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阅读推荐书目汇总

更新时间:2024-04-23 00: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专业本科生阅读推荐书目

1. 《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当代学前教育译丛》 作 者:(美)约翰逊 等编 译 者: 华爱华 等译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5月1版

内容简介:本书一直围绕四大部题展开讨论。第一章通过各种有关游戏的理论、观点和定义,试图回答什么是游戏这个复杂的问题。第二章则围绕什么是好的游戏这个问题展开 讨论,论章引用相关的研究理论探讨了游戏与各种行为以及与儿童各个发展领域的关系。本书前半部分的其他章节则分别讨论了游戏的发展(第三章)、个体差异 (第四章)、文化与社会阶层因素(第五章),以及在治疗、住院和特殊教育情形下的游戏干预(第六章)。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它是儿童世道的通用语言,好的游戏是儿童未来发展的前奏。约翰逊博士试图将有关游戏和发展的研究和理论与早期教育实践和原则联系,告诉你:什么是游戏?什么是好的游戏?家长和幼儿教师应该如何通过游戏进行启蒙教育,帮助儿童更好地发展?

2.《幼儿园游戏》 作 者: 董旭花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8月1版 内容简介:本书是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也是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对应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整,本书立足于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吸收国内外游戏研究的最新成果,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的最新理念,案例详实,强调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本书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游戏基本概论、游戏发展历史、游戏环境、游戏指导、游戏与课程等实践热点问题,以及亲子游戏、游戏诊断与治疗、国外游戏理论等延伸部分。书中选用大量案例,有助于弥补学生缺乏经验的不足,使学生的学习更体现自主性、参与性和实践性。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在职教师的培训教材和参考资料。

3.《学前儿童游戏》 作 者: 邱学青 著 出 版 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12月1版 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学前儿童游戏的有关原理、结构和实践操作等问题,在介绍学前儿童游戏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的同时,展示了游戏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价 值以及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特征,探讨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机构中存在的必然性,提出了适合幼儿园教师参考的可操作的原理和经验,尤其是教师在游戏中如何更有 效地发挥教育作用,以及指导游戏的策略和方法:在关注正常教育机构中集体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的同时,引进和介绍了对待个别儿童

1

的发展诊断的游戏治疗方 法,并展现了作者利用游戏治疗实施干预的具体方法的案例。本书有助于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现状,为人们将游戏从观念层面向实践层面的转换搭建了桥梁,可以作为各级、各类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参考资料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用书。

4.《儿童游戏通论》 作 者: 刘焱 著

出 版 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年12月1版 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在多年来教学和研究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而撰写的一部新著。书名题为《儿童游戏通论》,是试图把儿童游戏置于社会文化、儿童发展 和教育学的多维视野下,综合运用人类学、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观点,多角度、多层面地探讨儿童游戏的意义、特点、价值和功能,揭示儿童游戏和社会 文化、儿童游戏和儿童发展、儿童游戏和学前教育之间复杂的关系,以期建立一个视野比较广阔、内容比较全面、既注重理论研究、又关注教育实践的儿童游戏理论 新体系。

5.《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 作 者: 黄进 著

出 版 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6月1版

内容简介:本书是关于游戏与教育关系的一部专论。它独辟蹊径,从人类思想史上游戏精神的演化历程出发,对游戏的内涵和概念做出了不同层次的分析,并以此来观照当前 的幼儿教育现实,采取阐述与批判相结合的方式,梳理了游戏与幼儿教育的关系。从游戏精神到具体的游戏活动,从“儿童中心”到“对话精神”,从幼儿作为游戏 者到教师作为游戏者,从传统玩具到现代玩具,本书都做出了富有特色的论述。

6.《学前儿童游戏教程——复旦卓越·全国学前教育专业系列》 作 者: 翟理红 主编 出 版 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9月1版

内容简介:本教材根据使用群体的特点,重视教材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因此教材具有观点外显、思路清晰、表述通俗、文例结合、立足现实的特点。全书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六章)主要涉及游戏的概念、观点、操作的原则和方法等,解决学习中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第二部分(第七章)主要是对理论观点的延续和具体化,通过案例解决学习中的“怎么做”的问题。本教材可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作为早教机构和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参考资料。

7.《幼儿游戏理论——学前教育丛书》 作 者: 华爱华 著

出 版 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年12月1版

2

内容简介: 编写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材,力求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幼儿园在职教师的特点出发,体现时代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师范教育的专 业性和综合性;理论与实践的应用性和针对性。编者在编写时尽可能把最新的研究成是吸收并渗透到各课程教材中去;在专业知识体系安排上,注意与中等师范及高 等师范本科阶段知识结构的衔接;在综合方面,针对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情况,加强基础,拓宽知识面;在教材的编排体例上,根据幼儿园教师在职、成人、师范教育 的特点,安排了学习提要、思考与练习、参考资料等,便于学员业余进修及自学。

8.《在游戏中发展儿童:以游戏为基础的跨学科儿童干预法》 作 者: (美)林德 著,

译 者: 陈学锋,江泽菲 等译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4月1版 内容简介:游戏是儿童最普遍的语言。所有儿童,无论其文化背景,都在游戏着。游戏包含着运动、操作物体或与他人交往。游戏激发着儿童的动机,因此他们自动地投入游戏 并且坚持到底一定要达到他的目的。 本书对儿童游戏的观察提供了有价值的替代方法,使我们能够提供对儿童的技能、学习风格、动机因素、交往模式和行为的功能性信息。这些信息就可以使我们能够 基于儿童的优势和准备好的领域来制定个别化的发展和教育措施。

9.《在游戏中评价儿童·以游戏为基础的跨学科儿童评价法》 作 者: (美)林德 著,

译 者: 陈学锋,江泽菲 等译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4月1版 内容简介:游戏是儿童最普遍的语言。所有儿童,无论其文化背景,都在游戏着。 过去对儿童发展状况的评价通常使用经过严格抽样标准化的工具,由于样本中有限的文化、语言、生物、环境等因素和儿童能力水平会导致使用这些工具测量的结果 自相矛盾。如果接受这种测试的儿童与样本不符,结果就有可能出现错误,就可能导致对儿童发展支持的需求程度作出高估或者低估的结论。因此,我们无疑需要一 些能够适应不同文化和个体需求的评估方法。 本书对儿童游戏的观察提供了有价值的替代方法,它使我们能够提供对儿童的技能、学习风格、动机因素、交往模式和行为的功能性信息。这些信息就可以使我们能 够基于儿童的优势和准备好的领域来制定个别化的发展和教育措施。

10. 《幼儿游戏之旅》 作 者:陆娴敏 编著

出 版 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年9月1版 内容简介:《幼儿游戏之旅:研究性游戏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前言,序,踏上幼儿游戏的旅程,友情导读,蓝篇,推开游戏之窗,游戏是什么?幼儿游戏是什么?打开游戏之门,想知道幼儿研究性游戏的来历吗?等等。

3

11. 《游戏中的科学》 作 者:(德)普雷斯

译 者:王泰智 沈惠珠 等译 出 版 社: 海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6月1版

内容简介:《游戏中的科学》是德国最经典的科普读物之一,从1964年出版至今畅销不衰,仅精装本从1967年到1995年就再版了21次之多。美国、英国、法国、 西班牙、芬兰、印度、日本、韩国、以色列??很多国家都有这本读物的译本。这本书还是家庭关系的黏合剂、教师的好帮手,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书中设计的小实 验,指导孩子或者和孩子可以一起做游戏,分享快乐,成为孩子生活和学习的得力伙伴。该书以400多个游戏帮你解开自然科学的秘密,了解自然科学的规律,探索动植物的行为方式。所有这些小游戏都简单得令人吃惊,操作起来也毫不费力,实验所用的材料和工具就在你的身边。这些妙趣横生的小游戏看似简单,其中却隐藏着并不简单的科学原 理,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学习科学知识,激发对科学的巨大兴趣,也开阔了孩子的眼界,培养了孩子的实际动手能力。本书为每个游戏提供了详尽的说明和图解,启发 孩子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在游戏中走近科学,是一把开启科学不可或缺的钥匙。

12.《中国教师新百科——幼儿教育卷》 主编:袁贵仁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年:2003年9月1版 内容简介:《中国教师新百科》是国家教育部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共同组织编撰的一部大型教师专用百科工具书。它是面向21世纪教育,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按照求新、求实、求活的原则编写的一套综合性教师案头工作用书。全书分《中学教育卷》、《小学教育卷》和《幼儿教育卷》三卷,由国内200余位中、小、幼教育专家历时两年,精心编写而成。《中国教师新百科——幼儿教育卷》体现21世纪教育发展对幼儿教师的新要求,着眼于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幼儿服务。本书各卷的主要内容,均以幼儿教师专业化为导向,幼儿教师必备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科教育学及教育实践为主体。本书侧重于为广大幼儿教师研究和解决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疑难问题,提示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反映改革开放20年来幼儿教育领域出现的新理念、新课题、新事物、新观点,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13.《成长在路上—幼儿园新教师必读》 主编:何桂香

出版社:农村读物出版社 出版年:2009年9月1版

推荐理由: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幼儿教师,这本书将引领你走向成功之路。本书共七章,结合新教师的实践需要,从角色转换如何做;幼儿、家长、同事的问题怎样应对;常规培养的灵巧方法;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的技巧;如何写计划、总结、观察记录和反思;如何开展主题活动和新教师经验几个方面给了新

4

教师许多参照,内容全面而实用。

14.《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系列丛书》之《数学教育》 主编:张俊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7年10月1版

内容简介:本书尝试用对话的方式,和幼儿园教师做一次无声的交流。共包括7个部分,共计101条建议。每条建议独立成章,但相互之间又有关联,其内容基本覆盖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方面面: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到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从教学活动设计到操作材料的提供,从领域渗透教育到日常生活教育,乃至如何评价幼儿数学学习与发展……是一本向广大幼教实践工作者呈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思想性与实用性皆备的小册子。

15.《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系列丛书》之《语言教育》 主编:张明红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7年12月1版

内容简介:首先,给老师的建议意味着一个理论的高度。其次,给老师的建议意味着一种实践的积淀。最后给老师的建议意味着一种心灵的交融。本书是在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出版的一种面向广大幼儿园教师的实践指导性读物。它反映了幼儿教育实践的需要,可以给广大幼儿园教师新的启发。全书分为七篇,为语言教育目标内容篇、教学方法篇、活动设计篇、环境材料篇、领域渗透篇、日常生活篇、发展评价篇。

16. 《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系列丛书》之《美术教育》 主编:孔起英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8年1月1版 内容简介:这是本向广大幼教实践工作者呈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思想性与实用性皆备的小册子。本书尝试用对话的方式,将编者们曾经遇到过的困惑、思考过的问题、实践过的方法,和幼儿园教师做一次无声的交流。 全书包括7个部分,共计101条建议。每条建议独立成章,但相互之间又有关联,其内容基本覆盖了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方方面面:从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本理念到美术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从教学活动设计到操作材料的提供,从领域渗透教育到家庭生活教育,乃至如何评价幼儿美术学习与发展。对于这些问题,本书不能说已经给出了完满的答案,事实上也不存在一个拿来就能用且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办法,本书只是希望这些建议能给教师一个寻找答案的方向,并在教师们丰富的、生动的和创造性的实践中获得真正的生命力。

17. 《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系列丛书》之《给幼教实习生的101条建议》 主编:步社民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7年12月1版

内容简介:本书中的101条建议就是多年来幼师教育专业实习经验的结晶,主

5

要是针对幼教学生在实习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而设计的。本书的作者有多年指导幼教学生实习的经验,他们在工作中注重经验积累,并进行总结和提炼,撰写了这本富有现实针对性的实习指导用书。本书对于幼教专业本、专科学生以及到幼儿园实习的其他教师或幼教研究工作者们来说,均具有积极的教育价值和实践意义。

18.《老师,你在听吗?——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师幼对话》 作者:[美]丽莎·波曼著, 译者:汪寒鹭 李艳菊 陈妍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2010年1月1版 内容简介:本书向幼儿教师介绍了倾听儿童,与儿童进行言语互动所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包括科学的儿童观和儿童学习观,把握对话时机、创设对话环境的策略以及促进、收集、解读和应用对话的支能与技巧。全书深入浅出,实例丰富,有助于幼儿教师更好的了解儿童,反思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纠正自己的不适宜言行,人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19.《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 主编:王化敏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8年10月1版

内容简介:本书是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策略汇集。内容包括《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三部分,用52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了当前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教育技能。着重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改善幼儿受教育环境、促进家长和社区参与早期教育的新策略。帮助教师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教育理论与日常生活、教学活动的相关性,在新教育观念与行为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本书可以作为幼儿教师开展日常教研和培训的指导手册。每个问题的内容和形式都可以成为一次教师培训或教研活动的基础。希望幼儿教师和专业人员在阅读和运用本书的过程中,获得全面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新技能、新思考和新发展。

20.《幼儿园教学艺术》 主编:刘云艳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7年2月3版

内容简介:《幼儿园教学艺术》一书的面世,是编著者们对幼教界同仁,特别是对幼儿教师的一个新的奉献。幼儿园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只有在正确观念指导下的操作方法,才是培养幼儿素质发展的教学方法,在正确观念指导下的操作,才可以说是我们所需要的幼儿园教学艺术。本书将教学艺术的内容,加以具体解析,分为教学组织的艺术,教学方法的选择艺术、教学语言的艺术,教学的非语言艺术、提问的艺术,随机教学机智的艺术、观察幼儿的艺术等。书中列有丰富的案例分析,教学活动的训练,评价指标,以加强本书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6

21. 《和孩子一起跳舞——给中国幼儿教师的50封信》 作 者: (美)吴放 著,

出 版 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2月1版 内容简介:《和孩子一起跳舞:给中国幼儿教师的50封信》内容主要包括:前言,透过孩子们眼里的万花筒来看世界,“男孩子、女孩子,大家平等,都一样!”,认识“有 不同能力的儿童”,目的地:罗马——巴黎?我们班的小兔奇月游,根据儿童的好奇心来选择教学主题,幼儿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等等。

22.《幼儿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研究》 作 者: 朱小娟著, 出 版 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4月1版 内容简介:《幼儿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研究》集中的映了该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成果。全书由两大部分组成。专业化、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成为当今各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 趋向与共同追求。国家“九五”期间,我们抓住“教师观念与行为脱节”这一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持承担了北京市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教 育过程中幼儿教师适宜行为研究》,对如何促进教师观念向行为转变进行了深入探索,编辑制定出《幼儿教师适宜教育行为指导手册》与《幼儿教育行为自我调控手 册》。“十五”期间,随着对教师主体作用认识的逐步深入,我们对教师发展有了新的思考,培养教师自主反思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成为我园进一步提 高教师素质的现实要求。基于此,我园又独立申报并自主承担了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中小幼专项资助课题《教师行为的反思与自我调控研究》。 23.《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 主编:周南照 赵丽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7年10月1版

内容简介:本书是关于教师发展研究的论文集,收录的绝大部分论文、报告选自“国际教师教育论坛”;同时也收入了我国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些重大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它们反映了政策、学术、实践等三种不同的视角,丰富了我们关于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发展的思考,将有益于中外教师教育的发展。阅读本书可使你感受国内外关于教育发展研究的最前沿的研究动态。

24.《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 主编:[美]丽莲.凯茨 译者:廖凤瑞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4年1月1版 内容简介:《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主要讲述了:我们似乎身处在大家对幼儿教师有很多的要求与期待的时代,但是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又未获得专业的认可。身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与角色呢?在《与

7

幼儿教师对话一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中,丽莲.凯兹博士通过文字,和您分享她的经验、观察与看法。希望您能借助阅读与思考,仔细聆听她的见解,并通过与丽莲.凯兹博士的心灵交流,得到专业上的启迪,迈向专业的成长之路。

25.《教师自主发展及其内在机制》 主编:姜勇 洪秀敏 庞丽娟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9版 内容简介:《教师自主发展及其内在机制》为我国第一本专门论述教师自主发展及其内在机制的学术著作。作者基于自己和国内外大量研究与实践成果,关注教师的自主成长,聚焦于教师内在发展机制,对新的教师角色观、知识观、交往理论、个人理论、实践智慧、自主发展、自我效能感和自我反思以及有效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新的教师教育范式等教师发展及促进的重要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探讨。可供教师发展、教师教育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者、高校师生、教师政策制定者、教育行政管理者、教师培训者以及广大中小幼教师等在研究、教育实践中使用。

26.《教师与儿童发展》 作者:庞丽娟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3年6月第1版 内容简介:本书为我国第一本专门阐述教师与儿童发展的著作。作者基于自己和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围绕教师与儿童发展的内在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和条件,对教师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教师角色的内涵及其功能、教师与儿童的双向互动、教师教育素质与能力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探讨。该书对教育改革中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儿童的发展问题均有新的阐释和分析。

27.《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 作者:陈鹤琴

出版社:中国致公出版社 出版年:2001年9月1版

内容简介:小孩实在是难教难养得很。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形成了。陈鹤琴先生不揣固陋,本个人之学识经验,编集是书以供负教育子女之费者之参考。陶行知等教育家称赞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此书能解决父母许多疑难的问题,就说它是中国做父母的必读之书也不为过。本书珠玑满幅,美不胜收,有数处神乎其技,已臻乎艺术的范域。 这是一本有系统、逻辑严密,文字畅通、易读、易懂、方法实际可行而又极适合中国家庭教育的一本好书。

28.《农村幼儿家庭教育实例集锦》 编著:沈之莲 杨植正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07年3月1版

8

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近百个鲜活的、贴近生活的、原汁原味的农民家长教育孩子的生动案例。本书是农村幼儿教育新理念的生动体现,是来自农村的创造集锦,也是“农村幼儿教育项目”的后续之作,其醇厚的乡土气息令人耳目清新,相信本书会受到家长和幼教工作者的喜爱。本书是编者们在河北沧州、承德地区以及贵州农村长达十余年的农村幼儿教育项目基础上,通过三年时间收集整理而成的。编者们在收集整理、反复学习与解读这些教育案例的过程中,对它们作了系统的归纳,分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生活处处有教育”“养成生活好习惯,一生健康又平安”“孩子天性爱游戏,玩中有乐又有学”“劳动是个宝,动手又动脑”“亲近大自然,和谐共发展”“体验乡土亲情,学习关爱和做人”以及共创家中的“儿童小天地”八个部分。

29.《家庭教育》

作 者: 陈鹤琴 著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5月1版

内容简介: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从二十年代开始,他先后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及江西幼师、上海女师、 国立幼专等学校,在我国幼儿教育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陈鹤琴先生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是我国家庭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特别是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的今 天,家庭教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重温陈鹤琴先生有关家庭教育理论的论述,对当今的父母不无启迪和教育意义。

30.《好家庭胜过好学校》

作 者: (澳)罗布·肯诺,莉莲·格雷斯 著, 译 者: 高速平 译 出 版 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1月1版 内容简介:本书教给你的实际上就是让孩子学会自己绘制自己的世界,让孩子自己为自己撑起一片天。好的家庭教育应把教育无形化,孩子感觉不到教育的存在,而教育却已经 渗入了孩子的骨髓。唯有此,才能铸造孩子强大的内心。因此本书尽管讲了很多方法,却不教条,本书的内容与成绩无关,却与写作业的态度有关;与溺爱无关,却 与如何让孩子更开心的玩有关;与强制无关,却与如何减少孩子打游戏的时间有关;与欺骗无关,却与如何保护孩子的天性有关;与宗教无关,却与如何树立孩子坚 定的信仰有关??幼儿教育、青春期性教育、家长教育方式的协调,甚至怎样让家长过好二人世界,诸多典型问题都有涉及并给出了答案。在书的最后附了两个真实 的成功故事,使它成为一本亲子共读的读物,让家长通过故事与孩子交流也是家庭教育的沟通要点之一。

31.《快乐亲子园实用教材(0——3岁)》 主编:陈帼眉,梁雅珠 出版社:农村读物出版社 出版年:2004年4月1版 内容简介:近些年来,我国兴起了亲子活动的热潮。它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但是应该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亲子活动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

9

所和北京市各区县幼教工作者,将几年来创办亲子园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地行了认真地总结,并编写了本书,供广大读者参考应用。本书为亲子园的建立,实践与操作提供了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具有实用性、知识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全书包括:1、0-3岁儿童教养大纲。2、0-3岁发展指标与教养策略。3、亲子园活动设计及组织指导。4、0-3 岁亲子园活动设计。5、亲子园选附教材。6、亲子教育总是与策略。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特别推荐,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最新推出。 32.《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作 者:(美)吉诺特 著 译 者:张雪兰 译 出 版 社:京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年9月1版

内容简介: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一个有着怜悯心,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光有爱是不够的,洞察力也不足以胜任,好的父母需要技巧如何获得并使用这些技巧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跟父母和孩子打交道,有时是以个人的形式,有时是以治疗小组的形式,有时以养育讲习班的形式。这本书就是这些经验的结晶。这是一个实用 的指南,给所有面临日常状况和精神难题的父母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可取的解决方法。它还给出一些从基本交流原则生发出来的具体建议,指导父母在跟孩子相处时要 彼此尊重。

33.《从神经细胞到社会成员——儿童早期发展的科学》 作者:[美]杰克·肖可夫 [美]黛博拉·菲利普斯 译者:方俊明 李伟亚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7年6月第1版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充分整合了当代儿童发展科学的研究成果,对儿童的教育和抚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的学术著作,是美国儿童早期发展综合科学委员会提交的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报告。该报告评估和整合了当前幼儿发展问题的各个方面研究成果,对政策制定和为年幼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务的工作者都极为有用。

34.《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人是怎样学习的》 作者:[美] 约翰·D﹒布兰斯福特等 译者:程可拉 孙亚玲 王旭卿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5年1月第1版

内容简介:本书是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组织了16位专家对学习科学的新进展进行的为期两年的研究报告。报告总结了国际近30年从脑科学、神经科学、行为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多个学科角度对关于人类学习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学习的科学的概念并对科学、教学、评估以及学习环境的安排设计提出了一整套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的原则。

35.《创设联结:教学与人脑.》

10

主编:[美]雷钠特·N.凯恩[RenateNummelaCaine] [美]杰弗里·凯恩[Geo] 等 译者:吕林海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4年1月1版

内容简介:脑是富有高级智慧和巨大潜力的人类所特有的重要器官。然而,长期以来,鉴于脑的结构与功能的极度复杂性,探索与揭示脑的奥秘仅仅是人类的一个美好梦想。但是,在20世纪最后十年,随着研究方法、手段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跨学科科学家的通力合作,对于脑的高级认知机能的认识有可能出现突破性的进展。这一切暗示着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在教育领域中的合理解释与谨慎应用将成为理解人的学习和改革传统教学的重要依据,这还意味着,在脑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互动之中我们将期待着一个新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的诞生。《创设联结:教学与人脑》一书正是作者试图跨越脑科学与教育科学之间的鸿沟的一种尝试。该书认为,脑研究对教育者的最大挑战不在于理解人脑功能解剖学上的复杂性,而在于理解人脑在认识和体验世界方面的复杂功能和巨大潜力。在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突破传统学习观念的12条与脑有关的学习原理,并据此提出有意义学习的三个相互作用的要素,它们是放松的警(relaxed alertness)、积极加工(active processing)和编排的浸润状态(orchestrated immersion)。 本书写作的清晰,简明的风格并不能掩盖书中的丰富内容。依据其对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潜在能力,本书可能是今年所有著作中最有力的一本。它必将在教学与学习范式的概念重构中引起令人注目的转变,这种转变毫无疑问将会对我们的教育体系以及学生所检验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36.《摇篮里的科学家----心智,大脑和儿童学习.》 主编:[美]艾莉森.戈波尼克 等 译者:袁爱玲 廖莉 任智菇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4年12月1版

内容简介:我们写这本书来说明科学家和摇篮里的儿童,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在过去的30年里,与我们一样的科学家一直在观察摇篮里的幼儿一一摇篮里的、保育中心的和学前幼儿。有几百个严格的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婴儿和幼儿是怎样思考和学习的,这些研究中有对人类思维和大脑的本质的研究。他们也帮助我们回答了深奥的和古老的哲学问题。我们通过观察摇篮和托儿所里的幼儿,与通过有盖培养皿和望远镜了解的一样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了解了更多一一我们了解了成为一个人的意义。

在这本书里我们讲述了儿童心智的新科学的故事。这个故事对于每一个对智力和大脑感兴趣的人都应该是重要的。它是认知科学这一新学科的中心部分。认知科学结合了心理学、哲学、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和神经科学。新的科学见解经常来自意想不到的甚至是不起眼的地方,而且在认知科学中最重要的一些见解是来自摇篮和托儿所。理解儿童能够让我们以一种新的方式理解我们自己。科学家和儿童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着共同的特点。新的研究表明要儿和幼儿比我们所认为的要知道和了解得多。他们会思考、得出结论、作出预言、寻找解释,甚至会做实验。科学家和儿童是属于同一部分的,因为他们都是宇宙中最好的学习者。这就意味着普通的成人也有比我们所认为的更强大的学习能力。毕竟,成人是由儿童成长起来的和有潜力的科学家。

11

37.《心理学研究手册》

作者:Leong F.T.L和Austin J.T. 译者:周晓林等

出版社:中国轻工出版社 出版年:2006

内容简介: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当心理系的学生学习了这一门门课程后,需要自己独立设计实施一个心理学研究时,他们会怎样呢?相信很多学生仍然会茫然无措。Frederick T.L. Leong博士和James T. Austin博士主编的《心理学研究手册》将给茫然的学生极大的帮助。

《心理学研究手册》的重点不在于向读者介绍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知识,而在于帮助读者将学到的知识、方法应用到实际的研究中。它将带领读者在心理学研究的世界里,展开充满智慧的挑战和心理学研究之旅。从最初的选题开始,依次完成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撰写论文这些心理学研究的必备步骤。

38.《儿童发展(第五版)》 作者:(美)贝克 译者:吴颖 等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02 内容简介:《儿童发展》一书中,在近六十年大学教学经验和研究实践的基础上,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个体从受精卵到成人所走过的生理和心理历程。作者的创作动机就是“奉献一本在知识性上催人上进的课本”,而且它“不仅要有足够的理论深度,也要尽量全面地涵盖本学科的范畴”。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多达九百五十个十六开页码的第五版汉译本中,我们很容易发现这种创作理想已经实现的证据。全书分五大部分,作者首先介绍了发展心理学领域的基本理论观点以及二十世纪的发展心理学研究策略,并从遗传与环境、生理与心理的关系上论述了儿童发展的基础,而后分别从认知、语言、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具体描绘儿童发展的轨迹。在最后一部分,作者以最新视角对儿童发展的背景,包括家庭、同龄人、媒介以及学校环境进行了深刻而周到的讨论。通读全书,你会很容易地发现在人生的每个时期我们每个人都要留下的足迹,清晰地看到我们每个人是如何从呀呀学语到出口成章的,是如何从一无所知、一无所能到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是如何从完全依赖和依恋父母、自我中心到独立自主、自知知人、自利利人的,也会清晰地了解,在我们迈出的每一个脚步中,我们的父母、老师、同伴以及更广泛的社会传媒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它促使我们反思自己走过的路,警醒我们注意那些经常为我们所忽略的经验、教训,进而明白在未来生活中我们自己或我们的孩子应该做出怎样的人生选择。

《儿童发展》中,作者突显了发展心理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其中包括关于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的最新研究,与发展心理学有关的一些跨学科研究。从教材格式的编排和栏目的增删,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题到具体内容,作者都进行了更精致独到的设计。例如,在某些章节增加了“从研究到实践”栏目,增加了对如何为人父母的讨论,迎合了将研究发现应用于现实生活,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社会需要;更为关注新涌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其中包括未

12

婚单亲家庭中儿童发展的问题、电子游戏和因特网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

39.《孩子们:儿童心理发展(第9版)》 作者:(加)勒弗朗索瓦(Lefrancois) 译者:王全志 等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4 内容简介:本书全面阐述了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历程,内容丰富、知识丰厚。作者不仅运用最新的有关儿童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以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作为各个部分的研究重点;生命之初、婴儿期、童年早期、童年中期与青春期,并且分别分析了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身体、认知、社会性与情感的发展情况。

40.《儿童心理世界》 作者:桑标, 徐浙宁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年:2001

内容简介:本书共分八章。第一章主要描绘儿童的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与成人有哪些不同;第二章关注的是儿童是怎样从一点一滴开始认识和把握自己的;第三章探讨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以及与学习困难有关的心理因素;第四章着重揭示儿童言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儿童话语背后隐藏的玄机;第五章展示多资多彩的儿童情绪世界,提醒父母应关注的一些儿童情绪问题;第六章分析探讨在父母看来是惹是生非、就儿童年龄而言却颇有合理之处的异常行为;第七八两章则试图概括心理健康儿童的特点,探讨父母在与孩子的亲子交往过程中,在儿童 的心理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力图将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科学理论、观点和研究结论相结合,为父母们勾勒出儿童心理世界的基本框架;此外,还特别结合了我们在儿童心理咨询中所遇到过的真实案例,以增加本书的可读性和现实感。

41.《心理画外音--图画心理学解密》 作者:严文华

出版社:上海画报出版社 出版年:2003 内容简介:你读过这样的书吗?是一本文字书,但却有近300幅普通人的涂鸦作品,通过这些简单的图画,你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一幅图画胜似千言万语。用图画传递出的信息,比语言更丰富。每个人都是天然的作画者、也是天然的解读者。这里面,包括我,包括你。通过阅读本书,你有可能成为一个从专业角度来解读图画的人。

原创首本心理图解手册,全新的心理解析理念。 每一幅画都是一个故事。图画正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最便捷、最有效的工具之一。这本书将带你走进神奇的图画心理学天地。 你读过这样的书吗?是一本文字书,但却有近300幅普通人的涂鸦作品,通过这些简单的图画,你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一幅图画胜似千言万语。用图画传递出的信息,比语言更丰富。 每个人都是天然的作画者、也是天然的解读者。这里面,包括我,包括你。通过阅读本书,你有可能成

13

为一个从专业角度来解读图画的人。 图画是最有效的直达人内心的工具之一。人们往往藉着图画的构思与介绍,对真实的自我进行解剖,这种剖析既不会让人们感受到威胁,,也不会让人们难堪,绝大多数人还会享受到由作画本身带来的愉悦。 图画技术更是有效的团队活动技术之一。不论是用自画像的方式让人们作自我介绍,还是让人们用图画描绘3-5年后的组织愿景,图画都会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人们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

42.《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 主编:陈琦,刘儒德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7

内容简介:本书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修订版,本版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和教学需要,在每章之前设立内容提要;每章之中突出重点概念;每章之后罗列关键术语界定与思考问题等;在全书后面还罗列了参考文献。文字上力求文字简练,概念明确,举例精当,引文翔实,新增许多图片、图解和表格,试图在提高学术水准和符合学术规范的基础上实现易读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内容包括学生与教师心理、一般学习心理、分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等。本书可用作高等师范大学的教育学院和心理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可作为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学校、研究生课程班的教学材料,可作为各种教育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还可用作各种考试(如研究生入学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参考用书。

43.《幼儿心理解密》 作者:桑标等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05 内容简介:您是否期待了解幼儿的世界?您是否对孩子的行为与表现迷惑不解?您是否因为找不到教育孩子的合适方法而苦恼?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在心智发展、同伴交往、生活和继续成长四个方面,对幼儿行为进行了分析和解释。本书配有相应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可以作为亲子共读的书本,也可作为幼教工作者的辅助读本,使幼教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孩子和教育孩子,也为幼教工作者和家长的双向沟通提供一个途径。

44.《教育心理学》 作者:冯忠良等.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00 内容简介:全书共分七编。第一编在回顾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演变历史及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讨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内容体系,并对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程序问题进行了阐述。第二编全面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外教育心理学家们对于学习问题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对实际教学工作的启示。第三编着重探讨了学习的实质与机制、学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学习积极性的来源和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学习迁移的类型及促进迁移的条件等问题。第四编探讨了如何通过教材的直观与观察、教材的概括与理解来实现知识的领会,通过教材的识记与信息编码、教材的保持与信息储存来实现知识的巩固,通过教材的

14

具体化来实现知识的应用。第五编在阐述技能实质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与学习条件。第六编探讨了个体如何通过社会交往经验的学习来完成品德的建构等问题。第七编探讨了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模式、教学媒体的设计以及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等问题。

45.《幼儿教育心理学》 作者:陈帼眉,姜勇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7 内容简介:《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以往出版的学前教育专业教材中对此很少涉及,因此可以说本书将是学前教育学科发展的突破性成果。具体而言,该书较全面地阐述了幼儿的学习与教育的问题,详细介绍了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任务及发展历程,介绍了幼儿学习的相关理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与特点、幼儿学习的动机、幼儿学习的个别差异与适宜性教学以及对幼儿学习的评价。除此之外,本书结合幼儿教育改革的热点和新进展,探讨了幼儿园班级管理与环境创设的问题,论述了作为影响幼儿学习的重要他人的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心理素质与专业成长等问题。

46.《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作者:Slavin,Robert E.. 译者:姚梅林等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年:2004

内容简介: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莱文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在第七版中,作者仍然提倡“有意识的教学”,并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帮助教师在课堂中加以有效地应用。斯莱文认为,一个“有意识的教师”应该能够不断地反思其实践,清醒地认识到实践对学生的影响,并由此做出教学决策。为了帮助读者成为“有意识的教师”,作者提出了苦干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并列举大量课堂实例,作为实践范例。本书鼓励教师去思考学生是如何发展和学习的;鼓励教师在教学之前和教学过程中做出决策;鼓励教师思考如何证明学生正在进行学习、正在迈向成功。本书反映了当前有关的新理论与新进展,所介绍的各种研究结论在课堂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与应用。该书所倡导的兼收并蓄的均衡教学为教学的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47.《教育心理学》 作者:伍尔福克. 译者:何先友等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2008

内容简介:本书作者Arlita Woolfolk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曾担任美国心理学会(APA)教育心理学分会主席,兼任多个学术期刊的顾问编委。本书从1980年第一版到现在2007年的第十版,一直深受全球读者欢迎,经久不衰。在美国,这部《教育心理学》被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近2000所高校采用,也是美国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的参考教材。它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出版,其影响

15

力非同一般,在同类教材中独领风骚,堪称第一品牌!

48. 《孩子们——儿童心理发展》(第九版)

作 者: (加)勒弗朗索瓦(Lefrancois)著, 译 者: 王全志 等译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年7月1版 内容简介:本书全面阐述了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历程,内容丰富、知识丰厚。作者不仅运用最新的有关儿童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以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作为各个部分的研究重点;生命之初、婴儿期、童年早期、童年中期与青春期,并且分别分析了儿童在不同 发展阶段的身体、认知、社会性与情感的发展情况。

49.《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主编:王振宇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0版 内容简介:《儿童心理发展理论》论述了现代心理学中七种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及主要代表人物的心理发展观点,《儿童心理发展理论》贯穿卷土尊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儿童在发展中的自动调节作用的基本观点,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50.《婴儿心理学》 主编:孟昭兰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3版

内容简介:本书设计由三部分组成。理论篇是本书的先导部分,希望它为具体科研资料的引用和对教养实践的指导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使之言而有据,同时也为关注理论问题的读者提供方便。发展篇是本书的主体部分,它从生理到心理;从认识到语言、智能;从情感到社会行为,作了系统的介绍。教育篇是本书的应用部分,它为教育实践提供一个宏观的指导,教育者要首先受教育。这样,我们就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写这本书,希望能在学术水平和教育应用上对广大读者带来有用的信息。

51. 《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主编:刘云艳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9年1月1版 内容简介:本书较为完整地分析讨论了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并从优化教师心理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有助于澄清教师的教育观与发展观,优化教师的心理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于未来幼教事业的工作者来说,这本书将会对我们理论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16

52.《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 作者: 桑标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03

内容简介:为师范院校师生提供的儿童心理学教材,最迟也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出版的。这本教材是21世纪问世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内容上,它体系独特,以儿童心理发展的各领域为架构,如儿童的认知、情绪、个性、自我、道德等等的发展模块,让人能清晰地看到国际国内在这些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各章获均提示要旨、关键词,正文中间又穿插大量“专栏”,搭建有关信息平台,大大扩展了书的信息量;各章末又有思考题,便于学习者温故知新。

近年来,儿童发展心理学领域内的研究取得了令人注目的进展。一些高校迫切需要有一本既充分反映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领域的发展状况、又密切联系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实践的教材。《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材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经过几年来的研究和教学实践而写就的。本教材主要涵盖有关心理学发展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影响心理发展的有关因素,以及儿童认知、语言、智力、情绪、个性、道德等各个领域的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

本书可供综合性大学、高等师范院校心理学系和教育系的本科生、大专生作教材使用,也可供其他儿童心理工作者、儿童教育工作者从事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时参考。

53.《婴儿、儿童和青少年(第5版)》 作者:Berk,L.E 译者:桑标等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8

内容简介是儿童发展研究权威 L.贝克的扛鼎之作,与《儿童发展》一起,可谓是儿童心理发展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两者的不同在于体系的编纂方式:本书以年龄分段为编纂次序;而后者则以发展领域为编纂次序。内容翔实,有使用价值,里面宝宝的图片也很可爱~。每章一个具体的教学情景入手,以对这一情景中蕴含问题的建议结束,就教学改革中最关键的一些问题(比如评估、教学内容与进度 )提出了有意义的建议,非常值得一看。翻译者是华东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系的老师,译的较好。可以用作工具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还有很好的参考文献,可以从中查找自己想要的文章。

54.《 儿童与儿童发展(上、下册)》 作者:Robert Kail

译者:周少贤、窦东徽、郑正文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9

内容简介:罗伯特?V.卡尔,美国心理学家,现任普度大学(Purdue 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美国心理学会会员,主要研究认知发展。本书是卡尔的代表作,研究儿童发展的基本过程及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主题涵盖儿童发展的核心问题,包括儿童发展的遗传学基础、认知发展、社会性和情绪发展、家庭及社会影响等各个方面,呈现了不同理论视角关于儿童发展的观点。

17

作为一部教科书,本书结构清晰、易读好懂、使用方便,有助于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的研究者和学习者在了解儿童发展全貌的基础上,进而加深对儿童发展的研究。

55.《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8版)》 作者:Shaffer & Kipp 译者:邹泓等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2009 内容简介:本书以其准确简洁的文字和生动详尽的内容,成为美国广受欢迎的发展心理学教材。书中系统地阐连了发展心理学领域的各种理论和重要研究,并着重介绍了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发展进程。作者预期到读者的疑问和关注点,把读者作为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和读者一起共同探索人类发展的过程。

56.《理解孩子的成长(第4版)》 作者:Peter K. Smith 译者:寇彧等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年:2006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被广泛采用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因其广泛的覆盖面和以研究为基础严谨作风而备受赞誉。全书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从“理论与方法”、“儿童的社会世界”、“儿童的心智发展”按照17个专题论述分析了儿童的成长过程。本书具有很强的前沿性和可读性,其最突出的特点——专题性——使读者能对儿童心理学某一相关领域的理论和研究进展有全面的把握。本书的这些特点使其非常适合作为儿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学生以及教师和家长的参考读物。

“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是一个漫长而又短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孩子、每个家庭、每个教师甚至学校都会经历成长的欢欣与烦恼,都会体验抚养、教育孩子所感到困扰的问题和矛盾。年长者或许会觉得孩子的某些做法不可理喻,面对孩子的言行,常常百感交集又不知所措。《理解孩子的成长》将为您破解儿童成长、特别是儿童心理成长之谜。”

57.《儿童发展(第11版)》 作者:Santrock.J.W. 译者:桑标等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9 内容简介:《儿童发展(第11版)》讲述了儿童从受孕到出生,从婴儿到儿童乃至到青少年的成长、养育和教育的全过程,并对孩子的身心发育、健康成长,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种族、经济、文化因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比较和研究。《儿童发展(第11版)》不仅可以为综合性大学、高等师范院校心理学和相关专业学生作教材或教学参考使用,而且也可以为广大儿童事业工作者、儿童的父母打开了解与把握儿童心理的一扇窗,传递科学的儿童观与儿童心理发展知识,并提供可操作的解决儿童成长中常见心理问题的技能。

18

58.《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7版)》 作者:Slavin,Robert E. 译者:姚梅林等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年:2004 内容简

介: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莱文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在第七版中,作者仍然提倡“有意识的教学”,并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帮助教师在课堂中加以有效地应用。斯莱文认为,一个“有意识的教师”应该能够不断地反思其实践,清醒地认识到实践对学生的影响,并由此做出教学决策。为了帮助读者成为“有意识的教师”,作者提出了苦干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并列举大量课堂实例,作为实践范例。本书鼓励教师去思考学生是如何发展和学习的;鼓励教师在教学之前和教学过程中做出决策;鼓励教师思考如何证明学生正在进行学习、正在迈向成功。本书反映了当前有关的新理论与新进展,所介绍的各种研究结论在课堂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与应用。该书所倡导的兼收并蓄的均衡教学为教学的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59.《观察儿童——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指南》 作者:(美)本特森 译者:于开莲、王银玲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09 内容简介:《观察儿童》一书的基本理念:与随意观看相比,有意义的观察活动要远比用相机拍照复杂得多。相机捕捉图像不受其意义的影响。人的眼睛也捕捉图像,但人的眼睛与大脑相连,能够理解这些图像并赋予其意义。人类具有其他的一些感觉装置,如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它们也接收了来自大脑的有意义的感觉信息。因此,正如本书所界定和实践的那样,观察包括有目的地获取儿童行为中的信息,并给这些信息赋予意义,促进儿童成长、发展和全面幸福。《观察儿童》一书旨在帮助读者获得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以便观察和记录儿童在日常行为中所展现的信息图像。

60.《观察儿童·实践操作指南(第三版)》 作 者:(英)莎曼等

译者:单敏月、王晓平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8 内容简介:本书为照料婴幼儿的工作者和年轻的父母们提供了观察儿童所需要的技巧,是一本极有价值的实践操作指南。本书解释了人们为什么需要观察儿童,并指导人们如何进行观察。

观察儿童:让你知晓儿童的发展状况、帮助你评判儿童的发展水平、指导你设计儿童的发展目标、提醒你关注超常儿童的发展需要、本书适合所有对0-8岁儿童感兴趣的人阅读。

19

61.《观察:走近儿童的世界》 作者:Riddall-Leech,S. 译者:潘月娟、王艳云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8 内容简介:无论在什么场合,只要有儿童,你就不可避免地发现自己在观察他们。这种观察几乎是一种无意识行为。有时,我们甚至发现自己是在完全没有明确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的情况下观察儿童并对儿童作出判断的。

大多数儿童教育课程都把儿童观察和评价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其中的一些课程将观察作为儿童发展评价的要求之一。观察是基础阶段课程(the Foundation Stage Curriculum)的关键组成部分,并且是0~3岁幼儿教育框架(the Birth to Three Matters Framework)的重要基础。那么,为什么大多数家长、幼教工作者、教师和学生几乎本能性地进行的活动具有如此的重要性呢?

本书旨在帮助幼教工作者理解观察的重要性以及观察对满足儿童需要所产生的影响。本书的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了为什么要观察儿童、通过观察能够获得什么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观察的内容。第二部分结合有关研究及理论观点和学说阐述了有关观察的问题,以帮助幼教工作者设计符合儿童个体需要的适宜活动。但实施观察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迎合某种理论和观点,而是要帮助观察者更好地了解儿童及其需要。第五章重点探讨如何利用发展常模来支持观察,以收集有关儿童发展需要的信息。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分别分析了观察对于0~3岁幼儿教育框架、基础阶段课程和国家课程(the National Curriculum)的重要作用。

该书自始至终都鼓励读者围绕某一主题寻找更多的资源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深自己的理解。例如,本书反复参考了0~3岁幼儿教育框架资料包中的CD—ROM,虽然这些资料包提供?了大量的优质信息,但也只是可参考的资源之一。幼教工作者应善于反思,开放思想,及时了解当前的研究及不同观点和主张。网络能提供丰富的信息,但专业杂志、书籍、电视和报纸等也都是不容忽视的有用资源。该书倡导一种反歧视和反偏见的幼儿教育实践,强调为婴幼儿设计并提供适宜的活动与经验,以满足其个体需要。 62.《活动中的幼儿—幼儿认知发展课程》

作者:[美]玛丽·霍曼 伯纳德·班纳特 戴维·P·韦卡特 译者:郝和平 周欣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1995年1月1版

内容简介:本书译自美国海伊斯科普(High/Scope)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写和出版的一本幼儿教师工作手册。海伊斯科普(High/Scope)课程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吸收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建立起来的一种颇具特色的幼儿认知发展课程模式,其主导思想是让幼儿在主动活动中学习并获得发展。这种课程的主要特色在于总结出幼儿认知发展应获得的49条关键经验,指导教师如何在幼儿园一日的各种活动中帮助幼儿逐步获得这些经验,以促成他们的良好发展。这个课程已经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许多国家,它是美国现代幼儿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流派。

63.《鹰架儿童的学习——维果斯基与幼儿教育》 作者:[美]劳拉·贝尔克 [美]亚当·温斯勒

20

译者:谷瑞勉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7年7月1版

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维果斯基的生平与研究,维果斯基的发展取向,维果斯基理论中的游戏,有严重学习与行为问题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等内容,读者通过此书可以更好地了解维果斯基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64.《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作者:[美]卡洛琳·爱德华兹 [美]莱拉·甘第尼 [美]乔治·福尔曼 译者:罗雅芬 连英式 金乃琪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6年12月1版

内容简介: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瑞吉欧·爱蜜莉亚,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小镇,因其卓越的幼儿教育熠熠生辉,成为全世界教育家的灵感来源。瑞吉欧教育体系鼓励儿童通过各种可表达的、交流的和认知的语言,探索周围的环境并表达自我。作为阐释该体系的经典著作,《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将带领你的眼睛越过高墙,开始一次探索儿童、发现儿童、教育儿童以及向儿童学习的奇妙之旅。

65.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

作 者: [意]玛利亚·蒙台梭利 著 出 版 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年7月1版

内容简介:此书是蒙台梭利博士的第一本儿童教育专著,被译成20多种文字,是她对自己亲手创立的“儿童之家”的经验总结。正是这本书的问世,使她成为全球儿童教育理 论与实践方面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本书是蒙台梭利博士对她所进行的教育创新背后的理论原则的揭示,向父母、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介绍了蒙台梭利方法的指导 原则,传授了如何“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自由地学习”。通过本书所介绍的方法,孩子能培养自己的秩序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66.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作 者: [意]玛利亚·蒙台梭利 著 出 版 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年7月1版 内容简介:本书是蒙台梭利博士在美国传授蒙台梭利方法期间,应无数对她的方法感兴趣的父母和教师的要求而写作的一本操作性手册。该手册向人们传授了“儿童之家”所运 用的教具和技术,以及如何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进行“自我教育”的环境。从蒙台梭利创办第一所“儿童之家”至今,所有蒙台梭利教室的教具都十分统一。蒙台梭利 博士在本书中传授了如何教学前儿童使用这些教具,以刺激其观察力、认识力和判断力的发育。蒙台梭利博士强调,对每个孩子的方法是不同的,成人的作用应该是 引导孩子自己去试验,让他们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他们自己在学习中冒必要的风险。

21

67.《自由地学习:华德福早期教育》 作 者: 琳·欧德菲尔德 著, 译 者: 李泽武 译 出 版 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6月1版 内容简介: 在华德福幼儿园里,老师和家长们相信孩子的早期学习有着深远的意义,孩子应当充分享受他们的孩童时代,而不是让其匆匆流走。《自由地学习》一书主要探讨 了如下问题:幼儿园怎样使孩子健康发展?什么是“以活动为基础的学习”7孩子怎样通过模仿和节律学习?为何创造性游戏如此重要?为什么滋养孩子的感官非常 重要?孩子该在什么时候上学?等等。书中对华德福早期教育原则和方法做了独特的介绍,通过各种故事、真知灼见、鲜活的观察和描绘,凝聚了全球范围内诸多幼 儿园的经验。这是一本对父母、教育者和学生都极有启发意义的书。 本书的内容是建立在不断尝试和被实践检验的教育体系基础之上的,它提 供了一些解决正在影响整个社会的儿童问题的最新方法,以及如何看待孩子和他们的教育经历的全新的、令人激动的观点。它承认并强调父母、教育工作者所扮演的 重要角色,但首要的是对孩子客观的重视和尊重。这是一本为我们这个时代而写的书。

68.《把学习带进生活:瑞吉欧学前教育方法》 作 者:(美)路易丝·博伊德·卡德威尔 译 者:刘鲲 方俊明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10月1版 内容简介:本书通过路易丝·博伊德·卡德威尔的写实性描述,让读者随处领略到这本书的主题——惊奇。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故事的主角们给他们的课堂及他们 的生活带来的是一个新鲜的、前所未有的视角。我们寻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及我们在学习中体验到的快乐都与这种惊奇密切相关。我们因接触外物而感到惊奇的能力为 我们开启了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同时也为我们带来寻求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美感和诗意。这本书里贯穿始终的信息和体验正是这种敬畏和惊奇。

这本书 处处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在每一处理解、每一个发现、每一项创造出现的时候,作者的情感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在你阅读的时候能够感受到的是每当成人和孩子在 一起发现了思考、建设和创造的美的时候所体验到的那种共同情感。这本书中多次记录了集体协作的能力以及倾听他人的说理、感受和情感的能力,这再一次表明, 利他主义不仅仅是某种情境下的产物,而完全是社会生活中的人的自然表现方式,人们必须共同学习它。

69.《向瑞吉欧学什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 作 者: 屠美如 主编 出 版 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年8月1版 内容简介:《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是由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凯罗琳·爱德华教授、美国麻州大学分校莱拉·甘迪尼教授、美国麻州大学分校乔奇·福尔曼教授

22

合著。此书是对 瑞吉欧·艾密莉亚的教育取向进一步的反响。它比较全面地从历史层面、哲学层面、环境设施、课程与教学法、教师、家长、组织机构等方面作了全方位的介绍。同 时也描述了瑞吉欧·艾密莉亚的教育在美国课程的延伸和应用,反映出人们对瑞吉欧·欧密莉亚的教育取向的强烈兴趣和深刻的思考。 为了使中国的幼儿教师们能更多、更迅速、更方便地了解有关瑞吉欧·艾密莉亚教育的信息,我们认真阅读和研究了它的精神要领,用较为简明的语言,对此书进行 择要的分析和解读。 目的是希望将瑞吉欧·艾密莉亚的教育精神更准确、更深入地向广大幼儿园教师、幼儿教育工作者作介绍。

70.《学习与认知发展》. 主编:[英]B. 英海尔德 译者:李其维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1年10月1版 内容简介:这是一部深刻体现日内瓦学派思想精髓的经典之作。本书是关于学习的,但绝不是通常字面意义上的学习,更是一本关于发展的书籍,不过此处所指的发展更与皮亚杰(J.Piaget)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有关著作中阐述的结构阶段的发展契合。它解释了保证个体认知发展从一个阶段过渡到下一个阶段的机制。在书中,作者所展示的阶段与阶段的更替是如此之慢,以至于有素养的读者能够将这一认知发展的变化分解成更为微细的分结构。

71.《认知发展》

主编:[美] J.H.弗拉维尔 译者: 邓赐平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2版

内容简介:作为认知发展的高级教程,弗拉维尔的《认知发展》一书(第四版)对认知发展的诸多问题作了十分全面的阐释,书中既描绘了儿童思维迷人的特征,又阐明了该领域研究中的变化和令人振奋之处。与第三版相比较,本版加重了信息加工观,社会文化观,理论变化观,新皮亚杰主义,神经科学及制约性理论等内容的分量。任何希望了解人类认知发展的人,都可以成为本书的读者,尤其适合专业人员阅读参考,或作为大学生和研究生课程的教材。

72.《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 作者:方富熹 方格 林佩芬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3版 内容简介:本书深入浅出地从幼儿认知发展的各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代幼儿认知发展的理论及其科学研究进展,凝聚了作者多年来从事幼儿认知发展研究的最新成果,在理论上具有科学性、基础性和前沿性。全书共分5编。第一编总论,介绍了幼儿认知发展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国际上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的基本理论主张;幼儿生理发展和动作发展以及幼儿的主导活动——游戏;第二编用现代信息加工的观点阐述了幼儿有关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发展;第三编以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为研究框架,阐述了幼儿对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认知发展的一般

23

规律和特点;第四编阐述了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个别差异及指导,包括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和培养;第五编介绍了本书作者设计的幼儿认知能力综合训练方案。

73.《皮亚杰理论在早期教育中的运用》 作者:朱家雄 张萍萍 杨玲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年:1998年11月第1版 内容简介:本书阐述了皮亚杰理论的一些要点,介绍了将皮亚杰理论运用在早期教育中的三种著名方案并对它们作了评论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上海市上钢新村幼儿园将皮亚杰理论运用于幼教实践的研究。该书不仅可以为大家在学习皮亚杰理论时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料,而且由于本书在“如何将皮亚杰理论运用于幼儿园课程”方面有较为深刻的思考并且有实践研究的支撑,因此可以为大家在运用皮亚杰理论时尤其是在“处理游戏和教学的关系”方面提供很多的理论思索。

74.《可能性与必然性》 主编:[瑞士]J.皮亚杰 译者:熊哲宏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5年9月1版 内容简介:这里所翻译的皮亚杰 2 卷本 (原版为 2 卷本, 中译本合为一本) 的《可能性与必然性》中,他本人编辑了第一卷的手稿(出版于1981年), 而第二卷的编辑是由英海尔德完成的( 出版于1983年) 。在这两卷中,皮亚杰描述了新可能性的产生、导致“必然之感”的封闭结构的形成是如何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发展的。本书的副标题是“认知发展中可能性(必然性)的作用”,书的内容也就是阐述儿童的可能性与必然性概念的发展,以及可能性与必然性和儿童认知发展的关系。本书的内容包括:第1卷 认知发展中可能性的作用,第2卷 认知发展中必然性的作用。

75.《走向一种意义的逻辑.》 主编:[瑞士]J.皮亚杰 译者:李其维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5年9月1版

内容简介: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皮亚杰所写,皮亚杰希望把它与加西亚的研究结果相综合以完成这项工作。在本书的第二部分,加西亚重点阐述了皮亚杰对意义逻辑的独到的贡献,这种贡献只有在发生认识论的框架内才能被充分理解。在“逻辑与发生认识论”一章中,加西亚强调指出:皮亚杰之目的主要并不是要对逻辑作出怎样的贡献,而是要发展一种进行认识论分析的方法。

76.《态射与范畴:比较与转换》. 主编:[瑞士]J.皮亚杰 译者:刘明波 等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4

出版年:2005年9月1版 内容简介:《态射与范畴:比较与转换》这本书主要阐述了有关生物和智力之形式的一般理论, 并指出这种理论是建立在态射和范畴这两种互相协调的数学工具的基础之上的。态射是建立在两个集合之间关系系统之上的一种结构, 这两个集合就像数学的群集一样, 都有一个或是几个共同的补偿规则。范畴是拓扑代数的一部分。它们由两个类组成:一类是对象,另一类是态射。皮亚杰通过态射和范畴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他的一个问题:视为生物适应之两个阶段的生命和智力之间的延续性问题和日常知识和科学知识之间的延续性问题。

77.《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 主编:[美]戴维.H.乔纳森 等 译者:郑太年 等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2年9月1版 内容简介:本书是将当代最新学习理论应用于学习环境设计的一个尝试。该书试图向教学设计人员、课程专家、数学和科学教育者、学习心理学家以及其他所有对此感兴趣的设计人员、课程专家、数学和科学教育者、学习心理学家以及其他所有对此感兴趣的人介绍这些新的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学习环境是不同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的一种有关教学的新的隐喻。学习环境不是传统教学中的学生设计的,而是为善于从自己的经验中建构自己的意义的学习者创设的。它所依据的是不同于传播学、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当代学习情境概念、社会文化概念和建构主义概念。本书各章分别从社会共享认知、情境学习、日常认知和日常推理、活动推理、生态心理学、分布式认知以及基于案例的推理等有关学习与意义制定的理论出发,描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并由此强调学习是包括互动的意图-行动-反思活动的实践,因此,学习是需要意志的、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的、建构的实践。

78.《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主编:[美]J. 莱夫 等 译者:王文静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4年3月1版 内容简介:本书作者莱夫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育学教授,温格则是一位从事学习研究的科学研究者。在此书中,他们从根本上对有关学习的概念进行了极其深刻的反思。他们站在人类学的立场上,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完整的人的身上,将知识视为个人和社会或物理情境之间联系的属性以及互动的产物,并将研究学习的焦点移至实践共同体中学习者社会参与的特征,从而将参与视作学习的关键成分。由此,该理论认为意义和身份的同时在互动中建构的,这一建构受到所在更广泛的情境脉络的极大影响。本书共包括四个部分:1、合法的边缘参与;2、实践、人、社会世界;3、助产士、裁缝、军需官、屠夫、戒酒的酗酒者;4、实践共同体中的合法的边缘参与。总之,本书是一本极其短小精悍的专著,但其研究学习的新颖视角、脚踏实地的研究风格、字里行间跃动着的原创性思维却让人叹为观止并深受其益。

25

79.《教育中的建构主义》 主编:[美]莱斯利.P.斯特弗 等 译者:高文 等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2年9月1版

内容简介:本书是《21世纪人类学习的革命》译丛之一,是一系列有关建构主义研讨的论文集。建构主义研究领域11位国际著名学者在1990年1月17日至4月13日期间参加了一系列研讨会,研讨会上出现了六种似乎是核心的建构主义新范式,它们是:社会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论、信息加工建主义、控制论系统观、对待中介行为的社会文化观点。为了让各种不同观点得到充分的讨论并就异同的学者共同体中达成共识,斯特费教授通过争取额外资金于1992年2月19-23日,又召开了题为《教育中的新认识论》研讨会。本书是会议期间各种观点的一个汇总。一方面向我们勾画出了建构主义不同范式的形成渊源、特点、特长以及他们对不同学科领域的影响和贡献,另一方面为我们描绘了建构主义各个范式间的网络关系。

80.《发生认识论原理》 作者:[美] 皮亚杰 译者:王宪钿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1981版 内容简介:《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是皮亚杰在1970年出版的一本理论性著作,较集中、系统地阐述了他对于认识论的观点。他指出:“发生认识论的特有问题是认识的成长问题”(见本书引言),而研究认识的发生发展是认识论不可缺少的一个部份;并指出发生认识论的第一个特点是研究各种认识的起源;第二个特点是:“它的跨专业性质”(见本书引言)。本书共包括三章。第一章根据对心理的发生发展的分析,讨论认识的发展和形成。皮亚杰认为:“传统的认识论只顾到高级水平的认识,换言之,只顾到认识的某些最后结果”(见本书引言),看不到认识本身的建构过程;他自己则是从其心理的发生发展来分析认识。在第二章,分析了获得认识的生物学前提,也就是认识在机体方面的起源和机制问题。最后,在第三章则对一些古典认识论问题作了考查,他认为各门科学都应有自己的认识论,但认识总是一种继续不断的建构。

81.《结构主义》 作者:[美] 皮亚杰 译者:倪连生 王琳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1984版 内容简介:《结构主义》这本书,是根据1979年第七版(第十一万七千本系列)译出的。原著没有前言或序文,也没有声明该书从1968年初版之后有任何修改。通常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在法语世界里能出版二三千册就是畅销的书了;而像《结构主义》这样一本比较难懂的书竟再版七版,可见这本书的影响之大。目前最先进的科学认识,其概念、方法、原理、假设等,从具体方面来看是千差万别的,新学科还如雨后春笋在产生。但是,从心理学或认知发展的历史看,它们是

26

否有一些共同点呢?这种直到现在为止的最高级认识,到了什么程度呢?这些是皮亚杰必然要涉及到的问题。在此之前还没有人作过一个全面的综合研究来回答这些问题,他自己就来回答了。我们所译的这本《结构主义》,就是这样一种努力的产物。

82.《关于矛盾的研究》. 主编:[瑞士]J.皮亚杰 译者:吴国宏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5年9月1版 内容简介:《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精华译丛》共有四册,这套丛书所写的是皮亚杰思想中最核心的部分:探寻儿童思维的心理发生和科学概念的历史发展之间的连续性。但这并非其新颖之处。真正新颖之处在于皮亚杰所信奉的观点出现了新的转折。继皮亚杰在之前的发展阶段中提出的结构主义方法之后,这套丛书所提出的新的转换性的深入和扩展(的方法)开拓了我们的视野。

83.《皮亚杰理论在早期教育中的运用》 作者:朱家雄 张萍萍 杨玲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年:1998年11月第1版 内容简介:本书阐述了皮亚杰理论的一些要点,介绍了将皮亚杰理论运用在早期教育中的三种著名方案并对它们作了评论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上海市上钢新村幼儿园将皮亚杰理论运用于幼教实践的研究。该书不仅可以为大家在学习皮亚杰理论时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料,而且由于本书在“如何将皮亚杰理论运用于幼儿园课程”方面有较为深刻的思考并且有实践研究的支撑,因此可以为大家在运用皮亚杰理论时尤其是在“处理游戏和教学的关系”方面提供很多的理论思索。

84.《儿童思维发展》

主编:[美] 罗伯特.西格勒 译者:张宪冰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年:2006版 内容简介:本书是国外儿童思维研究的代表性著作,全方位介绍了儿童的思维研究。该书集中反映了思维领域的最前沿研究,不仅包括了西格勒本人的独树一帜的研究,也包括了其他心理学家在儿童思维各领域的经典和代表性研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的第十二章对思维研究最重要的八个话题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为中国发展心理学界未来的研究点拨了思路。因此我们相信,无论是新进入此领域的读者还是专业读者,开读本书定会受益匪浅。

85.《儿童像科学家一样》. 主编:[美]克里斯汀.夏洛 等 译者:高潇怡 梁玉华 孙瑾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7

出版年:2006年2月1版 内容简介:只要你对儿童怎样学习感到好奇,只要你希望在实践中更像建构主义者,只要你希望知道建构主义会是什么样的,那么本书就适合你阅读。本书可用于大学课堂,也可以作为丰富的幼儿课程或中小学科学教育教材的补充。 86.《课程模式与早期教育(第二版)》

作者:[美] 斯泰西·戈芬 [美] 凯瑟琳·威尔逊 译者:李敏谊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8年4月1版

内容简介:课程模式的一般理念及每个持久发挥影响力的课程模式的发展历程,都深受社会和历史环境的影响。是否应该鼓励使用课程模式,这个问题同样受社会和历史环境的影响。当代早期教育领域的特征及其与当前社会需求和预期之间的相互交叉,为重新思考课程模式的价值和作用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参考框架。本书是一个有关美国早期教育课程模式的概要性文本。 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把美国早期教育课程模式置身于历史背景之中,考察了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课程模式两次兴起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同时还关注了支持课程模式的持续发展及实施的不同历史背景;第二部分考察了美国一些历久弥新的课程模式:蒙台梭利教育法、银行街发展—互动课程、以及来自行为主义和皮亚杰理论的课程模式;第三部分超越了对单个课程模式的考察,而进入到通过方案评价以及课程开发这些视角来探究早期教育课程模式。

87. 《生成课程》

作 者:(美)琼斯,(美)尼莫 著 译 者: 周欣 等译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年12月1版 内容简介:美国西部儿童日托中心全年实施的生成课程,一个动态过程的完整实录,教育幼儿的最好设计方案,它提供尊重教师个人意见,同时互谅互解,在成共识,它提倡团 队合作,同时发挥教师个体的长处和优势,它提但教师应努力与孩子们在具体的独特的环境里产生的想法、事件和问题相呼应,它提倡教师应具有冒险精神,能作出 重要决定并能从错误中学习。

88.《学前课程的多视角透视》 作者:虞永平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06年5月1版

内容简介:本书以多学科的视角,从价值论、人类学、建构主义理论、脑科学、法学、社会学及人类发展生态学等多个角度对学前课程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学前课程的特质,在学科交叉的理论视野下,形成了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分析框架和基本观点,也形成了一些有利于课程政策制定、课程方案开发及课程实施策略形成的舆论和理论背景。全书突出理论的交叉,关注实践的现实,对学前课程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8

89.《早期儿童课程:综合多元智力、发展性合埋训练与游戏》 作 者:(美)赫什 著 译 者: 周常明 等译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7月1版 内容简介:少年儿童是我们最为宝贵的资源。今天我们所教育的孩子将会对未来的人们产生影响。儿童早期的发展是最为关键的。 本教材将通过“全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所建议的框架来探讨这些重要问题。“全国幼儿教育协会”指出,课程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理论阶段、规划阶 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本教材将阐述这些富有意义的理论和规划问题以及实施策略和评价技巧与材料。为了帮助读者追踪个人专业发展的历程,本教材将对平常 遇到的一些期刊上讨论的问题加以综合分析。

90. 《小小探索家——幼儿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教学》

作 者:(美国)赫尔姆 (Helm.J.H.) (美国)凯兹 (Katz.L.G.) 译 者:林育玮 洪尧群 陈淑娟 等 出 版 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年09月1版

内容简介:《小小探索家:幼儿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教学》主要讲述了:孩子是与生俱来的探索家。经验促使我们相信,学前阶段是启发并强化幼儿天生特质的理想时期,通过学前阶段的项目课程.幼儿可以探索环境.增长经验。健康而自发地成长起来。那么。什么是项目课程?项目课程是否能包括幼儿阶段所有学习的内容?它是否适合年龄较小的幼儿或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几岁最适合项目课程?它具体应该怎么操作?《小小探索家:幼儿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教学》以娓娓道来的叙述语言,说明了项目课程的基本精神.提供了实施项目课程的具体步骤,并与我们分享了多位老师的宝贵经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91.《后现代课程观》

主编:[美]小威廉姆.E.多尔 译者:王红宇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0年9月1版 内容简介:《后现代课程观》运用宏观综合的视野,描绘了后现代多元而开放的课程设计蓝图,以寻求取代现代性的单向独白式权威教育。作者首先深刻批判了西方受工具理性所支配的课程理念与课程体系,认为这种课程理念与课程体系已沦为一种封闭性的科学教条,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体系的一个环节,教育与课程从而被彻底工具化了,教育与课程的内在价值——促进人的心灵成长的价值被彻底泯灭。

92. 《幼儿园课程》 主编:冯晓霞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0年10月1版

29

内容简介:本书包括幼儿园课程概念,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几种幼儿园课程方案及其理论基础,几种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四部分内容,最后附有幼儿园课程自学考试大纲。 93.《学前教育课程模式》 作 者: 简楚瑛 主编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年11月1版 内容简介:《学前教育课程模式》主要介绍幼儿教育领域的各种课程模式,探讨它们产生的时代、文化与社会背景,同时也展示这些课程模式本土化运用的实例。本书的编写思路是在理论与实务之间架构一座桥梁,这也是本书最大的特点。 本书期望呈现的面貌包括如下的两个向度:

一 理论与实务同时呈现:目的不仅在强调理论的重要性,同时希望读者自己去分析每个课程模式所依据之理论与实务的契合程度。

二 透过文献探讨方式,了解各个幼教课程模式产生之文化,历史背景的脉络,作为幼教课程发展与应用时理解与反思之基点。

94.《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项目教学法》 作者:[美]丽莲·凯兹 [美]西尔维亚·查德 译者:胡美华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7年11月第1版

内容简介:近年来,项目课程(即方案教学)已为许多幼教工作者所熟悉,在全国各地的幼儿园中都形成了一股“项目课程热”。但是,项目课程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它?我们用它来干什么?在实施中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形神兼备,而不是仅仅抓住其形式?相信从《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项目教学法》中您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国际幼教大师丽莲·凯兹和西尔维亚·查德基于对早期教育的价值、发展的本质和幼儿学习的深刻理解,从多方面来深入阐释项目课程的概念、原则,叙述项目课程实施的步骤、方法,呈现项目课程的具体案例,使项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更趋宽广和丰富。

95.《渴望学习——教育我们的幼儿》

主编:[美]芭芭拉·鲍曼 [美]苏珊娜·多诺万 [美]苏珊·勃恩兹 译者:吴亦东 周萍 罗峰 刘红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5年9月1版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梳理、分析与总结美国学前教育研究成果的著作,集中探讨了2至5岁儿童的早期保教问题。它从考察幼儿该如何学习的一些关键发现开始,到对父母、教育工作者和政策执行者的建议结束,涵盖了极为丰富的主题,如师幼关系、课程组织、儿童需求、教师培训、教学评估等。对生理因素与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来自不同社会和经济群体的幼儿在早期学习经验上的差异以及健康、安全和营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方面,本书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除此之外,本书最引人之处在于:它揭示了早在诞生之初,新生命就已经开始渴望真正的学习了!

30

96. 《当今美国儿童早期教育》 作 者: (美)莫里森 著, 译 者:王全志 等译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年6月1版 内容简介:本书通过一种简单明了和引人胜的风格,共分成五个部分对儿童早期 教育领域进行了系统介绍,第一部分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对当今儿童早期教育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全面介绍并深入分析了历史和现实中比较有影响的儿童 早斯教育方案,比如蒙台梭利教育方案、高瞻课程等。第三部分为教育工作者开发和实施婴儿期到小学阶段的“发展适应性的方案与实践”,提供了指导方针。第四 部分全面阐述了观察和评价幼儿的行为所应当遵循的指导原则。第五部分对如何满足幼儿的特殊需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97.《幼儿教育与保育的行政与政策:欧美澳篇》 作 者: 简楚瑛 著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年1月1版

内容简介:行政与政策对于园长、老师、家长及教学的影响至深,更攸关幼儿受教品质,因此,一直是笔者关注之焦点。目前幼儿教育与保育的政策正朝向幼托合一及义务教育 向下延伸一年的方向规划,在政策决策过程中对于幼托之分与合、义务教育起始年龄是否向下延伸一年,争议不断。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参考他国 经验是有其必要性的。本书介绍的11个国家,虽然因不同国情及文化而制订不同的政策,然而异中有同,各国之共同点可供我们政策制订时之参考,相异点更是我 们在制订政策时应该借鉴之处。

本书的特色在于从各国的生态及文化脉络中了解幼儿教育与保育政策的形成,例如:社会对于儿童的看法会影响到国家对于幼儿的照顾。本书另一个特色就是每一国 家介绍后议题讨论,在完整了解各国的生态及文化脉络对幼儿教育与保育政策的影响后,各国依然会产生相似或不同之议题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98.《美国幼儿教育活动大百科(共4册)》 作 者: (美)查尼(Chamer,K.) 著, 译 者: 北京东方龙人文化发展中心 译 出 版 社: 同心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年8月1 内容简介:《美国幼儿教育活动大百科》是一套由美国幼儿教育精英集体完成的经典巨著,全面体现了美国先进的多元化幼教思想和理念。这套书分为美工活动、科学活动、主 体活动和集体活动4册,汇聚了近2500多个适合3—6岁幼儿教育活动设计方案,涉及科学、社会、艺术、语言、健康等幼儿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这套图书的引进和出版,为我国的幼教工作者特别是一线幼儿教师学习和借鉴西方成功的幼教经验和做法,提供了极为丰富实用的活动设计方案库,相信会对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106.《教育新理念》

31

主编:袁振国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7年8月2版 内容简介:课程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更新教育观念,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四个关键环节,而更新教育观念则是先决条件。本书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贴切的案例,深入浅出地阐发了从课堂到课程、从学科到学术观念更新的问题。特别是揭示了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将思想转化为性格的真谛。根据教师教育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本次修订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新了内容,改善了结构、修饰了语言、修订了错误,内容更贴近教师,可读性更强。确确实实是我们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需要理解的“新理念”。

99.《多维视角下的教育理论与思潮》 主编:钟启泉 高文 赵中建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4版

内容简介:本书从《全球教育展望》2001-2003年各期中精选出46篇论文,组成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脑科学与教育、多元智能、默会知识、教育叙事、教育思潮等7个专题,这些专题紧紧围绕“人”做文章,研究人如何学习以及学习如何成为可能;研究学校教育如何在课程设置中有效地将个人的经验和需要、社会的需求及人类文化的优秀遗产进行统整并以多元的方式呈现,把判断和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以彻底改观当下学校课程生活的品质。

100.《幼儿教育观新论》 主编:虞永平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06年3月1版

内容简介:本书主要阐述了幼儿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和这些问题在现代的 新发展,如儿童观、教育观、活动观、课程观、环境观、生活观、游戏观、知识观、教师观和评价观等。本书将对于教师重新认识幼儿教育基本问题,改变教育的观念和方法,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101.《中国视野下的学前教育》 主编:朱家雄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7年11月1版 内容简介:《中国视野下的学前教育》是作者主编的《多元视野下的学前教育》丛书中的一本,汇集的是中国学前教育界迄今在职的一些知名专家学者的研究论述。作为“多元视野下的学前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视野”具有独特的意义,因为它是由中国的专家学者们对自己国家学前教育所作的研究和论述,主要展现的是中国学前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现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变化。本书邀请的这些中国专家学者,在地域分布上可谓纵横南北,在研究兴趣和视角上可谓千差万别。从他们精彩纷呈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同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专家学者们对学前教育的一些共识,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因为研究视角的不同,专家学者们的研究在方法、解释和结论等方面都出现

32

了多元化的趋势。

102. 《国际视野下的学前教育》 主编:朱家雄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7年8月1版

内容简介:大量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幼儿认知,为儿童入学学习和今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本书是国际上一流学前教育专家学者们的一个对话平台,汇集了当今国际上居于与学前教育有关领域最前沿的专家学者的论述,从不同的视角发表他们所研究的当今学前教育的问题。

103.《文化传承与学前教育》 主编:庞丽娟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05版

内容简介: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流布四海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资讯四通八达时代地球越来越像大村庄唯其如此如何全球化浪潮中保持和彰显民族文化特质几成范围内所民族生存和发展重大课题为尽可能完整保留本次研讨会研究成果本书特别编入大会主报告、全美幼教协会前主席Lilan katz和大会主报告、OMEP瑞典委员会主席Ingrid Pramling 以及大会分主题报告、新西兰教育部幼教官员Doreen Launder三篇英文报告提纲

104. 《学前比较教育》 主编:刘存刚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7年9月1版

内容简介:本书共12章,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意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章至第十一章分别论述了世界各洲有代表性国家的学前教育概况、法规与体制、课程与教学、师资培养、设施与经费以及学前教育思想;第十二章对各国学前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本书为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材,可供本科、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学前比较教育研究者以及各类学前教育机构教师参考。

105. 《比较学前教育》 主编:李生兰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4年9月1版 内容简介:本书是以作者在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系讲授“比较学前教育”课程的讲稿为基础,查阅、上网搜索了国内外大量的资料,几经修改而成的。

本书共九章,具有以下特点:

(1)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美洲、欧洲、亚洲学前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状况,而且还辟有分章专门阐述大洋洲、非洲学前教育的特点;不仅较全面地阐述了世界主要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经验,而且还对一些中小国家的学前教育发展的历程作了简

33

介。

(2)特辟专章对各国学前教育进行了比较和中外比较,阐明了世界学前教育百年发展的历程,论述了比较学前教育研究在国内外的基本情况。

(3)根据电脑多媒体、因特网在教育教学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的特点,在每章后面都附上了可供学习者查询的网址。

(4)针对读者在学习过程中,难于查找到相关的图书和英文资料以拓宽知识面的实际情况,在各章后面列举了大量的参考书目,并附有一则英语小短文,供读者参考。

(5)为帮助读者重点掌握书中内容,各章都备有内容提要和复习思考题。 本书为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材,并可供学前教育工作者、比较教育研究者以及各类学前教育机构教师在工作中参考。 106.《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作 者:(美)吉诺特 著 译 者:张雪兰 译 出 版 社:京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年9月1版

内容简介: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一个有着怜悯心,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光有爱是不够的,洞察力也不足以胜任,好的父母需要技巧如何获得并使用这些技巧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跟父母和孩子打交道,有时是以个人的形式,有时是以治疗小组的形式,有时以养育讲习班的形式。这本书就是这些经验的结晶。这是一个实用 的指南,给所有面临日常状况和精神难题的父母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可取的解决方法。它还给出一些从基本交流原则生发出来的具体建议,指导父母在跟孩子相处时要 彼此尊重。

107. 《一岁就上常春藤》 作 者:薛涌 著

出 版 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月1版 内容简介:《一岁就上常青藤》是薛涌博士和夫人悉心观察、揣摩美国家庭和学校教育,汲取精华,并将其贯彻于女儿的教育培养的心血、心得之作。作者主张,常青藤教育应该从孩子一岁开始。中 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权威主义式的:讲究满堂灌、死记硬背,上课很少给学生留出提问和讨论的时间。孩子的教育起点,常常是从背古诗开始。有关研究显示,这种 方式对孩子的创造性、人格培养有严重的负面作用。“常青藤原则”,则是从美国大学的常青藤盟校的教育中总结出来的。它强调教育的对话性和互动性,要求父母 或老师尽可能把自己摆在和孩子或学生平等的位置上,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品格和社会能力;帮助他们吸收知识,让他们自发地提高理解力、分析 力、感受力和表达力。在5岁以前,孩子基本可以不读书识字,但这几年却是形成人格的重要阶段。需要父母格外当心。

108.《外国幼儿教育名著选读》 作 者: 杨汉麟 编著

34

出 版 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6月1版

内容简介:幼儿教育作为教育学科的重要领域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历史上的有识之士在此方面有过许多论述,留下不少金玉良言。本书以幼儿教育为主,所选内容涵盖的地域及时段甚广,且形式多样,除论著、论文外,还有小说、随笔、散文、日记等形式,力求反映历史上各个时代有代表性的 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发展历程。并按照古代、近代、现代的时间顺序,共分为7章。 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每章正文前由选编者撰写《本章提要》介绍时代背景、本章主要内容等;此外还在每篇选文前由选编者撰写所选篇目的《导读》,介绍作者及选 文特点。选编者的观点会在《本章提要》或《导读》中有所表达,但一般使用平实的语言,不对读者做过多的引导。

109.《把学习带进生活》

主编:[美]路易斯.博伊德.卡德威尔 译者:刘鲲 方俊明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6年10月1版

内容简介:本书通过路易丝·博伊德·卡德威尔的写实性描述,让读者随处领略到这本书的主题——惊奇。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故事的主角们给他们的课堂及他们的生活带来的是一个新鲜的、前所未有的视角。我们寻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及我们在学习中体验到的快乐都与这种惊奇密切相关。我们因接触外物而感到惊奇的能力为我们开启了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同时也为我们带来寻求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美感和诗意。这本书里贯穿始终的信息和体验正是这种敬畏和惊奇。

这本书处处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在每一处理解、每一个发现、每一项创造出现的时候,作者的情感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在你阅读的时候能够感受到的是每当和孩子在一起发现了思考、建设和创造的美的时候所体验到的那种共同情感。这本书中多次记录了集体协作的能力以及倾听他人的说理、感受和情感的能力,这再一次表明,利他主义不仅仅是某种情境下的产物,而完全是社会生活中的人的自然表现方式,人们必须共同学习它。

110.《窗边的小豆豆》 主编:[日]黑柳彻子 译者:赵玉皎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出版年:2003年1月1版

推荐理由:本书由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所写。该书出版后,不仅在日本,而且在全球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日本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一本书。 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这本书不仅带给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35

111. 《爱弥尔》 主编: [法] 卢梭 译者:李平沤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1978年6月1版 内容简介:《爱弥尔》是卢梭的一部著名的教育学论著,也是他关于儿童教育的经典之作。此书写于1757年,在1762年出版。它要求打破教育要以成人的能力和需要为标准的传统,在教育史上掀起了一场影响巨大的革命。卢梭从他的自然哲学观出发,主张对儿童实行“自然教育”,培养资产阶级王国的“新人”即自然人——爱弥尔。他主张让儿童接受自然教育、劳动教育、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教育,因此他塑造的爱弥尔,既有哲学家的头脑和判断力,又有劳动者的体格和手艺,而且还品德高尚、博爱仁慈。《爱弥尔》堪称是卢梭阐述他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巨著。

112.《大教育论》 主编:[捷克]夸美纽斯 译者:任钟印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 2006年6月1版

内容简介:这部著作虽名为《大教学论》,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最重要的教育著作,但实际上它的内容远远超出了教学论的范围,共三十三章,可以分成六个组成部分,涉及教育理论的各个方面,从而奠定了现代教育学的基本框架,使教育学从综合性的知识领域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它标志着教育理论发展史上一个全新阶段的开端。

113.《童年的秘密》 主编:[意]蒙台梭利 译者:乌荣根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05年6月 内容简介:《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阐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为儿童的利益所作的孜孜不倦和真诚的努力将使我们能够发现人类的秘密,正如科学的调查研究能使我们洞察众多的自然秘密一样。”这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在书中,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它让世人了解到,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

114. 《发现孩子:了解和爱孩子的新方法》 主编:[意]蒙台梭利 译者:胡纯玉

36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年:2006年1月2版

内容简介:如果你想更好的了解儿童、观察儿童,在这里你会得到启示,因为蒙台梭利一直致力于打破已有的教育传统,寻求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方法。在本书中,她描述了孩子的特性,传授了如何更充分地唤起孩子学习热情的方法。正如蒙台梭利所言:“即便是对那些非常幼小孩子的教育,我们的目的不应是为他们上学准备,而是为了他们的生活。”

115. 《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主编:[意]蒙台梭利 译者:张兵

出版社:朝华出版社

出版年:2008年7月1版

内容简介:本书是20世纪西方最卓越的儿童启蒙教材。书本共分十二章,内容包括:为什么“3岁决定一生”,生命的诞生,探寻婴儿的精神世界,抓住生命之初的敏感期,关注孩子的言行举止等等。通过阅读本书,你将知道:在儿童发育的某个时期,他会对某一些事物或活动特别有兴趣,有种特殊的爱好,蒙台梭利称之为“敏感期”。儿童在六岁之前的不同阶段对语言动作、细节、程序、书写、阅读等分别表现出特别强烈的敏感,这段时间相关的学习十分容易、迅速,是教育的绝好机会,但这一段时间过后,这种强烈的兴趣会消失;所以,父母和教师必须留心观察儿童的表现,抓住“敏感期”加以引导,就可以奠定孩子一生的发展基础。

116. 《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 主编:单中惠 杨汉麟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4年4月2版

内容简介:该书精选了96部从柏拉图时代直至20世纪末的西方经典教育论著,以内容提要的方式逐一加以论述。有代表古典教育理论的夸美纽斯的《美育学校》、洛克的《教育漫话》等,有代表现代教育理论的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罗素的《教育与美好生活》、加塞特的《大学的任务》、富尔等的《学会生存》、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引论》等。这对我们在短时间内概览西方教育名人名著全貌大有裨益。

117. 《陈鹤琴教育文集》 主编:陈秀云 陈一飞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07年12月1版 内容简介:本书不但选辑了有关陈鹤琴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主要文章讲稿和实验报告等,同时也收入陈鹤琴有关论“活教育”的重要著作和其他关于儿童心理研究的相关论述和观点,这些经验总结和理论创见至今都有相当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是我国教育宝库中的一份珍品。附录个人生平介绍中许多史料当属首次发表,生动记载了这位“中国幼教之父”投身教育事业的不平凡的教育家人生。

37

118. 《一个孩子两种语言:幼儿双语教学手册》 主编:佩登·泰柏 译者:吴信凤 沈红玫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5年8月1版

内容简介:本书主要讲述了:语言之路几乎是每个正常人的必经之路。这个过程自出生开始就一直持续发展。有些人的路上只有一种语言相随。有些人有两种、三种,甚至七八种语言。除了母语之外,每多一种语言就等于多开了一扇窗,多欣赏一种社会文化的视野。《一个孩子两种语言:幼儿双语教学手册》从幼儿的语言及心理需求出发,分析幼儿语言学习的本质和过程,点出幼儿在语言学习路程上的起伏高低。其目的在帮助父母、教师及幼儿教育相关工作者更了解幼儿,因而能在幼儿学习第二语言时,在师资、课程安排、教学原则、学习环境等方面提供最佳配套条件及必要支援,才能帮助幼儿快乐地走上语言之路,顺利地学习。 119.《谁动了我的奶酪?》 主编:[美]斯宾塞·约翰逊 译者:魏平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07年8月3版

内容简介:本书以一则看似简单的寓言故事,引出了一个关于“变化”和抉择的问题。故事里四个住在“迷宫”里的人物,他们竭尽所能地在寻找能滋养他们身心、使他们快乐的“奶酪”的过程,但面临突如其来的变化,每个人应该如何做出选择?如何应对?是像匆匆那样取下挂在脖子上的鞋子迅速出发,还是像嗅嗅那样经常能嗅出“奶酪”变质的味道;或者像唧唧发现自身的问题之后敢于自嘲,勇敢面对变化的现实;抑或就是一个典型的哼哼,止步于自己的幻想和固执之中?读过之后,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与感动。 120.《卡尔威特的教育》 主编:[德]卡尔·威特 译者:李萍 刘彦洁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出版年:2009年6月1版

内容简介:迄今为止全球最著名、最成功、影响最大的家教案例,全球销售超过1亿册的家庭教育经典。本书详细地讲述了老威特的教子过程,记载了小卡尔的成长历程,以及老威特的教子心得和全能教育法。老威特早期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由天赋和遗传决定的,而是由出生后的早期教育决定的;对于儿童的教育,必须与儿童智力曙光的出现同时开始;尽可能早、尽可能多、尽可能正确地开发孩子的智力,这样孩子就能成为天才。本书经过几个世纪的流传,得到了许多著名教育学家的赞誉和推崇,而且由于它将思想和操作完美结合,使得无数有幸按照书中方法教育子女的父母都成功地培养出了优秀的孩子。 121.《俗物与天才》 主编:塞德兹

38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出版年:2001年10月1版 内容简介:《俗物与天才》是20世纪初的一本教育学名著。作者鲍里斯·塞德兹博士在学习了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发展了“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的理论,培养出一位奇迹般的天才——威廉·詹姆斯·塞德兹。

根据教育儿子的感悟,同时也为了反驳当时流行的“天才遗传论”,塞德兹博士撰写了自己唯一的一部教育学论著——《俗物与天才》。此书一经面世,便获得了巨大的反响。人们认可了塞德兹博士提出的一个个极其精辟、深刻的教育理念,此书被一代又一代的父母奉为教育孩子的圭臬之作。

122.《小王子》

主编:[法]埃克苏佩里 译者:洪友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出版年:2006年9月1版

内容简介:一部写给大人看的童话,一个世界上最伤心的故事,一则关于爱与责任的寓言,《小王子》是一部篇幅短小的童话,但里面却充满了智慧的光芒。作者通过一位来自不同星球的小王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出了引人深思的哲理和令人感动的韵味。整部童话文字很干净,甚至纯净,形式很简洁,甚至简单。整部童话充满着诗意的忧郁、淡淡的哀愁,读起来让人回味无穷。 123.《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 主编:李跃儿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2009年9月1版

内容简介:本书是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坚持23年创办中国式巴学园,把西方主流教育思想应用于东方儿童教育的全面总结,是帮助父母从本质上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成长规律,把握系统爱育方法的通俗读物,与畅销书《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一起建构了“李跃儿教育感悟丛书”。虽然书中标注是献给“想培养一个阳光宝宝的父母,看不懂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按成人的想法生活和学习的父母,不想让宝贝变成冤家的父母”。但对于将来从事幼教事业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同样具有深刻的意义。

124.《童年的消逝》 作者:[美]波兹曼 译者:章艳 吴燕莛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9年5月第1版

内容简介:在《童年的消逝》里,波兹曼运用他对心理学、历史学、语义学和麦克卢汉学说的深刻见解以及常识,非常有说服力地阐述了一个触目惊心而且颇具独创的论题,即童年的诞生,是因为新的印刷媒介在儿童和成人之间强加了一些分界线,而在电视之类媒体的猛烈攻击下分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成人的性秘密和暴力问题转变为娱乐,新闻和广告定位在10岁孩子的智力水平。这也是一份

39

内容翔实、令人震惊的警世书。全书分为“童年的发明”和“童年的消逝”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表述了“童年”这个概念的起源;第二部分将我们置身于现代时空,揭示了从谷登堡的印刷世界转换到塞缪尔?莫尔斯的电报密码世界等内容。

125.《3~8岁儿童的数学经验》. 主编:[美]罗莎林德.查尔斯沃斯 译者:潘月娟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07年10月1版 内容简介:《3~8岁儿童的数学经验》(第五版)一书,适用于学前和小学低年级教育专业学生的在校学习和教师的在职培训。对于学生而言,《3-8岁儿童的数学经验》呈现了学前和小学低年级教育课程中的数学经验的生动和广博。对于该领域的教师而言,《3-8岁儿童的数学经验》介绍了一种有组织的、循序渐进的方法,用来为学前和小学低年级儿童创造一种适宜于发展的数学课程。而且,《3-8岁儿童的数学经验》的设计与全美幼儿教育协会(NAEYC)和全美数学教师协会(NCTM)等专业组织提出的课程指南和标准相一致。

126.《儿童数概念的早期发展》 主编:周欣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4版 内容简介:儿童数学能力的发展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对数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已经表现出相当的复杂性和个别差异性。了解儿童早期的感性数经验的发展规律是我们进行有效的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前提。本书为国内该领域的第一本学术专著。它在国内外近20年来有关儿童数概念发展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和笔者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写成。

127. 《幼稚园的社会》 主编:张宗麟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1933年

内容简介:分8章,包括孩子们的社会、社会化的幼稚园课程、实施社会活动的原则、孩子们的家庭、关于幼稚园社会活动的几个好机会等。

128. 《幼儿社会教育》 主编:徐明

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出版年:1999年

内容简介:教育学类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国家教委“九五”重点课题。

129.《儿童社会性发展》 作者: 张文新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1999

40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问题的研究,其内容有:第一章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理论与研究;第二章 社会性发展的遗传与生物基础;第三章 家庭、父母与儿童会性发展;第四章 同伴关系与友谊;第五章 儿童的依恋;第六章 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第七章 儿童道德与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第八章 儿童的攻击;第九章 儿童自我的发展;第十章 儿童性别差异与性别角色发展

130.《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

作者:[美]伊莱恩·皮尔·科汉 [美]鲁斯·斯特劳斯·盖纳 译者:尹少淳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1992年8月第2版

内容简介:本书是为教师、教育行政领导和家长写的,作者相信对儿童美术及其创作过程的理解,将使教育工作者成功地将艺术经验和学校课程表中的所有课程结合起来。作者用丰富的文献资料,生动的教学实例和大量儿童美术作品说明了美术能提供多种真实有益的学习经验。他们证明,儿童在进行绘画、雕塑和拼贴等艺术活动的同时,也在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发展想象力和认识技巧,观察环境细节,扩展审美意识,增强积极的自我形象,学会欣赏不同的观点。而且,美术还能提供儿童个性发展的独特纪录。

131.《通过艺术的教育》 作者:[英]赫伯·里德 译者:吕廷和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1993年5月第1版(2002年3月第2版)

内容简介:在本书中,作者赞扬柏拉图创见的主题:艺术应为教育任何自然而崇高的形式。作者认为人类的不幸,穷本探源,实系由于个人的自发创造力受到压制。这种现象是现行教育制度的缺失所生的后果。教育唯有运用艺术,才能解脱人类心灵所受的压制,才能达成民主社会的教育目标——自我实现,完成团体的职分,才能真正为人类的未来带来幸福的机运。里德爵士之所谓“艺术”,不仅是指美术、音乐、舞蹈,甚至包括工艺,且系指全部课程教学的艺术化,并包括学校建筑和设备的设计,以及学校环境的美化。作者在本书中先讨论教育的定义和目的,艺术的性质,次以现代的心理学和教育学来阐释柏拉图的主题。他对儿童的艺术活动做新的分析,并提出解释儿童画的新理论。再次作者讨论到课程、教学方法和学校环境等问题。其中第九章教师,说明教师的职能,生气蓬勃,发人深省。书中的理论与当前世界各国教育革新的趋势,诸多吻合,足见本书在教育上的价值。

132.《对美术教学的意见》 作者:[美]鲁道夫·阿恩海姆 译者:郭小平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3年7月第1版

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美术教育译丛》丛书之一。包括三篇:还我右半的心灵——直觉的直、心灵右面的剪影——直觉的觉、关于艺术教育的思考。

41

133.《创造与心智的成长》 作者:[美]罗恩菲德 译者:王德育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1993年5月第1版

内容简介:有关儿童美术发展心理研究,迄今约有一百年的历史。然而,早期的儿童美术心理学家,几乎把它作为孤立的研究,很少跟儿童心智的成长配合在一起来观察。罗恩菲德(Viktor Lowenfeld) 摒除了以前的陋习,认为儿童的美术乃是儿童心智成长的一种反映,他们的智力、认知有所改变时,儿童美术也随着改变,所以他就把美术创造跟心智作为一体来观察研究了。这就是这一本书“创造与心智的成长”的最大特色,也是这一本书命名的由来。难能可贵者,他在本书中,依据每一发展阶段提出该阶段最有效的教学法以及教材等,给教师们许多启示。

134.《儿童绘画辅导探索》 作者:[英] 摩伊?凯特莉 译者:刘迎郎 刘勉怡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1992年8月第2版 内容简介:让脑海中美好的想象通过低龄孩子的双手表达出来,这是孩子对艺术的初次感受。让学生注意观察各种事物,用随意的色彩美化物体,注重造型变化、动作变化、色彩变化以及构图变化。本书是一本对少儿绘画专业辅导书籍,对家长、老师都是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 135.《预防阅读困难--早期阅读教育策略》

主编:凯瑟琳·斯诺 苏珊·布恩斯 佩格·格里芬 译者:胡美华,潘浩,张凤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6年1月1版

内容简介:这是一部集心理学家、神经学家及教育家之智慧大成的书,探讨了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及生理背景下,如何预防儿童阅读困难的问题。它明确界定容易产生阅读困难的儿童群体,审视儿童遭遇阅读困难的风险因素,宏观阐述对学前和低年级儿童的有效指导,研究对方言儿童的处理策略,消除对儿童如何学习阅读的认识分歧,并以其清晰的叙述,多层面地讨论该问题对父母、教师、学校、社区、媒体及政府部门所具有的深刻意义。可以说,《预防阅读困难:早其阅读教育策略》为教育领域的突出争议提出了明确的建议。

136.《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 主编:周兢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7年5月第1版

内容简介:本书是近年来有关早期阅读发展和早期阅读教育研究成果的集中呈现。研究者们在广泛吸收国内外早期阅读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最新信息的基础

42

上,根据我国早期阅读教育的需要,用浅显的语言介绍有关早期阅读发展和教育的理论观念,并重点阐述如何将这些理论观点应用于实践,以帮助我国的早期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早期阅读发展观和教育观,并运用这些观念分析我国早期阅读教育中的特殊现象,解决我国早期阅读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137.《幼儿图画故事书阅读过程研究》 作者:康长运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7年3月第1版 内容简介:“幼儿图画书阅读与发展研究”是一个涉及儿童文学、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和儿童审美等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具有的极高学术价值,本书本书是作者在梳理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幼儿图画故事书阅读过程的理论研究专著,具体包括了:历史回眸、研究方法与过程、图画故事书走进幼儿的视野、一个幼儿的图画故事书阅读历程、观察与幼儿图画故事书阅读、探究与幼儿图画故事书阅读、情绪情感与幼儿图画故事书的阅读等方面的内容。

138.《儿童的文学世界——我的文学课(学龄前)》 主编:陈晖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7年1月第1版 内容简介:这是一套指导儿童开展文学阅读、提高儿童文学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的专门读物,主要内容经过相关实验,证明实用性突出,可操作性强,适合在学校和家庭使用。本书广泛吸取英、美等国及港台地区文学教育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特别针对中国各年龄阶段(学龄前至小学六年级)儿童文学阅读的趣味、方式和水平,选择阅读文本,设计阅读方案,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儿童关注并积极参与文学阅读活动。本读物注重利用文学阅读活动来促进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实现语言教学与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融会贯通。

139.《儿童·文学·文化》 作者:方卫平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出版年:2009年8月第1版 内容简介:本书是浙江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方卫平专注于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化理论建构的结集。收入了作者在儿童文学、儿童文化、儿童美育、儿童教育、儿童阅读与写作等方面发表的文章。作者结合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现状及文化生存与发展环境,从童年文化及其建设、创作与发展、理论与批评、图画书解读与想象、儿童阅读与写作、外国儿童文学观察与思考等六大方面,对儿童文学的创作、发展、研究与出版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探索与梳理,是一本具有独特学术价值的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化研究论集。

140.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主编:刘占兰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8年5月2版

43

内容简介:本书作者从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展和幼儿本身发展的特点出发,探讨了幼儿科学教育的概念和特性,提出了具有可持续性的幼儿科学教育新目标体系等。本书共八章,前四章论述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一些基本理论,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构成、内容的需求化及教师在学前儿童科学活动中的作用 ;而在后四章则从实践的角度来阐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有关内容,如实施的途径和方法、科学探究中的环境和材料的支持,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开展,最后还介绍了几种有影响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思想和教育改革试验。 141.《建构儿童的科学》 作者:[美]大卫.杰纳.马丁 译者:杨彩霞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6版

内容简介:本书的每章都以一个或多个“动手做”的活动案例开始,来推动学生建构自己的概念。之后,每章都采用建构主义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各种特定情境下的问题。第1章主要探讨了基本问题:科学知识不断变化,导致出现学生不可能知晓课堂上出现的所有科学知识的现实情况;科学教育的目的与目标;科学过程的作用;儿童拥有自己的知识的重要性。这一章为学生扎实、成功地研究早期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奠定了基础,并且要求学生自己开始建构关于科学教育的目的、目标、方法和课程的概念。第2~14章分别介绍了12种基本科学过程与综合科学过程。第15章和第16章则阐释了建构主义的本质,探究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的一个基本标志(agent)、学习科学的途径以及一些具体的科学教学策略。第17章关注的是学习者的差异问题,其中包括当代关于某些特定的影响科学学习的学习者差异的研究、早期儿童科学教育的多元文化、多元智力以及残疾儿童的科学教育等内容。第18章探讨了真实评估的方法,并且通过案例逐一对每一评估技能给予指导。第19章讨论了如下问题:如何安排早期儿童的教室、时间与材料?如何管理教室里的植物、动物?如何注意儿童的安全?如何指导儿童科学调查中的行为以及如何利用儿童家长和社区的资源?第20章关注的是科学教育的非传统情境,如户外学习中心与野外旅行中的科学教育。第2l章探讨了将技术整合到早期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方法。第22章和第23章提出了跨学科整合的模式,其中涉及到了早期儿童阅读在科学学习中的作用、当代科学~技术一社会三者整合的主流趋势。第24章聚焦在教师的专业化方面:职业在专业发展中的作用,书写课题资助申请的方法以及如何鼓励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发表研究结果。附录则包括了体现《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内容标准”的活动一览表,一份有关免费提供的、廉价的科学材料的资源清单,以及有关本书所提到的儿童读物书目的一份清单。

142.《儿童早期的科学经验》 主编:[美] 吉恩.D.哈兰 译者:张宪冰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6版

内容简介:本书是国际科学教育新视野译丛,是一部关于儿童教育的理论专著,全书分为基本原理,概念、经验与整合活动两大部分,内容涉及整合的科学学习

44

方法、科学学习参与者、儿童早期的科学学习指导、植物、动物、人体等,适合早期教育研究者参考学习。

143.《幼儿物理知识活动:皮亚杰理论在幼儿园中的应用》 作者:凯米 德芙里斯 译者:陈燕珍

出版社:光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1999年8月第1版 内容简介:本书以皮亚杰建构主义为基础,探讨幼儿教学中物理知识活动的意义、实施方式、评价、价值与教学原则,突破传统科学教育盲点,不只强调科学知识的内涵及重点,而是更着重从小孩的物体操作中构建其物理、教学及逻辑知识。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并非提供老师照本宣科的教案,而是藉由第二部分的具体实例来落实于教学上。

144.《美德教室 美德孩子》

作者:[美]Rheta DeVries [美]Betty Zan 译者:李文正

出版社:光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2001年:

内容简介:本书的主旨在论述如何建立和维持一个充满着人际互动的教学情境,并且在这样祥和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促进孩子们的认知、社会、道德、情绪和人格的发展。 皮亚杰强调,孩子间的社会互动是他们发展智力、道德、和人格所必备的条件背景,孩子们建构物理及社交世界之方式与功能是同时并进的。《美德教室与美德孩子》将提供和探讨如何培养孩子尊重他人,使我们的教育充满着社会道德的情境!

145.《多元智能》

作者:[美]霍华德?加德纳 译者:沈致隆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年:1999年10月第1版

内容简介:本书是哈佛大学《零点项目》创始人霍华德?加德纳的著作。在书中作者介绍了多元智能理论与《零点项目》在美国儿童中的实践状况,以及整个世界儿童教育研究的优势与不足。加德纳认为,流行于世界上智商测试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由于人的智能特点不同,开发儿童的多元智能,将使具有特点的孩子及早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人类各个领域杰出人物的诞生,正在于不同智能的开发。对于儿童艺术潜能的重视,是发现天才的最佳途径。本书在欧美各地引起呼吁教育“革命”的浪潮。它为中国的家长、教师如何开发孩子与学生的智能,打开了全新的视野。

146.《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 作者:[美]坎贝尔 [美]狄瑾逊 译者:王成全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5

出版年:2001年9月第1版 内容简介:这本书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室情境中的实践应用方法,是一本很值得阅读的指导书。全书共11章,前8章对八种智能逐一阐述,后3章则专门论述课程和评价,以及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早期教育项目中所学到的课题。本书的宗旨在于探讨如何构建一个开放的教育系统,使人的才能得以充分、尽性地发展。对八种智能的论述安排精心,结构方式严谨统一。每章开始,都用一位能够论证该项特殊技能的人物故事导入,激发人们兴趣,随后论述该智能的概念,创设良好教室环境的建议以及各种教学策略,然后是总结和推荐读物。

147.《多元智能理论与儿童学习活动》

编者:[美] 陈杰琦 [美]埃米乐·艾斯贝格 [美]玛拉·克瑞克维斯基 译者:何敏 李季湄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2年5月第一版

内容简介:本书是多彩光谱丛书中的一本。该丛书除本书外,还包括《多元智能的理论与实践:让每个儿童在自己强项的基础上发展》、《多元智能理论与学前儿童能力评价》。该丛书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零点工程项目的一个子项目,即多彩光谱项目研究成果的总结。本书中共提供了八个领域的一百多个活动,平均每一领域都有15-20个活动,活动中既有自由游戏,又有结构性活动;既有儿童为主的小组活动、大组活动,又有教师指导的小组活动、大组活动。而且,在每个领域的活动前面都列出了决定成功的“关键能力”,这些关键能力均是经过实验研究、文献查阅或与专家商讨而确定的。例如,科学领域的观察技能、区分相似和不同、假设和验证、对自然现象的兴趣等;运动领域中的身体控制、表现力、运动创意、律动能力等。每一个活动还列出了目标、核心要素、材料、步骤,结尾还有注意事项以及将活动多样化、修改、扩展的建议等。可以说,该书为教师了解和发展儿童的智能强项提供了操作性极强的方法和十分便捷的途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强调与家长共享有关儿童智能强项的信息和培养的方法等,因此在每一章末尾都附有“带回家的活动”,同时还给家长提出了和儿童一起活动的建议和必要的方法。

148.《多元智能理论与学前儿童能力评价》 编者:[美]玛拉·克瑞克维斯基 译者:李季湄 方钧君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2年9月第1版 内容简介:本书阐述了在第一阶段开发的多彩光谱项目学前评价方法。该评价包括15个相互独立的方法,涉及7个不同的知识领域,描述儿童在处理特定任务时的不同活动风格。尽管评价标准是基于我们对4岁儿童的研究制定的,不过经相应调整后,许多活动可成功地用于小到3岁、大到6岁的儿童。该评价手册将为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学校教师、研究人员、教育行政人员等提供有益的帮助。

149.《幼儿表现评价——作品取样系统》 作者:[美]Samuel J.Meisels 译者:廖凤瑞 陈姿兰

46

出版社:台北 心理出版社(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2002年1月第1版

内容简介: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儿童,据以设计与改进教学。如何让评价成为了解老师的教与儿童的学的助力,而不是阻力,应该是每一个关心幼儿教育人士的当务之急。本书介绍一套幼儿导向的评价系统——作品取样系统(Work Sampling System),实际论述如何在评价中鼓励儿童自己主动建构答案、在日常情境中以孩子真实生活的相关活动或项目来评价儿童、将评价融入教学等,藉此了解老师的教学与孩子的最佳能力。本书内容理论与实用性兼顾,收录了幼儿园老师实施作品取样系统的实例,对于读者的理解与实践更具实用性与真实性。

150.《幼儿发展评价手册》 编著:白爱宝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1999年10月第1版

内容简介:本书将科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有机结合的同时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全书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幼儿发展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第二部分对课题的研究过程、指标体系的建构及手册的使用进行了说明;第三部分提供了使用本评价体系对幼儿发展进行评价的具体操作方法。本手册的目的是为幼儿园教师及幼儿家长提供了一个了解幼儿发展的实用工具书。

151.《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手册》 主编:中央教科所学前教育研究室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9年8月第1版 内容简介:《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手册》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国家一般课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发展现状与促进研究”系列成果之一。本书呈现的是一种专业化评价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方法,具有中立的客观性、深入的描述性。本《评价手册》工具一、三、四、五、七、九这6个工具是在“八五”IEA中国学前教育项目第二阶段研究的评价工具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其他评价工具则是参考了国际知名学前评价工具,根据中央教科所学前教育研究室“九五”和“十五”两个阶段的研究成果编制的。这套评价体系和工具经过了三个阶段十余年在十多个省市的试用、修改和完善。实践证明,这套评价工具能够全面、客观、深入、细致地反映和描述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152.《信息技术与早期教育》 编著:郭力平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7年6月第1版

内容简介:本书是“大师高校教材”系列之一的“信息技术与早期教育”教学专册,具体包括了:信息技术在早期儿童家庭及教育机构中的应用、在早期教育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主张、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信息技术应用的演绎、计算机在幼儿园教室里的安放等方面的内容。计算机走进早期儿童的生活,也对早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书为构建早期教育中运用信息平台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47

153.《电视与儿童》 作者:张令振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1999年3月 内容简介:本书试图从心理学的视角探讨电视对儿童的影响这一重要的课题。第二章和第三章侧重于儿童的基本收视行为,主要介绍儿童的日常电视收视习惯和节目收视爱好,其中引用了大量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第四、第五和第六章侧重介绍儿童收看电视时的信息加工过程,揭示了儿童对电视信息的认知特点。第七、第八和第九章侧重于电视的影响效果以及电视对儿童社会行为的影响。第十章搭建了有关广告对儿童影响效果的粗略框架。

154.《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作 者: 张宝臣,李志军 主编 出 版 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2月1版 内容简介:本书立足学前教育专业大中专层次,按照教育科学研究的“顺序”作为教材的逻辑体系,详细论述了学前教育领域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步骤,具体内容包括课题的 选定、文献的查阅、研究计划的制订、五种常用的研究方法介绍(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和作品分析法)、资料整理与分析、成果表述与评价、质的研究 和行动研究。全书针对专科生、中师生的实际需要,每一章后面都附有侧重知识的案例、实践活动(思考题)。为了突出教材的实用性、资料性和“可持续性” ,每章后面还附有本章领域的“文献资料”。

155.《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理论操作应用》 作 者: 左瑞勇 出 版 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5月1版 内容简介:《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个性化设计,其目的在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 毕业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在逻辑框架上,《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理论操作应用》对“研究”的类型以及“研究方法”的类型进行了梳理,按照“最基本的 研究方法”“最新的研究方法”及“最适合一线教师的研究方法”构建《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理论操作应用》的逻辑框架,以便于学生对研究方法的清晰理解和 重点把握;在内容体系上,《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理论操作应用》在吸纳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的同时,针对“高等应用型幼儿教 师”和“研究型幼儿教师”的培养定位构建章节体系,为幼教一线培养具有较强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另外,还在各章首设计导言,对本章进行总括和 提要:在各章尾设计“本章回顾与启示”“本章核心概念”“实作与操作”“拓展读物推荐”等,便于学生梳理、关注、思考、理解、动手操作和拓展提升。可供各 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156.《发展的研究方法(第二版)》

48

作者:S·A·米勒. 译者:郭力平等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4

内容简介:每个人都有自己感知这个世界的方式。对年幼儿童来说却不是这样。年幼儿童认为所有的人对世界的看法都与他们一样。 设想这样一项实验,任务中让一名小男孩给妈妈选购生日礼物。他会直接走向丝袜或者给成人看的书籍吗?当然这样的反应也是可能的,但对一个4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却不很普遍,他更可能的反应是拿起一部崭新的玩具汽车。 我们需要了解人是如何发展的。

发展心理学的领域提出了一些基本的问题:人们是如何达到现在所有的水平的?早期教养对日后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类似于这样的问题正是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所能够告诉我们的核心。

整本书所要讲述的就是进行一项出色的研究所面临的困难。提高发展心理学研究所必要的技

能介绍发展心理学中一些重要的研究领域。培养对研究及其结论进行批判性的评价所必要的能力。

157.《学前教育科研方法(修订版)》 作者:陶保平.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6

内容简介:本书是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进修的教学用书,还可作为基层幼儿教育科研人员和幼儿园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参考书。本教材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和介绍,详细阐述了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过程、步骤,并引用大量的例子说明研究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通过学习,可以使学习者了解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和环节,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形成研究意识和方法意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

科学研究是对问题的探索过程。研究是对未知的挑战,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等步骤,使未知变成已知。《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将告诉学习者如何确定研究问题,如何进行研究设计,如何收集研究资料,如何分析研究资料,如何撰写研究论文。

158.《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指导(学校教育科研丛书)》 作 者: 胡 育

出 版 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年10月1版 内容简介:《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指导》为学校教育科研丛书之一。孩子需要教师,教师需要研究,教育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每位教师都应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每 位教师都能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每位教师都可以成为研究者,探索适合孩子的教育,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指导》就是一本有关学前教育领域 科研方法的指导书,它是第一线学前教育科研指导的经验

49

和智慧的结晶,它将让你改变思维方式,学会日渐用动态的,多元互补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理解和解决复杂 的教育现象中的运动进程,使高质量的教育活动得以实现。

159.《今日学校中的特殊教育》 作 者:(美)特恩布尔(Turnbull,R.) 等著 译 者:方俊明 译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年5月1版

内容简介:在第一章,我们提出了六个关于特殊教育的理念,这些理念将贯穿全书:对学生寄予高期望值;重视他们对于学校和社区的积极贡献;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优势;让他们自己作决定并依自己的意愿行事;鼓励他们发展同障碍者和非障碍者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们的权利,特别保证他们享有与普通公民同等的权利和机会。本书的每一章都会体现这六条基本原则或理念。这些原则有时是明显的,有时是隐含的。当你把这些原则融入到你的工作与生活之中,当你在这些价值观的基础上运用你的技术时,你会惊异于它们所产生的影响。这不是一本小说。这里没有虚构的角色。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教师、每一个朋友都是真实的。在这里讲述他们的故事,是为了实现一个有普遍教育意义的目标:用他 们自己的语言,通过他们的生活片断来描述特殊教育,展现他们从中获得的益处。这些学生、教师、家庭成员和朋友将向你展示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一切——当你 在正确的理念指导下,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时,就可以使你的特殊生活发生非同一般的变化。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pb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