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管理》教案2017

更新时间:2023-10-13 19: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教师授课教案

(2016至2017学年第 2学期)

课程名称: 跨文化管理 授课班级: 2015级HRM卓越班 所在院系: 工商管理学院 任课教师: 史振厚

1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理论学时 所属专业 跨文化管理 28 工商管理 学时(学分) 实践学时 授课教师 32(2.0) 4 史振厚 跨文化管理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美国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又称为“交叉文化管理” (Cross Cultural Management),是指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事的管理。它研究在跨文化条件下如何克服异质文化的冲突,进行卓有成内容简介 效的管理,其目的是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更合理地配置企业资源,特别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企业人力资源的潜力和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 陈晓萍.跨文化管理(第3版).清华大学大学出版社,2016.7 海伦﹒德雷斯凯等.国际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参考资料 埃伯哈德﹒丢菲尔.企业的国际化管理,北京出版社,2009 时秀梅.跨国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 先导课程 适用专业 其它说明 管理学,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2

第一章 全球化、文化与管理 【教学目的】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和发展趋势,掌握文化的基本内涵。熟悉文化与管理的关系。 【教学重点】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文化的涵义。 【教学难点】对文化涵义的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理论讲授、案例讨论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教材、案例、经典著作和论文 张骞出使西域 郑和下西洋 《世界是平的》 标准工作程序软件的出现 互联网兴起 外包的兴起 代工的盛行 无线、数字化、个人化和虚拟化工具仪器的出现 一带一路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3 第一节 导言 一、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 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 丝绸之路;十字军东征;马可·波罗游记;中国以蛮夷看待外来者的文化优越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殖民扩张;工业(科技)革命(1-4次);国际贸易(组织)对外直接投资;自由贸易区 三、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一)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1)促进发展模式创新.全球化促进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2)促进国际利益融合。(3)促进安全内涵扩展。 (4)促进国家主权转移。(5)推进国际体系转型。 (6)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人类有可能在全球化、全球性问题、全球利益和全球治理基础上,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新的人类文明,打破西方在人类文明中的主导地位,实现对西方文明的总体超越。 (二) 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1)经济危机(2)社会动乱(3)大国对抗 (4)地区动荡 第二节 文化的内涵 一、文化的内涵 《易经》贲卦象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上,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化是由人类创造的,经过历史检验沉淀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是特指一种进级的人文活动,其目的在于点化人的生活及一切生活中所涉及的外物,以使之具有无限的道 德意义。 精神角度—文化是价值理念体系 制度角度—文化是共同遵守的规范体系 形象角度—文化是一组习得、共享、关联的符号体系 行为角度—文化是生活方式的习得风尚系统 物质角度—文化是人类劳动的客观成果系统 二、文化的比喻 (一)洋葱理论:文化是人类群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所创造的成绩的总和,是人类群体所遵循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总和。表层文化是我们平时能观察到的东西。中层文化指的就是一个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核心文化是一个社会共同的关于人为什么存在的假设,它触及到该社会中人们最根深蒂固不容置疑的东西。 (二)冰山理论 把文化看成由两部分组成:显性部分,即浮在水上的可视部分;隐性部分——藏在水下的不可视部分。 三、文化的正态分布 《周易》贲卦 埃德加·沙因 《组织文化与领导》 文化和文明的对比 4 四、文化与管理的关系 1、文化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关系;2、文化对组织架构设置的影响 3、文化对企业制度建立和执行的影响;4、文化对领导和员工行为的影响 本章思考题: 1.为什么跨文化管理的知识对提供企业和个体竞争力有很大的作用? 2.文化价值观对企业内个体行为的影响是如何表现的? 第二章 跨文化管理理论与实践 【教学目的】了解跨文化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六大价值取向理论,文化维度理论。 【教学难点】文化维度理论。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理论。文化架构理论。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理论讲授、案例讨论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教材、案例、经典著作和论文 一、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的六大价值取向理论 1、对人性的看法; 美国:人性可善可恶,是善恶混合体;人性的善恶有可能在出生之后发生变化。 中国:人之初,性本善;“三岁看老” 2、人们对自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看法; 中国人:讲求“风水”,人与环境和睦相处 美国人:几乎不考虑建筑与风水的关系,人主导环境 3、人们对自身与他人之关系的看法; 中国文化:合群,左右逢源;在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则应该牺牲自己的利益保全集体的利益,应该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应该牺牲小我,成全大我。 美国文化:与众不同,独立;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负责,而不是对别人负责。或者说先对自己负责再对别人负责。 4、人的活动导向; 美国社会是一个相当强调行动的社会,人必须不断地做事,不断地处在动之中才有意义,才创造价值,不仅要动,而且要快。 在许多亚洲社会里,静态取向,安然耐心仍然被视为美德之一,而非无所事事的表现。提倡“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强调无为而治。 5、人的空间观念; 中国人:把空间看成是公共的东西,没有太多隐私而言。 美国人、德国人:把空间看成是个人的私密之处,他人不能轻易走近。 日本人:工作空间是公共的。 日本公司的办公室设计方案与美国文化之间的冲突 6、人的时间观念。 中国文化:关注过去和现在,较少注重未来 美国文化:很少关注过去,基本着眼现在和未来 需要把握的重点 管理学人性假设:经济人 社会人 自我实现人 复杂人 X-Y理论 中国古代的人性理论:性善论 性恶论 5 二、赫夫斯特的文化维度理论 1、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着眼于个体还是集体的利益); 2、权力距离(人们对社会或组织中权力分配不平等的接受程度); 3、不确定性回避(对事物不确定性的容忍程度); 4、事业成功与生活质量(追求物质还是强调人际和谐)。 5、长远导向与短期导向(着眼于现在还是放眼于未来) 三、蔡安迪斯的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理论 1、个体对自我的定义; 2、个人目标和群体目标的相对重要性;

3、个人态度和社会规范决定个体行为时的相对重要性; 4、完成任务和人际关系对个体的相对重要性; 5、个体对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区分程度。 比较和郝夫斯特观点的异同 了解本部分内容就可以。 学会对比分析和总结,找出差异。 四、强皮纳斯的文化架构理论 1、普遍主义-特殊主义;2、个体主义-集体主义; 3、中性-情绪化;4、关系特定-关系散漫; 5、注重个人成就-注重社会等级;6、长期-短期导向;7、人与自然的关系。 五、舒华兹的十大价值/需要导向理论 1、权力:社会地位和尊严,控制他人,控制资源(权威、社会权利、财富、公共形象); 2、成就:按照社会标准通过自己的能力取得个人成功(雄心、成功、才干、影响力); 3、享乐主义:自我享乐和感官满足(快乐、享受生活,自我沉醉); 4、刺激:激动、新奇、有挑战性(敢想敢干、有变化的生活、令人激动的生活); 5、自主导向:独立思考和行动,选择、创造、探索(创造力、自由、独立、自己选择目标、好奇); 6、普遍主义:理解、欣赏、容忍并保护所有人和环境的利益(平等、社会正义、智慧、胸襟宽阔、保护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美丽世界); 7、仁慈:对于自己亲近的人愿意保护和增强他们的利益(助人为乐、诚实、谅解、忠诚、负责); 8、传统:尊重、接受并承诺传统文化或宗教提倡的习俗和说教(奉献、尊重传统、谦逊、中和); 9、遵从:自我控制那些与社会规范和期望不符的,或者会使别人不安或受到伤害的行为、倾向和冲动(自我约束、礼貌、敬老、顺从); 10、安全:社会、人际关系和自我的安全、和谐与稳定(家庭安全、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整洁、报答别人的帮助)。 本章思考题 1.赫夫斯特和蔡安迪斯的理论区别何在? 2.本章学习的5个跨文化理论各自的局限性是什么? 3.在中国场景下,如何运用西方的跨文化理论? 第三章 全球经营环境评估 6 【教学目的】掌握跨文化管理的国际政治法律环境、国际经济环境、国际社会文化环境、国际技术环境以及国际地理自然环境,了解跨文化管理环境的复杂性。 【教学重点】跨文化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教学难点】国际文化环境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理论讲授、案例讨论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教材、案例、经典著作和论文。 一、全球化商业环境 1、全球主义:全球化竞争、国际性的互联网络 2、区域性贸易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3、信息技术:信息传输的速度和精度;互联网 4、人力资本的全球化:工作外包 5、全球化管理者的任务:科学环境分析,准确预测影响,正确制定战略和操作规则。 二、国际政治法律环境:政策的稳定性;政治风险:战争与内乱风险、转移风险、国有化风险、政府违约风险、延迟支付风险。法律环境。 三、国际经济环境:经济发展阶段。本国经济条件。市场性质。基础设施。区域一体化。全球市场发展阶段。各国人口和收入。消费结构。国际市场竞争者分析。国际金融和外汇环境。经济风险。 四、国际社会人文环境。 1.人口状况。包括人口总量规模,人口增长趋势,人口密度,以及按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城乡和地理位置划分的人口分布状况及变化趋势。此外,还要研究家庭结构。 2.教育水平。人们受教育程度不同,对商品的需求、对商品的鉴别接受能力也不同,接受文字宣传能力也有区别。 3.宗教信仰。不同的宗教信仰有不同文化倾向与戒律,影响着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行为准则、价值观念以及对商品的需求,包括商品的结构、外形、颜色等都有特殊的要求。 此外,社会人文环境还包括生活方式、社会价值观、审美观念、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因素。 文化渗透、文化认同、文化竞争。 五、国际技术环境。互联网、海底光纤、电缆和通信卫星正在扮演的角色如同轮船曾经扮演的角色。 技术的专用性:创造技术的公司能够通过保护该技术不被竞争对手使用而获得盈利的能力。 全球商业环境特点及其变化 东道国政策 政治风险及其评估 文化差异是最重要的因素。 7 全球电子商务。 六、国际企业社会责任和伦理 企业应该为谁负责? 管理资本理论(Milton Friedman)企业的基本目标是使股东利益最大化,认为企业不需要额外的社会责任。 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具有社会责任,应对所有会被企业的商业决策影响的社会中的各种利益相关者负责。利益相关者是所有对企业的生存及成功有重要作用的群体。 道德底线理论: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但是前提是应在道德底线以上。 本章思考题: 1.如何认识当今跨文化管理环境的复杂性? 2.如何评估国际政治风险?怎样规避国际政治风险? 3.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如何营销到国际直接投资? 4.跨国企业的基本行为准则有哪些? 第四章 跨文化沟通 【教学目的】了解跨文化沟通的定义与一般过程;掌握沟通的跨文化差异。学会用跨文化理论分析跨文化对话;了解倾听的文化差异和沟通中的权力差距。 【教学重点】跨文化差异。各国沟通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沟通范式:插嘴与沉默 沟通的语境:高语境与低语境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理论讲授、案例讨论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教材、案例、经典著作和论文。 一、跨文化沟通的定义与一般过程 (一)沟通是通过语言和动作来发送和接收信息的过程。 跨文化沟通就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 国际企业社会责任和伦理日益重要。 (二)沟通的过程 8

(三)常见的沟通方式

当面,讨论;书信,电话,报告,演讲;

托人转告;会议,发布会,招待会,饭局,公告;电子邮件,留言,跟帖 博客,日志;网上论坛,QQ,微信,陌陌 (四)世界语言的主要分布

语种 汉语

主要分布地区

中国,新加坡、马拉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欧洲西部,北美洲、

英语

大洋洲亚洲南部

俄语

俄罗斯及东欧部分地区

沟通方式五花八门,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就是好的。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

西班牙,拉丁美洲

西班牙语

大部分国家

阿拉伯语

二、沟通的文化差异 (一)跨文化沟通的原则

1、尊重原则 尊重是有效跨文化沟通的基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宗教信仰。

2、平等原则 跨文化沟通应当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所谓平等原则就是在跨文化沟通的过程中,还要克服文化优越感或自卑感。领导者应当树立这样的信念:文化是没有优劣之分的,不要对方来自发达地区就产生了文化自卑感;或对方来自不发达地区就产生文化优越感。不能将与自己不同的文化视为异端去征服、同化甚至灭绝。

3、属地原则 属地原则就是“入乡随俗”,即迎合沟通所在地的文化习惯。在进行跨文化沟通时,从有利于沟通的角度出发,可以有选择地在饮食、着装、礼仪等方面考虑迎合属地文化。属地文化的选择要使对方产生亲切感、建立友谊与

9

西亚和北非的主要国家

合作关系。 4、适度原则 适度原则是跨文化沟通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原则,是指在跨文化沟通的过程中要做到既不完全固守,又不完全放弃本土文化,力求在本土文化和对方文化之间找到平衡点,要掌握“度”,“过”或“不及”都会给跨文化沟通造成障碍。 (二)口头语言沟通的跨文化差异 1、沟通范式:插嘴与沉默 2、高语境与低语境 语境是指两个人在进行有效沟通之前所需要了解和共享的背景知识,所需要具备的共同点。这种共享的背景知识越多,具备的共同点越多,语境就越高;反之,语境就越低。 高语境沟通是指在沟通中,将大部分的信息传递通过物理环境或者内化在个体身上的理念来实现,而很少用所传递的编码清晰的讯息来实现; 低语境沟通把大量的信息传递通过编码清晰的外在语言来实现。 (三)非口头语言沟通 非口头语言沟通是指不通过语言在沟通中传达信息的过程,这些非口头语言包括语音语调、眼神交流 、身体接触、脸部表情,空间距离等方面。 沟通的大部分含义不在语言之中,而在语言之外体现。 近70%的意思是通过言语之外的沟通传达的。 1、语音语调 2、目光接触 3、空间距离4、手势,触摸,身体导向 三、倾听的文化差异 1、倾听文化:倾听文化中的成员很少主动发起讨论或谈话,他们喜欢先认真倾听搞清别人的观点,然后对这些观点做出反应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s1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