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政治《文化生活》期中试题

更新时间:2023-06-07 10:2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重点中学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政治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劳务需求已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对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需求迅速减少。可见( )。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C.经济发展对人的文化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2.漫画《精神大餐》形象地说明了( )。

A.人们的精神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活动、物质载体 B.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C.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3.“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学上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一说法表明( )。

A.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B.文化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D.文化具有塑造和培育人的功能

4.恩格斯说:“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恩格斯的话反映了( )。

A.经济决定文化 B.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C.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D.经济是政治的基础

5.2012年的春晚,导演组针对龙年特殊设计了“龙年版块”,一些带有“龙”的元素的作品受

到青睐。《龙的传人》再次唱响,将凝聚和鼓舞着中华儿女奋勇前行。这说明

①文化具有民族性,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②文化具有多样性,“龙”文化与其他民族的文化没有共同点 ③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文化与经济和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永不泯灭 A.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6.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可见,中华民族精神是( )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B.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根本保证 C.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D.支持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 7.近年来,我国建设了一批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依托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了“创建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等活动,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得到了加强。这表明(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8.很早以前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并有赏月、游湖等运动。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风行。但设宴赏月仍很风行。由此可知( )。

①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③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对人具有积极主动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真实再现沈浩先进事迹的电视剧《永远的忠诚》在安徽卫视播出以来,全省近30万人在观看中感受了沈浩给自己带来的精神动力。这说明优秀文化( )。

A.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10.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表明( )。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D.文化的主体是知识分子

11.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决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我们之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 ) A.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

文化遗产对于展现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C.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D.文化遗产是本民族独享独有的文化财富 12. “入乡随俗”表明了( )

A.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优秀文化取代落后文化 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不同的文化具有共同性

13.邮票是一个国家的“艺术名片”,羊、狗、鸡、虎等作为人民群众喜爱的吉祥动物,也一次次跻身于方寸之间。不仅我国陆续发行了不少与这些动物相关的生肖邮票,美国、法国、澳大利亚、越南、韩国、新加坡等也发行了与羊、狗、鸡、虎等有关的生肖邮票,这表明( ) ①各民族文化其内容与形式具有相似之处

②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规律

③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都是吉祥物 ④各民族的文化在其发展中都是一样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14.在现代社会,各种文化传播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文化传播方式是( )

A.报纸、杂志和电视 B.教育和人口流动 C.互联网和电子读物 D.口语传播

15.

哥伦布发现的美洲大陆,没有四大文明古国的辉煌,但它通过吸取来自于世界各国的辉煌文明不断成长,达到了当今文化的高峰。在此过程中,移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移民,

就不会有美国文化的发展。这说明( )

A.人类的迁徙活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B.人口迁徙是一种文化活动 C.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D.人口迁徙能够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

16.美国前总统里根曾经直言不讳地说:“政府要大力推动美国电影走向世界,因为好莱坞的电影走到哪里就把美国的价值观念和商业利益带到哪里”。这表明( ) A.文化产品贸易就是为了进行文化传播

B.文化产品贸易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C.只有文化产品贸易才能进行文化的传播,其他贸易形式不具有 D.我们必须拒绝美国电影

17.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西欧中世纪的“文艺复兴”,18世纪的“启蒙运动”都是预示社会大变革的著名思想运动。它们都( ) A.是对传统文化的完全否定

B.决定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

D.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18.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文化获得了新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教育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思想运动

19.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本土文化基础上产生了“新客家文化”。这体现了( )

A.新文化在发展中偏离了本土文化 B.文化在批判中继承 C.“新客家文化”已取代本土文化

D.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20.2010年《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新设立了“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计划”,鼓励35岁以下获得高级职称的科技人才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并转化成果。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重视科技人才,这说明( )

A.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B.科学技术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教育在文化传承中产生重大影响

D.科技工作是一切工作的核心

21.白族舞蹈家杨丽萍历时两年深入采风创作的舞蹈《云南映象》风靡全国,巡演将近两百场。

对此,下列说法最贴切的是( )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C.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D.采风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

22.《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等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我们认真阅读,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这说明( )

A.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 B.只要大力创造优秀文化作品,就能弘扬民族精神 C.所有文化作品中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D.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23.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在上海滨江地区开幕。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

其设计灵感取自中国远古的甲骨文的笔画字形,这从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A.广纳包容 B.源远流长 C.博大精深 D.兼收并蓄

24.圆明园的皇家庙会、琉璃厂的笔墨纸砚、大栅栏的百年老号、大观园里游红楼赏民俗 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兔年春节开启,庙会如今渐渐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体味中华文化的途径之一。这表明( )

A.文化通过传播得以创新 B.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C.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 D.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5.儒学与两岸文化发展密不可分,是两岸文化的重要根基。在海峡两岸人民心中儒家思想早已根深蒂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 )

A.博大精深 B.源远流长 C.一枝独秀 D.有着辉煌的历程

26.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黑格尔说:“体现着时代精神的英雄们主宰着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视野。”当下主宰中国人视野的时代精神是( )

A.中华民族精神 B.社会主义文化 C.改革创新 D.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27.中华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生命力和

无限魅力,除其蕴含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 )

A.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源泉 B.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C.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D.比其他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8.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塑造“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内圣即以修身为本,通过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以具圣人才德;外王即以经世为用,通过齐家、治国、平天下,以施行王道。下列选项中符合“内圣外王”思想的是( )

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③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9.白胡子圣诞老人和五光十色的圣诞树之间,装饰着大红的中国结或喜庆的红灯笼——每年

岁末,走在上海热闹繁华的商业街区,类似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的“圣诞装饰”令人眼花瞭乱。“中国式圣诞节”体现了(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的继承性

30.国庆期间,天安门广场有56根民族团结柱。在民族团结柱的每根柱子上都精心雕刻出一对身穿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的青年男女,他们的舞姿、乐器和盛装最具民族代表性,一眼望去,人们便可辨知这是哪个民族。这表明( )

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B.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D.民族节日是识别不同民族的唯一标志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12分) 法国生产葡萄酒的历史之悠久,可追溯至公元前600年左右。一直以来,法国葡萄酒都让法国人引以为豪。

但是,近年来,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采用现代工业化生产工艺生产,用易拉罐简化包装,通过添加橡木成分来缩短酒的陈化过程,同时运用广告宣传和现代化推销手段,赢得许多

喜欢简洁明快的年轻人的青睐。

面对这样的竞争,法国葡萄酒生产者仍然陶醉于自己的传统酒文化,坚持家庭个体生产方式,坚持采用传统的玻璃瓶、软木塞,对酒广告严格限制。致使连续六年法国葡萄酒的出口量都在下降。固守传统吓跑顾客,法国葡萄酒不好卖了。

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法国生产者应该如何让自己的“酒好卖”(12分)

32(19分) 材料一:《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第一部大型美食类纪录片。它是献给普通劳动者的颂歌,片中不见“烹饪大师”,不见“美食专家”,更没有“厨艺大赛”,有的是70多岁吉林“鱼把头”、卖黄馍馍的陕北老汉、陪外婆制作年糕的浙江慈城小姑娘、以及滇西北制作邓诺火腿的父子等。该片播出后获得广泛的认同,也有了最广泛的观众基础。

材料二:《舌尖上的中国》以“自然经手,文化过喉;舌品天下,胃知乡愁”为主题,使观众从历史、现实、人情世故中找寻中国美食,感受美妙的文化之旅。同时,小小舌尖,也带动了美食经济,掀起了美食大潮。

(1)分析说明材料一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12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带来如此大的效应。(7分)

33、(9分)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到我国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也占据了部分人的头脑。

请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只是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要求”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政治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答案

1----5 CADBD 6----10 CADBA 11----15 ACADC 16—20 BCBDA 21---25 AABCB 26---30 CCABC 非选择题答案

31、(1)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根据市场发展,在自己的酒文化中加入时代精神,

赢得年轻消费者。(3分)

(2)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把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3分)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国家企业的有益经验和长处,提高生产工艺,做好广告宣传。(3分)

(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2分)处理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增加文化的包容性。(1分) 32、(1):①大众传媒能够超越时空的界限,汇集来自各地的信息,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该节目通过纪录片的方式,传播了美食文化,获得广泛的认同,也有了最广泛的观众基础。(3分)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该节目发挥了“鱼把头”等人民群众的作用(3分)

③文化创新要关注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要,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营养,才能创造出为人民所喜爱的优秀作品。该节目从吃文化入手,贴近人民生活。得到人民的认同(3分)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色,各地美食文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3分)

(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一定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该片的热播无形之中给观众和读者带来美妙的文化感受。(4分)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优秀的文化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舌尖上的中国,在宣传各地饮食文化的同时,带动了美食经济的发展。(3分)

33、 (1)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是坚持社会主义

道路的需要。(2分)此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1分)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还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4分)因而此观点又有不合理性。(1分)

(3) 综上所述,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而不仅仅是为了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1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ti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