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

更新时间:2023-05-17 03:1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笫 一章 原生动物门

一 .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原生动物即单细胞动物。具有一般细胞所有的基本结构: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器 这种单细胞又是一个具有一切动物特性和生理机能的、独立完整的有机体具有运动、消化、呼吸、排泄、感应、生殖等机能

1.4有特殊的适应性

不良环境下能形成包囊,在失去大部分结构后缩成一团,并分泌胶质在体外形成包囊膜,使自身与外界环境隔开,新陈代谢水平降低,处于休眠状态。待环境条件良好时又长出相应结构,脱囊而出,恢复正常生活。

1.5 群体单细胞动物

特点:由多个单细胞个体聚集而成的群体,但绝大多数群体内的单细胞个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 . 代表动物:草履虫– –结构和功能

结构和功能

●表膜 :包被草履虫体表的膜 ,即细胞膜、质膜,分三层 。 最外层膜连续覆盖在体表和纤毛上, 中间层和内层膜形成表膜泡镶嵌系统

纤毛:为细胞质的丝状突起,是草履虫的运动器官。纤毛的基部有复杂的微管纤维网,控制和协调纤毛的运动。

口沟:从草履虫身体后半端开始,在表膜上一条伸向身体中部的斜沟,沟的未端为口(胞口

细胞质:分成外质和内质二部分

外质:为表膜下面的一薄层细胞质,较透明。剌丝泡分布在外质中

刺丝孢:为纺缍形小杆状结构,有小孔开口于表膜。当受到外来刺激时,能释放出内含物,吸水后聚合成丝,能麻庳敌害,有防御功能。

内质:内含颗粒状结构,有流动性。有许多重要结构分布在内质中:食物泡:散布在内质中的许多泡状结构。

食物泡的形成。食物泡的消化功能

伸缩泡和收集管:位于内、外质的交界处,2组,身体前后半部的中部各一对。功能:排除体内多余水分。

草履虫体内水分来源:A.大部分由外界通过表膜渗透进来。B.一部分随食物经胞口和食物泡进入细胞质。

C.小部分为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水

●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有二种。大核:一个,肾形,位于胞咽附近。功能:主管营养代谢、有丝分裂、细胞分化,通过蛋白质合成来控制表型基因,称为营养核。小核:一个或多个,位于大核凹陷处。功能:是基因储存地,负责基因交换、基因重组,并由小核产生大核。主管生殖、遗传,称为生殖核。草履虫与其它原生动物一样,无专门的呼吸、循环胞器。

呼吸、排泄:靠表膜渗透 循环:靠内质环流

1 .无性生殖:横二分裂:小核先作有丝分裂,大核再作无丝分裂,各自延长,分成二部分。虫体从身体中部横缢,形成 2 个子体。. 有性生殖:接合生殖

三 .重要的病原体— 疟原虫

疟原虫引起的疟疾的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主要有4 种:1)间日疟原虫●东北 西北 华北2)三日疟原虫3)恶性疟原虫●云南 贵州 四川 海南岛3)卵形疟原4 种疟原虫的生活史基本

有二个中间寄主:人,雌按蚊

●有世代交替现象:无性世代: 在人体内进行。有性世代:在雌按蚊体人内进行

●传播媒介:雌按蚊。红细胞前期:在人的肝脏中进行。临床意义:决定潜伏期的长短

● 红细胞内期:在人体的红血细胞中进行。临床意义:决定疟疾症状反复发作的间 隔时间

● 红细胞外期:在人体肝脏中进行。临床意义:疟疾复发的根本原因

分类依椐:运动胞器、营养方式

1.鞭毛虫纲 Mastigophora: 植鞭亚纲 夜光虫1.鞭毛虫纲 Mastigophora动鞭亚纲

2.纤毛虫纲 Ciliata以纤毛为运动器官 喇叭虫 钟形。3.肉足纲 Sarcodita以伪足为运动器官

有外壳的肉足纲种类 足衣虫

4.孢子虫纲 Sporozoa 都是内寄生种类 ,无运动器官 血胞子虫 球虫

运动器官 营养方式 代表动物

鞭毛纲 鞭 毛 植鞭亚纲 自养 眼虫

动鞭亚纲 异养(渗透、锥虫、吞食)

纤毛纲 纤毛 异养 草履虫

肉足纲 伪足 异养 变形虫

一)对人类造成危害

1.危害人体健康的病原体

寄生部位 引起疾病 症状 传播媒介

痢疾内变形虫 肠道 阿米巴痢疾 大便血多脓少 经口

利什曼原虫 巨噬细胞 黑热病 肝脾肿大、发烧 白蛉

锥虫 脑、脊髓 非洲睡眠病 昏睡、致死 舌蝇

阴道滴虫 泌尿生殖系统

滴虫性阴道炎:白带增多,外阴瘙痒,月经不调

滴虫性尿道膀胱炎:尿频、血尿,排尿灼样疼痛

孢子纲 无 异养 疟原虫

1.危害人体健康的病原体 利什曼原虫 锥虫 吸血蝽 舌蝇(采采蝇)

2.危害牲畜的病原体 粘胞子虫Myxobolus sp. 引起鱼类大量死亡

艾美球虫Eimeria :引起鸡、兔死亡率很高的球虫病

血胞子虫: 引起牛、马血尿

.3海洋中鞭毛纲的夜光虫、裸甲腰鞭毛虫等大量速繁殖,形成赤潮,造成生成鱼、虾、贝类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对海洋养殖带来很大危害。

(二)有益于人类的方面

1.组成海洋浮游生物的主体。

2.古代原生动物大量沉积水底淤泥,在微生物的作用和复盖层的压力形成下形成石油。

3.原生动物中有孔类化石是地质学上探测石油的标徵。

4.利用原生动物对有机废物、有害细菌进行净化,对有机废水进行絮化沉淀。

5. 科学研究的重要实验材

草履虫、四膜虫是研究真核细胞细胞器的实验材料。关于线粒体可能起源于一种细胞内共生菌的假设,可在原生动物中找到

第二章 多细胞动物概论

一.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1.个体发育(Ontogeny)

是指多细胞动物从受精卵开始, 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 直至子代个体形成、成长、性成熟直至死亡的全过程。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 个体的生理功能、组织结构和器官形态都发生一系列变化。

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胚前期:从亲代生殖细胞形成到成熟的阶段。

胚胎期:从受精卵形成开始到幼体形成破卵

而出或离开母体之前的阶段。

胚后期:从幼体破卵而出或脱离母体以后的阶段。

2 . 系统发育(Phylogeny)

即种族发展史,也可称为系统发生。

动物的系统发育是动物界漫长的演化历史, 是指动物由最低等的形式(原生动物)发展到多细胞结构的后生动物,

并逐步完善,复杂化, 进而发展成为最高级形式的动物,直至人类的全部种族发展史。

二.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 卵的结构 植物极:卵黄多 动物极:细胞质多

卵的类型

根据卵内卵黄的多少可将卵分为: 多黄卵: 少黄卵:中黄卵:

卵裂方式:完全卵裂:均等卵裂 不均等卵裂 。不完全卵裂 盘裂 表面卵裂

完全卵裂:整个卵细胞都进行分裂, 见于少黄卵

均等卵裂:卵黄少, 分布均匀, 卵裂时形成的 。分裂球大小相等, 如文昌鱼

完全卵裂:整个卵细胞都进行分裂, 见于少黄卵

不均等卵裂:卵黄少, 分布不均匀,卵裂时。形成的分裂球 大小不均匀, 如蛙。

不完全卵裂:卵裂在不含卵黄的细胞质部分进行,见于多黄卵。

盘裂:卵裂只限于动物极的细胞质部分, 如鸡。

表面卵裂:卵裂只限于卵的表面, 见于中黄卵,如昆虫。

2. 囊胚期。在卵细胞中央形成一个明显的空腔, 即囊胚腔。

3. 原肠期,出现了原肠腔: 内胚层:外胚层:原 口。其周围的细胞称为囊胚层。

3. 原肠期

原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原口形成口的动物。

包括: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软 体动物, 节肢动物。

后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原口形成动物的肛门,在相反方向的一端由内胚层内陷形 成口的动物。棘皮动物以后的动物属于后口动物。

4中.胚层和体腔的形成

随着胚胎发育的继续进行, 大多数动物在内外胚层之间形成了中胚层,同时伴随着体腔的形成。

中胚层的形成和体腔的出现有两种方式:

端细胞法: 体腔囊法:又称肠体腔法

三.生物发生律(Begenetic law)

从大量的动物胚胎发育过程的研究中发现:动物个体胚胎发育的几个早期发育阶段非常相似,都按一定渐进的顺序进行的,这种相似性正好反映了动物界系统发育渐进的顺序性要点:生物的个发育过程中,按顺序重演其祖先的主要发育阶段,是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椐。胚胎继续发育细胞在形态、位置和机能上均发生变化

细胞由相似结构逐渐发生变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组织的定义:具有相似的形态结构,行使同一生理机能,起源于一定胚层, 由经过分化的细胞群和一些非细胞形态的物质组成的综合体。

动物机体的一切组织和器官都是由胚胎的三个胚层分化而来的:

外胚层:全部的神经组织和部分上皮组织

中胚层:全部的结缔组织、循环组织和肌肉组织,

大部分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的上皮组织

内胚层:大部分消化管上皮、消化腺和呼吸上皮、内分泌腺。

根椐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不同,细胞间质的多少和结构 上的差异,可将动物的组织分成四大类: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1.上皮组织

形态特点: 细胞形态规划,排列紧密 细胞间质少 有极性

功能:保护、吸收、感觉、排泄、分泌和生殖。来源:外、中、内三个胚层

根椐形态可分成单层和多层结构二大类

1)单层上皮:仅有一层细胞组成。扁平上皮:细胞扁平,分布在血管壁和体腔内表面

立方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核位于细胞中央。

2)复层上皮:由一层以上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细胞组成。

迁移上皮:细胞和层数随所在器官生理状况的改变而变迁 组成膀胱和输尿管上皮 大多组成腺体

2. 结缔组织。形态特点: 细胞间质特别发达 细胞数量少,排列分散 没有极性

功能: 联接、固缚躯体各部分 填充体内空隙,保护体内柔软组织 支持动物机体 制造血球

来源 :中胚层

1. 细胞间质 由含糖较多的基质和纤维组成

纤维有二种: 胶元纤维:由胶元蛋白组成,有韧性,常集合成束 弹力纤维:由弹力纤维组成 ,有弹性

2. 结缔组织的分类

依椐生理功能的不同和细胞间质的性质、分散在基质中的纤维成分的不同而形成三种不同状态的结组织

液态结缔组织 粘胶态缔结组织 固态结缔组织

依椐 肌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分布,肌肉组织分

三种类型: 横纹肌 平滑肌 心肌

.4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功能:神经细胞能感受刺激,传导兴奋。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支持、营养和修复作用

来源:外胚层

3. 肌肉组织

形态特点:细胞细长呈纤维状。一个肌细胞即一根肌纤维

功能: 能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 具强烈的收缩作用

来源:中胚层

依椐 肌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分布,肌肉组织分

1. 器官。定义: 器官是指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综合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机能的结构。

2.系统。定义:系统是一些在机能上密切关联的器官联合起来,完成连续的生理机能。

十大系统:皮肤、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循环、排泄、内分泌、生殖、神经。

笫三章 腔肠动物门

(附多孔动物门) 多孔动物,也称海绵动物,是最简单的,处于细胞水平的多细胞动物。

特点: 只有细胞分化,没有胚层和组织分化 胚胎发育过程中有逆转现象

海绵动物在动物进化上是一个盲枝,即没有发现有其它后生动物是由海绵动物进化而来的,故称为侧生动物

一.门的主要特征

1. 身体辐射对称

辐射对称:是指通过身体的中轴可以有二个以上的切面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是一种原始的对称形式。2. 躯体由二个胚层组成,中间夹着中胶层。腔肠动物笫一次出现胚层分化,是真正的两胚层动物。

外胚层:外层体壁,具保护,运动和感觉功能。内胚层: 内层胃层 ,具消化,营养功能

3.出现消化腔。 相当于高等动物的消化道,是食物进行初步消化的场所。

通过胃层腺细胞分泌消化液,使食物在消化腔内进行初步消化,是动物进化过程中最早出现细胞外消化。

消化腔内水的流动,可把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兼有循环作用,故也称为消化循环腔。

消化腔只有一个对外开口,是原肠期的原口形成的,兼有口和肛门两种功能。

4. 有原始的组织分化。●原始的上皮组织:皮肌细胞既是上皮细胞,又是原 始的肌肉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两种功能 原始的神经组织:由各种类型的神经细胞构成弥散型的网状神经系统

原始性表现:无神经中枢 传导无方向性 导速度慢(比人的神经传导慢1000倍

5.有水螅型水母型两种基本形态

6. 具多态现象

群体多态现象:群体内出现二种以上不同体型的个员,有不同的结构和生理上的分工,完成不同的生理机能使群体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如薮枝虫:有二种个员★水螅体:专司营养★生殖体:专司生殖

二.代表动物--水螅Hydra 1. 形态结构: 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组成,中间夹着中胶层。

外层:来源于外胚层

●细胞层较薄,排列整齐

外层: 细胞:

(1) 外皮肌细胞:细胞基部的肌原纤维纵向排列,细胞收缩使身体和触手缩短。

(2)感觉细胞:细胞小,有感觉毛,基部与神经细胞相连。

(3)神经细胞:分布在外胚层基部,神经细胞向四周伸出突起相互连结成神经网

4)腺细胞:全身分布,口的周围和基盘处较多。能分泌粘液和气体 。

(5)间细胞:散布在外层细胞之间,是一种小型的未 分化细胞,能分化成剌细胞和生殖细胞等。

(6)剌细胞:腔肠动物所特有的一种攻击和防御性细胞。遍布整个外层。

内层:来源于内胚层●细胞层较厚●以内皮肌细胞为主

内皮肌细胞:

细胞基部的肌原纤维横向排列,细胞收缩使身体和触手伸长变细。

部分细胞顶端长有鞭毛,其摆动能使消化腔内形成水流。

部分细胞顶端能伸出伪足吞噬食物颗粒,进行细胞内消化。

内皮肌细胞具收缩和营养双重功能,也称为消化细胞

2. 摄食和消化:

摄食:★利用触手上的剌细胞放出剌丝麻庳捕获物。★用触手将食物送入口中。

消化:★腺细胞分泌消化酶对食物进行细胞外消化。★经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由消化细胞吞噬后进行细胞内消化。

★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经口排出体外

3 .呼吸与排泄无专门的呼吸和排泄器官

●呼吸: 靠外层和内层细胞通过细胞膜的渗透扩散作用与水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排泄: 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细胞膜排到体外

4. 感觉和运动

●分布在外皮肌细胞间的感觉细胞受到刺激后把冲动 通过神经传导给皮肌细胞。

●在内外皮肌细胞的协同作用下,使水螅产生运

●水螅的运动运动方式有三种 翻筋斗 借助基盘粘液气泡悬浮 尺蠖运动:

5. 生殖 1 ) 无性生殖 出芽生殖2. 有性生殖 ★外层间细胞分化形成卵巢和精巢

★受精卵发育成实心原肠胚后包上粘性厚膜形成休眠体,从母体脱落下来

★次年春末环境条件适宜时,胚胎脱膜而出,继续发育成小水螅

三.分类

1 .水螅纲Hydrozoa :●有水螅型水母型 世代交替现象 ●水螅型有垂唇 ●水母型有缘膜,小型●生殖细胞外胚层由产生

2. 钵水母纲Scyphozoa :●水螅世代不发达●水螅型有垂唇●水母型无缘膜, ● 生殖细胞由内胚层产生

3. 珊瑚纲Anthozoa:●只有水螅型,无水母型●有口,隔膜●生殖细胞由内胚层产生

珊瑚:群体生活有发达的骨骼

3. 珊瑚纲Anthozoa海葵:单体生活 无骨骼

腔肠动物门各纲比较

水母型 水螅型

体型 缘膜 垂唇 隔膜 口道 生殖腺来

水螅纲 小 有 有 无 无 外胚层

钵水母纲 大 无 有 有 无 内胚层

珊瑚纲 无 无 有 有 内胚层

海葵 单体 无骨骼

珊瑚 群体 外胚层分泌物质形成外骨骼

笫五章 扁形动物门

一.门的主要特征

1. 身体扁平,体制为两侧对称

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切面能把身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个部分。

两侧对称的体制使动物体分化出前后端、左右侧和背腹面。身体各部分功能出现分化:

头部:神经和感觉器官向前端的头部集中。背面:具有保护作用。腹面:承担运动和摄食的功能

2.形成中胚层。扁形动物首次形成中胚层,并分化成二种组织

▲实质组织:为合胞体结构的柔软组织,也称间质。分布:充满在各组织器官之间,使体内无明显的空隙,扁形动物也称为无体腔动物

功能:●贮存水分和养料●保护内脏器官 ●输送营养物质和排泄物●分化和再生新器官 分布 功能 : 输送 形成肌肉组织:首次出现肌肉组织,促使扁形动物的结构和机能产生一系列变化。

●肌肉形成使运动速度加快,导致神经和感觉器官发展完善 原始的网状神经系统 → 梯形神经系统

●肌肉形成使运动速度加快,能更有效地摄取较多食物

原始的消化腔 → 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3.出现复杂的器官系统。形成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原肾管型的排泄系统 梯形神经系统 完整的生殖系统

●消化系统发展导致新陈代谢能力加强,相应的异化作用加强 → 出现原肾管型排泄系统

二.代表动物--- 涡虫

1. 外部形态 体长10-15mm,身体扁平柔软 背面:灰褐色 腹面:灰白色,密生绒毛,

2. 体壁 涡虫体壁由三层结构:

●表皮层: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里面分布有杆状体,具防御功能。 腹面上皮细胞 外表面长有纤毛。

●基膜:为非细胞结构,有弹性,位于表皮下面。

肌肉层:分为三层: 环肌:紧靠在基膜下斜肌:位于中间,肌层薄纵肌:位于内层,肌层厚

这种由单层上皮细胞和多层肌肉相互连接而组成的体壁称为皮肤肌肉囊,具有保护和运动功能。

3. 消化系统

由口、咽和肠道组成 口:位于身体腹面近后端1/3处 咽:呈长吻状,取食时从肌肉质的咽鞘中伸出 肠:分三支,每一支又分出许多小支,末端为盲管,因无肛门,仍属于不完全消化系统。

4. 循环和呼吸 无专门的循环和呼吸系统。循环功能:由肠道和实质组织来执行

呼吸功能:由于扁平的体形与身体体积相比具有较大的表面积, 依靠表皮的渗透和扩散进行皮肤呼吸。

5. 排泄系统 体两侧 各有一条弯曲而分支的原肾系统 原肾是由焰细胞、排泄管和排泄孔组成 。

特点:只有排泄孔一个对外开口

6.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典型的梯形神经系统:

一对脑神经节向后伸出两条粗大的腹神经索,中间有许多横神经相连。

感觉器官 眼点:一对,不能成像,只能感光。

特点:避强光,趋弱光 耳突:一对,富有感觉细胞,能感受味觉和嗅觉

7.生殖系统 无性生殖:横二分裂 在口的后部收缢断裂成二个子体

●有性生殖:两性生殖 涡虫雌雄同体,异体授精 季节性出现由中胚层形成的生殖腺和输出管道

雌性生殖器官:卵巢,卵黄腺,输卵管生殖腔,生殖孔。

▲ 雄性生殖器官: 精巢,输精小管,输精管,储精囊,阴茎球特点:

雌雄同体,异体交配 卵囊内的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由卵黄细胞供给。

8.再生 再生:指生物体的一部分被截除或被破坏后重新恢复长成的一种生理现象。

再生有两种类型:

●生理再生:指生物体在正常生命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再生现象。

●补偿性再生:指因损伤而引起的再生

涡虫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

三.重要的寄生虫--日本血吸虫

1. 形态结构

2. 日本吸血虫生活史 终寄 主:人和牲畜 中间寄主:钉螺

成虫:寄生在人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内

卵:在随粪便排出时已发育成内含毛蚴的胚胎卵,入水后孵化成毛蚴

毛蚴:钻入为中间寄主钉螺进行无性繁殖,产生母胞蚴和子胞蚴,子 胞蚴成就后释放出尾蚴

尾蚴:接触到人和牲畜皮肤时,利用吸盘及头腺 分泌物钻入体内,脱 尾部变成童虫,侵 入 静脉系统和淋巴系统,在体内移行,到达 肠系膜静脉后继续发育。

2. 病 症 ●肝脾肿大,肝腹水●成人丧失劳动力●妇女不孕●儿童侏儒症●重症病人死亡

4. 日本血吸虫的控制和预防

● 普查、治疗病人,消灭虫源● 消灭钉螺● 做好粪便、水源管理● 加强防卫意识,防止感染

四.其它重要的寄生吸虫

1.布氏姜片虫 寄生部位:小肠粘膜2.华支睾吸虫 症状 肝腹水 侏儒症

四.其它重要的寄生吸虫--猪绦虫

1.形态结构 体长2-4M,由700-1000个节片组成

身体分三部分:头节:生有吸盘和小钩,以附着在肠粘膜 颈部:纤细不分节片,能不 断分裂产生节片。是绦虫的 生长区 节片:身体的其余部分由许多节片组成

节片:依椐生殖器官成熟情 况分三种类型

未成熟节片: 宽大于长,内部构造尚未发育完全 成熟节片:近方形,内有生殖器官、神经和排泄管

妊娠节片:长大于宽,其它器官消失,只存充满卵的子宫

五.分类

1. 涡虫纲 自由生活,体表腹面有纤毛,肠道发达

2. 吸虫纲 体表无纤毛,消化道简单,具口吸盘、腹吸盘等吸附器官,多数为体内寄生虫,少数为体外寄生 姜片虫 吸虫

3. 绦虫纲 体表无纤毛,无消化道,头节有吸盘和几丁质的钩,大多具节片。全部营体内寄生。 细粒棘球绦虫 扁形动物各纲比较

体表 肠道 吸盘或口钩 生活方式

涡虫纲 有纤毛 发达 无 自由生活

吸虫纲 有皮膜 简单 有 寄生生活

(生活史中有自由生活阶段)

绦虫纲 有微毛 无 有 寄生生活

(生活史中无自由生活阶段)

六.寄生生活适应性变化的一般规律

寄生:指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从而摄取被寄居的生物体的营养以维持生命的现象

动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制是相统一的,而这种统一又必然与其所处的环境条件相适应。根椐这一原理,寄生性生活方式必然会带来动物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一系列相应的变化。

寄生生活的环境条件:简单而稳定

适应结果:身体的结构部分退化,部分加强

取食方便而直接 消化和运动器官退化

对外界刺激的感应减弱 神经和感觉器官退化

抵御寄主体内酶的侵蚀 表皮特化成皮膜

固着在寄主体内的寄生部位 产生固着器官吸盘、钩、爪等

寄主转换过程中的大量死亡 生殖系统特别发达

随着寄生程度的发展 退化愈趋退化 吸虫:肠道退化 绦虫:肠道消失 强化愈强化 绦虫:孕节内全为生殖器

笫六章 假体腔动物 (线虫动物门)

具有假体腔的动物包括以下七个门:●线虫动物门●线形动物门●腹毛动物门● 轮形动物门●动吻动物门●棘头动物门(

共同特点:具有假体腔

假体腔的形成:端细胞法 体腔囊发

假体腔:为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的空腔,假体腔与体壁中胚层和肠壁内胚层所接触,没有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腔,称为假体腔或原始体腔。

假体腔是在系统发生上笫一次出现的体腔,也称作初生体腔

假体腔=初生体腔=原始体腔

假体腔形成对动物进化的意义:●为内脏器官系统发展提供了空间 ●能更有效地输送营养和代谢物质

●在体壁与内脏之间形成膨压, 使身体保持一定体形

线形动物门

身体特别细长,成体自由生活,幼体寄生在节肢动物体内。铁线虫

腹毛动物门

生活在海洋或淡水底部的沉积物周围的小型动物,身体腹面生有刚毛或棘剌。

雌雄同体。鼬虫

轮形动物门

水生的小型动物,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头部有一长有纤毛并能快速转动的轮盘,具运动和取食功能。躯干部囊状 尾部具足腺,能分泌粘液使身体固着在其它物体

轮形动物门

A、B旋轮虫C 臂尾轮虫D 龟甲轮虫E 锥尾轮虫H 三肢轮虫

棘头动物门 全部为寄生种类

特点:身体圆筒形或稍扁 前端有一能伸缩的吻,吻上具倒钩无消化道

生活史:中间寄主:昆虫、甲壳类 终寄主:脊椎动物消化道

线虫动物门

线虫是一个多样性极高的类群,约有50万种

自由生活线虫以庞大的数量活跃于各种陆地和水生环境,直接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寄生线虫威胁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健康

秀丽隐杆线虫 现代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模式材料

线虫 动物门

一.门的主要特征

1.体表具有角质膜 体表有一层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角质膜,光滑、坚韧而有弹性。

2. 具有完全的消化系统 假体腔动物的消化道出现了肛门,口和肛门执行的功能,进化为完全的消化系统。

3. 原肾型排泄系统4. 无循环和呼吸系统5.雌雄异体异形6.圆筒状神经系统

二.代表动物------蛔虫

1.外形 长圆柱形,向两端渐细。乳白色,侧线明显

雌虫:肛门在距体后端0.2Cm的腹线上生殖孔在身体前端约1/3的腹线上

雄虫:较细且短,尾端呈钩曲状肛门和生殖孔合二为一,称为泄殖孔二根交接剌从泄殖孔处伸出

2. 体壁和体腔

蛔虫的体壁是由角质膜、表皮和肌肉组成的皮肤肌肉囊

▲角质膜:最外层,厚而光滑 分为三层:皮层、基质层、纤维层

功能:保护身体,抵御寄主体内消化液的腐蚀

▲表皮层:为8行上皮细胞组成的合胞体。在身体两侧和背、腹中央,上皮细胞层加厚形成侧线和背、腹线 。背、腹线

中有背、腹神经索侧线中有排泄管。表皮层细胞能向外分泌物质形成角质膜

▲肌肉层:为最里层,由单层纵肌构成肌细胞分为二部分:顶端为含有细胞核的原生质部基部为含有肌原纤维的收缩部 只有纵肌,没有环肌。身体只能弯曲,不能伸缩。肌细胞的原生质部伸向背、腹神经索,接受神经支配

3 .消化系统

具有完全的消化道,可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前肠:由前端体壁 外胚层内陷而成,包括口、口腔、 食道。

▲中肠:由内胚层形成,是食物的主要消化吸收部位。

▲后肠:由后端的外胚层内陷而成,包括直肠和肛门

消化道简单,由口、咽、肠、直肠和肛门组成。取食宿主体内的半消化物质,可不需进行消化就可直接吸收利用,无特殊的消化腺肠腔内有微绒毛,可增加吸收面积

4. 呼吸

无专门的呼吸器官,适应寄主体内的低氧环境,强化了糖酵解途径,进行厌氧呼吸

5. 排泄系统

由一个原肾细胞衍生而成的 H 形排泄系统,埋在侧线中排泄物汇集到体腔液内,再随体腔液通过侧线的上皮细胞渗透入排泄管内,从排泄孔排出体外

6.神经和感觉器官 圆筒状的神经系统:咽头周围的围咽神经环 向前、后各发出六条神经,各有横神经相连 感觉器官:不发达。唇和泄殖孔周围有感觉乳突,有感觉功能

7. 生殖系统 蛔虫的生殖系统为长管型

雌性生殖系统:双管型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生殖孔组成

雄性生殖系统:单管型由精巢、输精管、储精囊和射精管组成

8.生活史

寄生部位:小肠 感染途径:经口感染 感染虫态 胚胎卵

9. 危害

▲摄取人体营养,造成人体营养不良,尤其对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生成阻碍

▲虫体的代谢产物、分泌物和分解产物产生的毒素作用:

三.几种重要的寄生线虫1.蛔虫2.鞭虫3.钩虫4.蛲虫

1.蛲虫

寄生部位:大肠 传播途径:经口感染、逆行感染

成虫常在夜间爬到肛门处产卵,引起肛门骚痒,卵在肛门处孵化后,幼虫可经肛门侵入大肠,行逆行感染

2.十二指肠钩虫 寄生部位:小肠 播途径:经肤感染 症状:严重贫血消化功能紊乱嗜异症

3.血丝虫 传播媒介:蚊子 寄生部位:淋巴系统 病症:乳糜尿、象皮肿

几种重要的寄生线虫

感染虫态 传播途径 寄生部位

蛔虫 胚胎卵 经口感染 小肠 营养不良、

发育不良

蛲虫 受精卵 经口感染 大肠 贫血、消瘦

(逆行感染) 肛门瘙痒

钩虫 感染蚴 经肤感染 小肠 严重贫血、

异嗜症

血丝虫 感染蚴 接种感染 淋巴系统 乳糜尿、

第七章 环节动物门

一.门的主要特征

1. 形成真体腔

1)真体腔的形成

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三个腔

笫一次出现的腔:囊胚腔(I) 笫二次出现的腔:原肠腔(II) 笫三次出现的腔:体腔(III)

体腔是由中胚层形成时出现的中胚层体腔囊发展而来的 笫一次出现的― 体腔‖是线形动物的假体腔

假体腔的形成:由于中胚层体腔囊在发展过程中全部靠向体壁,形成肌肉层,使原来的囊胚腔加了一层内衬,未形成新的空间,这种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和肠系膜,是体壁中胚层和肠壁内胚层之间的腔,所以称之谓假体腔

真体腔的形成:在胚胎发育形成一对中胚层细胞团后,细胞团继续分裂增殖,形成中空的体腔囊,体腔囊不断扩展,两侧的体腔囊壁外侧靠向体壁,形成体壁中胚层,分化为体壁肌肉层和体腔膜,其内侧靠向肠壁,形成肠壁中胚层,分化为肠壁肌肉层和体腔膜。由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围成的腔即真体腔。

真体腔是由中胚层囊裂开而成的,故也称裂体腔真体腔是继假体腔之后出现的,也称次生体腔

真体腔=裂体腔=次生体腔

真体腔的形成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肠壁外附有肌肉,使肠道蠕动,消化道在形态和功能上进一步分化,消化能力加强。

▲消化功能加强→同化功能加强→异化功能加强→排泄功能加强,排泄器官从原肾管型进化为后肾管型。 ▲真体腔形成过程中残留的囊胚腔形成血管系统,从环节动物开始出现循环系统。

▲身体出现分节现象

2.身体分节

环节动物身体分成许多小节,每一体节内部形成一个小室,神经、排泄、生殖等器官大多按节排列,身体分节是高等无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标徵

同律分节:身体各节在形态和机能上基本相同,如蚯蚓。

异律分节:身体各节在形态和功能上不同,如沙蚕。

3. 出现刚毛和疣足形式的附肢

刚毛:由表皮细胞内陷形成的刚毛囊内的毛原细胞分泌形成的, 是寡毛纲的运动器官。

疣足:是体壁的向外突起,中空,与体壁 相通,疣足本身不分节,与躯身体连接处也无关节,是多毛纲的运动器官

4 .闭管式的循环系统 环节动物是动物进化过程中笫一次出现循环系统,但已是一种高级形式的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始终在血管中流动。

5. 链索状神经系统 由脑、围咽神经索、咽下神经节和腹神经索组成

6. 皮肤呼吸 大多数环节动物无专门的呼吸器官,由于循环系统的产生,皮肤内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依靠体表进行皮肤呼吸。在多毛纲的部分海产种类出现专门的呼吸器官……鳃

7. 排泄器官为后肾管型 原肾管型的排泄器官是由外胚层发育而来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为对外开口……排泄孔(肾孔)排泄物靠渗透进入排泄管

后肾管型的排泄器官是由中胚层的体腔膜形成的,具有两个开口:在体内的开口为肾,向体外的开口为肾孔,排泄物直接从肾口进入肾管,效率更高

二.代表动物--环毛蚓

背孔:笫11/12节间沟开始,在腹中线上每节一个背孔,能放出体腔液,湿润皮肤,以便于呼吸,减少摩擦,保护皮肤。

三对纳精囊孔:位于6/7、7/8、8/9节间沟的两侧

雌性生殖孔:一个,位于笫14节腹面中央

雄性生殖孔:一对,位于笫18节腹面两侧

2.体壁 体壁由四部分组成:

▲角质膜:薄,由表皮细胞分泌而成 功能:保水,能防止身体在干燥环境中失水

▲表皮层:由单层柱形上皮细 胞组成,其间有腺细胞分布 功能:组成体壁的主体,分泌角质膜,腺细

胞能分泌粘液,湿润体表

▲肌肉层:外侧是薄的环肌,内侧是厚的纵肌,呈羽状排列

▲体腔膜:为一层中胚层来源的单层体腔上皮

环节动物体壁的四层结构一起组成皮肌囊

3. 体腔 位于体壁中胚层 和肠壁中胚层之间的空腔,被体腔膜所包围,是真体腔

真体腔内容有生殖、排泄器官,血管和神经索。体腔内充满体腔液,始终浸浴着内部器官,加强了各器官间的联系,同时也起着进行物质运输和循环系统的功能。

4.消化系统 环毛蚓的消化道自口至肛门为一条直管,由口、咽、食道、砂囊、胃、肠、肛门组成。

可分为前、中、后肠:

前肠:包括口腔、咽、食道、砂囊 中肠:包括胃、小肠 后肠:包括直肠、肛门

前肠:

口腔(1-3节):无齿,可翻出口外取食。

咽(4-5节):肌肉强大,咽肌收缩使咽腔扩大,用以吸进食物。咽头外围有咽头腺,能分泌粘液 和蛋白酶,湿润食物和对蛋白质初步分解。

食道(6-8节):食道壁上有食道腺,能分泌钙质,中和食物中的腐殖质酸,以保持体内酸硷平衡。

砂囊(8-9节):囊腔中含有砂粒,能把泥土中的食物磨成细粒。

中肠:

胃(10-14节):血管多而富有腺体。胃前部有一圈胃腺,功能同咽头腺,能分泌消化酶使进一步消化。 小肠(15节起):从笫15 节起扩大为肠,属中肠部分的是小肠,肠壁多皱褶,背面有一凹糟,即盲道。在笫26节处伸出一对指状突起,为肓肠,是重要的消化腺,能分泌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大部分营养物质可在小肠内消化吸收。

后肠:直肠(最末几节):收集和贮存食物残渣,肛门排出体外。

黄色细胞:中肠外为脏壁体腔膜特化为黄色细胞,能贮存脂肪 和糖原,具有贮存排泄的作用。

5.循环系统 蚯蚓有高度发达的闭管式循环系统,由纵血管、环血管和微血管组成:

纵血管:

背血管:位于消化道背面,血液自后向前流动

腹血管:位于消化道腹面,血液自前向后流动

神经下血管:位于腹神经索下面,血液自前向后流动

侧血管(食道外血管):位于消化道前部两侧,血液自前向后流动。

环血管:

心脏:位于笫7、9、12、13体节,有自主节律地搏动,连接背 腹血管,血液自上而下

壁血管:除身体前端外大部分体节各一对,连接神经下血管和背血管,血液自上而下。

环血管:连接侧血管和背血管,血液自下而上。

此外还有:

入肠血管:由腹血管出发,连接肠壁微血管。

出肠血管:连接肠壁微血管,通入背血管。

腹皮血管:连接腹血管、神经下血管和壁血管。

蚯蚓的血液呈红色,含有血红蛋白,但血红蛋白存在于血浆中。

循环途径:

6.呼吸 蚯蚓通过皮肤进行呼吸:

蚯蚓不时地从背孔排出液体使皮肤保持湿润。皮肤下面富有毛细血管,通过气体扩散进行气体交换。

7. 排泄系统 蚯蚓以小肾管为排泄器官, 小肾管为后肾管型。

蚯蚓的小肾管有3种:▲咽头小肾管:位于笫2-3节,肾孔开口于咽上。▲隔膜小肾管:自环带笫2节后,每节一对,肾孔开口于肠内。▲体壁小肾管:每体节数百条,肾孔开口于体壁

黄色细胞能收集排泄物,有贮存排泄作用,死亡脱落后在体腔液中,由小肾管收集后经肾孔排出体外。

8. 生殖系统 蚯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雌性生殖器官:纳精囊、卵巢、卵漏斗、输卵管、雌性生殖孔

雄性生殖系统:精巢、精巢囊、贮精囊、精漏斗、输精管、前列腺

纳精囊:3对,为梨形囊状物,为接纳和贮存精子的场所

卵巢:一对, 位于笫13体节内,后面各接一卵漏斗,连接输卵管, 在隔膜处汇合后,以雌孔开口于笫14体节中央。

精巢:2 对,很小,位于笫10、11体节内的精巢囊内。

贮精囊:2对与精巢囊相通,充满营养液,精细胞形成后先进入贮精囊内发育,待形精子后再回到贮精囊 精漏斗:2对,前端膨大,口具纤毛,后接输精管。

输精管:2 条,于笫13体节内合为一条,向后伸至笫18体节,以雄孔开口于体壁。

前列腺:一对,位于雄孔内侧, 分泌粘液,与精子的活动和营养有关。

生殖 ▲精子先成熟,雌雄交配▲将精液送入对方的纳精囊内▲卵成熟,环带分泌物质形成蛋白质环,成熟卵产在环内▲随身体收缩,蛋白质环向前移动,至纳精囊孔处,精子逸出,与卵受精。▲环带继续前移,从前端脱离蚓体,两端封闭,形成蚓茧▲受精卵在蚓茧内发育,2-3周后孵化出小蚯蚓,破茧而出。

三.分类

1.多毛纲:约有3300多种全为海产,大多可为鱼类饵料。

特征:以疣足为运动器官,无生殖带,雌雄异体,如沙蚕

2.寡毛纲:约有3300多种,大多陆生,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其中4/5为各类蚯蚓。

特征:以刚毛为运动器官,有生殖带,雌雄同体,如颤蚓,盘丝虫,瓢体虫

3. 蛭纲:约300多种,多数生活在淡水中,少数生活在海水或陆地。

特征:身体前、后有吸盘,身体扁平,体腔退化,雌雄同体,有生殖带如医蛭,金钱蛭

三个纲的特征比较

运动器官 生殖带 吸盘

多毛纲 疣足 无 无

寡毛纲 刚毛 有 无

蛭 纲 无 有 有

笫八章 软体动物门

一.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不分节,两侧对称,一般分为头、足和内脏团三部分。头部:着生有口、触角、眼和其它器官。各类软体动物因生活习性不同,其头部的发达程度也不同。足:着生在身体腹面,头的后方,有丰富的肌肉组织,是软体动物的运动器官。内脏团:一般在足的背部,是消化、生殖等内部器官的所在部位。

2. 具有贝壳和外套膜

①贝壳:大多数软体动物身体的柔软部分外面都有贝壳,是软体动物的特征之一。不同种类的贝壳的形态、数目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结构是相似的,都有三层结构:*角质层:为最外层,薄而透明,具黑色光泽;主要成分:壳质素;由外套膜边缘内侧分泌而成, 随着动物生长,面积逐渐扩大;功能:保护贝壳的中、内层不被碳酸溶解。*棱柱层:也称为壳层,为中间一层,占椐贝壳的大部分;主要成分: 棱柱形碳酸钙晶体;由外套膜边缘背面的细胞分泌而成,随着生长面积不断扩大,但其厚度不增加。*珍珠层:也称壳底,为最里层,有珍珠光泽;主要成分:呈水平排列的碳酸钙薄片;由整个外套膜外表面分泌而成。随着生长厚度不断增加;珍珠即在珍珠层内形成。珍珠的形成是外套膜对外来物的反应。

②外套膜:外套膜是软体动物身体背侧皮肤褶皱向下延伸形成的膜性结构,是由两层上皮细胞及中间的结缔组织和肌肉纤维组成。外套膜向下包裹了整个内脏团和足部,是一种重要的功能器官:1)分泌物质形成贝壳。2)外套膜围成的外套腔与多种生理功能有关:外套腔内有呼吸器官鳃;有消化、排泄、生殖器官的开口。3)具有辅助呼吸作用

二.代表动物:河蚌 Anodonta

1 .外部形态:躯体侧扁,具左右两爿贝壳,前端稍钝,后端稍尖,背面有韧带相互铰合,腹缘分离。韧带富有弹性,有能使贝壳左右张开的功能。贝壳的闭合主要靠前、后闭壳肌的控制。贝壳的前背方,各有一略为隆起的壳顶,在壳的外表面有以壳顶为圆心的同心圆线,即为生长线。贝壳后端有一个不闭合的裂缝,内有外套膜形成的两个孔,背面的为出水孔,腹面的为入水孔。

2 .外套膜:河蚌的外套膜紧贴在贝壳的内面,是在左右两侧裹着软体的两片薄膜。在生活状态下,外套膜的缘膜相互紧贴,在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形成外套腔。外套膜的后缘加厚突出,左右相合形成出水孔和入水孔。在外套腔内,水流从入水孔进入,从后方流向前方,将食物带入口中。水流经过外套腔内的鳃时,营呼吸作用,呼吸水流从鳃出来后经出水孔排出。同时将排泄物带出体外。

3. 消化系统:由口、唇瓣、食道、胃、肠、肛门和消化腺等组成。

口:位于身体前端,前闭壳肌的下方。

唇瓣:二对,呈角形,密生纤毛,有感觉和摄食功能。外触唇:与外套膜相连,在背方形成 上唇。

内触唇:与内脏团相连,形成下唇。

食道:短而宽,下接膨大的胃。 胃:河蚌的胃有两种特殊结构:胃盾、晶杆。胃盾:胃上皮具有一

种会脱落的厚皮,用以保护胃的分泌细胞。晶杆:胃的后方有一晶杆囊,能分泌物质形成胶质晶杆。晶杆由粘蛋白组成,吸附有丰富的酶。晶杆囊壁的纤毛摆动能使晶杆旋转,起搅拌和混合食物的作用。在胃酸的作用下晶杆能释放出消化酶对食物进行细胞外消化。 也有人认为晶杆的作用是贮存食物。

肝脏:在胃的周围有一对大型肝脏,为消化腺,能分泌消化酶,也能吞噬食物微粒进行细胞内消化。

肠:胃后为细长的肠道,盘曲在内脏团中,后端折向背方,形成直肠。直肠进入围心腔,穿过心脏,

以肛门开口于出水管旁。特点: 肠壁无肌肉,不能蠕动;肠道无消化腺,只能吸收已消化的营养物质。 河蚌不能主动捕食,依靠水流带入微小的有机颗粒、小形动物和藻类为食物。

4. 呼吸系统:河蚌以瓣鳃为呼吸器官。鳃是外套膜内侧皮肤的折叠形成的。河蚌的鳃由内、外两对鳃瓣组成,分列在内脏团的两侧。每一鳃瓣由2片鳃小瓣组成。鳃小瓣之间以瓣间隔相连。 鳃小瓣为片状结构,在外侧有许多纵向的突起,形成鳃丝,鳃丝基部的组织称为丝间隔。丝间隔上的小孔为鳃水孔。2 片鳃小瓣下缘及前后缘是愈合的,背面分开,通鳃上腔。连接鳃小瓣的瓣间隔之间形成鳃水管。水流从入水孔进入外套腔后,经鳃水小孔进入鳃水管,向上流入鳃上腔,从出水孔排出体外。因在鳃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水流经过时进行气体交换。

5. 循环系统:河蚌为开管式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窦组成。心脏:位于围心腔内,具一心室,二心

房。

6 . 排泄系统:河蚌的排泄系统由二部分组成:*肾脏:位于围心腔的两侧,分腺体部和管状部。腺体部(肾体):为海绵状厚壁组织,黑褐色,以有纤毛的肾口与围心腔相通。肾体通过肾口接受围心腔里的排泄物,也能接受从流经肾体的血液中渗出的排泄废物,进入后面的膀胱部。管状部(膀胱):为薄壁的管状物,位于肾脏背面。管腔内有纤毛。膀胱以肾孔开口于鳃上腔。*围心腺(凯佰尔氏腺):于围心腔前端,为赤褐色分支状腺体。围心腺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排泄物从血管中渗出,聚集在围心腔内,再经肾脏排出体外。

7.神经系统:蚌为分散中心式神经系统,由三对神经节:脑神经节、足神经节和脏神经节组成。神经节之间有神经相连

8.生殖系统:雌雄异体雌、雄生殖腺都位于内脏团中,呈葡萄串状,形态相似。生殖腺成熟时,卵巢呈淡黄色,精巢呈乳白色。繁殖时,成熟卵不排出体外,从雌蚌的鳃上腔进入外鳃腔内。精子从雄蚌出水孔排出,随水流经雌蚌的入水孔进入雌体的外套腔,再到达外鳃瓣的鳃水管内,与卵结合受精。受精卵即在外鳃腔内继续发育成钩介幼虫。故外鳃瓣也称为育婴囊。钩介幼虫从母体逸出,迂到鱼类便用足丝钩附在鱼的鳃或鳍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寄生生活后完成幼体发育,变成幼蚌,脱离寄主,落入水中继续发育。

三.分类:现存软体动物约有13万余种。椐体制的对称与否、贝壳、鳃及运动器官的特征,分为7个纲:单板纲、无板纲、多板纲、掘 足纲、腹 足纲、瓣鳃纲、头足纲

1.多板纲:各种石鳖 ●具8块贝壳,呈覆瓦状排列●足宽大,吸附力强。●足四周与外套膜之间有一外套沟,在沟的两侧各有一列鳃。

2.腹足纲:田螺等 ●具一螺旋形的贝壳●头部明显,具眼和触角●内脏团旋转,不对称●足发达,块状 ●鳃一个,栉状

(一)代表动物--圆田螺

1、生活环境:淡水,分布广,栖息于湖泊、池塘、河流、水库、水田等处。植食性。

2、外部形态:腹足类多营活动性生活,头部发达,具眼、触角。足叶状,发达位于腹侧。故称腹足类。足具足腺,为单细胞粘液腺。体外多具一个螺旋形贝壳,故称单壳类或螺类。腹足类的贝壳形态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壳螺旋形,多为右旋,少数为左旋。壳分螺旋部(容纳内脏器官,壳顶,螺层,缝合线)和体螺层(容纳头和足,壳口,内唇,外唇,厣,脐)

3、内部构造

(1)消化系统 口腔内具齿舌,颚片。消化腺:唾液腺和肝脏。

(2)呼吸器官 栉鳃。

(3)循环系统 心脏和血管。一心室一心耳,血液无色。

(4)排泄系统 肾一个,原始种类为一对。

(5)神经系统 脑神经节1对,分出10对神经到触角、眼、口等体前部。侧神经节1对,左右不对称。足神经节,脏神经节。感觉器官发达。

(6)生殖系统 雌雄异体,雄性的右侧触角粗大。

(二)、主要特征

腹足纲分类

前鳃亚纲 原始腹足目:鲍,笠贝,马蹄螺;中腹足目:圆田螺、沼螺,玉螺,宝贝;新腹足目:

红螺,骨螺,芋螺,织纹螺。

后鳃亚纲 被鳃目:壳蛞蝓,海兔,拟海牛;裸鳃目:蓑海牛

肺螺亚纲 基眼目:菊花螺,圆扁螺;柄眼目:华蜗牛,蛞蝓,石磺。

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 海洋、淡水、陆生。通常具外壳,壳常有厣板,侧脏神经索交叉成―8‖字

形;本鳃简单,位于心室的前方。如鲍(Haliotis)、马蹄螺、笠贝、骨螺、钉螺、圆田螺(Cipangopaludina)、东风螺(Babylonia)等

后鳃亚纲(Opisthobranchia) 全部海洋生活。一般侧脏神经索不交叉为―8‖字形;贝壳与外套膜通常不

发达,亦有全缺者;多数本鳃消失,出现次生性皮肤鳃。 如泥螺(Bul1acta)、海兔(Notarchus)、石磺海牛(Homoiodoris)等。

肺螺亚纲(Pulmonata) 多栖于陆地或淡水。有壳或消失;无鳃,以肺呼吸(右侧外套膜内壁在壳内形成―肺‖);头部发达,触角1一2对,眼生于触角基部(基眼类)或生于后触角顶端(柄眼类)。如椎实螺(Lymnaea)、大蜗牛(Helix)等。

三.分类

医学螺类

观赏螺类 如宝贝、唐冠螺、骨螺芋螺、蜘蛛螺、鹑螺、笋螺

农业螺类 如大蛞蝓、蜗牛、壳蛞蝓

后鳃亚纲露鳃类

3.掘足纲:角贝等 ●具贝壳一个,呈弯曲的长管状。贝壳两端开口●无鳃,以外套膜进行呼吸。●足柱形,能挖掘泥沙

4 .瓣鳃纲:各种贝类、蚌类等 ●具两片贝壳●头部退化●足斧状●具瓣鳃

目前约有2万种,依绞合齿的形态、闭壳肌发育程度和鳃的结构分3个目。

列齿目:湾锦蛤,蚶。铰合齿多,排成一列或二列,闭壳肌二个。主要种类有蚶科的泥蚶、毛蚶、魁蚶等。 异柱目:贻贝,扇贝,珍珠贝,江瑶,牡蛎。铰合齿退化或没有,前闭壳肌小或完全没有。常见种类如:紫贻贝、马氏珠母贝、栉孔扇贝、长牡蛎等。

真瓣鳃目:无齿蚌,蚬,竹蛏,砗磲,文蛤,青蛤,船蛆。铰合齿少或无,二个闭壳肌近相等,每鳃反折为两片鳃瓣,鳃丝间有血管相通。如产于淡水的三角帆蚌,海产的文蛤、缢蛏、鳞砗磲等。

经济贝类 紫贻贝扇贝牡蛎珍珠贝

观赏性贝类火焰贝汉堡贝观赏性砗磲

5.头足纲:乌贼 、鹦鹉螺等。●有或无贝壳●头部发达,具一对发达的眼睛●鳃羽状●足特化为腕足和口漏斗,腕足排列在口的周围。

头部、足部发达,足环生于头部前方,故名头足类。化石种类超过9000种,现生种类约650种左右。

全部海产,多数善游,一些种类能作长距离、快速、定期的洄游。除原始种类(鹦鹉螺)具外壳,其余种类为内壳或成体无壳;神经系统复杂,神经节集中于头部,有中胚层形成的软骨匣保护;头侧具一对构造相当完善的眼;足特化为8或10条腕和一个漏斗;心脏一心室2个或4个心耳;口内有颚片和齿舌;不少种类内脏腹侧具墨囊。套膜发达,形成袋状,称―胴部‖,其上肌肉十分发达,藉外套膜肌肉收缩,将外套腔中的水分从漏斗口喷出。所有的内脏器官都包裹在胴部中。雌雄异体、异形,交配受精,无变态。 分二个亚纲:有壳亚纲:鹦鹉螺,有活化石之称,为国家 一级保护动物●有外壳,螺壳内分隔成许多

小室●腕足数十个,不具吸盘 ●鳃2对;无壳亚纲:●不具外壳,有的种类有内壳(海瓢鞘)●腕足8-10个,具吸盘●鳃1对

八腕目:体略呈球形,腕四对,吸盘无柄,腕间膜发达,内壳退化或消失。

十腕目:具内壳,腕5对,吸盘具柄,其中有一对足特别长。

6.单板纲: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化石种类,只在寒武纪、泥盆纪地层中发现过它们的化石。1952年丹麦―海神号‖(Galathea Expedition)调查船在太平洋哥斯达黎加(Gosta Rica)西部沿海3570m深处采到了10个现生的标本,名为新蝶贝(Neopilina)。之后又在太平洋和南大西洋2000-7000m深海底发现了7种。单板纲属原始种类,身体两侧对称,头部不发达,很多器官有重复排列的现象。外套沟中有5-6对鳃轴的单侧有鳃丝的单栉鳃,具1对心室,2对心耳,6对肾。体背有1个扁平的盾形壳,某些器官出现了分节现象。单板纲:新蝶贝(Neopilina)

7.无板纲:为软体动物中的原始类型。全部营海洋生活,体似蠕虫,体长约5cm,穴居或爬行。无贝壳,腹面中央通常具一腹沟,外套膜发达,表面具角质层及各种石灰质或角质骨刺。神经系统由围绕食道的神经环和由其向后延伸的2对神经索组成。多数雌雄同体。种类不多,约250种,分布于低潮线以下至数百米深海。未见化石种。如我国南海的龙女簪,新月贝。

小结——生物学特征:身体两侧对称,具有3个胚层和真体腔;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外套膜4个部分,通常有外套膜分泌的石灰质的贝壳;排泄系统后肾型,出现了循环系统、呼吸器官;间接发育的软体动物具有担轮幼虫期

主要纲的分类鉴别特征比较

体制 贝壳 头部 足 鳃 代表动物

多板纲 两侧对称 8片 不明显 柱状 6-数十对 各种石鳖

腹足纲 不对称 1个 明显 块状 1对 田螺、鲍鱼、钉螺

掘足纲 两侧对称 1个 不明显 柱状 无 角贝

瓣鳃纲 两侧对称 2片 退化 斧状 2对 珠蚌、扇贝、蛏、牡蛎

头足纲 两侧对称 发达 腕状

有壳亚纲 1 无吸盘 2对 鹦鹉螺

无壳亚纲 无或有内壳 有吸盘 1 对 乌贼、章鱼、长蛸

笫九章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节肢动物的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它种类多, 分布广

一.门的主要特征

1. 身体分部:节肢动物的身体象环节动物一样由许多体节组成,但前者基本为同律分节,而节肢动物的身体分节已发展到异律分节。身体的节数减少并高度愈合归并,体节按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分化为体部。例如:昆虫纲(蝗虫):头、胸、腹三部分;甲壳纲(虾):头胸部、腹部二部分;蛛形纲(蜘蛛):分胸部、腹部二部分;多足纲(蜈蚣):头部、躯干部二部分。身体的分部在生理机能上也出现了分工,头部:感觉和取食中心,胸部:运动和支持中心,腹部:营养和繁殖中心

2.附肢分节:节肢动物的附肢也按节排列,与环节动物的附肢疣足相比,有了重大进步:

疣足与节肢的比较

疣足 节肢

1) 按节分布,数量多 体部分布数量少

2) 形态划一 形态多样

3) 与身体之间无关节 身体之间有关节

附肢不分节 附肢分节

4) 无肌肉附着 有大量肌肉附着

3.具有发达的横纹肌:节肢动物的肌肉与体壁之间不形成连续的肌肉层,而是发展为分离的肌肉束。在节肢动物以前的动物肌肉都是平滑肌,从节肢动物开始形成横纹肌,获得高度发达的运动机能

4.体被含有几丁质的外骨骼:体壁含有几丁质是节肢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节肢动物的体壁具有一定的硬度,起着相当于骨骼的支撑作用,故称其为外骨骼。几丁质是含氮的多糖类化合物醋酸酰胺葡萄糖(C32H54N4O21);几丁质以网格状结构包埋在蛋白质的基质中。几丁质的物理性质是柔软的,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几丁质与蛋白质一起组成节肢动物体壁的主要成分。体壁的坚硬程度不是由于几丁质的存在,而是由于蛋白质在酶作用下的鞣化和硬化。坚硬的外骨骼会限制身体的生长,因此具有蜕皮现象。

5.呼吸系统多样性:节肢动物呼吸器官形式多样,随着不同的生态类群而有一系列变化:

1)体壁:低等的小型甲壳动物,如水蚤。2)鳃:水生甲壳动物在足的基部由体壁向外实起薄膜状的结构,充满毛细血管。如虾、蟹等。3)书鳃:由足基部体壁向外突起折叠成书页状,有血管分布。为水生种类鲎的呼吸器官。4)书肺:由体壁向内凹陷折叠成书页状,为陆生的节肢动物蜘蛛、蝎的呼吸器官。5)气管:由体壁内陷形成分支的管状结构,为陆生节肢动物昆虫、马 陆、蜈蚣等的呼吸器官。气管上无毛细血管分布,是直接将氧气输送到呼吸组织。

节肢动物呼吸系统虽然形式多样性,但都是体壁的衍生物。水生种类的呼吸器官都是体壁的向外突起,

陆生种类的呼吸器官都是体壁的向内凹陷。呼吸机制有两类:气管系统:直接将氧气输送到呼吸组织,与细胞进行气体交换;其它类型是呼吸系统都通过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再由循环系统完成输送氧气的任务。

6.具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

▲混合体腔:节肢动物的体腔在发育早期也形成中胚层的体腔囊,但在继续发育的过程中,不扩展为广阔的真体腔,而是退化为生殖管腔、排泄管腔和围心腔。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围心腔壁消失,使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的初生体腔与围心腔的次生体腔相混合,形成混合体腔。混合体腔内充满血液,混合体腔也称作血腔

▲开管式循环系统:血液经心脏 动脉 血腔 心孔 心脏。节肢动物循环系统的复杂程度与呼吸系统的复杂程度有关: 呼吸系统简单(局限于身体某一部分),循环系统复杂, 如虾;呼吸系统复杂(分散在全身各部分)循环系统简单,如昆虫;用体表呼吸的小型节肢动物循环系统消失,如水蚤。

7.具两种类型的排泄器官

1)后肾管型:由后肾管演变而来,如甲壳纲的触角腺、蜘形纲的基节腺等。节肢动物的后肾型排泄器官肾口二次性封闭,由腺体部和膀胱部组成。含氮废物经渗透进入腺体部,再由膀胱部排出体外。

2)马氏管型:昆虫、蜘蛛等以马氏管为排泄器官。马氏管是由消化道中、后肠交界外的肠壁向外突起形成的管状结构。它直接浸浴在血液中,能大量尿酸等含氮废物,送入后肠后,经肛门排出体外。

二.节肢动物分类:根椐身体的分部、附肢和呼吸器官的类型,现存节肢动物可分为2亚门、6纲:原节肢动物亚门,真节肢动物亚门

1.原节肢动物亚门 特征:身体不分节,仅有体表环纹。附肢不分节

有爪纲(原气管纲): 代表动物:栉蚕 附肢末端具爪,以气管呼吸。

2.真节肢动物亚门 特征:身体分节,附肢分节。分为5 纲:

1)肢口纲:鲎 特征:身体分为头胸部、腹部和尾剑,无触角,具头胸甲,头胸部有一对螯肢和脚须,4 对步足,足围口而生,以书鳃为呼吸器官

2)蜘形纲:蜘蛛、蝎、蜱螨 特征: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无触角,头胸部笫1、2对附肢为螯肢和脚须,具4 对足,用书肺和气管呼吸

蜘蛛目:以书肺呼吸,具纺器,能吐丝织网,腹部不分节

蝎目:腹部分二部分,前腹与头胸部等宽,后腹细长,末端有毒腺

蜱螨目:头胸部与腹部愈合,身体不分节,螯肢与脚须组成颚体(假头)。代表动物:棉红蜘蛛;羌螨;人疥螨;硬蜱(蠕形螨寄生在人体毛囊内引发蠕形螨性酒糟鼻)

3)甲壳纲:虾、蟹、水蚤等 特征:身体分为头胸部、腹部,触角2对,足至少5对,大多具头胸甲,以鳃呼吸

二.节肢动物分类——甲壳纲代表动物日本沼虾

我国重要的淡水食用虾

(一)外形特征:分头胸部和腹部。共20体节,头部6个体节,胸部8体节愈合成头胸部,具头胸甲,

腹部7节。除第一节外,各节均具有一对附肢.头胸甲具额剑(分类依据)

附肢共19对

部位 序号 名称 功 能

头部 1 小触角 嗅觉,平衡,触觉(前方)

2 大触角 触觉(两侧,后方)

3 大颚 咀嚼食物

4 第一小颚 抱握食物

5 第二小颚 扇动鳃腔内水流,利于呼吸

胸部 6 第一颚足 具鳃,呼吸

7 第二颚足 具鳃,呼吸,游泳

8 第三颚足 具鳃,呼吸,内肢节,雌雄异形.

9、10 螯肢 捕食

11-13 步足 捕食,爬行

腹部 14-15 交接器(♂) ♀第十四对附肢退化

16-19 腹足 游泳

尾肢1对 强大,逃避

(二)内部结构

1.体壁和肌肉:外骨骼:几丁质,蛋白质,钙盐,可以提取甲壳素.在虾的色素细胞中存在有虾青素,虾红素(类胡萝卜素),当虾蟹经高温时→蛋白质变性沉淀→析出虾青素,虾红素→虾青素氧化脱氢→形成虾红素(熔点高,不易被破坏,虾壳转为红色)。 腹部肌肉发达,互相起拮抗作用。

2.消化系统:分化:口→食道→胃→中肠→后肠→肛门;特点:(1)食道短,(2)胃大而复杂(贲门胃,幽门胃),贲门胃内;有角质突起,上面有齿,碾碎食物。幽门胃内有刚毛,过滤作用(3)有些种类胃内角质膜增厚,形成骨板和硬齿,特称为胃磨。(4)消化腺为肝脏,消化和储存肠内已消化的食物。

3.呼吸系统:叶鳃和丝鳃两种,由鳃轴和鳃丝组成.从第二颚足→第五步足,每足的基部都有一对鳃.共7对。水→鳃腔后面→鳃腔前面水流的动力:第二小颚呼吸板的拨动。

4.体腔和循环系统:混合体腔,开放式循环A. 围心腔三角形,位于头胸部后背.心孔三对,有活瓣(防止血液倒流),血液呈蓝色,血青蛋白。B.动脉7条,向前的前大动脉(1),触角动脉(2)、肝动脉(2)。向后1条后大动脉,向下1条下行动脉。C.血流方向由心脏—动脉—血腔—血窦—入鳃血管—鳃—心孔—心脏。D.小型种类无循环系统,或只有心脏。

5.排泄系统:1对触角腺(位于第二触角的基部)+1对小颚腺(壳腺)。排泄物:绿色鸟氨酸

触角腺=腺体部+囊状部(膀胱)+输尿管,开口

6.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链状神经系统:脑N节→食道下N节→胸N节(5个)→腹N节(6个);感觉器官:复眼,平衡囊,触毛等;平衡囊位于第一对触角基节内,内有刚毛,平衡石.

7.生殖系统:雄性:精巢位于围心腔的前下方,输精管开口于第五步足内侧;雌性:卵巢1个, 输卵管开口第三步足内侧。发育:幼体类型较多,包括无节幼体、蚤状幼体、大眼幼体等,海产种类有洄游特性,分为生殖洄游、越冬洄游、索饵洄游。

(三) 甲壳纲的主要特征:1.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2.附肢较多,触角2对,多为双肢型。3.鳃呼吸。4.

多为水栖,海产或淡水。

(四)甲壳类分类

一.鳃足亚纲:体小,胸肢扁平似叶。1.无甲目:无背甲.丰年虫2.双甲目:背甲两瓣.水虿二、桡足亚纲:无头胸甲。中华哲水蚤、剑水蚤。三、蔓足亚纲:固着生活,海产。6对胸肢卷曲如蔓。具石灰质外壳.如藤壶,茗苛儿,龟足

四.软甲亚纲:1.等足目:体长卵圆形,背腹扁平。如海蟑螂2.端足目:体左右侧扁。如:麦秆虫3.磷虾目:鳃裸露,有发光器。如:磷虾4.十足目:具5对步足。分为游走亚目和爬行亚目。虾姑,糠虾,樱虾,日本对虾

4)多足纲:蜈蚣、马陆蚰蜒 特征: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触角1对,躯干部每一体节1-2对足,用气管呼吸

5)昆虫纲:蝴蝶、甲虫、蚊蝇等 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具1对触角,胸部有3 对足,大多有2 对翅,腹部附肢退化

三.昆虫纲--主要特征

1.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具3 对足

1)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三部分组成。鞭节常分为若干节。功能:触觉、嗅觉和感受性信息素。触角的形态:刚毛状:蝉;丝 状:蟋蟀、天牛、夜蛾等;双栉状:蚕;芒状:蝇;鳃 状:金龟子;膝 状:

蜜蜂;环毛状:蚊子;球棒状:蝶类

▲单眼和复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大多数昆虫有1对复眼,2-3个单眼●单眼:结构简单,在一角膜下面有许多视网膜细胞,周围有色素细胞包围。功能:只能感光,不能成象●复眼: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组成,家蝇:4000蛾类:1200-1700蜻蜓:2万以上。功能:能识别物体的形象,有的昆虫还能辩别颜色。小眼(个眼)的结构:每个小眼由角膜、晶锥、视觉细胞、视杆和色素细胞组成。小眼可分为集光和感光二部分:集光部:角膜:为特化的表皮,无色透明,呈平凸或双凸形,为集光器的笫一透镜。晶锥:透明的锥状体,由四个晶锥细胞组成,为集光器的笫二透镜。功能:通过和集合光线。感光部:感受光线的刺激。视杆:由视觉细胞分泌形成,7 个视杆集合成视觉柱。视觉细胞与神经相连,能接受和传递视觉信息。色素细胞:围在角膜和视杆周围,起隔离光线作用,防止小眼间的光线干扰。

▲口器:由头部的3对附肢上颚、下颚、下唇和上唇、舌 (属于头壳)组成。●咀嚼式口器:最原始的口器类型,适合取食固体食物。上唇:1 片,头壳的延伸物,组成口腔前壁。上颚:1对,具坚利的切齿和臼齿,用来咬碎食物。下颚:1对,分节为下颚须用来抱握食物,并有感觉功能。下唇:1片,组成口腔下壁。下唇须有感觉功能。舌:为口腔底壁的膜状突起,有搅拌和味觉功能。●剌吸式口器:口器的各部分呈针状,上唇:内凹形成食物道下唇:形成喙,上唇、上颚、下颚和舌合抱口针管适合吸取液体食物。●虹吸式口器:大部分结构退化,下颚的一部分延长道成管状食物道。不用时盘曲如发条,取食时伸直。适合吸取花蜜,为鳞翅目所特有的口器。●嚼吸式口器:上唇、上颚保持咀嚼式口器类型,下颚、下唇和舌延伸,合并形成食物管。既能吮吸花蜜,又能咀嚼花粉,为蜜蜂所特有的口器。●舐吸式口器:上、下颚退化,下唇延长成喙,端部为唇瓣,上唇和舌组成食物道为蝇类特有的口器,口器的类型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椐

2)胸部是运动中心:昆虫胸部由三节组成: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一胸节着生一对足,中胸和后胸往往有一对翅

▲足: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五部分组成。跗节又可分为若干节。足是重要的运动器官。由于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不同,的形状和功能有很大变化。昆虫足的不同类型:步行足:蟑螂、步甲,跳跃足:蝗虫、跳蚤,捕捉足:螳螂,游泳足:水生昆虫,开掘足:蝼蛄,携粉足:蜜蜂

▲翅:一般2对,由中、后胸背部体壁向外扩展而成。翅的结构与体壁相同,在翅的发育过程中,上下二层体壁愈合并膜质化,上皮细胞层消失,但沿气管走向增厚形成翅脉。翅脉较硬,对翅有支撑作用。在翅脉的空隙中有神经分布,血液沿翅脉循环。翅的有无、质地、形状和数目等都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椐。如 膜翅目:翅膜质,薄而透明,如各种蜂。鞘翅目:前翅骨质坚硬,如天牛、甲虫等。鳞翅目:翅面上有鳞片,如蝶、蛾。半翅目:前翅基部骨质,端部膜质,如各种蝽蟓。双翅目:前翅膜质,后翅退化成平衡棍。

3)腹部是营养和繁殖中心:腹部集中了大部分内脏器官,如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等,是昆虫的营养和繁殖中心。腹部一般由10-11节组成。成虫腹部无运动器官,附肢大部分退化,部分特化为外生殖器,如雄性的抱握器,雌性的产卵器。部分昆虫腹部末端附肢形成尾须,是一种触觉器官。

2.昆虫的体壁:昆虫体壁由三部分组成:表皮层,上皮层,基膜

1)表皮:为上皮细胞向外分泌物构成的非细胞结构,分三层:上表皮: 位于表皮的最外层,薄而透明,含有蜡质、多元酚等多种成分,不含几丁质。功能:可防止水分蒸发及水溶性物质的侵入。外表皮:位于上表皮内面,主要由几丁质和鞣化蛋白组成,质地坚硬。内表皮:为表皮的最里层,化学组成与外表皮相同,但内表皮的蛋白质尚未鞣化,所以质地柔软,有弹性。2)上皮:为体壁的细胞层,由多角形的单层上皮细胞组成,位于表皮下面。3)基膜:为上皮细胞层的内衬,是上皮细胞向内分泌物质形成的无定形颗粒层,肌肉着生在基膜上。

3.昆虫的内脏系统(蝗虫)

1)消化系统:由前、中、后肠三部分组成。

前肠:包括口、咽、食道、嗉囊和前胃,功能:口、咽、食道为食物进入中肠的通道,嗉囔为暂时贮存食物的场所,前胃内有角质齿,能对食物作物理消化。中肠: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胃盲囊:是中肠前端的向外突起;功能:增加消化吸收面积;围食膜:中肠肠腔内的几丁质膜;功能:将食物颗粒与肠壁

细胞隔开。后肠:分为回肠、结肠和直肠,

功能:水分和无机盐的重吸收,使食物残渣形成粪便

2)呼吸系统:由气门、气管和微气管组成。气门:是气管在体壁上的开口,常有一些附属器官如气门瓣、过滤器等结构可调节气门的开闭,对体内水分蒸发和气体流通起调节作用。 气门共10 对:中胸气门、后胸气门、8对腹部气门;气管:是体壁向内的凹陷,并逐级向体内分支,形成气管网;部分气管扩大成气囊用以贮存空气、减轻体重、增大呼吸量;气管内膜作螺旋加厚,形成螺旋丝能气管扩张和增加弹性;微气管:气管逐级向体内分支,当气管分支到直径为2-5微米时,进入一星形的端细胞,伸出直径1微米以下的微气管。 微气管末端封闭,伸入到呼吸组织,直接与细胞进行气体交换。

3)循环系统:为开管式循环系统。昆虫的血淋巴不携带氧气,只运输营养物质、激素和代谢产物。心脏:心室,心孔,心瓣,心孔:心室和围心窦间开口,心瓣:心室之间开口,触角、翅和足的常有辅助性的器官辅搏器

4)排泄器官:昆虫的排泄器官为马氏管。为细长的盲管,浸浴在血淋巴中,开口在中、后肠的交界处。不同的昆虫马氏数目不同,直翅目:20-100,半翅目:4,鳞翅目:,蚜虫:0

5)生殖系统:昆虫为雌雄异体,生殖系统特别发达。雌性生殖系统:卵巢(1对)— 侧输卵管(2条)— 中输卵管 —阴道—产卵孔, 阴道背面常有授精囊,为雌性附腺;雄性生殖系统:精巢— 输精管— 储精囊— 射精管— 阴茎—雄性生殖孔,在射精管前端或输精管基部常有雄性附腺,能分泌粘液,稀释精子。

6)内分泌系统:脑神经分泌细胞:促激素-刺激其他内分泌腺活动,心侧体:色素变化和血管收缩,咽侧体:保幼激素,前胸腺:蜕皮素

4. 昆虫的生物学

1)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卵生:雌雄成体经交配后,雌虫产出受精卵,卵在体外发育成幼虫。▲卵胎生:受精卵不产出体外,而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成幼体再产出,胚胎发育所需营养由卵内的卵黄供给,受精卵与母体不发生营养关系

●单性生殖:▲孤雌生殖:雌虫不经交配,或卵不经受精就能繁殖新的个体如蚜虫。▲多胚生殖:一个卵在发育过程中分裂形成许多胚胎,形成许 多幼虫,如小茧蜂。▲幼体生殖:幼虫体内生殖细胞提前发育形成后代,如童瘿蚊。

2)变态:昆虫从孵化到发育为成虫,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要经历一系列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作变态。变态有二种类型:

完全变态:卵 孵化 一令幼虫 蜕皮 二令幼虫……五令幼虫化蛹 蛹羽化成虫

卵期 一令历期 二令历期 蛹期

历期:完成某一于所需的时间

不完全变态:卵 孵化 幼体 几次蜕皮 成虫,在从卵到成发育过程中不出现蛹的阶段,不完全变态有多种类型,常见的有:渐变态:如蝗虫,幼体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体相同,个体大小不同,性器官尚未成熟,翅的发育处于翅芽阶段,幼体称若虫。半变态 :如蜻蜓、蜉蝣,幼体生活习性与成体不同,幼体水生,以鳃呼吸,称作稚虫,成体陆生

3)休眠和滞育 休眠:昆虫在不良环境下临时停止发育的状态,当不良环境消除后就可恢复发育。如昆虫的越夏、越冬。滞育:滞育是周期性出现的,比休眠更深的新陈代谢受抑制状态,是对于有节律地重复到来的不良环境条件的历史性反应,是昆虫对环境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凡有滞育习性的昆虫都有固定的滞育虫态,如:家蚕以卵滞育,棉铃虫以蛹滞育,大地老虎以高令幼虫滞育

4)生活习性

●活动的昼夜节律性:大多数昆虫的活动如飞翔、取食、交配、羽化等都有一定的昼夜节律。

●体色适应▲警戒色:剌眼的体色对天敌有警戒作用,如剌蛾幼虫▲保护色:许多昆虫的颜色有与周围环境的色泽相似

●拟态:许多昆虫能模拟周围环境中的某一物体的形状和颜色以保护自己

●趋性:昆虫对某种刺激进行正向或反向运动。▲ 趋光性:大多数蛾类对日光为负趋性,对波长3300A°-4000A°的紫外光特别敏感 ▲趋化性:苍蝇: 腥臭,粘虫、小地老虎:糖醋,雌蛾:雄性性外激素

●多态现象:许多昆虫雌雄异形,有的有多种不同形态,如:蚜虫:有无翅蚜、有翅蚜,雌性蚜等,蜜蜂:蜂皇、工蜂、雄蜂等,避债蛾:雄成虫有翅,雌成虫呈幼虫状,终生在袋中

5.昆虫在自然界中繁荣昌盛的原因1)有翅2)个体小3)口器类型分化4)有惊人的繁殖率,1对家蝇从初秋至秋末可繁殖出1.9×1020个,足以铺满整个地球

6.昆虫分类

1)昆虫分类依椐:翅的有无、性质,口器类型,变态类型,胸节、触角、跗节的特征,马氏管的数目。根椐以上特征,昆虫纲分为34个目,在我国有32个目

2)昆虫纲分二个亚纲

●无翅亚纲:在系统发生过程中从未出现过翅,有4 个目:原尾目:原尾虫,双尾目:双尾虫,弹尾目:跳虫,缨尾目:衣鱼 。原尾目:原尾虫,体微小(0.6-1.5mm),细长,大多白色,触角和眼退化,前胸极小,前足长于头部,咀嚼式口器。双尾目:双尾虫,体细长扁平,体长8-10mm,口器咀嚼式,具一对管状尾须或褐色的骨化铗子。弹尾目:跳虫,复眼退化,咀嚼式或吸收式口器,腹部第1节腹面有圆柱形的腹管突,第3节腹面有握弹器,第4或第5 腹面有弹器。缨尾目:衣鱼石虫丙,中、小型昆虫,触角丝状,咀嚼式口器,具1对尾须和1根中尾丝

●有翅亚纲:大多有1-2对翅,即使是无翅种类,其祖先是有翅的,由于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翅退化了。外生翅类(不完全变态类):翅在幼期在体外发育,有19个目,主要的有: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蜚蠊目、蜻蜓目、蜉游目、螳螂目等。外生翅类(不完全变态类):直翅目: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咀嚼式口器,前足为跳跃足,或后足为挖掘足,如:蝗虫、螽斯、蝼蛄、蟋蟀等;半翅目:前翅基部角质,端部膜质,剌吸式口器,喙从头的前端伸出,大多有臭腺,如各种蝽蟓;同翅目:剌吸式口器,喙从头的基部伸出,有翅种类停息时翅呈屋脊状,如各种蝉、蚜虫等 黑尾叶蝉沫蝉广翅蜡蝉;蜻蜒目:复眼大,腹部细长,口器咀嚼式,触角刚毛状,如蜻、蜓、豆娘等;蜉蝣目:后翅大于前翅,具尾须,半变态;蜚蠊目:体扁平,触角丝状,口器咀嚼式,头隐藏在前胸背板之下

●有翅亚纲:内生翅类(完全变态类),幼虫的翅隐藏在体壁中发育,不显露在体外,有11个目,常见种类有: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蚤目等。鳞翅目:躯体和翅上覆有鳞片,口器虹吸式,如各种蝶、蛾;鳞翅目:躯体和翅上覆有鳞片,口器虹吸式,如各种蝶、蛾;鞘翅目:前翅角质,后翅膜质,咀嚼式口器,如金龟子,天牛,甲虫,瓢虫等龟纹瓢虫叶甲天牛;双翅目:翅一对,后翅退化为平衡棍,长角亚目:身体细小柔软,剌吸式口器 ,触角环毛状(蚊),短角亚目:身体粗壮,口器舔吸式,触角刚毛状(蝇);膜翅目:翅膜质,前翅远较后翅大,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前后翅大多靠后翅的翅钩列相连如各种蜂胡蜂熊蜂,蚂蚁;蚤目:体小,侧扁,翅退化,剌吸式口器 ,后足为跳跃足

节肢动物补

甲壳纲分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qz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