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高考地理分类解析:人口与环境
更新时间:2024-06-17 08: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十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十年高考地理分类解析:人口与环境
总题数:33 题
第1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 题目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27~28题。 年龄段(岁) 0~14 男性人口(万人) 5.04 女性人口(万人) 3.84 27.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28.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答案
27.BC 28.CD
解析:本题组结合热点“我国人口问题”,考查考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7题可以从表格看出:该市迁入的女性人口多于男性,且以青壮年为主;现在我国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原因影响。
第28题,迁入的青壮年人口加剧了就业压力,但也带动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第2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四川卷(新课程))
15~29 25.14 37.10 30~44 14.68 11.63 45~59 4.94 4.01 ≥60 1.76 1.78 题目
图1为甲、乙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据此回答4-6题。
4. 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家是 A.韩国 B.古巴 C.新西兰 D.埃及
5. 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 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
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 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
6. 由图1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目前甲国城市化水平高
B.乙国可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C.目前甲国为人口净迁出国 D.目前乙国劳动力短缺 答案 4.D
解析:本题组考查了人口数量、分布及人口问题。由图中可以看出甲国为发达国家,但1890~1920年人口增长较快,与目前的埃及相近为过渡型,而韩国、古巴和新西兰目前均属于现代型。 5.C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乙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原因是各个国家或地区提出的控制人口数量的政策。 6.A
解析:甲国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普遍较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人民收入高,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撒哈拉以南非洲保持着较高的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故与乙国不相吻合。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劳动力并不缺乏。
第3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重庆卷(新课程)) 题目
图3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a、b区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属于 A、现代型和过渡型 B、原始型和传统型 C、现代型和传统型 C、传统型和过渡型
11、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10.D
解析:本题组考查了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因素及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判断人口再生产类型。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根据三者的特点决定人口再生产类型,高高低为原始型,高、较高、较低为传统型,高低高为过渡型,低低低为现代型。从图中可看出a区域特点是高、较高、较低为传统型,b区域特点是高低高为过渡型。 11.B
解析:从图中看出c区域特点是低低低为典型的现代型,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接近0,看出c区域为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出生率低是因为人们的受教育水平高,思想观念发展了改变,生育意愿较低。
第4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Ⅱ(新课程)) 题目
图1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据此回答1~2题。
1. 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A.Ⅰ期 B.Ⅱ期 C.Ⅲ期 D.Ⅳ期 2. 在Ⅰ期
A.人口急剧膨胀 B.人口老龄化 C.人口增长停滞 D.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答案 答案: 1. C
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第Ⅲ阶段,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而同期的死亡率很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当然迅速降低;死亡率低,意味着人们的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渐体现,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地增长。 2.D
解析:第Ⅰ阶段时,人口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人口增长较缓慢,因为高死亡率,人的平均寿命较低。
第5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 题目
图4是德国和泰国产业人口构成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8—19题。
图4
18.关于德国和泰国产业人口构成及其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37年&1999年,泰国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 B.1961年&1999年,德国第二产业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 C.1999年,两国均以第二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 D.1999年,两国均以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 19.1980年&1999年,泰国产业人口数量变化最大的是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旅游业 答案
答案:18.B 19.A
解析:第18题,首先根据第三产业人口所占比重大小,不难看出图上部曲线表示的是泰国从事第一产业人口比重高,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低,图下部是德国产业构成人口的历史演变曲线。从图中可读出,1961年德国第二产业人口比重约为70%,到1999年呈下降趋势。
第19题,首先,明确农业是第一产业,工业是第二产业,商业和旅游业为第三产业。其次,泰国农业人口从1980年到1999年下降最快,其数量变化也最大。 第6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 题目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 C.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 D.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 答案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环境人口容量的理解能力。可用排除法解答。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而非总人口数量,可排除A选项;由于对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标准的认定,可能存在较多的主观因素,所以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排除B项,选定C项;16亿人是我国人口最大承载量,而非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不是指最高人口,而是有些接近地区最适宜人口的涵义,又可排除D项。
第7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 题目
21.图5是1978年——2004年我国人口总量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双项选择题)
图5
A.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总量同期达到高峰 B.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正值生育率的高峰
C.1978年——2004年,我国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 D.1978年——2004年,我国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答案 答案: B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地理统计图的能力,具体考查学生对我国人口增长规律及原因的理解能力。从曲线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的高峰期在1989年前后,由于处于生育高峰期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而我国人口自然增长总量最多在2004年,两个峰值不重合。人口的迁移是机械增长,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我国外来移民不多,人口增长主要是自然增长所致。
第8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Ⅳ(新课程)) 题目
下表为2002年我国四个地区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10——11题。
总人口 地 区 ① ② ③ ④ (万人) 9613 1625 3837 267 (%) 0.638 0.595 0.721 0.607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0.603 -0.054 1.075 1.276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6163.2 5408.8 1180.0 159.7 10.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答案:10.B 11.B
第9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 题目
图7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16~18题。
图7
16.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 A.16.7% B.14.3% C.0.9% D.1.2%
17.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大量人口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小 18.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 A.人口老龄化突出 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 C.社会劳动力不足 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 答案
答案:16.A 17.C 18.D
第10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 题目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表1回答16~19题。 表1
人口算术密度 国家 加拿大 (人/km2) 3 人口生理密度 (人/km2) 35 美国 埃及 中国 英国 印度 日本 荷兰 孟加拉国 30 70 129 241 313 336 432 910 156 3503 934 963 559 3054 1601 1359 16.“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 A.加拿大 B.美国 C.埃及 D.印度
17.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2以上的国家是???????????( ) A.美国 B.荷兰 C.孟加拉国 D.加拿大
18.对比表中中国、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 ) A.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为大 B.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为大
C.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 D.中、印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小
19.就国土面积而言,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有????????( ) A.日本、埃及 B.中国、印度 C.美国、加拿大 D.孟加拉国、美国 答案
答案:16.C 17.C 18.B 19.A 第11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 题目
16.进入新世纪,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对策是????????( ) A.继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 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趋势
C.提高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 D.保持目前的城市人口比重 答案 答案: A
第12题(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广东卷(新课程)) 题目
图4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4回答12——13题。
12.30年间该地区?????????????????????(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13.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没有变化 D.略有下降 答案
答案:12.B 13.C
)
) 第13题(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广东、河南卷(旧课程)) 题目
根据图1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图中a所示国家可能是??????????????????( ) A.印度 B.新加坡 C.美国 D.德国
2.图中表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图中a所示国家,取得独立的方式是????????????( ) A.武装斗争 B.政治运动 C.议会斗争 D.军事政变 答案
答案:1.A 2.A 3.B
第14题(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上海卷(文科使用)) 题目
五、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请对下列相关问题作出选择。
10.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
A.93% B.23% C.13% D.60%
人口年龄构成的比重
11.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12.我国是多灾害国家,下列地区中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频发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 C.山东丘陵 D.长白山地
13.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十五”计划要求我国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16.5%提高到18.2%。下列措施中,能快速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是??( ) ①继续营造防护林体系 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④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答案:10.B 11.B 12.B 13.A
第15题(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山西卷(新课程)) 题目
9.图2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过渡型”的国家是( )
图2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答案:B
第16题(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旧课程)) 题目
12.由图1可知,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①
图
1 图2
13.图2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答案: 12.C 13.C
第17题(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广东卷(旧课程)) 题目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美国和日本是两个人口最多的发达国家。
1.中、印、美、日四国人口现状相比较????????????( ) A.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美国的人口密度最低
C.日本的城市人口比重最低 D.印度老龄人口比重最高
2.表1资料表明,那时???????????????????( )
A.美国能源利用效率最高 B.日本能源利用效率在降低
C.印度能源利用效率及发展趋势均优于我国 D.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于其他三国
表1: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次能源消费 (20世纪80年代平均值) 中 国 日 本 印 度 美 国 消费量 2.3 0.47 1.3 1 (以美国为1) 年增长率(%) -1.3 -3.1 +1.4 -2.2 3.当太阳直射点自赤道移至北回归线期间???????????( A.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 B.日本一直是雨季
C.印度大部分地区经历自雨季至旱季的变化 D.美国洛杉矶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
4.当伦敦为中午12时????????????????????(A.美国处于黑夜,中、印、日三国都处于白天 B.美国处于白天,中、印、日三国都处于黑夜 C.中、印、日三国的日期比美国早一天 D.中、印、日、美四国的日期相同 答案
答案: 1.B 2.D 3. A 4.D
第18题(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 题目
) ) 17.目前上海面临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 ) A.卫星城镇人口比重大 B.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 C.人口年龄构成轻,生育高峰压力大
D.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赡养照顾众多老人负担过重 答案 答案: D
第19题(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 题目
38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近年美国的人口从东北部向南部、中西部迁移 B目前中国人口主要是从内地、边疆迁往沿海 C较长时期内俄罗斯人口自西部向东部迁移 D近年巴西人口从沿海向中西部迁移 答案 答案:BCD
第20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 题目
33.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1)目前广东呈现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相对落后的粤北山区经济发展格局(图13)。200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年末户籍总人口为24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8万人。按户籍人口计算,此地区城市化水平是____________(保留整数)。
(2)读图14-15,指出景观特征。 图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适合粤北山区发展的产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发展成为城市密集区,其国土整治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填写正确项的字母)
A.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坏境
B.建立城市绿地系统,构建城市绿化隔离带 C.大量移种山区古树绿化城市 D.鼓励新建“花园式”工厂 E.改善交通体系,减缓交通拥挤 答案 (1)72.0% (2)
图14:城郊农村;菜地,精耕;楼房密集 图15:山区农村:稻田,较粗放;低矮泥瓦房
(3)绿色农业;资源型产业;旅游业;水电;农副产品加工
(4)A,B,E
第21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北京卷(新课程)) 题目
39.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回答:
(1)据清《苏州府志》记载,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 试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历史作用。
(2)根据表1数据,说了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的差异,试分析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表1 2003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
北京市 河南省 自然增长率 0.564 总增长率 5.292 0.562 (3)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等资源的矛盾又进一步凸显出来。人口膨胀与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要树立人类的资源危机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变化,并从认识论角度就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解决思路。 答案 答案要点:
(1)原因: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粮食产量增加,分离出劳动力从事专业化和商品化的生产,城市独立的手工业工场兴起。 历史作用:江南一带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北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河南为正。其原因是北京人口出生率低于死亡率,河南人口出生率高于死亡率。北京人口总增长率高于河南,其原因是人口的机械增长率(迁入人口)较高;两个地区人口机械增长率不同反映了两个区域吸纳劳动力的差异。 (3)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的认识要不断深化。人和自然资源的矛盾始终存在,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严重性。
②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要解决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必须形成对二者关系的正确认识,并以此为指导推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限制人口数量,保护、节约资源,开发再生资源,以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解析:
(1)本题共有两问,第一问是分析原因,第二问是分析历史作用。通过材料可以知道现象是指机工出现、雇佣产生。机工出现、雇佣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一条鞭法的影响中得到启示: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原因之二可以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手工业的进步中得到启示:明代由国外引进的高产农作物新品种广泛种植,粮食总产量增加,这对于腾出更多人手来从事手工业提供了可能。原因之三可以从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中得到启示:明中期以后,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逐渐兴起,并在江南一些地区发展成为独立的手工业工场。当“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出现后,这种雇佣关系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地区的丝织业首先出现了。本题既紧扣教材,又非常灵活,有一定的难度和较好的区分度。
(2)依据表格内容,应该从两类数据对比分析北京与河南的人口增长情况差异——①人口自然增长率(北京为负、河南为正);②人口总增长率(北京高于河南)。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经济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对外地的劳动力有较强的吸纳能力,这就是人口的机械增长现象。 (3)紧扣“认识论角度”这个关键词。认识论的首要观点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该设问既要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变化,又要提出解决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思路。从材料中可看出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到了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并随着实践的发展对这一矛盾的认识不断加深。因此,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变化应用“实践决定认识”的道理来分析。从材料中还可看出要树立人类资源危机意识,形成对人与自然资源二者关系的正确认识,才能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因此,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解决思路应从“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来阐述。 第22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 题目
阅读下列人口统计图表,计算并回答问题。
26.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_____?;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_____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似的是_________国。
27.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_________ (单项选择) 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北美洲
28.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在图2中标出A点,以表示A国15岁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构成。
2004年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
15岁以下 A国 B国 50 17 45 65 5 18 15岁到64岁 65岁及以上 图1
29.分析图1和图2可以看出,A国人口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30.图3所示的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对该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答案:
26.30 A C 27.A 28.
29.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加大资源、环境、教育、就业等压力(任答三点即可)
30.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竞争力,活跃市场,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多元文化交流(任答两点即可)
加大教育压力、住房压力、交通压力,加重了环境负担,加大了社会治安压力(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本组题关键是阅读统计图表和计算的能力以及对人口问题的分析认识能力。做题时需要提取的主要信息有:(1)读“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柱状图”,读出相应数据并进行简单计算;(2)读两国人口年龄构成表,提取A国15岁以下和65岁及以上人口数据并在图中分析其影响。
第23题(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新课程)) 题目
41.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
(1)在历史上,美国出现过多种形式的人口迁移,既有大量欧亚移民,也有血腥的奴隶贸易,还有西进运动中的国内移民。 回答:
①19世纪欧亚移民对美国经济发展起到哪些促进作用?
②简要分析《宅地法》对西进运动的影响,并指出西进运动的后果。
(2)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图7并分析:
①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将一个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乡村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②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结果。
(3)1990年至200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达到了37.7%;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城镇总人口从1.787亿增加到4.806亿。据测算,我国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即新增1400亿元,最终带来3360亿元的GDP。今后我国将继续实施城市化战略,预计到202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56%。
结合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城市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4)我国三峡工程建设涉及大量移民工作。1992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三峡工程议案,并对工程移民工作做出原则规定。此后国务院及地方政府通过了一系列行政性法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当地有关部门组织了宣传教育和移民动迁,并先后查处了侵蚀移民资金案件100多起,从而保证了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依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坚持“依法治国”的。 答案 答案: (1)
①为美国经济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带来了必要的技术和经验。
②促进了人口从东部向西部迁移;印地安人遭到屠杀或驱赶,西部地区得到开发,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2) ①C
②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 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 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直接结果: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 (3)
①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②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③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就业渠道。 (4)
①依法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 ②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 ③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第24题(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旧课程)) 题目
41.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
(1)在历史上,美国出现过多种形式的人口迁移,既有大量欧亚移民,也有血腥的奴隶贸易,还有西进运动中的国内移民。回答: ①19世纪欧亚移民对美国经济发展起到哪些促进作用?
②简要分析《宅地法》对西进运动的影响,并指出西进运动的后果。 ③试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美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现象。
(2)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图6并分析:
①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将一个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乡村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②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结果。
(3)1990年至200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达到了37.7%;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城镇总人口从1.787亿增加到4.806亿。据测算,我国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即新增1400亿元,最终带来3360亿元的GDP。今后我国将继续实施城市化战略,预计到202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56%。
结合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城市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4)我国三峡工程建设涉及大量移民工作。1992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三峡工程议案,并对工程移民工作做出原则规定。此后国务院及地方政府通过了一系列行政性法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当地有关部门组织了宣传教育和移民动迁,并先后查处了侵蚀移民资金案件100多起,从而保证了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依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坚持“依法治国”的。 答案 答案要点: (1)
①为美国经济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带来了必要的技术和经验。
②促进了人口从东部向西部迁移;印地安人遭到屠杀或驱赶,西部地区得到开发,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③人中迁移是一种复杂的历史现象,对其后果的分析应持一分为二的态度;每一次人口迁移都要做具体分析,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2) ①C
②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直接结果: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 (3)
①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②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③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就业渠道。 (4)
①依法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 ②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 ③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第25题(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广西卷) 题目
31.阅读表1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1 20世纪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与GDP占世界比重的变化 区域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 拉丁美洲 大洋洲 人口占世界百分比 1900年 2000年 57.4 60.5 24.6 12.0 8.1 13.0 5.0 5.5 4.5 8.5 0.4 0.5 GDP占世界百分比 1900年 2000年 32.6 37.4 42.4 25.5 3.4 3.0 16.6 24.6 4.0 8.1 1.0 1.4 (1)1900年,在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中,人均GDP最高的是______,最低的是 。 (2)20世纪,人口占世界百分比上升的大洲或地区有 ;GDP占世
界百分比下降的大洲或地区有 。
(3)1995&2000年,非洲和欧洲的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2.4%、 0.0%,试分别说明非洲和欧洲目前突出的人口问题。 答案 答案:
(1)北美 非洲
(2)亚洲、非洲、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 欧洲、非洲 (3)非洲人口增长过快(加剧了人口贫困化),欧洲人口停止增长(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
第26题(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 题目
(八)当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或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不相适应时就会出现各种人口问题。读图表回答:
49.读“中国人口增长及其自然变动”图。1994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 ,当年非农业人口数是 亿。非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 。
50.从“中国人口增长及其自然变动”图中截取1960年至1990年30年间非农业人口变化资料,完成下列表格和相应曲线图。 单位:亿 年份(年) 全国人口 非农业人口 非农业人口比例(%)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6.6 8.3 9.2 9.9 10.5 11.4 1.4 1.3 1.3 1.4 1.7 3 21 18 16 17 21 26 1960~1990年非农业人口所占的百分比
1960~1990年非农业人口比例曲线图
51.人口增长过快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根据下列表中数据,分析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
A ; B 。
A.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 B.1998年人均GDP(美元) 世界 0.24 5020 中国 0.08 775 美国 0.76 31520 俄罗斯 0.87 2300 读“中国人口文化程度构成”图,我国人口还存在的问题是: ;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扩招,这种现象已有显著改善。 我国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
(台湾省资料暂缺) 中国人口文化程度构成
答案 答案:
49. 11.21% 3.4亿 28%
50.填表;绘图单位:亿 年份 全国人口 非农业人口 非农业人口比例(%)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7.3 2.2 15
51.
A.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仅占世界人均数的1/3 B.我国人均GDP远低于世界人均GDP
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少,与实现现代化要求不适应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第27题(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河南卷(旧课程)) 题目
34.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图9),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密度超过500 人/km2的省有(写简
称) 、 、 、 ;人口密度最低的直辖市是(写简称) 。
(2)AB线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3%,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3%,其自然原因
是 ;社会原因
是 。
(3)在AB线西北部,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 、 、 。 答案 答案:
(1)鲁 豫 苏 台 渝
(2)气候干燥,有大面积干旱区;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生态环境脆弱 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 (3)乌鲁木齐 兰州 包头
第28题(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 题目
26.读下列柱状图(资料来源:第四、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回答:
全国和上海
全国和上海人口增长幅度对比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对比 (1)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从人口增长考虑,其主要原因是 的增加。结合你所了解的生产生活实际,分析其对上海发展的影响:
有利的方面: ; 存在的问题: 。 (2)与全国相比,在人口年龄构成中,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的 更严重;分析该人口问题给上海带来的社会问题
有: 。 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 答案
答案:
(1)外来流动人口 增强社会的活力
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的经济秩序会造成一些压力;对社会治安和计划生育管理带来一些新问题等
(2)老龄化 青壮年负担过重及赡养照顾众多孤寡老人等 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社区服务制度等 第29题(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 题目
6读“上海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图”和“1982年与1996年上海市人口年龄构成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
(1)50年代,上海市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 ;自国家推
行 措施后,197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 ?左右,199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 。
(2)1996年与1982年相比,上海市0~14岁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趋
于 ,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趋于 ,这表明上海人口年龄构成已出现 的趋势。
(3)目前以及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上海上述人口问题将带来 等社会问题。 答案 答案:
(1)高 计划生育 3(2、4也算对) 负数 (2)下降 上升 老龄化
(3)劳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需赡养照顾众多孤寡病残老人 第30题(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 题目
5近几十年来,国际人口迁移中大量增加的外籍劳工,主要流入区是 和 。 答案
答案:西欧 西亚产油国
第31题(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 题目
4图2-31中A、B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解答:
(1)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
A国 ; B国 。 (2)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A国; B国。
(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A国 ; B国 。 答案 答案:
(1)人口严重老龄化 少年儿童比重大
(2)人口死亡率回升,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下降 劳力不足,社会负担过重 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导致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社会问题,甚至陷入恶性循环。
(3)鼓励生育或移民 计划生育,降低人口增长率
第32题(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
题目
1目前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说出中国关于人口的基本国策。 人口问题:
(1) (2) (3) (4) 基本国策: 答案 答案:
(1)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资源和环境承受沉重压力,影响积累与生产力发展。
(2)人口年龄构成较轻,劳动就业压力大;人口老化现象逐渐出现。 (3)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城市人口压力沉重。 (4)人口文化素质较低,与四化建设不相适应。 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第33题(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 题目
3分析表格中有关资料,解答: 国 家 巴基斯坦 面积(万平方千米) 37.8 79.6 人口(万人) 1.25 1.4 人口密度(人/平方 331 千米) 日本 蒙古 澳大利亚 156.6 768 236 1766 1.5 2.3
(1)计算巴基斯坦人口密度(四舍五入取整数),填入表中空格。 (2)根据各国数据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越少,经济越发达B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落后
C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D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 (3)衡量一个国家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该看 两种资源是否得到最佳结合。所谓最佳,
一是 ;二是 。 答案 答案: (1)176 (2)D
(3)人口和自然 两种资源都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并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
正在阅读:
十年高考地理分类解析:人口与环境06-17
2017湖南电大《电子政务》网上形考09-26
近代物理实验考试大纲04-01
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09-17
魏晋南北朝文学08-06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复习提纲)10-02
SAP - MM模块采购管理操作手册04-28
我国茶叶的显性比较优势分析12-20
在师爱中成长作文600字07-0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解析
- 人口
- 地理
- 高考
- 环境
- 分类
- 高中数学应用题专题复习1
-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办法 广西
- 六年级科学上册3.7《电能从哪里来》教案(新版)教科版
- 市政学总课件
- 航空租赁行业情况分析
- 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1 第三课时(2) - 图文
- (网络布线)2015湖北省赛(中职组)赛项规程定DOC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参考答案版
- 沉井顶管施工技术专项方案 - 图文
- 2018北京安全三类人员新A.B.C题库
- 税务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成因及预防研究
- 中级会计实务《2016》第三章 固定资产 课后作业(下载版)
- 2013江门海关公务员考录面试材料寄送通知
- 广西大学考研经济学专业课真题(05-13年)
-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对比
-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次月考检测题
- 推荐K122019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六函数与导数不等式第2讲基本
- 变频器与上位机串行通讯程序设计 - 图文
-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 Word2010公需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