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课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4-06-24 19: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牟平区高陵中学导学案 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 一 周 编号:1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 2、阅读资料概括表达 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

3、感悟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回顾本节内容,和其他同学一起归纳本节要点。 准 备 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 西藏和平解放

政治协 时间 国际意义 时间和意义 商会议 过程 国内意义

四、检测平台

1.确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会议是( ) 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

【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一、导学平台

1、 阅读教材第一段归纳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2、学生观看第2、3页记载开国大典盛况的4幅插图,开展“接力讲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活动。(可

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重要讲话、庆典议程等基本要素分解提问、回答)

3、简答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4、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背景、时间和意义?

二、收获平台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 年 月在 召开。 (2) 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民族、人民团体代表等这说明了 ; (3)大会的内容: ①制定《共同纲领》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名称、新中国的性质;《共同纲领》性质:起了 作用, ②大会选举 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大会确定了 、 、 、 。 (4)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任命 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5)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①标志着 革命取得胜利; ②标志着中国人民 时代已结束 ③中国人民是国家主人

(7) 年 月西藏以 方式解放的。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 为首的代表团

与中央政府谈判。

三、探究平台。

1、根据第3页“动脑筋”回答: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2、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目的是什么?你能说出碑文的三个时间的含义吗?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你想到了什么? 3、组织学生进行第5页“活动于探究?2”: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 ) A.毛泽东 B.朱德 C.周恩来 D.刘少奇 4.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共同纲领》 B.《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5.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B.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 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 D.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大陆全部解放 6.今年(2008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多少周年?( ) A.30周年 B.40周年 C.50周年 D.59周年 7、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 ) A.三大战役 B.渡江战役 C.西藏和平解放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8、材料分析: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页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想一想:“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你能讲述有关的史实吗?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

(1)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除此之外,该次会议还作出了哪些重要决定?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哪首歌曲为国歌,为什么?

(4)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了哪些问题?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牟平区高陵中学导学案 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周 编号:2 第2课《最可爱的人》

【学习目标】

1、了解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

2、掌握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时间、目的和结果; 3、理解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4、初步理解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为了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其性质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 【学习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 【学习难点】: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导学平台

1、阅读教材第一、二段归纳抗美援朝的原因、目的、时间和司令员。 2、简述抗美援朝的经过及结果。

3、在抗美援朝涌现出了哪些的英雄人物?他们有那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收获平台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

(1)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以国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侵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一直打到中朝边境____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____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____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为了____、____,___年___月,以____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侵略者。

(2)抗美援朝过程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人物,他们发扬了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像誓死坚守上甘岭的钢七连,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的____,为不暴露部队潜伏目标而宁愿被烈火吞噬的____等等。

(3)___年__月,朝鲜战争的作战双方在签署停战协定,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探究平台 1、《人民日报》主编邓拓读了军旅作家魏巍在朝鲜战场上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后,非常感动,破例将该文登载在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报纸送到中南海,毛泽东读后立即批示“印发全军”。这篇文章曾收入语文课本,你读过吗?为什么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谈谈你的感想。

2、你能说出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吗? 3、抗美援朝胜利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4、有人认为,朝鲜战场上,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劳师袭远,后勤补给困难,所以遭到了失败,你对此有何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检测平台

1、.抗美援朝发生在( )

A.1950年6月 B.1950年10月 C.1951年6月 D.1951年10月 2、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枪眼而牺牲的英雄是( ) A.黄继光 B.邱少云 C.刘伯承 D.彭德怀

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是什么战争中的一首战歌

A抗日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美援朝 D解放战争 4、1950年10月以 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

A朱德 B彭德怀 C贺龙 D刘伯承 5 、朝鲜战争中中国军民,五战五捷,并将美军赶回 附近

A汉城 B副山 C金边 D“三八线” 6 、黄继光是什么战役中的战斗英雄

A上党战役 B辽沈战役 C上甘岭战役 D淮海战役 7 、遵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的英雄是

A黄继光 B邱少云 C雷锋 D赵尚志 8 、 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哪一个军队

A解放军 B八路军 C红军 D志愿军 9、 材料题:

阅读右图,回答问题。

(1) 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该事件开始于_____年,结束于____年。 (2) (2)当时部队的司令员是__________。 (3)当时涌现出的两位英雄人物是_______。 (4)我们应该学习这些英雄人物的哪些优秀品质?

10、史料分析:

材料1: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材料2:朝鲜战争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美军参谋长联席主席布莱德雷

请回答:

(1)材料1“跨过鸭绿江”的军队名称是什么?这支军队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请举出典型代表。

(2)哪些事件证明美国人选错了“战争对手”和“地点”?

(3)“打败美国野心狼”的标志是什么?

检测平台

牟平区高陵中学导学案 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周 编号:3 第3课 土地改革

【学习目标】

1、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时间和主要内容; 3、掌握和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学习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导学平台

1、阅读教材第一段和第二段概括土地改革的原因、起止时间和基本内容。 思考: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 出示解放前我国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从这份表格中我们可以得出哪样一些结论?这样的土地占有状况,会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不利影响?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新成立的人民政府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2、简述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收获平台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

1、旧中国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人口___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___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_______,实行农民的_____。到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_____制度,_____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_____,成为_____的主人。这使_____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_____,_____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 探究平台

1.在土地改革中,为什么给地主也分土地?为什么对地主和富农、中农区别对待?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其实质是什么? 2.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为什么要保存富农经济?

3.你知道现在的土地所有制和土地改革完成后的所有制有什么不同吗?

4.你知道我们现在农村施行的是什么政策吗?他和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共同作用是什么?你能为党和政府为 “三农”建设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吗?

巩固归纳: 土地高度集中 土地改革 历史意义 农民无地 颁布《土地改革法》

阻碍农村经济 基本内容 废除、巩固、解放、准备 和社会发展

1、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是在( )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宪法》 2、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是在( )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底 D.1953年 3、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子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九万八千多个,修堤坝二万二千多座,修沟渠四千多公里,受益田地七百五十万亩。辽宁全县二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由于翻身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粮食产量不断增加。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 (1)依据材料所述,说说土地改革的意义。

(2)解放后,土地改革以哪一年颁布的什么法为指导?

牟平区高陵中学导学案 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周 编号:4 2. 建国初期我国发生了哪些大事?

3.“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第四课 工业化的起步

回答:这是哪一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至少3项)你怎样看待这些成就? 学习目标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1.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及取得的成就;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内容和意义。 2.

属于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业化开始 起步。 回答:( 1)这部宪法颁布于何时?是哪一次大会制定颁布的? 使学生认识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难点: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教学方法:比较法。通过和其他国家的比较,使学生看到我国落后的一面,从而理解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 导学菜单、小组合作 一、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

1.起止时间: 2.制定的背景: 3.目的; 4.基本任务; 5.完成情况:(成就) 6.结果; 7.意义:

二、民主政治建设: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制定时间: 2.制定机构: 3.内容: 4.性质: 探究平台、解决疑难 1.你是怎么理解社会主义?下面的表格反映什么信息?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1. 毛泽东主席当时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

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那么,怎么样改变这种情况呢?

( 2)这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困惑反思,总结升华:学习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中共中央进京赶考成绩斐然,尤其是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与党的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过关窗口、巩固检测1.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纸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A实行土地改革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进行三大改造 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形成了以什么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A大庆 B沈阳 C鞍山钢铁公司 D长春 3.汽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起步于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4、毛泽东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是指 A武汉长江大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钱塘江大桥 D江阴长江大桥 5、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种局面得到扭转是在 A新中国成立后 B土地改革完成后 C“一五”计划完成后 D抗美援朝胜利后 6、1954年,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是 A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东北工业基地基本形成 C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东北有个大庆市,他的别名为“石油王”,东北有个英雄城,他的别名为“鞍钢” 东北有个汽车城,他的别名为“解放”,东北有个新大连,他的别名为“时代窗” 回答:(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在东北地区取得的任意两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2)请你为今天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牟平区高陵中学导学案 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周 编号:5 第五课 三大改造

学习目标 : 1.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

困惑反思,总结升华:学习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过关窗口、巩固检测

1. 我国的三大改造是指(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对资本家实行赎买政策

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A、(1)(3)(4) B.(2)(3)(4) C.(1)(2)(3) D、(1)(2)(4) 2.综合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

2、我国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于A.1952年底B.1954年初C.1955年底D.1956年

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3.要让学生在思想上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并在过渡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2.难点:三大改造实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变革)。 导学菜单、小组合作

1.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经济为

主体,可是你们知道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确立的?又是怎样确立的呢? 2.三大改造是指对哪三大方面问题的改造? 3.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是什么?国家对农业改造采取什么方法和主要形式呢? 取得那些成就?

4.国家对手工业是如何改造的?取得那些成就?

5.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什么?其主要形式是什么? 有什么创举? 6.三大改造的结果及意义是什么?三大改造的缺点什么?

探究平台、解决疑难:

1.什么是公私合营? 2.赎买政策怎么进行?

3.为什么要进行赎买政策?对待资本主义工商业党和政府采取的态度和农业、手工业为什么不一

样?

4.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3、“三大改造”中,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形式主要是 A、公私合营 B、赎买 C、建立生产合作社 D、全行业公私合营

4、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其 A、农民缺乏必要的生产工具 B、农村出现了新的贫富不均现象

C、先进的机械化农具难以在农村推广 D、分散的个体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5、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B.个体手工业联合成集体合作社 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7、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理 B、没收官僚资本C、实行赎买政策 D、实行综合平衡,稳步前

进方针 8、下列事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

A.没收官僚资本企业B.土地改革运动C.农业合作化运动D.工商业公私合营

9、解放前,上海水泥厂的最高产量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1957年 ,还是原有的设备,该厂的产量却超过了设计能力的40%,产量变化的关键原因是

A、市场需求增大了 B、该厂的工人人数增加了C、政治环境变了 D、实行了公私合营 10、某班开展以“一场最深刻的社会变革(1953--1956)”为主题的课堂讨论。据此判断,他们讨论的是A、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 11.谈谈三大改造的意义。

牟平区高陵中学导学案 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周 编号:6 第六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3、除王进喜等人以外,你还能说出哪些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困惑反思,总结升华:学习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学习目标 : 。 1、识记八大的内容及十年建设的成就;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过关窗口、巩固检测 说出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事迹及贡献。 1、“大跃进”运动时一幅壁画上写道: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是2、会分析出取造成探索失误的原因,并总结其经验教训。 下列哪些“左”的错的表现 3、认识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A、高指标和瞎指挥 B、浮夸风和“共产”风C、高指标和浮夸风 D、瞎指挥和“共产”风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八大决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的严重失误及其原因。 导学菜单、小组合作 一、中共八大──良好开端 1、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经济状况怎样: 3、当时人民有怎样的愿望: 4、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5、时间、意义: 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内容: 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失误 1. 失误的原因: 2、表现: .工业:大炼钢铁——高指标、瞎指挥(经济与环境) .农业:——浮夸风与经济困难 .公社食堂(“共产风”与积极性) 四、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1、建设成就: 2、模范人物: 探究平台、解决疑难

1、 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结合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分析在现阶段改革开放发展经济

的过程中,我们应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2、“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与这个口号相关的事件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3、“悟空跳山没跳过,他说山中有妖魔。大山一听哈哈笑,这是社员炼的铁。”这首诗歌反映的史实是 A.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B.发动了大跃进运动C.工厂停产“闹革命” D.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4.我国结束了靠“洋油”主要标志性事件是 A. 1964年国民经济全面好转 B.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 大庆油田建成 D. 钢产量达到1070万吨 5.1956年到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中,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雷锋 D .陈永贵 6.下列英雄模范人物不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是 A. 王进喜 B. 雷锋 C. 焦裕禄 D. 黄继光 7.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 )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A. 第一五年计划实施过程 B. 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 C. 建国初的土地改革过程 D. 三大改造过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 8.中共“八大”提出的 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开展土地革命 B.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镇压反革命 D.开展“文化大革命” 9、 1958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主要教训是 A.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B.经济建设一定要高速度发展 C.社会主义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 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10.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 : A.1949年 B.1953年 C.1956年 D.1958年

11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是: A.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立 B.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12、一位农民创作了一首“稻谷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的民歌。根据所

学知识,你认为它是什么时期的产物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大跃进” D、改革开放

13、“铁人”王进喜是下列哪个领域的劳动模范?( )

A.石油工业 B.电子工业 C.原子能工业 D.航天工业

牟平区高陵中学导学案 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周 编号:7 第七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学习目标 : 1.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2.研究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由表及里、去芜存精,提取有效信息,正确剖析历史事实,客观归纳文革”原因和害 3.“文革”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进步,而是一场历史性的动乱和灾难,它使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和国民济遭到严重破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文革”的发动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难点 “文革”发生的原因及其灾难性的后果 导学菜单、小组合作 一、文化大革命 1、发生的根本原因: 2、开始: 年 中共中央发出开展 的决定,成立 3.动乱: ①对 、 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错误的斗争 ② “红卫兵”、造反派组织迅猛发展。 ③ 、 反革命集团趁机 、全面内战。 ④“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4.1967年,老革命家们批评文化大革命,被诬蔑为 5.九一三事件: 年9月13日 叛逃,在蒙古的 机毁人亡。 6.1976年 运动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7.“文革”结束的标志: 年 、 中共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了 反革命集团。 探究平台、解决疑难 1、为什么会发生这么一场长达十年的内乱? 2、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什么?产生了哪些危害?

3. 辨析: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

化大革命”。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一看,议一议:

材料一: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失去了人身自由。他拿着宪法悲愤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材料二:图片(见课本39页)——群众在天安门前欢庆粉碎“四人帮”

材料三: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他提供了反面的

历史教训 一一邓小平 ① 从材料一看,文革当中连国家主席都“失去了人身自由”不能讲话,这说明了什么? ② 材料二所反映的画面是哪一年的事? ③ 材料三中“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④ 对于“文革”,你认为给当代的我们留下哪些启示? 【达标测评】 1. 2.文革十年内乱指的是哪十年 A.1950--1960年 B.1955--1965年 C.1956--1966年 D.1966--1976年 3._ 年 月,周恩来总理病逝 A.1976 1 B.1976 4 C、1976 9 D.1976 10 4.文革当中被迫害而含冤病逝的刘少奇当时担任何种国家职务? A.党中央总书记 B.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C.国务院总理 D.国家主席 5.关于文化大革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发动的,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内乱。 B.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内乱。

C.开始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通知》的公布。

D.消灭了腐败现象,消灭了资产阶级及其代理人 6.阅读材料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天安门诗抄》1976年4月5日

请回答:

(1)作者为什么要“悲”、“哭”、“洒泪”?

(2)这里的“鬼”、“豺狼”又指的是谁?他们的命运怎样?

牟平区高陵中学导学案 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四周 编号:9 第九课 改革开放

学习目标 :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通过国有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的成功范例,说明改革开放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发生巨变的事实,证明了这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有志者应当学好本领,沿着这条道路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教学重点和难点: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原则 导学菜单、小组合作

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我国的改革首先是从 领域开始的?

(2) 地方最先进行分田包产到户。

(3)农村改革实行 ,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 。 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说一说中国最早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

(2)阅读对外开放示意图,找出下列地区的地理位置:深圳、海南、广州、上海

(3)请根据对外开放示意图说说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三、学习“国有企业改革”这一目,回答如下问题:

1、城市改革开始的时间、重点。

2、总结归纳国有企业改革的三方面内容:

3、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时间、措施:

探究平台、解决疑难 1、有人说我国当今的开放,允许国外资本的投资,实际上是导致了外国对我们国家的经济侵略,你是否同意此观点?

2、议一议: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国有企业实行生产经营责任制后,生产都大大发展了,为什么?(提示:可以从管理体制改变、生产经营权转换、分配形式变化、科技进步等方面讨论) 困惑反思,总结升华:学习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过关窗口、巩固检测

1、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在:

a“文革”结束之初b中国共产党“八大”之后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d经济特区建立之后 2、在我国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改革的是a.国有企业 b.农村 c.机关 d.学校 3、“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赞扬的是

a.按劳分配制度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制度 d.互助合作制度 4、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能推动中国农业的大发展,主要是因为 a.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政策 b.它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性质 c.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它是在邓小平主持下制定的政策 5、下列城市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

①深圳②珠海③汕头④上海⑤厦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6、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在哪些省境内? ①广东②浙江③江苏④福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7、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是a.珠海 b.深圳 c.汕头 d.厦门 8、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于a、1978年b、1985年c、1992年d、2000年 9、1992年,党的什么会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10、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个体经济④私营经济⑤中外合资企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1.请用线把下列相关问题连接起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政企分开 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 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 经济开放区 珠海

经济特区 长江三角洲 12、材料:“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请回答:(1)材料中的“特区”全称应是什么?开放了哪几个“特区”?

(2)从材料看,设立“特区”的目的有哪些?现在形成的改革开放的格局是怎样的?

牟平区高陵中学导学案 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四周 编号:10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学习目标]

1. 了解和掌握: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的重要内容。

2. 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到期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的看问题和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共 通过党章,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探究平台

1、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中国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政策有哪些? 检测平台 一、选择题

1.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的?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3. 通过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他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激发学生对中设计师的敬爱之情。

[学习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学习难点]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导学平台

改革开放的总设1.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 计师邓小平 2.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必须坚持 3.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了建设 建设有中国特色4. 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党在

的社会主义 内容: 1. 强调 邓小平理论指 2. 特区姓社 导地位的确立 1992年南巡 3. 胆子要 4. 发展 意义: 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 1997年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

收获平台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 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

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的确立

1.邓小平关于 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 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997年中

2.中国共产党第三大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4. 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针对(A.资产阶级自由化 B.姓资姓无的问题 C.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D.姓资姓社的问题 5、简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1、通过阅读教材,说说我国对待少数民族问题采取了哪些政策,取得了那些成就?

第12课:民族团结 3、讨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请同学民回忆一下秦汉以来我国各民族的关系如1. 了解和掌握: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何? 。 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 小结

2. 通过对教材中吉付出的讲解,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对一些少

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极少,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 多民族 56个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充满快乐 一律平等相互尊重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发展

[学习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学习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检测平台

一、选择题 导学平台

1.“56个星座,56枝花,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表达的主旨是( ) A 民族平等 B 民族团结 C 民族共同繁荣 D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背景

2. 下列哪一地区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 ( )

A. 西藏 B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区 民族区域自治 C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D宁夏回族自治区 政策 :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应实行-------------。

3.孔繁森是( ) 意义:对-----------、-------------、----------------、--------------具有

A.援藏干部的杰出代表 B援蒙干部的杰出代表 重大意义,成为---------------------------。

C援疆干部的杰出代表 D援回干部的杰出代表 民族团结

二、填空题。

1.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逐步形成了以 为主体的各民族 、 的格局。 政策措施 实行各民族---------------的政策

2.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西藏地区胜利完成 ,废除了 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作了 各民族共

主人,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 同发展 中央提出了------------------战略。

3.党中央提出 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

象。 收获平台

三、简答题: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

民族区域自治是哪部法律规定的?有何重要意义?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 制度,我国共有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

区、 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自治区。

2.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 和地区发展有重大意义,是我国的一项

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解决 问题的基本政策。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旧社会,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新中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

的政策。

2.中央提出实施 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

展的新气象。

探究平台

牟平区高陵中学导学案 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五周 编号:12

牟平区高陵中学导学案 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五周 编号:13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学习目标]

1. 了解和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意义。 2. 通过会议学过的内容,总结出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大家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 3. 通过港澳的回归,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才能真正实现港澳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 [学习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检测平台 一. 选择题 1.“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她又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A.香港;1997.7.1 B.澳门;1997.7.1

C.香港;1999.12.20 D.澳门;1999.12.20

2.“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针对哪一地区提出的?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西藏

3.某历史兴趣小组的成员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余年的奋斗历程。其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导学平台

1、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生当伟洗 死家大雪2、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

攸作转国 ( ① )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关主折耻 4、香港和澳门分别在哪一年回归祖国?

收货平台

1921年 1935年 1949年 1978年 1997年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

中国共产党成立 ( ② ) 新中国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③ )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香港问题、澳门问题、 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

A.①开天辟地 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③澳门回归

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 ”的伟大构想。

B.①伟大转折 ②遵义会议 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 C.①开天辟地 ②遵义会议 ③香港回归

D.①开天辟地 ②长征开始 ③“十五大”召开 制度。 “一国两制”是新时期 的指导思想。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4.澳门和香港回归祖国后保持了经济繁荣,再次证明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强大生命力,坚

定了我们用这一方法解决台湾问题的信心。“一国两制”的基本内不容包括( ) 1. 年7月1日,中 两国在香港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A.“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B.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C.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港、澳、台地区拥有绝对的自治权

2.1999年 月 日,中 两国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 填空

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 同胞、 侨胞和 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

探究平台

望。

1、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情解释“一国两制”的含义。

2.一国两制为实现 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

2、 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是什么?香港回归有何历史意义?

3. 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

3、 请你说明一下香港区旗和区徽的图案含义。

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4、 回顾中国近代史,想一想香港是怎样逐步被英国占领的?香港是何时回归的?从香港的失去到

回归,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5、 结合教材63页活动与探究中的材料,谈谈“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怎像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

史和实际情况的?

小结

香港顺利回归 一国两制的构想 澳门顺利回归 台湾肯定会回到祖国怀抱

牟平区高陵中学导学案 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六周 编号:14 14课时 《 海峡两岸的交往》

学习目标

1、 简述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了解“汪辜会谈”、“九二共识”的内容。 2、 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原因、重大意义。

3、 运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对祖国统一充满信心,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使命感。 学习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学习难点:一国两制 导学平台

1、 阅读读材第65、66页,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

(2)、说出“一国两制”的含义,并用史实说明其重大意义。 2、 阅读教材第66页前两段和67页第一段,说出两岸是怎样一步步交往的。 3、思考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 收获平台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了“ ”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1. 20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海峡两岸在 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 、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探究平台

1、你怎样认识两岸统一这个问题?

2、组织学生根据64页“动脑筋”讨论回答: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3、请你说说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重要表现。

4、拓展延伸:近年来,台湾民进党搞“台独”,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图谋能不能得逞,并描绘一下两岸关系的前景。反思平台、总结升华面对如诗如画的宝岛台湾,老师也想用一首诗表达一下心声,“燕子飞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两岸暂时的别离,终有团圆的时候”。我们都坚信海峡两岸的统一一定会实现,因为两岸人民血脉相联,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中国人,最后让我们用歌

声《我的中国心》祝愿祖国早日完成统一大业。检测平台 1.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是指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2.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

本利益”实现神龛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坚持不动用武力的原则 D.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3.昔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如今“轻轻一拨号,频频传佳音”。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是哪一基本方针的体现

A.和平方式解放 B.“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八项主张

4.右图预示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最根本的前提是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资本主义道路 C.坚持国共两党平等对话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5.邓小平指出,实现祖国统一应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当前,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我国已成功解决了

A.台湾问题 B.港澳问题 C.落后问题 D.发展问题

6. 20世纪80年代后,台商在福建的投资额超过100亿美元,双方贸易额超过3400亿美元,这些成就得益于中国哪项国家方针?

A.“相互尊重,互补互利B.“经济合作、文化交流C.坚持统一反对分裂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7.“一国两制”条件下,台湾与香港、澳门的主要不同之处是A.社会制 B.地位C.驻军D.司法独立 8.海峡两岸的隔绝状态终被打破是在A.1982年B.1987年 C.1990年 D.1995年

9.舞剧《薪传》的演艺家来自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法国

10.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的会长是A.汪道涵 B.辜振甫 C.王兆国 D.罗干

11.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是

A.毛泽东的“和为上计” B.两岸“三通”C.江泽民的“八项主张” D.“一国两制”

12..“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表明①宣布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②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③中国政府不干预台湾的外交事务 ④中国政府没有承诺不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③④检测平台

13.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指导我国解决这一“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A.战争解决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 D.“三不政策” 14.邓小平说:“统一后,台湾仍然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一观点表明

A.“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B.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C.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D.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原则 15.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是在 A.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后 B.“九二共识”后 C.“汪辜会谈”后 D.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后

16.当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是 A.民间交往 B.两岸“三通”

C.台湾分裂势力D.日本对台湾的支 17.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有哪些障碍?我们怎样应对?

2.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 本利益”实现神龛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教学目标①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汪辜会谈”及“九

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②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下收集的资料,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坚持不动用武力的原则 D.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介绍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两岸交往信息的

3.昔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如今“轻轻一拨号,频频传佳音”。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交流学习,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日益密切是哪一基本方针的体现 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责任感和使命感。 C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A .和平方式解放 B.“一国两制” D.八项主张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导学提纲 ( 14 )

教学重点难点 : 1. 党和政府确定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导学平台、小组合作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出解放 2.20世纪50年代确立争取用 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1. 对台政策导学菜单、小组合作 3. 改革开放后,确立 的大政方针。 4. 提出一国两制,逐步形成了 的对台基本方针 探究平台、解决疑难 5.1995 年 提出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6.颁布《反国家分裂法》 困惑反思,总结升华:学习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中共中央进京赶考成绩斐然,尤其是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与党的正确领导是分不1.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 ”政策,隔绝状态被打破。 两岸交往开的。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2. 年,海基会在 成立, 年,海协会在大陆成立。 过关窗口、巩固检测3.“九二共识” 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4. 年汪辜会谈,达成协议“ ” 教学目标 :1. 5.现在两岸人员往来以及 、 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平台、解决疑难 1.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2. 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有哪些障碍?我们怎样应对?

3.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如何形成的? 反思平台、总结升华

面对如诗如画的宝岛台湾,老师也想用一首诗表达一下心声,“燕子飞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两岸暂时的别离,终有团圆的时候”。我们都坚信海峡两岸的统一一定会实现,因为两岸人民血脉相联,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中国人,最后让我们用歌声《我的中国心》祝愿祖国早日完成统一大业。

检测平台、巩固练习 1.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是指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4.右图预示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最根本的前提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资本主义道路 C.坚持国共两党平等对话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5.邓小平指出,实现祖国统一应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当前,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我国已成功解决了 A.台湾问题 B.港澳问题 C.落后问题 D6. 20 .发展问题 世纪80年代后,台商在福建的投资额超过100亿美元,双方贸易额超过3400亿美元,这些成就得益于中国哪项国家方针?

A.“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B.“经济合作、文化交流”

C.“坚持统一、反对分裂”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7.“一国两制”条件下,台湾与香港、澳门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A.社会制 B.地位 C.驻军 D.司法独立 8.海峡两岸的隔绝状态终被打破是在A.1982年B.1987年 C.1990年 D.1995年 9.舞剧《薪传》的演艺家来自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法国 10.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的会长是A.汪道涵 B.辜振甫 C.王兆国 D.罗干 11.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是

A.毛泽东的“和为上计” B.两岸“三通”C.江泽民的“八项主张” D.“一国两制”

12..“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

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表明①宣布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②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

义制度 ③中国政府不干预台湾的外交事务 ④中国政府没有承诺不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③④ 13. 据你的理解,完成下列图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t5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