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研究综述

更新时间:2024-06-01 03: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研究综述

蒋泽洲(10350106、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学院、珠海校区)

摘 要: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 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的酝酿和形成, 不仅打开了中国外交的局面,为20 世纪80 年代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而且在今天仍是我们观察世界、制定国际战略的指导原则, 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中国学界对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历程、内涵、现实意义等方面,从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和深化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的研究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毛泽东、三个世界、发展历程、内涵、现实意义、未来发展趋势

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主席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首次明确、完

整地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他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 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此后,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进一步发展,成为当时毛泽东以后至80年代初期中国对外关系的指导性方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界对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和阐释并由此产生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的发展历程、内涵、现实意义等方面。但这类文章主要为学术期刊和学位论文,专著类作品为数不多。研究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国际形势的把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学界对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拓展与深化。

一、 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研究的现状 1、关于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发展历程的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世界形势显著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掀起了空前的民族民主运动, 几十个国家相继获得了独立, 其中一系列国家脱离了资本主义体系, 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和苏联一起形成了同帝国主义阵营相对立的社会主义阵营。

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在这个背景下,决定选择了倒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

再接着到了1974年,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 首次明确、完整地提

出了“ 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

“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其实并不是毛泽东的专利,早在毛泽东提出

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之前, 国际上已经有了“三个世界”的提法。“三个世界”术语的明确提出,始于20世纪50-60年代,“第三世界”一词是从法国“第三等级”一词演绎而来的。1尔夫·菲利普斯在《何谓“第三世界”》一文中提出, 是法国人口统计学和经济史学家艾尔弗雷德·索维于1952年首次使用了“第三世界”这一术语。尽管与此同时,还有另一种说法,认为克劳德·鲍迪特早在1949年4月就已创用了这个词, 但大部分西方学者都确认“索维年创用”说。2因此,大部分学者认为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 国际社会中就有很多人开始称帝国主义阵营为“第一世界”, 社会主义阵营为“第二世界”, 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为“第三世界”, 并认为1995年4月万隆会议的召开是第三世界兴起的标志。 又有学者认为,1966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社会学教授欧文?路易斯?霍罗维茨在其出版的《三种发展阶段的世界》一书中指出:“第一世界”是指美国统治的世界, 包括其西欧盟国以及在拉丁美洲和世界各地的“卫星国”。“第二世界”是指苏联统治的世界,历史上是俄国的势力范围,包括其东欧和亚洲部分盟国和“卫星国”。“第三世界”是指亚、非、拉地区的不结盟的非“卫星国”,通常包括, 经济上从阿尔及利亚到南斯拉夫、政体上从印度到中国等各式各样的国家。这种观点虽然对“第三世界”的解释比较合理,。但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没有反映出国际上各种力量经过20世纪60年代的“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形成的新的战略格局,没有搞清超级大国、一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与区别,以及发展中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则对“三个世界”做出了全新解释。在1946

年8月,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首次提出了关于“中间地带”的理论。他指出:“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这里有欧、亚、非三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3这被认为是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的雏形。而在1964年1月毛泽东在又一次与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等人的谈话中提到说:“美国现在在两个‘第三世界’都遇到抵抗。第一个‘第三世界’是指亚、非、拉。第二个‘第三世界’是指以西欧为主的一批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有些还是帝国主义的国家。”4这是毛泽东首次非正式提出“三个世界理论”,但他并没有明确指出“三个世界”的划分标准。到了1965年,毛泽东与斯诺谈国际问题时又说:“我也同法国人讲过。在同法国议会代表团谈话时,我问他们第三世界究竟包不包括法国,他们说不包括。”

5

之后则在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首次明确、完整

地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

2、 关于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内涵的研究

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其目的、范围是与当时的国际背景直

接联系的,它反映了当时世界实际存在着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着的三方面力量。毛泽东把美国、苏联划为“第一世界”;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为“第二世界”;其他剩下的拉美国家,非洲,以及除去日本的亚洲国家为“第三世界”。

⑴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提出背景的研究

二十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战后,各大国的首脑都对建立国

际政治新秩序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并提出过相应的理论。但是,谁都没有也不可能注意小国、弱国和穷国的利益, 他们所奉行的都是代表不同国家利益的由大国划分势力范围、主宰世界的国际关系理论。这是殖民主义政策的继续,也是小国、弱国没有取得独立、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处于附庸从属地位的必然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由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 三巨头”一手策划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由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组成的新“ 三巨头”所确立的雅尔塔体系,也是如此。

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苏美两极格局。而在世界出现两极格局的同时,多

极化的趋势就作为一种潜流存在着。这首先是战后通过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产生的新兴独立国家,其中的最重要的代表就是中国。这些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另一个对世界两极格局形成挑战的是两大阵营中的离心和分化倾向它始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两件大事,一是中国从苏联阵营中分化出来,独树一帜二是法国等欧洲国家同美国闹独立性。到70年代,又出现了所谓五强格局和美、中、苏战略大三角的态势。

毛泽东所处的时代,正是战后世界在以两极格局为主导的同时,世界多

极化趋势孕育、发展并逐步突出的时代。这个时代呼唤着代表弱国、穷国、小国利益并反映多极化趋势的国际关系理论。因此有学者就认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有的学者还认为,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国际政治力量经历了大动荡、

大分化、大改组,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这种变化,将世界政治力量再次重新划分为革命力量与反革命联盟两种,认为前者中间存在着反帝和反修两条统一战线,后者中则存在着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三种坏人”,基于其苏联统治集团已背叛了社会主义的认识,将帝国义与修正主义即苏联划分到同一营垒之中,提出了反帝之外还要反修的另一战略任务。于是,将世界划分

7

6

为“三个世界”的想法就由此产生。

⑵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提出动因的研究

有研究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的学者提出,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

理论的最主要的动因, 是要在急剧变动的世界格局中,为中国找到一个与国力和国家利益相符合的战略地位,即中国属于第三世界。8还有学者认为,毛泽东这样做的原因是想改变战后两极体系的现状,是突破了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做法,战略地指明了中国外交将以反霸权为主线,团结第二世界,坚定地站在第三世界国家一边。同时为中美关系的恢复、中国外交空间的拓展奠定理论基础。

9

也还有学者认为,毛泽东是为了号召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反对美苏两霸的强

权政治、霸权主义, 捍卫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捍卫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体系中关于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重要内容。10不管怎样,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肯定了,毛泽东在这时适时地提出“三个世界理论”是为了新中国的权益不受损害,为了国家利益得到最大的保障。

⑶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提出局限性的研究

有的学者提出,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具有一定局限性,他们

指出,同任何理论一样,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不能不受到客观条件和主观认识的制约。它的局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这个理论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产物,但也不能不受到在那个时代起支配作用的两极格局的影响,留有时代的局限和烙印。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无论在50年代还是在70年代,中国的外交指导都试图同其中的一方在战略上结成有形的或者无形的伙伴关系,争取形成针对另一方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这不能不说是受到同大国结盟思想的局限。其次,这个理论还受到冷战格局的影响,对爆发大规模世界战争特别是侵华战争的危险性估计日趋严重。毛泽东虽然正确地看到苏美两国争夺加剧、矛盾不可调和的一面,但对这种矛盾冲突达到一定的均势后互相牵制,爱好和平制止战争的力量特别是第三世界的力量也在迅速增长的一面估计不足。11

上述主客观方面的局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很难避免的。但无论如

何,毛泽东力图在急剧变动的世界格局中,为中国争取一个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国际环境的所作的不懈努力,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间,中国就实现了从赢得国家独立到在世界格局中取得重要战略地位的历史性飞跃。这种符合中国自身根本利益的战略地位,苏联不可能给,美国同样不可能给,只能靠中国自己独立自主地去争取。这是毛泽东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取得的最大成就。

3、 关于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现实意义的研究

毛泽东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开启了中国的全方位外交时期,有力地指导了中国的外交实践,如: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积极改善了同第二世界国家的关系,加强了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历史发展到了今天,国际局势已发生重大变化。但他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仍是我们今天观察世界,制定国际战略、政策的指导性原则,仍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国内很多学者对“三个世界理论”的现实意义进行了研究。

其中就有学者将其现实意义总结概括为了四个方面12:

第一,观察世界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原则。对于世界的观察,如果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囿于前人或他人某些理论观点的框框,在世界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仍对实际情况视而不见,顽固地抱住某些教条不放,是不能对世界得出正确的认识的。而毛泽东,恰恰不是从教条出发,而是从世界各种力量大变化、大分化、大改组的实际出发,才得以对世界做出了科学的划分。这对我们今天和今后观察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了一个活生生的范例。

第二,国际关系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国际关系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利益,

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方面的利益只是国家对外关系中整体国家利益的一部分,而且比之经济利益、安全利益等,并非总是最重要的利益。因此,国际关系不能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作为划线的决定性因素。同样,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体系,自社会主义国家产生,就存在着两者的关系、矛盾,今后还将继续存在,有时甚至矛盾还很激烈,但是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这一历史大趋势的不同阶段上,这一关系、矛盾并非总是在世界格局诸种关系中居决定性的位置(1917年以来80多年的世界历史回顾可见,只有五六十年代如是)。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战略思想的一个鲜明特色和对我们今天观察世界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的一个思想原则,就是国际关系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世界格局不以意识形态定位。

第三,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仍将是中国外交的一项长期而又艰

巨的任务。毛泽东在20世纪70年代划分三个世界时,曾经揭示出霸权主义是世界不得安宁的根源。在人类迈进21 世纪的今天,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导致世界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的形势下,霸权主义正在呈现出某些新的特点。“人权外交”、“经济制裁”, 成为霸权主义向别国施压和干涉别国内政的重要手段,甚至于出现了以“人道主义”为借口,对一个主权国家实施军事打击。在这种局面下,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仍然是中国外交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第四,继续加强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20世纪70年代划

分三个世界的战略中,毛泽东突出强调了第三世界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且表明了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基本立场。在毛泽东看来,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第三世界是“推动世界历史车轮前进的革命动力”,是反对超级大国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军。在新的历史时期,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仍然是维护世界正义、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连续挫败西方势力所谓人权问题的反华提案,亚非拉国家对中国的有力支持,是这一斗争取胜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巩固和加强与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仍然是中国外交的基本立足点。

还有学者认为,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内

容,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战略、策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重要指导思想。战略思想阐明了我国的基本立场是站在第三世界一边,这对于改善我国的国际环境,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有积极作用。它指明了在国际斗争的全局中,应坚持以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凋整和外交斗争的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13

二、 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虽然说,现在的国际形势趋于多样化,两极化以由苏联的解体而被打破,

但是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广大“第三世界”的民众的力量仍然需要团结起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现在的国际形势相较于上世纪70年代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三个世界”的本质状态依然没有改变。因此,怎样在与时俱进的前提下实践好“三个世界理论”,尚待学者有更宽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研究。

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提出已近三十多年了。在这三十多年

里,世界格局继续发生着极其重大的变化,并且必将对未来时期的基本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从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到这种格局与美、苏、中战略大三角关系及美、苏、中、德、日的五极格局14同时并存,再到苏联解体后的冷战时代的结束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速发展, 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世界在世纪之交出现了动荡、多变和过渡状态。当代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历史向我们不断揭示出这样一个真理随着国际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由少数大国主宰世界各国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未来世界的发展,必然是不断走向多极化趋势的,因此将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与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相结合,从深层次、多角度地探索理论与未来发展趋势的结合点,是了解现在国际形势、制定国际战略的迫切需要。

15

所以,我们需要把推进世界多极化与“三个世界理论”结合起来。十六

大报告指出:“我们愿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积极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这段话精练地概括了中国多极化思想,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针对单极世界而言,谋求的是“多种力量和谐并存”,而不是历史上那种以牺牲小国利益为代价的“大国制衡”。江泽民强调指出,要积极推进世界多极化。推动世界多极化就是要推动世界各国、各地区平等竞争、互利合作、和平共处、共同繁荣。他提出发展中国家理应是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16

由此可见,在新时期的发展中,我们应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发扬“三个世

界”划分的理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内涵没有再僵硬地借用名称上的载体,而是与时俱进地融入到了“东西南北”、“全球化”、“和谐世界”等理论之中,用另外一种形式继续发挥着能量。只要时代性质没变,只要霸权主义还存在,只要“第三世界”还存在,并改变不了继续受到霸权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的地位,那么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就不会失去其意义,不会过时。我们应历史地、全面地、辩证地看待这一理论,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发扬这一理论,而不是简单地否定这一理论。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徐秀春

2 毛泽东“ 三个世界划分”战略和策略思想的历史考察--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 李丹慧 3 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提出的由来 汪清源 罗贤辉

4 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徐秀春 5 《毛泽东外交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4年 6 世界多极化趋势与毛泽东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 李捷 7 毛泽东“ 三个世界划分”战略和策略思想的历史考察--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 李丹慧 8 世界多极化趋势与毛泽东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 李捷 9 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提出的由来 汪清源 罗贤辉 10 对“ 三个世界划分” 理论的看法 何素华

11 世界多极化趋势与毛泽东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 李捷 12 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徐秀春 13 对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的再认识 刘长喜 14《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0年5月版 15 世界多极化趋势与毛泽东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 李捷 16 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与当今时代的发展 李正鸿

17 再论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形成及其意义 袁威

1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us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