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工会的比较分析

更新时间:2024-06-02 02: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美工会的比较分析

曹振华

(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工会作为我国的一种职能部门,在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维护广大职工的利益、协调劳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已经成为一种国策,而旧的工会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工会的改革和转型迫在眉睫。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工会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许多好的方面值得我国工会借鉴。通过中美工会的相关比较,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我国工会在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吸取和借鉴美国工会发展过程中的有利部分,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会组织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中国工会;美国工会;异同比较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十八大的顺利召开,全国总工会以及各级地方工会纷纷开展“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报告会,掀起了新一轮关于工会工作和建设的讨论热潮。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王玉普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工会要结合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学习培训、加大宣传力度,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过程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过程,作为振奋精神、凝聚意志的过程。要不断提高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把机关党的工作与中央统一部署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与推进工会重点工作结合,不断增强机关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扎实推进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这为全国各级工会今后的工作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当下,我国正处于经济增

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努力构建一个更加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工会体制,并且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工会建设,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我国工人阶级权益的基本要求。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庞大的中产阶级,而这样一个庞大的阶级所带给美国的是巨大的经济内需和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而形成这样一个强大中产阶级,从美国的历史上来看,工会的作用功不可没,美国中产阶级的主要成分并非企业主或高级知识分子,而是大量的工薪阶层,尤其是一大批未受过高等教育的蓝领工薪阶层,而这一社会现状的形成与美国历史上数次工会运动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分析和比较中美工会的差异,吸纳美国工会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精华,对于如何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会组织不无裨益。

二、中美工会的异同比较 (一)

中美工会的发展历史

1. 中国工会的发展

工会是工人运动的产物。工人运动的概念,从广义说,包括工人阶级的政党运动、工会运动以及相关的工人妇女运动、青年运动等。从狭义说,即指工会运动。纵观历史,中国工会的发展与运动始终是与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从最早的具有工会性质的广州打包工人联合会开始,中国工会历经了反对殖民主义、封建主义的斗争运动,并且在抗日战争年代,发挥了无产阶级的重要力量,给了日本帝国主义沉重的打击。于1925年成立的中华全国总工会,一度几尽消亡,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努力下,中华全国总工会于1948年在哈尔滨举行的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上恢复,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得到蓬勃发展。时至今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仍然领导着全国各级工会在维护劳动者权益,协调劳动关系中发挥着它的光和热。如下表一所示,大致囊括了中国工会的发展历程和各个阶段的特征。

2. 美国工会的发展

在西方国家,企业工会的最早出现,是企业生产在客观形势下的需要和劳动者集体需求的产物。就美国来说,企业工会经历了一个从某一单个工会组织到全国企业工会联合会的发展过程。第一,从1790年到 1849年,各地方的一些技术工人组织发展了技艺性质的地方工会组织。第二,从1850年到1885年,工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以各地方技艺性质的工会为基础的全国性工会组织逐步建立起来。第三, 1886年,美国劳联诞生,劳联的诞生标志着工会组织的

顶峰已经出现。自此,美国工会组织结构的金字塔状逐步形成。最后,20世纪20年代,由于劳联仍然坚持原来行业工会的利益,而忽视大量新出现的大生产企业,如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电力工业中大量非技术工人的利益,因此,在1935年11月这些工人按产业部门组建了自己的工会,就是产联。产联在加拿大领导了几次罢工,并获得一些成功。而且,产联公开参加政治活动,并和劳联发生了分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形势促使劳联和产联于1955年合并。表2阐明了美国工会的发展历程和特征。

(二) 中美工会的法律体系

1. 中国工会的法律体系

我国于1950年6月29日,在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之际,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最初的工会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这部工会法与当时的《婚姻法》和《土地改革法》被称为建国初期的三大法律。时隔42年之后,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工会法》对工会的四项职能做了规定——维权、参与、建设、教育,即维

护职工的合法利益和民主权利;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企业、事业和机关的民主管理;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建设和改革,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了适应现实发展要求,我国于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的决定》。修改后的《工会法》对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有了更肯定和清晰的规定。在我国,《工会法》是一部基本法,具有法典的性质和作用,他与《劳动法》一起,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维护工人的权益和规范劳动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我国的《工会法》是作为基本法来统领其他地方性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文件。任何在法律框架之外的工会行为都不被法律承认,是没有法律依据的。但是我国的工会法还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至于工会法到底是从属于劳动法律部门还是宪法法律部门,或者说应归入党团法律部门的范畴,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劳资关系将会面临新的局面,工会的立法和修订也将会迎来新一轮的挑战。 2. 美国工会的法律体系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劳工的法律。1932年,国会通过了《诺里斯—拉瓜迪亚法》。1935年,在总统罗斯福的极力推动下,美国又通过了《国家劳资关系法》。这两部法律是美国著名的工会法,它们赋予了劳工结社自由的权利、集体谈判的权利以及罢工示威的权利。1938年通过的《公平劳工标准法》规定了全国最低工资和最高工作时数,同时在这部法律中还有关于防止虐待童工的各种标准以及加班费的规定。1963年,该法进一步修订,增加了禁止在工资上歧视妇女的规定。1947年,虽然总统杜鲁门极力反对,但国会在重重压力下还是通过了《国家劳资关系法》。这部法律对美国国家劳资关系法做了一些修正,进一步规范了雇主和工会的行为准则。以及20世纪60年代以来通过的《民权法》、《反对就业年龄歧视法》、《职业健康与安全法》等等。这些法律构成了美国相对比较完善的对劳工权利的法律保护体系。

但是在美国的法律体系内,还并没有像中国《工会法》那样以工会法命名的法律文件,其工会的权利很多还来自工会的实践习惯和判例。例如,在1972年,

关系研究中心和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实施。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为65.37,反映出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体系处于基础水平。其中,企业员工福利保障广度指数为61.33,福利保障的总体覆盖面仍较窄。所以,基于这个事实,我国工会在新世纪,更应该以企业员工利益为根本,在改革中逐渐转变日常工作的执行职能和程序,这样才会利于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和劳资关系处理,提高全民福利以及中国工会在世界工会中的影响力。 2. 美国工会的职能

在过去的2011年,美国篮球职业联赛(NBA)经历了为期149天的漫长停摆。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球队出现了亏损,即使是这样伟大的比赛,他们仍然是无利可图的。所以,球队老板们都希望降低球员工资来维持经营。但在球员工会看来,NBA采取不作为的态度,真正目的是等到现行劳资合同到期之后,迫使联盟停摆。停摆将使得NBA球队可以避免支付球员工资和其他由合同带来的支出。同时,NBA根本没有提供足够的财务数据来证明自己所声明的经济状况,并且NBA还尝试绕过工会直接与球员进行谈判。停摆期间,联盟和球员工会之间进行过多轮谈判,然而都未能就双方利益达成一致。但停摆对球员和联盟的利益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最终,在历时149天后,双方都做出了让步,停摆就此结束。返观此次事件,球员工会在维护球员的利益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虽然最后是一个折中的结果,但是,相较于中国工会而言,不难看出,美国工会在维权和争取利益方面,有着绝对的话语权,一旦工会认为工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就要出面与资方进行谈判甚至向政府施加压力。

此外,美国工会会员的周收入普遍比非工会雇员高,统计数据表明,在2011年,美国全职工会会员的周薪为938美元,而非会员职工周薪平均为729美元。而且在其他诸如更多的假期、病假、保险计划、残疾利益保障等福利方面,工会会员比非工会会员享有更好的待遇。

虽然美国工会一向以“独立、自由”自称,并对中国工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多有指责。但是,美国工会并不像其所说的那样具有浓厚的“无党派”色彩,恰恰相反,工会与政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美国工会的发展历程,工会与民主党的关系历来交好。自1933年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上台后,改变了对工人

运动的压制政策,由此美国工会开始向民主党靠拢。不管是在联邦一级还是州县一级,工会都通过自己政治和经济上的力量支持民主党候选人,以便等到他们上台后能够制定有利于工会的法律和政策。并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美国工会热衷于通过各种政治活动影响政府决策,从而争取自身利益。其主要活动方式包括游说、宣传、影响选举、向国会和政府施压等。通常情况下,工会会同时使用这些方式促使国会和政府做出有利于劳工的决策,维护劳工的权益。这对美国经济和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五) 中美工会的独立性

1.中国工会的独立性

我国《工会法》第四条明确规定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工会必须遵守和维护宪法,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依照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其独立自主性并没有得到体现,中国工会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工作的首位是严格执行党的方针路线。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工会的独立性相对较弱,必须兼顾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从而对职工利益的维护力度就减弱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存在一个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企业经济效益与员工工资之间是成反比的,而在当前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现状下,企业是主导者,占据着劳动力市场上的绝对优势,工会在保障会员提高工资、减少工时、改善工会环境上必然和企业雇主产生矛盾。而中国工会在社会公平和效率之间的权衡上,无法像西方工会那样,主要以追求本工会会员的最大利益为目标,因而不能满足社会对公平的诉求,往往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增长,迁就于企业的效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工会会员的公平要求。

此外,根据《工会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工会委员会的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奖励、补贴,由所在单位支付。社会保险和其他福利待遇等,享受本单位职工同等待遇”。事实上,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基层工会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均是从工会会员交纳的会费中开支。但自1978年工会恢复工作以后,工会人员大量增加,同时工会会员交纳会费的比例从个人工资的1%降低到0.5%,工会经费紧张,无法再承担基层工会脱产专职工作人员工资的开

支。于是在1992年工会法的修订中,基层工会脱产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被列入了企事业单位行政开支。这就直接造成了企业工会工作人员“捧企业饭碗,难以履职”的普遍困境。

如前所述,由于我国工会在工作中普遍缺少独立性,导致其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并不能真正地以工人为核心来处理问题,所以,在中国虽然工会组织率相对较高,但是实质上,工会发挥作用不大,劳动者认可程度不高。所以要改变这种困境,中国工会首先要独立于企业,需要切断工会干部和企业在经济、人事任命上的联系。逐步建立起基层工会干部工资由工会负担发放的管理体制,使基层工会干部能够不端老板的饭碗,大胆放手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2.美国工会的独立性

美国工会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其工会领导层均是由工会会员选举产生,并且薪资都是来源于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这与中国工会有着明显的区别,在这种工资管理体制下,工会领导会尽最大能力运用各种手段来保护工人的利益,因为这本身就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利益,这种薪资体制具有激励性。不仅如此,美国工会在人事等其他许多方面都完全独立于地方政府和企业。工会运动的主要目标原则就是提高工人的经济地位,争取更高的工资、更短的工作时间、更长的假期、更好的工作条件以及更优厚的福利,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工会运动不受其他任何组织和团体的管制和约束,在一定意义上讲,它就是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通过谈判为工人争取利益,甚至时常利用罢工这种激进的手段给企业施压。但是,对待罢工,美国工会也是慎之又慎,不到迫不得已决不会实行。美国超过95%以上的集体谈判可达成协议,但是一旦劳资双方未达成一致,工人就会采取罢工形式抗议。然而,罢工这一激烈的维权方式是一把“双刃剑”,在给资方施加压力而使其就范的同时,也会对工人的利益造成巨大影响,很有可能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

工人因为有了工会力量的加持和保护,工资、福利和劳动环境才一直迅速而又稳定地提升着,并最终提升到令一些企业极为头疼的程度。并且还经常进行政治游说,给政府施加压力,为工人争取经济利益,美国工会的这种力量正是来源它的独立性。但是,由于这种过于强大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因为工会在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时,忽视了国家和公众的利益,采取

不理智和过激的行动,这必然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当影响面比较大时,国家的利益就必然会遭受损失。

(六) 中美工会的劳资关系处理手段

1.中国工会的劳资关系处理手段

中国工会作为国家法定的工人维权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劳资关系中应当充分发挥出应有的参与、沟通、协调、纽带、促进等重要作用。《工会法》第六条指出:“工会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维护企业职工的劳动权益”。 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是工会一项具体的职责。表四给出了我国从2005到2011年间的集体合同的签订情况,不难看出,全国职工签订集体劳动的比率平均在60%左右,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不高,存在大量的口头形式的劳动合同,有的根本就没有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处理起来没有依据,造成一些案件久拖不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无从保护。因此,更需要工会发挥作用,由工会帮助、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有利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宣传和贯彻执行,有利于使签订的劳动合同更加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有利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利益的平等,有利于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

数据来源:中国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发展状况统计公报

为了解决一些已经出现的劳资争议,工会还成立了专门的劳动争议处理组织,表五给出的我国2005年至2011年的劳动争议处理情况,包括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是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有效弥补了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一些不足,对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表五不难发现,我国劳动争议调解成功率总体上还较低。还需要各级工会组织进一步的努力。

数据来源:中国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发展状况统计公报

总而言之,由于法律的约束,加上自身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不大,中国工会基于劳资关系的处理,采用的手段还非常的狭隘,更加强调自身的官方背景,通过行政手段来协调、干预、协商。 2.美国工会的劳资关系处理手段

美国工会作为劳动者的代表,在劳资关系处理上起着巨大的作用,如代表工人与资方谈判,为工人争取更高工资、福利条件以及劳动保障等,如果谈判不能

满足工会的诉求,工会就会组织工人采取罢工等斗争手段以达到目的。而且在美国,有专门相关的劳资关系法律文件对工会及工人进行保护,其中,《国家劳动关系法》就规定了一些有利于工会的条款,如职工有权自己选举代表进行集体谈判,有权组织、参加工会等。

美国工会在处理劳资关系上,运用的手段十分丰富,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与企业主进行集体谈判、平等协商,这些手段,对于美国工会而言,都是非常温和的,如劳资双方能够达成一致,资方就会太平许多。否则,工会就会进行游行示威、联合抵制,还有最激进的手段——罢工,对美国经济可以产生重大的影响。另外,工会为了给会员最大可能争取利益,还会开展一些国会院外游说活动、法律诉讼,通过各种政治活动,来影响政府的政策,使其更加偏向劳动者的利益,与中国工会相比,美国工会具有更多、更加强有力的手段来处理劳资关系。

三、相关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政府和人民更加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能给人民带来幸福,工会作为一种具有社会功能的部门,一直都受到国家和人民的拥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会一直我国工会在前进中谋求的发展方向,随着十八大的召开,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下,中国工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个亟待转型的时期,全国3.2亿职工都期望建立一个能真正代表他们为其争取权利的新型工会,中国工会已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会组织,在国际工会工作中也起着巨大的作用。这就更加需要对我国现行的工会组织进行转型和改革,以适应国内和国际环境的需要。通过与美国工会的比较,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对我国工会改革过程有利的精华部分,同时,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摒弃阻碍建设我国和谐工会的不利因素,探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会改革模式。

通过前篇所述,比较我国工会与美国工会的区别,大致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发展历史方面,无论美国还是中国,其发展历程都是一部血泪史,中国工会的发展与运动始终是与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美国工会经历了一个从某一单个工会组织到全国企业工会联合会的发展过程。在法律体系方面,中国工会有一部《工会法》作为基本法来统领其他工会法律及相

关文件,任何在法律框架之外的工会行为都不被法律承认,是没有法律依据的。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劳工的法律,如《诺里斯—拉瓜迪亚法》、《国家劳资关系法》等,这些法律构成了对劳工权利的法律保护体系,但是美国工会并没有像我国《工会法》那样以工会法命名的法律文件,很多工会的权利还来自于判例和工会的时间习惯。在工会组织成立程序方面,中国工会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统一领导下,由政府鼓励推动,成立各级地方工会,而非由工人通过自己组织成立。美国工会组建制度比较民主,一个工会只要有30%以上符合条件的成员同意签订授权卡,全国各地的劳动关系委员会就可以筹备工会选举,只要有50%的成员投票公决同意,则工会即可成立。在工会组织率方面,中国工会截止2011年,在全国3.2亿职工中有工会会员近2.6亿人,覆盖面达80.6%,对美国工会而言,工会入会率在1955年一度达到历史最高的34%,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工会组织不断萎缩,工会组织影响力日益衰退,工会入会率逐年下降,1980年降至22%,2005年降至12.5%,2011年低于12%了。在工会职能方面,中国工会四项职能简称为维护、建设、参与和教育职能。但其职能弱化,机关化、行政化比较严重。而美国工会恰好相反,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有着非常强大的力量。我国工会的领导层大多为企业管理者或直接由上级工会委派,而非通过企业内全体职工选举产生,企业工会会员与非会员相比,只是福利稍微好些,在其他方面并无明显区别。而在美国,工会领导均由工会会员自由选举产生,并且工会会员工资普遍比非会员高。这些方面对于我国今后工会的建设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在独立性方面,中国工会一直饱受诟病,这也正是导致其职能弱化,不能真正成为服务于广大劳动人民的组织,逐渐沦为行政化的机构。而美国工会独立性非常强,因而具有非常大的力量,能够干预政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它有独立的经费、进行的独立运作。中国工会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要学习美国工会在独立性方面的运作,这对我国工会的转型和改革非常重要。最后,在劳资关系处理手段方面,中国工会主要是起到参与、沟通、协调、纽带、促进等重要作用,运用协商、行政干预、法律诉讼等手段,而美国工会手段众多,诸如协商、罢工、示威、联合抵制、游说、法律诉讼等,而且很强硬,在处理劳资关系时,这些手段都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如上所述,中美两国工会的相对比较如下图。

参考文献:

[1]廖明.中、美工会的比较研究[J].特区经济,2007.

[2]史探径.中国工会的历史、现状及有关问题探讨[J].环球法律评论,2002,24(2).

[3]勾剑.中美工会现状比较分析与建议[J].管理观察,2011(21). [4]徐小洪.中国工会的双重角色定位[J].人文杂志,2010(6).

[5]陈弈平.美国工会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J] .东南亚研究所,2003(5). [6]周薇.劳联——产联与全球经济贸易问题[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1(1).

[7]苏楠,黄嘉.中美劳动纠纷调节对比的制度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4(10).

[8]汪培.中美贸易往来中不可忽视的利益集团——工会[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24(1).

[9]徐晓军,吴清军.对中国工会性质特征与核心职能的学术辨析——基于国家体制框架内工会社会行为的视角[J].人文杂志,2011(5).

[10]黄爱华,郑柏礼.美、中、日工会与劳资谈判机制对比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

[11]周薇.美国工会组织影响力衰退原因分析[J].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

[12]王忠才.美国工会二三事[N].中国民航报,20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sl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