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培训班补习讲义(通用版)共21讲有答案

更新时间:2024-06-06 22: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语文讲义目录

小四语文第1讲:句式转换.docx 小四语文第2讲:修改病句.docx 小四语文第3讲:标点符号.docx 小四语文第4讲:写景散文赏析.docx 小四语文第5讲:说明方法及作用.docx 小四语文第6讲:环境描写的作用及方法.docx 小四语文第7讲:人物描写的作用及方法.docx

小四语文第8讲: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docx 小四语文第9讲:走进童话世界,感受童话魅力.docx 小四语文第10讲:人物分析.docx

小四语文第11讲:文章的启示感悟类题目.docx 小四语文第12讲:概括文章主要内容.docx 小四语文第13讲:说明类文本阅读.docx 小四语文第14讲:把握文章的中心.docx

小四语文第15讲:赏析陶渊明和“三曹”经典诗文.docx 小四语文第16讲:赏析写景文章借景抒情及写景顺序的技巧.docx 小四语文第17讲:运用移步换景法,写出景物特点.docx 小四语文第18讲:学习写人方法,写出人物的风采(.docx 小四语文第19讲:记事类作文.docx 小四语文第20讲:如何写游记.docx 小四语文第21讲:看图作文.docx

第1讲 句式转换

类型

一、 反问句与陈述句

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一) 反问句变陈述句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3.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二) 陈述句变反问句

第一步与第三步正好相反,第二步一样。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3、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三、 缩句

1、 要知道写的是什么。2、 表示时间、地点、数量、方向、环境、修饰词语(的、地、得前面的词语)

都可以缩去。3、缩句后变成:“名词+动词+名词”或“名词+动词”。 四、主动句和被动句 (一)、主动句改成“把”字句:把主动句中的宾语提到谓语前,再加上“把”字; (二)、“把”字句和“被”字句变换:互换施动者和受动者的位置,同时互换“把”字和“被”字。

五、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

先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按要求减少否定词,改变末尾的标点符号。

1、句式的准确变换; 2、句意的正确理解。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

1、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忘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3.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答案:1、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诲。 2、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3、这里的景色很美,使我们流连忘返。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

1、 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2、这幅画是我们班李颖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3、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答案:1、我们怎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 2、这幅画难道不是我们班李颖画的吗?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难道应该伤他们的心吗?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能不闻不问? 三、 缩句

1、 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含着意味深长的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红四团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汽轮发电机厂的工人师傅把一台台进口钻机熟练地安装好了。________________

解析:1、 要知道写的是什么。2、 表示时间、地点、数量、方向、环境、修饰词语(的、地、得前面的词语)都可以缩去。3、缩句后变成:“名词+动词+名词”或“名词+动词”。 答案:1、山民的话包含哲理。2、红四团取得胜利。3、工人师傅把钻机安装好了。 四、把下列句子分别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1)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迷住了我。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风卷起的尘土遮住了我的视线。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施动者+把+受动者2、受动者+把+施动者

答案:1、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把我迷住了。我被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迷住了。 2、大风卷起的尘土把我的视线遮住了。我的视线被大风卷起的尘土遮住了。 3、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把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找到了。 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适合做灯丝的材料终于被爱迪生找到了。 五、将下列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1、外国人承认中国人了不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都被海鸥老人的故事感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喜欢王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句子中加入(或改)“不得不”、“没有…….不”等双重否定词。 答案:1、外国人不得不承认中国人了不起。 2、没有人不被老人“海鸥老人”的故事感动。 3、幼儿园的小朋友没有一个不喜欢王老师。

A

一、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你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不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2、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很难解释。 3、你不能违背人类的真理。 二、缩句。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来最喜欢这条紧靠着村边的还乡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歌声打破了沉寂。 2、雨来喜欢这条的河。 3、飞蛾飞来飞去。

三、把下列句子改为被字句。

1、十七孔桥把湖岸和湖中心的岛连接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紧紧搂住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厚厚的积雪把树木的枯枝都压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鲜血染红了洁白的衣服,真是惨不忍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湖岸和湖中心的岛被十七孔桥连接起来。 2、我被母亲紧紧搂住。

3、奔驰汽车被库伯先生派人来开走了。 4、树木的枯枝都被厚厚的积雪压断了。

5、洁白的衣服被鲜血染红了,真是惨不忍睹。

B

一、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小苍鹰怎么会获得今天这样的荣誉呢? 2、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遇到困难,我们共产党员怎么能退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先找病因,这个题的病因是用词不当。然后针对病因选方法,应该用换的方法。这个题里的“奖励”用的不当,应该换成“鼓励” 答案:1老师时常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

2. 每个同学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解析:首先先找病因,这个题的病因是成分残缺,句子里缺谓语。然后针对病因选方法,这个题应该用增的方法。这个题是缺谓语,应该增加谓语“养成”“养成?的习惯”。 答案:2、每个同学都应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3. 扫除的同学都走了,只有李刚还在。

解析:首先先找病因,这个题前面说的意思和后面说的意思不一致、不统一,病因是前后矛盾。然后针对病因选方法,用删的方法。“都”和“只有李刚”前后矛盾。删去一个即可。

答案:3.扫除的同学都走了。

4.在联欢会上,我们看到了优美的舞蹈和悦耳的歌声。

解析:首先先找病因,这个题是搭配不当。看到了悦耳的歌声搭配起来不合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所以我们找到病因后就要选方法了,那么我们要用换的方法。把“和”改成“听到了”就可以了。

答案:4.在联欢会上,我们看到了优美的舞蹈,听到了悦耳的歌声。

5.我家新买了木床、衣柜、沙发、挂钟等家具。 解析:首先找到病因,发现这个题中这几个词应该是一类,应该都是家具类,但“挂钟”不属于家具。所以这个题是归类不当。之后我们选择相应的方法,用删的方法。把“挂钟”删掉。

答案:5.我家新买了木床、衣柜、沙发等家具。

6.在国歌声中,五星红旗慢慢地徐徐升起。

解析:首先我们找到病因,发现“慢慢地”和“徐徐”这两个词是一个意思,在这个句子中重复使用了意思相同的词语,显得多余,这句话重复累赘。我们找到病因后就要选方法了,用删的方法。删掉“慢慢地”或“徐徐”即可。 答案:6.在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徐徐升起。

A

1.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 答案:1.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 2.报晓的公鸡是起床的信号。

答案:2公鸡的报晓是起床的信号。

3. 即使你是天才,却同样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教育。

答案:3. 即使你是天才,也同样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教育。 4. 我忍不住不禁笑了出来。 答案:4. 我不禁笑了出来。

5. 妈妈买了水果、桃、苹果,还有巧克力。 答案:5. 妈妈买了桃、苹果,还有巧克力。

B

1 .全班同学都来了,只有小红迟到了。 答案:1.全班同学都来了。

2. 看了这部电视剧,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答案:2. 看了这部电视剧,我们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少先队员要发挥革命传统。

答案:3.少先队员要发挥革命传统。 4.小兴安岭的夏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答案: 4.夏天的小兴安岭是个美丽的地方。 5.庆祝会的会场里,插着五颜六色的红旗。

答案:5.庆祝会的会场里,插着五颜六色的旗子。

C

1. 听了这段报告,使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

答案:1. 听了这段报告,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 2. 我们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方法。 答案:2. 我们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3.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坏的作风。 答案:3.言行不一致是一种极坏的作风。 4. 昨天傍晚下了一夜大雨。 答案: 4. 昨天下了一夜大雨。

5. 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加学习效率。

答案:5. 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1.他的家乡是北京人

答案:1. 他的家乡是北京。

2. 他在外语学院工作,会说三、四国英语。

答案:2. 他在外语学院工作,会说三、四国语言。 3. 早稻熟透了,田野里像铺上了绿色地毯。

答案:3. 早稻熟透了,田野里像铺上了黄色地毯。 4. 因为他有很大进步,但是老师表扬了他。

答案:4. 因为他有很大进步,所以老师表扬了他。

5.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 答案:5. 多读好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

1我把明天放假的消息已经告诉了大家。

答案:1我已经把明天放假的消息告诉了大家。 2语文对我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答案:2我对语文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3.在这次演讲比赛中,得了第一名。

答案:3.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我得了第一名。

4.周老师指导我们做了许多一只一只不同型号的船。 答案:4.周老师指导我们做了许多不同型号的船。 5.在老师的帮助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答案: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端正了学习态度。 6.我们家的生活在逐步提高和改善。

答案:我们家的生活在逐步改善和提高。

7. 任何一切困难都不能吓倒有坚强意志的少先队员。 答案:7. 任何困难都不能吓倒有坚强意志的少先队员。 8.经过普法教育,群众普遍的觉悟提高了。

答案:8.经过普法教育,群众的觉悟普遍提高了。 9.下课了,同学们很有秩序地一下子拥出了教室。 答案:9.下课了,同学们一下子拥出了教室。 10.乌云和大雨一起从天空中倾泻下来。 答案:10.大雨从天空中倾泻下来。

第3讲 标点符号

名称 标点符号 。 用法说明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于陈述句。 举例 句号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问号 ? 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 用于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没有那两只手,这里还不是一片荒坡吗? 句。 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 啊,那么光明的世界! 感叹号 ! 用于感叹句或者祈使句。 你给我滚出去! 逗号 ,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老师说:“汤姆是一个好孩子。” 冒号 : 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 菜架上摆满了蔬菜:菠菜、芹菜、西红柿?? 表示一句话中间并列分句学三个月的,手艺扎根在眼里;学三年的,手艺; 之间的停顿。分号表示的停扎根在心里。 顿比逗号大。 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少年闰土》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 章等的名称。 书名号里还有书名号时,外书名号 《》〈〉 面一层用双 教委主任亲自撰写了《<少年文艺>》发刊词。 书名号,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 表示语言的省略部分。 省略号 ?? 表示语气的断续、延续 表示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表示引用的部分。 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的词语。 引号 动物园里有大象、老虎、狮子??多种动物。 他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铅笔盒里有铅笔、尺子、橡皮和圆规。 爸爸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詹天佑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分号 顿号 、 “” ‘’ 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整天吃吃睡睡不干活,你可真“勤快”呀! 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他问:“老师,‘垂头丧气’的‘垂’是什么意面一层用 思?” 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

号。 表示解释说明 破折号 —— 表示话题突然转变。 表示声音的延长。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2000年6月1日。 那个书包很漂亮,而且装有很多东西——现在不见了! 老师大声喊道:“预备——跑。”

1、识记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2、准确使用标点符号。

一、给下列句子标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1、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 )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 )走到一起来了( ) 2、总攻开始了( )军号声( )枪声( )炮声( )喊杀声( )立刻混成一片( )震动着山谷( )

3、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的劳动群众( )

4、你们坐在敌人只要一发炮弹就能送你们升天的地方( )还在忙什么别的事( )乱弹琴( ) (气愤)

5、商店里什么都有( )服装( )布匹( )文具( )食品( ) 6、赵大叔拍了拍牛头说( )( )累不累( )( ) 7、( )少年彭德怀( )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 )

8、大的面积不是一亩( )水深不到三米( )小的呢( )比菜碟大不了多少( )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 )

9、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1952年10月22日( )

二、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代无绳电话采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泛欧数字无绳电话、个人便携式电话、个人接入通信系统??等,具有双向互呼和越区切换性能。

B.打陀螺讲求技巧,用力小了,陀螺旋转不起来,用力大了,陀螺又容易“栽跟头”,用力匀称,陀螺才能平衡而快速地旋转。 C.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 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黛玉又问妹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D.科学对人类事物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大家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

解析:一、1、逗号用来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句号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它一般用在陈述句和不带明显的命令口气的祈使句的末尾。

2、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较小的停顿。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句子中并列成分,比较小的停顿用顿号,而较长的停顿用逗号,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停顿的长短。

3、问号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不论是疑句,还是设问、反问,当问句的意思表示完了,就用问号表示停顿。

4、感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完了之后的停顿。感叹号一般用在感叹句和祈使句的末尾。凡是感情色彩比较浓的句子,诸如喜爱、赞美、悲伤、怀念、请求、命令、愤怒、惊讶等,在一句话说完后,应该用感叹号表示停顿。

5、冒号主要用于句子中表示提示、总结之后的停顿。用于引述语之前、提示语或总结语之后、解释性的分句之前等。省略号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或意思没有说完的部分。 6、引号:引号表示文中的引用部分,单独使用引号用双引号。 7、书名号用来表示书籍、文章、报刊、歌曲、电影等的名称。

8、分号用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停顿,它所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比句号小。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并列的部分之间用分号。

9、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意思的递进或转折,声音的中断或延续等。 二、A、“等”与省略号不能同用。B、“转不起来”和“栽跟头”后用分号。C、两个问号改为逗号)

答案:1、 , , 。 2、 , 、 、 、 , , 。 3、? 。 4、 , ! ! 5、 : 、 、 、 6、 :“ ? ” 7、 《 》 。 8、 , ; , , 。 9、 —— 。 二、D

A

一、给下列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去好呢 还是不去好呢 2、你看到什么了 孩子 6、全体立正

9、这回翻山使部队养成了一种新的习惯 那就是用脸盆 饭盒子 茶缸煮饭 煮东西吃 10、她问我们饿了没有 这一问正中了我们的心思 11、他时而默读 时而朗读 时而背诵

12、我在市场里买了桔子 苹果 青菜 锤子 钉子等东西

13、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 在化学系学习 李萍考进了中等技术学校 读机械制造专业 我在百货公司工作

16、推开门一看 呵 好在的雪呀 山川 河流 树木 房屋 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18、图书馆里的书真多 梅林童话 上下五千年 十万个为什么 我都喜欢看

答案:1、去好呢 ,还是不去好呢? 2、你看到什么了,孩子? 6、全体立正!

9、这回翻山使部队养成了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煮东西吃。 10、她问我们饿了没有,这一问正中了我们的心思。 11、他时而默读;时而朗读;时而背诵。

12、我在市场里买了桔子、苹果、青菜、锤子、钉子等东西。

13、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考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工作。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14、人们常说的;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就是从这里来的。

15、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水壶要洗,茶壸、茶杯要洗,火生了,茶叶也有了。

16、推开门一看。呵,好在的雪呀!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18、图书馆里的书真多:《格林童话》《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我都喜欢看。 二、所列的四组标点,最适合下面这段话的一组是( )

湖北省江陵县一同志来信反映①人情风正在污染人们的心灵②金钱的多少③表示着人情的轻重④礼品的贵贱⑤显示出关系的亲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 , 。 , 。” B. : , , 。 , 。 C. , 。 , ; , 。 D. , , , ; , 。 答案:C

B

一、改正下列句子中用错或漏用的标点。 1、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立刻,我的脑际浮现出刘大爷的形象:五十多岁的年纪;额前有几道皱纹。

3、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4、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 5、看到这里,他愤怒得浑身热血直往上涌?

6、她暗下决心,一旦成婚,就把支持丈夫干好本职工作,作为今生今世最大的追求。 7、毫无疑问对这种人我们只能诉诸法律。 8、你到底是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9、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是我知道你找我一定有事。 10、你打算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 答案:一、

1、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立刻,我的脑际浮现出刘大爷的形象:五十多岁的年纪,额前有几道皱纹。 3、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4、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 5、看到这里,他愤怒得浑身热血直往上涌!

6、她暗下决心,一旦成婚,就把支持丈夫干好本职工作作为今生今世最大的追求。 7、毫无疑问,对这种人我们只能诉诸法律。 8、你到底是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9、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是我知道你找我一定有事。 10、你打算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

二、选择题。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正确的是

(1)我学习了 小站 这篇课文 作者对小站的描写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 )

A. —— —— , 。 B. “” , 。 C. 《》 , 。

D. : 《 》 , 。

(2)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 不要管我 你们要沉着 别慌张 ( )

A. ,“!,??” B. :“!,??” C. :!,?? D. “!,??”

(3)最近 学校组织我们观看爱国主义影片 闪闪的红星 革命家庭 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A. , 《》 ; 《》 , 。 B. , 《、 》 , 。

C. , “” 、 “” , 。 D. , 《》 、 《》 , 。

答案: C B D

C

一、选择题 (1)、下列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选出对应的作用填空。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转折 C、表示递进的意思 D、表示声音的中断 E、表示声音的延续

1、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 ) 2、小明睁大了眼睛,不解地问:“这——。” ( ) 3、这是在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 )

4、训练动物很有意思——猴子的动作多么像人啊! ( ) 5、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 ) 答案:E D A B C (2)、选出相对应的省略号的作用

A、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或不好意思直接说出口的情景。 B、表示意思没说完或者语意深长,余意未尽,发人深省。 C、表示对引文的删节和对重复说的词语的省略。

1、在广泛的阅读中汲取营养对作文大有好处。正如鲁迅先生说的“读书必须同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枯躁了。” ( )

2、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 ) 3、哎!你这个人真是?? ( ) 答案:C A B

二、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B.高尔基说,小说是“时代的生活和情绪的历史,”鉴赏小说要寻味特定时代人物的思考、憎爱和追求。

C.读罢《故事新编》,终于,我们恍悟:那夷弈、女娲、墨子、宴之敖、眉间尺,不正是鲁迅先生本人传神的自画像吗?

D.上海的越剧、沪剧,河南的豫剧,安徽的黄梅戏,在这次汇演中极为引人注目。

答案:B. 小说是“时代的生活和情绪的历史”,句尾逗号放在引号外。

一、给下列句子标上标点符号:

1、她带走了落叶 纸屑 尘土和果皮 留下了清新的空气与洁净的大地 啊 这不是王阿姨吗 她是我原来的邻居

2、往前没走多远 就听到小丽叫 快来呀 姐夫 我跑到跟前 扒开草丛一看 是个不大的水泡子 水面上波光粼粼仔细一看 挨挨挤挤地都是鱼 我不禁叫起来 啊 这么多

鱼 他连忙脱掉鞋袜 跳进膝盖深的水里逮起来

3、散会了 大家想想我是孩子 应该照顾 就把糖呀 蜜饯呀 橘子呀 拿过来给我说 带回去吃吧 我连连摆手说不要 不要 我家里有 可是爸爸却好像没听见我的话似的 不客气地拿出塑料袋 把糖果一把把地装进去 边装边说 不拿白不拿

答案:1、她带走了落叶、纸屑、尘土和果皮,留下了清新的空气与洁净的大地。啊!这不是王阿姨吗?她是我原来的邻居。 2、往前没走多远,就听到小丽叫:“快来呀,姐夫!”我跑到跟前,扒开草丛一看,是个不大的水泡子,水面上波光粼粼仔细一看,挨挨挤挤地都是鱼。我不禁叫起来:“啊!这么多鱼!”他连忙脱掉鞋袜,跳进膝盖深的水里逮起来。

3、散会了,大家想想我是孩子,应该照顾。就把糖呀、蜜饯呀、橘子呀。拿过来给我说;“带回去吃吧!”我连连摆手说:“不要!不要!我家里有,可是爸爸却好像没听见我的话似的,不客气地拿出塑料袋,把糖果一把把地装进去,边装边说:“不拿白不拿。”

二、李时珍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 许多有用的药没有记载 有些药物只了个名称 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 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 ( ) A.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答案:D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①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

②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 )——她就是作家的母亲!

③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④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 ⑤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

⑥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⑦(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往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⑧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⑨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⑩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儿子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题目是用打比方的手法写的,他把母爱比作 ( )。(2分)

2、把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词换成一个近义词填在括号里,使句子的意思不变。(1分) 3、文段②破折号的用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⑤省略号的用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说说\母亲美丽的梦\是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文段①加上标点符号。

答案:

1、穿针线; 2、自豪;

3、解释说明;表示重复的次数 4、教会儿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5、 , 。 。

二、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1、我们小学生要做到 上课时 积极动脑 动笔 下课时 积极参加有益的活动

2、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 是水浇得不够 是肥施得不够足 还是土壤根本不行 一位雷达兵在生产队当过副队长 他找到了答案 瓜秧开了花要受粉

3、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 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 又长见识 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答案:1、我们小学生要做到:上课时,积极动脑、动笔;下课时, 积极参加有益的活动。 2、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是水浇得不够,是肥施得不够足,还是土壤根本不行? 一

位雷达兵在生产队当过副队长,他找到了答案—— 瓜秧开了花要受粉。

3、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第4讲 写景散文赏析

怎样读懂写景散文

写景,也就是描绘景物,通过作者有条理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一幅优美的风景画。阅读此类文章要注意:

1、 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

我们所学过的描绘景物的文章一般有如下三类:一类是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看见的景物,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类是描写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风、雨、雷、雪、雾等),如《火烧云》、《第一场雪》;一类是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风景,如《鸟的天堂》、《镜泊湖奇观》。如果我们了解了写景文章的类别,阅读中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2、 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因此理清作者的描写顺序,对于把握文章内容有相当大的帮助。写景文章一般有这样几种顺序:

①按空间顺序写。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如《黄果树听瀑》就是按从远到近的顺序来写的。

②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这类文章一般是以参观游览的行进顺序落笔写景,条理清楚。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照出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写的。

③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即描写不同时间景物的变化。如《火烧云》一文是按照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这一段时间里火烧云从形状到颜色的千变万化的情况写的。④按景物的不同类别来写。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3自然段,就分别写了小兴安岭夏天里树木、雾、阳光、草地等景物,层次分明。

3、 理解写景文章的层次

写景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这样三种:

一是总——分结构。这种结构的表现形式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如《桂林山水》就是现总的赞美桂林山水,再用两个自然段分写桂林的山和水,最后又总起来说桂林山水。

二是移位换景的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写。观察点的移动,必然引起景物的变化,或者是随着游览顺序安排层次,这时,文中一般都有明显的“提示语”,告诉你作者走动了,笔下的景变了,如《七月的天山》第二自然段开头“进入天山??”第三自然段开头“再往里走??”第四自然段开头“走进天山深处??”或者是观察点移动,把景物的不同方面并列铺开来写,如《林海》的第5自然段就分别写了“岭、林、花、联想木材、联想兴安”。

三是按时间的推移来安排文章的结构。如《观潮》一文就是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过之后的顺序安排材料。

4、 体会写景文的思想感情

无论是哪类写景的文章,都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借助对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夸张、排比、拟人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对大自然的赞美,或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祖国秀丽山川的赞叹,感染读者,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借景抒情,景中寓情,是我们阅读写景文章应把握的重点。

重点: 1.能找出写景文章的景物特点。 2.能明确写景散文的抒情方式。

难点: 1.能分析作者在写景文中的情感。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3题。

银杏树

①在我们楼前,有一棵靠银杏树。它高大挺拔,像一个威武的巨人。它度过了漫长的岁月,谁也算不出它的确切年龄。

②这棵银杏树的树干笔直笔直,已长到三层楼顶那么高了。假如把大地比做一张弓的话,那么这棵银杏树就是一支将要射向蓝天的长箭。它耸立在一排水杉的前面,暴风雨来了,它用那粗壮的身子保护着杉树。任凭风刮雷劈,毫不动摇。

③它的树枝一律向上伸展,而且互相靠拢,像经过人工修剪似的,又像一个巨人高举着千百条铁的臂膀,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

④春天,枝上萌出嫩芽,闪着黄绿的眉眼。微风拂过,眨眼似的,多像少女那充满活力的妩媚的眼睛。夏天,叶子长成小扇子的摸样,绿得似乎碰就会滴下油来。到秋天,叶子变黄了,一阵风过,摇下一树金片。抬头仰望,就像大地举起一支饱蘸黄色油彩的大笔,要为蓝色天空添一幅美丽的画图。秋天吹得更紧了,片片黄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蝴蝶在追逐嬉戏。冬天,落在地面的叶子渐渐地被尘土掩埋,慢慢地化成肥料融进大地,为来年新叶生长提供养料。

⑤银杏树的果实一串串,黄澄澄。它隐藏在稠密的叶子里面,不易发觉,并不像苹果、桃子那样高高地悬挂在枝头,炫耀自己。

⑥啊,银杏树,你高大的形象,给人们奋发的力量;你那闪光的品德,给人以深深的启迪。银杏树,我赞美你!

1.全文抓住了银杏树的、、、来记叙的。

解析:通过阅读,我们知道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总——分——总。第一段总写银杏树的特点是高大挺拔,中间四个段落分别以银杏树的树干、树枝、树叶和果实为对象进行描写的,

最后一段对银杏树整体抒发感情。所以根据题目要求可知需要填写的是本文中描写的银杏树各部分的名称。

答案: 树干 树枝 树叶 果实

2.你认为本文对银杏树抒发的情感是直接抒情呢,还是间接抒情呢?请说明理由。 解析:直接抒情也称为“直接胸臆”,是作者不借用其他方式而直接倾吐对人对事物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感情。它毫不掩饰,“我口写我心”。由最后一段可以看出对银杏树使用的是第二人称“你”,应该属于直接抒情。

答案: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称为“直接胸臆”,是作者不借用其他方式而直接倾吐对人对事物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感情。由最后一段可以看出对银杏树使用的是第二人称“你”,应该属于直接抒情。

3.银杏树的“闪光的品德”是什么?

解析:写景的目的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写暴风雨来临时银杏树用自己“粗壮的身子保护杉树,任凭风刮雷劈,毫不动摇”表现了坚忍不拔的品德;在第五自然段写银杏树的果实“隐藏在稠密的叶子里面”“并不炫耀自己”表现了不骄傲自大的品德。

答案:坚韧挺拔却不骄傲自大的美好品德。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3题。

秋天的香山公园

①秋天的香山公园,以它独特的美迎接着众多的游人。

②走进公园大门,放眼望去,峰峦重叠,挺拔壮观。山上长满了各种树木,枝叶浓密,人走进去,便淹没在其中了。

③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漫山遍野的红叶。近看红叶的形状不一,有长圆、扁圆、扇形,还有三角形的。远看,山坡上树树交错,叶叶相连,层层叠叠相互辉映,映红了半边天空。在大片大片的鲜红中央杂着深黄色、褐色??就像千万只彩蝶上下飞舞,真是姿态万千,绚丽多彩。一阵爽人的秋风吹过,传来柔和的“沙沙”声,枝摇叶摆,像是在向游人频频招手。

④人们不由赞叹:“多美呀!香山的红叶。”

⑤香山公园里潺潺的流水也很动人。小路旁,石缝里,溪水愉快地流淌着。阳光洒在水面上,闪着耀眼的光芒。有时,溪水聚在几块碎石中间,静静地躺着,小鱼儿在你追我赶地嬉戏。

⑥再看,路旁的花坛里,花儿展开笑脸,争芳斗艳。一串红连成片,鸡冠顶起了花冠。那品种繁多的菊花,伸开了卷曲的花瓣;没有开放的花瓣紧缩着,像一个个彩球。不管是什么花,都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⑦美丽的香山公园,使游人流连忘返。

1.读第3自然段,作者是从、、三方面描写红叶的。

解析:第3自然段共有五句话,第一句引出红叶,第二句围绕红叶的形状来写,第三句和第四句围绕红叶的颜色来写,第五句围绕红叶被秋风吹过的声音来写。

答案:形状、颜色、声音 2.第6自然段,写了、、三种花,是从、、三方面介绍的。

解析:第6段共4句话,中间两句写了3种花的名字及其特点。“连成片”是指面积大,“顶起了花冠”是指形状特别,“伸开了卷曲的花瓣;没有开放的花瓣紧缩着,像一个个彩球”是指开放状态不一。

答案:一串红、鸡冠花、菊花、 面积、形状、状态 3.这篇短文中,作者主要写了哪几种景物:,表现了作者。

解析:本文第2-6段分别围绕树木、红叶、流水和花坛进行叙述。本文开篇写秋天的香山公园有“独特的美”,末段又写“美丽的香山公园,使游人流连忘返”表明作者对秋天的香山公园十分喜爱。

答案:树木、红叶、流水、花坛 ,喜爱秋天的香山公园的思想感情。

A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3题。

漓江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夏天的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江面上有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和五颜六色的游泳圈,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岸边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色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优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1.短文按__________________顺序描写了漓江的景色。 2.漓江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特点,选用文中的词语写下来。

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对漓江的情感是。 答案:

1.一年四季的时间

2.生机勃勃 热闹非凡 丰硕诱人 纯洁安静 3.喜爱和赞美

B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3题。

家乡的小河

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它是宁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她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舞蹈,舞姿优美得就像天空的七彩绸。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轻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中午的小河真是活泼极了。

傍晚小河真可爱。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红,那处绿。又一阵风来,倒映着的泥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倒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寒风任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奚奚簌素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显得更静、更清。

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短文按__________________顺序描写了家乡的小河。

2.家乡的小河一天不同时间的景色各有特点,作者对他们的评价稍有不同,选用文中的词语写下来。

早晨:中午:傍晚:晚上:

3.判断,对的在( )里打“√”

(1)短文反映了作者对家乡小河的喜爱。( ) (2)短文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

(3)短文反映了作者对家乡小河、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 (4)短文是按先概括写再具体写的结构来写的。( ) (5)短文是按先具体写再概括写的结构来写的。( )

(6)短文是按先概括写再具体写最后概括写的概括来写的。( )

答案: 1.时间

2.迷人、活泼、可爱、静 3.(3)√(6)√

C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3题。

三月桃花水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在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秦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咚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那急流的水浪声,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开犁播种啊!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片片花瓣;边疆看见村庄上空,很早很早,就升起了袅袅炊烟??

比金子还贵啊,三月桃花水! 比银子还亮啊,三月桃花水!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啊!掬一捧,品一口,让这三月的桃花水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

1.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1)第一自然段作者把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的情景。 (2)“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淌。”这是一种的写法,写出了。 2.看到这么美的三月桃花水作者会是怎样的心情?

3.“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说说你从明镜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我看见 我还看见 答案:

1.(1)三月的桃花水融化欢快地向前奔腾(2)拟人 河水映照着朝霞向前流动的情景 2.惊喜、高兴、激动。

3. 飞上天空的燕子、披上了长发的垂柳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3题。

黄山之美始于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1.这段文字采用了结构,全文是围绕“。”这样一句话来写的。

2.这段话分别写出了、、三大名松迷人的姿态。

3.这段话描写生动,请你从文中摘录一个可以证明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的句子。 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 摘录:

判断的理由:

答案:

1.总——分 黄山之美始于松 2.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3.直接抒情 黄山之美始于松。作者不借用其他方式而直接倾吐对黄山的松的喜爱之情。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3题。

苹果之乡

我长在苹果之乡,一年四季,观赏着苹果园的动人景色,对果园产生了特殊的感情。 春天,万物焕然一新。一片片苹果林,在春风里伸枝抽叶,,吐花展瓣,争芳斗艳。远远望去,就像罩着一片片粉红色的轻纱。一些妇女在花丛中施肥、锄草、浇水。金色的蜜蜂,成群结队地展着翅膀,“嗡嗡”地跟在这些阿姨的身旁,扑花采蜜。真是一派繁忙的动人景象啊!

到了夏天,伏果开始下树登市。

果园里最诱人的季节,还是秋天。如果你在农历九月份来,你看吧,那场面确实是迷人的。满树累累(lei lei)硕果,把树枝都压成了弓形。这些大苹果,有深红的,金黄的,翠绿的;品种有红玉、国光、元帅、香蕉、金星等十几种。远远望去,就像片片村林挂满了珍珠和玛瑙,真逗人喜爱。这是个丰收的季节。早晨,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人们就开始了紧张的采摘劳动。有的爬上梯子,有的攀到树上,轻轻摘,稳稳放。叔叔们把苹果运送到选果场。选果的阿姨,按质分级,选出那一般大小的水光溜滑的苹果,用洁白的纸包装进木箱,准备运往国内外市场。

冬天,人们忙着在果园里松土,,治虫,施肥,采取防冻措施,争取来年有个更大的丰收。

1.文章写了一年四季果园的动人景色,主要写了___ 、___两季的景色。 2.填空。

(1)\这些大苹果,有深红的、金黄的、翠绿的;品种有红玉、国光、元帅、香蕉、金星等十几种。\这句话写出了苹果的和。

(2)第4自然段中第6-8句具体描写了\紧张的采摘劳动\。请认真阅读这几句话,把采摘劳动的过程,每句分别用一个动词概括,填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 )→( )→( ) 3.这篇短文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春 秋

2.(1)颜色多 (2)种类全

3.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喜欢苹果,尊敬劳动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3题。

你悄悄地走来,默默无声。你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美丽的秋景,你给人们带来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花园。刹时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菊花开了。它们有的把波浪似的金发披在肩上,有的把美丽的长裙系在腰上,光彩夺目,美不胜收。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田间。秋风过处,五谷飘香。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象翻滚着的千层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这时候,地里的人可忙了,到处笑语欢歌,机声和鸣。

你悄悄地来,走进果园。看,树上硕果累累。有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红扑扑、黄澄澄、紫盈盈??好可爱啊!大大小小,五光十色,数不胜数。孩子们在园中嬉戏,他们爬上树去,摘一颗果子,咬一口,甜丝丝、脆生生、酸溜溜??

你悄悄地来,走上山坡,带去了一件黄衣裳,一件红衣裳。瞧这边的山上,黄花遍地与稻田相接,像镀上了一层金色;瞧那边的山上,霜叶如醉,遮盖了半个天际,红得像火焰在燃烧。这一黄一红,时分时合,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我迷恋你啊,秋!我赞美你啊,秋!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1.本文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2.本文的抒情方式为(填写“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 3.请分析本文作者的情感并说出理由。

答案:

1.花园,光彩夺目,美不胜收;田间,秋风过处,五谷飘香;果园,五光十色,数不胜数;山坡,一红一黄,时分时合,给人一种说不出来的美感。

2.直接抒情

3.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秋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可以从“我迷恋你啊,秋!我赞美你啊,秋!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可以看出。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3题。

我爱水,所以我爱大海,爱长江,也爱小溪流。但是,我最爱的还是湖。

静静的湖,像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我喜欢独自一个人坐在湖畔,看着平静的湖面幻想。我想,湖中一定有一个明亮的水晶宫,那是鱼儿的家园,不然它们为什么会整天那么欢快?水晶宫里一定有一块巨大、发光的翡翠,不然湖水为什么绿得这样美?我凝视湖面,偶尔投一枚石子,让它激起一道道波纹,或是放一只纸船,让它随着湖波漂荡。

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动人。

细丝般的春雨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织出湖——这块绿色的“锦”。“锦”上无穷无尽的圆环,像美丽的姑娘绣出的朵朵鲜花。

雷雨到来的湖真热闹。你看,天空中一道亮光,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你听,“轰隆”,礼炮响了,大会就要开始了,等大雨一落,联欢会立刻开始。你看见湖面上竞相开放的雨花了吗?那正是翩翩起舞的金鱼姑娘头上的玉花。你想知道节目是否精彩吗?那“哗哗”的雷鸣般的掌声会把一切都告诉你。

湖是美的??

1.作者从和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生动具体地描写了雨中的湖, 全文记叙了,表达了。

2.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礼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礼炮”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玉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掌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细雨中的湖 雷雨中的湖 湖是美的 对湖的热爱之情 2.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动人。 3.闪电,雷声,雨滴到湖中的波纹,雨声.

第5讲 说明方法及作用

小学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1.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作用: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2.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方法中的打比方与修辞手法种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作用: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或把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

3.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作用: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4.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作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重点:能区分四种常用的说明方法并了解其作用。 难点:能按要求修改或写出含有说明方法的句子。

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这尊雄伟的佛像高 71 米,也就是快有北京饭店新楼这么高了,数十里外都可以看到。它的头长 14.7 米,宽 10 米。头顶上每一个螺髻都可以放入一张大圆桌。他的耳朵长 7 米,耳朵眼里可以钻进两个人。它的脚背宽 8.5 米,可以围坐 100 多人。它比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最高的大佛要高出三倍,过去认为世界最大的阿富汗巴史安大立佛,高 53 米,而乐山大佛比它要高出 18 米,乐山大佛真是大的惊人。游人们在瞻仰它的时候,莫不对我国古代的雕塑师们在设计和塑造这尊佛像时所表现出来的伟大魄力和高度的智慧,表示赞叹和钦佩。

1.以上文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段各有什么作用。

解析:从“71米”“14.7米”“100多人”可以看出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从“快有北京饭店新楼这么高了”“比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最高的大佛要高出三倍”可以看出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再分别写出列数字和作比较的作用即可。

答案:使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列数字在本段的作用是用准确的数字说明乐山大佛有多大。作比较在本段的作用是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乐山大佛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旅行鸽和普通的鸽子非常相似。不过,他的后背是灰色的,似乎还有些发蓝,而胸前的

颜色又是鲜红的,所以看上去是那么的绚丽多彩。

旅行鸽不仅好看,而且数量繁多,曾经地球上数量最多的鸟类之一,当它们组成庞大的队伍,唱着高昂响亮的歌儿,飞过北美洲上空时,鸟群遮住了阳光,地面上一片昏暗。有的旅行鸽的队伍长达十五公里,宽两公里,数量足有两一只。

改变旅行鸽命运的,是它的肉食用起来味道鲜美。如果用棍棒向天空挥动几下,就能打下好几只旅行鸽。如果用猎枪,捕杀几百只甚至几千只就更不在话下了。这就是当时的事实。那时候,每天都有几百万只旅行鸽被火车送到城里,变成了餐桌上的佳肴。随着人们对森林的大面积砍伐和狩猎活动的普遍进行,旅行鸽的数量逐渐减少。1900年的一天,随着一声枪响,最后一只野生的旅行鸽被击伤了。1909年,曾经有铺天盖地阵容的旅行鸽,只剩下三只了,它们生活在一家动物园里。1919年9月1日,最后一只旅行鸽在这家动物园中死去,美国所有的报纸和电台都报道了这一消息。

旅行鸽从铺天盖地到物种灭绝,只有短短的五十年时间。而在二十世纪,竟有数以百计的动物,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1.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解析:从“旅行鸽和普通的鸽子非常相似”可以看出使用的是作比较;从“有的旅行鸽的队伍长达十五公里,宽两公里,数量足有两一只”可以看出使用的是列数字;从“1900年的一天,随着一声枪响,最后一只野生的旅行鸽被击伤了”可以看出使用的是举例子。

答案: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

2.使用其中一个说明方法再写一个句子。

解析:从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中选择一个进行造句即可。

答案:作比较。临街的窗子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A

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春雨过后,竹林里,尖尖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一夜之间,新竹遍地。

竹子是怎样长成的呢?它是一年成材的植物。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开始萌发。春季,是竹子生长的旺期。可这时,常常因为土壤比较干燥,水分不够,笋芽都藏在土里。等到一场春雨下来,土壤里水分多了,春笋吸足了水分,就破土而出,一日能长一、二尺,有时还能长高一米。春笋成竹,不到一年时间,就能长成竹林。

竹子能做成笙、笛、箩筐,能制成扁担、竹杠、脚手架,为人民盖房作梁,它都默默无言,甘心情愿。它的枝丫,扎成扫帚,也能除污去尘;甚至它的落叶,也要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烂成肥料。它,从根到梢,从竿到叶,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

1.划线句子使用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答案:列数字。用准确的数字说明春笋的成长速度之快。

B

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王太太挑了两个大瓜,交了钱,看看别人都在抢小瓜,似乎又有些犹豫。 王先生看出她犹豫,笑笑说:“你吃瓜吃的是什么?吃的是容积,不是面积。那小瓜的半径是大瓜的三分之二稍弱,容积可是按三倍平方算地。小的容积不到大的30%,当然买大的赚。”

王太太点点头,又摇摇头:“ 你算的不对,那大西瓜皮厚,小西瓜还皮薄呢,算容积,恐怕还是大的吃亏。”

却见王先生胸有成竹,点点头道:嘿嘿,你别忘了那小西瓜的瓜皮却是三个瓜的,大西瓜只有一个,哪个皮多你再算算表面积看。

王太太说:“头疼,我不算了?”

两个人抱了西瓜回家,留下魏师傅看得目瞪口呆。

1.划线部分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各是什么?

答案:列数字和作比较。列数字的作用是用准确的数字说明大西瓜的利用率高。作比较的作用是让王太太知道买大西瓜比较合适。

C

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大自然真是千奇百怪,样样俱全。风就是其中的一种。 风对于我们并不陌生,风像一位神奇的隐士,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会儿,又像凶神恶煞,疯狂地抽打着你的身躯。总之,它是变化无常的。

那么,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很简单。只要空气流动,就会产生风。

地球上,有6个风带:南、北信风带,南、北东风带和南、北西风带。由于这6个风带的纬度、方向和速度的不同,就会出现我们所说的不同种类的风。此外,风形成的因素还有地形的高低、气候的冷暖等。

风对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代,劳动人民利用风的原理,给船加上风帆,近代,由于热机的发明,帆船的地位逐渐下降,但是,又由于现代“经济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反复冲击,帆船的地位又逐渐回升了。将来,新型的帆船会乘风破浪地出现在辽阔的海洋上。

我国人民很早就利用风车磨面。现代,美国的一个研究机构,做了一个大风车,用来发电,其发电量足够一个1500户人家的村镇使用。不过,风也有它有害的一面。美国出现过的黑风暴。曾席卷大半个美国,将3亿吨优质土统统吹入了大西洋,墨西哥湾的以及加勒比海的飓风,都给当地人民带来灾害。

风是大自然的现象。它能给人类造福,也能给人类带来灾害。但是,人是大自然的主人,他们有能力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相信不远的将来,风一定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幸福。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风,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进行说明的。

答案: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提灯笼的小飞虫

温暖的夏夜里,草丛里多么热闹!有各种小虫在唱歌,还有一闪一闪的小飞虫,像提着灯笼在漫游。它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或者把光熄灭,让你看不到它,它就是萤火虫。

它是你想捉到的最可爱的一种甲虫。它不咬人,不蜇人,它的光是凉的,并不会烧你的手。

萤火虫在地上产卵,刚刚孵出的小萤火虫藏在地下,或是躲在烂木头里。萤火虫有很多种,有一种萤火虫不会飞,还有一种萤火虫特别大,放几个在玻璃瓶里就很亮,可以用来照路。

科学家认为,萤火虫发光是为了找到自己的伙伴,同时让夜间寻食的鸟儿知道它们是哪种昆虫。大多数夜间寻食的鸟儿都不喜欢吃发光的萤火虫,它们看到发光的飞虫就不去管了。

多年来,科学家们试图发现萤火虫发光的秘密,他们希望能造出同样柔和的,不烧伤人的光来,为家庭和街道照明。

1.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__(说明方法)对萤火虫的___________(特点)进行说明的。 答案:作比较 有光却不热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最引人注目的是公园的一角。这里有一个圆形的喷水池,池中有一座别致的假山。池里的水清润(rùn)得宛如一块天然的翡(fěi)翠,平滑无暇,清澈见底。当微风拂过水面时,水面上就泛起层层鱼鳞般的波纹。池中的假山是由好几块奇石巧妙地堆成,很精巧。假山顶端喷出一股又细又高的水柱。那水柱喷出后,又斜落下来,成了一串银白的水珠,晶莹耀眼。微风吹过,犹如点点白梅撒在水面上,荡漾起一圈圈小小的涟漪(yī),飘散在空中,仿佛给假山披上一层轻纱,格外美丽。

1.选文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答案:打比方。作用是使公园里的各种景物更加生动形象。

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蚓生活在土壤中,以腐殖有机物和泥土为食。凡经它吞入而排出的泥土均成团粒结构,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而且它排出的粪便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富有硝酸盐、酸盐和钾盐,可以改变酸性或酸性土壤,使其变成中性,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因此,自古

以来,蚯蚓就被人们誉为“耕耘能手”和改良土壤的“功臣”。

蚯蚓有惊人的消化系统,嗜吃粪肥和各种有机废物,除玻璃、塑料和金属外,其他垃圾它都“吃”,诸如蛋壳、香蕉皮、硬纸板或下水道中的污物,它都吃得津津有味,而且胃口大得惊人。美国加利福尼州的一座蚯蚓养殖加工厂,养殖了五亿条蚯蚓,每天能吃掉垃圾200吨,并获得了大量的优质肥料。日本的一家工厂,每年处理木纸浆残渣需要40万美元,而购进125吨蚯蚓后,不仅及时清理了这些废料,还可以转而将蚯蚓粪卖给附近的菜农市场,很快就收回了成本。所以,蚯蚓既是保护环境、处理城市有机废物的“生力军”,又是优质肥料的天然制造者。

1.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答案: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在云南境内有一颗耀眼的“绿色宝石”,它就是我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宝库——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古木参天,藤萝蔽日,进入林中就像到了奇花异树的海洋。这里的望天树高达七、八十米,一拾起头就能看到它的树冠,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巨人”;这里的古椿树粗壮高大,就是几个人拉起手来也围不拢。这里有重量惊人的黑黄檀;有钢铁一样硬的铁力木;有能够分泌毒液的箭毒木,也有能够供应淀粉的西米树。

常言说“独木不成林”,可在西双版纳,一棵树往往就是一片森林,有的竟是一座空中花园。一棵千年的大椿树,光它的气根就有二三十根。那些气根悬生在大树枝干上,直插泥土,简直就像是一根根粗壮的支柱,很难分得清哪里是主干,哪里是气根。远远望去,一棵树就是一片森林。另外,在那些高大的乔木或油棕上,往往有几十种乃至上百种依附植物。每逢春天,许多依附植物能够开出鲜艳的花朵,红的、黄的、自的、紫的??争奇斗妍,一棵树就是一座空中花园。

西双版纳的植物不但姿态万千,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油棕被称为“世界油王”,可西双版纳的油瓜的含油量比油棕还要高出许多。这里的扁担藤简直就是一座座“天然饮料厂”。当你口干舌燥的时候,只要用刀砍断一根扁担藤,清甜可口的汁水就会像喷泉一样流出来。这里的黑心树是难得的“木材仓库”。这种树不怕砍,不怕伐,只要留下一段树桩,很快就会萌生出许许多多的嫩芽,两三年的功夫,这些嫩芽就能长成10来米高、比碗口还粗的大树。这种树的寿命特别长, 一般的可以活200到400年。一家人种上几棵黑心树,烧柴的问题就解决了。

种类繁多,郁郁葱葱的植物,不仅美化了这里的山川,也给这片绿野中的珍稀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场所。千百年来,生活在西双版纳的人们十分爱惜这块“绿色宝石”,使它永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1.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答案: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第6讲环境描写的作用及方法

环境描写的作用及方法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

环境描写的作用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3.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5.推动情节的发展 6.深化作品主题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限制其活动的特定场所,它决定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同时,人物性格有时也反作用于环境。写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文,除情节外,也要写好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写好这两种环境,可较好地烘托人物,进而充分、明确地表达中心。

运用环境描写要做到:目的明确——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

之感;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无论是自然环境描写还是社会环境描写都主要有两种写法:

客观描写:是比较真切地再现景物原形的描写,通过写景来写情,即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

主观描写:是指作者带着主观情感去写客观景物,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主观感情融入景物之中,这在写作中称作“寄情于景”。

重点:1.在文中准确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具体作用。 难点: 1.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一、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习题。

绿孔雀寨

古时候,橄榄坝人的祖先一直过着流浪的生活。一天,突然从天上传来一阵阵叫声:“到橄榄坝去,那里会让你们过上幸福的好日子!”大家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只绿孔雀,绿孔雀说完,就展翅向远处飞去。人们跟着绿孔雀向前跑。

跑啊,跑啊,人们历尽了艰难困苦,终于到了大坝子。但是,那里到处是沼泽,成群的蚊子黑压压地飞来飞去。有的人看了,说:“绿孔雀不是骗大家吗?”好多人受不了这里的环境,都纷纷离开了,继续过他们的流浪生活去了。

但是,一些坚强的人留了下来,决心用自己的双手建设橄榄坝。

一年年过去了,橄榄坝慢慢变了样。一片片整齐的竹楼,竹楼周围是数不清的竹丛和果树,有芒果、木瓜、荔枝、柚子、芭蕉??一树树、一枝枝挂满累累果实,远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成群的牲畜,金黄的稻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pf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