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亲自手打,适用于7版教材)

更新时间:2023-10-17 04: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骨髓:为填充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的软组织。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含有发育阶段不同的红细胞和其它幼稚型血细胞,呈红色,有造血功能,胎儿和幼儿的骨髓全是红骨髓,5岁以后,长骨骨干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呈黄色,称黄骨髓,失去造血能力。

板障:颅盖骨的内、外板之间的松质称板障。有板障静脉通过。

骺线:长骨骨干与骺相移行的部分为干骺端,幼年时保留有一片骺软骨,至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合为一体,其间遗留痕迹为骺线。

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起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及,两侧平对第二肋,是从前面计数肋骨序数的重要标志。

翼点:在颅侧面额、顶、颞、蝶骨汇合处形成的“H”形骨缝,骨质薄弱,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外伤骨折易引起颅内出血。

骶角: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的突起称骶角,体表可触及,是重要的骨性标志,施行骶管内麻醉常以骶角作为进针标志。

关节腔:是由关节囊的滑膜层和关节软骨共同围成的密切的腔隙,腔内为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固性有一定作用,腔内有少量滑液。

肋弓: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接形成肋弓。全长可触及,是重要的骨性标志。

足弓:跗骨和跖骨借其连接形成凸向上的弓形,分前后方向的足纵弓和左右方向的足横弓,足弓增加了足的弹性和稳定性,对足底神经血管有保护作用。

椎间盘:是连接相邻两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由两部分构成,中央部为有弹性的胶状物质髓核,周围部为纤维环。使之既坚韧又有弹性,可缓冲脊柱的震荡,也可增加脊柱的运动幅度。

钩椎关节: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突起为椎体钩,椎体钩与上位椎体下缘的斜坡相接形成钩椎关节。如椎体钩过度增生肥大,可使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产生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

腹直肌鞘:由腹前外侧群三层扁肌的腱膜构成,包绕腹直肌的鞘状结构。鞘分为前后两层,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键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

腹股沟管:为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由外上向内下的肌肉、腱膜间的潜在裂隙,长4~5厘米。管内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为腹前外侧壁的薄弱部位。

腹股沟韧带:是由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而成,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

腹股沟镰:腹内斜肌下部起于腹股沟韧带的肌束行向前下,越过精索前面延为腱膜,与腹横

肌的腱膜会和形成腹股沟镰,在精索后方止于耻骨梳的内侧端及耻骨结节附近。

腹股沟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三角区内无腹肌,腹横筋膜薄弱,又有腹股沟浅环位于此区,为腹前外侧壁的薄弱部位。

斜角肌间隙:是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第一肋之间围成的三角形间隙,其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经锁骨上大窝进入腋窝。

咽淋巴环:由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舌扁桃体组成,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端的防御结构。

胆囊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构成,胆囊动脉常行走于此三角内,是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咽峡: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既是口腔的交通窄道,又是口腔与咽的分界标志。

咽隐窝:位于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的凹陷,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麦氏点:即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是临床麦氏切口的定位标志。

十二指肠悬韧带:十二指肠空场曲后壁借十二指肠悬肌固定于右膈脚上,十二指肠悬肌及包绕其下段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是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

齿状线:是由肛柱下端和肛瓣基部连成锯齿状的环形线,为肛管内面黏膜与皮肤的分界线和区分内、外痔的标志,也是不同的神经支配、动脉供应、静脉、淋巴回流的分界线。

肝门:即位于肝脏面左右两条纵沟之间的横沟,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以及肝的神经、淋巴管出入肝的门户。

肝胰壶腹:是胆总管末端和胰管在十二指肠内侧壁内合并形成的膨大部分,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其周围有肝胰壶腹括约肌(oddi括约肌)包绕。

第二肝门:为肝左、中间、右三条静脉和若干条肝小静脉出肝后注入下腔静脉处,位于腔静脉沟的上端。

肝裸区:为肝膈面、冠状韧带前、后叶之间及三角韧带前后之间无腹膜覆盖的区域,此处肝与膈肌直接相贴,为肝的最薄弱表面。肝脓肿可经此处溃破入胸膜腔。

声门裂:喉腔内位于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和声带突之间的裂隙,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

胸膜腔:是脏、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共同围成的密切潜在性腔隙,左右各一,互不相同。腔内呈负压,仅有小许浆液,可减少摩擦。

肺根:出入肺门的主支气管、肺血管及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被结缔组织包在一起称肺根,将肺连于纵隔。

纵隔:指指左右两侧纵隔胸膜之间的所有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肺门:为肺纵隔面中部的一长圆形凹陷,是肺的血管、主支气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肺的门户。

肋膈隐窝:是位于肋胸膜和膈胸膜相互移行处的半月环潜在性腔隙,为胸膜腔的最低部分,胸腔积液常先寄存于此。

气管隆嵴:为气管杈内面一向上凸的成半月形的纵嵴,是支气管镜检查的定位标志。

支气管肺段:是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分布区的全部肺组织的总称。其形态呈圆锥形,尖端朝向肺门,底位于肺的表面,亦简称肺段,左右肺各有10个肺段。相邻肺段间隔有肺静脉属支及疏松结缔组织,根据肺段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独立性,临床可以肺段为单位进行手术切除。

肺韧带:在肺根下方脏、壁胸膜移行而形成双层的肺韧带,张于肺根与纵隔胸膜之间,有固定肺的作用。

肾门:为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处,是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肾盂的出入部位。

肾区:是指第12肋下缘与竖脊肌外侧缘的交角处,为肾门在背部的体表投影区。患肾脏疾病时可在此区出现叩击痛。

肾蒂:出入肾门的肾动脉、肾静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为结缔组织所包裹,称为肾蒂。

肾柱:肾皮质伸入肾椎体之间的部分称肾柱。

肾窦:由肾门伸入肾皮质内的凹陷,称肾窦,内含肾盂、肾大盏、肾小盏、肾动脉的分支,肾静脉的属支及脂肪组织等。

膀胱三角:是指位于膀胱底内面左、右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3者连线之间的三角形区域;此区缺乏粘膜下层,无论膀胱充盈或空虚时,黏膜均保持平滑无皱襞;该区为膀胱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位。

输尿管间襞:两输尿管口之间的皱襞成为输尿管间襞,在膀胱镜下所见为一苍白带,是临床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

肾段:每支肾段动脉所分布的肾实质区域称为一个肾段。每个肾可分为上段、上前段、下前段、下段和后段,由同名动脉供血,段间有少血管的段间组织分割。

脂肪囊:为位于肾纤维囊外周、包裹肾脏的脂肪层,又名肾床。临床上作肾囊封闭,即是常将药物注入肾脂肪囊内。

精索:是由腹股沟管腹环延至睾丸上端的1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由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输精管动静脉、淋巴管、神经和鞘韧带等外包被膜构成。

射精管:由输精管末端与精囊腺的排泄管汇合而成,穿前列腺实质,开口于尿道的前列腺部。

输卵管伞:为输卵管游离端边缘许多细长的突起,是临床手术时识别输卵管的标志。

睾丸鞘膜腔:睾丸鞘膜的脏、壁两层在睾丸后缘相互反折移行,两层围成的密闭囊腔称鞘膜腔,内含少量浆液。

阴道穹:阴道上端包绕子宫颈阴道部,而在两者之间形成环状腔隙称阴道穹,分阴道前穹和阴道后穹。阴道后穹临床上常作为穿刺、手术、引流入路。

会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会阴又称产科会阴,是指肛门与外生殖之间的软组织;广义会阴是指封闭小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以两侧坐骨结节连线为界分为前部的尿生殖三角和后部的肛门三角。

盆膈:构成盆腔的底,由肛提肌和尾骨肌及覆盖二肌上、下的盆膈上筋膜和盆膈下筋膜组成。

尿生殖膈:由尿生殖膈上筋膜、尿生殖器下筋膜及其间的会阴深横肌和尿道括约肌组成,封闭尿生殖三角。

腹膜腔:脏、壁腹膜相互移行所围成的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内有少量浆液,男性腹膜腔封闭,女性腹膜腔通过输卵管腹腔口及生殖管道与外界想通。

直肠子宫陷凹:腹膜在直肠与子宫之间反折所形成的间隙,是女性腹膜腔最低部位。女性腹膜腔积液常聚集于此。

系膜:脏、壁层腹膜相互延续移行,形成许多将器官系连固定于腹、盆壁双层腹膜结构称为系膜,其内含有出入该器官的血管、神经及淋巴和淋巴结。

体循环:又称大循环,是指血液经左心房到主动脉并沿其各级分支达全身各处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然后汇入小静脉最后汇入上、下腔静脉再回到右心房的循环。特点:流经范围广,流程长,能将氧和养分运往全身,将代谢产物运回心脏。

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界沟上端的心外膜深面,呈长椭圆形,是心的正常起搏点。

Koch三角:右心房的冠状窦口前内缘、三尖瓣膈侧尖附着缘和todaro腱之间的三角区。三角的前部心内膜深面为房室结,其尖对着膜性室间隔的房室部。此三角为心内直视手术时的重要标志。

房室交点:是后房间沟、后室间沟与冠状沟的相交处,是心表面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左、右心房与左、右心室在心后面相互接近之处,其深面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等结构。

卵圆窝:位于房间隔右侧面中下部,呈卵圆形凹陷,是胚胎时期卵圆孔闭合后的遗迹。此处薄弱,是房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也是心导管穿刺的理想部位。

动脉圆锥:是右心室流出道,又称漏斗部,位于右心室前上方,内壁光滑无肉柱,呈锥体状,上端借肺动脉口通肺动脉干。

室上嵴:在右心室内,右心房口与肺动脉口之间的室壁上有一弓形肌隆起称室上嵴,将右心室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分。

隔缘肉柱:前乳头肌根部有一条肌束横过室腔至室间隔的下部,即隔缘肉柱,或节制索,有防止心室过度扩张的功能。房室束的右束支及供应乳头肌的血管可通过隔缘肉柱达前乳头肌。在右心室手术时,要防止损伤隔缘肉柱,一面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包腔:为浆膜性心包脏、壁两层之间的潜在腔隙,内含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

心包横窦:为心包腔在主动脉、肺动脉后方与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前房间的间隙。当心直视手术需阻断主动脉、肺动脉血流时,可通过此窦从前后钳夹两个大动脉。

颈动脉窦:是颈总动脉末端或颈内动脉起始部的膨大部分,属压力感受器,可感受血压变化,反射性调节血压。

动脉韧带:是连于主动脉弓下缘与肺动脉干分叉处稍左侧之间的纤维性韧带,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出生六个月后仍未闭锁则为先天性心脏动脉导管未闭。

掌浅弓:由尺动脉终末支额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而成,位于掌腱膜深面,指浅屈肌腱浅面。发出指掌侧总动脉等血管。

掌深弓:由桡动脉末端和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位于屈指肌腱深面。发出指掌心动脉与掌浅弓血管指掌侧总动脉相连。

静脉角:由同侧的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汇合处的锐角,左侧有胸导管注入,右侧有右淋巴管注入。

胸导管:为全身最大的淋巴管,起自乳糜池,经主动脉裂空入胸腔,最后注入左静脉角,其收集了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左支气管纵隔干、左腰干、右腰干、肠干六条淋巴干。即左侧头颈部、左侧胸部、左上肢、腹盆部及双下肢的淋巴回流。

右淋巴导管:由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右支气管纵隔干汇成,注入右静脉角,收集右侧头颈部、左侧胸部、右上肢的淋巴回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o2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