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练习题

更新时间:2024-02-27 08: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毛中特”概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第五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D )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目的是为了( A ) A.解放思想,排除“左”的思想的干扰,推动改革开放 B.让全党重视我们的方针政策究竟是姓“资”还是姓“社”

C.检验我们的工作是不是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 D.完全改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认识

3.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D )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4.总结我们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最重要的一条是( C ) A.没有重视发展生产力 B.没有注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D.没有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5.邓小平认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 D )

A.强大的人民政权 B.强大的人民军队 C.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D.自己的发展 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C )

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B.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C.发展社会生产力 D.消灭私有制

7.邓小平反复强调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A )

A. 不断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B. 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 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8.“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C )

A.综合国力是否增强 B.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 C.生产力是否得到发展 D.国内生产总值

9.邓小平指出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是( D ) A.发展经济的权宜之计 B.社会主义的一个大原则

C.为了扩大收入差距 D.一个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大政策 10.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 A ) A.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是否做到消灭了剥削

C.是否做到分配上的公平 D.是否做到在占有生产资料上的公平

11.邓小平曾说:“现在我们虽说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说明( D ) A.我国还不具备搞社会主义的条件 B.我国实践上还处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C.我们搞的社会主义事实上是在补资本主义的课 D.我国的生产力不发达,还没有摆脱贫困

12.是否实现( B ),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A.人民当家作主 B.共同富裕 C.发展生产力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3.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 C ) A.政治民主化程度比资本主义更高,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经济计划性比资本主义更强,更能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C.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1

D.社会精神文明水平更高,并且能够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14.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 D )

A.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 C.人民民主专政 D.生产力高度发达 15.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A )

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实现社会公正 C.消除剥削现象 D.公平占有生产资料和

消费品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的( B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2.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D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C.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是(C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改革开放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是( C )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B.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5.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 C )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国家 B.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中等发达的现代化国家 6.党的十五大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D )

A.基本路线 B.基本目标 C.基本政策 D.基本纲领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B ) A.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 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D )

A.人民群众同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的矛盾

B.物价上涨幅度过大与保持社会稳定之间的矛盾 C.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分配不公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9.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 A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C.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其所要实现的历史任务来说,是( C )

A.发展生产,解决人民温饱的阶段 B.加快发展,实现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阶段

C.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的阶段 D.完全实现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阶段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方面的基本特征是( B )

A.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但仍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B.具有落后性,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

2

C.具有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当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仍停滞于小农经济的水平 12.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应该是( D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改革 B.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C.社会主义原制度的变革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C )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有( C )

A.详细的描绘 B.具体的设想 C.极其原则的设想 D.全是乌托邦空想 1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 B )

A.强国之路 B.立国之本 C.权宜之计 D.已经过时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改革开放一开始就遇到的争论是( B )

A.和平与发展 B.姓“社”姓“资” C.理论与实践 D.生产与生活 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 B )

A.城市到农村 B.农村推向城市 C.城市农村同时开始 D.首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A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 ( A )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4.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A )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C.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一场阶级革命 5.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 C )

A.在社会稳定中推动改革发展 B.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C.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D.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6.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的著名论断是( A ) 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7.中国改革的第一推动力是( D )

A.建立经济特区划 B.企业承包制

C.对外开放 D.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实施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是( A)

A.体制创新 B.理论创新 C.知识创新 D.科技创新 9.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开始于( D )

A.1980年 B.1984年 C.1990年 D.2001年 10.我国兴办经济特区主要是从以下什么条件考虑的( D )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地理

11.1984年4月,我国决定进一步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 )个。 A.10 B.12 C.14 D.16

12.我国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的目的是( B )

A.在这些地区实行特殊的经济和政治政策,进行不同社会制度的试验

3

B.让这些地区在对外开放中发挥基地和窗口作用 C.由这些地区专搞开放,保证其他地区专搞建设 D.根据“一国两制”方针,在这里设立特别行政区

13.进入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其显著点是( B ) A.技术引进从注重硬件发展到注重软件 B.从兴办经济特区发展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从吸收利用外资发展到扩大国际劳务合作和跨国经营 D.已经基本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14.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 B ) A.公平合理,互惠互利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发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 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15.发展和扩大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 C )

A.发展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 B.发展国际劳务合作和国际旅游 C.发展对外贸易 D.加强国际资金往来,积极利用外资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 A )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B.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的统一 C.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D.全民所有制为主体的公有制体系 2.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优势,主要是通过( D )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量的优势体现出来 B.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规模和实力体现出来 C.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和市场竞争力体现出来 D.国家对市场活动的正确指导和有效调控体现出来 3.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 C )

A.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 B.实行政企分开 C.实行股份制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 C ) A.是为社会主义服务还是为资本主义服务 B.是以公有制为基础还是以私有制为基础

C.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D.谁掌握控股权 5.宏观调控最主要的手段是(D )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计划手段 D.行政手段 6.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C )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7.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 A )

A.有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B.计划和市场平行结合的市场经济 C.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 D.初级市场经济 8.市场机制的原则是( A )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B.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C.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D.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9.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C )

A.保护环境 B.规范市场 C.打击经济犯罪 D.弥补市场缺陷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 A )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

4

C.以按资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以按需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 A )

A.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B.通过诚实劳动和善于经营先富起来 C.通过辛勤劳动和善于经营先富起来 D.通过钻法律和政策的空子先富起来 12.现阶段,我国按劳分配的范围是( D )

A.所有企业 B.公有制企业 C.个体企业 D.股份制企业 1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要素报酬是( A ) A.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结果 B.按劳分配的结果

C.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果 D.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果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坚持的原则是 ( D )

A.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B.保护合法收入、打击非法收入 C.国家拿大头、集体拿中头、个人拿小头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5.我国实施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 A )

A.保证劳动者的充分就业 B.使劳动者老有所养 C.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D.实现共同富裕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B )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民主集中制 D.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2.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是( D )

A.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证 B.调整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

C.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 D.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C )

A.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爱国统一战线

C.人民代表大会制 D.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4.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正确关系为( C )

A.公民个人利益完全服从国家利益 B.国家不得干预公民的个人生活

C.国家必须保证公民正当的自由和权利,公民必须履行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义务 D.国家权力的行使必须以所有公民的意志为依据 5.我国国家政权的组织活动原则是( B )

A.少数服从多数 B.民主集中制 C.合议制 D.总理负责制 6.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 A )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D.增强全民的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 7.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C )

A.共产党的一党制 B.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多党制 C.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执政的两党制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 ( A )

A.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 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发展民主,健全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9.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C )

5

A.实现党政分开、政企分开 B.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0.在我们党的文献中,首次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是( D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十三大报告 D.十五大报告 11.社会主义人权最首要的是( D )

A.人民的参政权 B.人民的自由权 C.人民的平等权 D.人民的生存权

1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主党派是 ( D )

A.执政党 B.反对党 C.在野党 D.参政党 1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D )

A.基本国策 B.基本方针 C.基本政策 D.基本方略 14.十五大提出,我国立法工作的目标是到2010年( C )

A.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框架 B.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C.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基本定型 15.实施依法治国的关键是( C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纠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应该是( A )

A.理想建设 B.道德建设 C.纪律建设 D.文化建设

2.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什么问题( D ) A.精神支柱 B.精神动力 C.思想保证 D.智力支持 3.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和核心是( D )

A.社会主义 B.共产主义 C.马列主义 D.为人民服务 4.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表现在( C )

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B.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C.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依赖 D.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5.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 )

A.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C.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2000年翻两番,实现小康 6.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 )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国家统一 C.加强民族团结 D.增强人民凝聚力 7.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 )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标志是( A )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以爱国主义为原则 C.以民族团结为核心 D.以团结合作为最高理想 9.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 C )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世界大同 C.实现共产主义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6

10.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B ) A.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 B.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C.培育“四有”新人 D.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1.爱国主义教育属于(A )

A.理想信念建设的范畴 B.文化建设的范畴 C.社会公德建设的范畴 D.理论建设的范畴 12.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 B )

A.四项基本原则 B.集体主义 C.等价交换 D.为人民服务 13.社会公德是 (B )

A.具有法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B.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 C.协调阶级关系的基本准则 D.维护社会秩序的永恒法则 1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 A )

A.发展教育和科学 B.繁荣文学艺术 C.发展体育和卫生 D.加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 15.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二为”方向是,为人民服务和( D ) A.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B.为政治服务 C.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D.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安定有序”,这是因为( A )

A.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B.社会稳定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C.维护稳定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稳定是我们的中心工作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这样做( A )

A.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B.是最终达到同步富裕的需要

C.是消灭城乡差别的需要 D.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B )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社会和谐 C.公平正义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 )

A.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B.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和谐社会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和谐社会 D.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 )

A.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B.走共同富裕道路 C.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D.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 6.社会要和谐,首先要( B )

A.改革 B.发展 A C.稳定 D.开放 7.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 )

A.社会公平正义 B.建设和谐文化

C.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D.充满活力、团结和睦

7

8.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 C )

A.社会公平正义 B.建设和谐文化

C.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D.充满活力、团结和睦 9.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是( B )

A.社会公平正义 B.建设和谐文化

C.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D.充满活力、团结和睦 10.社会和谐的重要特征是( D )

A.社会公平正义 B.建设和谐文化

C.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D.充满活力、团结和睦 11.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A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 D.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12.下面对发展问题理解正确的是( A )

A.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B.发展就是搞好经济

C.发展是指先搞好经济,再进行其他各方面的建设 D.发展是改革的动力 13.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 B )

A.法律 B.制度 C.体制 D.党的领导 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 C )

A.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的建设 B.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C.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D.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15.遏制和逐步缩小收入差距( B)

A.可以实现同步富裕 B.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C.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D.会抑制先富者的劳动积极性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开始于 ( C)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西藏问题 2.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 A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 D.承认台湾事实上的主权地位 3.我国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B )

A.中国政府承诺不以武力解决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台湾享有完全自治权 D.与美国等有关国家共同谈判解决 4.“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B )

A.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C.港澳台实行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D.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

5.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会改变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其原因是 ( B A.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B.两种制度的地位不同,中国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C.特别行政区要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

D.特别行政区除高度自治外与大陆各行政区没有什么区别 6.“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取得成功是在( A )

A.香港问题上 B.澳门问题上 C.台湾问题上 D.西藏问题上 7.日本侵占我国台湾的时间是( D )

A.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件”后,又侵占了台湾 B.1937年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后,又侵占了台湾

) 8

C.1938年占领了广州.武汉后,又侵占了台湾

D.1895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侵占了台湾 8.香港特别行动区基本法的修改权属于( C )

A.香港特别行动区立法会 B.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9.我国实行“一国两制”后,我国的国家结构是 ( C )

A.联邦制 B.邦联制 C.单一制 D.单一制和联邦制混合制 10.实行“一国两制”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是( D ) A.用社会主义制度吃掉资本主义制度 B.用资本主义制度吃掉社会主义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互相融合

D.在大陆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1.台湾问题的核心是( A )

A.祖国统一 B.一国两制 C.一国两府 D.“三通”

12.香港.澳门.台湾成立特别行政区后,享有高度自治权。其中可以保留军队的特别行政区是( C )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香港和澳门 13.1995年,江泽民发表了( B ) A.《关于台湾问题的声明》 B.《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C.《告台湾同胞书》 D.《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14.“一国两制”的基础是( D )

A.台港澳高度自治 B.两种制度 C.和平统一 D.一个中国 15.李登辉提出“两国论”的要害是( B ) A.“一边一国” B.破坏“一个中国”的原则 C.破坏两岸“三通” D.“文化台独”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战后以来,导致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是( A )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发展中国家的贫穷落后

C.各国之间难以协调的矛盾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 2.影响当代世界发展的主要障碍是(C )

A.军备竞赛 B.局部战争 C.国际经济旧秩序 D.发展中国家的贫穷落后 3.中国外交政策基本的目标是( B )

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4.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是( B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

C.不称霸 D.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5.中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是( A )

A.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B.独立自主

C.加强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合作 D.加强对话,反对对抗 6.国际旧秩序的实质是( D )

A.军备竞赛 B.划分势力范围,建立军事集团 C.操纵和利用联合国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7.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方式是 ( B )

A.大家庭方式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方式 C.集团政治方式 D.势力范围方式

9

8.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是( D ) A.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中国 B.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美国 C.美国、俄罗斯、中国、德国、英国 D.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

9.我国处理同其他国家之间关系的最高准则是( D )

A.社会制度的性质 B.国家利益 C.意识形态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A.是处理所有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 B.只是处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 C.只是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

D.只是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 11.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是( A )

A.和平问题 B.建立国际新秩序问题 C.发展问题 D.反恐问题 12.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 A )

A.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B.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放在首位 C.和平友好、真正不结盟放在首位 D.扩大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 13.当前威胁世界和平稳定的主要因素是( C )

A.军备竞赛 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恐怖主义 D.民族宗教矛盾 14.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立足点是( A )

A.不结盟 B.加强同西方国家的协调 C.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D.独立自主 15.中国外交的宗旨是( A )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独立自主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力量

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B )

A.主要力量 B.根本力量 C.依靠力量 D.建设者 2.进城就业的农民工( D )

A.其身份仍然属于农民 B.是游离于工人和农民之间的群体 C.只是我国产业工人的临时性补充 D.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3.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四个尊重”中核心是( A ) A.尊重劳动 B.尊重知识 C.尊重人才 D.尊重创造 4.在社会主义社会,知识分子在社会上属于( D )

A.一个独立的社会阶级 B.小资产阶级 C.有待进一步改造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一部分 5.个体,私营经济中的广大从业人员是( C )

A.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B.职业和身份比较固定的弱势群体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D.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6.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B )

A.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C.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D.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

7.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C )

10

A.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 B.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促进各民族的团结 8.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是( A )

A.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B.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9.我国在宗教问题上坚持的原则是( C )

A.宗教信仰自由 B.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C.独立自主自办和政教分离 D.坚决反对和取缔邪教

10.我国现阶段爱国统—战线的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这是因为( D )

A.我国国家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 B.统一战线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的 C.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统一战线中大多数成员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11.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实质是( A )

A.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 B.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保持独立自主 C.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 D.团结尽可能多的社会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主要敌人 12.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广泛团结的基础是( A)

A.爱国 B.坚持社会主义 C.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D.共同的文化 13.社会主义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总目标是( B )

A.促进国家的各项改革 B.统一祖国.振兴中华 C.实现我国的战略总任务 D.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14.统一战线内的社会主义联盟和爱国主义联盟的关系是( A )

A.前者是后者的主体和基础 B.后者是前者的主体和基础

C.从根本性质上说,前者是社会主义的,后者是非社会主义 D.后者受前者的领导 15.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的内容是( D )

A.沟通关系.消除误会 B.合作共事.共商大计 C.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共产党的领导是指( C )

A.政治领导 B.思想领导 C.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 D.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建议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D )

A.坚持社会主义 B.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C.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坚持党的领导

3.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终要落实到( A ) A.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B.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上来

C.提高治党治国治军的水平上来 D.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 4.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是( B )

A.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 B.民主集中制

C.少数服从多数,多数照顾少数 D.党代表大会制度及各级党委领导制 5.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 A )

A.工人阶级 B.工农联盟 C.农民阶级 D.小资产阶级

11

6.作为国家主人和领导力量的工人阶级是指工人队伍中的( D )

A.国有企业职工 B.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公有产权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的职工

C.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职工 D.所有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 7.民主集中制是( B )

A.当代世界各国的政党都实行的组织制度 B.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C.中国共产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所实行的组织制度

D.小事实行民主.大事实行集中的党和国家的经济政治管理制度

8.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核心。党的领导地位是由( B )

A.党的宗旨决定的 B.党的性质决定的 C.党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D.党的章程规定的

9.鼓吹在我国实行多党制的实质是 ( B )

A.改善党的领导 B.否定共产党的领导 C.加大共产党的被监督力度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10.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 B )

A.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B.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C.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D.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端正态度,转变作风,不搞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11.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 B )

A.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B.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

C.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D.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12.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 C )

A.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B.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坚定不移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

D.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1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 A )

A.思想建设 B.学习科学发展观 C.民主集中制 D.实事求是,开拓进取 1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地位是由( C )

A.党的宗旨决定的 B.党的路线决定的 C.党的性质决定的 D.党纲党章决定的 15.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是( C )

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C.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D.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二、简述题:

1、如何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 4、如何理解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5、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涵是什么?

6、从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应如何谋求世界共同发展? 7、简述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8、如何理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基本方针?

12

9、如何理解国防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10、为什么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是什么? 4、为什么在台湾统一的问题上,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6、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7、为什么说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 8、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腐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9、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与反腐倡廉的关系及重要意义是什么?

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rl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