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和反思

更新时间:2024-06-17 06: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解: 这篇历史人物故事,叙写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受残酷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情,赞扬了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更为了不负此生,矢志不渝地实现既定目标的可贵精神。

二、目标预设: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诱导学生触及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人物“对话”,表达对人物的敬仰之情。

三、重点、难点:

1、紧扣课题,立足文本,引导学生深入感悟,真正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世界,对人物形象进行渐进、深刻的解读。

2、感情朗读,情感共鸣,进行文化浸润。

3、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阅读训练,不断提升语文素养与技能。

四、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不仅仅的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还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本活动设计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引导学生观察想像,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清晰、准确、深刻地把握文章的中心。

五、设计思路: 1、复习导课,激情入文 2、品读课文,感悟真谛 3、总结全文,叩问内涵 4、走向生活,寻找外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激情入文

1、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认识了( )的海伦凯勒,( )的阿炳,( )的郑和,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伟大的人物司马迁看他是如何发愤写《史记》的。板书课题 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文中是如何来评价《史记》的呢? 3、交流,出示: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 自由读读这段话,你读出了什么? ①史记的与众不同

②写作史记非常不容易。

△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过渡:《史记》前无古人,它是一部辉煌巨著,它是司马迁发愤的成果,是司马迁生命的杰作,这是对《史记》的高度评价,更是对司马迁的讴歌!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司马迁发愤写作《史记》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试着从司马迁不同的人生阶段找找有关的原因。

(二)、品读课文,感悟生命的追求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思考;司马迁年少时为什么会发愤? 2、汇报交流: 出示:“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 ①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②补充介绍龙门

跨越黄河两岸的龙门,是一座名山。据说每年都有几万条鱼向上游,跳过去便化为龙,跳不过去便碰壁而返。这富有神奇色彩的地方,便是司马迁世代所居之地。面对滔滔的黄河水,听着英雄们的故事,司马迁十分激动,他会想些什么呢? 他要把英雄故事记载下来传给后人 他也想当英雄,成就一番事业

③是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滔滔的黄河水养育了司马迁,英雄的故事感动着司马迁,家乡的文化环境熏陶着司马迁,想记录英雄,想成为英雄,也许小时侯的司马迁就是这样想的!

3、年少时,还有什么原因促使司马迁发愤写史呢? ●父亲的影响 出示:“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①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②是的,司马迁从小努力读书,20岁的时候就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历史故事。虽然年龄尚小,但掌握了大量的历史知识,积累了大量历史资料,如果不将之载入史册,岂不是太可惜了!

回读一: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板书: 环境影响 ) 可以说:发愤源自年少时环境的影响 4①出示父亲说的话:

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1)这就是父亲临终的嘱托。同学们,用心读读父亲的话,想想父子分别的情形,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呀?(自由读)同学们,当你用心去读的时候,你就会看到一幅幅画面。

(2)指导朗读:那一刻,父亲流着眼泪,紧紧拉着司马迁的手说-------- 那一刻,父亲深深凝视着司马迁的眼睛,颤抖地说-------- 那一刻,父亲强咽着最后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

是的,司马迁从此牢记父亲的嘱托,于是他每天忙着——忙着——忙着——,每当他累了,倦了,他都会想起父亲的话——

回读二: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板书:父去时 父亲嘱托 研读整理) 发愤源自父去时牢牢嘱托 5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1)就这样死了,司马迁为什么会想到死呢?

(2)理解:飞来横祸——

原来,司马迁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3)知道这位将军是谁吗?他就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李陵出兵攻打匈奴,因寡不敌众,被迫投降,消息传到朝廷,汉武帝非常生气。当时司马迁想到李棱一贯的为人,便仗义执言,称李陵投降有一定的客观原因。汉武帝便迁怒于司马迁,对之动用了酷刑,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李陵事件”。

(4)司马迁受了酷刑!你能想象到吗,盛怒之下的汉武帝可能对司马迁动用什么残酷的刑罚呢?

(5)是的,这种酷刑是一种宫刑,他使司马迁从一个殿上臣成了阶下囚,从一个堂堂七尺男儿,成了一个半男半女的太监,这是身体的摧残,更是人格的侮辱! (6)难怪: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理解悲愤交加

但最终司马迁却说:“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7)司马迁的内心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8)是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正因为要活出生命的价值,所以他放弃了死,选择了生! (9)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 司马迁在对天发誓!

司马迁已经将屈辱埋在心里,暗暗下定了决心! 你读出了一个在逆境中多么不屈不挠的司马迁啊! (10)过渡:(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看,此时,在司马迁的脸上,我们已经看不到痛苦和绝望,只看到责任和使命。

引读: “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同学们,这幅图很简单,这段文字也很简单,可是发愤远远不止这么简单! (11)想象说话:

也许,冬天的早晨,凉气袭人,当人们 ,他已经 。

也许,夏天的中午,烈日当空,当人们 ,他仍然 。

也许,无数个夜晚,月黑风高,当人们 ,他依然 。

也许 , 。

(12)回读三: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全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板书:受辱后 人生价值观 发愤写作) 可以说:发愤源自受辱后人生价值观

(三)、总结全文,叩问内涵 小结:司马迁卑微而又高贵的生命终于在血泪之中得到升华,最终凝结成千古绝唱《史记》。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像司马迁这样把困难挫折当作是一笔财富的英雄人物大有人在,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发愤是什么?

出示:发愤到底是什么,它是司马迁受酷刑后忍辱写成的《史记》!它是屈原遭到放逐后写成的《离骚》,它是谈迁原稿被盗后重新写就的新《国榷》。

发愤到底是什么?发愤是海伦

发愤是阿炳 发愤是 这无数个发愤谛造了无数个英雄,无数个英雄的人生经历凝成了无数句震耳发愤的话语,给我们以启迪,催我们奋进。 出示名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四)、走向生活,寻找 外延

在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中,这样的英雄人物也有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搜 集相关的故事来读。

9、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年少时父去后受辱后 环境影响 父亲嘱托 忍辱负重 广积资料

研读整理 发愤写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rs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