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育学高分题库精编 附带答案与解析
更新时间:2023-05-27 19:3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教育学考研高分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实现培养人的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思想品德教育 B.教学
C.课外活动 D.学校管理
2.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是()
A.上课 B.智育
C.教学 D.教育
3.教学从本质上讲是()
A.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B.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
C.教师的教学活动 D.学生的学习活动
4.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5.“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句话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A.知识的传授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6.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教育者“教”的客体不是双客体,而是一种复合客体
B.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就是教育者“如何教”和“教什么”的过程
C.教育者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人的因素,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更确切地说是“教”的主体
D.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7.正确反映教学与智育之间关系的命题是()
A.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 C.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
B.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 D.智育是教学的次要任务
8.在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上,一般认为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
A.唯一选择 B.内容C.途径 D.基础
9.学生通过学习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特点。
A.教育性 B.指导性C.间接性 D.交往性
10.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 D.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
1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
A.获得直接经验 B.进行科学实验
C.进行社会实践 D.学习间接经验
12.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坚持这一观点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C.杜威 D.凯洛夫
13.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
A.孔子 B.昆体良C.杜威 D.赫尔巴特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主
B.课外活动就是活动课程
C.《学记》中提出了“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教育思想
D.向学生传授知识是教师的根本任务之一
15.“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6.教学取得成功的内因是()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校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介作用 D.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六章教 学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17.对于“教学活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B.教学是教与学两方面辨证统一的活动
C.教学活动中应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
D.学生的“自学”不属于教学活动
18.对于备课的认识错误的是()
A.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
B.认真备课是教好课的前提
C.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
D.教师只需要在上课前进行备课,平时则不需要
19.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工作。
A.唯一 B.中心C.必要 D.辅助
20.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21.教学原则是依据()制定的。
A.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B.教育部颁布的文件
C.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 D.教学目的
22.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原则与下列()相一致。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B.学而知之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温故而知新
2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A.《论语》 B.《学记》C.《四书章句集注》 D.《孟子》
24.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
A.孔子 B.墨翟C.董仲舒 D.朱熹
25.下面体现孔子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A.学而时习之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性相近,习相远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6.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 B.循序渐进C.启发性 D.巩固性
27.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中要贯彻()原则。
A.启发性 B.循序渐进
C.直观性 D.因材施教
28.《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中贯彻()的原则。
A.启发性 B.循序渐进
C.直观性 D.因材施教
29.备课的要求不包括()
A.钻研教材B.了解学生 C.设计教法 D.批改作业
30.教师在钻研教材时错误的做法是()
A.钻研学科课程标准、钻研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
B.通过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弄清楚本学科的教学目的
C.掌握学科的重点、难点所在
D.只看教科书,不看任何参考资料
31.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教学,体现了教学的()原则。
A.启发性 B.循序渐进
C.直观性 D.因材施教
32.()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A.上课 B.智育 C.教学 D.教育
3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3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A.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B.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
C.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D.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35.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相互作用最直接的表现是()
A.上课 B.智育 C.写作业 D.德育
36.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明了、联合、系统和()四阶段。
A.分析 B.综合 C.方法 D.统合
37.《学记》中“不陵节而施”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38.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 B.直观性C.巩固性 D.启发性
39.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
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40.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是()
A.教学组织形式 B.教学模式 C.教学方法 D.教学策略
41.上好课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A.教学目标明确B.教学内容准确
C.教学结构合理 D.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不作任何约束
42.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描述和概括的是()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
C.美国教育家杜威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43.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44.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
A.唐朝中期 B.明朝中期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45.中小学“双基教育”中的“双基”是指()
A.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B.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C.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 D.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46.把课划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的依据是()
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
47.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48.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教材。
A.熟悉 B.分析C.概括 D.理解
49.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不包括()
A.作业形式要具有多样性
B.明确规定作业完成的时间
C.对学生一视同仁,布置难度相同的作业
D.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
50.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是()
A.检查复习 B.布置课外作业C.讲授新教材 D.巩固新教材
51.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
A.了解学生B.和谐的师生关系
C.先进的教学设备 D.备好课
52.教师上课的必要补充主要是通过()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53.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应该在()制定出来。
A.学期或学年开始前 B.定好课题计划后
C.学期结束后 D.上课前
54.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的程度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教师()的目的。
A.讲授新教材 B.上课C.批改作业 D.巩固新教材
55.“在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依赖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要靠教师的教,教与学是辨证统一的。”这句话说的是()的规律。
A.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B.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56.苏格拉底提出的“产婆术”,强调的是()教学原则。
A.启发性B.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C.理论联系实际D.直观性
57.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A.杜威 B.华虚朋C.柏克赫斯特 D.克伯屈
58.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是()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5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
A.主张教学建立在个体身上
B.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C.强调教学过程应该是“在做中学”
D.说明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60.讲授法的优点不包括()
A.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B.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C.有利于因材施教
D.有限的教师可以教更多的学生
61.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
A.讨论法 B.谈话法C.讲授法 D.练习法
62.最早从理论上阐述了班级授课制,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A.《大教学论》 B.《学记》 C.《普通教育学》 D.《理想国》
63.对班级授课制认识不正确的是()
A.班级授课制可以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B.班级授课制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C.班级授课制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D.班级授课制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64.()是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复式教学D.现场教学
65.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的运用。
A.讲授法 B.谈话法C.讨论法 D.练习法
66.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地实验来说明和印证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称()
A.讲授法 B.实验法C.参观法 D.演示法
67.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A.练习法 B.讲授法C.谈话法 D.发现法
68.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 概括。
A.班、课、室 B.师、生、课 C.师、生、时 D.班、课、时
69.“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反映的是()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70.教学工作的基础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71.1951年()提出了“范例教学”的主张。
A.布鲁纳 B.赞科夫C.瓦·根舍因 D.怀特海
72.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不包括()
A.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B.学生特点
C.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D.学校的要求
73.()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A.教学 B.教学模式 C.教学方法 D.教学策略
74.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 D.形成性评价
75.从评价的作用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76.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动机,往往是()
A.直接动机,动机与目的是不一致的
B.间接动机,动机与目的是一致的
C.直接动机,动机与目的是一致的
D.间接动机,动机与目的是不一致的
77.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游戏活动的()
A.自主化 B.社会化 C.虚构化 D.教育化
78.托幼机构的基本活动形式是()
A.上课 B.日常生活C.娱乐 D.游戏
79.“寓教于乐”实际上就是幼儿教育()的体现。
A.游戏化方法 B.生活化方法C.移情法 D.直接法
80.上课时,个别幼儿喊口渴想喝水,老师的正确做法是()
A.立即让该幼儿离座去喝水
B.让该幼儿坚持到下课
C.批评后再让其喝水
D.停止教育活动,督促所有幼儿喝水
81.教幼儿掌握词,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是()
A.利用卡片等教学工具 B.反复细心地说明和解释
C.与练习相结合 D.结合日常生活活动
82.以下几种游戏中,()属于规则游戏。
A.角色游戏 B.结构游戏 C.体育游戏 D.表演游戏
83.下列不属于幼儿园建筑设计原则的是()
A.安全原则 B.经济原则C.卫生原则 D.豪华原则
84.下列关于游戏的说法错误的是()
A.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B.游戏应当有强制性的外在目的
C.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D.游戏是在假象的情景中发展的
二、多项选择题
1.属于我国普通教育教学任务的是()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提高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
E.培养学生就业能力
2.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
A.认识的间接性 B.认识的直接性 C.认识的教育性D.认识途径的有效性
E.认识的交往性
3.关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说法正确的是()
A.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B.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C.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
D.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E.在教学中应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
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主要有()
A.激发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E.检查知识
5.教学原则包括()
A.因材施教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E.循序渐进原则
6.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
A.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B.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C.启发学生独立思考D.发扬教学民主
E.引导学生自学
7.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A.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
B.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
C.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D.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E.发扬教学民主
8.下列关于复式教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复式教学就是同时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
C.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E.复式教学的教学效果很差
9.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D.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E.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0.为了使上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上课应符合的要求包括()
A.重点突出 B.方法得当 C.目标明确D.表达清晰
E.内容正确
11.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A.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
B.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C.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E.发扬教学民主
12.贯彻循序渐进原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A.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B.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
C.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D.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E.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
13.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
A.准备好问题 B.准备好谈话计划
C.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D.善于启发诱导
E.做好归纳、小结
14.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
A.讨论法 B.练习法 C.谈话法D.讲授法
E.实验法
15.根据所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课的类型分为()
A.练习课 B.实验课 C.讲授课D.复习课
E.演示课
16.“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这句话的依据是()
A.教学所占时间最多 B.教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最全面
C.其他工作都是围绕教学进行的 D.教学对学校教育质量影响最大
E.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17.下列关于练习法的论述,正确的是()
A.按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分为各种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等
B.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
C.精选练习材料,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D.练习的次数和时间越多越好
E.无论是口头练习、书面练习或操作练习,都要严肃认真
18.教学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过程,具体表现为()
A.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B.借助工具认识事物
C.认识对象的间接性 D.认识方式的间接性
E.学生是不成熟的认识主体
19.下列对于教学原则的认识正确的有()
A.教学原则的制定必须以教学规律为依据
B.“杂施而不逊”体现了教学原则中的循序渐进原则
C.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体现了教学原则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原则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E.“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原则中的巩固性原则
20.进行教学评价要遵循()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严格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
E.指导性原则
三、填空题
1.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
2.学校工作必须坚持“、全面安排”的原则。
3.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是教学的。
4.备课分个人备课和两种。
5.是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相互作用最直接的表现。
6.在教和学的协同活动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7.教学认识活动的主体是,具有发展性和。
8.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的思想。
9.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它包括使学生和教材。
10.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经验,它的学习以经验为基础。
11.是课内作业的继续,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12.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
13.课外作业的形式包括阅读作业、、实践作业和书面作业。
14.在我国,长期通行的看法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15.学习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
16.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教学过程包括与学生的学这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的活动。
17.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1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
19.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按照和进行。
20.历代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掌握知识的巩固问题,例如孔子要求。
21.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为基础。
22.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与编成固定的班级,集体上课。
23.个别教学制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
24.为了解决班级上课不易照顾各个学生的个别差异的问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一些国家出现。
25.现场教学可以以为单位,也可以以或为单位。
26.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个班,由一名教师使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27.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和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五个方面。
28.备课的内容包括:、和设计教法。
29.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30.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和。
31.常见的教案有、和程序式三种。
32.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
33.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3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也称为。
35.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区分度和难度。
36.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37.讲授法主要有、、和四种方式。
38.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和三种。
39.根据评价目的不同,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
40.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四、判断题
1.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因此教学包括学生在教学之外独立进行的自学。()
3.备好课是教好课的前提和基础。()
4.教学必须与其他教育形式相结合。()
5.教学主要是指教师的教的活动。()
6.知识越多,智商越高。()
7.任何一种知识教学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8.《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
()
9.“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体现了直观性教学原则。()
10.“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赞科夫提出来的。()
11.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12.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13.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4.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属于内部分组。()
15.一堂好课的标准是看是否完成了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16.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17.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就是形成性评价。()
18.了解学生就是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点、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
19.观察、实验、测量、社会调查也可以作为课外作业的形式。()
20.平时考查中的口头提问是在课中进行的,而检查书面作业则是在课外进行的。()
21.现场教学只能以班级为单位。()
22.依据指导思想的不同,各种教学方法可归纳并为两大类:注入式和启发式。()
23.外部分组是指在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再根据学生的成绩将他们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小组。
()
五、名词解释
1.教学
2.课时计划
3.教学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班级授课制
6.个别教学
7.分组教学
8.集体备课
9.备课
10.教学方法
11.讲授法
12.教学模式
13.现场教学
14.教学评价
15.诊断性评价
16.形成性评价
17.总结性评价
18.相对性评价
六、简答题
1.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贯彻巩固性教学原则的要求有哪些?
3.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4.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运用直观性教学原则应注意哪些方面?
6.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7.教师在分组教学中应做好哪些工作?
8.简述如何发挥个别教学的优势作用。
9.简述巩固知识的必要性。
10.简述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11.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12.教师布置作业应注意什么?
13.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14.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5.课外作业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16.简述贯彻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的要求。
17.简述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七、论述题
1.试述教师上好一节课的标准。2.试述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以及贯彻这些原则的基本要求。3.联系实际谈谈班级授课制的特征、优点与局限。4.简述《学记》中的教育思想。5.试述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规律。
6.试述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7.试述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8.试述运用参观法的基本要求。
9.试述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
10.联系实际试述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八、案例分析
1.一名学生的日记中有这样一些内容:“英语课上,老师又是只提问那几个学习好的学生,其他学生看都没看一眼,更不用说我们这些差生了。我想不通,大家坐在同一间教室,同样都是老师的学生,为什么老师对待我们的态度完全不一样?难道成绩就那么重要吗?” 谈谈你对该案例的看法。
2.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几位学生怯生生地找到班主任,用近乎哀求的语气对老师说:“别给我们排队了。”孩子们的目光里充满了惶恐与不安。这位教了20多年书的老师眼睛湿润了。事后,他对记者说:“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份沉重。”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调查专家小组的一项调查显示:96%的学校给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名次,经常排名次的占68%,75%的学生对在全班公布分数和排名次感到紧张、害怕,甚至讨厌。
根据上述案例,试分析下列三个问题:
(1)学校教育中的教学评价主要有哪两种类型?
(2)学校教育中的教学评价主要有什么功能?
(3)如何实施教学评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3.某中学的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要管理的事情太多,经常感到分身乏术,真希望有个助手能够帮助自己。有一天,于老师突然想到,能不能让学生来代替自己,行使班主任的“职权”呢?经过认真考虑,于老师决定选择平时在班上威信较高的班干部郑莉莉作为第一个试验对象。一天课后,于老师找到郑莉莉同学作了一次长谈,说明了自己的想法。第二天,在班会会议上,于老师向全班同学宣布了自己的计划:下一周,由郑莉莉同学当班上的“兼职班主任”,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任课老师,班上的一切工作由“郑老师主持”。
运用所学过的有关班主任工作的知识,谈谈你对这一案例的看法。
本帖隐藏的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它是学校实现培养人的目的的基本途径。
2.C【解析】题干阐述的是“教学”的概念。
3.A【解析】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
4.A【解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为教学的其他任务都只有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5.B【解析】“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学中应重视发展学生自身的能力,强调了“能力”的重要性。
6.B【解析】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既包括教师“教”,也包括学生“学”。
7.A【解析】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智育是教学的任务之一。
8.D【解析】知识为智力活动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具备了某方面的知识之后,才有可能去从事相应的思维活动。因此,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9.C【解析】书本知识是已知的,是他人的认识成果,学生通过学习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间接性特点。
10.B【解析】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间接性是其主要特点之一。教学过程的间接性主要是指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
11.D【解析】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且是间接地去体验。
12.C【解析】19世纪末,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13.A【解析】早在约公元前6世纪,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教学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14.B【解析】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15.C【解析】略。
16.D【解析】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体作用,这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内因。
17.C【解析】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属于“注入式”教学,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18.D【解析】教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需要有意识地收集教学资料,为上课做准备。
19.B【解析】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而非唯一工作。
20.A【解析】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它是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
21.C【解析】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它是进行教学活动时必须遵守的。
22.C【解析】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原则与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原则相
一致,均强调引导性和启发性。
23.A【解析】该思想最早出自《论语》。
24.A【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启发式教学,最早出自《学记》。
25.B【解析】“如果学生不到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整表达出来的程度就不要去启发他。”体现了启发式教学思想。
26.D【解析】“学而时习之”是说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它,“温故而知新”是说复习旧知识会有新的收获,体现了巩固性教学原则。
27.A【解析】不直接把真理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体现了教学中要贯彻启发性原则。
28.A【解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意思是: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启发开导学生思考,但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这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29.D【解析】批改作业不是备课的基本要求。
30.D【解析】参考资料可以使教师获得各种信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更好的满足教学的需要。
31.D【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32.A【解析】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33.C【解析】学生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是有一定顺序的。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34.D【解析】“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35.A【解析】上课是连接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中间“桥梁”, 是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相互作用最直接的表现。
36.C【解析】略。
37.B【解析】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不凌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
38.B【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直观性原则。
39.D【解析】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40.A【解析】题干是对“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的阐述。
41.D【解析】“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不作任何约束”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不是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42.D【解析】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大教学论》。该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43.B【解析】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它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
44.C【解析】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中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
45.B【解析】中小学“双基教育”是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
46.A【解析】根据上课要完成的不同教学任务,课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新授课和巩固课等。
47.A【解析】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备课是起始环节。
48.D【解析】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它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49.C【解析】学生的能力是不同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布置难易不同的作业。
50.C【解析】讲授新教材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这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
51.D【解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52.C【解析】课外辅导是对上课的补充和延伸,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
53.A【解析】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应该在学期或学年开始前制定出来,以指导该学期或学年的教学活动。
54.C【解析】教师批改作业是为了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的程度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它有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效果。
55.A【解析】题干是对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的具体阐述。
56.A【解析】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57.D【解析】克伯屈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对杜威的教育哲学进行解释,使普通教师都能接受进步教育思想并付诸实践。他具体阐述了进步教育的学习理论,提出了“设计教学法”。
58.B【解析】题干阐述的是“讲授法”的概念。
59.B【解析】这句话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体现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60.C【解析】讲授法容易造成“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因材施教。
61.B【解析】题干是对“谈话法”的概念的阐述。
62.A【解析】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该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63.C【解析】班级授课制中,无论用什么教学方法,都难以适应所有学生,而总是只能适应部分学生。
64.A【解析】题干阐述了“个别教学”的概念。
65.C【解析】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的方法符合讨论法的范畴。
66.D【解析】题干是对“演示法”的概念的阐述。
67.B【解析】主要的教学方法有练习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讲授法。
68.D【解析】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所以突出班、课、时。69.B【解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的意思是听说不如自己亲眼看见,只有自己亲身经历的才是可信的,体现了“直观性原则”。
70.A【解析】只有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才能开展有效的教学工作。
71.C【解析】范例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原理、规律性知识的学习,它是德国教育心理学家瓦·根
舍因提出来的。
72.D【解析】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73.B【解析】题干是对“教学模式”的概念的阐述。
74.A【解析】相对性评价有利于在群体内做出横向比较,故常作为选拔和甄别的依据,它有利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学习的动机。
75.C【解析】中小学教育所采用的评价方式主要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这是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的。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在学习一段时间后,为了检验学习的效果而采用总结性评价。
76.C【解析】幼儿行动的动机往往是直接动机,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动机和目的的关系是一致的。
77.D【解析】教师将教育内容融入游戏中,才能更有效地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
78.D【解析】托幼机构的活动包括日常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其中游戏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
79.A【解析】幼儿园教育要遵循的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之中的原则,是游戏化方法的具体体现。
80.A【解析】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应该让口渴的儿童立即去喝水。
81.D【解析】结合日常生活活动教幼儿掌握词,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82.C【解析】规则游戏是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的游戏,旨在促进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又叫教学游戏。体育游戏是一种规则游戏。
83.D【解析】幼儿园的建筑设计必须遵循安全、卫生、实用、经济、美观、舒适的原则。
84.B【解析】幼儿玩游戏的目的在于游戏活动本身,是为了好玩而游戏,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目的。
二、多项选择题
1.ABC【解析】我国普通教育教学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2.ACDE【解析】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因此,B选项的内容是错误的。
3.ABDE【解析】间接经验是指他人的认识成果,直接经验是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因此,C的说法是错误的。
4.ABCDE【解析】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主要有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5.ABCDE【解析】教学的基本原则包括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等。
6.ACDE【解析】重视组织各种复习是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7.ABCD【解析】“发扬教学民主”是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
8.ABDE【解析】复式教学是指一位教师在一节课堂上同时向两个及以上不同年级(或不同学科)的学生进行教学,它是适用于人口分布相对稀少地区的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这种方式适用于学生较少的情况,在这种情景下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都得到锻炼,效果较好。除C选项外,其他选项均不准确。
9.ABCDE【解析】选项ABCDE都属于教学过程中的组成部分。
10.ABCDE【解析】为了上好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上课应符合的要求包括: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等。
11.BCDE【解析】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之
一。
12.ABC【解析】“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和“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属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
13.ABCDE【解析】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以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选项中的内容都是使用谈话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4.ABCDE【解析】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和实验法等。
15.ABCDE【解析】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来分,课的类型可分为:讲授课、演示课(演示实验或放映幻灯、录像)、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16.ABCD【解析】E选项的内容与题干没有直接的联系。
17.ABCE【解析】练习的分量、次数和时间要适当,并不是越多越好。
18.CD【解析】略。
19.ABCE【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20.ABDE【解析】进行教学评价要遵循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指导性原则,不包括严格性原则。
三、填空题
1.认识活动 2.以教学为主
3.首要任务 4.集体备课
5.上课 6.学生教师
7.学生可塑性 8.孔子
9.感知理解 10.间接直接
11.课外作业 12.基础
13.口头作业 14.特殊的认识活动
15.间接经验 16.教师的教
17.内部动力 18.孔子苏格拉底
19.学科的逻辑系统学生认识发展顺序20.“学而时习之”(或“温故而知新”)
21.直接经验 22.年龄文化程度
23.因材施教 24.分组教学
25.班级小组个人 26.复式教学
27.备课上课课外辅导 28.钻研教材了解学生
29.学科课程标准 30.学年教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31.讲义式提纲式 32.主导作用
33.掌握知识 34.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35.信度效度 36.讲授法
37.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38.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39.总结性评价 40.教学方法
四、判断题
1.【解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解析】教学与学生在教学之外独立进行的自学有严格的区别。后者是学生独立自主进行的学习,根本不同于教学。教学不包括这种学生自主进行的自学。
3.√【解析】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为教师教好课做好充分准备。
4.√【解析】对学生的培养不仅要通过教学,而且要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各种形式,所以教学必须与其他教育形式结合,必须与生活实践加强联系才能发挥作用。
5.【解析】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6.【解析】知识与智力不是自动转化的,只有当学生在学知识过程中,进行了心智操作,才能将知识转化为智力。
7.【解析】学生的智力不仅与他们所掌握的知识量的性质、难度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他们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和运用知识的创造态度紧密相关。
8.【解析】《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9.【解析】这句话是对知识学习过程的一个评述。知识的深度加深,难度加难,而且变得比较繁杂,反映了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逐步推进,体现了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原则。
10.√【解析】赞科夫提出了“教学与发展”的思想。
11.√【解析】教学与教育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12.√【解析】20世纪40年代,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13.√【解析】题干阐述的是上课的意义。
14.【解析】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的是外部分组。
15.【解析】上好课的具体要求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活跃。
16.√【解析】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的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要求,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际试验及个性特点等等,选择恰当的方法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17.【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中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
18.【解析】了解学生不仅仅是了解每一个学生,还要了解班级的情况,如班风等。
19.√【解析】课外作业有很多种,如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答案、各种书面作业和各种实际作业,题中观察、实验、测量、社会调查属于实际作业。20.【解析】平时考查中的口头提问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检查书面作业可以在课外进行,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
21.【解析】现场教学不仅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
22.√【解析】依据指导思想不同,各种教学方法可分为注入式和启发式,这是根本对立的两种教学方法。
23.【解析】内部分组是指在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再根据学生的成绩将他们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小组。
五、名词解释
1.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课时计划是指教师为某一节课而拟定的上课计划,它一般包括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课题、教学目的、课的类型、教学进程等。
3.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它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
4.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5.班级授课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6.个别教学是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种辅助形式。
7.分组教学是指在按年龄编班或取消年龄编班的基础上,按学生能力、成绩分组进行编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8.集体备课是指由相同学科和相同年级的教师共同钻研教材,解决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活动。
9.备课就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10.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11.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
12.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13.现场教学是指教师把学生带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进行教学活动的形式。
14.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以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15.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
16.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17.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
18.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六、简答题(答案要点)
1.(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1)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
(2)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
(3)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
3.(1)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2)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3)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长得以发挥。
4.(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和关键;
(3)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5)发扬教学民主。
5.(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6.(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两个阶段;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7.(1)充分了解学生;
(2)制订个体教学计划;
(3)保证教学井然有序;
(4)深入钻研教材教法。
8.(1)要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和积极因素,培养学生各自的优势,克服各自的缺点;
(2)要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
(3)既要针对个体,又要使个体不脱离群体;
(4)要制订详细的个案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灵活运用好各种教学方法。
9.(1)避免或减少对先前学习知识的遗忘;
(2)为顺利地学习新知识、新材料奠定基础。
10.(1)教学目标明确;
(2)教学内容准确;
(3)教学结构合理;
(4)教学方法适当;
(5)讲究教学艺术;
(6)板书有序;
(7)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11.(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①钻研教材;
②了解学生;
③设计教法。
(2)写好三种计划:
①学年教学计划;
②单元计划;
③课时计划,即教案。
12.(1)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2)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
(3)分量适宜、难易适度;
(4)作业形式多样,具有多选性;
(5)要求明确,规定作业完成时间。
13.(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年龄特征;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14.(1)讨论前,教师应提出吸引力的讨论题目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2)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自由发表意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
(3)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小结,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5.(1)阅读作业;
(2)口头作业;
(3)书面作业;
(4)实践作业。
16.(1)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2)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17.(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
(2)讲授要系统完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符合知识的系统性和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
(3)教师要努力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七、论述题(答案要点)
1.(1)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3)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4)要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2.(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贯彻此原则的要求包括:
①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③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贯彻此原则的要求包括:
①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②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③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直观性原则,贯彻此原则的要求包括:
①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②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③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4)启发性原则,贯彻此原则的要求包括:
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关键;③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⑤发扬教学民主。
(5)循序渐进原则,贯彻此原则的要求包括:
①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②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③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6)巩固性原则,贯彻此原则的要求包括:
①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②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③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
(7)因材施教原则,贯彻此原则的要求包括:
①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②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③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
3.(1)班级授课制的特征主要有:
①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
②按课教学;
③按时授课。
(2)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④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
⑤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3)班级授课制的局限:
①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际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
②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班级授课制中,无论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只能适应部分学生;
③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
④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4.(1)教学原则:
①教学相长。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教与学是紧密相连,互相促进的。“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
②尊师重道。《学记》明确提出了“师严而道尊”的思想。一方面要高度评价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又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道德修养,又要熟练掌握教育的方法和技能技巧。
③藏息相辅。《学记》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④豫时孙摩。豫,就是预防,在不良行为和习惯发生、形成之前,教育措施应该走在前面,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时,就是及时,善于抓住适当的时机,及时施教;孙,就是顺序,也就是常说的循序渐进;摩,就是相互观摩,同学之间取长补短。
⑤启发诱导。教学要重启发诱导,注意“道(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项原则的中心就是要求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但不能代替学生思考。
⑥长善救失。教师不仅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差异,还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2)教学方法:
①讲解法:要求教师教学时“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②问答法:教师的提问应先易简,后难坚,要循着问题的内在逻辑;而答问则应随其所问,有针对性地作答,恰如其分,适可而止,无过与不及。
③练习法:根据学习的内容来安排必要的练习,练习需要有规范,并且应逐步地进行。 ④类比法:通过类比,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具有“触类旁通”的能力。
(3)对教师的论述:
①注重尊师,指出社会要尊师,君主应当带头;
②把为师、为长、为君视为一个逻辑过程,使尊师具备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③对教师提出了一些要求,要求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又要做为人师表的典范。
5.(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6.(1)教师要对谈话的中心、提问的内容做充分准备;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难易适宜,有启发性,形式多样;
(3)谈话时,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体,给学生思考的余地;
(4)谈话结束后,应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小结。
7.(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
正在阅读: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集团军编制战斗序列大全05-02
窦店中学初一英语语法练习题306-28
“访惠聚”驻村成员请假报告单03-27
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参考范文08-16
网易考研:163.com/kaoyan02-08
审计合谋的成因与治理对策06-20
海南贫困问题研究02-28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精编
- 题库
- 教育学
- 附带
- 高分
- 解析
- 答案
- 2012
- 6_音位和音位归纳
- 小学三年级作文400字锦集7篇
- 《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 茶叶中多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气相色谱2质谱测定
- 师者良师 学者良友
-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个人事迹材料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复习资料(改版)
- 食品包装材料中化学物向食品迁移和安全评价
- 太原理工2013中特思考题(答案整理版)
- 精选-高二地理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普通中小学教师
- 外研版九年级下册英语课文及翻译
- 哈工程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期末试题及答案
- 《父亲和鸟》教学设计(4)
- 第三节 物质的量总结
- --DELPHI基础教程--第二十章 开发Delphi对象式数据管理功能(五)
- 《管理学》读后感
- 兰州大学大学英语(2)课程作业_A
- 宣威市羊场中学“六助高效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 2015-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市场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