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中课程改革网

更新时间:2024-02-17 20:58: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湖北高中课改分数自动生成及分等及

=36————————————————在D4中输入(课时)

=2————————————————在I4中输入(学分)

=CONCATENATE(IF(E4>=85,"A",IF(E4>=75,"B",IF(E4>=60,"C",IF(E4>=60,"D",IF(E4<60,"E"))))))_____在E4中输入

=CONCATENATE(IF(G4>=85,"A",IF(G4>=75,"B",IF(G4>=60,"C",IF(G4>=60,"D",IF(G4<60,"E"))))))———在G4中输入

以上为自动生成ABC

=INT(RAND()*(100-70)+70)————————自动生成成绩(》70,若要高于80,将两个70都改为80即可)

以上完成后将所要生成数据区全选,下拉即可,全部用时1分钟右

篇二: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巡礼

洼地腾飞

——探访荆州市江陵中学课程改革

◎/本刊记者 曾宪波 张华英

高考前夕。荆州市江陵中学校长李大春靠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一群学生回到学校,有的与同学拥抱,有的围着教师手舞足蹈地说个不停??”梦醒后,他愣了好一会儿,直到听见教学楼走廊传来的喧闹声才回过神来。

20天后,高考成绩揭晓。本科上线率达86.5%,文理科一本上线人数较去年增加46.8%,荆州区文理科状元均出自江陵中学。此时,李大春悬了三年的心终于落地,“对我来说,这三年就像一场博弈——给学生一个美好的未来,家长对高考升学率的无限期待,时刻交织在一起。”这份笑容,来得不太容易。

“既要素质,也要分数。”不喜欢剑走偏锋的李大春,带领全校教师“走起了钢丝”——坚定不移地推行课程改革,以非凡的教育智慧和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为学生赢得了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创造了江陵中学这所老校洼地腾飞的奇迹。在毕业典礼上被学生拥抱时,李大春眼眶湿润了。

主题教研“盘活”课堂

要突围,就要改革。2009年启动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让江陵中学看到了机遇和希望。只有改,江中才有出路;只有改,江中才能实现弯道超越。

1995年江陵县撤县并区,一大半的优质生源被一个文件“生生划了出去”。曾经辉煌的江陵中学由此陷入低迷。2009年7月,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江陵中学抓住全省实施“项目推进”的大好时机,申报了湖北省课程改革重大项目课题《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研究》和《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研究》。

此后,他们以课改为契机,以课题实验研究为抓手,边研究,边实践,探索重建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地”,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课堂既是课改的方向和落脚点,也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慢慢地,全校上下把目光聚焦他们再熟悉不过的课堂。

不破不立,课堂不解放,学生就“遭殃”。于是,学校领导带头向课堂“开炮”——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讲到底的课堂模式,改革唯分数是教的观念和做法??

开始,教师们对课改并不认同:有的认为是搞形式,弄不好会影响高考;有的称教学负担重,难以投身其中;有的害怕冒风险,担责任。李清成老师教高一两个班的语文,还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怕改革,但又不得不改。学校之间的竞争和生源的减少,使得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他认为,如何引导教师转变观念,主动参与到课题实验研究中来,是学校领导班子面临的首要问题。

“那个时候,我们顶住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压力,抱着为学生的幸福未来奠基的理想,心里涌动着‘我不改谁改’的课改激情。”李大春坦言,为了转变教师观念,学校花了很多心思。

2010年和2011年的8月,学校把全体教师拉到外地搞封闭式集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李大春提出“大胸怀、大视野、大智慧”的教育理念,并倡导就学校发展使命和教师个人价值的关系等问题开展大讨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和措施,逐步让全体教职工认识到:只有通过课程改革,才能实现江陵中学的弯道超越;也只有主动参与课程改革,才能给学生和自己找到一片明亮的天空。

江陵中学多次请省课程改革重大项目课题组专家到校,为江陵中学的课程改革“把脉问诊”。认真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的校本教研机制问题后,学校提出了“主题教研”的思路:一次教研活动必须围绕某一个问题进行,问题即主题。问题产生于教育教学实践,一系列“问

题”形成“问题序“。而主题教研就是要围绕这一系列“问题”展开研究。

主题教研机制的建立,使江陵中学确立的重点突破的课改战略终于找到了着力点。 研究从问题入手,设计以问题为主线,教学以问题为话题,反思给予问题展开,检测只想问题结论。按照这个思路,学校确立了主题教研的基本流程:征集问题—确立主题—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设计观察表—课堂教学—课堂观察—课后反思—二次设计—形成意见—撰写案例—跟进创新。这种“围绕问题、基于问题”的教学研究,为课堂带来了由内到外的颠覆性变化。

“完全是头脑风暴啊!每到主题教研活动时间,教师们聚在一起,就教学中的问题或学生的学习情况毫无顾忌地争辩、讨论。”副校长刘强回忆说,“大家竞相发言,各自提出以‘问题’为特点的主题教研活动案、课堂教学探究案、教学复习检测案。学校对主题教研的捆绑式评价最‘折磨’人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有谁愿意因为个人的失误而让整个备课组和教研组受牵连呢?”年轻教师姚爱萍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

不独教师如此,李大春密密麻麻的工作日程表显示,他也被“捆绑”了。他每周至少要听四节课,听课后都要与任课教师交流讨论,每天要找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了解学习情况??“你这是新课改的语文课吗?学生的声音呢?”除面对面的评课交流外,李大春还利用微博、QQ群等平台与教师们沟通,并提出诚恳的建议。

教师们累,李大春也累,但过得很充实,似乎比以前有激情了。如今,这种主动学习、创造课堂的风气在江陵中学已蔚然成风。学校开展“我的精彩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教师、中层干部、校领导都要上台。李大春还把教师的“精彩课堂”制作成视频光盘,作为一份特殊的礼物赠送给每一位教师,祝愿他们下一节课更精彩。

主题教研让教师率先“腾飞”:2011年,在荆州市普通高中“课内比教学”竞赛活动中,江陵中学获得了13个一等奖,居全市之首;关峰老师以一堂挥洒自如的物理课,获得湖北省青年教师大赛金奖第一名的殊荣;青年教师刘金国参加第九届全国青年物理教师教学大赛,一举夺得金奖??

“改革是必然的趋势,高中课改是学校从洼地腾飞的一个大好机遇。只有改,江中才有出路;只有改,江中才能实现弯道超越。”李大春善于用自己的思想激发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把学校发展的梦想一步步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紧紧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个中心,厘清每个人的责任

在江陵中学,领导该负责什么,教师该干什么,学生该做什么,家长应做些什么,这一切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规范。

课改的顺利推进,学校各项工作能取得长足发展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校园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各司其职”。

2011年8月25日,江陵中学三楼的一间办公室里,一排电脑旁10多名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原来,他们正在履行他们的职责——给高二年级分班。严格按照考试成绩,将该年级的800多名学生平均分成15个班。几年来,这样的“工作”,不是教务处做,更不是校领导“说了算”,而是由随机抽取的学生代表在学校电子化办公平台室里封闭操作完成的,然后第一时间在校园网络平台和学校信息栏里同时公布。

据介绍,这是江陵中学的一项制度创新。采取这样的方式,很快就消除了学校的“关系班”和“重点班”。

“江陵中学各项制度的制定,是全校师生集体智慧的结晶。而每一项制度的出台和实施都是为满足学生学习或生活所需,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个性化发展。”党委副书记黄虎成一毕业就分到母校工作,亲历了学校的发展与变化。他说课改以来,

学校在制度创新方面做足了功课,规范管理随之迈上了新台阶。

江陵中学新一届管理委员会名单中,除了校长李大春,党委副书记黄虎成等校级干部,还有自主申报的中层干部、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大到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小到科学分班等也都必须提交学校管理委员会讨论决议,一经决定校领导也无权更改。

这种全员参与的集体决策和规范管理机制,厘清了每一个人的责任,从源头上明确了“责任边界”,提高了学校管理的执行力。江陵中学通过制度和机制创新,规范了课题实验和主题教研等中心工作,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家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绩效考评机制,是学校管理委员会一致通过的决策之一。为了激发大家参与课改和课题实验的积极性,避免“实验成为少数几个人的额外任务”,学校建立了党员干部月绩效考评、制度重建、文化重构,并明确每一个人的职责范围和规范,促使每一个人用心用力工作。

课改实施过程中,李大春发现学校教学、科研是“两张皮”;学校几个主要的职能部门,责任范围不清晰,难免导致工作上相互推诿。为此,学校先后组建了科教中心、德育中心和校务服务中心,有效解决了办事效率低下、工作相互扯皮的问题。

几大平台的建立,为实施有效教学提供了制度保障。在科教中心的服务平台上,《江陵中学教师教学自我评价与反思制度》《江陵中学学生评教师、教师评领导、社区评学校的“三评”制度》等一目了然。电子化、公开化的网络一体化管理服务,对教师电子备课和教学反思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明确要求和具体指导,评价结果与教师绩效考评挂钩。

“老师经常把我们请到前台,从分享不同的解题思路,到不懂的地方集体讨论,这样的学习方式让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和流利表达,因为你随时都有机会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解题策略和思路。”今年16岁的高二(1)班学生朱宇锦说,“大家都这样主动学习,你如果不主动、不作为,就会慢慢被课堂抛弃。”他的同班同学肖晚扬着头说:“现在是被课堂抛弃,下一步就该被时代抛弃了!一想起来,就感到害怕呢!”

江陵中学管理委员会的委员们时常会因为一个问题互不相让,但目标只有一个——为了学校的发展。几次深入了解,身为委员代表的家长余先生对学校奖励学生机制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如果学校的奖励始终只发给考高分的学生,那么一大部分中等或中等以下成绩的孩子将会因为看不到希望而失去学习兴趣。”这位执着的家长不仅找孩子的班主任谈他的想法,还委婉地找校长“理论”。一周以后,学校管理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决定:每学期颁发50个特别奖。无论在学习、生活还是个性特长方面,学生只要有一门能征服大家的“绝活”,就有机会获得该项奖励,并颁发1000元助学金。这项举措,不只是要学生和别人比,更要激励他们和自己比。

一石激起千层浪。制度创新,让教职工和学生都找到了他们自己的位置和今后的奋斗目标。

“在江陵中学,领导该负责什么,教师该干什么,学生该做什么,家长该怎样配合,这一切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规范。当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情,该朝哪个方向去努力时,获得发展的绝不是一部分人,而是校园里的每一个人,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李大春说。

学校不只是学习知识的地方

分数不能替代学习与梦想。好的教育,应该开掘并激发人的潜能,不断提升人们对善的向往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课改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而课程是承载这一历史使命的主要载体,所以培养‘既要分数,又要素质’的学生,自然要在课程上做文章。”基于李大春的高瞻远瞩,江陵中学把学科课程的课时由每天8节削减到7节,增开了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和通用技术等综合课程,并在体育、音乐、美术三科试行选课走班教学。

但是,课程丰富了,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的意见也接踵而至,他们普遍反映:课程负担重,课时严重不足。开齐课程与开足课时的矛盾不可避免地产生。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李大春没有退缩,而是用他的教育智慧破解课改推行中的一个个难题。

学校还对课程进行了二次开发。在开齐课程的前提下,认真落实开课的底限和上限标准,高考科目设置上限,非高考科目设置下限。对理综与文综的教材,按照“基于课本、基于生活、基于学情”的原则,组织学科教师进行二次开发,编写了《人与自然·高中生学物理》《人与社会·高中生学历史》等九套校本教材。学校对学年统考不达标者实行补考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学分制。

在实践中教师们发现,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课程难以落实。于是,李大春组织教师编写《江陵中学学生研究性学习手册》《江陵中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手册》《江陵中学学生社区服务手册》及《走向成人——江陵中学学生十省日志》,并引进传统德育教材《弟子规》;利用周末,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利用晚读报时间,组织学生学习《弟子规》、认真落实《十省日志》。

“三年的实践证明,只有立足课程文化构建综合课程,才能尝到综合课程的甜头而不会觉得它是烫手的山芋。”李大春深有感触地说。

“环境能直接影响人。如果学校不能培养学生发现美、追求美的大美育观,即使分数再高,他也不会是一个真正快乐的人。”李大春和记者一见面,就谈及了他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为此,学校在环境课程开发上下功夫,先后修缮了劝学走廊、圣哲园,增设了十省墙、孙叔敖桥、“文曲江中”牌坊,开辟了课改走廊、师德走廊、党建走廊等,让环境课程化;在学生中深入开展“雅文化、格文化、省文化、孝文化、毅文化”五字德育主题教育,让课程主题化。

在李大春眼里,学校的开学典礼、散学典礼、课外活动、体育运动会、艺术节稍加创新,都将变成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个鲜活的课程。

招生季已过,但刚从“失踪生活”中回归的李大春,幸福与痛苦似乎仍交织在一起。 可是,对江中人来说,这种“幸福的痛苦”来得并不容易。

为什么家长和学生如此青睐江陵中学?李大春将其归结为课改所带来并逐步形成的一种校园文化。“半年后,儿子就有了明显变化:他竟然研究起了水文化,还经常提及学校的阳光讲坛。成绩一般的他兴趣多了起来,每天都很快乐。有一个好心情,学习的动力无疑会更足。”经后来了解,记者才知道说这番话的是一位高三学生家长。

早晨7点15分,一群步伐整齐的学生精神抖擞地跑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边背着《三字经》,一边两人一伙地站出来“报到”,这是篮球教练张侦军自创的招数。“一开始体育生真不好带,自由散漫,经常迟到,我就想出了每次背诵一段或两段古文来签到的办法。可别说,还真管用!”篮球班的这群“大个子”,现在不仅球打得好,《三字经》《弟子规》也都烂熟于心。

“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是学校独特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李大春说,江陵中学本着“求真、唯美、至善、育人”的文化建设理想,积极开发“雅、格、毅、省、孝”德育文化校本课程资源——即培养学生举止文雅、行为儒雅、情趣高雅的雅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优良品格、高尚国格的格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崇尚理想、坚定信仰、迎难而上的毅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省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尊重师长、长幼有序、与人为善的孝文化教育。

江陵中学在李大春和教师们心中,就像自己的孩子,如何定位“全面发展的个体”,早已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赋予学校活动的人、变化的事、静止的物、流动的时空这些‘景物’,有亲切的人文、科学的色彩,将时代感和充满生命力的德育目标物化和景化。”李大春在他的管理札记中如是说。在他和江中教师的心中,“学校不应该只是学习的地方,它还是

承载师生梦想的地方。好的教育,应该开掘并激发人的潜能,不断提升人们对善的向往和对美的执着追求。”尊重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规律和轨迹,提升学生对善的向往和对美的追求,李大春和教师们正孜孜以求。

身为武汉大学教育学院兼职教授的李大春,2007年11月从荆州区教育局走进江陵中学,他最喜欢学生调皮地跑来喊他“李哥”。李大春告诫那些“不听话”的学生,要想有个好人生,首先得学会学习;要想取得好成绩,积极主动是关键。年轻人,切莫贪享一时的安逸,而应主动地创造机会改变人生。

今年的“新高考”,特长生在高考中的表现,同样给江陵中学带来了盛夏的喜悦:鲁东飞以572分被飞行学院录取,贺辰昀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姚易星、张茜、邓智航等体育生被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录取。

学习就像涓涓细流,润物细无声,而不是轰轰烈烈地干革命。课程改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课程改革:彰显校长的领导智慧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冬祥

转眼之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历时十年有余,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也走过了三年历程。如果说课程改革如同一场马拉松,那么经过数年奔跑,当年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横队已经演变成了纵队。显而易见,面对课程改革的重大挑战和发展机遇,不同的学校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大多数学校顺势而为,积极稳妥地推进课程改革,学校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一些原来并不特别突出的学校在课程改革中取得了明显进展,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荆州市江陵中学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之一。反之,过去人们心目中的所谓“优质”学校在课程改革中观望等待、踌躇不前,变化甚微,反而被原先一般水平的学校所超越。这种产生于课程改革中的学校发展“反超现象”,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其个中原因更有待我们深入探究。

不同学校在课程改革过程出现的差异发展,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校长的领导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以此类推,我们也可以认为,一个好校长,就会有一所课程改革的好学校。而这里的“好校长”自然是积极稳妥地推行课程改革的典范。然而,要成为课程改革的好校长并非易事。因为,课程改革是前所未有的新生事物,必然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仅靠校长既有的办学经验必定难以应对,需要校长具有驾驭新生事物的领导智慧。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课程改革彰显校长智慧”。只有那些具备课程领导智慧的校长,才能成为一个好校长,才能带领学校走在课程改革的前列。

那么,课程改革到底需要校长具备哪些领导智慧呢?

第一,引领课程理解的知性智慧。知性,知道人的本性。康德认为知性是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一种认知能力。感性是灵动的,理性是循规的,知性是柔美的。知性基于对人的本性及其现实的感知,链接于对未来发展的理性追求,活跃于感性与理性的交叉重叠区域,因而知性往往比感性和理性更加富有创造性智慧。具有知性智慧的领导者,是引领人们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穿行的智者。就校长领导学校课程改革的具体行动而言,校长的知性智慧表现为对学校特性(尤其是师生的个性特点)的认知和推进课程改革的系统思考。一个具有知性智慧的校长,既不会受困于对当下办学困境的感性认知而裹足不前,也不会因向往理想愿景而脱离现实盲目追逐。为学校构建一条从现实通往理想的进步阶梯,才是具有知性智慧的校长应有的正确选择。四年前李大春受命于危难之际,担任江陵中学校长。适逢湖北省正式启动

篇三: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

附件:

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鄂政办发[2009]63号)精神,确保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顺利实施,根据我省普通高中实际,制定《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并于2009年秋季高中一年级开始实施。

一、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全面完整地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满足普通高中学生毕业和进一步学习的基本需求,为所有学生奠定共同的发展基础。

2.选择性原则。赋予学校、学生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促进学生学有所长,促进学校办出特色。

3.科学性原则。按照各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的特点和要求,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合理设置和安排科目及模块。

4.实践性原则。充分考虑湖北省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差异,从实际出发,保证所有普通高中能够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并取得实效。

(二)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有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

每个学习领域设置若干课程价值相近的科目,科目设置有语文、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

每个科目的课程内容由若干模块组成,分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

(三)课程设置及说明

1.课程设置

普通高中课程内容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

必修课程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执行。

选修Ⅰ模块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并结合我省实际分类别、分层次设置。

选修Ⅱ模块是普通高中根据本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需要和学生兴趣开发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见表1、表2:

表1 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表2 湖北省普通高中学科模块设置安排

2.课程设置说明

(1)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必须全部开设。

(2)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四个学习领域各科目的选修Ⅰ分为选修ⅠA、选修ⅠB、选修ⅠC。选修ⅠA的模块是全省指定的修习内容;选修ⅠB的模块是全省指定的选择修习内容,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模块修习(数学选修ⅠB每个专题均为18学时,学生需在其中选择两个专题修习);选修ⅠC的模块是学校视条件开设的选修内容,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自主选择修习。

在选修ⅠA的模块修习中,修习文、理方向学生按各科目要求选择模块,艺术、体育特长学生在修满必修学分后,可按自身的发展方向选修相关科目的模块。

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完成必修学分所需修习的模块,以及物理、化学、信息技术修满必修学分所需修习的模块,由学生在全省指定的范围内选择。

学生在八个学习领域各科目的选修中,至少要获得22学分。 (3)学生必须修习选修Ⅱ课程,至少获得6学分。 二、课程管理 (一)学制与学时

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每学年分为两学期,每学期分为两学段,每学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

必修和选修Ⅰ课程的每个模块的教学时间通常为36学时。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每个

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研究性学习应保证270学时;社会实践共3周;社区服务不少于10个工作日。选修Ⅱ课程按照模块开发,每个模块可以设计为18学时(1学分),也可以设计为36学时(2学分)。

各学科周课时安排建议如下:

表3 湖北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周课时安排建议

说明:

(1)表3只是学科教学的周课时安排,选修Ⅱ以及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复习的课时由学校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和本校实际统筹安排。学校应指导并保证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

(2)学校应当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时间,其中每学年一周的社会实践宜集中安排,研究性学习活动和社区服务宜适当分散安排。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px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