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语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doc

更新时间:2024-06-12 23: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20年高中语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学习目标】

1、明确古文学习的内容与目标。 2、了解《左传》的相关知识。

3、通读全文,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初步了解故事情节,整体感悟全文。

【自主学习】

(1)《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2)史书体例 编年体 国别体 通史 断代史 纪事本末体 特以年代为线索编以国家为单点 排有关历史事件。位,分别记叙编年体史书以时历史事件。 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 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 中在一起 代《春秋》现存最早《国语》是中《史记》 《汉书》 首创者是南宋的袁表编年体史书《左国第一部国别《资治通枢,他的《通鉴纪作 传》第一部较为完体史书。 鉴》 事本末》就采用这备编年体史书 《战国策》 种体例 二、写作背景 国危矣:当时,晋军驻扎在函陵,即新郑县北;秦军驻扎在汜水南面,离新郑也不远。大军压境,郑国危如累卵。《烛之武退秦师》中所记述的就是秦晋攻打郑国之前展开的一场外交斗争。

越国以鄙远:当时的秦国都城为壅,晋国都城为绛,郑国,都城新郑。晋郑彼邻,秦如攻打郑国,的确如烛之武所言:“越国以鄙远。”烛之武是这场外交斗争的主角,他身负君命,只身赴秦,说退秦军,实属不易。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公元前651年这一年,晋献工卒,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杀了晋献工的庶子夷齐、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献工次子夷吾。夷吾采纳了大臣吕省,却芮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晋河以东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即晋惠公。这就是课文中所言“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即秦穆公,“晋君”即晋惠公,“赐”则指“秦立晋君”之事。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惠公背约(公元前650年)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食言。这就是文中“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指秦穆公,“许君焦、瑕”则指公元前651年夷吾答应予秦河东之地一事。秦晋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此出现了裂痕。 以其无礼于晋:重耳过郑(公元前637年)这一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这就是课文中“以其无礼于晋”一事。 且贰于楚也:郑楚结盟(公元前632年)是年四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春秋霸主之一。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出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晋文公受

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30年。与城濮之战只相隔两年。因此秦、晋围郑实属城濮之战的余波。

相关成语:城濮之战,退避三舍,秦晋之好

二、听读或自读全文,借助文下注释及工具书(古、现代汉语词典等)解决字词,要求能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当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秦军汜(fàn)南 佚(yì)之狐 夜缒(Chuì)而出 B.越国以鄙(bǐ)远 君之薄(bó)也 共(gōng)其乏困 C.朝济(jì)而夕设版焉 秦伯说(yuè) 失其所与(yǔ)

D.①若不阙(quē)秦,将焉取之? ②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

2.安排四个组各派一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组分别派一位同学点评(读的同学声音是否洪亮、清晰,发音是否准确、流畅,语速、语气是否恰当等)并校正字音,师生共同给各组评分。

3.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 B.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

C.尝为晋君赐(恩惠)矣 D.夫晋,何厌(厌烦)之有

4.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

A.缓不济急 B.同舟共济 C.假公济私 D.无济无事

【合作探究】

课文共有四个段落,请分别用四个字归纳段意 ,各组内讨论确定本组的答案后, 派一人把本组给四个段落概括的段意写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全班共同评判与评分)

高一语文 必修1导学案 主备人:龙定旺 审核人:邹艳芳 使用日期:2013 年 月 日

班级: 组别: 组号:___________ 姓名: 《烛

之武退秦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多种古汉语知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2、初步学习句子翻译的方法,能用现代汉语规范地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

【自主学习】

今天是我们高一学生初次系统学习古汉语知识,先降低难度,已把本文中出现的各种古汉语知识归纳如下,要求大家理解和记忆;以后将要求同学们自己到文中逐字逐句去寻找、去揣摩,并学会分类积累: 自主探究: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 “矣”,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 “供”, 供给、供应。读gōng)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 “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读yuè。) (5)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 “智”,明智,聪明。读zhì) (二)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三)一词多义 封 :

(1)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2)肆其西封(疆界,名词) 之 :

(1) 唯君图之 (代词,指阙秦以利晋) (2)子犯请击之 (代词,代秦军) (3)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词“的”)

(4)臣之壮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

(1)君知其难也 (他的,代词)

(2)吾其还也 (表希望的语气副词) (3)以其无礼 (郑国,代同) 以:

(1)敢以烦执事(拿,介词) (2)以乱易整 (用,介词) (3)以其无礼 (因,介词)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在东边。 夜缒而出 夜:在夜里。

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在早上,在傍晚。 2.名词活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 军:驻军。

越国以鄙远 鄙:作为边邑。

既东封郑 封:疆界,这里作动词。 与郑人盟 盟:订立盟约。 3.动词活用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 4.动词的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 退:使……退。 若亡郑而又益于君 亡:使……亡 5.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共其乏困 乏困:缺少的东西。 6.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是寡人之过也 (“……也”表示判断)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 2、省略句

①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省略主语“烛之武”) ③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介词“以”的宾主“之”) 3、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有”的宾语“何厌”前置,“之”作为标志。) ②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于晋”作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整为“于晋无礼”) 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 同上) 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同上)

【合作探究】

翻译下列句子,各小组合作探究古文翻译的方法: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弊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选三个组汇报本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老师补充介绍古文翻译的方法。

【目标检测】

学生学以致用,翻译下列句子,各组任选两句展示,全班根据准确率的高低给各组评分。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矣。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本节课的困惑问题:

高一语文 必修1导学案 主备人:龙定旺 审核人 :邹艳芳 使用日期:2013 年 月 日

班级: 组别: 组号:___________ 姓名:

《烛之武退秦师》(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赏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学习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2、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

【学前指导】

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烛之武这个人物形象。

【自主学习】

以烛之武“ 怎么退——为什么退——退的结果”三个问题引出文章相关语句,再次熟悉情节。

烛之武如何退秦师的?(该环节主要是疏通情节,在文中寻找关键句,由学生自主完成。) 明确:①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知之矣)

②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④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⑤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合作探究】 二、合作释疑:(从文本出发,逐步引进社会和人生。) 思考:

1、烛之武究竟何许人也?(学生探讨,分析其个性化及爱国情怀) ①佚之狐:“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侧面描写)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语言描写) ③(烛之武)许之。 ④(烛之武)夜缒而出。(动作描写) 明确:

①才华横溢、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②知难而上、义无返顾的勇士。

③不卑不亢、机智善辩的辩士、外交家。 2、烛之武为什么会成功?

①烛之武——委婉,抓住对方心理。 ②佚之狐——慧眼识英雄的伯乐。 ③郑君——善于纳谏、勇于自责。 (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去课文筛选有用的信息,并发挥想象,对烛之武加深认识,使这一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明晰起来,避免了就课文讲课文的的单调枯燥乏味。)

三、拓展延伸

(—)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烛之武出色的劝谏艺术对于古人和现代人的处事有什么意义。 1、对于古人 中国有句古话:“伴君如伴虎。”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作为君王,则应虚心采纳,方可成就霸业。 (1) 邹忌与齐威王

齐王接受皱忌的进谏,听取群臣吏民的意见,于是有“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美谈。 (2)触龙与赵太后

抓住赵太后爱子、怜子之心,触龙拿人心比自心,以己子做诱引,动之以情,申明大义,进而解开太后心结。 (3)魏征与唐太宗

唐太宗虚怀若谷,善于纳谏,终成一代名君。唐太宗“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殁,朕失一鉴矣!” (4)管仲与齐桓公 齐桓公豁达大度,听了鲍叔牙的话,不但不办管仲的罪,还立刻任命他为相,让他管理国政。后来齐国就越来越富强了。 (5)比干与纣王。

纣王拒谏饰非、耽于酒色、暴敛重刑,甚至将比剖腹挖心。最终是民怨四起。 (6)召公与厉王

周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止谤”使得老百姓“道路以目”。三年之后,被“流于彘”。 2、对于现代人

(1)注重对方感受,委婉劝说,文明交流。 (2)听取别人意见,完善自我,少走弯路。 (3)宰相肚里能称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通过比较阅读与回忆感受,使学生从更广阔的视野中感受语言艺术的重要性,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关注,鼓励学生更好地把理论用于实践。)

【当堂检测】 一、 分析人物形象

(A级)烛之武是本文的中心人物,请结合原文语句分析这一艺术形象。

(B级)郑伯、佚之狐也是文中重要的人物形象,试随便分析其中一个。 二、课外拓展(B级)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郑伯克段于鄢 《左 传》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 ,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1.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 亟请于武公 亟:多次 B.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都:大概 C. 蔓难图也 图:对付 D. 国不堪贰 贰:从属二主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焉辟害 / 将焉取之 B. 国之害也 / 君之所知也 C.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 以乱易整 D.公闻其期曰/ 其真无马邪

3.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武姜生庄公时,因为难产,所以不喜欢庄公。

B. 祭仲跟庄公说国家不能忍受两面听命的情况,并劝说庄公早点除掉大叔。 C. 当子封劝说庄公时,庄公说没有正义就不能号人,势力虽大,反会崩溃。 D. 太叔做好准备要袭击郑国都城,姜氏打算作为内应为太叔打开城门。

4.填空:多行不义,__________( 必自毙 ) 5.翻译下面三句话。

①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②厚将得众 ③公伐诸鄢

① 蔓延野草尚且不能铲除掉,何况是您宠爱的弟弟呢? ② ②势力一大,将会得到民心。 ③庄公到鄢攻打他

本节课的困惑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q7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