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神经肌肉组织(2)

更新时间:2023-07-23 19:3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三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神经冲动的本质:可沿着细胞 膜长距离传播的电位变化(动 作电位)。

一、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形成的 离子基础1、静细电位及其机制 (1)概念: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 膜两侧的电位差。 (2)形成机制:①细胞膜对离子的选择通 透性;②生电泵的作用。 (3)大小和性质:K+的平衡电位,约80mV~-90mV。

2、动作电位及其机制(1)概念:细胞受到一个阈上刺激后,膜电位发生一次 迅速变化,即动作电位。 (2)动作电位的构成 峰电位:上升相(去极化、反极化)、下降相 后电位:负后电位、正后电位 (3)形成机制:离子通透性的迅速改变 峰电位去极相:Na+离子内流 峰电位复极相:K+离子外流 负后电位:细胞膜外K+离子排斥K+离子外流 正后电位:Na+-K+泵作用,泵出3 Na+,带进2K+。

二、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一)刺激的极性法则与电紧张电位

(二)细胞膜局部去极化达到阈电 位水平时即产生动作电位 阈电位:能引起钠通透性骤然增加的 临界膜电位。

(三)动作电位可沿着细胞膜传导 神经细胞(或神经纤维)兴奋后产生的动 作电位,称为神经冲动。 在神经细胞(或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产 生的动作电位沿着细胞膜传播到同一细胞 的其他部位,称为神经冲动的传导,简称 神经传导。

1、神经冲动传导的原理局部电流学说 细胞膜正常部位呈“外正内负”的极化状 态,而产生了动作电位的部位是“外负内 正”的反极化状态。因此,反极化部位与 邻近正常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该电流 使邻近细胞膜去极化,当去极化达阈电位 水平时,邻近细胞膜也产生一个动作电位。 所以,冲动的传导实际上是细胞膜依次产 生动作电位的结果。

有髓神经纤维的跳跃式传导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电阻很高,离子不易 透过,因此不易兴奋。但郎飞氏结处缺乏 髓鞘,电阻较低,容易产生动作电位。所 以,神经冲动在有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 从一个郎飞氏结到邻近郎飞氏结的跳跃式 传导。

2、神经传导的特点(1)生理完整性(2)双向传导 (3)非递减性 (4)绝缘性 (5)相对不疲劳性

三、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 神经干复合电位是许多神经纤维的生物电 变化的总和。 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度不同, 一般来说,直径大的纤维兴奋性高、传导 快;有髓纤维比无髓纤维传导速度快。

哺乳动物神经的一个复合动作电位

双向动作电位和单相动作电位

第四节

兴奋由神经向肌肉的传递

一、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和机能特征

(一)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

突触前膜:前膜内侧有突触小泡,内含神 经递质(乙酰胆碱)。 突触后膜(终板膜):上有受体和胆碱酯 酶。 突触间隙:约50nm。

图2-19

(二)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兴奋的特征 单向传递 突触延搁 易疲劳性 易受局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二、冲动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过程(一)兴奋-分泌偶联:神经末梢兴奋,引起 突触前膜分泌(释放)乙酰胆碱(递质)(二)乙酰胆碱与终板膜上的受体结合 (三)终板电位的产生:终板电位是一种局 部去极化电位,无不应期,有总和现象。 (四)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 (五)乙酰胆碱的灭活

图2-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os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