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写作课后习题解析
更新时间:2023-12-25 09:2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课后答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刘海贵《当代新闻采访》(第 2 版)课后习题详解 这一程序不能颠倒,否则,就违反
了新闻工作规律,就不叫新闻活动,变成闭门造车了。
目 录 上 编 第 1 章 绪论
第 2 章 新闻采访需要的基本修养 第 3 章 新闻采访报道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 第 4 章 敏锐感知与判别新闻 中 编
第 5 章 采访活动的第一阶段 第 6 章 采访活动的第二阶段 第 7 章 采访活动的第三阶段 下 编
第 8 章 时事与政治类新闻的采访 第 9 章 经济与科技类新闻的采访 第 10 章 人物与事件类新闻的采访 第 11 章 教卫与文体类新闻的采访 第 12 章 社会与生活类新闻的采访 第 13 章 其他类新闻的采访 上 编 第 1 章 绪论 思考题
1.什么叫新闻采访?
答: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而对客体进行的访问、观察、思索和记
录等调查研究活动。它是记者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新闻传播过程的开端和整个传播活动的 基础。
新闻采访主要着眼于迅速及时的采集、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它主要通过观察和访 问获得新闻事实。
新闻采访可以分为个别采访、现场观察采访、蹲点采访、交叉采访、巡回采访。
2.怎样全面、正确认识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答: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采访与写作的关系是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的。 具体反映在四个方面: (1)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
从活动的程序上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
(2)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
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
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离开采访,写作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 之水。
(3)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
新闻采访和写作,其活动性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只有正确认识实际,
才能正确反映实际。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 归宿。
(4)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
实践证明,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记者从事新闻工作的年代长了,经验教训
多了,常常在采访之前,就能凭借掌握的写作能力和丰富经验,清晰地知道采访如何才能更 加有的放矢,如何才能有效地判别材料的真伪优劣和访问的深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和 少走弯路。
3.采访从形式、性质上各有哪些具体方式? 答:新闻采访因为具有特殊性,因此,其活动实施方式也具有侧重点和独特性。
(1)新闻采访从形式上分,具体有以下十种: ①个别访问
这是记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形式,通常也称为“一对一”的访问形式。该形式的好处是:
谈得具体,谈得深入,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 ②开座谈会
也称开调查会,是指记者就某个调查专题,邀请有关人员座谈。这种采访方式一般用于 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 ③现场观察
俗称“用眼睛采访”,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 事物微观细察。 ④参加会议
会议都是集中总结、筹划一个阶段的工作情况,包括成效、经验、教训及问题等。所有
这一切,往往可能包含着大量的新闻信息或线索。会议新闻采访主要通过参加会议这种形式
采写的。 ⑤蹲点
即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作深入扎实的采访。这种方式适合于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 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报道题材。 ⑥查阅资料
一般资料包括受众来信、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简报以及各类剪贴、原始材料的文字记载
等。这些资料包含不少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新闻线索。 ⑦改写
即把某一新闻线索或一则现成的稿件,加以修改或补充而另成一则新鲜的新闻。由于新
闻报道的需要,改写工作不仅能辅助采访的不足,甚至常常代替采访,记者一般通过电话获 取新鲜材料,然后改写新闻。 ⑧问卷
抽样调查的主要形式,即记者根据题材的需要,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
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然后以纸面的形式,拟定出若干个简洁明了的问题, 在街头或挨家挨户发送到有关受众手中,外地的受众可将问卷邮寄其手中。这种形式有成本 低廉,具有匿名性及便于受访者思考等优点。 ⑨电话采访
这种采访形式,在很多情况下往往补其他采访之不足,使新闻得以真实、迅速地报道出
来。特别是很多重大的新闻,更是用电话新闻的形式报道出来的。 ⑩网络采访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工具,既是大众传播工具又是人际交流工具,既可以发布新
闻,也可以用于采集新闻、查阅资料及收集新闻的背景材料等。
(2)新闻采访从性质上分,具体有以下六种: ①常驻采访
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这种采访时间长,题材面宽,要求记者具有全局
观念,从驻地的实际出发,注意采写既能反映当地实际又对全局有普遍意义的新闻;要有较 强的独立社交能力和广博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掌握采写各种新闻体裁的技能;同 时,要尊重所在国家、地区的风土人情,遵守所在国家、地区的政策法令。
②突击采访
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性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这种采访任务紧迫,事先
无法从容准备,全靠记者的经验积累和临场发挥。 ③交叉采访
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与单打一的采访形式相比,交
叉采访可以省去重复找人和路途往返所费的时间,是一种投入少、收效高的采访形式。 ④巡回采访
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一般没有具体、明确的采访对象和报
道题目。主要由记者根据编辑部总的报道思想灵活掌握,在巡回路途中选择若干新闻题材就 地采访,连续不断地向受众进行系列报道,又称旅行采访。 ⑤隐性采访
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 ⑥易地采访
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易地采访有利于克服眼界狭窄、感觉迟钝甚至夜
郎自大、固步自封等弊病,也是加强地区间、新闻单位间和各地记者间横向联系、优势互补 的有效方法。
4.新闻采访有哪些具体的特点?
答:与调查研究相比,新闻采访的特点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1)目的的差异性
记者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写出稿件、传播信息,以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而其他形式的
调查研究则目的各异,如司法人员审核案情是为了正确判案,机关干部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 以便促进、推动下阶段工作。 (2)时间的限制性
新闻采访特别强调时效性,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采访、写作、发稿的全过程,
因为,新闻是“易碎品”、“易腐物”,时过境迁,过时不候。这就要求记者在严格的时间限 制下,思维敏捷,动作迅速,争分夺秒地将新闻采集到手,传播出去。 (3)项目的突发性
即记者常常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忽地一个突发性事件的到来,必须立即赶赴新闻事件
所发生的现场,迅速对其进行采访,如一场地震的到来、火车相撞、飞机失事等,皆属此列。 (4)需要的广泛性
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需要获得新闻欲、信息欲的满足。然而,每个人对新闻报道的内容、
形式等方面的需求,又可能因职业、年龄、性别、短促采访中,搞得手忙脚乱、丢三落四。 (2)提问要凝练
电话采访中提问是门艺术,它比起平时从容不迫的交谈,来得更为急迫、凝练,有时甚
至需要一点机智,因此更显示出“问”的难度。 (3)记录要及时
电话采访还要做好记录,尽量避免在忙乱中漏记一些重要的事实。重大题材的电话采访, 经历、学历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偏爱。人 们对新闻的这种多层次、广泛性的需求,就要求新闻报道的题材、体裁等相应地具有多样性 和广泛性。 (5)知识的全面性
新闻报道要适应人们多层次和广泛性的需要,加上新闻采访学本身又是一门综合性应用
学科,这就要求记者的知识必须尽可能广博、全面,除了新闻学的专业知识要相当熟悉外,
文、史、哲、政、经、数、理、化等知识,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法学和新兴的边缘学科等 方面的知识,也都应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6)活动的艰辛性
记者采访的项目每次不一,采访的对象性格千差万别,记者又必须在严格的时间限制下
完成任务,新闻采访的艰辛性程度相应就高。 5.新闻采访中有哪两条认识路线?
答:新闻采访中有两条认识路线:一条是唯物论的反映论;另一条是唯心论的先验论。
持唯物论者尊重客观的事实,从事实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采集事实。
持唯心论者则往往喜欢预先设想好一套框框,去硬套人家的话语,从而印证自己的想法, 走的是先验论的路线,往往导致失实。
采访中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不仅是方法问题,而且还是采访者的立场、思想路线问题。
一个真正的记者应走一条艰辛而又实在的采访路线,即以唯物论的反映论主导自己的采访。 相反,投机取巧,走捷径,搞先验论,往往会走向死胡同。
6.电话采访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电话采访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准备要充分
电话采访时准备要充分,问题要事先拟好,要有个较为详细的纲目,不至于在几分钟的
记者不妨在话机旁放个录音机,以确保材料和新闻报道的真实。
7.网络采访有哪些具体特点?
答:网络采访相比较传统媒体采访,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信息的广泛性; (2)采集形式的多样性; (3)新闻采写的即时性; (4)信息容量的无限性; (5)信息采集过程的交互性等。 8.易地采访有哪些作用和注意事项?
答:易地采访是指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易地采访可以克服记者长期在
一个地方采访产生眼界狭窄、感觉迟钝甚至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等弊病,同时也是加强地区 间、新闻单位间和各地记者间横向联系、优势互补的有效方法。 (1)易地采访的作用
①开阔记者眼界;帮助本地记者有效地发现新闻。②促进各地记者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易地采访应该注意的事项
①不要自视高明,要谦虚谨慎,甘当小学生。 ②要利用易地采访机会,熟悉各地的情况,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增强全局观念,与外地 记者真诚合作,提高相互间的报道水平。
第 2 章 新闻采访需要的基本修养 思考题
1.增强记者修养有何现实意义?
答:在我国,新闻工作是宣传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一项精神劳动。新闻工作者成天
与人打交道,新闻在采访、传播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与人、与社会发生作用,即新闻工作者
通过自己采写的报道,向人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在采访中,应当摆正自己与采访对象的关系,不好灌输共产主义思想,传授各方面知识。
因此,新闻工作者自身的作风、知识、技能、职业道德、情感等方面的修养,就至关重要。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为了更好地担负起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任务,新闻工作者,特
别是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新闻战线的同志,特别是中青年同志,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在打好思想政治
和业务根底的基础上,老老实实地下一番真功夫、苦功夫。
2.思想作风修养与工作作风修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思想作风修养的主要内容
①记者要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水平和党的政策水平,具备无产阶级的立场、
观点、方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 责任感。
②从心理学角度讲,新闻采访作为一项意志活动,必须表现出相应的意志品质来,其中
主要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持续性和自制性等。 ③思想作风修养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采访写作的技巧可以放在其
次,而事业心、责任感却是最重要、最根本的。 (2)工作作风修养的主要内容
工作作风修养是作风修养的另一重要内容。在我国,新闻工作者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奔走
不息的“特殊流浪汉”,新闻是“跑”出来的。工作作风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牺牲精神和 冒险精神。
新闻事业是一项十分艰苦且具有冒险性的事业,需要记者具有牺牲精神。可以说,吃苦
耐劳和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勤奋、顽强、扎实的工作作风,是每个记者所必备的。
3.新闻职业道德的具体范围与内容是什么? 答:新闻职业道德包括的具体范围和基本内容有如下几点:
(1)坚持真理,忠于事实
应当不屈服于任何邪恶势力,不当“风派”记者,不弄虚作假,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以 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2)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为人师,不高人一等,以诚相待,虚 心求教。
(3)深入实际,体察民情
应当关心广大群众的疾苦,及时反映他们的呼声与要求,不能麻木不仁、不闻不问。 (4)互敬互学,积极竞争
记者与记者之间,新闻单位与新闻单位之间,根本利益和奋斗目标是一致的,应当不断
增进友谊,共同进取,即使要展开竞争,也应凭借正常的业务手段去健康、积极地进行。 (5)摆正位置,不牟私利
每一个记者都应当摆正个人与集体的位置,妥善处理好公与私的矛盾,决不允许用党和 人民给予的某些权利去牟取私利。 (6)甘为人梯,严禁剽窃
指导通讯员采访,帮助他们修改稿件,这是每一个记者、编辑职责范围内的事。
4.怎样认识“有偿新闻”?
答:有偿新闻是指新闻机构或新闻工作者因接受钱物及其他利益而以新闻形式发布的信
息,称之为有偿新闻。作为一个概念,有偿新闻也可以指代这类行为和现象。其实质是把国 家和社会赋予的新闻机构传播新闻的权利,作为个人和团体的私有商品非法出卖,搞权钱交 易。
(1)有偿新闻的具体表现
①提供有偿的版面或播出时间,刊发各种形式的“含金”报道。
②混淆新闻与广告的界限,大搞“广告性新闻”或“新闻性广告”。
③新闻从业人员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便利条件,接受企业提供的种种优厚待遇,甚至向被
采访报道的对象索取现金、有价证券、实物或其他特殊待遇。
(2)有偿新闻的危害
①破坏了新闻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
以提供信息服务来获取利益的不正当方式,不少有偿新闻为个人或集团的利益不惜夸
大,歪曲事实,颠倒是非,严重损害了公众利益。②降低了新闻报道的质量
大众传媒信息取舍的标准在于新闻价值。有偿新闻
选择标准是其服务对象需要的宣传效
益,用一些毫无新闻价值或者新闻价值不高的东西充塞版面和节目,挤占真正有新闻价值的 报道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影响了新闻宣传报道的质量。
③腐蚀了新闻工作队伍
有偿新闻使一些新闻工作者腐化堕落,蜕化变质,种程度为转移,动作方式完善化了,技能修养搞好了,则活动进行得就顺利,就有效率。联 系记者必须的六项技能修养:
(1)熟悉和掌握方言和土话的技能
增强此种技能修养,对顺利进行人际交流、提高采既是个人的沦丧,也使所在媒体的公 信力遭到破坏。
5.怎样认识知识修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答:在当前,记者具有较好的知识修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重要性与必要性 表现为以下几点: (1)能提高采访活动效率
记者是社会活动家,社会接触面极为广泛,若是具有较好的知识修养,就便于同社会各
阶层人士接触、交谈,有利于采访活动效率的提高。若是知识贫乏,采访对象所从事的行业、 专业的“ABC”知识及基本情况也全然不知,那么,对方心理上就会出现轻视记者的反映,
就会削弱接触、交谈兴趣与热情,采访活动效率就会受挫。
(2)能满足受众求知心理
相比较以往年代的受众,如今的读者看报纸、听众听广播、观众看电视,不仅要满足新
闻欲,也要满足知识欲。从某种意义上说,报纸、广播、电视等是人民的教科书,记者是党 和人民聘请的“教师”,因此,要较好地输出“一滴水”,理应先得积累“一桶水”。 (3)能加强采访写作综合能力
从心理学角度讲,知识是万能的“力”,知识与能力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知识是能力
的基础,知识可以转化为能力,并能促使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一定的知识修养,是记者 采访写作综合能力提高的基础和重要因素,采访中对新闻事实的感知力、判断力、写作时引 经据典的敏捷性等,都离不开知识修养。 6.联系采访实际,简述技能修养有哪些重要性? 答:搞好各方面的修养,只可能是一个学者、贤者,如果缺乏技能修养,还不能算是一
个合格的记者,记者在其他修养完成后,技能修养的好坏往往就是决定一切的了。采访活动 由一系列的动作组成,能否顺利进行和完成,主要依照记者对实现这些动作的方式掌握到何
访活动效率十分有利。
(2)熟悉和掌握至少一门主要外语的技能 熟悉和掌握至少一门主要外语,尤其是英语。并能直接与采访对象交谈,势必能提高采 访活动效率,并常常能捕捉到独家新闻。 (3)熟悉和掌握摄影技能
读者越来越要求版面上出现更多的高质量、高水准的新闻图片,以求图文并茂,满足对
美、对艺术的需求,这就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努力抓拍有价值、有意义的“瞬间”,让报纸 版面呈现更多的可视镜头。新闻事业的飞速发展和新闻队伍的青黄不接,迫使每个记者必须 一专多能,都要成为“多面手”。 (4)熟悉和掌握电脑操作技能
随着现代化传播通讯设备的日益更新,为了建立记者与编辑部之间的“热线”联系,要
求记者、编辑必须掌握电脑操作等技能,并熟悉修理这些机件的技能。
(5)熟悉和掌握驾驶各种交通工具的技能 掌握这方面的技能,是基于两方面的需要: ①凡是有人群或是人烟稀少的地方,都会有新闻发生。
②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时效的竞争会愈演愈烈,交通工具的不断更新和熟练使用,
是争取时效的一种重要手段,有时甚至是决定性因素。
(6)掌握辨向、测时技能
采访中,种种意想不到的情况都可能出现,甚至使记者陷入困境。譬如,在深山老林里
行进,突然发现指南针丢了;在偏僻地区采访,手表突然停了、坏了。记者如能根据树叶的 朝向、星星的位置等辨方向,依据太阳下木棍、身体等物体影子的折射角度测时间,就可能 迅速走出困境,如期完成采访任务。 7.怎样看待记者的情感修养?
答:在信息传播的同时,记者与受众的感情也在进行传输。新闻作品要产生吸引受众的
魅力,除了真新快活强等要求具备及思想深度、生活宽度外,还得有感情的浓度。加强情感 修养对搞好采访写作工作有着十分直接、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情感是融洽采访气氛的桥梁
采访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形式,情感则是人际关系的核心心理成分,良好的人际关系则是
关系双方的情感共鸣的两心相倾。绝大多数的采访对象是可以接近、交往的,关键是看记者 能否主动接近和接近是否得法。人要有乐群性,因为工作的需要,记者平时更得注意培养自 己的乐群性。
(2)情感是构成谈话的基因
采访中,谈话提问的构成是需要情感的。欲使许多采访对象启开话匣子,是需要记者投
入相当情感的,有时一般提问手段不能奏效时,则需要记者采用激问式,即在谈话提问中穿 插一定强度的刺激,调动对方的情感,强行撞开缺口后,探得事实的真相。 (3)情感是促使记者采访的动力
记者的事业心、责任感离不开情感,每采访一个人、一件事,也离不开情感的驱使。要
反映群众疾苦,要有同情感,要采写批评揭露性稿件,得有正义感。
(4)情感是写作激情的源泉
新闻写作是要动感情的,心情愉悦、情绪饱满时,提起笔来便会文思敏捷、一气呵成;
心绪烦闷、萎靡不振时,往往就文思迟钝、生拼硬凑。只有人心与人心的交流,笔下的人物 才有血有肉。
(5)情感是新闻报道的重要构件
一则新闻作品,情感往往是重要的成分和内容:就题材而言,人情味、情趣性是新闻价
值的构成因素之一;就表现手法而言,新闻报道的四大表现手法中的抒情、议论、描写离不 开情感,即使是叙述也要“寓情”。 8.健康对记者工作有何意义?
答:在新闻工作者的修养与条件中,强健的体魄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具有基础性质的。
这是因为,新闻工作既是复杂的智力劳动,也常常是强度较高的体力劳动,加上新闻工作者 的工作、生活规律更是常常被打破,因此,新闻工
作要得以顺利完成的物质基础和保证,是 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现代新闻事业的竞争愈演愈烈,对记者的身体素质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躺在病床上,再
好的理想也难以实现,再出众的才华也难以施展。 9.记者在同各界朋友的交往中应当注意哪些方面?
答:记者在同各界朋友的交往中,欲取得对方的信任,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1)不要轻易失信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守信是很重要的,这是一个坚实的基础。记者在与朋友的交往中,
更应讲究信誉。信任产生于友谊之中,但其价值则高于友谊。 (2)不要忽冷忽热
只要对方真心诚意地帮助记者并确实对新闻报道及新闻事业负责,那么,记者则应主动
积极地与对方交往,不断增进友谊,甚至在对方工作上、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应想方设法给 以关心和帮助,千万不能时冷时热,搞“有事是朋友、无事不相识”一套。 (3)不要夹杂私利
记者与被采访和报道对象交朋友,纯粹是为了新闻工作,为了共同挚爱的新闻事业。在
这一珍贵、纯洁的友谊中,容不得半点庸俗的交易成分,就好比眼睛里容不得一粒灰沙一样, 否则,对方就会看轻甚至讨厌记者。
第 3 章 新闻采访报道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 思考题
1.真实性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真实性,通常也称为准确性,即指新闻报道必须反映事物的原貌。在实际工作中, 对新闻真实性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 (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真实
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通常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时间等,因为这是新闻赖以成立的起
码因素,若有半点虚假,都会招致人们对整个新闻事实的怀疑,所以必须保证它们的真实。 (2)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等必须真实
新闻报道不同于文学创作,即使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时要调动些文学艺术手段,也必
须绝对服从、忠实于事实的真实,基本事实不能变动,否则,就不称其为新闻报道。 (3)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确切无误 一般包括数字、史料、背景材料等,采访中一定要注意反复、多方核实,在可能的情况
下,要找到原始材料,并请权威人士或当事人、知情人核实,若引用已经转手、加工过的资 料,应当慎之又慎,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宁可不用。
(4)新闻中涉及的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在以往报道中不时出现“此时,他脑中闪现雷锋、王杰的光辉形象”这样的表述,据查
多半不是当事人所述,而是记者在代想、代说,甚至在当事人已去世或客观实际不可能允许 当事人“闪现”、“默念”太多东西时,有些记者还在津津乐道地塞上大段这类东西。 (5)讲究分寸,留有余地 该要求有两层含义:
①要求新闻报道既客观全面,又要注意防止片面性、绝对化,否则,即使是一个基本真 实的事实,也会令人生疑。
②在许多情况下,单单就某一个具体事实而言,是绝对真实的,但是,将该事实放到全 局、大背景下考察,就很难说是真实的了。 2.增强可读性的业务手段主要有哪些? 答:增强可读性在业务处理上的核心问题是使思想性与可读性有机统一。可读性,即通
俗易懂有趣味。要使思想性与可读性有机地统一,业务手段上应注意以下三点: (1)引而不发,含而不露
这里既包含态度问题,即尊重受众,相信受众的理解、接受能力,又有艺术要求,即新
闻的思想观点在文字上不直接显露,而是将其藏在精心选择的事实以及对事实艺术的叙述之 中,让读者、观众、听众看完、听完新闻报道后自己去想,自己去得出结论;他自己下了结 论或悟出道理,自然就会心悦诚服,衷心接受指导了。
(2)借用知识,纠正偏见
为了适应前所未有的开放环境和新知识、新问题不断出现的形势,人们渴望新闻报道提
供更多的新信息、新知识充实自己,以便在摸索前进中能有方向,少走弯路。记者若能明确
受众的这一心理变化与需求,自觉地、艺术地将知识性与思想性熔于一炉,则新闻报道在思 想性、指导性上往往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既用新信息和知识满足了受众的求新欲和求知欲, 又矫正原来的错误认识或是畸形歪曲的言行。 (3)增强趣味,寓教于乐
人们均有讲究情趣的心理特征。如果记者能改变过去那种呆板、乏味的说教形式,而在
新闻报道中增强健康向上的情趣,将思想性、指导性寓在趣味性之中,那么,新闻报道则会 备受欢迎,思想性、指导性也一定会较好地得以体现。
3.欲增强我国新闻时效应当抓住哪些环节?
答:新闻时效要求迅速及时地把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报道出去,最大程度地缩减新闻
事实的发生与报道出去这两者之间的时间距离。增强我国新闻时效应当抓住以下七个环节: (1)新闻从业人员的时间观念要转变、强化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亟需信息,新闻报道的时间性就是富民政策的桥
梁,也是新闻从业人员新时期群众观点的具体体现,更是一个国家新闻事业发达程度的重要 标志。这个观念若不强化,新闻从业人员就可能落伍,对工作就意味着一种渎职。
(2)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作风修养要增强 记者一旦获取某个新闻线索后,就迅速占有理想的交通工具,在赶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
场后,尽快占有通讯工具,一旦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后,立即通报编辑部;编辑要“热件 热处理”,不能慢条斯理;新闻单位各方面的管理人员,要采取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将有 价值的最新事实传播、发送到受众那里。 (3)采编人员的分工不宜过细
我国新闻单位现有体制对采编人员的分工过于细致,应当迅速改变。原则是应适应新闻
工作的规律和根据新闻报道的需要,适当的分工是可以的,也是需要的,但过细、过死,人 为的画地为牢、囿于一隅,无疑是一种作茧自缚。(4)先简后详地搞连续报道
面对一个新闻事实,特别是一个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为了赢得时间,记者可先就新闻
的结果发一个简讯,然后再通过深入采访,就新闻
事实、事件的背景、起因、发展情况、影 响范围及各界的评述等,作深度、连续的报道。 (5)简化审稿制度
新闻的特性要求人们,稿件除了在写作、修改、排版、印刷等必要环节上停留一些时间
外,不应当在任何人的桌面上耽搁。新闻稿件无须篇篇送审,可审可不审的就不审。西方通 讯社及新闻媒介新闻时效之所以快,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从记者采写稿件到报道出去,中间没 有太多的环节,稿件到了编辑手中,只消几分钟时间就可发出,最快的仅一二分钟。 (6)尽可能更新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
发达国家通讯技术自动化程度相当高,新闻从采写到传播,基本自动化。我国的报业采
写编排技术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有的地方条件相对比较落后,一下改变我国物质基础薄弱 的现状不切实际,但在一定程度上更新通讯设备和配备交通工具,还是可望可即的。 (7)组织强有力的多渠道发行网
影响新闻时效的主要症结是发行问题,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发行制度若能改革,其意义
决不仅限于增强新闻时效,实在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建立强有力的发行制度,相信我国 的新闻时效会不断地跨上新台阶。 4.应当怎样全面、正确看待抢新闻?
答:抢新闻,即抢时间,是为最大程度地缩减新闻事实的发生与报道出去这两者之间的 时间距离。
(1)西方新闻学一般认为,决定新闻价值的首要因素是新闻时效
最早刊出最后消息是任何报馆所奉行不悖的原则,为了抢到新闻,抢到独家新闻,他们
甚至不择手段,同行之间大打出手。这种做法固然不足取,但争分夺秒抢新闻的观念与作风, 我们可以也应当借鉴和学习。
(2)我们不能笼统、偏激地把抢新闻指责为西方资产阶级记者的工作作风
抢新闻,即为抢时间,在这个问题上不存在什么阶级性。西方新闻学对时间性及抢新闻
原则的阐述虽然出发点不同,但其立论是基本正确的,观点是鲜明的,与我们没有本质区别。 (3)“抢”即竞争,竞争能使事业产生动力,从而推动事业前进。正是靠着这个竞争,
我国的新闻事业这些年来才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和
发展。
(4)从一定意义上讲,能否经常抢到独家新闻,是报纸、电台、电视台有无力量、有
无特色、有无水准的具体体现,是一个名记者的具体标志
独家新闻是指第一个被发现并予以报道的新闻事实。特别是在同一地区有众多新闻媒介
并存的情况下,抢新闻就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5)作为中国记者,还需顾及中国的国情,在这个问题上还应注意两点:
①注意抢和压的辩证统一,即抢新闻要考虑政治和社会效果,应当在准确、无副作用的
基础上抢,而该压的则压,要服从一定的组织纪律和遵守相关的新闻政策。但对于突发性事 件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和报道,通过 2003 年的“非典”事件,新闻界获得了共识:一定要遵 循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的工作路线: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②要剔除和排斥西方资产阶级记者那种损人利己、不择手段抢新闻的做法
概言之,我们对抢新闻的态度和原则是:一是不失时机地迅速采写新闻,争分夺秒;二
是根据时机有效及时地发布新闻,不一味图快。 5.怎样较好地用事实说话?
答:用事实说话,即指让新闻的思想观点通过事实自然地得以流露。事实能说话,但怎
么把话说好,说得感人,就有艺术上的讲究。从采访角度讲,用事实说话应注意以下四点: (1)精选事实
这是较好用事实说话的前提和保证。面对众多事实,记者不能不分主次、事无巨细地端
出事实的全过程,而应当根据新闻主题的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后精选出最为典型 的事例。
(2)多细节,少议论
要较好地用事实说话,应当精心采集细节,细节能传神。用事实说话并不排斥议论,但
是,这种议论必须依托于事实。要为事实服务,即通常讲的要成为点睛之笔。要做到这些, 议论时就应当注意:一不能多,多了就喧宾夺主;二不能俗,俗了就为败笔。 (3)多解释,少晦涩
采访时常会遇上一些难以弄懂的事物,如专用术语、技术名词、操作程序等,若是原封
不动地照抄照搬,不加任何解释、说明,势必就晦涩难懂,报道就死板,事实就没有很好地 说话。此时,责任性强和有经验的记者,总是通过仔细、反复地询问与观察,将这些事物弄 懂弄透,然后深入浅出,用受众能够接受的语言叙述,报道就通俗易懂,事实就“说话”了。 (4)插叙场景、背景和人物形象
这种做法,旨在增强新闻形象性和感染力。新闻真实性应当包括两个含义:
①事实真实,即“五个 W”和引用的全部材料要准确无误。
②形象真实,即对所报道的人物风貌和现场情景等,能有合乎事物本来面目的艺术写照。 使新闻做到有神、有形。
应当说,事实不真实,新闻无生命;形象不真实,则生命就干枯,没有活力,不能给人 以难忘的印象。
6.怎样理解增强新闻通俗化的时代意义? 答:通俗化亦即平民化,即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贴近读者的平民视角和具体形象的新闻
表述使新闻真正可看、可听、可触、可感。增强新闻通俗化具有时代意义:
(1)新闻通俗化是吸引受众的基础
因为新闻的受众很广泛,其文化程度不一。采访时常会遇上一些难以弄懂的事物,如专
用术语、技术名词、操作程序等,若是原封不动地照抄照搬,不加任何解释、说明,势必就 晦涩难懂,报道就死板。此时,责任性强和有经验的记者,总是通过仔细、反复地询问与观 察,将这些事物弄懂弄透,然后深入浅出,用受众能够接受的语言叙述,新闻报道就通俗易 懂。
(2)新闻通俗化是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和传媒竞争的热点
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日趋多元化,选择性极强,他们更喜欢平和、亲切、自然的交流方
式和传播方式,而且,读者阅读报纸,不是学文件,不是听报告,主要依靠兴趣爱好。因此, 现在的新闻界倾向与读者进行朋友式的平等交流。通俗化的取向,是当前新闻传播的发展趋
势,事实上,已成为许多媒体的成功之道。 (3)新闻界的竞争演化为通俗化的竞争 怎样让新闻为更多读者看懂以扩大读者范围,是世界各国新闻界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早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西方新闻学者就预言:21 世纪最初几十年,国际新闻界千竞争、万 竞争,最大的竞争莫过于通俗化竞争。我国读者、听众、观众文化平均程度较低,新闻通俗 化的问题必须重视。
第 4 章 敏锐感知与判别新闻 思考题
1.新闻敏感是一种什么能力?它有哪些具体内容?
答:(1)新闻敏感的定义
新闻敏感,即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
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这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能 力,是一种职业敏感,是长期从事新闻实践的经验和结晶。
(2)新闻敏感的具体内容
①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 这通常称作记者的政治敏感,或叫政治洞察力。即当一个或数个新闻事实出现时,记者
应马上将它们同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编辑部的报道意图联系起来考察,看其对推动当前 工作和发展当前形势有何积极、重要意义。这是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
②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受众 即指记者面对新闻事实,要迅速估量出其对广大受众的吸引力。新闻敏感首要、主要之
点,乃指记者判断某一事实能否引起受众兴趣。西方记者和新闻学者很重视这一点。
③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往往被一般表象、甚至假象遮盖着,如何凭借锐利的新闻眼,着力挖
掘出这些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是新闻敏感的又一内容。要做到这一点,记者就必须有相当的 马列主义理论水平,要学会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与解决问题,还应具有 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新闻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
新闻追踪能力。同时,较好地发挥逆向思 维也十分重要。
④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迅速判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能否从几个属同一性质、题材且都有价值的事实中判别、提取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构成 报道考验记者这方面新闻敏感的强弱。
⑤在对事物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
这是指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发展趋势和本质作出科学分析时所表现出的一种素质,是一种 见微知著的能力。
2.怎样正确认识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答:从总体上说,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都十分重要,但从根本上看,记者的新闻
工作责任感是比新闻敏感还要重要的东西,也可以说,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责任感派生出来 的。
(1)有些记者发现不了新闻,首先缺少的恐怕不是“新闻鼻”、“新闻眼”之类,恰恰
是工作责任感,即缺少那些对实际工作呼吸相关的感情和求“新”若渴的工作态度,因而对 党和人民的利益、群众的疾苦无动于衷,对新闻工作抱“守株待兔”的态度。
(2)新闻采访是发现新闻的一个根本手段,而新闻采访的深浅,则主要取决于记者的 工作责任感:
①责任感强了,记者才会像潜水员一样,长期活跃在五光十色的海底世界,觉得有写不 完的题材,觅不尽的“宝”。
②责任感强了,有才华的记者才不至于因仰仗自己聪明,而忽略学习理论、政策及各类
知识,不注重艰辛的新闻采访,以致弄得“双耳失灵,双目失明”。
③责任感强了,才思不怎么敏捷的记者,才可能不断增强顽强学习与积极思考的自觉性,
通过深入细致的新闻采访,以弥补自己的不足,收取勤能补拙之效。
总之,只有责任感强了,才能酷爱新闻工作,才能时时、处处做有心人,才能使发现新
闻的“雷达”一刻不停地运转,即便“出门跌一跤,也要抓一把土”。
3.新闻价值有哪些具体因素?
答:新闻价值是事实构成新闻诸要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 一般说来,新闻价值含有以下五个要素: (1)重要性
是指新闻事实具有震撼人心、能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的那种特质。重要性
是新闻价值的主要因素,包括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等要求和内容。 (2)显著性
是指新闻人物和事件具有引人注目的特质。这是指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有非同寻常之
处,即这些人所处的社会地位比一般人要高。 (3)时新型
是指新闻发生的根据具有确定新闻事实的最起码的特质。时新性有两层意思:一是时间
性,即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才有新闻价值,也就是说,新闻的发生与发表之间的时差越小, 新闻价值就越大;二是新鲜性,即新闻题材新鲜感强。 (4)接近性
是指新闻事实具有令人关切的特质。这种接近性主要是指地理、职业、年龄、心理及利
害关系等方面的接近。一般情况下,离读者身边越近、关系越密切的事,就越为他所关注, 新闻价值也就越大。 (5)趣味性
是指新闻事实具有引人喜闻乐见的特质。我们所要倡导的趣味性的原则是健康、高尚, 有趣不俗,有益无害。
4.怎样理解新闻政策及其主要含义?
答:新闻政策是指关于新闻报道的政策界限的规定。新闻政策具体包括:能报道什么,
不能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注意些什么等等。
(1)新闻政策中外都有,只不过形式、内容有所不同罢了。新闻政策的某些重要内容,
若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就成了新闻法。我国自 1949 年以来,至今还没有制定新闻法,也 缺乏完整的新闻政策条文,但是,有关的新闻政策规定、原则等还是有的。在新中国的新闻 法规尚未制定之前,这些新闻政策对我国的新闻事业,均起了积极的作用。
下 编
第 8 章 时事与政治类新闻的采访 思考题
1.政治新闻采访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政治新闻是指以党政机关为采访领域、以国家方针政策贯彻执行过程和领导层的重
要公务活动为报道范围的新闻体裁。政治新闻记者需要具备特殊的能力素质,政治新闻采访 也必须具有更高的要求: (1)立场坚定,头脑冷静
从事政治新闻报道的记者应当具有政治家的素质,其中包括鲜明的党性原则和坚定的政
治立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及深入踏实的工作作风。在风云变幻之时,头脑必须保持清 醒、冷静,不随风而文。
在我国,要采写好政治新闻,必须坚持三个立场: 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②坚持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
③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坚定立场,才能头脑清醒、冷静,既不盲从错误领导,
也不做群众的尾巴,才能坚持真理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2)实事求是,保证真实
新闻实践证明,实事求是是政治新闻采访的根本途径和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只有坚持
实事求是原则,记者才能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着力探寻事物的真相和本质,才能保证新闻 的真实性。
(3)作风踏实,深入实际
政治新闻应当比一般新闻更具生命力、感召力和舆论导向作用。应当深入社会与生活,
脚踏实地,与广大群众打成一片,虚心求教,采写出领导与群众都称赞的政治新闻来。 (4)宏观选题,微观选材
记者必须有胸怀全局的宏观意识,从党和政府的总路线、总政策和当前总形势着眼,把
局部的事物放到宏观的大局中去分析考察,继而从中抓取具有重要新闻价值的题材。选题从 大处着眼,选材从小处着手,宏观统率微观,微观为宏观服务,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5)知识广博,善于社交
政治新闻采写范围涉及各式人等,记者的知识要广博,否则无法同采访对象顺畅交谈。
政治记者潜在的工作对象是整个社会,所以,其工
作方式的特性之一就是要广交朋友,善于 社交。
2.简述改革会议新闻有何现实意义。
答:长时期来,因为受“文山会海”的影响,在我国的报纸版面上和广播、电视新闻节
目里,会议新闻不仅所占比重甚大,而且所占位置也甚好。可谓会议成海,会议新闻成灾。 但这些会议新闻,大都千会一“套”,枯燥乏味。由于会议新闻过多,加之报道手段、形式 又单调俗套,因此弄得广大受众叫苦不迭,甚为反感。不得已,报纸从后面几版看来,广播 跳着听,电视新闻一预告,如果前面几条是“举手表决”、“排排坐”之类,干脆就先去洗碗、 擦桌子。
许多“黄金时间”被占,“寸金之地”被挤,削弱了新闻报道应有的指导性、群众性、
可读(听、视)性,与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形势极不相符。因此,改进会议新闻的采访写 作,已成为广大记者和亿万受众的共同心声。 3.新时期军事新闻采访有哪些新要求? 答:随着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军事报道的题材范围已发生变化,题材重
点由以军事斗争为主而转移到军事现代化方面来。当代军事记者只有思想上充分认识军事题
材重点的转移,适应时代转变,用现代化军事知识充实自己,并对未来战争要有研究,思路 才会开阔,报道领域才会宽广。时代转变,题材转移,对军事新闻采访提出了新的要求: (1)明确原则,突出重点
①我国现时期军事新闻的报道原则是:军事报道要紧紧围绕党的政治生活需要进行,要 立足军队,面向全国,着眼未来和世界。 ②军事训练题材是军事记者平时采访的重点。这是因为,虽处和平时期,但从国际范围
看,世界正面临着二战以后局部战争最为频繁的时期,部队如何加强训练,适应现代化战争 的需求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密切关注。 (2)讲求效应,注重节制
和平时期边境上的小打小闹也时有发生,原作为军事报道主要组成部分的战斗报道,现
今更加强调政治性和策略性。因为战斗新闻最能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报道好坏,事关重大。
①战斗报道的政治性重点在于阐述战争的性质,即我军的自卫反击战;
②根据这个政治性,就要求报道必须讲究策略,如报道战斗的规模就不是越大越好,战 果也不是越多越好。
③在具体报道中,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政治性与策略性的完美统一,应当注意口子开小些, 而挖掘则深一些。 (3)谨慎从事,严守机密
报道我军国防建设新成就、新装备乃至军事训练技术等,涉及军事机密,报道时必须十
分慎重,严防泄密,这是军事记者特有的业务修养之一,要做到守密。 ①记者要加强保密观念;
②报道时只讲其然,而不讲其所以然,即记者多从场景、气势入笔,精神风貌着眼,回
避对武器性能、操作要求、具体指挥与组织技能等方面的披露。
(4)作风踏实,雷厉风行
战场上或是演习场上,风云莫测,瞬息万变,记者若没有亲临火线的战斗精神和雷厉风
行的工作作风,是难以搞好军事报道的。严格讲,军事记者的采访作风是军队作风的一部分, 来不得半点松弛和浮夸。
4.外事新闻的采访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外事新闻是以报道外宾来访活动和向国外报道本国各方面情况的新闻体裁。应其具
有特殊性,采访作风应格外严谨,采访方法应格外细致,具体采访中必须注意下述事项: (1)依靠组织,熟悉情况
由于外国来访人士来自不同的国家、地区,具有不同的政治背景和来访目,记者接受报
道任务后,需尽快与外事部门取得联系,听取他们对采访人士情况介绍,了解我们的接待方 针、规格及相关活动安排程序,明确采访纪律等,据此周密制定采访计划,这样才能保证外 事新闻少出差错,甚至准确无误。 (2)抓住战机,迅速成篇
外事活动一般是很短促的,参观、赴宴可能有个几十分钟,握手、拥抱等互致问候可能
就是瞬间之事,因此,采访中记者必须精力集中,反应灵敏,决断果敢,迅速捕捉具有新闻 价值的事实,同时还要随机应变。鉴于诸多原因,记者可以在采访前先打好腹稿,甚至先拟
就一篇大致的稿子,采访一旦结束,便可迅速完稿、发稿。
(3)亲临现场,捕捉细节
大凡令读者一读难忘的外事新闻,无一不是记者亲临外事活动现场采访而成的,因富有
政治意义和生活情趣的细节突发性强,稍纵即逝,记者只有置身现场,方能及时捕捉,从而 改变外事新闻程式化的报道。 (4)注重礼仪,遵守纪律
不同国家、地区的来宾有不同的礼仪,外事记者在采访前要十分熟悉,采访中要提什么
问题、什么场合下提问,都要兼顾礼仪,一般以让外宾高兴、能发挥为原则,千万不要使对 方尴尬,陷于僵局。单独采访外宾,一般应事先请示有关部门和领导。送礼品和安排活动等, 均要考虑礼仪和纪律。
另外,外事记者长期接触外宾,频繁出入宾馆、机场、宴会厅等场所,除了礼仪要讲究、
纪律要遵守外,自己的仪表风度、衣着打扮等也是要十分注重的,某种意义上说,记者留给 外宾的印象很可能就是中国人的形象。
第 9 章 经济与科技类新闻的采访 思考题
1.记者学习、掌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与政策有何重要现实意义?
答:学习、掌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与政策是记者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从事经济
报道时确定报道方针和报道思想的基本依据,是经济报道符合经济科学、正确反映经济规律 的可靠保证。这种学习和掌握应当是及时、系统、全面的,当然也是颇费精力的。但是,若 是不学习、不掌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与政策,就不能保证经济报道的科学性,就失去 经济报道的新闻敏感和采写依据,非但提高不了经济报道的水平,甚至会搞出自以为正确, 实质上已违背经济规律的报道。
因此,记者应当站在时代的高度去认识、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与政策的重
要性。在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更要自觉摆脱计划经济条件下宣传模式的影响,
加紧学习和掌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迎接时代的挑战。
2.怎样解决经济新闻的“三难”问题? 答:长时期来。经济报道存在三难,即记者难写,编辑难改,读者难读。要解决这三难,
关键在于采访,在于记者从业务技术堆里跳出来,喻;②多进行解释说明;③多采用数字换算 法;④多穿插人物活动与具体场景。
3.科技新闻报道对我国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包括农民在内的中国广大受众爱科
把注意力侧重放在下述五个方面: (1)抓问题
经济新闻固然必须联系生产实际,但若仅限于这些方面,就容易陷入单纯业务观点的泥
潭。如果要指导生产、推动建设、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靠不断总结新时期经济运行中的新 经验,提出具有普遍性、方向性的新问题,经济报道才能让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都满意。 (2)抓事实
问题抓准后,紧接着就是要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事实来回答、说明问题。这是因为:①受
众最相信事实,最愿意接受事实;②经济报道说到底是成果报道,因此要摆事实;③事实叙 述清楚了,业务技术等程序性、术语性之类也就避开了。 (3)抓角度
经济报道的角度十分重要,若是选择得好,主题往往就能得到新颖、生动的体现。一些
业务技术方面的问题也不致太枯燥。过去的一些经济报道存在一下现象:①从领导角度报道 多,从群众角度报道少;②从生产角度报道多,从消费、流通、分配角度报道少;③政治说 教和技术术语多的报道多,生动活泼、能引起广大读者与听众共同兴趣的报道少。为了适应 现时代的要求,记者应当认真讲究经济报道的角度。 (4)抓趣味
不注意读者的兴趣和需要,不注意读者看得懂或看不懂,仍是经济报道中的一个基本缺
点。经济新闻的趣味性突出了,才能吸引受众,关键不在于写作,而在于采访,是看记者能 否采集到有趣味的事实和细节。 (5)抓通俗
抓通俗是搞好经济报道最关键的一环。经济报道采访写作中的一个集中难点是:技术性
术语多、数字多、专业性问题多,统称“三多”。为使经济报道做到雅俗共赏,记者在采访 写作中应当把握四个具体环节:①多进行形象比
学、学科学的热情以及对科技报道的关心程度日益高涨。科技新闻是读者一种永恒的追求, 科技记者任重道远。 (1)科技新闻的涵义
科技新闻是科技领域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具体报道范围和内容有:党和政府有关科
技政策;技术领域的新发现、新发明、新成果;科技工作的新经验、新问题;科技战线杰出 人物的事迹;受众感兴趣的科技新知识、新技术及趣闻、珍闻等。
(2)科技新闻报道对我国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事业正日益进入兴盛时代,新闻媒介与广大受众对科技成果及
其报道的关心程度,也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由于党和国家对科技工作的重视,一个依靠科 技促进经济发展的大好局面正在形成。搞好并改进科技新闻的采访与写作,以适应科技事业 的发展和受众的需要,是一个十分严峻的课题。 4.科技新闻采访有哪些特殊要求?
答:科技新闻既要保证科学性、真实性,又要体现特色、价值,并且要通俗生动,这就
使科技新闻的采访写作产生相应的难度。因此,必须注意下述七点: (1)深入采访,力求真实
科技新闻讲究科学性,科学性首先必须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因此,科技新闻的采访,
必须深入再深入,扎实再扎实.不能有丝毫马虎。 (2)虚心求教,正确认识
科学技术必然离不开技术和业务的内容,科技新闻报道也就势必通过业务技术来阐明主
题,这决定了科技新闻采访的特点与难度。记者要在短时间内把高深难懂的科学内容全部弄 清楚,遇有疑问和不懂之处,就要耐心、虚心,不可一知半解,更不可不懂装懂,应该在采 访过程中反复向专家、科研人员请教,最终求得对
事物的正确认识和准确报道。 (3)长期积累,密切联系
现代科技博大精深,任何记者编辑都不可能精通科技所有领域与专业,也正因为这个原
因,科技报道中的失误几乎是普遍性的。改变这一弱项的关键是记者应该密切关注世界科技 发展的动向与趋势,同科技界保持密切联系,对有关知识与材料要坚持积累。 (4)慎重评价,切忌溢美
对科技领域的一切新发现、新创造、新成果的评价,落笔务必慎重,千万不可人云亦云、
没有主见。慎重的原则有三:①实事求是,准确恰当;②尊重权威,服从鉴定;③不应轻信, 善于兼听。
(5)讲求效应,掌握时机
一般新闻报道应当讲究时间性,但科技新闻报道并非如此,一项科技成果何时公开报道
最为适宜且无副作用,这是记者编辑需要用心考虑的问题。
(6)突出个人,兼顾群体
科技报道要见物见人,以见物为主,见人为辅,涉及写人时不能搞平均主义,应当突出
个人,个人要突出的是他的科研活动及成果,对人物不能过分拔高、渲染。许多科技成果的 取得往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多方面携手合作的结果。因此,科技报道在突出个人业绩的 同时,也应适当反映协作者的功绩。 (7)注重解释,巧用修辞
科技新闻涉及的许多术语和科学道理、现象,若能设法运用妥帖的比喻和形象化、拟人
化的描述,结合通俗化的解释,是能令广大受众接受并喜爱的。科技新闻题材本身加上某些 记者单纯业务技术观点束缚,就决定了科技新闻要注重解释,注重修辞手段。
5.在当今新闻竞争中,通俗化有何重要意义? 答:有人将科技新闻同枯燥乏味划等号,其实不然。科技新闻涉及的许多术语和科学道
理、现象,若能设法运用妥帖的比喻和形象化、拟人化的描述,结合通俗化的解释,是能令 广大受众接受并喜爱的。 (1)经济新闻通俗化
通俗是搞好经济报道最关键的一环,经济报道采访写作中的一个集中难点是:技术性术
语多、数字多、专业性问题多,统称“三多”。记者采写时若是陷入这“三多”,经济报道就 枯燥乏味,令人看(听)不懂,要使经济报道雅俗共赏,就必须通过形象比喻、解释说明、数 字换算或穿插人物活动与具体场景将经济新闻报道通俗化。
(2)科技新闻通俗化
我国报纸近年来千人拥有量不断上升,但普及率在城乡之间差异很大。报纸在初中以下
文化程度的人中普及率较低,科技新闻的可读(听)性更可想而知。然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包括农民在内的中国广大受众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以及对科技 报道的关心程度日益高涨。因此,力求把科技新闻搞得通俗些,任重道远。
(3)当今新闻竞争中通俗化的重要意义, ①新闻通俗化是吸引受众的基础
因为新闻的受众很广泛,其文化程度不一。采访时常会遇上一些难以弄懂的事物,如专
用术语、技术名词、操作程序等,若是原封不动地照抄照搬,不加任何解释、说明,势必就 晦涩难懂,报道就死板。责任性强和有经验的记者,总是通过仔细、反复地询问与观察,将
这些事物弄懂弄透,然后深入浅出,用受众能够接受的语言叙述,新闻报道就通俗易懂。
②新闻通俗化是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和传媒竞争的热点
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日趋多元化,选择性极强,他们更喜欢平和、亲切、自然的交流方
式和传播方式,而且,读者阅读报纸,不是学文件,不是听报告,主要依靠兴趣爱好。因此, 现在的新闻界倾向与读者进行朋友式的平等交流。通俗化的取向,是当前新闻传播的发展趋 势,事实上,已成为许多媒体的成功之道。 ③新闻界的竞争演化为通俗化的竞争
怎样让新闻为更多读者看懂以扩大读者范围,是世界各国新闻界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早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西方新闻学者就预言:21 世纪最初几十年,国际新闻界千竞争、万 竞争,最大的竞争莫过于通俗化竞争。我国读者、听众、观众文化平均程度较低,新闻通俗 化的问题必须更应重视。
第 10 章 人物与事件类新闻的采访 思考题
1.人物新闻有何采访要求?
答:人物新闻,是指用消息形式报道人物活动与事迹的一种新闻体裁。人物新闻的采访 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路子要宽,选人要准
宽,即记者的眼睛不要光盯在名人、老先进身上,须在主题明确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同
当前工作和形势密切相关、群众关心和呼吁的人和事,使人物通讯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使 形势的需要、时代的呼唤同新闻人物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得到完美结合。 (3)抓好情节,带动全篇
人物通讯能否波澜曲折、引人入胜,人物形象能否充实、饱满,主要取决于情节及其处
理。可以说,记者抓取了有特色情节,并对其进行应当既有功绩卓著、赫赫有名的知名 人物、权威人士,又有大量的普通百姓; 准,即要选择那些做出体现社会发展的方向、具有时代特征、为受众所关注的事迹的人 物。
(2)突出重点,忌大忌全
人物新闻不能搞得面面俱到,不能贪大求全,只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即截取新
闻人物最具新闻性、最具新闻价值的某一片断或侧面予以报道。
(3)避免雷同,突出个性
人物是新闻的主人,这些人物必须具有毒热的魅力。要做到这些,在采访写作过程中必
须要体现“三个一”:一人有一人的精神(思想);一人有一人的典型事件;一人有一人的性 格化语言。
(4)粗细结合,重在节制
粗,指对事件、活动的叙述必须是概述式的,因为不粗则不能压缩篇幅;细,则指人物
新闻有细节描写,即对新闻人物的活动、音容笑貌等细节的描绘。但是,人物新闻中的细节 描写要有节制,只能粗线条、白描式的用几句话、几十个字极俭省地予以勾勒。 2.人物通讯有何采访要求?
答:人物通讯是较详尽的反映新闻人物活动与思想的通讯体裁。人物通讯在采访中的要 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主题明确,特点鲜明
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由于社会经历、生活轨迹各不相同,所以生活、行为等方式也不
尽相同,各有特点。记者在采访时,必须要悉心捕捉人物的与众不同之处,并据此提炼新闻 主题。
(2)精心选材,富有气息
要使人物通讯体现时代特征、富有时代气息,就必
了有张有弛的艺术处理,人物及人物通讯 就立得起来,反之,就可能苍白无力。 (4)重视环境,兼顾群体
任何一个新闻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其思想言行是对其所处社会环境
作出的自然反应。因此,人物通讯不能脱离社会环境而孤立地去表现。另外,要实事求是地 反映领导与群众对新闻人物的关心、支持与影响,要突出一人、兼顾群体。 3.人物专访有何特点与作用?
答:人物专访又称人物访问记,其特点与作用主要有如下几点: (1)针对性
专访要比一般通讯体体裁更讲究针对性,选择的人和事及问题,应具有明确的背景和强
烈的现实性,要有明确目的。 (2)代表性
访问什么人、提及什么事,要求具有代表性,也即典型性。 (3)适合性
专访通常讲究访问时机的选择和访问场合的选择,时机和场合的恰当选择,不仅能给专 访平添现场感,而且新闻价值也陡增。 4.事件通讯采访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事件通讯是较详尽反映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体裁。要求记者选择某一典
型事件,全面、客观地反映其来龙去脉,集中、深刻地揭示其思想主题和社会意义。该体裁 通常分为三种:一种是以表扬、歌颂为题材,用以反映重大事件中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社会 风尚和人们的思想境界及道德水准;另一种是以批评、揭露为题材,用以触及社会生活和工 作中的弊端,起催人猛醒、驱邪扶正等作用;再一
正在阅读:
新闻采访写作课后习题解析12-25
公共领导力十大定律80分08-12
主塔下横梁支架拆除施工12-20
车辆工程毕业设计63YC1040载货汽车底盘总体及制动器设计05-01
护理学专业自荐书格式范文07-25
400米长跑赛作文600字07-02
上海青浦区办税员培训(视频内容整理)04-22
全宋词分牌汇编常见经典曲调之二浣溪沙05-01
我心爱的礼物作文550字06-25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课后
- 习题
- 解析
- 采访
- 写作
-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