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学习规划导读书目

更新时间:2023-05-01 10:1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文化学习规划导读书目(稿)

凡例

1.当此文化衰世,欲从根救起者,须整理国故,传承经典,孕育人

才;故制此读书规划及书目,旨在导引后学,领入中国传统文化之殿堂,上“为往圣继绝学”,暨为文化复兴存留一二守先待后之“读书种子”,下“为万世开太平”,暨为现世人间作育有体有用之真才实才;诚望好古博雅之同道君子不吝赐教,襄助成全,以臻完善。

2.此书目遵循“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原则而稍作损益,单列童蒙养

正,单列道佛,单列工具书,补列西学。

3.二级目录的类目借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分类,意在展示中

国文化固有之结构秩序,同时又增加适合今人之类目。

4.此书目意在把握中国文化之重点书目,故拓展阅读中的重点书目

皆划线标出,其他书目皆为较次要书籍。

5.此读书规划非欲学子皓首穷经;中国文化悠久博厚,书目自不会

少,贵在保持不贪多不求快,不务尽不执着,不心浮不气躁之平常心态,循序渐进,日知日新,有本有末,有主有次,知先知后,持之以恒,细水长流,化为一种生活之方式;中人之资大致一两年皆可入门,三五年皆可小成,久而久之,豁然见道之大成皆可驯致。

1

2

◎入门接引1

●传统文化光盘:

大型公益纪录片:和谐拯救危机

王财贵:“一场讲演,百年震撼”讲座

陈大惠:“公民道德论坛”系列光盘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光盘

钟茂森: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讲座

钟茂森:贤良淑女的标准——女论语

杨淑芬:“德育动漫”光盘

胡小林:弟子规在企业中的应用

彭鑫:伤德伤身伤命的根本症解

杨淑芬:妇女四德的特质

陈静瑜:女德与教子

……

●网络媒体的危害

电视时代的反思——娱乐至死

战网瘾

和谐拯救危机(第五集):在媒体中毁灭还是新生

净空法师谈电视电脑的严重污染和危害

电视带大的孩子

……

●世界环境的危机

假如后天来临

难以忽视的真相

全球暖化相关报道

正负两度

水漫地球

……

1所谓“入门接引”,意在通过观看光盘等深入浅出,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反省时代,消除误解,建立正见,为下一步正式学习传统文化作好准备。

3

●中国教育的危机1:

中国教育举国之痛

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反思

没有或缺乏“灵魂”——中国教育的致命缺陷

让大学走出器具化

可怕的大学——大学公司化

我国大学存在十五大“流行病”

复旦校长称中国大学精神虚脱,成为就业服务站

香港中大校长感慨大学教育日渐功利

校长的忧虑:中国大学生正被培养成宅男宅女

我们为什么空虚——写给80后、90后这一代

“90后”道德沦丧谁之过

从药家鑫事件看中国教育的失败

大学风气是怎样堕落的

“洋大学”冲击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精神的根

中国教育部门的GDP主义及其后果

……

●中国语文教育的失败:

九老政协会议紧急呼吁提案

彻底失败的当代中国语文教育

语文课的出路:回归传统

人文教育从经典导读出发

高校母语教育亟待加强

“国学”在大学中的学科尴尬

从姓姓抓起,培养国学的读书种子

反对中学文理分科,增加儒家经典教学

私塾在民间的重新出现

四海书院,一个孤独的样本

……

●中国外语教育的扭曲:

英语考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双语教学,一个现代化的伪命题

夜祭学习英语十六年

走火入魔的英语

全民英语的反思与批判

1以下为文章

4

英语四级批判

对疯狂英语的理性批判

小学英语课程应取消

中国外语教育制度批判

母语教育地位亟待提高

高校母语教育亟待加强

美国会出现全民学汉语现象吗

……

传统文化公益网站:

大方广公益网站、弟子规学习网站、中华经典网站、

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北京四海孔子书院、绍南文化、孟母堂……

5

◎第一阶段:童蒙养正12

1 经典精读

三字经3

百家姓

千字文

千家诗4

弟子规

孝经5

女诫6

2 拓展阅读789

理论类10

礼记.学记

朱子:小学11

贾谊:新书·胎教·保傅

1中国童蒙养正的宗旨,是通过学习“洒扫应对”、作人处事之规矩,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进而涵养德性,磨练人格、熏陶情感,变化气质;童蒙之学属于针对儿童的“小学”之学,但近世以来没有学过的成年人也应补上这一课。

2童蒙阶段每天平均学习一到两小时,多多益善,三个月学完第一轮;以后有条件再深入,下同

3儿童应该熟读百遍,达到背诵的程度;成人条件参差,方式随缘,不必强求执一,徒增烦恼。

4亦可把有助于童蒙养正,陶冶性情的诗词名篇集中编选于此,并不一定局限于《千家诗》的范围。

5《孝经》虽为十三经之一,但“孝为德之本”,故可移至童蒙养正扎根之用。

6此篇只针对女子,内容只选《女诫》中的第四章,即四德章。

7对于成人而言,经典诵读和拓展阅读并不矛盾,二者只是本末关系。经典诵读是根、是本、是主,拓展阅读是枝、是末、是宾;经典是质,是深度,拓展是量,是广度;经典诵读强调“月无忘其所能”,拓展阅读强调“日知其所无”;经典诵读掌握大道,拓展阅读观其变化;经典不嫌其精深,一门深入,拓展不厌其博大,广学多闻;抑或随缘浏览,开阔眼界,翻翻而已。

8熟读经典即明大体大本大道大德,虽少亦多,即使不拓展阅读亦无妨;拓展阅读不过是经典大本大根的锦上添花,虽多亦少,故书目虽多,然大同小异,自可行有余力,徜徉漫步,悠游其中,从容而览,为我所用,大可不必为书所役所累所苦。

9童蒙类拓展书目尽量罗列,以突显其重要性。

10理论类书籍主要是为成年人学习童蒙之道而编著。

11朱子《小学》一书是童蒙典籍的力作,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地位崇高、影响广远。

6

程颐:程子四箴

程颐:程子四箴

程若庸:性理字训

陆桴亭:论小学

陈弘谋(编):诸儒论小学

石成金:传家宝

李江:乡塾正误

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附蒙学书目稿)

●小学类1

许衡:小学大义

张伯行:小学辑说

罗泽南:小学韵语

谢泰阶:小学诗

陈淳:小学诗礼

●孝道类

邵雍:训世孝弟诗十首

郭居敬:二十四孝

王中书:劝孝歌

续神童诗

劝报亲恩篇

●师道类

管子:弟子职

礼记:文王世子

贾谊:新书·傅职·保傅

韩愈:师说

●规矩类

朱子:敬斋箴、童蒙须知

真西山:教子斋规

屠义英:童子礼

方孝孺:幼仪杂箴

吕坤:社学要略

汪志伊:节韵幼仪

1即朱子《小学》一书的通俗解释本,即“类小学”书籍

7

万斛泉:童蒙须知韵语

蒙养诗教

正学歌

李炳南:常礼举要

●学规类

高提学:洞学十戒

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沧州精舍谕学者

程董学则

王守仁:训蒙教约

张杨园:学规

岳麓书院学规

复性书院学规

●读书类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篇

朱子:朱子读书法、朱子语类·总论?为学之方程端礼:程畏斋读书分年日程

黄之骥:宏远谟斋家塾程课条录

唐彪:父师善诱法

周永年:先正读书诀

王晋之:问青园课程

王筠:教童子法

●韵文类

朱子:训蒙诗百首

吕坤:小儿语、续小儿语、好人歌

管淓:家常语

天谷老人:小儿语补

李西沤:老学究语

佚名:增广贤文

周希陶:重订增广

佚名:太公家教

佚名:名贤集

佚名:四字经

章太炎:重订三字经

8

●女学类

郑氏:女孝经

宋若昭:女论语1

徐皇后:内训

王相之母:女范捷录

吕坤:闺范

温璜:温氏母训

陈宏谋:五种遗规——教女遗规

唐翼修:人生必读书

郑氏:女教篇

贺瑞麟:女儿经

闺训千字文

改良女儿经

印光大师论女教

诗经·大明·思齐2

仪礼·士昏礼

礼记·内则·昏义

刘向:列女传

文皇后:劝善书

二十五史·皇后列传

二十五史·列女列传

刘勰:世说新语·贤媛

欧阳修:陇岗仟表

胡适:我的母亲

老舍:我的母亲

●家训类

诸葛亮:诫子书、诫外甥书

吕本中:童蒙训

刘清之:戒子通录

司马光:训俭示康

朱熹:朱子家训

吴麟征:家诫要言

杨继盛:杨椒山遗嘱

李应升:李忠毅公诫子书

潘德舆:示儿长语

袁黄:了凡四训

1《女诫》、《女论语》、《女范捷录》、《内训》被称为“女四书”

2除了童蒙女学类书籍,其他女学女教类书籍文章亦列于此,以供互参。

9

霍韬:霍渭厓家训

雍正: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

张英:聪训斋语

郑板桥:郑氏家书

曾国藩:曾文正公家书

左宗棠:左文襄公家书

张之洞:张文襄公家书

梁启超家书

傅雷家书

●家规类

司马光:家范

朱子:朱子家礼、朱子增损吕氏乡约

袁采:袁氏世范

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

●典故类

李翰:蒙求

虞韶:日记故事

程登吉:幼学琼林

萧良有:龙文鞭影

胡炳文:纯正蒙求

焦竑:养正图解1

林之望:养蒙金鉴

方逢辰:名物蒙求

●历史类

黄继善:史学提要

赵南星:史韵

陈栎:历代蒙求

刘沅:蒙训

许遯翁:韵史(补)

张宜明:三字鉴

王仕云:四字鉴略

李廷机:五字鉴

提纲释义

鲍东里:史鉴节要便读

王用臣:历代国号

1此书为明清皇家教子典籍。

10

●善书类1

太上感应篇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

周安士:安士全书

●诗词类

汪洙:神童诗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

车万育:声律启蒙

李渔:笠翁对韵

李元度:小学弦歌

司守谦:训蒙骈句

彭继先:童歌养正

●古文类

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

姚鼐:古文辞类纂

真德秀:文章正宗

谢枋得:文章轨范

●文字类

史游:急就篇

●摄生类

文昌帝君戒淫宝训

文昌帝君训饬士子戒淫文

戒淫圣训

关圣帝君戒淫文

寿康宝鉴

1此类民间劝善书不仅诠释儒家思想,还兼容了佛道思想,是三教归一的最深入浅出的表达。

11

●丛书类1

陈弘谋:五种遗规(养正、训俗、从政、教女、在官法戒録)

●当代类

净空法师:童蒙教育开示、弟子规开示、媒体网络污染危害开示

雷久南:电视带大的孩子

◎第二阶段:儒经道统23

1 经典精读4

大学5

论语

孟子

中庸

诗经6

1对童蒙养正之小学功夫的高度重视,为中国文化极大特色,童蒙书籍篇目不多,篇幅不长,文字浅显,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当下受用,初学者可尽量通读一遍,受益匪浅。(有资料汇编)

2从儒经到道家的学习,属于“大学”之学,主要针对中人以上,旨在培养社会中坚骨干之“士”。

3儒经阶段每天平均学习三个小时,一年学完第一期。

4成人学习经典,不同于儿童读经的只需背诵,无需讲解,而是应该不求背诵,反复涵咏,兼顾解经,附带研究之法;这就涉及到了经学的“解经”问题,也就必然要涉及经典的注疏系统;建议成人学习经典的方法:先确定每日进度,然后诵读经文若干遍,之后先参考近人较好的简明注本,先训明字义;然后再诵读经文若干遍,之后再参考古人权威注释本,以初解义理;然后再诵读经文若干遍,之后再参考较详细的古人注释本,以深入体贴义理;如此几轮下来之后,对该经典的经文、义理基本有数。以后的岁月,可以不断涵咏体贴经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古人谓之“玩其文”,没有必要再为注疏所累。

5古人四书权威注本即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权威注本即《十三经注疏》,“疏”如果嫌其太冗长,可以只读“注”。

6五经如无力尽读,也可选读名篇名章,《诗经》名篇推荐:关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汉广、草虫、甘棠、小星、燕燕、凯风、北门、静女、君子偕老、相鼠、淇奥、考槃、氓、木瓜、黍离、君子于役、扬之水、中古有蓷、采葛、有女同车、风雨、子衿、野有蔓草、东方之日、载驱、猗嗟、陟岵、十亩之间、绸缪、鸨羽、葛生、蒹葭、黄鸟、无衣、衡门、东门之池、东门之杨、月出、泽陂、匪风、鳲鸠、七月、破斧(以上风)、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常棣、伐木、采薇、南山有台、菁菁者莪、六月、吉日、鸿雁、庭燎、白驹、黄鸟、斯干、节南山、小旻、小宛、小弁、蓼莪、北山、无将大车、鼓钟、楚茨、大田、鸳鸯、頍弁、车?、隰桑、绵蛮、何草不黄、文王、大明、思齐、灵台、生民、既醉、公刘、卷阿、荡、抑、桑柔、云汉、崧高、烝民、江汉、瞻卬(以上雅)、清庙、维天之命、天作、我将、执竞、振鹭、

12

尚书1

礼记23

易经4

仪礼5

周礼

春秋左传

春秋公羊传

春秋穀梁传6

2 拓展阅读

经学文献目录7

汉书·艺文志·六艺略

隋书·经籍志·经籍一

旧唐书·艺文志·甲部经录

新唐书·艺文志·甲部经录

丰年、有瞽、雝、闵予小子、敬之、载芟、般、駉、有駜、泮水、閟宫、玄鸟、殷武(以上颂)。

1《尚书》名篇推荐:尧典、舜典、大禹谟、禹贡、洪范。

2《礼记》名篇推荐:曲礼、月令、王制、文王世子、礼运、内则、学记、乐记、祭义、祭统、经解、仲尼燕居、坊记、中庸、表记、缁衣、问丧、三年问、儒行、大学、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

3读《礼记》重在领悟永恒之“礼义”,不必纠结可变之“礼仪”;《礼记》全书四十九篇,为古人随意排序,故需先论次篇目,其大体阅读次序为:一、讲礼文的篇章:曲礼、内则、少仪;二、讲礼文及其礼义的篇章,需与《仪礼》配合而读:仪礼.士冠礼——礼记.冠义、仪礼.士昏礼——礼记.昏义、仪礼.士相见礼、仪礼.乡射礼——礼记.射义、仪礼.燕礼——礼记.燕义、仪礼.聘礼——礼记.聘义;三、专门讲丧祭之礼的篇章:仪礼.士丧礼、仪礼.既夕礼、仪礼.士虞礼、问丧、丧服小记、服问、间传、三年问、仪礼.特牲馈食礼、仪礼.少牢馈食礼、祭法、祭义、祭统。四、讲典章制度的篇章,如王制、月令、礼器、郊特牲、玉藻、明堂位。五、通论礼之义理的篇章,如礼运、乐记、学记、文王世子、仲尼燕居、坊记、表记、缁衣、儒行。4儒经诵解是学习中国文化最感艰涩的一段,坚持下来过此以后,则会感到一马平川。

5以下经典的重要性稍差其上,至少能够浏览一遍即可。

6儒家经典对于成人而言,如果能熟读百遍,基本成诵,当然更好,但如果时间有限,标准订得过高反而会导致心理负担,最后对经典敬而远之,束之高阁;不如实际一点,不求背诵,不定遍数,不求全部,不求全懂,只是量力随缘,抓住重点,把握宏观,识其大体;以后有时间,有条件,有需要,有兴趣者,再慢慢深入。

7儒经拓展阅读先熟悉文献目录,宏观把握中国经学大体。(有文献目录资料汇编,只看其中涉及经学的部分,亦可参考坊间当代学人的概述性著作。)

13

宋史·艺文志·经类

明史·艺文志·经类

清史稿·艺文志·经类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经类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总叙

张之洞:书目答问·经类

●十三经注疏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周易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礼记正义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

晋.杜预集解唐.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正义

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公羊传注疏

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春秋穀梁传注疏

唐.玄宗御注宋.邢昺疏:孝经注疏

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论语注疏

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孟子注疏

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

●四书注释

朱子:四书章句集注、四书或问

真德秀:大学衍义

刘宝楠:论语正义

李炳南:论语讲要

程树德:论语集解

钱穆:论语新解

杨树达:论语疏证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

焦循:孟子正义

●注经名著

陆德明:经典释文

朱彝尊:经义考

14

朱子:诗集传

方玉润:诗经原始

伏胜:尚书大传

蔡沈:书经集传

陈澔:礼记集说

孙希旦:礼记集解

王弼:周易略例

李鼎祚:周易集解

张载:横渠易说

程颐:周易程氏传

朱子:周易本义、易学启蒙

来知德:周易集注

尚秉和:周易尚氏学

经学研究1

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

皮锡瑞:经学通论、经学历史

周予同:群经概论

◎第三阶段:历史经验2

1 经典诵读

司马迁:史记3

司马光:资治通鉴

1近代以降学人的一些概述性经学研究著作也可略作参考。

2历史阶段和子集阶段可以不必用专门的时间,而是在完成经典基本功之后,坚持每天花零散较短时间泛读,和经典互相映证即可。

3历史经典无需诵读,有选择地阅读即可。

15

2 拓展阅读1

●史学文献目录

隋书·经籍志·经籍二

旧唐书·艺文志·乙部史录

新唐书·艺文志·乙部史录

宋史·艺文志·史类

明史·艺文志·史类

清史稿·艺文志·史类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史类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总叙

张之洞:书目答问·史部

●正史2

班固:汉书

范晔:后汉书

陈寿:三国志

房玄龄:晋书

沈约:宋书

萧子显:齐书

姚思廉魏征:梁书、陈书

魏收:魏书

李百药:北齐书

令狐德棻:周书

魏征:隋书

李延寿:南史、北史

刘昫:旧唐书

欧阳修:新唐书

薛居正:旧五代史

欧阳修:新五代史

脱脱:宋史、辽史、金史

宋濂:元史

张廷玉:明史

赵尔巽:清史稿

二十五史补编

1历史拓展阅读先熟悉文献目录,宏观把握中国史学大体。(有资料汇编,亦可参考坊间当代学人的概述性著作。)

2历史拓展阅读可先读正史重点人物之列传,每日品读一人;且宜先读名臣、名儒、忠义、孝友等列传,以彰显道统经义。文献虽多,一年即可把握历史之大体。

16

史记三家注

颜师古:汉书注

裴松之:三国志注

正史重点人物

圣贤1

《史记.伯夷列传》、《史记.孔子世家》、《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皇帝

《史记.五帝本纪》、《史记.周本纪》、《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吕太后本纪》、《史记.孝文本纪》、《史记.孝武本纪》、《汉书.武帝本纪》、《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后汉书.明帝本纪》、《三国志.武帝纪》、《三国志.先主传》、《三国志.后主传列传》、《三国志.吴主传》、《晋书.武帝本纪》、《晋书.元帝本纪》、《魏书.太祖本纪》、《隋书.高祖本纪》、《隋书.炀帝本纪》、《新唐书.高祖本纪》、《新唐书.太宗本纪》、《新五代史.梁本纪本纪》、《新五代史.唐本纪本纪》、《宋史.太祖本纪》、《宋史.太宗本纪》、《辽史.太祖本纪》、《金史.太祖本纪》、《元史.太祖本纪》、《元史.世祖本纪》、《明史.太祖本纪》、《明史.成祖本纪》、《明史.庄烈帝本纪》、《清史.努尔哈赤本纪》、《清史.圣祖本纪》、《清史.高宗本纪》、

后妃

《史记.吕太后本纪》、《汉书.高祖吕皇后高祖薄姬孝文窦皇后孝景薄皇后孝武李夫人列传》、《汉书.元后列传》、《后汉书.光武郭皇后光烈阴皇后明德马皇后列传》、《晋书.贾皇后列传》、《陈书.张贵妃列传》、《魏书.文明冯太后列传》、《隋书.文献独狐皇后列传》、《旧唐书.高祖太穆皇后窦氏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中宗韦庶人玄宗杨贵妃列传》、《新唐书.太穆窦皇后文德长孙皇后则天武皇后韦皇后杨贵妃列传》、《宋史.太祖母昭宪杜太后列传》、《辽书.萧皇后列传》、《明史.太祖孝慈高皇后成祖仁孝徐皇后列传》、《明史.成祖仁孝皇后列传》、《清史稿.孝庄文皇后列传》、《清史稿.孝钦显皇后列传》、

世家

《史记.吴太伯世家》、《史记.鲁周公世家》、《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燕召公世家》、《史记.晋世家》、《史记.楚世家》、《史记.越王句践世家》、《史记.赵世家》、《史记.陈涉世家》、《晋书.刘曜列传》、《晋书.石勒列传》、《晋书.苻坚列传》、《晋书.吕光列传》、《新唐书.隐太子建成列传》、《新唐书.李承乾李泰列传》、《新五代史.义兒传》、《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新五代史.吴越世家(钱镠)》、《宋史.南唐李氏世家》、《宋史.吴越钱氏世家》、《宋史.北汉刘氏世家》、

1正史人物传记每篇后面的“论赞”词约义丰,很值得品味。

17

功臣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史记.伍子胥列传》、《史记.田单列传》、《史记.鲁仲连列传》、《史记.樊哙列传》、《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汉书.季布列传》、《汉书.樊哙列传》、《后汉书.邓禹寇恂列传》、《后汉书.冯异岑彭贾复列传》、《后汉书.吴汉列传》、《后汉书.耿弇列传》、《后汉书.窦融列传》、《后汉书.马援列传》、《三国志.关张马黄赵列传》、《三国志.庞统法正列传》、《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列传》、《旧唐书.裴寂刘文静列传》、《旧唐书.李靖李勣列传》、《旧唐书.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张公谨列传》、《旧唐书.侯君集列传》、《新唐书.刘文静裴寂列传》、《新唐书.尉迟敬德张公谨秦琼列传》、《新唐书.程知节列传》、《新唐书.李靖李勣列传》、《新唐书.侯君集列传》、《新唐书.虞世南列传》、《宋史.石守信高怀德列传》、《宋史.曹彬潘美列传》、《明史.徐达常遇春列传》、《明史.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列传》、《明史.刘基宋濂列传》、《明史.姚广孝列传》、《清史.多尔衮列传》、《清史稿.范文程列传》、《清史稿.孔有德尚可喜列传》、《清史稿.洪承畴列传》、《清史稿.胡林翼列传》、《清史稿.江忠源罗泽南列传》、《清史稿.彭玉麟列传》、《清史稿.曾国荃沈葆桢刘坤一列传》、

名相

《史记.留侯世家》、《史记.萧相国世家》、《史记.曹相国世家》、《史记.管晏列传》、《史记.商君列传》、《史记.孟尝君列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吕不韦列传》、《史记.李斯列传》、《史记.张丞相列传》、《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汉书.萧何曹参列传》、《汉书.张良陈平王陵周勃列传》、《汉书.晁错列传》、《汉书.霍光金日磾列传》、《后汉书.杨震列传》、《三国志.诸葛亮列传》、《三国志.张昭列传》、《晋书.山涛列传》、《晋书.傅玄列传》、《晋书.王导列传》、《晋书.陶侃列传》、《晋书.温峤列传》、《晋书.谢安列传》、《晋书.王猛列传》、《魏书.崔浩列传》、《周书.苏绰列传》、《隋书.高颎列传》、《旧唐书.长孙无忌列传》、《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列传》、《旧唐书.魏徵列传》、《旧唐书.褚遂良列传》、《旧唐书.狄仁杰列传》、《旧唐书.姚崇宋璟列传》、《旧唐书.张九龄列传》、《旧唐书.张说列传》、《旧唐书.李泌列传》、《旧唐书.杨炎列传》、《旧唐书.陆贽列传》、《旧唐书.裴度列传》、《旧唐书.牛僧孺列传》、《旧唐书.李德裕列传》、《新唐书.房玄龄杜如晦列传》、《新唐书.王珪马周列传》、《新唐书.魏徵列传》、《新唐书.长孙无忌褚遂良列传》、《新唐书.狄仁杰列传》、《新唐书.姚崇宋璟列传》、《新唐书.张九龄列传》、《新唐书.李泌列传》、《新唐书.陆贽列传》、《新唐书.裴度列传》、《新唐书.元稹牛僧孺列传》、《新唐书.李德裕列传》、《新五代史.冯道列传》、《宋史.赵普列传》、《宋史.吕蒙正列传》、《宋史.吕端寇准列传》、《宋史.晏殊吕夷简列传》、《宋史.韩琦列传》、《宋史.富弼文彦博列传》、《宋史.范仲淹范纯仁列传》、《宋史.王安石列传》、《宋史.赵抃列传》、《宋史.欧阳修列传》、《宋史.司马光吕公著列传》、《宋史.张商英列传》、《宋史.李纲列传》、伯颜《元史.耶律楚材列传》、《明史.李善长列传》、《明史.杨士奇杨荣杨溥列传》、《明史.于谦列传》、《明史.张居正列传》、《清史稿.陈廷敬列传》、《清史稿.曾国藩列传》、《清史稿.李鸿章列传》、《清史稿.左宗棠列传》、《清史稿.张之洞列传》

18

名儒1

《史记.孙通列列传》、《史记.公孙弘列传》、《史记.董仲舒列传》、《汉书.刘向刘歆列传》、《汉书.叔孙通列传》、《汉书.董仲舒列传》、《汉书.公孙弘列传》、《汉书.扬雄列传》、《汉书.京房伏生夏侯胜孔安国韩婴毛公列传》、《后汉书.马融列传》、《后汉书.郑玄列传》、《后汉书.贾逵列传》、《后汉书.班彪班固列传》、《梁书.范缜皇侃列传》、《旧唐书.孔颖达列传》、《旧唐书.陆德明欧阳询萧德言列传》、《新唐书.孔颖达欧阳询萧德言列传》、《宋史.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列传》、《宋史.谢良佐游酢杨时李侗列传》、《宋史.朱熹张栻列传》、《宋史.邢昺孙奭列传》、《宋史.胡旦孙复石介胡瑗李觏列传》、《宋史.吕祖谦陆九渊叶适列传》、《宋史.陈亮郑樵列传》、《宋史.真德秀魏了翁列传》、《宋史.徐梦莘李心传王应麟列传》、《元史.刘因吴澄列传》、《明史.解缙列传》、《明史.王守仁列传》、《明史.吕坤列传》、《明史.顾宪成列传》、《明史.赵南星高攀龙列传》、《明史.刘宗周列传》、《明史.薛瑄罗钦顺陈献章湛若水钱德洪徐爱王畿王艮列传》、《清史稿.李光地列传》、《清史稿.汤斌张伯行列传》、《清史稿.杜受田祁俊藻列传》、《清史稿.倭仁列传》、《清史稿.孙奇逢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陆世仪张履祥曹本荣颜元列传》、《清史稿.顾炎武万斯大毛奇龄阎若璩全祖望江永钱大昕王鸣盛戴震段玉裁王念孙汪中孙星衍列传》、《清史稿.严可均焦循刘宝楠龙启瑞俞樾王闿运王先谦孙诒让列传》、《史记.儒林列传》、《晋书.儒林列传》、《梁书.儒林列传》、《陈书.儒林列传》、《北齐书.儒林列传》、《周书.儒林列传》、《隋书.儒林列传》、《旧唐书.儒学列传》、《新唐书.儒学列传》、《宋史.道学列传》、《宋史.儒林列传》、《元史.儒学列传》、《明史.儒林列传》、《清史稿.儒林列传》、

循吏

《史记.汲黯列传》、《汉书.张苍列传》、《汉书.张释之冯唐汲黯列传》、《汉书.张汤列传》、《汉书.丙吉列传》、《汉书.黄霸龚遂列传》、《后汉书.刘宽传》、《后汉书.郭伋杜诗廉范苏章列传》、《后汉书.第五伦列传》、《后汉书.孔融荀彧列传》、《后汉书.董宣列传》、《晋书.傅玄列传》、《晋书.吴隐之列传》、《旧唐书.娄师德列传》、《新唐书.娄师德列传》、《新唐书.刘晏列传》、《宋史.包拯列传》、《宋史.刘安世列传》、《明史.况钟列传》、《明史.海瑞列传》、《明史.杨嗣昌列传》、《清史稿.于成龙列传》、《清史稿.陈宏谋列传》、《清史稿.王杰列传》、《清史稿.林则徐列传》、《清史稿.沈桂芬李鸿藻翁同龢列传》、《清史稿.郭嵩焘崇厚曾纪泽薛福成列传》、《清史稿.徐桐裕禄毓贤列传》、

《史记.循吏列传》、《史记.酷吏列传》、《汉书.循吏列传》、《晋书.良吏列传》、《宋书.良吏列传》、《南齐书.良政列传》、《梁书.良吏列传》、《北齐书.循吏列传》、《北齐书.酷吏列传》、《隋书.循吏列传》、《隋书.酷吏列传》、《旧唐书.良吏列传》、《旧唐书.酷吏列传》、《新唐书.循吏列传》、《新唐书.酷吏列传》、《宋史.循吏列传》、《辽史.能吏列传》、《金史.循吏列传》、《金史.酷吏列传》、《元史.良吏列传》、《明史.循吏列传》、《清史稿.循吏列传》、

1儒林、循吏、孝友、忠义、隐逸、列女、方技等“类别人物列传”不必尽读,但其开篇的序言每每言简意赅,很值得一读。

19

名将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史记.乐毅列传》、《史记.田单列传》、《史记.蒙恬列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淮阴侯列传》、《史记.李将军列传》、《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汉书.韩信列传》、《汉书.李广列传》、《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汉书.张骞李广利列传》、《汉书.赵充国列传》、《后汉书.班超列传》、《三国志.姜维列传》、《三国志.陆逊列传》、《三国志.邓艾列传》、《晋书.羊祜杜预列传》、《宋书.檀道济列传》、《隋书.韩擒虎贺若弼列传》、《旧唐书.苏定方薛仁贵列传》、《旧唐书.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列传》、《旧唐书.李光弼列传》、《旧唐书.郭子仪列传》、《新唐书.苏定方薛仁贵列传》、《新唐书.哥舒翰高仙芝封常清列传》、《新唐书.李光弼列传》、《新唐书.郭子仪列传》、《宋史.杨业列传》、《宋史.宗泽列传》、《宋史.韩世忠列传》、《明史.俞大猷戚继光列传》、《明史.孙承宗列传》、《明史.熊廷弼袁崇焕列传》、《明史.孙传庭列传》、《清史稿.冯子材列传》、

孝友

《后汉书.黄香列传》、《晋书.王祥列传》、《晋书.李密王裒列传》

《晋书.孝友列传》、《宋书.孝义列传》、《南齐书.孝义列传》、《梁书.孝行列传》、《陈书.孝行列传》、《周书.孝义列传》、《隋书.孝义列传》、《旧唐书.孝友列传》、《新唐书.孝友列传》、《宋史.孝义列传》、《金史.孝友列传》、《元史.孝友列传》、《明史.孝义列传》、《清史稿.孝义列传》、

忠义(气节)

《汉书.苏武列传》、《后汉书.陈蕃王允列传》、《后汉书.李膺范滂张俭列传》、《后汉书.范式陈重雷义赵苞王烈列传》、《晋书.刘琨祖逖列传》、《晋书.嵇绍列传》、《旧唐书.段秀实颜真卿列传》、《旧唐书.颜杲卿张巡许远列传》、《新唐书.段秀实颜真卿列传》、《新唐书.颜杲卿张巡许远南霁云雷万春列传》、《宋史.岳飞列传》、《宋史.陈东列传》、《宋史.胡铨列传》、《宋史.文天祥列传》、《宋史.谢枋得列传》、《宋史.张世杰陆秀夫列传》、《明史.方孝孺列传》、《明史.铁铉列传》《明史.杨继盛列传》、《明史.杨涟左光斗列传》、《明史.周顺昌列传》、《明史.史可法列传》、《明史.何腾蛟瞿式耜列传》、《清史稿.张煌言郑成功列传》、《清史稿.关天培葛云飞列传》、《清史稿.左宝贵邓世昌刘步蟾列传》、《清史稿.丁汝昌列传》、《清史稿.杨深秀杨锐刘光第谭嗣同林旭康广仁列传》、

《晋书.忠义列传》、《隋书.诚节列传》、《新唐书.忠义列传》、《新唐书.卓行列传》、《新五代史.死节列传》、《新五代史.死事列传》、《宋史.忠义列传》、《宋史.卓行列传》、《金史.忠义列传》、《元史.忠义列传》、《明史.忠义列传》、《清史稿.忠义列传》、

哲人(学者)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史记.苏秦张仪列传》、《汉书.司马迁列传》、《后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晋书.郭象列传》、《晋书.陈寿列传》、《宋书.范晔列传》、《旧唐书.虞世南李百药列传》、《旧唐书.吴兢列传》、《旧唐书.杜佑列传》、《元史.

20

丘处机列传》、《清史稿.张廷玉列传》、《清史稿.纪昀陆锡熊陆费墀列传》、《清史稿.洪亮吉列传》、《清史稿.孙家鼐张百熙列传》、《清史稿.康有为列传》、

隐逸(名士)

《后汉书.严光梁鸿列传》、《晋书.阮籍嵇康向秀刘伶列传》、《晋书.葛洪列传》、《晋书.孙登戴逵陶潜列传》、《梁书.阮孝绪陶弘景列传》、《旧唐书.田游岩司马承祯吴筠列传》、《新唐书.王绩孙思邈吴兢吴筠贺知章张志和陆羽陆龟蒙列传》、《新唐书.司空图列传》、《宋史.陈抟林逋列传》、《明史.沈周陈继儒列传》、《清史稿.冒襄傅山列传》、

《后汉书.逸民列传》、《晋书.隐逸列传》、《宋书.隐逸列传》、《南齐书.高逸列传》、《梁书.处士列传》、《隋书.隐逸列传》、《旧唐书.隐逸列传》、《新唐书.隐逸列传》、《新五代史.一行列传》、《宋史.隐逸列传》、《元史.孝友列传》、《明史.隐逸列传》、《清史稿.遗逸列传》、

列女

《后汉书.曹世叔妻孝女曹娥列传》、《晋书.陶侃母湛氏王凝之妻谢氏列传》、《宋史.谢枋得妻列传》

《后汉书.列女列传》、《晋书.列女列传》、《魏书.列女列传》、《隋书.列女列传》、《旧唐书.列女列传》、《新唐书.列女列传》、《宋史.列女列传》、《辽史.列女列传》、《金史.列女列传》、《元史.列女列传》、《明史.列女列传》、《清史稿.列女列传》、

文艺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书.贾谊列传》、《汉书.东方朔传列传》、《后汉书.张衡列传》、《后汉书.蔡邕列传》、《后汉书.祢衡列传》、《晋书.陆机陆云列传》、《晋书.王羲之王献之列传》、《晋书.顾恺之列传》、《宋书.谢灵运列传》、《梁书.丘迟钟嵘周兴嗣吴均刘勰列传》、《北齐书.颜之推列传》、《周书.庾信列传》、《旧唐书.韩愈孟郊李翱刘禹锡柳宗元列传》、《旧唐书.元稹白居易列传》、《旧唐书.卢照邻杨炯王勃骆宾王陈子昂宋之问贺知章张若虚李华王昌龄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李商隐温庭筠司空图列传》、《新唐书.白居易列传》、《新唐书.韩愈列传》、《新唐书.杜审言杜甫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宋之问李白王维李华孟浩然王昌龄列传》、《新唐书.刘禹锡柳宗元列传》、《宋史.苏轼列传》、《宋史.陆游列传》、《宋史.辛弃疾列传》、《宋史.梅尧臣苏洵列传》、《宋史.黄庭坚秦观李格非米芾列传》、《元史.赵孟頫列传》、《明史.杨慎列传》、《明史.文徵明王世贞归有光徐渭董其昌米万钟袁宏道张溥列传》、《清史稿.纳兰性德列传》、《清史稿.魏禧侯方域钱谦益吴伟业戴名世列传》、《清史稿.刘大櫆高鹗袁枚赵翼章学诚列传》、《清史稿.包世臣俞正燮梅曾亮魏源周寿昌冯桂芬吴汝纶林纾严复辜汤生列传》、

《晋书.文苑列传》、《南齐书.文学列传》、《梁书.文学列传》、《梁书.文学列传》、《北齐书.文苑列传》、《隋书.文学列传》、《旧唐书.文苑列传》、《新唐书.文艺列传》、《宋史.文苑列传》、《辽史.文学列传》、《金史.文艺列传》、《明史.文苑列传》、《清史稿.文苑列传》、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sz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