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教学解决方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13 02: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数字化教学项目

解决方案

(2012)

目 录

第一部分 项目总体规划.................................................................................................... 4

1. 项目建设背景 .........................................................................................................................................................4 2. 项目建设目标 .........................................................................................................................................................4 2.1 构建学校或区域教育云 ....................................................................................................................................4 2.2 配置教师工作台 .................................................................................................................................................5 2.3 配置学生电子书包.............................................................................................................................................5 3. 项目应用目标 .........................................................................................................................................................5 3.1 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5 3.2 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5 3.3 开展数字化教学实践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 ................................................................................................5 3.4 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6

第二部分 数字化教学系统................................................................................................ 7

1、系统总体设计........................................................................................................................................................7 1.1系统设计原则 ......................................................................................................................................................7 1.2系统拓扑结构 ......................................................................................................................................................9 1.3系统组成结构 ....................................................................................................................................................10 2、数字化教学服务平台—知好乐教育云 .........................................................................................................10 2.1平台设计思路 ....................................................................................................................................................11 2.2平台总体架构 ....................................................................................................................................................12 2.3平台主要功能 ....................................................................................................................................................13 2.3.1信息资源管理 ................................................................................................................................................13 2.3.2服务资源管理 ................................................................................................................................................13 2.3.3教学支撑服务 ................................................................................................................................................13 2.3.4课程中心.........................................................................................................................................................14 2.3.5资源中心.........................................................................................................................................................15 2.3.6网络学案.........................................................................................................................................................20 2.3.7班级论坛.........................................................................................................................................................21 2.3.8测试反馈.........................................................................................................................................................22 2.3.9数字化作业 ....................................................................................................................................................23 2.3.10学生管理.......................................................................................................................................................24 3. 学生客户端——电子书包.................................................................................................................................25 3.1 我的课本.............................................................................................................................................................25 3.2 课堂导学.............................................................................................................................................................27 3.3 我的作业.............................................................................................................................................................28 3.4 互动讨论.............................................................................................................................................................29 3.5 测试反馈.............................................................................................................................................................29 3.6 辅导答疑.............................................................................................................................................................30 4. 教师客户端——教师工作台 ............................................................................................................................31 4.1课程资源 .............................................................................................................................................................31 4.2资源管理 .............................................................................................................................................................32 4.3备课空间 .............................................................................................................................................................33

4.4互动讲台 .............................................................................................................................................................33 4.5工作助手 .............................................................................................................................................................34

第三部分 数字化教学创新应用.................................................................................... 35

1、学案导学 ..............................................................................................................................................................36 2、主题研讨式教学 .................................................................................................................................................38 3、个别化指导 ..........................................................................................................................................................39 4、网络课程选修......................................................................................................................................................40 5、网络分层教学......................................................................................................................................................41 6、跨班/跨校协同教学 ...........................................................................................................................................42 7、数字化作业 ..........................................................................................................................................................43 8、师资培训与教师研修 ........................................................................................................................................44

第四部分 硬件环境实施部署........................................................................................ 44

1、服务器平台拓扑结构 ........................................................................................................................................44 2、服务器平台硬件配置需求 ...............................................................................................................................45 3、无线AP配置 ......................................................................................................................................................46 4、服务器软件环境 .................................................................................................................................................46 5、电子书包硬件配制.............................................................................................................................................46

第五部分 项目概况与案例实践.................................................................................... 49

1、项目实施概况......................................................................................................................................................49 1.1项目启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49 1.2项目首期培训班在京举行 ..............................................................................................................................51 2、项目实施成果......................................................................................................................................................53 2.1 聚集了一批骨干教师团队 .............................................................................................................................53 2.2 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操作的信息化教学模式..........................................................................................53 2.3 积累了大量的学科教学案例 .........................................................................................................................54 3、典型示范案例......................................................................................................................................................54 3.1北京四中的实践 ................................................................................................................................................54 3.2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实践 ............................................................................................................56 3.3北京日坛中学的实践 .......................................................................................................................................56 3.4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实验中学的实践 ............................................................................................................57 3.5北京市35中学的实践.....................................................................................................................................59 4、各地实施进展......................................................................................................................................................59 4.1安徽省教育厅设立22所首批项目学校 .....................................................................................................59 4.2河北省以张家口市桥东区为示范区推进“双课堂教学”项目 ...........................................................60 4.3北京房山区率先启动“双课堂教学”项目...............................................................................................60 4.4山东周村实验中学实验班突破20个 ..........................................................................................................60 4.5郑州市教育局选派2所学校参加“双课堂教学”项目培训................................................................61 4.6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启动“双课堂”教学试点实验工作 ....................................................................61 4.7广州市番禺区启动智慧教育云(电子书包)项目 .................................................................................61

第六部分 服务与支持.................................................................................................... 62

1、服务流程 ..............................................................................................................................................................62 2、服务内容 ..............................................................................................................................................................62

第一部分 项目总体规划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1. 项目建设背景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

2. 项目建设目标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课程教学”为核心,针对课程教学过程的需求构建基于校园网或城域网上的“数字化教学系统”,满足随时、随地、个性化教与学的需求。“数字化教学系统”建设内容包括一个教学服务支撑平台(即学校或区域教育云)、两个基于教育云的教学应用客户端(即教师工作台和学生电子书包)和每个教室的无线网覆盖。

2.1 构建学校或区域教育云

教育云是基于网络和云计算技术构建的网络教学应用服务平台,为实施数字化教学、网络协同教研和课程同步辅导的需要提供包括资源和应用在内的一体化教学

支撑系统。教育云建设内容包括服务器平台、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平台和数字化网络教学服务平台等软硬件系统的建设。教育云必须支持面向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辅导以及支持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2.2 配置教师工作台

包括教师笔记本和教学应用软件系统,将课程资源与教师的教学要求紧密结合,支持教师对资源、资源管理、教学备课和互动授课等应用的需求满足。

2.3 配置学生电子书包

包括学生学习终端及支持学生进行课程学习需求的学习应用软件系统。

3. 项目应用目标

3.1 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应用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逐步普及专家引领的网络教研,提高教师网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2 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

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完善信息技术教育,开展多种方式的信息技术应用活动,创设绿色、安全、文明的应用环境。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兴趣特长,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开展数字化教学实践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

“数字化教学”的实践是实现课堂教学中高效的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和生本交互,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个性化特色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通过本项目的实践,教师可以开展以下

教学方式的创新,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实施数字化智能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创新应用。

(1)学案导学创新教学

基于网络教学互动平台为核心构建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师通过学案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提供学习资源、引导学习过程,学生在网络学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与交流、全班互动展示,实现交互式思维课堂的随时互动、深度互动、全面互动。

(2)基于虚拟课堂的个性化班级教学

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建立虚拟班级,通过整合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的优势,实施对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引导:利用虚拟课堂解决学生个性问题,侧重发展学生的个体;利用现实课堂解决共性问题。

(3)基于虚拟课堂的校本课程个性化选修

针对“选修资源”不足、“走班教室”不够,指导教师力量短缺及选修课程的管理等问题,在网络上建立“虚拟课堂”,实现学生跨班级、跨年级选修课程,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为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自由、平等地进入选修课程的学习提供可能性。

3.4 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在教育部“十二五”重点课题项目的指导下,通过开展网络教研、远程培训、课题研究等活动,培养一批教育理念先进、专业基础扎实、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高水平骨干教师队伍。

第二部分 数字化教学系统

1、系统总体设计

1.1系统设计原则

(1)开放性原则

首先,系统设计要采用开放标准,选用的技术产品要符合开放标准。其次,在此系统之上搭建的各业务子系统又要保持一定的相互独立,业务子系统可根据用户方未来业务的需求而灵活的改变,满足业务系统今后进一步扩展的需要。

(2)安全性原则

安全体系应该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结构,在系统的设计中要充分从业务需求、运行环境、系统用户等诸多方面考虑安全性要求。

目前常见的网络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以下一些方面:

①网络级攻击:窃听报文,IP地址欺骗、源路由攻击、端口扫描、拒绝服务攻击。

②应用层攻击:有多种形式,包括探测应用软件的漏洞、\特洛伊木马\等; ③系统级攻击:不法分子利用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对内部网构成安全威胁。 另外,网络本身的可靠性与线路安全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所以,本系统建成后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够对使用者进行验证、授权、审核,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同时提供灵活的用户接入控制策略及分布式控制和集中式控制。

(3)稳定性原则

要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使系统运行风险降至最低。无论是方案的设计还是技术的实现,应充分保证整个平台统可靠稳定地运行。包括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和故障恢复能力,在系统架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系统的稳定性,消除单点故障。

(4)兼容性原则

本系统与涉及用户面广,系统要必须紧密衔接,构成一个整体,所以在方案设计中应对已有系统和用户的进行全面考虑,做到与现有业务与数据的兼容。

(5)先进性原则

本设计方案立足先进技术,在信息技术、软硬件产品及应用功能的构造上考虑到本系统近期及未来几年内的发展趋势,使建设后的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6)规范性原则

系统建设,从网络协议到操作系统,到数据结构,全部遵循通用的国际或行业标准,及国家的各项技术准。为保证本系统与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接轨,系统的建设方案从框架设计到功能设计都采用了XML、J2EE、SOAP、UDDI、JNDI、RMI、WSDL、RPC等标准。

(7)管理性原则

必须保证整个系统的可管理性,以降低管理、维护成本。 (8)经济性原则

在满足当前需要和未来发展的前提下,强调本系统搭建的经济性,在能够满足当前和未来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系统成本,最大可能地提高系统的性能价格比。

1.2系统拓扑结构

本系统应该建立三层拓扑结构,而且具有云平台特征,即:任一点接入,便可获得全部服务;就近访问,响应速度如同本地;云平台内部实现实时同步技术。如:广州用户出差北京前发布信息,出差后到北京就近接入北京服务端,也会看到自己最近发布的任何内容。

(1)主中心系统:部署为带有负载均衡的高容量、高访问系统集群的全国中心系统。

(2)区域中心系统:拥有所辖校级系统功能和全部数据,并通过网络同步到主中心系统。

(3)校级系统:拥有本校级系统功能和数据,并通过网络同步到省级中心系统。 (4)浏览器:网页访问工具,在用户没有安装客户端软件的时候使用。 (5)客户端:与浏览器访问系统具备同样的功能,但性能体验更好。

主中心系统 区域中心系统 区域中心系统 区域中心系统 校级系统 校级系统 校级系统 浏览器/客户端 浏览器/客户端 浏览器/客户端

1.3系统组成结构

“数字化教学系统”由提供网络教学支撑服务的“教育云” 平台和提供教师数字化教学应用的教师客户端“教师工作台”系统以及提供学生数字化学习应用的学生客户端“电子书包”系统等三部分组成。其结构示意图如下:

“数字化教学系统”结构示意图

2、数字化教学服务平台—知好乐教育云

“知好乐教育云”是将课程内容与教学服务集成于一体的个性化网络教学综合服务平台,是教师实施课程教学活动的网络支撑平台,也是实施课程教学方式、学

习方式创新转变的实践平台。平台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设计理念,实践“自主、协作、探究”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资源整合和网络教学互动方面的优势,通过“虚拟课堂整合现实课堂”的“双课堂”模式,全面优化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活动,促进区域教学的均衡发展,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

2.1平台设计思路

(1)平台实现“一站式”教育教学应用服务,为教师、学生、教育管理者和家长提供互动交流服务。

(2)平台以“课程中心”为核心,将教学服务功能与课程资源集成于一体,按课程要求配置大量的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素材、动画教具、教学案例、微格课例和测评题库。并且支持整合当地已有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便捷引用资源服务课程教学,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要求。

(3)平台以“虚拟教室”为手段,可任意构建各种“虚拟班级”, 打破传统的课堂时空限制、实施跨班、跨校的创新教学。

(4)平台以“网络学案”为起点,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起点,教师可编辑发布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个别化教学。

(5)平台以“班级论坛”为工具,设置学习主题,主导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6)平台支持多种教育信息化终端设备如电脑、互联网手机、视频播放器等接入应用。

(7)平台针对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师客户端”和“学生客户端”服务,由强大的专业团队实施7X24小时的维护,用户只管“用”,无需投入大量的精力维护“系统”。

2.2平台总体架构

根据前述的设计原则,结合不同单位教育培训的需求分析,整个系统建议采用三层架构设计,统通过规划清晰的功能实现平台功能。 用户 门户 教师用户 学生用户 教学管理用户 家长用户 系统管理员 在(单点登录、统一入口) 应 用 支 撑 层 服务 支撑层 信息资源层 课程目录 课程考试 面授管理 学员选课 课程讨论 帮助助手 注册报名 课程答疑 培训设施 课程内容 课程作业 电子图书 学员自测 课程评估 线上阅卷 考试公告 课程反馈 在线学习 批改作业 通知管理 个性服务 培训计划 需求调查 课程管理 学习跟踪 教师情况 评估管理 统计报表 个人信息 学时统计 系统管理 信息 维护 课件测评 课程制作 资源管理 评估模版 单题录入 批题导入 综合评估 试题维护 试卷维护 查询检索 线教育系统安全体系及服务资源管理(统一授权控制) 课件管理 查询检索 流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 统计分析 数据报表 数据交换 标准支撑体系 学生注册 授权库 教师注册 授权库 学生学习情况库 学生考核信息库 教师授课信息库 课件资源信息库 管理资源信息库 网络基础设施及系统硬件平台

图:总体系统框架

平台在J2EE框架下,实现了表现层功能、业务层功能以及数据层功能,并且对系统提供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和维护管理与支持系统,使系统平台不仅具有足够的安全保障,而且具有比较完善的维护管理及相应的技术作为支撑。

(1)网络基础设施及硬件平台是整个在线学习系统的物理基础。

(2)信息数据层主要完成各种数据资源的存储和备份管理,主要数据资源主要包括课件资源、学生数据、学习数据、考核数据、管理数据以及其他资源等。

(3)服务支撑层则是整个系统服务应用的基础,由系统基本的模块对在线学习系统予以基础性的底层服务支持。

(4)应用层则是用户对各级学生、教师以及管理员等系统角色所能运用的具体功能,由于对不同角色应用功能不仅相同,所呈现的功能与角色的权限分配密切关联,所有应用均由管理员进行配置。

2.3平台主要功能 2.3.1信息资源管理

教育云平台内核设置智能化的信息资源管理引擎,负责处理来自教学过程产生的各种信息管理。包括:

① 学生注册授权、学习情况信息和学习考核信息等有关学生信息的管理和处

理。

② 教师注册授权、教学备课授课信息和教学资源应用情况等信息的管理和处

理。

③ 其它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处理。

2.3.2服务资源管理

教育云平台内核设置智能化的服务资源管理引擎,包括课件资源管理引擎、查询检索引擎、流媒体引擎、多媒体引擎、统计分析引擎、数据报表引擎和数据交换引擎,负责对用户实施统一授权控制等支撑服务。

2.3.3教学支撑服务

教育云平台内核设置智能化的教学应用管理引擎,处理来自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应用请求的处理和支持服务。包括:

课程目录 课程考试 面授管理 学员选课 课程讨论 帮助助手 注册报名 课程答疑 培训设施 课程内容 课程作业 电子图书 学员自测 课程评估 线上阅卷 考试公告 课程反馈 在线学习 批改作业 通知管理 个性服务 培训 计 划 需 求调 查 课 程 管理 学习跟踪 教师情况 评估管理 统计报表 个人信息 学时统计 系统管理 信息 维护 课件测评 课程制作 资源管理 评估模版 单题录入 批题导入 综合评估 试题维护 试卷维护 查询检索

2.3.4课程中心

教师可在课程中心对课程进行管理,并针对指定的课程编辑网络学案、添加资源、设置讨论、添加练习测试等,可针对特定班级与学生发布特定的网络学案,实现个性化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提供帮助。课程中心与资源中心、班级论坛等功能相关联,可快速把资源中心引用到课程资源中。教师可在课程中心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批改作业、查看与参与学生的讨论等活动。

学生客户端登陆平台后,可通过课程学习栏目访问教师发给自己的学案,可在线学习,也可下载学习,并可参与学案中嵌入的讨论或测试,提交的信息可即时反馈给指导老师,教师能够及时对学生的反馈提供适时的评价。

目的:方便教师编辑网络学案,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起点,发布不同的学案,实现个性化教学、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不同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功能: ? 课程管理:包括课程创建、课程发布、课程资源导入、课程资源管理等 ? 课程设置:包括创建学案、设置讨论、添加资源、添加问题、添加练习等 ? 课程学习监控:监控学生学习过程。 其界面如下图所示:

图 课程中心界面

2.3.5资源中心

“课程资源中心”以中小学课程和教材为线索,以优化新课程教学活动和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为目的,集成了课程配套资源、资源建设与管理工具、教学应用软件等诸多功能的软件系统。它不仅囊括了专业化基础资源(动画教具、微格课例、多媒体教学素材、专题教参、教学案例等)、本地化生成资源(教学设计、教案、学案等)、互联网在线资源等丰富内容,实现了学校(区域)自有资源、引进资源和日常动态生成资源的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还能支持学校(区域)资源管理、校本资源建设以及教师备课、授课、网上教研、业务进修等。如下图所示:

图 资源中心界面

目的:按不同学科不同教材版本管理资源,并与课程中心相关联,方便教师快速快捷检索、使用资源,减少教师工作时间,提高了效率。

(1)资源管理

? 资源浏览:支持资源按知识点聚合的栏目式浏览模式,即每个知识点的各类资

源分栏目同屏显示;支持传统的表格式浏览模式,支持当前知识点组合检索;支持教材电子原版与配套资源同屏显示,可通过教材翻页同步浏览资源。 ? 在线制作课件:便捷高效的在线课件制作功能,能及时将查找到的资源加入到

PPT文档中,简化备课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 资源管理:维护资源中心已有资源;对新上传的资源进行审核管理;支持优秀

资源的推荐、撰写推荐意见、可推荐到指定知识点;支持按资源分类的使用统计、按用户分类的使用统计,可组合时间条件。

? 资源整合:支持资源导航维护和自定义导航;支持资源分类维护和自定义分类;

支持资源上传及资源属性编辑;支持资源的批量引入;支持外部在线资源的引入。

? 资源排行:提供各类资源的使用排行、上传排行、图书推荐排行。

? 网上教研:通过专家团队在线导课和评课、课题指导、教研资源的推荐等方式,

帮助一线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 图书推送:支持图书馆最新书目信息的推送,可推送到指定知识点,有效利用

图书馆的图书资源。 (2)资源内容 ? 多媒体教学素材库

“多媒体教学素材库” 是针对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的教研备课及课堂教学需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知识体系,科学系统地设计制作教学所必需的文本、图片、图形图表、音频、视频、动画、课件、网络课件、案例、题卷、文献资料等各种教学素材而组成的多媒体数据库。通过配套的素材库检索备课系统,教师可以方便地选择素材,形成个性化的多媒体教案或讲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素材直观、动态、交互和信息量大的特点,使知识可视化呈现,充分揭示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所有素材都经各学科专家审定,是学科教师备课、制作课件的专业基础资源。

资源类型包括多媒体教学素材(包括文本、图片图形、音频、视频、动画)、多

媒体教学参考资料(包括教学设计、备课资料、测试训练)、教学课件(包括演示课件、网络课件)。

资源中心包括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年段主干学科的教学资源,资源数量在120G以上。

高中版: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 初中版: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思想品德 小学版:语文、数学、科学、思想品德

? 动画教具库

《动画教具》是基于科学模拟的教师教学工具,是以知识点或者教学主题为单位,针对突破教学难点的需求和组织课堂交互活动的需求而设计的,可以拿来即用的一组一组的教学动画,是多媒体教学必备的教学工具。包括科学建模动画、模拟演示动画、动态图表、交互练习、多媒体题解、感悟动画、诵读动画等不同类型的多媒体教学动画。动画教具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等八个学科的教具。用动画改变知识呈现方式,揭示知识本质与内在联系,用动画突破教学难题,让动画成为有效的教学工具。动画教具分初中、小学三个阶段设计,满足校园网网络环境使用。

高中包括8大学科分634组共2075个教学演示探究动画 初中包含8大学科分496组共1786个教学演示探究动画。 小学包含2个科分434组共1323个教学演示探究动画。

? 多媒体教学案例库

《多媒体教学案例库》精选收录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以及各地教育学会和教研部门组织的各学科教学观摩大赛优秀案例、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规划课题获奖案例成果以及《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中的优秀案例,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9个学科定期出版,是教师新课程专业学习、教研备课的参考资料。

初中版:包含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总共含有400多节优质教学案例课。 ? 微格课例库

《微格课例库》是由各学科名师针对初中阶段每个学习单元中普遍存在的学习重难点问题设计的系列辅导课程。该课程库不是重复讲解课堂教学内容,而是针对学生的认知误区设计了一系列的思考问题,通过精心设问和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深入讲解,并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透彻理解所学知识内容,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也是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材,帮助教师备课和业务学习的参考资料。

? 教学测评试题库

教学测评试题库系统是一套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应用,旨在提高教学和考试出题判卷效率、及时反馈教学效果的智能试题库系统。它主要用于课堂习题训练、自测、作业布置、阶段性综合练习及期中、期末考试、学科竞赛等。系统主要包括“智能出卷系统”和“智能考试评测系统” 。

“智能出卷系统”既能实现较高程度的智能化出卷,又能结合教师个人的出题经验手工设置进行出卷。教师可以通过此系统提供的海量静、动态学科试题资源库轻松、快速地组出针对不同测评目的的试卷,以满足各类考试及评测要求;系统开放式的数据库不仅可以每学年获得大量新的试题资源,还可以把各学科教师自己收集的试题、试卷随时输入到试题库中,使老师们越用越得心应手;系统中用户管理及数据备份功能可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智能考试评测系统”可实现网上考试、判卷、成绩统计、自我诊断等功能。教师通过网上反馈的统计信息,快速了解学生答题结果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及时做出下一步的教学调整和安排;学生可以通过网上考试和同步训练自我诊断掌握知识的程度,及时查漏补遗,这也是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自主学习、自我检查的手段。

高中试题总量不少于40万道试题,初中试题总量不少于30万道试题,小学试题总量不少于25万道试题。

? 多媒体电子教材建设

电子教材建设是指教材全文电子化并与多媒体教学素材网络化整合的工作。它将根据教材章、节、页、栏目各级内容,系统恰当地组织备课教学所需要的各类多媒体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料,从而全面地支持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备课活动;同时,它把教学素材与教材全文内容进行知识链接、无逢整合,使素材的使用像翻教材一样简便,轻松备课。

图10 多媒体电子教材界面

2.3.6网络学案

网络学案包括课前学案、课中学案和课后学案。 ? 学案编辑:

教师根据学习主题编辑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所见即所得”的网络学案。在学案中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灵活引用各类型的多媒体学习资源,提出讨论问题。教师可灵活定义学习栏目,快速引用资源中心的学习资源,学案所见即所得。

? 学案发布:

学案可发布给指定的班级,指定的学生;可设定学案的有效期;可设定学案是否共享。

? 学案学习:

学生访问教师发布给本班的学案,可在线学习,也可下载学习;可参与学案中嵌入的讨论或测试,提交的信息即时反馈给指导教师。

系统记录学生的学习时间。 ? 反馈与调整:

学生学习的情况会即时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统计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对教学过程的实施进行设计、组织、和及时调整。

2.3.7班级论坛

恰当的讨论主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讨论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挥学习主动性。

? 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互动讨论也可灵活应用于课前、课中、课后等教学环节。

? 发布讨论:教师发布讨论话题,也可关闭讨论。

? 参与讨论:师生均可参与讨论。根据论题内容可选择全体人员、本班学生或小组成员等不同对象的可见方式,并且论题可与特定的课程关联。

? 论题排序:讨论主题可按时间排序、也可按讨论者排序; ? 论题编辑:讨论支持符号编辑,可带附件;

? 论题评价:学生可以对他人论题进行评论、赠送小星星奖励;

? 论题批注:教师可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批注,标记“删除”、“替换”、“下划线”

等。 目的:通过班级论坛,可引导特定班级的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建立实时互动的学习平台。例如语文的主题读写,泛读整合精读,多样化、生活化写作。 特点:以班级为单位、实名制发贴、五层结构:栏目-论题-主题-回贴-评论、与资源结合、与课程关联系。

班级论坛界面如下图所示:

图 班级论坛界面

图 学生讨论界面

2.3.8测试反馈

在“测试反馈”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测试情况进行统计。其中,统计能够查看测试发布人数、完成人数以及未完成人数,并可以点击“客观题统计”统计题目的正确答案、正确人数和作答人数,并可以通过分析图进行直观查看。

学生提交测试后,系统可以直接评阅客观题正误。主观题由教师批阅,添加评阅后,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评语有针对的学习。

学生测试页面

查看测试结果页面

2.3.9数字化作业

“数字作业”是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作业环节设计,构建区域题库系统,在题库系统的支持下,构建学校教学中数字化作业平台,减轻教师的批改作业压力大和及时反馈等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作业平台新建作业、发布作业、批改作业和作业分析,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可以利用“数码笔”完成作业,作业可按学生存档,便于复习查看进行复习辅导。

2.3.10学生管理

通过学生管理模块,可形成跨班、跨学校的虚拟班级,使学生享受到不同学校优秀教师资源。通过“班级学生”栏目,可实现申核通过或不通学生加入本班的申请,剔除已通过申请的学生,恢复学生的密码等操作。在“班级学生分组”中,选择相应的班级,可对选中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实现小组协作学习;通过“班级关联”,可实现教师对选定班级的关联或取消关联。另外,通过用户名或真实姓名在“学校学生”栏目中检索想要的学生,可把该学生加入到该班级中。

目的:管理班级与学生,形成本班或跨班、跨学校的虚拟班级。 功能:学校学生管理、班级学生管理、班级学生分组、班级关联。 其界面如下图所示:

图 学生管理界面

3. 学生客户端——电子书包

“知好乐电子书包”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个人电子终端为载体的数字化学习系统平台,贯穿于预习、上课、作业、辅导、评测等学习各个环节,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环境。

3.1 我的课本

我的课本里有各个学科的课本。每个课本里都有与教材同步的资源供学生学习用,课本除了可以提供教材阅读外,还内设资源检索,记笔记,提问功能,下面一一介绍。

1、与电子教材配套到章节、知识同步的各种类型的资源,让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2、与电子教材配套到章节的学习任务

3、学习电子教材同时,可以同步记笔记

4、学习电子教材同时,可以随时提问,寻求帮助

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问功能随时发给老师,寻求老师的帮助,让所遇问题及时得以解答。

3.2 课堂导学

课堂导学里边有老师下发给学生的供学生学习用的学案,学生在老师学案的指导下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3.3 我的作业

我的作业里边是老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来针对性得进行教学。

3.4 互动讨论

学生在互动讨论模块里边与其他同学及老师参与讨论,实现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3.5 测试反馈

测试反馈模块包含了各科的期中,期末,单元测试题,在测试反馈模块完成单

元测试、学期测试等阶段性考试试卷,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且主观题由系统自动判卷方便快捷,大大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

3.6 辅导答疑

学生通过辅导答疑模块提出与课程相关问题,并获得教师或其他学生的解答,学生在与他人的讨论过程中不断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4. 教师客户端——教师工作台

教师工作台软件是为教师的关键教学业务需要开发的教师工作平台软件,为教师提供系统的课程资源服务,满足教师的资源管理与整合、备课、授课、进修培训等多媒体教学需求,同时也是教师进行网络教学的客户端系统。

4.1课程资源

知好乐教师工作台的课程资源模块是教师进行资源浏览和筛选的模块。软件自带了数万条优质特色资源,包括教学素材、动画教具、专题教参、优质案例、微格课例、试题试卷等类型。在这里,教师既可以用以课标导航的“系统资源”方式浏览资源,也可以用根据当地使用的教材的版本自建的“我的资源”导航方式浏览资源。对查找到的资源可以进行预览、另存、加入到备课夹等操作。“备课夹”是教师备课和浏览资源的临时工作台。

4.2资源管理

知好乐教师工作台的资源管理功能,可以实现资源的管理与整合,打造教师个性化的资源平台。教师根据当地的教材情况,创建或编辑我的资源导航,并且可以从系统资源中挑选任意资源导入到的我的资源中,同时还可以将日常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优质资源一并添加到的我的资源中进行保存和管理。我的资源中的所有资源,都可以对其进行属性修改、删除等操作,便于教师更好地应用。

4.3备课空间

利用知好乐教师工作台的备课空间模块,教师能够轻松方便地浏览和调用备课夹中已经挑选好的资源,并帮助教师利用这些资源高效地完成教案、学案、课件及学生作业等的编写和制作。而且在备课空间中,教师既可以按照模板新建教案、学案、课件及学生作业,也可以对原有的内容进行编辑和调整。制作好的课件、学案等保存在备课夹中。

4.4互动讲台

在知好乐教师工作台的互动讲台模块中,教师可以直接调用备课夹中的课件和资源进行展示、播放,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文本、图片、视频、动画、网页等各种格式的资源,只需一拖一放,即可展示、播放。

4.5工作助手

知好乐教师工作台的工作助手功能,将校历、课程表等教师日常工作中实用的功能工具进行集成,打造成为教师贴心实用的工作助手。

第三部分 数字化教学创新应用

利用“数字化教学系统”构建基于网络数字化环境的“虚拟课堂”,利用“虚拟课堂”对“现实课堂”的有效整合,实施针对中小学课程的“双课堂”教学,为中小学课程教学带来了创新活力。

所谓“双课堂”,即基于“教育云”网络教育服务平台搭建的“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的整合课堂,这二者的整合构成了一个新型的教学环境,凭借这样的环境所开展的教学可简称 “双课堂”教学。

“双课堂”教学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双课堂”支持多向、深度互动,支持跨班/跨校/跨区教学,支持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支持学生随时随地的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可以实现传统环境下难以实现的参与式教学、个性化教学、优秀资源共享以及数字化作业与测评等等。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优势互补、融为一体,有助于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学案导学

教师通过学案设计学习任务、提供学习资源、引导学习过程,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通过网络教学平台随时互动、深度互动、全面互动,打破传统的课堂时空限制、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师生教学关系。

? 课前:

利用网络学案的功能,在课前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利用网络平台的预习讨论记录功能,全面了解全体学生的课前预习状况。 ? 课中:

教师利用网络平台课前预习情况统计功能,掌握学生学习难点,突破传统的课堂新课引入方式,快速切入新课;

利用资源中心的动画教具等功能,帮助学生主动探索,突破学习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互动讨论和课堂测试反馈功能,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师生、生生互动讨论、过程评价等教学活动,探索全新的课堂角色定位。

? 课后: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作业指导的提示功能,进行复习分层教学指导,改变传统教学中部分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的现象;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过程记录和互动讨论功能,进行互动答疑,突破课堂的时空限制,将有限的课堂学习延展到课后,跟踪每个学生,及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辅导和问题的深入研讨。

学案导学模式更多适用于理科教学,教师利用动画教具、微格课例等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课前、课中、课后学习,解决重难点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下图为理科教师使用动画教具解决重难点知识的教学流程图:

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环境的优势来全面优化课前、课中、课后的教与学过程,来解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在课前学案中,为学生提供与知识点相关的动画教具、设置问题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课前学生的反馈,在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动画教具等资源,引导学生进行重点探究,突破学习的重点难点,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在线检测,及时全面获得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后,教师再根据学生课堂的及时回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

针对性作业,提供及时的、个性化的指导。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针对性的选择动画教具、微格课例进行自学,还可观看教师讲解的视频,视频既可以是教师上传自己录制的视频,也可以是专家团队的微格课例,还可以是本地的优质动画资源。

2、主题研讨式教学

该模式适用于文科类教学,在教师引导下,围绕某一主题,借助班级讨论等功能,通过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互动讨论。主要操作流程如右图所示:

? 布置研讨主题:布置研讨主题或任务,并在虚拟课堂中设置相应论题、明确

任务要求;

? 学生在线个性学习:学生根据布置的任务以及提供的资源,进行自主或合作

学习;

? 虚拟课堂讨论:利用虚拟课堂的班级讨论,学生之间展开多维的互动交流,

进一步深化对学习任务和主题的认知;

? 教师组织并引领讨论:教师浏览并参与学生的讨论和学习,对学生的发言进

行适时引导;

? 现实课堂集中深化:教师梳理学生在虚拟课堂中的共性问题,利用现实课堂

予以集中解决;

? 网络拓展延伸:学生在网络课堂中对研讨主题进行深入延伸性讨论。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的教学实践案例:

下图为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汪文龙利用云平台进行语文教学的操作模式。

3、个别化指导

针对当前学生在家完成作业缺乏指导,导致效率低下,作业质量不高的问题,个别化作业指导支持学生通过“微格课例”视频资源中教师的教学指导,解决做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掌握重点难点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学习效率。个别化作业指导流程如下图所示:

? 在学校教师通过教育云平台的数字化作业功能将名师统练题发布给学生后,

学生回家自主完成练习。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遇到难懂的知识时,可以进入微格课例库观看与该统练题知识点相关的视频,或利用平台的在线答疑模块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解决问题,通过这两种方式,学生获得个性化的作业指导。

? 教师利用云平台的测试批阅功能为学生批阅作业,根据云平台数字作业模块

统计的学生作答信息,教师有重点的为学生讲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针对性的向教师提问。

? 学生在教师讲评作业后,随时可以进入“微格课例库”观看教学视频,对知识

进行查漏补缺。

? 微格课例库的视频资源,可以是教师上传自己录制的视频、名师团队根据统

练题录制的配套视频,或本地教学视频资源,结合专业公司研制的微格课例、助学动画等资源,利用本地名师团队,打造具有本地化特色的作业指导系统。

4、网络课程选修

选修课是最能体现新课程“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优势。但是在现实中,很多学校在开展选修课教学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如“选修资源”不足、“走班教室”不够,指导教师力量短缺及选修课程的管理等问题。

个性化选修模式就是针对传统环境下学校在开展选修课教学中遇到的这些困难和问题而提出的。借助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在网络上建立的“虚拟课堂”,突破传统的教与学方式,可以实现学生跨班级、跨年级、跨校甚至跨区域选修课程,

解决校间、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为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自由、平等地进入选修课程的学习提供可能性。这种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变革,营造了和谐的教学环境,构建了多元教学共同体。

下图为学生个性化选修课程示意图,利用教育云平台,北京的学生和广州的学生可以共同选修云平台中提供的课程,师生之间利用云平台进行交互,实现学生跨班级、跨年级、跨校甚至跨区域选修。

5、网络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针对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兴趣,教师可为学生量体裁衣,通过编制不同的学案,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实现分层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基于网络学案的分层教学具有个别化、智能化、过程化和隐性化等特点。其操作流程如下:

? 学生虚拟分层:根据学生的学科学习情况,在虚拟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分层。

这种分层可以是基于班内学生的分层,也可以是针对全年级学生的分层。 ? 提供分层学案:为不同层的学生分别提供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案。

? 集中讲授、个别辅导:利用现实课堂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统一讲授;利用虚拟

课堂对个性化问题进行个性辅导。

? 分层探究:提供不同层次的探究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进行分层

的合作与探究。

? 课后分层指导:提供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并对作业提供不同层次的指导,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进行个性化选择。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课后复习和预习等,提供分层辅导。

6、跨班/跨校协同教学

跨班/跨校协同教学是基于虚拟课堂的跨越时空优势,由来自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几位教师在网络课堂上共同教授同一门课程,进行协同教学。

网络协同教学的方式包括:

? 平行模式:教学团队全体成员共同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呈现、反馈和成绩

评定负责。团队成员共同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从不同的视角讨论同一主题;作为团队成员的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指导负有平等的责任,且都积极地参与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教师之间的协作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 平行支持模式:教学团队的全体成员共同设计教学内容,共同负责成绩评定,

但每个人负责不同的模块。由核心教师负责将不同的教学单元分配给不同的老师。每个老师负责自己模块的教学,并担任其他模块内容的助教。 ? 助教模式:教师团队由主讲教师和助教教师构成,主讲教师负责教学设计、

主要内容授课,助教老师负责学生的个别辅导和答疑等。

7、数字化作业

“数字作业平台”是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作业环节设计,构建区域题库系统,在题库系统的支持下,构建学校教学中数字化作业平台,减轻教师的批改作业压力大和及时反馈等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作业平台新建作业、发布作业、批改作业和作业分析,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可以利用“数码笔”完成作业,作业可按学生存档,便于复习查看进行复习辅导。学生利用“数码笔”完成作业有两份存档,一份为网络上数字化存档,一份为纸质文件存档,非常方便使用。

8、师资培训与教师研修

基于项目专用培训网站,展示信息化教学前沿成果,汇聚全国信息化教学专家团队,开设教师培训学校和专题课程,开展网络教研、远程培训等活动,引领教师深度交流与研讨。

第四部分 硬件环境实施部署

1、服务器平台拓扑结构

2、服务器平台硬件配置需求

基本配置(学校) 服务器类型 应用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 资源服务器 CPU型号 内存 空间 2TSAS 2TSAS 2TSAS 网卡(双网卡) 四核 Intel(R) Xeon(R) 16G CPU 5620 *2颗 四核 Intel(R) Xeon(R) 16G CPU 5620 *2颗 四核 Intel(R) Xeon(R) 8G CPU 5620 *2颗 推荐品牌:联想、戴尔、惠普 说明:

1.提供2-3个外网独立IP,用于远程调试与数据更新。 2.根据情况可与中心服务器做点对点VPN专线。

3.后期数据量如增加,可加数据存储设备,如磁盘阵列。

4.同一台服务器中,使用双网卡分别设置外部IP与内网IP地址(可映射)。 5.城域网到学校为1000M带宽,城域网外接互联网带宽可以根据域外使用用户数量进行扩展。

6.安装WIN2003 32位操作系统。

1000兆*2 1000兆*2 1000兆*2

3、无线AP配置

推荐配置

参照型号 H3C WA2210 数量 每教室4个 域网 CISCO Linksys E4200 每教室4个 D-Link DAP-1360 每教室4个 域网 域网 接入方式 备注 2200元 1500元 元 接入校园网或直接接入城参考价格:接入校园网或直接接入城参考价格:接入校园网或直接接入城参考价格:500

4、服务器软件环境

序号 1 2 3 4 5 6 7 8

软件名称 Windows Server2003 企业版 Oracle9.1.0.2) jdk1.6 PL/SQL editplus FlashPaper2.0 Microsoft Office 2010 Orion 平台应用 免费安装 免费安装 免费安装 自备安装程序 自备安装程序 免费安装 安装方式 自备安装程序 备注 32位系统 oracle 9i 数据库(版本自备安装程序 5、电子书包硬件配制

1、智能平板电脑

智能平板电脑是采用X86架构设计的智能平板电脑,具有超长的待机时间(实际续航时间大于8小时),高清屏设计,实现高灵敏的极其精准的电磁笔触控,实现原笔迹书写,书法笔锋渲染,各种字母文字、汉字、数字、符号混合笔写输入,同时支持手写识别系统,可将原始手写笔迹转化成各种标准印刷字体,手绘作画(可

实现色彩控制)。Microsoft Office 2007颜色 存储容量 操作系统 处理器 系统内存 屏幕尺寸 屏幕分辨率 屏幕比例 屏幕描述 手写输入 WiFi功能 3G功能 蓝牙功能 音频接口 视频接口 USB接口 扬声器 麦克风 摄像头 光线感应 重力感应 电池类型 续航时间 电池容量 操作系统 颜色 标准配件 尺寸 重量

版本及以上的

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等原笔迹书写。详细规格如下: 海豚灰,镁铝合金外壳,高端汽车工业级表面处理技术 32GB SSD硬盘 Windows7(专业试用版) (Non-OS) Intel平板电脑专用处理器N2600 2GB 10.1英寸 1280x 800 16:9 电磁屏 支持1024级压感原笔迹输入 支持802.11b/g无线协议 无内置3G模块,可外接 Bluetooth 2.1 3.5mm耳麦接口(同时支持音频的输入和输出) Mini HDMI 高速USB2.0 x 2 双声道立体扬声器 内置高灵敏麦克风 前置:200万像素 支持 支持 3芯高性能聚合物锂电池Input:100-240VAC 50/60Hz 1.0A Max 10小时,具体时间视使用环境而定 11.1V/4800mAh,超长待机时间(约20天) Windows7(专业试用版) (Non-OS) 海豚灰,镁铝合金外壳,高端汽车工业级表面处理技术 标准电磁触控笔, AC电源线、适配器, 用户使用手册 272×186×14.8mm 850g 2、学生专用笔记本

10.1” Trail Peak可旋转式 配置单 处理器/芯片组 英特尔?凌动?处理器N2600(1.6GHz 双核) 芯片组:英特尔?NM10高速芯片组 内存 存储设备 操作系统 液晶屏 键盘/触摸板 2GB DDR3 2.5” SATA硬盘 250G Windows 7 Home basic 10.1” 1366 x 768(电容屏) 防水键盘 防水触摸板(集成垂直滚动) 坚固耐用的键盘和抗剥离的按键 手写笔能够直接在屏上写字 10M/100M以太网, 802.11b/g/n WLAN无线网卡 网络连接 3G/WiMAX(可选) a/b/g/n无线网-2.4GHz/5GHz 双频(可选) 电池 声卡/扬声器/麦克风 尺寸 5200mAh 6芯 集成声卡,内置扬声器和数字麦克风 尺寸(含手柄):268mm×210mm×(29~39mm) 重量:<1.45~1.65kg 手柄 集成的伸缩手柄,便于携带 一个SD卡插槽,VGA端口,一个半尺寸迷你卡插槽和一个全尺寸迷你卡插槽 系统 I/O 双音频插孔, 两个USB2.0端口 第三个USB端口可替换为HDMI端口(可选) 摄像头 内置1.3MP旋转式

第五部分 项目概况与案例实践

1、项目实施概况

1.1项目启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

2011年6月28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十二五”重点项目“基于

网络的双课堂教学应用试点示范项目”启动会议在清华大学隆重召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曹志祥、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王孙禺教授(代表清华大学谢维和副校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程建刚教授、清华大学信息学院院长助理曹军威研究员、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会副主席、同方知好乐教育研究院院长兰宏生,项目专家组组长、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顾德希以及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张晓明院长、安徽教研院阚智院长、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马玉玺院长、河北省教科所宋思洁所长、江西省教研室黄建国主任、甘肃省教科所靳建设所长等领导出席了启动会,有关省、市教研、教育局部门负责人及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等一百五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启动会为期两天,经历了主题报告、应用案例研讨、交流研讨和参观考察等单元内容。代表们一致反映:本会议既有技术层面的报告、又有教育层面的报告,结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sn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