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更新时间:2023-09-09 21: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五、口语交际。

要求: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经历过的有关爱心的一件是事讲述给大家。(须是真人真事)

六、学生畅所欲言上台讲。

七、小结:强调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感谢信

预习目辬:

1、学生给关心帮助自己的人写一封感谢信。 2、注意感谢信的格式。 预习提纲:

一、 能说会道

1、 回忆生活中最令你感动的事情 2、 我会把这件事情讲给好朋友听(讲清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3、 我会把最令我感动的地方讲具体。 二、笔下生辉

1、生活中哪些人值得你感谢,为什么?我会讲给别人听 2、我会给他写一封感谢信(注意格式)

教学过程:

一、自读要求,懂得:

1、写感谢信,开头要注意称呼,要有礼貌。

2、感谢信的正文,要着重写清楚对方关爱和帮助自己的事情,接着写表示感谢的话,最后还可以赞扬对方的精神。 3、感谢信的格式和一般书信基本相同,需要张贴或登报的,应该在信的第一行正中写上“感谢信”三个字。

二、自己构思,同桌互说。 三、练习本上打稿。

四、挑生读感谢信,教师指出不足之处。 五、小结: 通过学习,大部分同学掌握了书信的格式,做到了书写工整,并且能够准确的使用礼貌用语。

六、作业:

课后要求大家给曾经关心、帮助自己的人写一封感谢信。 课后反思:

21、放飞蜻蜓 教学目辬:

1、会认生字:陶、贞、梗、衡、构、吻;会写生字 :蜻、蜓 、陶、塘、抚、蚊、掌、衡、整、构、商;要求掌握的词语:池塘、抚摸、蜻蜓、蚊子、掌握、平衡、调整、结构、商量。 2、帮助学生能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读

出句子的语气。了解课文叙述顺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谆谆教导,懂得保护益虫。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陶行知如何耐心细致引导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启发孩子们放飞蜻蜓。 教学难点:

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第一课时

预习目辬:

1、会认生字:陶、贞、梗、衡、构、吻;会写生字 :蜻、蜓 、陶、塘、抚、蚊、掌、衡、

整、构、商;要求掌握的词语:池塘、抚摸、蜻蜓、蚊子、掌握、平衡、调整、结构、商量。

2、能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预习提纲: (一)、字词

1、 我会认的字词:

2、我喜欢的词语 (5 到10个)

(二)、朗读课文

我读了 辫书(至少3辫)基本达到不添字,不破字,不断句,能读通顺流利。 (三)、我的收获

通过预习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60

1、 出示谜语,生猜

细细身体长又长,斗大眼睛照前方,

飞到东来飞到西,捉虫要数它第一。(蜻蜓)

(以此激发学生兴趣,了解有关小蜻蜓的知识,初步渗透保护益虫教育。)

2、

板书并学习“蜻蜓”

板书:蜻蜓

学习“蜻蜓”:(1)提问:认识这两个字吗?读一读。 (2)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解?(生答)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齐读课题)

3、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4、板书:捉蜻蜓—( )—放蜻蜓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同桌相互交流预习成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字词部分)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师检测完预习成果后做适当的点拨,然后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用他们各自独具特色的方式再次朗读课文)

3、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哪几节讲的是捉蜻蜓?哪几节讲的是放蜻蜓?哪几节讲的是讲蜻蜓?

4、自愿选择分别读三部分,再次熟悉课文,熟悉生字,纠正读音,统一认识。 (小结: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写的。) (三)、检测反馈

(四)、布臵作业,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蜻蜓的知识?还想了解哪些知识?(回家收集有关资料。准备下节课与同学们交流) 课后反思:

61

第二课时

预习目辬:

1、 2、 3、

预习提纲:

(一)、句子 1.我喜欢的句子

2.我的发现

描写蜻蜓尾巴作用和特点的句子: 描写蜻蜓眼睛结构和作用的句子: 描写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句子: (二)、理解词语

七嘴八舌: 成千上万: 口吻: : : (三)、我的体会

1、从 句中可以体会出陶行知对孩子们和蔼可亲。

2、从

62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理解重点词句,能读出句子的语气 养成边读边思考的学习习惯

句中看出陶行知动作很轻,他不想伤害蜻蜓。

1、 从

句中可以看出,在陶行知的启发下,孩子们用行动表示他们真正懂得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益虫。 (四)、我的感悟

通过预习课文,我明白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课文中认识了谁?(板书并简介陶行知)

(陶行知: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他是安徽人,曾留学美国,拜当时世界最著名的教育家杜威为师。回国后,他创办了多所学校,我们南京的晓庄师范就是他创办的。)

2、同学们,如果你捉到一只蜻蜓心情会怎样?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讲的是小朋友捉蜻蜓?(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3、可是最后他们却把蜻蜓放了,引导生读第三段(11自然段) (1)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辫,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4、引导学生探究:

翠贞他们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却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了?(在“放飞”下加重点号)。此时你对陶行知先生产生了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探讨一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细读课文,仔细品味。

1.有一天午后,陶行知先生遇到了一群孩子。(朗读第一节,指名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2.(1)他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辪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慈爱,抚摸,更加体现了陶行知的亲切,对孩子们的关爱。)(挑生个别朗读) (2)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的?朗读3-5自然段。(翠贞、一个小男孩、几个七嘴八舌的孩子,角色扮演,朗读。)

6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sl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