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邻国关系

更新时间:2024-07-03 20: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不好的:

1.越南、马来西亚:将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列为外大陆框架,其实就是要将该范围(中国领海)变为公海,为此,中国将上述两国起诉到联合国,经联合国有关部门裁决,责令两国不得作出此举,不得将中国领海公海化,至此,两国关系恶化。

2.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越南:是菲律宾起的头,联合西方公司蚕食我国主权领海的石油,好在及时被中国政府发现,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刘建超警告菲律宾政府:这将视为侵犯中国主权,将会导致地区关系再度紧张。

3.澳大利亚:力拓事件发生后,中澳关系降低,电影节事件更是一个导火索,两国关系降入十年内最差,外交部原定于本月中旬由何亚非副部长率领中国团体出席在澳北部城市凯恩斯举办的中国-太平洋岛国论坛,改为中国驻该论坛特使出席,原定于本月中旬何亚非副部长访问澳大利亚亦被取消,导致两国关系紧张,而这两天澳大利亚驻华大使被紧急调回国内,外媒称澳大利亚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怎样转暖中澳关系,但被澳大利亚政府否决,澳政府说只是驻外大使的例行会议。但表示将考虑中澳关系怎样转暖,因为澳大利亚在中国存在很重要的经济利益。

中国有2万多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14个国家接壤,还有近 2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国家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2] 此外,还有几个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因此,世界上像中国这样的有着如此多邻国的国家实属少见。 [3]

新中国成立后的首要任务是保卫国家安全,由于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在相当一个时期里,中国与邻国的关系都是被置于捍卫国家安全的被动应对型架构。比如,为了国家安全,中国被迫卷入朝鲜战争,全力支持越南抗法抗美,中苏分裂后,又不得不实行国家动员进行备战,甚至不惜以武力惩罚越南。与邻国的关系的发展都逃不脱这些大事件的阴影。

中国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促进领土争端的妥善解决。对于领土、资源争端,邓小平提出:“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 对于南沙群岛和中日钓鱼岛等争端,中国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搁置争议,并不是不承认争议,而是把有争议的主权问题暂时放在一边,避免激化双方矛盾。共同开发,是从经济利益入手,用经济利益的共同纽带将争议中的各方连接起来,使各方共同获益,为合理解决争端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氛围,最终实现消除争端的目的。

理智对待

中国的邻国包括了诸多国情差异巨大的国家,这在整个世界上是较为少见的【1】。历史上,与邻国的关系常常对中国有着重要

的影响,与邻国关系的结构和模式常常被视为反映中国盛衰的一面镜子。

中国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环境来实现自身的现代化,相应地,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中国外交政策中,与邻国的关系特别重要。冷战结束以来,中

国与邻国的关系经历了显著的变化,总的发展趋势是关系得到了改善和加强。

变化的周边形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与邻国的关系经历了复杂的调整,时起时伏、有好有坏。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不得不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加入了苏联领导的东方集团,其结果是,除了极少数例外,中国与邻国的关系也划分为东方与西方两个部分【2】。中国与从属于西方阵营的邻国的外交关系的发展受到了阻碍,而与那些从属于东方阵营的国家之间的关系迅速发展。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中国与邻国关系的结构和性质也发生了重要变化。除中苏关系外,中国与越南、印度、蒙古的关系也逐渐恶化,甚至转向敌对。由于当时中国的主要关注在于应付来自苏联方面的威胁,因此,中国努力改善了与西方阵营的关系,并建立了一个短期的反苏阵线。在中美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后,中国与属于西方阵营的邻国,如日本、泰国和韩国的关系都实现了正常化。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冷战的终结,这两个因素是中国与邻国关系发生显著调整和变化的主要原因。这种变化对于中国与邻国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冷战结束带来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大国关系结构的调整。由于两大阵营的对立不复存在,大国关系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就是虽然它们之间存在着战略利益与政策方面的分歧,但通过对话、协商与合作的方式寻求建立伙伴关系成为比较普遍的做法。美国仍然是超级大国,并对全球事务具有主导性的影响力。但是,在全球与地区事务中,出现了多“极”行为体,它们在维护相对稳定的全球和地区秩序方面可以起到积极的平衡作用。在当前多层次的地区制度与地区安排中,大国互相采取接触的政策。这为中国的近邻国家处理它们与中国和其他大国的关系、参与地区事务开辟了更大的空间。在某些情况下,一些中等强国(或集团) 甚至成为大国相互接触的轴心(例如东盟) 。在这一新形势下,中国在发展与邻国的关系方面也有了更为广阔和灵活的空间,既可以在双边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地区的层次上进行。

其次,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在中国和邻国之间出现了新的经济复兴以及与此相应的新经济联系。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获得了惊人的成功,在20多年的时间内,保持了年均10%的经济高增长率,并可能在今后20年内继

续保持高速增长。中国成为地区经济的增长引擎,中国经济的增长也为邻国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遇。对于邻国来说,中国在其对外关系和实现自身利益方面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中国周边国家在其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联系方面执行了比以前更为开放的政策。与此同时,中国也认为邻国比以前更为重要,因为它们可以为中国提供丰富的资源、资本或者先进的技术。经济利益的进一步共享和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使中国与邻国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密。在这样的背景下,双方都认为,建立一种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符合自身的利益。

再次,地区合作表现出一种迅猛的发展趋势。亚洲区域合作起步较晚,但颇具活力。在亚洲区域合作的进程中,我们已看到一些新的特征:多层次的结构和开放的地区主义。在东亚,通过东盟的倡议和领导,发展出几个合作性的框架,如“10 + 1”和“10 + 3”,“10 +6”合作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在“10 + ”框架下,地区合作取得了许多成就,包括领导人年会、部长会议、

地区货币合作(基于“清迈倡

议”) 、市场自由化(东盟自贸区、“东盟+ 1”自贸区以及新的“10 + 3”倡议)和次区域经济合作(GMS)等等。通过组织召开东亚峰会并邀请非东亚国家包括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作为其成员国,东亚的合作也扩展到更大的地区范围。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是另一个重要成就,其成员来自中国的北部和西部周边地区。上海合作组织最初是一个反恐联盟,现在合作的范围已经扩展到经济和政治领域。由于中印关系中过去存在的问题,中国与南亚地区的关系以前并不理想。现在,中印关系中也出现了新的趋势,正处于改善之中,中国已成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观察员国家。这些新的地区合作倡议,使中国处在把其邻国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中心位置。

当然,也还存在一些新老问题,有挑战,甚至也有新的威胁,对此中国需要谨慎地加以处理。

新产生的问题,如非传统安全威胁、地区不稳定、以及资源价格的提高等。这些问题通常具有扩散性和竞争性,而且很多是在邻近地区发生。

还有一些潜在的具有爆炸性的热点问题,如朝核问题和台独问题。在朝核问题中,中国努力扮演建设性的角色,以缓和紧张局势并解决核危机,朝核问题虽然已取得一些进展,但是在最终实现一个稳定与和平的东北亚安全机制方面,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台湾问题上,台海紧张局势依然存在,特别是在台湾政治仍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随着中国的崛起,由于与中国发展关系有着越来越大的利益,中国对邻国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在邻国中也存在着怀疑和戒备的心理,这种心理可

能源于中国的竞争或中国影响力的增强,从而使得“中国威胁论”泛起。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复杂关系中的一个基本变化是,中国变得更为自信,并在缓和紧张局势、发展与邻国的合作关系中越来越主动了。

中国对邻国的新战略与政策

周边地区对于中国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历史事实表明,如果周边地区不稳定,将给中国带来不稳定;如果周边地区保持稳定,邻国对华友好,则中国可以从中受益。

当前,中国致力于建立一个长期和平的周边环境,以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在这种背景下,周边地区显得特别重要。中国努力营造一个稳定、合作与繁荣的周边地区,其重要标志是中国把周边列为外交政策的优先项目。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采取了很多努力来改善和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并取得了很多成果。

(一) 积极主动地处理争端问题

中国有很多接壤的邻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一项重要的工作是解决中国与邻国间的边界

划定问题。由于复杂的原因,到今天为止,有些领土争端仍未解决。20 世纪下半期,由于政治关系恶化,中国与苏联、印度和越南发生了军事冲突。

随着国际环境的改善,中国做出了新的努力以解决与俄罗斯、越南以及印度的边界问题。就中俄边界问题而言,由于复杂的原因,中俄之间的边界问题长期没有划定。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巨大的政治智慧,需要协商与合作。2001年7月,两国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是双边关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04年双方签署的补充协定,加上在此之前签署的两个协定,标志着中俄之间长达4300 多公里的边界线全部划定【3】。与此相比,中越边界争端问题甚至更加敏感和复杂。由于中苏之间的冲突,中越经历了十几年的敌对,直到1991年两国关系才实现正常化。自此之后,双方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试图通过谈判解决陆地边界以及在北部湾地区的海上划界问题。1999年12月31日,中越签署《陆地边界条约》。此后,又签署了《关于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和《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4】。

到目前为止,惟一没有解决的陆地边界在中印两国之间。由于双方政府都抱着更为合作的态度,现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景显得更为乐观。1996年,中印签订《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协议中,双方承诺保持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并重申“任何一方不以任何方式对另一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谋求单方面的军事优势”,并要“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的军事领域建立有效的信任措施”【5】。尽管中印

边界谈判的完成还有很艰苦的工作要做,到目前为止还看不到时间表,但双方都已经表现出了耐心和善意。

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就南中国海岛屿的争端被认为具有很大的危险性。由于这些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并不容易获得迅速的解决。从发展良好的双边关系和稳定周边地区的考虑出发,中国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这有助于创造合作的气氛。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维持该地区的稳定,这在减少摩擦,特别是避免发生可能的军事摩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6】。中国、菲律宾和越南在联合勘探南中国海资源方面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为未来的联合开发创造了可能。通过这些努力,南中国海形势得以缓解和稳定,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然而,在海洋权益领域,中日关于钓鱼岛和专属经济区的争端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中国与朝鲜和韩国也存在着关于专属经济区的争端。虽然中日两国政府在进行探讨,但中日关于钓鱼岛和专属经济区的争端仍是中日关系中的一个大问题。中国提议对争议地区进行联合开发,日方的反应尚不积极。两国关系中的合作气氛还需要通过双边关系的总体改善来实现。

(二) 努力改善双边关系

对于中国在周边地区创造和平与合作的环境来说,双边关系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双边关系的形成包括政治、经济、安全、社会以及文化发展等很多方面。中国与几乎所有邻国的关系都得到了改善。中国执行了“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政策,以合作精神为基础,致力于建立协商与合作的制度或机制。对于大国或中等规模的邻国,中国努力建立针对双边关系以及

更广泛问题的战略伙伴关系。对于不发达邻国,中国努力提供更多的援助并向其开放本国市场。尽管有些邻国对于中国的战略意图以及中国未来将如何使用其增长实力仍存疑虑,但中国已经并将继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赢得邻国的信任【7】。

在双边关系中,一个重要的挑战是,中国如何处理与冷战结束后新生的俄罗斯的关系。幸运的是,两国很快认识到了彼此的共同利益,并且构建稳定与合作的关系框架。1997年,双方签署了《中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2001年,双方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俄在双边、地区和全球的层次上发展了战略关系,并找到了更多值得双方共同努力的共享利益【8】。两国承诺将成为相互信任的战略伙伴,并在双边关系和国际问题上开展紧密合

作。双方认为,两国在一系列关键问题上有着“相同和相近的立场”【9】。尽管俄罗斯对中国实力的上升和中国影响力的扩大并非

全无戒心,两国还是在能源、太空,特别是军事等广阔的领域加强了合作。中俄之间稳定的合作关系,显著地改善了中国的周边环境。

同时,中国也致力于改善与新独立的中亚国家的关系。中国与所有五个中亚国家迅速建立了外交关系,对中亚国家实现独立、稳定与发展的愿望表示了有力的支持。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中国迅速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签订了边界协议。对于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一个重要考验是如何应对分离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的威胁。共同的安全关注使中国与中亚国家达成了建立集体的地区制度安排的协议,这导致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创立。特别重要的是,为保证能源供应,中国加强了与中亚国家的经济联系。哈萨克斯坦不仅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石油供应国,也成为中国进入波罗的海地区的门户。

中印关系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仍然存在问题。由于存在着领土争端以及两国间的战略竞争,双方都对对方存有疑虑。中国做出了两方面的努力以改善与印度的关系:一是推动边界谈判,二是发展经济合作。如前所述,在边界划界问题上的合作气氛已有所加强,现在这个问题对于双边关系的发展并不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就经济关系而言,双方都认为有必要加强贸易、投资与技术领域的合作。中印都是崛起中的大国,在这一方面两国有越来越大的共同利益。与此同时,两国试图缩小存在于彼此间的战略怀疑,在地区与全球事务领域进行合作。不过,在两国之间要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关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10】。

对于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中国做出了两方面的重要努力:一是实现与所有东南亚国家关系的正常化;二是同时在双边和多边层次上发展经济合作。1991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正常化以后,中国首先参加了东盟外长会议,然后成为东盟的对话伙伴国,这为中国与东盟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双边关系来说,中越关系特别重要,因为这一双边关系在中苏对抗期间经历了非常困难的时期。1991年,两国再次实现了关系的正常化,两国发表了关于新世纪全面合作的《联合声明》,对发展双边友好合作关系做出了具体规划【11】。由于两国在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双方在几乎所有领域加强了合作关系。这为两国谈判解决在陆地边界和北部湾划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ok.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