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自主阅读策略的研究

更新时间:2023-12-13 09: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自主阅读策略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自主阅读策略的文献研究简述

(一)农村初中学生自主阅读策略的研究背景

现代社会,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全学生的心灵有重要的作用。 21世纪的多元文化和信息时代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挑战,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终身学习成为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自主阅读是实现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信息社会中的学习个体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核心环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而阅读活动的核心是自主性,强调个体的自主意识。《课标》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只让学生懂得答案、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有了很强的自主阅读意识,就会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我县是个农业大县,全县23所初级中学中,农村初中学生就占了80%。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语文阅读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初中生阅读的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强;阅读中缺少碰撞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缺少捕捉描述人性的闪光点;读物较少,阅读面狭窄,农村学校简陋的图书资源环境与新课标下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大相径庭;课外阅读的时间比重减少,电视、电影、网络等活动方式让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学生的独立思考性能减退,学生的依赖性能在潜滋暗长;学生的阅读能力正在退化,由于学生缺乏阅读的习惯,独立阅读功能正在逐渐萎缩,学生品德也弱化,人文精神失落,危及民族基础素质。如何有效地提高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国内外相关学习理论研究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1)国外研究

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人本注义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完善;是学习者的自我发展,学习的实质在于意义学习。这种意义学习,即学习者的自主 、自觉的学习;且个体是以积极参与和投入为特征,是一种自发、自觉的学习。

认知主义心理学批判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应该是学习者内部认知结构的变化。皮亚杰指出:“经过学生自由探索和自发努力所获得某种知识,以后将能够保持住。这使学生获得一种毕生收益的方法。”

布鲁纳认为学校教育中应以学科结构代替结论性知识。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是自身认知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关键。

奥苏贝尔强调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有可能都是有意义的。

20世纪90年代以后,基本观点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或意义的过程。

60年代以前阅读理论研究有明显的语文学特征,并由此派生出从文字出发,在以弄懂词句的基础上达到对篇章的理解的阅读教学法。

60年代以后,对阅读本质的研究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先后诞生了信息加工心理语

1

言交互图式理论等阅读模式。图式理论认为,阅读是读者头脑中已有的北京知识和篇章信息相互加工的过程,阅读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读者的语言知识和外界知识越丰富,阅读进行得就越顺利,理解就越深刻。

(2)国内研究

20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的教学实验,如辽宁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上海钱梦龙的导学式教学法等,这些实验都把学生自学作为主要的教学环节,并明确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作为主要追求目标。 但我国自主阅读教学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如魏书生的“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教学法等,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注重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针对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特征,学生的阅读兴趣动机文本的感性特征等研究有待深入。

当前我国的一些中小学也在开展自主阅读教学的研究,但大都侧重教学模式的建立,以学者庞维国的“确定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学﹑自学检查﹑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练习巩固﹑课堂小结”模式整合了国内外已有的研究。

阅读策略国内的研究,在《阅读教学论》和《语文教育展望》等书中提及较多,它包括确定重要信息的策略,概括信息的策略,推理信息的策略质疑释疑的策略监控理解策略激活原有知识的策略六种。这些阅读策略凸显了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的独立性和能动性,体现了当前我国在语文教学中倡导的自主学习理念,但对于课堂上如何根据教学实践灵活运用,阐述的不是太具体。

(三)自主阅读的概念研究

本研究是把自主学习理论与语文教学实践相结合,所谓的“自主阅读”,即建立在自主学习理论上的一种新的阅读模式,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确立阅读目标、自我监控阅读活动并自我进行阅读评价的心理过程和实践活动。课堂中的自主阅读既要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束缚,与时俱进,又要避免过程中的随波逐流。课外主要是让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自主地去探索文章思路,掌握阅读文章的技巧方法。高年级学生能较深入地品鉴美文,抒写自己特殊的感悟。

二、课题研究启动阶段

(一)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孙亚平校长任组长,孙玉凯主任任副组长,成员有冯艳萍、徐留成、李国展、左贞柏、王晓霞等语文组全体老师,其中冯艳萍为课题主持人。2009年12月之前,我们组建课题组。

(二)建立课题研究制度。课题组坚持每月开展集体课题研究一次,每半年对课题组研究工作作总结。每学期课题组成员要读理论书籍一本,写5000字以上的学习笔记,学期结束进行学习笔记展评,并评出优秀学习笔记。写个案三篇以上,撰写论文一篇。对经常不能按时参加课题活动的成员,课题领导小组有责任帮助该成员,如仍不改正就退出课题组。这样职责明确,有力地调动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认真学习课题实施方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题实施方案,使他们了解本课题的研究背景,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目标,课题研究步骤以及课题研究方法。

(四)参与课题论证会。2010年4月14日在第四中学召开开题论证会 。论证专家组缪建山主任指出了课题在农村实施新课程背景下的研究价值,分析了课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对课题的研究内容进行了调整。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一)加强自主阅读理论的学习

课题组组织成员研讨和修改研究方案,加强国内外自主阅读的理论学习,用科学的理论

2

与经验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并建立教科研学习笔记。 (二)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自主阅读的现状调查

1.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自主阅读的现状与问题

阅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其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新课程标准》诠释了阅读教学的过程,也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理念。本研究将自主学习理论与语文教学实践相结合,所谓的“自主阅读”,即建立在自主学习理论上的一种新的阅读模式,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确立阅读目标、自我监控阅读活动并自我进行阅读评价的心理过程和实践活动。课堂中的自主阅读既要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束缚,与时俱进,又要避免过程中的随波逐流。自主地去探索文章思路,掌握阅读文章的技巧方法。高年级学生能较深入地品鉴美文,抒写自己特殊的感悟。 当前的农村初中语文课堂,自主阅读还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

(1)阅读活动中弱化语言知识

当前“人文性”已作为语文课程的性质写入《课程标准》,语文课凸显人文性成为语文阅读目标的重点之一。实际上,语文课堂无论怎样改革,最基本的语言知识还是不可缺少的。从另一方面看,现阶段语文课时数缩减,但阅读量却增加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学生该怎样安排,策划自己的阅读活动,才能在学习基本的知识技能的同时,透彻领悟课文内容,吃透教材,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和能力?

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读书较为随意,没有明确的目标,对字词句的基本知识也不够重视。

(2)自主阅读的持续性较差

自主阅读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信息加工过程,也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过程。《新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对具体实施策略的探寻还需要更加深入,课内与课外阅读是一体的,所谓“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对于阅读中遇到的疑难,初中生更倾向于与同学共同探讨。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抽取七年级共10个班级503人,收回问卷503份,收回率100%,内容如下: 表一: 阅读遇到疑难问题 与同学讨论 人次 216 占调查总人数的比率(单位:%) 42.6 先放一边去 91 17.6 查阅资料或向老师请教 96 19.2 从表一看,学生在阅读时有一定的自觉性,但学生的自主阅读的持久性较差。

初中阶段学生自主程度在阅读的各个阶段基本上都是中等偏低,但存在一定差异。阅读中略高于阅读前后。导致的原因可能是阅读时对老师的依赖,自我监控能力较弱。 (3)自主中缺乏文本意义的建构

3

新课标的教学建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 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确定阅读目标筛选文章的相关信息,对文本的解读,都体现出个性化的行为。自主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的创造过程。学生该怎样运用阅读材料?

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阅读习惯百分比从高到低依次为:细细读,看个大概、读后思考一番。

2.影响农村初中语文自主阅读的因素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飞速发展的阶段,也是学生成长最为迅速的一个时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除了智力因素外,还有非智力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如学习的习惯、兴趣、动机、情感等。其中下列因素在学生的自主阅读中影响深远。

(1)学习动机水平

自主阅读是学习者主动能动的学习行为,因此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发和维持是必须的。如果学生的阅读学习动机不强,则学习更为被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容易出现阅读不良等问题。

(2)阅读方法运用

阅读方法是影响学生字户阅读的另一重要因素,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能恰当自如的选择适合自己阅读方法与策略,则对阅读活动的自我监控弱,多数学生的阅读时间利用是不合理的,阅读过程中更是缺乏对自己时间利用的记录与监控。

(3)学习结果评判

自主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阅读活动中,学生应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结果,对阅读的成效做一定的自我评估,会促进其动机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习过程中对文本意义的把握,从而阅读具有较高的自主水平,学生体验到付出的努力是有效果的,可以激发自身的水平。

(三)着力制定子课题命题,分析学生现状,比照,制定了《农村初中语文自主阅读策略的研究》的实施方案。

(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备课组群策群力,结合《标准》,研究新教材及“课后练习”等对阅读的启发作用;研究阅读教学的规律。备好优质教案。注重教材与学生这两头,针对实际,摆脱陈旧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45分钟课堂效率。

(五)确保经费投入 学校对课题一直全力支持,到目前为止,为课题研究小组购置了大量的书籍和订阅相关杂志、资料、选送成员外出学习培训、开支活动费用、印制开题学习资料费用共投入2000余元。 四、课题研究成果及认识

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具体实施,目前我们已完成课题研究方案中的全部任务,并取得了以下成果和认识。

(一)改变语文课堂阅读的教学模式

由单一讲读课转为朗读课、诵读课、研读课以及阅读课等多元化的课堂模式,目的是以多元的课型巧妙地激发学生读语文的激情和阅读的兴趣,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1.朗读课 2.诵读课 3.研读课 4.阅读课

语文教学是要讲究感情投入,前苏联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情感是在大脑皮层上动力定型的维持和破坏。”他认为:加入外界出现有关刺激便和原有的一些动型得到维持、扩大、发展,人就产生积极的情绪;如果外界条件不能使原来的动型得到维持,就会产生消极 的情绪体验。教材选编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文体的文章。其形式多样,内容各异,容易激起学

4

生的学习兴趣。只要教学得法,不但能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能使他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一步步提升。

而朗读课最需要感情的投入。针对初中生存在严重的唱读现象,缺乏感情的投入。这一切均是陈旧的语文课堂模式,重讲而轻读所造成的,于是乎在阅读教学中,呼唤朗读的回归。

(1)注重情感的投入,陶冶人的情操。 要一下子把我课文中所流露的情感,直接体现于自己的朗读中,虽然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的。(1)创设培养朗读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结合文体,边听朗读录音,边看电视画面,体会其中的感情,主动倾心其中,得到感情的体验与感悟,并融入其中,甚至有跃跃欲试,凸现其自主性学习。比如欣赏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天上无数的明星。??”一段,结合画面把学生的目光由近及远,由上至下的牵引;从而随着作者的想象来到“天街”,看到“天街”上陈列着世界上没有的珍奇以及牛郎织女骑着牛二逛街的闲情逸致的画面,深切地体味到郭沫若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及向往之情。

(2)模仿朗诵,注重感情的投入,陶冶情操。听完多媒体视听后,组织学生课堂模仿朗读,以小组推选的方法,各派一人进行模仿朗读,主要评判标准为是否注入感情。通过如此模仿,进一步陶冶情操,由《天上的街市》一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自我尝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经过多次的模仿朗读,激发了学生朗读兴趣。这对课中指导学生朗读课适应的对象较为宽泛。如:诗歌(包括古诗)、散文、戏剧等。学生大多可以在古诗朗读中得到熏陶。陆游《卜算子咏梅》要充分注入高度赞美“化作春泥”的牺牲精神。而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则要注入高度赞美“不畏严寒”的精神。这样之后,学生就养成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学生就爱语文,肯学语文,课堂效率提高就轻而易举了。 诵读课

陈旧的阅读教学,往往采用串讲,使优美文章失去了韵味与美感,更谈不上把握主旨,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死板,枯燥的课让学生不知老师所云,怎能去自主探究。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让学生通过诵读地形式去积极思索,主动探究,大胆质疑,不断发现。在古诗文的阅读教学中完全可以采用诵读的形式。

(1)结合注释适当点拨 例:文天祥《过零丁洋》,在范读活听录音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质疑,其中“汗青”可能不容易理解,这时可点拨学生理解“汗青”乃史册之意。

(2)诵读记忆,激发兴趣

教师可放手让学生根据范读或录音,大声朗诵,还可以采用背诵比赛,看谁背的最快最准最有情感,激发诵读兴趣。

(3)大胆质疑,自主探究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质疑,请同学思考:本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提示:结合诗人的处境)让同学各抒己见。在充分肯定同学各种意见之后,教师归纳。这样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使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关键促使他大胆质疑,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能力。以后不用教,他们也会主动地去学。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研读课

对于精彩的美文或含义深刻的文章要精心研读。 (1)教师精心指点 ①准确理解字、句含义

朱自清《绿》一文中“据说”,“招引”等词的含义,“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吗?”此句该如何理解。

②赏析精彩句子,理解作用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rq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