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工业产业技术改造“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更新时间:2024-06-12 05: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附件:
广东省工业产业技术改造“十一五”
发展规划纲要
技术进步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根本动力。技术改造是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自主创新的产业实现以及促进广东现代化建设再上新台阶的战略措施,同时也是提高广东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工业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的基本方式。根据《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修订版)、《广东省工业九大产业发展规划(2005-2010年)》以及《广东省工业发展\十五\规划》的总体要求,特制订本发展规划纲要。
一、“十五”技术改造的主要成效
“十五”期间,全省技术改造工作积极贯彻扩大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方针,紧紧围绕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主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保持较高的技术改造投资规模增长幅度,为“十五”广东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广东技术改造投资总量规模迅速扩大,有力地拉动了全省工业经济增长
“十五”期间广东技术改造投资持续增长,除2002年增幅较低外,其他年份均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年均增长率。2001年广东固定资产投资在国家继续实行积极财政策和稳
健货币政策的刺激下,总量稳步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当年技术改造投资达到485.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4%,2002年广东技术改造投资共完成511.03亿元,比上年增长6.2%, 2003年广东为有效化解非典疫情的冲击,增强经济发展后劲,采取了加大投资力度等一系列举措,全年技术改造投资634.27亿元,比上年增长24.1%。2004年广东在认真执行和落实国家宏观调控中有关固定资产投资政策的同时,将投资重点放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上,全年投资规模适度,其中更新改造完成投资759.42亿元,增长19.7%。2005年国家继续对固定资产投资实行宏观调控政策,广东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同时,加大调整投资结构力度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全年投资运行平稳理性,结构优化,其中全年共实现技术改造投资966.79亿元,其中城镇以上技术改造投资845.17亿元,同比增长11.3%。
(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取得重要进展,推进经济增长实现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
“十五”期间,广东产业结构高级化和重型化趋势特征明显,传统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以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和石油化工等为主的信息化和重型化工业体系迅速扩张;采掘工业、原料工业比重不断下降,加工工业比重不断上升;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制造业带动产业结构全面升级,以
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重工业部门发展推动轻重工业比重显著改善;另外产业积极参与全球分工,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配地位逐步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广东技术改造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技术改造投资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主线,根据《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修订版)》和《广东省工业九大产业发展规划(2005—2010)》,择优扶强狠抓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发挥大项目对技改投资的拉动作用,组织实施了以“优化重点行业结构和提升优强企业竞争力”为主要内容的“双优”技改工程,以提高传统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推动了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通过技术改造,一大批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了企业装备水平与企业信息化水平。一大批高污染、高能耗的工艺技术设备被淘汰,一大批小水泥、小造纸、小印染企业被关闭,促进了资源有效利用,保护了生态环境,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力促进了广东工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进一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三)技术改造在推动企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增强广东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十五”技术改造,广东工业企业的规模和水平都上了一个台阶。相当部分企业的工艺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外先
进水平,产品的技术含量、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普遍提高。 “十五”期间,经过长期不懈地建设和技术改造以及大规模技术引进,广东已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规模相当庞大的生产技术体系,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己基本立足国内生产,重点行业技术水平与国际间的差距有所缩小。从广东经济发展历程来看,技术改造在提高广东技术装备水平,推进广东工业产业技术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70年代末广东工业技术装备基本停留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水平,工业基础差,机械化程度低、能耗高、劳动生产率低。1980年后,广东工业通过以技术引进为主的技术改造,技术装备水平有了明显改善,部分技术装备已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据2000年的调查,广东主要工业生产属国际90年代初水平(先进水平)的为15%,属70年代末80年代初水平(一般水平)的占70%,仍有15%的工业生产属于国际70年代中期以前水平(落后水平)。到2003年广东全省工业固定资产原值达10768.77亿元,比1980年增长了79倍,人均装备率从1980的每人7.5万元提高到2003年的每人14.5万元。工业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广东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004年广东工业人均创造产值32.8万元,为1980年的30倍多,人均劳动生产率从1980年的10902元提高到2004年的87230元,增长了8倍。技术改造促进了技术装备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进了广东工业经济结构的调
整,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涌现出华为、中兴、格力、TCL、中集、美的、格兰仕等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品牌和企业。
(四)积极拓宽技术改造资金来源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技术改造
“十五”期间,广东全省技术改造投资从2000年的485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967亿元,年均增长19.9%。“十五”期间,国家连续降低银行贷款利率,占技术改造投资来源第二位的银行贷款使用成本降低,这大幅度降低了企业技改成本,当前企业自筹、银行贷款与利用外资已成为广东技术改造投资的主要来源,技术改造投资来源多元化推进企业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规模的不断扩大。在这一过程中,广东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发挥政府吸引多元资本投入技术改造和创新,以21.86亿元经费带动社会和企业投入技改资金超过770亿元,对拉动技术改造投资起到了示范与“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初步建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进步体系。
同时广东省政府充分利用投资项目进口设备免征关税和增值税、技改项目国产设备投资40%抵免新增所得税等优惠政策,简化认定手续,积极引导与吸引银行及社会资金投向技术改造,2001—2005年,共办理技术改造项目进口设备关税减免确认书1778份,项目总投资263.51亿元,设备投
资24.97亿美元,按现在机电设备进口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平均税率计算,企业可节约成本11.50亿元;办理技术改造项目抵免国产设备确认书189份,项目总投资45.91亿元,国产设备投资28.76亿元,一百多亿元的技术改造项目投资享受到国家鼓励进口设备和购买国产设备优惠政策,这也进一步鼓励了企业对技术改造的投资。
(五)突出重点,扶优扶强,政府导向作用有效发挥 “十五”期间,在促进面上企业技术改造的同时,强化对具有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的行业、企业和产品的培育扶持。省委、省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产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措施,有力地引领和推动产业技术改造。2001年,出台了《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和11个有关行业分方案,提出了鼓励发展的共性技术和行业关键技术目录,2005年又作了修订;2003年出台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广东装备制造业的意见》(粤发?2003?16号),从2003年起连续5年,每年由省财政新增拨款2亿元,支持省重点扶持的20家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2003年,张德江书记亲自提议,开展我省工业九大产业竞争力研究,在消化吸收成果的基础上,出台了《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提高工业产业竞争力的意见》。
省经贸委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技术改造投资的重要指示精神,择优扶强狠抓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发挥大
项目对技改投资的拉动作用,组织实施了以“优化重点行业结构和提升优强企业竞争力”为主要内容的“双优”技改工程,这批项目是落实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的重大举措,省财政资金的安排也以此为重点,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引导与对民间资金、资本市场投资技术改造的杠杆作用。同时积极落实省政府领导关于支持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的指示,牵头认定了20家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研究提出做大做强重点企业加快发展我省装备制造业的五项具体措施,一是制定规划,抓好引导;二是加大财政对装备制造业的扶持;三是建立20家省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四是切实落实16号文各项配套政策;五是实施20家省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动态管理制度。2004—2005年,通过技术改造装备制造业专项、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招标等方式支持20家重点装备制造业企业49个项目共计11294万元。项目范围涉及装备制造业中的通信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含医疗制备)、金属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重点突破各主要门类的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充分体现了财政资金使用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增强了财政资金的拉动和放大作用,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对拉动广东技术改造投资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2005年全社会完成技改投资966.79亿元,城镇以上完成技改投资845.17亿元,同比增长11.3%。
“十五”时期,广东全省技术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技术改造投入资金总量规模还不足。目前广东技术改造投资规模低于山东、江苏,与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地位还不相适应;二是技术改造项目技术含量总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广东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改造项目缺乏稳定有效的技术源,技术改造技术来源渠道范围不广、水平不高,先进技术采用扩散机制存在障碍;三是技术改造过度依赖企业资金自我积累能力,银行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存在惜贷现象,现有银行贷款中长期贷款明显偏少,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不畅,技术改造资金短缺的矛盾比较突出;四是政府对技术改造的管理和引导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差距,技术改造投资的软环境亟待改善。
二、广东“十一五”技术改造的发展背景和战略任务 (一)进入“十一五”广东技术改造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1、世界经济一体化更加深入,“9+2”泛珠三角合作机制逐步形成。
经济发展的紧密协作对广东企业技术改造产生重要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随
着CEPA的诞生,为粤港澳“大珠三角”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以“大珠三角”为核心,辐射闽、赣、湘、桂、琼、川、滇、黔等八省区“泛珠三角”的密切合作将极大拓展珠江三角洲发展腹地,这有利于广东企业更直接、更广泛地参与区域与国际经济技术分工协作,在泛珠三角“9+2”框架内通过扩大区域以及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来拓宽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技术来源渠道。此外随着入世承诺全面兑现以及国际贸易绿色壁垒所造成出口壁垒提高,国内市场需要进一步对外开放,企业不仅将直接面对全球市场与国外企业的激烈竞争,而且广东大量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市场转型压力与开拓市场压力,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面临更严峻考验,迫切要求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产品和服务差别化水平,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竞争力,在分工格局中取得有利地位。 2、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但工业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从2001年开始,通过制定并落实《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大力推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突出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限制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广东已初步实现由加工业大省向制造业大省的转变,由轻工业为主向轻重工业并举转变。但产业结构上仍存在很多不足: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低技术产业、传统产业仍占很大比重,装备工业发展滞后,低水平重复建设还比较
严重,经济结构趋同。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生产力,提升产业整体素质,这些都对技术改造提出了迫切要求。
3、经济增长方式仍具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低循环、高速度低效率等问题突出。 广东既是经济大省,同时也是资源消耗大省和资源严重匮乏的省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广东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总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但这样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在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面临了严峻的挑战。1991至2004年14年间,全省万元GDP能耗从1990年的2.61吨标准煤下降至2004年的1.56吨标准煤(1990年不变价),年均节能率为3.62%,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按环比法计算,这14年间,我省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约3533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3万吨,这大大缓解了我省能源供需矛盾,提高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减少了环境污染。2005年,我省每万元GDP能耗0.79吨标煤,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4.7%;每万元GDP用电量1195.3KW,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8%。我省万元GDP能耗已是全国最低,而我省“十一五”规划里提出:今后五年要实现单位GDP能耗再下降13%的目标,由于我省万元GDP能耗已经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5.2%,要在这个基础上往下降,显然有较大的难度;另外,“十一
五”期间,广东重化工业的发展步伐还将加快,这也将对我省工业单位耗能水平的下降形成压力。因此,如何加大我省全社会的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引导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进行节能降耗的改造是实现我省“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关键。 4、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资源环境问题,在广东省快速发展的20多年里已集中出现,由此引发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尖锐,已成为广东省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严重“瓶颈”。广东是资源贫乏大省,人均拥有常规能源储量不足30吨标煤,不到全国人均储量的1/20,但又是资源消费大省,2003年能源消费量高达1.3亿吨标煤,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8%。广东经济的快速增长,其实相当部分是靠高投入、高能耗支撑起来的。广东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20多年平均增长13.7%,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两万亿元,占全国11.9%。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水、大气、土壤等环境污染问题,在我省集中出现,珠江三角洲尤为突出。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未来十五年,我省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面临人口不断增加、资源约束突出、环境压力加大等严峻挑战,迫切要求通过技
A术改造,从技术、产业结构等方面建立节约资源的新型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5、区域发展不平衡,东西两翼和山区远落后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
我省拥有全国九分之一的经济总量、七分之一的税收和三分之一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但区域经济发展却严重失衡。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以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和相对发达的交通网络,吸纳了来自香港的产业转移。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珠三角,经济发展也相对落后。随着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深入开展,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推进,山区和粤东粤西正迎来加快发展的机遇。必须紧紧捉住这一机遇,否则与全省发展的差距将越来越大,将影响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大局。大力推进珠三角产业向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转移,通过技术改造改善和提升山区及东西两翼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和能力。紧紧依托各地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等,培育发展特色工业、劳动力密集型工业等,通过技术改造做大做强区域优势产品、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夯实落后地区工业基础。
6、县域经济发展落后于江浙地区,产业集群有待加快步伐
广东总体经济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县域经济却落后
于江浙等省份,与全国县域平均水平相比,优势不明显。2001年第二届全国百强县评选,浙江有24个,山东20个,江苏17个,广东15个(含顺德、南海和新会等)。全省县域平均人口73.39万人,是全国县域平均人口45.6万人的1.6倍;县均GDP48.7亿元,是全国县均26.2亿元的1.86倍;人均GDP6637元,比全国县域人均5430元高22.23%;县均财政收入1.15亿元,仅比全国县均1亿元高15%;县人均财政收入156元,比全国县人均219元低29%;66.2%的县(市)的财政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县域经济还相当薄弱。技术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造成我省县域经济相对薄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部分县对企业技术改造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不够是造成产业技术进步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省部分县市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如何推进产业集群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集群升级是技术改造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必须以工业技术改造为龙头,通过加快工业化进程来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广东“十一五”技术改造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2006年1月中共中央文件《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同时下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增强创新能力实施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为抓住和用好本世纪头20年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组织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全国各级政府部门新时期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因此广东技术改造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扩大出口、改善效益为着力点,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技术改造,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将技术改造作为调整广东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勇于开拓,积极探索,走出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技术为重点、以环境为基础、以体制为保障的技术改造新路子,为建设创新型广东提供坚实支撑。
(三)“十一五”广东技术改造的基本原则 1、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相结合
引导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框架下,实行技术改造与企业改革改组和加强管理的有机结合。引进多元投资主体,优化股权结构,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进一步鼓励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强化企业技术改造的内在动力和投入机制。政府通过法律、规划、政策、信息等手段,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推动企业技术改造。 2、坚持扶优扶强、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 政府对技术改造投资的引导和管理,面向不同类型、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实行统一的产业政策和技术进步政策。在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加强技术改造的同时,坚持扶优扶强,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扶持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持技术先进、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效应强、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技术改造。 3、坚持技术改造增量投入与存量调整相结合
立足现有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充分利用现有资产实施技术改造。鼓励企业推进资产重组、实行兼并联合,促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通过技改投资带动存量资产优化配置。把企业技术改造投资与企业重组结合起来,在存量调整的基础上进行增量投入,以降低投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避免乱铺新摊子,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4、坚持技术改造与调整产业布局结构相结合
实施城市化战略,促进相对分散的工业企业特别是广东
县域经济中小企业向城镇集聚,促进大城市中心区的加工业向周边地区或中小城市扩散,为大城市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腾出空间。在推进技术改造与调整工业布局的结合上,重点抓好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和产业转移园区建设。 5、坚持技术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把可持续发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并举,坚持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加大环保治理投入,推广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与环保产业。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优化能源消耗结构,扩大洁净能源在生产中的运用,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
(四)技术改造的主要目标
技术改造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省全社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22%;技术改造投资总量由967亿元增加到2600亿元;技术改造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高到20%,技术改造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以技术改造作为重要途径,积极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鼓励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的优化升级,优化广东工业产业结构。广泛运用信息、现代生物、新材料、节能、新型环保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改造,继续发展壮
大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等新兴支柱产业,改造提高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等传统支柱产业,培育扶持汽车、森工造纸、医药等潜力产业。引导高能耗高污染工业通过技术改造,淘汰落后、能耗高、污染严重和效率低等生产能力,减少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在产业高级化和重型化的同时,推进制造领域的优质高效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发展。要从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通过以技术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优化。 以技术改造为突破,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项目的投资力度,鼓励企业在现有的产能规模上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改造旧工艺,更新设备等更新改造工作不断扩大产能,适时调整结构,迎合市场需求,从而扩大市场竞争力。工业技术装备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20世纪90年代末国际水平,其中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和主导产品的技术装备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和企业信息化水平在国内居领先水平。
重点骨干企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根据省政府《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修订版)以及广东省工业九大产业发展规划(2005-2010年),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大公司大集团和\小型巨人\企业的技术装备、创新能力、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等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在国内同行确立较大优势,在国际分工中取得有利地位,开展跨国
经营。
技术改造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入进行。按照建立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要求,形成市场配置资源、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政府间接调控和资本市场较发育、中介机构服务较完善的技术改造运行体系。政府对技术改造管理的方式,从主要依靠行政审批转向政策引导、信息传导、法律监督和服务企业。 三、技术改造的重点投资方向
根据《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修订版)》、《广东省工业九大产业发展规划(2005—2010)》和《广东省工业发展“十五”规划》等另行制定。 四、加强技术改造的主要措施
(一)继续探索新体制下政府对技术改造的管理与引导 1、加强分类指导,对不同行业研究制定技术改造投资政策。
立足广东的产业基础,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比较优势的原
则,加强分类指导,通过专项规划和评估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围绕工业九大产业竞争力研究成果转化工作以及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修订版)落实工作,确定技术改造的优先领域。提出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限制淘汰的产业及技术、产品的目录,提出优势行业和优势产品的
技术改造专项,适时调整,滚动实施,积极引导企业技术改造投资。 同时依 托现有企业,通过编制 专项规划,实施项目,把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淘汰劣势企业等联系起来,把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同冶金、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用能行业的能源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对一些高污染、高耗能、落后生产工艺的企业通过上技改项目后果断实施关、停、并、转。 2、进一步降低企业技术改造的外部成本
首先要组织力量深入基层企业以培训、宣讲等各种形式,把当前国家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的税收扶持政策以及省政府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扶持政策向广大企业进行宣传和动员,让更多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了解政策,有条件用足政策。
其次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合作,协调行动,形成合力。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少干预多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中,为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创造良好的氛围。 3、加大技术改造的政策扶持力度。
要继续重点用好内外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技改项目国产设备投资抵扣企业所得税、国家和省重点技术改造贴息、补助资金等政策。建议增加财政贴息、补助资金规模增长速度应至少与广东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
要积极探索改进财政贴息、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省级财政挖潜改造资金的管理,采取专家评审、招投标、开放式选项等程序规范资金管理,提高省财政挖潜、贴息、补助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降低申报门槛、简化程序,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更充分体现财政资金使用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一步放大财政补助、贴息资金对社会资金的杠杆作用。
4、进一步完善技术改造投资备案制度,加快建立技术改造投资信息管理系统
从我省实际出发,继续完善项目登记备案制,结合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县域扩权改革的部署,进一步理顺相互关系,科学划分省、市、县技术改造投资备案权限,继续完善将技术改造限下项目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和进口设备免征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确认申报工作下放到县的工作,进一步减少工作环节,规范工作程序,调动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的积极性,激励企业增加技术改造投资。 确立企业的技术改造投资主体地位。要重点把握好国家产业政策和可持续发展两个关键控制点。同时要积极探索备案项目的后续监管,实行备案制后,改变了以往部门之间互相把关的办法,许多手续不再作为项目备案或办理其他手续的牵制条件,各部门必须依各自的规定开展监管工作,监管方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必须建立新型的后续监管办法和体
系,不仅是投资主管部门,其他职能部门也必须相应调整监管办法。要创新工作方式,加强网络化管理。通过网络办理技术改造项目确认、招标、备案等管理工作,通过网络发布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趋势、重点支持和限制淘汰的产品目录等信息,引导企业的投资行为。
(二)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进一步拓宽技术改造筹资融资渠道
1、增强企业自我积累和自我改造能力
鼓励、支持和督促企业提足用好技术开发费和折旧资金,特别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的精神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折旧,同时借鉴其他国家做法与政府各部门协调,建议适当缩短某些广东重点支柱行业设备资产的折旧年限。引导企业从长远发展出发,进一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力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2、推进企业扩大直接融资
选择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盈利能力强、企业制度规范的企业,推荐上市,通过股票市场筹集技术改造投资。鼓励和支持企业到境外发行股票、募集资金。鼓励上市公司与其它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扩大技改投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进入证券市场,借壳上市;重视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筹集技改资
金。
3、健全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
设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健全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分享\的原则,采取会员制等方式成立担保机构,通过政府财政资金支持、会员缴纳风险准备金、社会募集等多种途径筹资,开展资信评估、再担保等方式分散风险,为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融资提供信用支持。 与之相适应,要加快完善企业征信体系建设,尤其是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征信体系。完善信息采集机制,为中小企业普遍建立信用档案,制定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发布制度和信用管理制度,推进信用产品使用,鼓励信用担保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活动的贷款担保力度。 4、形成合力,搭建银企合作平台
省经贸委会同省金融办联合出台推进银企合作,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指导意见,研究提出有关措施,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统筹协调作用,共同搭建技改项目银企信贷合作平台和信息沟通平台。以省财政支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为突破口,引导鼓励银行与企业开展技改项目信贷合作,加大银行信贷资金对技改项目的支持力度。建议省政府组织召开一次技改融资座谈会,邀请银行等金融部门以及有关单位参加,专门研究如何降低门槛、创造环境、形成合力解决技改投资融资难问题,将政银企技改信贷合作工作纳入政府有关部
门、金融机构以及企业的目标责任内容,形成有关政策措施。 (三)择优扶强,继续抓好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 1、优选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
积极扶持和加快大企业集团技改步伐,建立健全政府对大企业集团“定期联系制度”与“窗口指导”制度,即定期在政府和行业中居于领头地位的企业进行对话、交流制度,积极帮助它们协调解决技改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确定一批基础实、成长性好的重点企业进行培育。
结合贯彻落实工业九大产业竞争力研究成果转化工作、《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修订版)》以及《广东省工业九大产业发展规划(2005—2010)》要求,按照提出的行业发展重点,研究省财政挖潜改造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重点产品、重点技术依托企业,支持大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将之作为抓好技改工作的重点。
继续支持重点装备企业、结合年度技改重点工程,支持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对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公司大集团加快发展;选择一批产业链长的大企业,重点支持与之配套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整体素质,省市合力,专项支持。
2、加强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管理
对于重大和年度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加强协调管理。强化法人责任制,加快前期工作,严格资金管理和施工管理,
做好招投标监管工作,确保投资质量、效益和实现标志性目标。尤其是加强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管理,加强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协调处理好项目执行中的重大问题,严格追究违规责任,保证项目按照合理工期投产达效。 (四)加强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建立先进技术扩散新体制
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纺织服装、建筑材料、食品饮料、森工造纸、汽车、医药等九大工业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要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抓好区域性的制造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和企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要对技术改造投入及效果进行监理、考核和评估。要整治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提高效益。要实现从加工制造型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开发制造型提升,实现从中增长、重速度向外延与内涵的统一、速度与效益的统一、规模与水平的统一提升,实现产业主体从产业加工型向多功能复合型提升。
积极探索拓宽技术改造技术来源的机制和途径,运用专利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方式推进企业内创业,加快先进技术扩散与产业化,为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提供技术支撑。科研院所的改革应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科研工作的展开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要大力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开发服务中心,建设重视建立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区域特色经济的技
术开发服务中心,加强技术信息交流,促进中小企业与上下游的大企业大集团的技术合作,推广应用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推动中小企业与相关行业的科研院所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最新的技术和工艺发展趋势,开发应用先进适用技术。
(五)以大开放促进技术改造大发展 1、进一步扩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继续改善投资环境,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技术改造。特别是引导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开展国际技术合作,拓宽技术改造技术来源渠道,以国际先进技术盘活企业存量资产,与原企业的优势相结合,挖掘存量资产的潜力,使存量资产与增量资产优化配置,立足于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投资决策和结构调整。
2、引导优势企业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推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把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多种形式的合作作为扩大利用外资、推进技术改造的战略重点。增强区域投资环境竞争力,吸引跨国公司的高新技术投资,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引进跨国公司的研究开发机构,紧跟国际技术发展的脉搏,实施技术国际化发展战略,推进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3、加强对具有出口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
抓住契机,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加快实施广东机电、纺织、轻工等一大批以扩大出口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规模。
(六)加强产业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的结合 1、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运行机制 着力建设企业技术中心,进一步鼓励企业建设研究开发机构,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技术改造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技术、管理生产要素参与技术改造收益分配力度,进一步拓宽现有企业技术改造技术来源渠道,努力探索技术资本化、资本人格化的实现途径和方式。采用技术参股等多种奖励办法,使科技人员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提高企业技术改造的技术支撑力度。 2、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推进广东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抓住加入世贸组织与CEPA的有利时机,鼓励企业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引进国外先进适用的技术设备,坚持硬件与软件并重,强化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建议省政府设立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专项技术改造资金,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投资实现设备国产化、技术国产化等活动,改变长期以来广东消化吸收经费长期停滞不
前的局面。
(七)建立和完善技术改造中介服务机构 1、健全中介服务机构
继续完善建立一批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投资担保、技术支持、市场拓展、市场信息收集、招标投标、人才培训、国际交流与合作、可行性研究等各种投资服务的中介机构,大力培植技术改造投资服务体系。帮助企业在投资自主情况下实现技术改造投资决策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提高企业技术改造的微观效益。 2、规范中介组织制度
建立中介机构技术改造服务推荐制度,完善市场准入规则,督促中介组织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行事。推进各类中介机构实行政企分开,实现社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更好地为企业技术改造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建立中介机构项目咨询服务质量的监督跟踪制度,完善中介机构进入和退出服务市场的机制。
(八)以技术改造为切入点,推进县域经济大发展 1、推进产业集群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集群升级 从广东产业集群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促进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与升级,要大力鼓励先进技术在集群中的首次应用与扩散,只有这样才能引导集群内企业迅速采用先进技术。省所掌握的技改财政贴息、补助资金应积极先期介入,选择一
些对集群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技术改造项目进行支持,起到对集群内企业先进技术采用的示范效应,促进先进技术集群内采用与扩散,推进产业集群升级。
2、加快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培育与发展
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资源开发、产业转移为重点,建议省财政设立专项技术改造资金,制定专项技术改造扶持计划,下大力培育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技术改造项目,尽快形成区域规模优势。同时专项技术改造资金也重点支持有利于产业升级的珠三角产业转移形成的企业搬迁改造和产业集聚,支持珠三角地区的直接投资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梯度转移。
3、进一步抓好产业转移园区企业技术改造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把产业转移园区作为企业技术改造重点推进区,加快产业转移园区的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统一规划,配套实施,进一步加强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健全人才、资金和技术引进机制,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地区协作、技术转让、联合开发等形式,支持和促进产业转移园区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技术改造项目,尽快形成区域重要的工业增长点。
正在阅读: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表示法05-3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专题讲座12-04
《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试卷05-18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高三英语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04-18
八年级答案及评分标准09-22
人教新版(精通英语)四年级上学期英语Unit5 I like those shoes.Lesson27 教案05-04
小波阈值去噪及MATLAB仿真05-18
材料研究方法word06-1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广东省
- 技术改造
- 纲要
- 发展规划
- 产业
- 工业
- 十一五
- 南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立项申报书
- 团日活动总结
- 小班建构活动总结
- 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2课《诚信是金》优
- 露天矿山 - 开采设计 - 依据
- 工程公司专业英文
- 小学语文童话审美教学的思考
- 2012-2013七年级上册期末试题
- 因虐待家庭成员离婚的具体法律适用指引
- 国内外各种混凝土外加剂种类以及各种外加剂的特性、适用范围
- 古代汉语练习题
- 透镜导学案 第三章第一节
- 地下空间专项方案(含模板支架计算书
- 小区充电站的实用性
- 第二科目 水利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 - 图文
- 高中数学解题思路大全—课本中习题变型题集
- 报检员考试精编
- 寝室文化节策划改2010
- 压力管道安装许可鉴定评审指南
- 2014年婴幼儿配方奶粉排行榜1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