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巢湖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09 22: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安徽省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提纲)

前 言

巢湖是全国重点污染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近年来,巢湖富营养化状况有逐渐加剧趋势,现已成为巢湖流域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巢湖污染治理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极为关注,并多次做出重要批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根据无锡“三湖”污染防治会议精神和温家宝总理对“三湖”污染治理做出的重要指示,责成省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巢湖污染治理方案。

巢湖位于我省中部,背靠省会合肥,面临长江及马、巢、芜经济圈,流域总面积1.35万平方公里,耕地44万公顷,分别占全省国土总面积和耕地面积的9.7%和10.8%,涵盖合肥、巢湖、六安、安庆四市13个县、市、区的部分或全部。2006年流域内人口835万人,国内生产总值1312亿元,分别占全省的12.7%和21.4%。历来是我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农产品基地。近年来,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不仅是我省沿江工业走廊和“两点一线”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省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加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首要区域。

一、巢湖流域自然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1、流域位置 2、地形地貌

3、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二、巢湖流域污染状况及成因分析

2.巢湖流域污染状况及综合治理的紧迫性

2.1巢湖水污染成因分析

五十年代初,巢湖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多种使用功能。随着流域人口的增加,

1

人类活动的影响,巢湖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湖体呈现富营养化状态,流域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水生生物种类贫乏,部分名贵鱼种绝迹,湖面水鸟甚少,湖泊功能部分丧失。造成巢湖富营养化主要有以下原因:

2.1.1 建设湖闸湖泊性质改变

60年代初,为调蓄巢湖水量,在巢湖入长江的唯一通道裕溪河相继建设巢湖、裕溪二闸。至此,流域内形成的径流量与长江入巢交换量由建闸前二者之间比值为1:0.45变为1:0.05,导致巢湖湖体流场的质的变化,由过水性浅水型湖泊改变为人工调控的半封闭水域,降低了长江巢湖之间水体交换,影响了水体中营养盐的输出,巢湖内源营养盐存量不断增加,每年呈上升趋势。同时,水利设施阻碍了生物区系与长江水域以及其他水域生物区系的自然交换,导致湖泊生态系统各种组分发生变化,生物种群减少并退化,尤其是鱼类种群出现低龄化、小型化,品种日趋减少。沿岸植物因控制水位提高而减少,加剧了风浪淘蚀作用,破坏了湖泊景观与植被缓冲带,巢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加速了湖泊衰老。

2.1.2 水土流失营养物质输入输出失衡

巢湖流域森覆盖率仅2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8%)8个百分点。森林资源集中分布于舒城、庐江两县,平原圩区防护林网标准较低。林分质量差,低效、残次林占大多数,幼林比重大,郁闭度低,森林防护效益差。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较弱,水土流失严重,流失面积达1773Km2,占流域面积19%。由于沿岸缺乏防风防浪林和水保工程防护,属严重崩塌和轻微岸塌的土岸长66Km,年崩塌入湖土方34万m3,约57万吨,损失农田26公顷,造成湖体淤积。据估算,1963年,巢湖年入沙量81.18万m3,年出沙量29.51万m3,年淤积量51.67 万m3;1986年重测湖盆地形图表明,24年来淤积总量达1240万m3,湖盆平均淤积高度为15.4mm。近年来,丰乐河、杭埠河等主要入湖河流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有所加重,每年因地表侵蚀进入巢湖的泥沙达260多万吨,淤积量达200万吨。(摘自巢湖长期规划)

2.1.3 工业及生活污染严重湖体不堪重负

巢湖流域是安徽省经济发展较快地区,流域主要城市合肥市工业及城市发展迅速,导致大量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入巢湖。尽管1999年底流域内工业企业和集约化

2

养殖场实现达标排放,但每年仍有一定量的N、P以及耗氧有机物排入巢湖。2003年以来,流域经济以超过两位数的速度发展,工业污染总量仍然居高不下。流域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生活污染物逐年增加,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相对滞后,大量城市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巢湖,加上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对造成湖泊富营养化主要污染因子总磷总氮的去除作用微弱,导致大量氮磷营养物质进入巢湖。

2.1.4 面源污染逐年增加加重富营养化

巢湖是我省重要的商品粮供应区,耕地复种指数高,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利用率低,农村生活污染物利用率降低等面源污染加重导致湖泊不堪重负。据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显示,2004年,流域化肥使用量(折纯量)平均每公顷耕地547.5公斤,超过全国平均水平(390公斤/公顷)的40.4%,最高的达到951 公斤/公顷;农药使用量平均每公顷耕地23.3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13.97公斤高出9.45公斤。且化肥、农药使用量出现继续上升的趋势。农膜使用量平均每公顷116.5公斤,平均残膜回收率为71.9%,土壤农膜残留量达2642.1吨。逐年积累的残留农膜,直接破坏了土壤耕作层结构,造成耕地退化和作物减产,形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农作物秸秆产量473.7万吨,其中露天堆放和焚烧的占总产量的38.5%;畜禽养殖粪便产生量1257.6万吨,其中无害化处理108.2万吨,仅占粪便总量的8.6%;农村人粪尿产生量504.3万吨,其中还田450.4万吨,占89.3%;生活垃圾产生量156.6万吨,经无害化处理的17.4万吨,占11.1%,大部分未经过无害化处理,随意堆放,日晒雨淋,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农委提供)

2.1.5 湖区内源N、P及适宜理化条件促进蓝藻生长

据2006年监测分析,巢湖水体中的总磷平均值为0.15mg/l,总氮1.61mg/l,研究结果表明,湖水的氮、磷比恰为藻类生长的最佳范围附近。巢湖水体年均温为20度左右,夏季水温平均值可达29.5度,气温10度以上的月份在9个月以上,全年生长期日照时数高达1487.6小时。巢湖的光强、光质、湖水氮磷比均能适宜藻类生长需要。在巢湖北岸的肥东县和巢湖市交界处一带,广泛分布着含磷变质岩系,其含磷层位在多处构成了中、小型的工业磷矿床,面积约40km2,由于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的影响,从磷矿区发源的水系大部分都汇入巢湖,为蓝藻生长提供含磷营养盐。巢湖是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洪泛平原上发展起来的浅水湖泊,风浪搅拌强烈,底

3

质层被泛起,增加了水-土界面的营养盐交换量,巢湖每年湖内沉积氮4778吨,磷215吨,在湖泊生态系统内循环转化,为浮游植物生长提供了丰富营养源,导致藻类“疯长”,“水华”频繁发生,水体呈现富营养化状况。

2.1.6 湿地萎缩生态退化导致环境自净能力进一步削弱

湖泊周边湿地所形成的生态屏障可以遏制湖泊、富营养的进程。湿地这一天然的营养盐处理系统可以滞留大量的N、P营养元素,使藻类在水体中不能获取营养而得到遏制,湖泊湿地还有抑制湖浪、加速沉降,固持底泥,减少湖岸崩塌。清澈水体等不利于藻类生长的作用,同时也是鱼类尤其是浮游动物的栖息地,有助于藻类上一阶梯营养级增大。由于人为的围湖造田,建设工厂加上巢湖水位常年偏高,导致湖滩、湿地植被显著退化,巢湖周边的湿地系统部分区域功能丧失殆尽,失去了对湖泊富营养化的控制作用。

2.2巢湖污染治理所取得的成效、经验及教训

1996年,国务院把巢湖水污染防治列为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之一,在国家计委、环保总局等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关停取缔污染严重的“十五类”小企业、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以及流域“禁磷”、巢湖清淤等一系列措施,巢湖水环境质量在一定程度有所改善。

2.2.1 巢湖污染治理所取得的成效 (1)水质明显改善

环境监测数据表明,“九五”以来,巢湖水体中总磷、总氮浓度有了明显下降,总氮浓度由1998年的4.2mg/l逐年下降到近两年的2.0mg/l以下,总磷浓度由1998年的0.37mg/l下降并基本维持在0.15-0.25mg/l之间。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基本稳定在中度富营养化,2006年好转为轻度富营养化水平。

(2)建成一批重点治污项目

“九五”以来,巢湖流域累计投入治污资金53.7亿元,其中,“九五”期间污染治理项目建成投运110个,完成投资23.45亿元,“十五”期间建成26个,完成投资30.3亿元。实施了巢湖清淤一期、二期工程,南淝河污水截留工程、杭埠河上

4

游综合整治、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一大批污染综合整治项目。

截至2006年底,巢湖流域建成合肥王小郢、望塘、朱砖井、龚响堂、肥东、巢湖市、无为县污水处理厂7座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能力达66万吨。

(3)环境监管不断提高和完善

2005年以来,省政府将巢湖流域治污项目建成投运率、投资完成率、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率、重点排污企业达标率、重点断面水质目标达标率、污染物总量削减率等7项指标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实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流域各级政府层层签订了《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制定任务与措施,明确目标与考核。同时,流域建成国家级水质自动监测站2个,完成安装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装置 台套,并实现与环保部门联网,动态监管,环境监管水平逐步得到提高与完善。

营养状态指数757065605550(4)污染物排放强度有效削减 19961998200045200220042006“九五”以来,巢湖流域经济和人口不断增长,尤其是“十五”期间增长迅猛,2000年流域GDP为481.5亿元,2005年增长为1092.9亿元,为2000年227%,2000年流域总人口为779万人,2005年为864万人,是2000年的111%,而2005年流域污染物COD排放总量仅为2000年的79.4%。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流域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趋势见下图。

1500100050001996年2000年2005年GDP人口COD巢湖流域经济社会环境发展趋势图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ql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