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的研究报告书

更新时间:2024-05-14 01: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历程、现状

及趋势的研究报告

(财会信息系统期末结业报告)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会计0802班

2010年11月

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的研究报告

一、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缺陷

在系统详细介绍以电算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会计信息化之前,笔者认为需要明确以账簿记录为主的提供会计信息的传统方式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而突出的以电算化为主要特征的会计信息化的巨大优势。传统的提供会计信息的方式存在的缺陷如下:

(一)会计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资源配置效率下降

传统的账簿记录的会计信息系统,由于缺乏统一的记录系统,会容易诱使企业选择特定的会计方法而造成会计报表的信息披露偏向于某一个特定的信息使用者,由此造成一部分人得到更多的所需信息,另一部分人却与此相反,从而引起投资成本上升,股票在市场上流动性下降;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企业管理当局作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同时又是信息的内部使用者,相对于外部使用者而言更具有信息优势。企业管理人员利用这种优势,对会计报表粉饰和美化,不断地进行收益和盈余调节。我国正处于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大于对会计信息的供给阶段,许多公司、企业不愿意公开其内部重要的会计信息,以防被其竞争对手获悉后使自己处于不利的竞争位置。有一些内部的财务信息如,公司发生重大的亏损、资不抵债、公司受到财税部门的重大处罚等,这类信息公布之后必将有损于公司的形象,甚至使上市公司的股价大跌,所以公司也不愿意提供这一类信息。由于传统会计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通过手工记录,利益最大化会诱使企业以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提供会计信息,进而导致信息不对称,市场失灵。

(二)会计信息报告失真,导致数据不实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主要是由手工填制,篡改记录比起有电子记录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更容易。一些企业为追求经济指标或任务指标的完成,在未达到预定目标的情况下依靠调整报告蒙混过关;只用对业绩有用的统计数字,不利的数字就加以改造,最终导致数据的失真。内部自我约束功能不强。在会计、统计管理上随意性较强,在有重大政策和业务出台时,钻政策的空子,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法,对会计统计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进行随意改动。对统计数字没有必要的监督和检查手段,即使是审计部门也只能是对一个部门或单位进行数据真实的检查,而对合并统计数字却无法进行全面的检查。

(三)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相关信息不能得到正确反映

随着现代经济逐渐向规模化,多元化,业务复杂化方向发展,传统的手工记账难以与迅猛发展的业务相适应,特别是在年末的时候,巨大的核算量很可能会提高会计差错比率,进而影响信息的准确性;同时,复杂的业务也很可能导致信息披露的不完全性。

以企业年度定期报告为例,多数存在母公司对子公司及关联企业的列报存在疏漏、对或有事项及其他重大事项未做说明、对利润总额主要由非主营业务利润构成不详细披露、对其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等主要财务指标的重大变化未做必要的分析说明等种种现象。有的虽已严格按照规定内容作出披露,但若未能依据环境之变更或公司面临之特殊情况自愿增加对外披露内容,则其披露充分性存在

不足。如近几年来物价变动较为剧烈,但在各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很难见到公司愿意说明或充分注意到此对其财务状况及其经营成果所可能造成的影响。有的企业存在大量资产未能得到确认,更谈不上计量和报告。现有财务报告模式仅把重点放在实物资产,对无形资产如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等知识资产却没能反映,而恰恰是这些无形资产才是企业利润增值最快并最为重要的因素,正是这些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决定着企业的价值。在知识经济中,知识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首位资源,若按历史成本计量,则许多知识资源的价值无法得以实现。知识资源反映的是企业未来价值,而以历史成本反映的则是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

(四)会计信息数据反映单一化,缺乏指导性

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反映的主要是企业财务信息,其揭示的范围也局限于对财务会计确认与计量的交易和事项,而忽略非财务信息的重要性。由于企业环境以及企业自身还在发生变化,要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作出预测,仅依靠过去的财务数据是不够的。而且某些非财务信息往往比财务数据更能提示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加入WTO,跨国间贸易往来的增多,这些非财务信息有助于提高贸易往来的可能性。加之现有的企业对外提供的报告主要反映企业的自身业绩,而忽略其它许多方面的信息,诸如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企业对环境的影响等。这是由工业经济时代的特点决定的,但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企业的评价标准将不会仅仅局限于企业经济效益方面,信息使用者利用现有的会计报告,难以对企业作出全面的评价。

(五)会计信息传递时效过慢

传统的会计信息记录方式是先发生交易事项,再进行会计记录,这将无法满足当代企业对信息时效性的要求。从临时报告和非上市公司的披露情况看,现在会计系统是不定期提供会计信息的,而且企业年度报告要在财政年度数月后才能公布,企业管理机构往往由于了解信息的不及时而难以确定一些重大事件系于何时发生,致使监管有效性不足。另外,有些公司往往根据自身利益需要而决定何时披露重大事件,甚至与非正当的投机商进行勾结,配合其操纵市场行为而则机披露,从而降低相关会计信息及其它信息的及时性。会计信息时效与实际形成严重的滞后,这大大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也影响众多投资者的决策和切身利益。

(六)会计信息传递不能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仅仅是围绕业务进行,无法从多角度分析企业的经济行为,因而无法提供具有实质意义上相关性的信息。现有会计系统提供的只能是针对所有者共同需要的通用会计报告。这实际上是对会计信息进行再加工的信息处理过程的结果,只能向信息使用者传递综合的信息,但这种通用的会计报告不能

满足所有信息使用者的所有不同决策的需要,其相关性只能是相对的。

由上可知,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固有缺陷与不足,无法满足当代企业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另一方面,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会计电算化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公允、客观、多角度反应经济业务面貌的会计信息化系统,迅猛发展,不断创新。

二、会计信息化的产生背景以及在我国的发展概述

(一)国际上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概述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并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信息化是指现代信息技术与社会诸领域及其各个层面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会计信息化是在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已无法适应和涵盖信息化社会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这一客观现实的情况下,由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的一种从形式到内容的根本性变革,它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上升发展的新的阶段。会计信息化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融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业务流为一体,反映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高度数字化、多元化、实时化、个性化、动态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具有账务处理职能集中化的特点,为企业组织经营管理、控制决策提供充足、实时的信息。会计信息化的实质是在新的会计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并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建立起以“集成”与“互动”为特征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集成”是指对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的财务业务一体化解决方案。“互动”是指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相互结合,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的相互影响,他们互为主动关系。

具体来看以电算化为主要特征的会计信息化,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通过软件在

电子计算机上处理工资,使电子计算机开始用于会计工作。这标志着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开端。

由于EDP会计刚起步,当时只是用于个别或少数孤立的单项业务模块,如工资计算、编制请款单和销售统计,等等。1965年以后逐渐形成完整的会计核算系统,如总账、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工资计算和财务报表等。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决策支持系统,为会计单位的预测决策提供了工具,如“购买管理”、“存货管理”等。20世纪80年代将人工智能引入管理会计的支持系统,进一步增强了会计对整个会计单位的经营管理与决策功能,如“物料需求计划”、“销售

计划”、“资金及财务管理”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会计(电子)信息系统向企业内部一体化、综合化、智能化和满足局外网户有关信息需求的方向发展,从而使会计(电子)信息系统成为整个企业管理网络的核心部分,出现了MRPⅡ和ERP全面企业管理型软件。

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有了单项业务的处理。20世纪80年代,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原始凭证输入、编制记账凭证、审核、登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系统。1988年先锋和用友软件公司率先推出了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使我国会计电算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随着多功能智能化模块和局域、广域网络的出现,会计方面的电子数据处理,有了决策与控制的支持系统,网络环境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全方位的信息支持,不仅进一步提高了财会工作的效率与效益,而且也有力地加快了会计电子数据处理自身的发展和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电算化”,强化了企业经济核算和企业管理。经过20多年的发展,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程度,已达20%以上。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我们深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无论是深度和广度上都将出现更新的局面———实现数字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会计是经济最集中的管理和提供信息的系统的功能。

(二)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现代的会计信息化是以强大的电算化为技术支撑的,所以说,信息化的发展到何种阶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有电算化技术如何创新。而电算化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会计信息化软件。软件是电子计算机的灵魂。运用电子计算机所要达到的目的能否有效地实现,关键在于其使用的软件如何。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其内涵就在于会计软件的开发与运行环境,以及其技术的发展。我国会计软件结构与功能的发展,从20世纪开始,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初始性开发的软件阶段、单项业务处理软件阶段、核算型软件阶段、管理型软件阶段和融合于全面企业管理型软件阶段。

1.初始性开发的软件阶段(1979~1988)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理论界开始研究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并逐步建立其会计理论结构模型,出现了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研究。最早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工资的管理与核算,以及会计核算中的业务处理上。因而这一阶段的软件开发,不仅缺乏广泛性与一定深度,而且水平也有限。会计软件在技术和应用上都处于探索阶段,当时采用和推行的是非商品化定点开发的初始性软件。其中最有影响是1979年财政部与原第一机械

工业部联合在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的建立电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包括结算中心子系统、会计报表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资产台账子系统和货币收付子系统)的开发试点。1981年8月在财政部、原第一机械工业部、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会议对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若干理论、政策、步骤、方法和具体技术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研究组”就是经这次会议倡议于1987年成立的,它是在中国会计学会领导下专门从事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和推广运用的学术团体,这在我国会计发展史上是首次,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研究和软件开发树立了里程碑。

但定点开发研究,除“一汽”是由国家组织以外,基本是自发地进行,缺乏长期稳定的技术开发队伍,其开发的软件的后续维护也无法跟上,加之财会人员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不高等原因,多数定点的开发与应用无果而终。尽管如此,这些实践为我国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出现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2.单项业务处理型软件阶段(1988~1993)

所谓单项业务处理型软件,是指软件功能只能满足一定业务的一般记账、算账和报账要求的软件,而不是简单地以模块的多少加以区分。其目的是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

1988年12月,我国第一家专业从事商品化会计软件和会计专用设备的开发与推广应用的民办高科技企业“用友财务软件服务社”(“用友电子财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在北京海淀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诞生。1990年4月财政部按照1989年12月该部颁布的我国第一个关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全国性制度法规《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组织了颁布该规定后的第一次通用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活动。此次评审中,用友公司开发的通用会计核算软件工资管理子系统、账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处理系统通过了评审。在专项评审后的几年时间里,各软件公司都以各自被评审通过的品牌登场,推出了类似这些子系统的会计核算软件,从而使我国会计软件跨入商品化发展阶段。

3.核算型软件阶段(1993~1998)

由于单项业务处理型软件的商品化,使得各软件公司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迫使各公司对自己所设计的软件不断改进、提高和完善,进而扩展对软件的项目和功能的开发,使会计核算对软件的全面需求得到满足,实现了核算型软件发展阶段的到来。

所谓核算型软件,是指对会计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经济业务,具有进行全部账务处理和报表输出功能的软件。即“三

账”(记账、算账、报账)全部由计算机处理。

核算型软件的模块一般包括:工资核算、材料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销售核算、账务处理(一般性)和会计报表等。账务处理和会计报表是最基本的功能模块,它们可独立满足小型会计单位一般的会计核算要求;而对大中型和管理要求较高的企业,其核算只使用这两个功能模块显然不够。 4.管理型软件阶段(1998~当前)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科学管理对会计工作的要求日益提高,同时在软件研制开发及其商务竞争的推动下,会计软件由核算型转向管理型势在必行。所谓管理型软件,是指对经济业务进行事前预测、决策、计划和预算,事中管理和控制,事后核算和分析的软件。

财政部1998年组织会计软件评审工作时,就要求被评审的软件必须具备应收账款管理、应付账款管理和提供编制现金流量表等功能,为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开发设计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开发,应从一开始就具有规范化的总体设计与系统分析,力求克服同一内容在不同模块中的刈裂、数据重复输入、缺乏勾稽关系与控制机制,使软件既具有单元性、整体性、系统性,也可以集成一体化运行;既具有财务管理功能,也可对生产经营中的物流进行反映与控制。

三、会计信息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信息化社会并使信息化工程逐步深入经济生活各个领域。党的“十七大”指出:“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可见,加快信息化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如何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并运用所获取的信息有效地整合和运用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源就成为企业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因此,企业应加快管理信息化建设,而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是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业务流为一体,反映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高度数字化、多元化、实时化、个性化、动态化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手工会计相比,会计信息化不仅是处理工具的变化,在会计数据处理流程、处理方式、内部控制方式和组织机构等方面都与手工处理有许多不

同之处。它的产生发展对转变会计职能,提高会计队伍素质和会计工作质量,加速信息传递,加快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实务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加强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化将更加不断升级和完善,它在经济管理中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企业只有建立和发展会计信息化,才能抢占竞争优势,否则,在世界竞争日益加剧的现在和将来,不建立和发展会计信息化的企业,有可能是“等死”。把握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有助于企业及时调整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策略,加快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以下是对会计信息化新时代新特点的具体介绍。

(一)系统开放,信息资源高度共享,数据处理高度实时

通用管理软件很难能满足客户所有业务环节的要求,在现在和未来,企业建立信息系统时,也将很难选择一家公司的产品解决所有业务环节的问题,因而对不同厂家系统的集成能力将成为企业重要的要求。目前,有的管理软件供应商为此提供了EAI(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EAI企业应用集成是将基于各种不同平台、用不同方案建立的异构应用集成的一种方法和技术。EAI 系统设计目的是便于客户和集成商快速简单地实现会计信息化与与其他应用系统的集成,EAI 将帮助企业实现跨环节的功能集成。随着EAI系统的不断完善、发展及其广泛推广应用,会计信息化将彻底消除信息孤岛,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另一方面,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系统的高度共享和开放性将使会计信息的处理与披露由传统的及时性提升为实时性,能够做到对会计数据处理的高度实时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可以随时查看企业的经营及财务状况,从而为及时、准确作出决策,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提供了保证。

(二)会计报告的新突破

在会计信息化下,随着会计目标的转变,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向,因此,财务报告的模式将出现多元化,其中有些财务报告的模式对于传统财务报告的模式而言是新的突破。 1.专用财务报告模式

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存在着许多特殊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有不同的特殊需要。因此,就产生了“专用报告”。专用报告是为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不同的财务报告,它考虑了不同类型用户之间的信息需求差别,有选择地和重点地对特定用户披露特殊信息。 2.外部代理报告模式

对于小型企业而言,将更多地采用外部代理报告模式,因为将财务会计交给

外部专业机构代理可节省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设置,取得代理规模效益。另一方面,这种报告模式有利于改进报告质量,降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成本。

3.多模式报告模式

多栏式报告模式是对同一经济业务按多种会计方法加以处理,并将由此得到的不同信息在财务报告中予以披露。由于传统会计模式的局限性,它所提供的单一信息不便于比较不同计量和确认方法下得出的结论,也不便确认不同信息的价值。在会计信息化的条件下,从技术上可以突破传统模式的局限性,使得单一信息转向多元化信息,使得信息使用者重视不同会计方法下有不同的用途并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从而,为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 4.在线实时报告模式

基于先进的Internet信息技术,可以大大提高会计信息的容量和信息的时效性。因此,就产生了在线实时报告模式。在线实时报告模式是指企业通过设置Internet站点,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定期更新的财务报告。这种报告模式的特点是,通过Internet,采用超文本的形式,将企业所发生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事项适时反映在财务报告上,并将报告存储在可供使用者查询的数据库中供用户随时查询。在线实时报告将成为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极为重要的财务报告模式。

(三)商业智能(BI)的普及

利用企业内部现有数据资源收集知识,进而做出正确战略决策的能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关注的焦点。在这个问题上,商业智能(BI)开始逐步得到运用。商业智能的普及将成为会计信息化的主要发展趋势。

商业智能是如何利用企业积累的数据增进对业务情况的了解,帮助企业在业务管理及发展上作出及时、正确的判断,然后采用明智的行动。简而言之,商业智能是能够帮助用户对自身业务经营做出正确明智决策的工具。商业智能的本质就是对提取的业务数据进行智能化的分析,揭示企业运作和市场情况,帮助管理层作出正确明智的经营决定。企业在商业智能解决方案的帮助下,及时准确的合并报表对内部交易能够快速准确地实现对账,实现数据一次采集分层过滤抵销的功能,真实反映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用户能够通过充分挖掘现有的数据资源,捕获信息、分析信息、沟通信息,发现许多过去缺乏认识或未被认识的数据关系,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更好的商业决策。

目前,商业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大致可分为数据仓库产品、ETL 产品、OLAP 和前端展示产品、数据挖掘产品、元数据管理产品、集成以上几种产品针对某个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等。

从全球范围来看,商业智能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信息系统。从国内来看,商业

智能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所认识,其中包括金融、电信、保险、能源、零售等行业的决策者。据ChinaBI统计,2006年中国大陆地区的BI产品许可证市场容量约为8亿元人民币,同比2005 年增长33%;BI 系统集成(BI 软件系统,但不包括许可证)市场容量约为6 亿元人民币,共计14 亿元。BI 市场带动相关软硬件销售额为5 亿元人民币。在未来几年内商业智能市场需求旺盛,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根据ChinaBI调查,目前在金融、电信、保险等行业已经对商业智能耳熟能详,但是真正开始规划项目时,有的人能够参考公司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有一部分人却是无从下手,只能参考供应商的建议;在能源、制造、零售等行业听说商业智能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规划项目时仍然是参考供应商的意见为主,没有技术力量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自主规划。在政府部门、其他行业大部分人仍然对商业智能的概念接触不多。

在制造、零售等众多行业,ERP 的发展已经成熟,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ERP 后,对公司的管理日益规范。但是ERP 无法满足企业管理者决策所需要的报表和数据,因此BI 应运而生,而且将得到快速发展。

(四)智能型会计决策支持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化分会计核算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会计决策信息化三个层次内容。其中会计核算信息化是会计管理信息化和会计决策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管理的基石。

管理型会计是对企业管理进行支持,它包括财务计划、分析和控制管理功能;决策型会计是对企业经营决策进行支持,它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资金使用和管理决策等。当前,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会计管理和会计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尚不十分理想。

现代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瞬时性,已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管理者都需要依靠科学的预测来作出判断决策。管理者的决策方式已从经验决策方式转向科学决策方式,在这种趋势的引导下,智能型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将构成未来的会计信息化的极为重要的内容。决策支持系统能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历史变化,分析将来趋向,提出各种可供决策者选择的决策方案,为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提供帮助和支持。智能型会计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向模拟人的智能方向发展,系统具有听觉、视觉、触觉等功能,能模拟人的思维推理能力,能思考、推理、证明,学会自动适应环境变迁。因此,我们加大开发力度,在会计信息化中引入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尽快发展高性能、高层次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信息化的客观要求及其发展趋势,智能型会计决策支持信息系统是会计信息化的最高层次和最终趋势。

(五)移动商务

移动商务,是指通过移动通讯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并且利用手机、PDA 等移动终端开展各种商业经营活动的一种新电子商务模式。其商务活动主要以借助移动通讯技术,使用移动终端为特征。通过移动通讯解决方案实现随时、随地的沟通,创造没有疆界不停顿的商务机会。

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企业会计具有随时随地移动办公的客观要求。因此,会计信息化应该具有移动商务功能,能够支持移动电话、PDA 等移动通信工具,充分考虑到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及网络传输特点、用户需求特点。会计信息化的移动商务强调简易快捷,提供实时准确的查询和重要交易处理。

在应用上,提供针对领导人员(包括总经理及业务经理)的信息查询,针对销售、服务等业务人员的信息查询及录入,查询内容可依据不同的角色设定。目前,会计信息化所提供的移动商务功能的移动商务产品已经有所开发和应用,但其功能性向更完善,应用性向更普及方向发展,带领用户全面进入移动商务时代是其发展的趋势。

四.企业会计信息化运用的策略

人类正在进入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以势不可挡之势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会计作为评价、反映、监督、管理企业经济活动的工具与手段,必然受到信息时代发展的深刻影响,为了使企业会计较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使会计较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作用,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问题,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它产生的巨大的影响,使企业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了新的变化。

(一)网络环境使企业的会计核算从事后转向适时

传统方式的会计核算,可以称之为“静态会计核算”,是在经济活动发生之后,会计人员根据一定的会计核算程序,将经济活动转化为会计信息,并定期写出报表,会计部门和业务部门是以静态的方式来进行信息交流,由于信息从业务部门传递到会计部门客观上需要经历一定时间,企业管理者根据这样的会计信息作出决策的有效性值得怀疑。而网络环境下,企业已经按新型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提供了适时的会计报告,由于网络技术的应用,企业的每一项变动都可以适时反映。会计信息系统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企业外部网以及互联网直接获得有关的数据信息,实现会计和业务一体化处理,企业的业务活动适时转化为会计的信息,有关部门能及时部署具体的经营活动和会计安排,实现各种经营和财务指令的在线管理。

(二)网络环境使企业的会计信息资源实现高度共享

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有着极大的开放性和公开化,在会计信息加工处理

过程中,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从企业内外有关系统直接采集。如:企业的业务人员可以使用手持信息设备输入销售的各种商品和劳务数据,并及时送给企业的会计系统,企业的会计人员可以坐在计算机前等待各种经济数据的传送并自动形成账表,实施事中控制和分析;供应商、客户在网上订货、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的物流信息和资金流信息可以瞬间传递到企业的会计系统;社会各部门和各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因特网实现与会计部门、银行、证券公司等部门的联系,与银行联网可以随时查询企业最新的银行资金信息,并实现网上支付和网上结算等等。可见,在网络环境下,每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的一切活动都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获取信息,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资源配置并使之与业务协调同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三)网络环境下企业的会计管理和决策职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在网络财务出现之前,企业是按传统的会计模式进行管理的,由基层编制报表,然后层层汇总上报,最后由最高层对汇总的报表进行分析并做出决策,这种金字塔式的会计管理模式必然导致会计信息的滞后,不利于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迅速做出反应。而在网络环境下,任何物理的距离都将变成了零距离,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可以延伸到全球任何一个网点,企业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对所有的分支机构实现集中记账、远程报账、远程审计、集中调配资金;企业可以随时查询到下属企业的资金信息和财务状况,并将所有的会计信息及时地传递给业务部门,及时地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监督。同时,还可以适时地生成多元的会计信息,来完成会计监督、会计预测与决策,最终完成企业的管理目标。 此外,在网络环境下,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收集成本、交易成本、审计监督成本和纳税申报费用等,从而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网络信息时代,会计信息化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企业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会计信息化开始起步,不少的企业都实现了会计信息化,但总体情况不容乐观,有些企业虽然实现了会计信息化,但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相当部分企业只是利用电脑处理会计的基本核算,而无会计管理系统及决策支持系统,造成大量的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仍采用手工操作。并且,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不能共享,财务部门不仅与企业外部信息系统隔绝,而且与企业内部的业务部门也没有很好地连接。二是相当部分企业在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后,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所提供的信息的数量与质量并未得到提升。会计信息化对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来说还是新鲜事物,大多数会计人员在企业实现会计信息化前并未接触过计算机,造成会计人员对软件设计及计算机的特点了解不够,不能及时地掌握财务软件的性能,造成运用不当或功能使用不全面。三是一些企业在实现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只是忙于应付如何用计

算机代替手工系统,在他们看来,数据的正确处理是唯一的目的,很少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系统提出更高的管理要求。四是有些企业不顾企业的实情,不惜巨资盲目引进国外财务软件,而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差较远,达不到预期目的,导致企业运作困难。诸如此类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影响了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来解决当前企业会计信息化运作存在的问题,具体要求有:

1.要强化企业管理者的责任,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 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与企业管理者的责任和素质是密不可分的。企业的领导要充分认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大力支持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施与运作。具体可采取的措施有:在本企业内部要设立专门负责会计信息化实施的主管领导,并对实施效果负责;根据本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的整体发展状况,制订本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的工作规划;制订战略方针及步骤与方式;增加会计信息化系统设备的投入,做好预算,分期分阶段实施,投入的资金计划要到位,资金分步投入落实到各个环节,专款专用;绝不能让企业的会计信息化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不能急于求成超前发展。

2.构建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安全防范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企业会计信息运用的安全

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面临很突出的问题,主要是安全问题,网络环境下的企业会计信息化涉及因特网,由于因特网使用的开放性,所传送的信息易于被拦截、篡改、窃取和身份假冒等,这是引发安全问题的技术难点。由于企业的会计信息网络与电子商务密不可分,电子商务涉及许多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等,很容易受到不法侵害。在实践中,网络会计对于企业内部使用者来说,如果使用权限划分不当、内部控制不严,容易造成信息滥用和信息流失。加之,企业实施了会计信息化后,会计的管理实现了一体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几乎完全依赖于网络系统,如果企业对网络的管理和维护水平不高或疏于监控,一旦网络系统瘫痪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面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侵害,客观上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构建网络财会安全保障体系:(1)要加强数据处理的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在软件的开发和维护控制、硬件管理和维护控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系统操作的管理和控制、文档资料的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消除等各个方面,都要建立起一套安全的保障措施和制度,并保证加以实施落到实处。(2)在国家制订并实施了计算机安全法律,全社会加强对计算机安全宏观控制的同时,企业应安装正版查杀毒软件,采用防火墙技术、信息加密存储技术,身份识别技术等安全措施来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3)要确保数据原件的真实性。长期以来,书面票据以其手写笔迹各异而

易于辨认,多联复写而便于牵制等特性赢得财会人员的青睐,使那些意图非法修改原始凭证者望而却步。而在网络环境下的财会业务,由于支付手段发生了变化,原始凭证的数据转变为磁性介质,在数据传送和处理过程中,利用高科技对电子数据进行修改可以不留任何痕迹,为原始凭证带来很多隐患,无法用传统的方法考查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因此,网络环境下,如何解决财会中的确保数据原件的真实性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此外,在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还应加强对计算机房设施的管理,制订防火、防水、防盗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管理办法。

3.要建立创新型会计信息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出一支合格的会计信息化队伍

由于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人才是现代网络与会计相结合的产物,对相应的会计人员、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较高,既要求他们精通计算机网络知识、基本的故障排除方法以及计算机的基本维护技能,又要求他们有很深厚的会计理论知识。因此,必须要培养出一大批企业需要的适应网络环境条件的会计信息的“复合型”的人才:(1)要重视在校学生的培养,各类大专院校都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会计专业与财务相关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结构,对这些专业的学生要进行会计信息化培训。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学生,学校可以请企业和财务软件公司的会计信息化专家来学校举办讲座;而学校也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业学习和实习。(2)要注重对在岗人员的培训:一方面,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信息化培训,使他们熟悉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并运用到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去,具备较强的会计能力,又能处理会计信息系统中出现的简单的故障问题。另一方面,对电脑软件开发人员进行会计知识培训,包括进行会计、税法、财务管理、审计等方面内容的培训,以应对企业在会计核算、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内部和外部的审计以及其他过程中对信息化的要求。

五、对会计信息化隐忧的思考

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应深入地推行会计信息化。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在建立了会计信息系统后,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使用了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另一方面,任何计算机系统都不是无懈可击的,制度也不可能天衣无缝,应顺应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潮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的高效性及准确性,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完整的信息,创造更高的效益,为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新的环境下不落后于形势,建立一整套适合会计信息系统的

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严格的内控制度是会计信息化信息真实可靠的保证。严格的内控制度有助于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国内外会计信息化的实践表明,计算机本身处理出错几乎为零,但人为造成出错和舞弊的现象有增无减,而且一旦出现舞弊,损失巨大。因此,制定严格的内控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就目前我国开展会计信息化的应用现状来看,大部分还停留在一般应用水平上。人们对于人员职责分工,数据备份和保管,软硬件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重要性往往认识不足。因此,强化内控管理,提高信息化的科学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的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会计信息化使会计工作组织和管理机制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何在新的条件下加强管理是企业面临的新的挑战。

手工条件下,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是以经济业务性质划分不同的职能,各企业按会计岗位制定责任制,按不相容岗位和职务相分离的原则,使不同的会计人员严格限制在各自的业务领域内,使手工记账的每一条记录都可以追溯到任何一个环节和任何一个人,使得任何一个人都难以操纵全部会计环节或获取全部会计资料,由此形成手工条件下会计制度的内部控制牵制网。使差错和不轨行为很容易被发现。会计信息化后,会计信息系统使按照计算机处理系统组织起来的,经济业务的记录和加工,会计报表的生成,账务查询等全部通过计算机完成,这种数据处理的集中性使得传统的组织控制和管理功能减弱。因此,企业需要针对新型会计信息系统的独特性,制定新的管理条例。

会计信息化使内部控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如何对扩大了的控制范围进行监管,又是企业面临的另一难题。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主体是围绕人的因素展开的。分设了不同的人完成证、账、表的处理工作,在各个关键环节建立了相应的稽核制度和审核制度,以及各级主管审核、签名、盖章等制度,使得传统手工账记录和处理会计制度的流程,就是会计资料的收集过程,并且很容易通过会计资料的记录分清会计工作的执行主体、责任主体。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工作的执行主体演变成人与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两个因素,而且信息化软件是主要执行因素。这种变化使得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内部控制实施主体演变为人与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两个因素。由此,内部控制的范围也相应扩大,包括了一些手工会计中没有对系统开发过程的控制、信息化后资料存储的控制等内容。

会计信息化使内部控制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会计信息化的资料如证、账、表都是通过计算机处理系统完成的,资料的表现形式也可以是计算机

打印的账表和存储在计算机软硬盘和其他存储介质中会计数据、程序及其他会计资料。这些存放在磁性介质中的会计档案,更容易被损坏和修改。不难看出,会计信息化后,会计资料的收集手段由手工控制转为程序控制,内部控制增加了操作控制的内容。

(二)会计信息化对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手工账下对会计人员主要是要求具备职业道德及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基础知识等。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和普及,人力资源从过去的技术熟练型向智力开发型转移,计算机的运用依赖于人们高水平的智力劳动,会计将作为一个提供综合经济信息为主要手段的控制系统,在未来社会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会计软件的许多自定义功能,要求会计人员定义各种转账凭证、数据来源公式、费用分配公式等。另外由于会计人员更多的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需要提高对会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利用能力,从而不可避免的对会计信息化人员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

参考文献:

[1]辛茂荀:会计信息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陈宏明 占 丽:会计信息化下财务报告模式探讨.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4]顾弘敏:会计信息化发展问题研究.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4(10) [5]用友公司网站:

[6]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方正生《会计信息系统的产生发展及对以后的影响》 [7]肖斌.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J].科技经济市场.2008.07. 贴心服务,以下空白部分可添加备注哦:(祝您成功!)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

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rc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