善了望监测系统,加强航空巡护;因地制宜开展阻隔系统建设,林农、林牧交错区建设多种形式的林缘隔离带。完善边境林火隔离带;严格火源管理,建立行之有

17

效的火源管理机制;加强专业扑火队伍建设,增加大型扑火装备,提高扑救能。

——完达山、长白山片区主要治理措施是,加强探索可燃物调控的研究,加大森林火险实时预警与响应机制等经验的推广,提高林火管理水平;加强航空巡护,加强森林火险预警与监测系统建设;提高阻隔网密度,增加机动性强的扑火装备,加强队伍实战演练,强化快速反应能力。

——燕山片区主要治理措施是,把森林防火提高到维护京津生态安全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加强防火线建设;建立现代化的森林火险预警、火情监测、火灾扑救和指挥体系,强化应急体系建设,开展森林航空消防,提高快速扑救和指挥处臵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太行山片区主要治理措施是,因地制宜地开设防火线;加强预警、了望监测网建设;严格火源管理。加快扑火队伍与装备能力建设步伐,加强扑火安全培训和演练,逐步实现由专业队伍扑火取代群众扑火,逐步开展森林航空消防。

——阿尔泰山片区主要治理措施是,完善林牧联防制度,严把火源关;增加林缘防火隔离带,完善边境隔离带。提高卫星林火监测水平,加快了望、巡护、通信等方面建设的步伐,解决火情发现不及时、报案难等问题:建立精干的专业扑火队,配备扑火机具装备,提高火灾扑救效能。

——天山片区主要治理措是,在完善林牧联防制度的同时,提高 了望覆盖率:配备适合当地的有效灭火工具;加强专业扑火队伍建设;

18

对夏季森林火灾进行专题研究,提供控制夏季森林火灾经验。

——祁连山区主要治理措是,建立健全森林火险预警与监测系统,改善林区通信条件。提高林火监测和通信覆盖率:配备适用的灭火运输等设施设备,实现通讯网络化、扑火机具化、队伍专业化的图标。

——陕甘宁片区主要治理措旋是,建设适用的林火阻隔带,防止火越过V型峡谷酿成大灾;建立火险预警系统,做好林火预报工作;做好以地面巡护为主,了望台、航空和卫星为辅的林火监测工作。 .

——岷山、大巴山片区主要治理措施是加强航空巡护和高山了望、地面巡护的配合,及早发现火情;加强扑火队伍的技术演练和扑火安全培训。

——横断山脉片区主要治理措施是,因地制宜营造生物阻隔带,加强了望监测和应急通信网络建设,利用航空巡护和航空灭火的优势,提高火灾扑救效率和装备水平。

——滇西南片区主要治理措施是,加强生物阻隔带,完善边境防火隔离带;加强航空巡护、地而巡护和高山了望的配合;加强物资储备库的建设,增加物资种类。

——滇黔桂三省交界片区主要治理措施是,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加强生物阻隔带建设,加强航空巡护和地面了望巡护,早发现早扑灭,配备适用的扑火装备,强化队伍训练,提高战斗力。 ——黔桂湘三省交界片区主要治理措施是,做好宣传教育,严格火源管理;加强生物阻隔带建设,加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半专业队

19

伍的建设,逐步实现扑火专业化,以取代群众扑火;加强了望网、通信网络建设,做到了望、通信等资源共享,实现三省联防联动。

——鄂湘西部片区主要治理措施是,加强生物阻隔带建设,建立森林火险火情预警监测体系,推广适应于复杂地形的新技术扑火机具装备的应用,增加物资装备储备,强化专业队伍建设,提高装备水平。 ——湘赣交界片区主要治理措施是,因地制宣营造各种形式的生物阻隔带: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严控火源:加强防火基础设施改造和更新,提高了望监测水平;加强基层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完善个人安全装备和队伍扑火装备。

——鄂豫皖赣四省交界片区主要治理措施是,加强生物阻隔带建设,强化队伍建设,增加扑火机具,提高装备水平;增加交通工具,提高运兵能力;加强省级协作联防,实现了望、通讯、扑救、物资调配等联动。

——鲁中南片区主要治理措施是,加强生物阻隔带建设;加强森林火险和林火了望监测系统建设:建立现代化的森林防火专业队伍,不断加强指挥员和战斗员的森林防火培训和实战演练,增强战斗力。 ——东南西部丘陵片区主要治理措施是,大力营造生物阻隔带,加大防火宣传力度,强化火源管理:改善了望监测于段,加强火险预警系统建设。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强化森林防火培训和实战演练,提高队伍装备水平。

——海南片区主要治理措施是,配合适宜当地的水灭工具和机具,大力开展水灭火;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肯,强化火源管理,做好

20

充足的物资储备。

三、建设内容与任务

森林防火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有效解决我国森林防火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森林火灾防控综合能力,必须全面加强森林防火的预防、扑救和保障三大体系建设。具体建设内容包括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程、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系统、林火阻隔系统、通信与信息指挥系统、森林航空消防系统、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及装备、物资储备库、森林火灾损失评估和火案勘查系统、科技支撑系统、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

(一) 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程建设

加强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防火意识,消除火灾隐患,是森林防火工作的第一道工序和长期性的任务。

按照“政府主导,媒体联动,教育渗透,全民参与”的要求,突出宣传重点,丰富宣传形式,扩大宣传广度,深化宣传实效,提高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切实发挥预防火灾的作用。

1、建立全方位社会化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网络体系

强化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的宣传教育职能,协调宣传、新闻、教育、文化、旅游、公安等部门及乡、镇、村民委员会,组成宣传教育网络体系。从各条战线、各个层面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建立全方位社会化的森林防火宣教格局。

2、开展多种形式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

进一步开展“进林区、进村宅、进单位、进学校、进风景旅游区”

21

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每年防火期,组织开展“宣传月”、“宣传周”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对全民进行森林防火科普知识、火灾扑救和安全避险知识的教育,开展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宣传与森林火灾的警示教育,结合普法教育,组织开展森林防火法律法规的培训。建立森林防火宣教展览室。增加林区的防火宣传牌、宣传窗、宣传栏和防火检查站的数量,林区县和林业局增配防火宣传车和宣传设备。加强防火宣传教育,建立防火检查站等防火宣教设施是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一项重要内容。

(二)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系统建设

通过建立健全预警中心、森林火险要素监测站和可燃物因子采集 站构成的森林火险预警体系,以加强火险天气、火险等级和林火行为等预报,并制定与之对应的预警响应机制,实现科学防火;升级改造并完善林火卫星监测系统,合理布局和改造地面了望设施,增强地面了望和巡护能力,逐步构建卫星监测、空中巡护、高山了望、地面巡护“四位一体”的林火监测体系,减少直至消除林火监测盲区,降低我国森林火灾的发生频率,有效预防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防范于未然。

1、森林火险预警系统

森林火险预警系统由预警中心、森林火险要素监测站和可燃物因子采集站构成,分为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子系统,其中国家级森林火险预警子系统由国家林业局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信息中心、新建的国家级森林火险要素监测站和森林火险因子采集站组成;省级森林火险预警

22

子系统由省(区、市)和重点林区森工集团防火办森林火险预警分中心、省级森林火险要素监测站和森林火险因子采集站组成。

(1)国家级森林火险预警系统

国家林业局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中心负责采集国家级森林火险要素监测站和可燃物因子采集站的监测信息,收集国家气象信息网发布的全国天气实况和预报信息、国家雷电监测定位综合信息网的雷电监测报告,收集省级森林火险预警分中心的监测成果,制作全国中短期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实时火险监测报告和雷击火发生预报,通过中国森林防火网站向社会公众发布,并通过森林防火系统的内部信息传输渠道对森林防火系统内部用户发布。

为实现与气象部门的数据信息共享,确保信息传输线路的畅通,国家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信息中心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新建一条数据通信专线,用于传输气象卫星数据和森林火险气象观测数据的交换。

(2)省级森林火险预警系统

设在省(区、市)和重点国有林区森工集团(林业公司)森林火险 预警分中心负责采集辖区内及周围省区的部分森林火险要素监测站和可燃物因子采集站的监测信息,收集本辖区内气象部门发布的当地天气实况和预报信息,国家雷电监测定位综合信息的雷击监测报告,制作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森工集团)中短期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实时火险监测报告和雷击火发生预报,通过森林防火网站向社会公众发布,并同时上报国家林业局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信息中心,下达到本省

23

(自治区、直辖市、森工集团)的基层防火办。

省(区、市)和重点林区森工集团防火办森林火险预警分中心与所 在地气象局新建一条数据通信专线,主要用于森林火险气象观测数据的交换和卫星数据传输。

(3)森林火险要素监测站

在充分利用国家气象部门现有气象站的基础上,在林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补充建立国家级森林火险要素监测站,每日定时向国家、省 (区、市)森林火险预警监测中心报送火险要素监测数据。

省级森林火险要素监测站的设臵,根据各省(区、市)重点林区的实际情况在国家级森林火险要素监测站的基础上加密。

森林火险要素监测站布局原则上按气候带和森林分布设定,还要考虑与国家气象观测网的平面互补性,设臵在火源较多的林缘地带或林间空地,森林火险要素监测站点需要具有GSM/GPRS或CDMA移动通信网的覆盖。

(4)可燃物因子采集站

在重点林区设臵可燃物火险因子采集站,主要监测因子包括地表可燃物含水率、可燃物载量、可燃物的燃点、地表温度等相关因子,通过森林火险要素监测站向省级系统传输观测数据,并与森林火险要素监测站同步布设。

2、卫星林火监测系统

卫星林火监测系统主要用于林火的宏观监测和火灾发生后的跟踪监测。由国家林业局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信息中心、国家林业局西南、

24

西北、东北卫星林火监测分中心构成,以确保卫星林火监测范围覆盖全国,不留盲区。

(1)对现有卫星林火监测系统升级。将现有已经严重老化、故障频繁的林火监测备份系统进行更新升级,使其在接收现有我国FY-1系列和美国NOAA系列极轨气象卫星数据的同时,能够接收和处理我国新发射的FY-3新型气象卫星和美国E0S、NOAA系列气象卫星数据;同时,对现有的E0S/M0DIS林火监测系统的软硬件进行必要升级改造,使其能够在接收和处理现有卫星数据的同时,能够接收和处理我国FY3、美国NPOESS等新的卫星数据,从而满足林火监测实际工作需要。

(2)建立分中心自主接受林火监测系统。由于三个分中心采用气象卫星中心的DVB林火监测系统,其时效性和稳定性较差,特别是在卫星时间冲突时无法选择接收卫星,无法实现对森林火灾的早发现,早报告,影响了分中心林火监测作用的发挥。为进一步提高三个分中心林火监测时效性,充分发挥其作用,拟在三个分中心建设自主接收卫星林火监测系统。

(3)建立数据传输系统。目前,国家林业局东北、西南和西北林 火分中心均没有与国家家林业局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信息中心联网,其开展林火监测的气象卫星数据是采用DVB林火监测系统,通过地面站—地面宽带—气象卫星中心—卫星广播—用户接收的复杂数据传输链路传输,接收北京、广州、乌鲁木齐地面站的气象卫星中的卫星数据,数据时效性弱,常常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为了充分提高分中心林

25

火监测工作时效性,拟建立设东北、西南、西北分中心到国家林业局的宽带数据专线,从而实现中心、分中心的全面联网。

(4)有条件的省份,结合森林防火指挥中心的建设可自主建立健全林火卫星自主接收系统,提高各省火情监测的时效性。

3、航空巡护系统

航空巡护监测主要是利用飞机高空优势,能够及时准备侦察传送森林火险、火情信息,并及时向地面报告;减少偏远林区、卫星监测及了望监测盲区;实现对不同时段、地域、天气条件下的火险等级、卫星热点核实的巡护监测;有利于林火的早发现、早扑灭,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损失,并为正确制定扑火方案和科学指挥林火扑救提供依据。该部分建设内容在森林航空消防系统建设中统筹考虑。 4、了望监测系统

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在重点治理片区内合理布局了望台,更新改造现有了望台,增加可视和红外探火等林火自动监测与报警设备,提高监测技术含量,扩大了望监测范围。 5、地面巡护系统

由于地理位臵、地形地貌、气候天气等差异,卫星林火监测与航空巡护及了望塔(台)监测方式对于一些不通视的森林地段存在着死角和盲区,同时,加强林区火源管理检查火灾隐患,监督安全用火。需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摩托车、马匹等交通工具在各自分管的责任区内,按照不同的火险等级进行不同时间、不同密度的巡护监测,及早发现并报告火情。

26

(三)阻隔系统建设

华北、东北、西北区域以工程防火隔离带建设为主,西南、东南、中部区域以生物阻隔带建设为主,以提升林区防火阻隔系统网密度。 (四)防火通信和信息指挥系统建设

综合应用无线短波、超短波、有线、卫星等多种手段,建立完善以固定通信网为基础,以车载、机械、移动通信设备为支撑,以便携式应用通信系统为补充,确保火场指挥通信得到可靠保障。无线通信重点解决重点治理片区县到林场、林场到了望塔、检查站直至火场的通信网络畅通;信息指挥系统重点构建国家到省乃至地(市)的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网络、指挥室信息指挥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 l、无线通信系统建设

无线通信系统建设是以构建超短波语音为主的基础通信网络,应急通讯系统、常规通信设备、通信车和应急移动指挥车为补充,完成火场扑火队与前指、基指,以及扑火队之间的话音通信联络。同时实现前指与基指、市、省和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之间的语音和数据(包括文件、图片和图像)的传输。

(1)超短波基础通信网络建设

超短波基础通信网络建设内容包括超短波中继系统、综合通信塔、有线和无线转接设备、扑火队伍GPS定位跟踪系统和空地通信系统。

(2)应急通信系统建设

应急通信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便携式超短波中继系统、背式

27

短波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和火场实时多媒休信息机载传输系统。

(3)常规通信设备建设

为保障专业扑火队伍与火场的通讯,减少设备故障造成的损失,配备背负式对讲机、超短波基地台(车载台)、手持机等常规通信设备。

(4)通信车和应急指挥车

通信车和应急指挥车主要是保障森林火灾发生时,指挥员能够做到立即出发、尽快到达火场,以发挥指挥和协调基础通信网络的作用,并利用车内集成的设备作为火场到前指和前指到县级指挥部之间的语音和数据的传输;实现各类扑火队指挥员之间的通信联络。通信车和应急指挥车采用小型越野车,进行集成和改装而成,集成的通信设备包括:全球星或亚星车载卫星电话、超短波车载台、超短波中继台、车载短波电台、警灯警报、天线升降塔及供电设备。

2、信息指挥系统建设

信息指挥系统主要由网络基础设施、应用系统、指挥室构成,再结合应急卫星通信网系统和应急移动指挥中心,实现由国家到省、地市、县的数据通信网络畅通,保证火场的音频、视频和图像等数据信息及时准确向各级指挥机构传递;信息指挥系统应逐步建立全国统一标准的数据库和应用软硬件。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借助已建立的全国林业信息专网,采用国家、省、地(市)、县四 个层次,建立健全全国森林防火信息指挥网络平台及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建设中央级数据中心及灾难备份系统、省级及地市级数据分中心;

28

建立全国卫星应急通信网络。 (2)应用系统建设

应用系统建设包括森林防火视讯调度指挥系统建设和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

(3)指挥室及设备建设

对国家森林防火指挥室和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完善和改造省级防火指挥室的信息汇聚、操作及显示系统,改造和完善地市及县级防火指挥室。重点解决国家、省、地、县指挥室的设备配备。 (4)森林防火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建设国家和各省森林防火应急指挥中心,进一步加强增强处臵紧急突发事件和重特大森林火灾的能力。 3、人员培训与应急通信系统专用频道建设

建立和健全森林防火通信及信息指挥系统的培训机制,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设备维护保养、管理操作技能,确保通信网络和信息指挥系统管理和应用效能,对国家、省、地(市)、县相关岗位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为保证应急通信系统及时、快速、不受任何干扰地完成扑救森林火灾时的通信联络,申请中继专用频率,以保证不同地区和范围的使用,并逐步规范应急通信专用频率的使用。 (五)森林航空消防系统建设

在充分利用现有航空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以东北航空护林中心、西南航空护林总站为依托,通过增加飞机数量,完善航站设施提升功

29

能、新建航站等,加强航空消防系统建设,提高航空直接灭火和航空巡护的能力,基本实现重点区域航空巡护和航空灭火的全覆盖,以弥补人力和地面交通难以到达的边远林区火情监测、巡护和火灾扑救能力的不足。

建设重点为增加飞机数量,提高航空巡护和灭火能力;完善现有护林中心(总站)与航站基础设施和信息指挥系统,充分发挥其功能;加密东北、西南区域偏远林区巡护、灭火需要的航站,拓展华北、中部等区域的森林航空消防。

1、提高森林航空消防能力

按照航空消防应机动灵活、行动快、受地形地貌影响小的要求,拟选用载重量较大、运兵能力强、爬升高度较大、适合吊桶、洒水作业的大中型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为满足大型洒水灭火飞机取水的需要,根据我国江河湖泊等水源分布情况,在重点林区省份确定符合大型洒水灭火飞机取水条件的水库、湖泊、河流作为水源。

2、森林航空消防基础设施设备完善

主要对东北航空护林中心和西南航空护林总站各航站进行维护改造;对林业自建机场进行改造升级;改扩建森林航空消防调度指挥中心、机场指挥塔楼及滑降训练设施等。在东北航空护林中心建立森林航空消防航油贮备库,对现有部分航站配备的化学灭火设备更新,建设航空消防飞机气象保障系统。

3、森林航空消防信息指挥系统建设 (1)信息传输综合平台

30

建立东航中心和西南总站与各航站(临时基地)之间的信息专线,作为全国森林航空消防管理信息系统、GIS系统、数字化调度指挥系统的运行平台,实现数据及语音的综合传输,并满足视频传输的要求;在数据网基础上以VPN技术组建东北和西南森林航空消防系统IP电话网、视频会议网,实现内部互通IP电话与视频传输,从而建立一套多功能的综合信息传输网络平台。

(2)地理信息平台和辅助决策系统

利用“3S”技术建设统一的地理信息系统,并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整合,建立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卫星林火监测应用、森林航空消防管理和防扑火指挥系统,为森林航空消防工作和森林防火协调工作提供现代化的管理和辅助决策手段。

(3)航线管理及动态监控系统建设

根据东北和西南森林航空消防系统的职能,主要以现有的电子地图管理系统为基础,整合卫星通信系统,利用网络、通信等高新技术建设现代化的空中管制及指挥保障系统,提供航线动态管理、飞机实时监控,方便对飞机进行指挥和调度,提高航护效率、避免飞行事故,实现对航护期每架飞机的有效监管。该系统包括北斗一号卫星定位子系统、航线管理及动态监控应用平台子系统、航线管理显示系统子系统。

(4)地面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该系统是对航护飞机处于地面阶段和飞机进行降落、升空时进行直观有效监控,方便日常对飞机的指挥和调度。在远端各航站的监控

31

现场,网络摄像机将从各航站监视到的视频信号转换为基于以太网络标准的数据包,通过VPN网络使摄像机所摄画面直接传送到内部网络上,在远端对航站机场进行监控。

(5)无线电通信导航子系统

鉴于东北和西南森林航空消防系统的无线电信号存在着质量差、时断时续以及连接不通等问题,需要对目前正在使用的简易天线进行改造与完善,以解决无线电信号接收问题,确保无线电通信质量及导航工作顺利进行。

4、林火信息采集系统升级工程

直升飞机从空中对地面火场实施侦察自动摄影,取代目前以肩扛式摄像机获取火场信息的方式,实现林火信息采集系统的升级。采集的林火信息通过便携式卫星宽带数据交换系统,利用先进的卫星和微波技术实现现有交通工具无法到达的火场的信息传递任务。

5、新建航站

由于航空护林具有灵活机动,“早发现、行动快、灭在小”等优势,在巡护监测和扑救火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在森林防火实际工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森林防火形势发展需要,结合现有航空护林站的布局,需合理调整森林航空消防站(点)建设布局。一是逐步增加航空护林站的密度,二是逐步拓展森林航空消防的覆盖范围。

6、移动航站建设

依托固定航站增设移动航站,延伸固定航站辐射半径,弥补航空直接灭火盲区。根据实际需要,分轻重缓急,首先在现有航站和在建

32

航站以及临时基地配备移动航站。

7、森林航空消防训练基地建设

为开展森林航空消防机降、索降、吊桶、化灭、扑火人员技能训练、火场自救训练、地空配合扑火等专业科目实战演练,提高航空灭火效益和确保飞行安全,在东北和西南建立森林航空消防专业训练基地,对森林航空消防飞行和专业扑火人员进行专门训练。

8、森林航空消防新技术引进推广

为提高恶劣环境条件下火情监测和侦察能力,加大机载多光谱扫描探火系统等新技术在森林消防的应用与推广。

(六)森林消防专业队伍与装备能力建设

1、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精干、训练有素的专业、半专业的森林消防队伍,是实现 “打早、打小、打了”的可靠保证。各重点治理县保证至少建立1支森林消防专业队伍,专业队伍要配备数量充足的扑火机具与装备;每支专业队建设一定数量的营房和附属设施;利用各级森林防火培训机构,加强专业、半专业队伍的培训和训练,提高扑火队伍的战斗力。

2、扑火机具与装备能力建设

本着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配备风力(水)灭火机、灭火水枪和扑火服装等中小型扑火机具与装备,满足数量上的需求。

根据不同区域,结合地形条件,有选择地加强装森林消防车、水罐车、接力水泵和野炊车等大型扑火装备能力建设,提高森林大火扑

33

救机械化水平和扑火效能,提高机械化扑救和处臵重大森林火灾的能力。大型扑火机具装备建设重点是加强东北、西南等重点林区。

(七)武警森林部队防火装备建设

结合森林防火形势任务需要,重点加强装备建设投入,加快装备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有森林部队特色的指挥、信息体系。对现有装备进行补充更新,从而提高部队防火执勤、灭火作战的组织指挥能力、快速机动能力和综合保障力。适当引进先进灭火装备,突出水泵等灭火分队装备建设,提高装备科技含量,逐步实现由人力扑救向机械扑救,由风力灭火向以水灭火、化学灭火转变,确保装备适应不同地域、不同季节、不同火源、不同气象条件下执行任务需求。在有线电通信装备建设上,实现通信指挥网之间可连互通、相互兼容、互相弥补;在有线通信、指挥通信装备建设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灭火作战指挥音频、视频和图像高质量传输。

(八)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

物资储备库是扑救森林大火重要的供应保障体系,也是国家应急保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森林防火区域划分和重点建没区域,结合现有的国家物资储备库建设情况,按照“突出重点、辐射周边、就近增援、分级保障”的原则,合理布局各级物资储备库,形成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保障能力,以便能够在火情紧急时,对重特大火灾扑救实施及时、有力的增援。物资储备库按国家、省、重点治理县(市、区、局)三级建设。

(九)森林火灾损失评估和火案勘查系统建设

34

森林火灾评估系统主要包括服务器及输入输出设备、高容量磁盘阵列和数据软件等。其中国家森林火火评估系统服务器、磁盘阵列和数据软件规格和等级要求较省森林火灾评估系统配臵高。

国家、省森林火灾评估系统是利用高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新技术手段,开展对灾后森林资源损火、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并建立森林植被恢复模拟和森林火灾损失档案系统。同时加快火灾损失评估标准体系的研究,加快建立评估标准和评估办法,从而规范评估程序。同时,为提高森林火灾案件侦办和查处力度,为全国森林火灾案件勘查刑侦机构配备刑事勘查车和刑事勘查箱。

(十)科技支撑系统建设

依托现有的林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组建国家林火研究机构。以防火基础理论、实用技术开发推广和防火管理科学研究为支撑,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开发,全面提高森林防火工作的科技和管理水平。规划建立国家林业局森林防火研究中心,在全国建l~2个国家级森林防火重点实验室,并依靠社会各部门的科研力量和资源条件加强对防火应用技术及其装备研究与创新,并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提升森林防火自身的科技含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近期建成局级重点实验室,“十二五”期间,升级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重点围绕森林雷击火防控关键技术开发、森林火灾预警监测、特殊山地林火扑救技术、扑火队员安全防范技术、森林可燃物调控技术、森林火灾防控机具设备研制、航空灭火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

(十一)培训基地建设

35

森林防火从业人员的良好素质是充分发挥国家森林防火综合建设体系作用的重要保障。根据现状,按照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国家、重点林区省(区)森林防火培训基地(结合宣传教育同建),优化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对森林防火管理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建立森林防火管理、森林火灾应急处臵案例库,并通过案例教学,加大宣教培训力度。建立一支以理论研究人才为先导、高级管理指挥人才为龙头、以中层管理指挥为骨干、以专业技术人员为重点、以村(镇)联防队员为补充,工种岗位齐全、业务技术精湛,具有较高素质的复合实用人才队伍。

l、国家森林防火培训基地建设

分别依托东北、华北、东南和西北区域林业高等院校和现有的培训机构建立国家森林防火培训基地,主要加强省、地、县(市)各类森林防火指挥员、专职指挥和地级以上森林防火办主任的森林防火基础理论知识的宣教培训,提高指挥人员对森林火灾扑救指挥能力和水平。

2、省(区、市)森林防火培训和野外演练基地

在重点林区省(区、市)建立森林防火宣教培训基地和野外演练基 地。培训基地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科研院所培训资源;为加强火场场景仿真模拟演练,建立野外演练基地。省培训基地主要针对各县防火办主任、各专业队队长的基本专业知识和指挥自救能力的培训。野外演练基地主要针对各级指挥员和专业扑火队员进行实战演练,提高指挥员实战指挥技能和专业扑火队员实战扑救能力。

36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制

继续强化地方各级政府对森林防火全面负责,行政一把手负全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政府责任制。把森林防火建设作为当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明确森林防火工作目标,分解任务,细化责任,把森林防火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政府领导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政府责任制的检查、监督,严恪执行考评奖惩制度。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科学规范的森林防火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齐抓共管,认真执行部门分工负责制

认真贯彻《森林防火条例》、《国家处臵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落实各部门森林防火的责任,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和林业主管部门认真履行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的职能,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国家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细化并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的有关优惠政策,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本职工作,大力支持森林防火,帮助解决森林防火工作出现的困难。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要在总体规划的编制、地方实施规划及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的指导、协调和审核及项目建设实施中的指导、监督、检查和验收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地方政府和各级森林防火管理部门组织和实施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和实施实行建设单位项目法人负责制,项目法人对项目申报、实施、质量、资金管理和建

3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uu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