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更新时间:2023-09-30 21: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水利工程经济学课后答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第一章 绪论
复习与思考
1、解释下列概念
稀缺:稀缺性是指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稀缺具有绝对性,任何社会和时代资源都存在稀缺;稀缺具有相对性,资源相对于人的欲望总是稀缺。
自由物品:是自然界存在,人类可以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
经济物品: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即必须耗费一定资源、借助生产工具通过劳动加工生产出来的物品。
微观经济学:又称个量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等。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利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国民经济中各个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怎样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的最大组合,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
2、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的性质?
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存在与社会主义思想相对立的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的一面;另一方面,又有对社会主义有用的经验总结和管理方法的另一面。(具体可展开阐述)
即使以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用部分而论,它是否真正有用还要看它是否适合我国的国情。由于国情的差异,对西方有用的东西未必在我国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3、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资源稀缺状况下,如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 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的欲望和需求的无止境和多样性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分析与解决这一矛盾冲突就是经济学的基本任务。经济学实质是一门关于选择的科学,它主要研究人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以使有限的资源能更好的满足人类多样化的需求。因此,西方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稀缺状况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 4、现代西方经济学试图解决的基本经济问题有哪些? 现代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试图解决的问题;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
b.采用什么生产方法,即怎样生产的问题 c.为谁生产,即收入分配问题 (2)宏观经济试图解决的问题:
a.总体经济问题,如: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和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
b.国民经济总量及各项总量的相互关系,如: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总就业量或总失业率、全社会消费量、投资、储蓄、物价水平、利息率,以及这些变量的增长率和波动率等。
5、什么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概念需具备哪些条件?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条件:一,资源本身有多种用途;二,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且不受限制;三,资源能够充分利用。
6、假设有一亩地,用来种粮食可获收入500元,用来种油菜可获收入1000元,用来种蔬菜可获收入2000元,试问:(1)用来生产蔬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2)用来生产油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3)用来生产粮食的机会成本又是多少? (1)1000元 (2)2000元 (3)2000元
7、如果一国实际产量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之内,那么,该国的经济状况是存在失业和资源利用不充分,还是处于通货膨胀和需求过度状况,为什么?
答:存在失业和资源利用不充分。因为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之内的任意一点,说明生产还有潜力,即还有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存在资源闲置。
第二章 经济学的方法论
复习与思考
1,解释下列概念。
实证经济学:研究“是”什么,对经济运行进行描述;主要回答某种经济现象怎么一回事,由什么导致的,为什么会变化,后果是什么;不讲价值判断,只描述不评价。
规范经济学:研究“应该是”什么,对经济行为的是非善恶、合理与否作出判断;回答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判断具体方案的好坏以及合理性;涉及道德规范与价值判断问题,要作评价。 边际分析法:边际是指“自变量”发生小量变动时,在边际上“因变量”的变动率。这种用边际量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进行分析的方法,就是边际分析法。 均衡分析:在研究的所涉及的诸经济变量(因素)中,假定自变量是已知的或不变的,然后,分析当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会出现的情况及需具备的条件,即所谓均衡条件。
过程分析:考察调整变化的实际过程。将经济运动过程划分为连续的分析“期间”,以便考察有关经济变量在各期间的变化情况。又称“期间分析”或“序列分析”。
静态分析: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得到均衡状态所具备的条件。 比较静态分析:对经济现象有关变量一次变动的(而不是连续变动)的前后进行比较。 动态分析: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所进行的分析。
存量分析:在某一时点上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的分析,具有不可累加性。 流量分析:在某一时期中某种经济变量的增量的分析,具有可累加性。 2,简述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关系。
(1)实证表述是对现象的客观描述;规范表述是关于看法的描述。 (2)所研究的问题不同,即使是同一问题,二者的处理很不相同。
(3)最大区别:实证经济学研究经济运行规律,不涉及对结论的价值判断和评价问题;规范经济学主要对经济运行进行评价。
(4)从方法论看:实证经济学是在既定假设下,对经济运行过程的判断;规范经济学是伦理判断,因此不可计算,也无法验证。
(5)从方法看:西方经济学是实证经济学,但是也包含规范的因子。二者不是完全对立和矛盾,与目标的设定与实现有关,目标的层次越高越具有规范性,目标层次越低越具有实证性。
(6)在经济发展史中,经济方法论有一个从规范向实证转变的过程。
3,举例说明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应用。
实证经济学举例:我们的地球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而变暖;减税和削减社会福利会使人们更勤奋工作;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能否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尽管这些问题很难答,但只要利用分析和经验例证就可以找到答案。
规范经济学举例:我们应该减少使用煤以及二氧化碳这类燃料;税收和社会福利应该削减;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否意味着人与人的不平等。由于这些问题涉及伦理,价值而非事实,因此其答案也无所谓正确或错误。他们只能靠政治辩论和决策来解决,而不能仅仅靠经济分析。
4,简述现代经济学方法论的演变趋势 一,证伪主义的普遍化趋势 二,假定条件的多样化趋势 三,分析工具的数理化趋势 四,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趋势 五,案例使用的经典化趋势 六,学科交叉的边缘化趋势
5,比较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和现代经济学的方法论。 具体来讲:古典学派:归纳法
数学方法 演绎方法 批判方法
经验主义怀疑论方法 现象描述法
斯密二重经济方法论:内在方法,外在方法 李嘉图和西斯蒙第的抽象法 庸俗经济学
新古典学派:心理学派的方法论
数理学派的方法论
新历史学派和制度学派的方法论
现代经济学:凯恩斯的“总量分析法”
“两个剑桥”的方法论 新经济自由主义方法论 经济计量学方法论 新制度学派的方法论
第三章 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与发展
复习与思考:
1.解释下列概念
重商主义:反应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和经济利益和要求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现。重商主义以流通领域为考察对象,从商业实践的经验出发说明财富及其增长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他们认为财富就是货币,货币就是金银,主张国家应该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保证货币流入本国。
重农主义:以魁奈为代表的重农主义在“纯产品”的概念下,研究了剩余价值,并把剩余价值起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直接生产领域,认为只有农业才能提供“纯产品”,提出自然秩序观。
三位一体公式:法国经济学家萨伊用对物质生产的一般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的研究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分析。认为,由于生产三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在生产中共同创造了产品的效用(即产品价值),哪么它们的所有者(工人,资本家,地主)就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工资,利息,地租。这就是三位一体公式,即(土地—地租,资本—利息,劳动—工资)。
萨伊定律:即萨伊的销售论,产品在销售时,货币只是一瞬间地起作用,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物物交换,每一个商品的卖者同时也就是其它商品的购买者,因此,一种物品一经产出,从那时刻起就给价值与他相等的其它商品开辟了道路,即供给会给自己创造出需求。
边际革命:边际学派出现的主要标志是19世纪70年代初由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法国的瓦尔拉斯几乎同时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之后,在西欧各国都有发展。因此,西方经济学说史上也把19世纪70年代经济学理论、观点、方法的变化称作经济学上的“边际革命”(即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出现以后由新古典经济学派提出创立和发展的理论。政策主张基调仍然是自由放任主义,但却是从新的角度(即不再是只重视对生产的研究,而是转向了消费、需求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运用新的方法(边际分析方法)去论述经济自由放任主义的思想。
福利经济学:研究如何使社会的经济福利达到最大化,并研究与福利密切相关的失业,产业波动,货币问题的经济学说。
凯恩斯主义:由于资本主义经济中客观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灵活偏好三大基本心理规律,导致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使经济中经常存在“非自愿失业”。而这种失业是市场机制本身所难以解决的,只能依靠政府干预,刺激有效需求才能得到解决。因此,他反对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自由放任主义,在政策上主张国家(政府)干预经济。
货币主义:也叫货币学派。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个新自由主义学派。它以对抗凯恩斯革命的面目出现,以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为主旨,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理论基础,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物价水平和经济活动的最根本原因,主张实行货币供给稳定增长的货币政策,把货币供应量作为政府管理经济生活的唯一政策工具。
理性预期:理性预期理论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①每个经济行为主体对未来事件的预期是合乎理性的。也即是说,消费者把获得消费的最大效用作为行动准则,生产者把利润最大化作为行动准则,任何经济行为主体进行当前决策时所预料的未来会有的情况,总是完全准确地符合未来实际发生的情况。②只要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各种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都会通过供求变动,最终使各自的供求达于均衡。
新古典主义:20世纪70,80年代形成的一系列与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相对立的理论学说。它以理性预期假设为基础,试图在宏观经济学中恢复古典的理性经纪人假设,并对宏观经济现象进行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的新解,提出新的政策建议。 2.简述重商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与政策主张。 (1)基本理论观点:
财富就是货币,货币就是金银,一切物品只有能够实现为货币时,才是财富。 一个国家衡量其富裕程度和经济实力的标志是所拥有的金银数量。 增加财富的与安全有两个:一,开采金银矿 二,发展对外贸易
国内贸易是有益的,但不能增加一国财富总量。通过对外贸易将本国商品输出到国外,换回金银回国,可以增加国家财富。
(2)政策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3.重农主义的理论有何特点?
第一,重视农业。重农主义把农业看作物质生产的自然基础,并以这种思想为指导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魁奈为代表的重农主义在“纯产品”的概念下,研究了剩余价值,并把剩余价值起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直接生产领域,认为只有农业才能提供“纯产品”。
第二,提出“自然秩序观”。他们认为要使人为秩序符合自然秩序,必须实行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取消政府的一切限制和干涉政策,保护个人的自然权利。
第三,披上封建主义外衣。他们认为剩余价值是自然的赋予,使地租脱去了土地所有权的封建外壳,被归结为超出工资之上的纯粹剩余价值,这种对土地所有权表面上的推崇,实际变成了对土地所有权经济上的否定和对资本主义的肯定。 4.新古典学派与古典学派的理论观点有何异同?
相同:新古典学派与古典学派(古典经济学)在核心要义上是一致的。古典学派的核心要义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自利的经济行为。(2)利益和谐观点。(3)最低限度的政府干预。(4)一切经济资源和经济行为都可以增加一国财富,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农业、商业、国际贸易等。(5)市场经济的运行是有规律的,如收益递减规律、萨伊定律、货币数量理论等等。
不同:新古典学派从新的角度(即不再是只重视对生产的研究,而是转向了消费、需求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运用新的方法(边际分析方法)去论述经济自由放任主义的思想。如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分别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克拉克提出边际生产力分配论;马歇尔构建了均衡价格理论,等等。 5.简述新古典综合的具体内容。
“新古典综合”是指将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综合起来,建立一套新的理论体系,即将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体系。并且认为,现实中存在一种混合经济,即既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自由市场经济,又有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和宏观调控的经济。因此,把新古典经济学称作微观经济学,它以充分就业作为分析的前提。而把凯恩斯经济学称作宏观经济学,着重研究各种不同水平的就业量,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被纳入同一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不过是代表同一理论体系所设计的两种不同情况。所以,新古典综合是一个折衷主义的大综合体系。 6.新凯恩斯主义与凯恩斯主义有何异同?
相同:新凯恩斯主义坚持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信条,认为市场是非出清的,劳动市场上经常存在超额劳动供给即失业,经济中存在显著经济波动,主张政府干预宏观经济。所以政府的经济政策在绝大多数年份是重要的,政府的稳定经济的政策有用武之地。
不同:但新凯恩斯主义吸收了理性预期,自然失业率等概念,并从微观角度解释了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具有粘性(而不是刚性)的特点,从而从微观角度证明了市场是非出清的,与新古典主义强调工资和价格是充分灵活的,市场能够自行调整到充分就业水平的观点相对立。
第四章 供求基本原理
复习与思考:
1.解释下列概念
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和在一定市场上,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且
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
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需求函数就是需求关于价格P的函数,价格为自变量,需求量为因变
量,表示为Q=Q(P)
供给函数:需求函数就是需求关于价格P的函数,价格为自变量,需求量为因变
量,表示为Q=Q(P)
需求价格:是指一定时期内购买者对一定量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供给价格:是指生产者为提供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
需求规律: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
变动的关系。
供给规律: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反之亦然,供给量与商品价格同方向变化的
依存关系。
支持价格:所谓支持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高于市场均
衡价格的价格,又称最低价格。
限制价格:政府规定的低于均衡价格的价格,又称最高价格。
弹性:一般说来,只要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我们就可用弹性来表
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反应的敏感程度。
弧弹性:需求的价格弧弹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
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简言之,它是指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点弹性:它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
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在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消费者的收入变化
所引起的需求数量发生变化的程度大小
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
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
入的增加而减少。即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家庭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2、用图形分析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 图形见书P63(自己画)
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
当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如果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市场就会出现商品过剩或超额供给的市场状况,这时必然会引起供给方内部的竞争,供给者会竞相降价销售并逐步减少商品的供给量,另一方面需求者在压低价格购买时会逐步增加购买量。最终竞争的结果将使价格不断下降,供求数量趋于一致,直到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为止。
相反,如果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则会出现商品短缺或超额需求的市场状况,这时必然会引起购买方内部的竞争,购买者竞相购买会使价格上升并逐步减少购买量,另一方面供给方会因为价格上升愿意增加供给量,最终竞争的结果将使市场价格上升,供求数量趋于一致,直到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为止。
由此可见,当实际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总存在着变化的力量,最终达到市场的均衡或市场出清。
3、影响需求的因素和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影响某种商品需求的因素,除了其自身的价格以外,还有下述一些主要因素: (1)消费者的收入。 (2)消费者的偏好。 (3)相关商品的价格。 (4)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
此外,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商品的需求,如人口的数量、结构和年龄,政府的消费政策等。
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很多,除商品自身的价格外,主要有以下因素: 1.生产成本。
2.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3.相关商品的价格。 4.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5.政府的经济政策。
(说明:如果是论述题的话可适当展开说明各种因素如何影响供给和需求的) 4、用图形分别说明需求量变化与需求变化、供给量变化与供给变化的区别。 (1)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如图4-5所示,a至b点是需求量的变动。
P D
·a · b
0 Q
图4-5 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
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它因素变动是指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动、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消费者偏好的变动和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的变动等。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如图4-6示。
P D3 D1 D2 P0
0 Q3 Q1 Q2 Q 图4-6 需求的变动
(2)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这种变动表示为商品的价格——供给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的运动。如图4—7所示。
P
S ·b ·a
0 Q
图4-7 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他因素变动可以是指生产成本的变动、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动、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的变化等等。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如图4—8所示。
P
S3 S1 S2 P0
0 Q3 Q1 Q2 Q
图4-8 供给的变动
5、联系实际说明政府管制价格(支持价格或限制价格)会产生什么后果。
政府支持价格有利于稳定生产、保证供给,同时过多的依赖政府的支持价格,也会造成供给没办法及时的对市场做出应有的反应。具体可结合书P67页案例进行说明。
政府限制价格有利于社会平等的实现,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但不利于刺激生产;长期来看,会使产品短缺;不利于抑制需求,造成资源浪费;造成排队抢购,社会风尚败坏和黑市
交易。具体可结合书P68页案例进行说明。
6、简述厂商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
表4—3 需求的价格弹性和销售收入
收 入 价 格 弹 性 ed?1 ed?1 ed?1 不 变 不 变 ed?0 同比例于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同比例于价格的上升而增加 ed?? 既定价格下,收 益可以无限增加 收益会减少为零 降 价 涨 价 增 加 减 少 减 少 增 加 7、说明薄利多销的经济学道理。
薄利多销是针对那些需求的价格弹性比较大的商品,即奢侈品属于这种类型。这些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比较大,因此,需求量变动比率大于价格变动比率,价格下调,需求量增加,但需求量增加幅度大于价格下调的幅度,由此导致总收益增加,对生产者有利;价格上调,需求量减少,但需求量减少幅度大于价格上调的幅度,总收益减少,对生产者不利。因此,对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ed>1),应实施薄利多销,即适当降低价格能增加总收益。
8、影响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因素各有哪些?
(1)影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第二,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第三,商品对消费者的重要程度。
第四,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比重大小。
第五,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期长短。 (2)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 第一,时期的长短。
第二,生产规模和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 第三,生产的难易程度与生产周期的长短。 第四,生产成本的变化。
9、说明谷贱伤农的经济学道理。
谷贱伤农是一种流传已久的说法,它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种现象实际上可用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原理加以解释。
作为谷物的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弹性的,如图4—26所示,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比较陡峭。当农业丰收时,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到S1的位置,在缺乏需求弹性条件下,农产品价格会大幅度下降,即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导致农民的总收入减少,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矩形OP0E0Q0和OP1E1Q1的面积之差。相反,在歉收的年份,农产品的减少会导致农产品价格大幅上升,使农民的总收入增加。
P P0 P1 D E 0S0 S1 E1 O Q0 Q1 Q 图4-26 谷贱伤农
10、在商品X市场中,10000个相同的个人,每个人的需求函数均为d=12-2P;同时又有1000个相同的生产者,每个生产者的供给函数均为S=20P。 (1)推导商品X的市场需求函数和市场供给函数。
由题意可得,商品x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d=120000—20000p Qs=20000p (2)求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销量。 由Qd= Qs,得 p=3 ,Q=60000 均衡价格为3,均衡产销量为60000
11、假定下表是需求函数Qd=500-100P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需求表:
某商品的需求表
价格(元) 需求量 1 400 2 300 3 4 5 0 200 100 ①求出价格2元和4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Ed= (?Q/?P)×((P1+P2)/2)/(Q1+Q2)/2=1.5
②根据给出的需求函数,求P=2元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P=2是价格点弹性为: Ed=-(dQ/dp)×(P/Q)=2/3
③根据该需求函数或需求表作出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2元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它与②的结果相同吗?
几何方法大家自己求一下,上课讲过的题目
12、假定下表是供给函数Qs=-3+2P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供给表:
某商品的供给表
价格(元) 供给量 2 1 3 3 4 5 5 7 6 9 ①求出价格3元和5元之间的供给的价格弧弹性; 由题意可得 ES=(?Q/?P)×((P1+P2)/2)/(Q1+Q2)/2=1.6 ②根据给出的供给函数,求P=4元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
P=4 时供给的价格弹性为: ES=(dQ/dp)×(P/Q)=2×(4/5)=1.6
③根据该供给函数或供给表作出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4元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它与②结果相同吗?
几何方法大家自己求一下
第六章 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
复习与思考
1基本概念:
绝对优势: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反之,则不具有绝对优势,而是具有绝对劣势。
比较优势:如果与生产其他商品的成本相比,一个国家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成本比另一个国家低,那么,该国就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与另一个国家相比具有比较优势。每个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具有比较优势,即利益相对较大或不利相对较小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对贸易双方都有利。
H—O模型:商品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而商品价格差异则是由于商品的成本比率不同;商品成本比率不同,是因为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比率不同;而生产要素价格不同则是由于各种生产要素禀赋不同。因此,要素禀赋的不同是产生国际贸易的最重要的基础。 产品生命周期:指产品要经历投入,成长,成熟和衰退等时期。
规模经济:规模的扩大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从而在资源禀赋相同的情况下,规模经济可以引致比较优势。
里昂惕夫之迷:依照要素禀赋论,一个国家出口的是它在生产上大量使用的该国丰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进口的是它在生产上大量使用的该国比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商品。如果H-O理论成立,尽管美国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因为美国资本相对劳动力来说更丰裕)。基于以上的认识,里昂惕夫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具体计算来验证H-O原理,结果发现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与H-O理论的预测完全相反,这就是有名的“里昂惕夫之谜”。
H—0—S定理:虽然各国生产要素缺乏流动性使世界范围内要素价格相等的理想状态不能实现,但商品贸易可以部分代替要素流动,弥补要素流动性的不足,所以国际贸易使要素价格存在均等化趋势。萨缪尔森对此进行了证明。所以,这一理论又被称为H-O-S定理。 雷布津斯基定理:假使商品价格不变,如果一种生产要素增加,会使密集使用这种生产要素的商品的产量增加,同时,使另一种商品的产量减少。
特定要素模型:如果某一要素被较为固定的使用在出口部门的产品生产中,那么该要素的报酬会随出口贸易的发展而增加。相反,如果某一要素被较为固定地使用在进口部门的产品的生产中,那么该要素的报酬会随着进口贸易的发展而下降。 2绝对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也叫绝对优势理论)
斯密认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之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反之,则不具有绝对优势,而是具有绝对劣势。
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
3评述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也叫比较优势理论) (1)比较成本理论的内容:
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别。每个国家应该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 (Comparative advantage)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2)比较成本理论的科学性:
第一,比较成本理论表明,不论一个国家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经济力量是强是弱,都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即使处于劣势的也能找到劣势中的相对优势;
第二,比较成本理论表明,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世界市场的背景下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三,比较成本理论还表明,通过国际贸易分工而使双方互利的程度实际上是在一定范围之内,因此,互利和等价交换是不同的概念。 (3)比较成本理论的局限性:
首先,比较成本理论虽然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但就整体而言,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这是他未能正确区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结果。
其次,李嘉图为了论证他的比较成本说,把多变的经济情况抽象成静态的、凝固的状态,而忽略了动态分析。
最后,比较成本理论忽视了国际分工中生产关系的作用。
必须指出的是,我们绝不能因为比较成本理论的上述局限性而否定其内涵的科学性。比较成本理论所揭示的贸易互利性原理,作为反映生产力发展和国际贸易发展规律的一般理论,在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往来,增进各国福利方面,仍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4简述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商品的国际价值取决于国际交换价格,而国际交换价格又取决于国际需求方程,取决于相互需求均等规律。一个国家的生产物总是按照该国的全部出口商品恰好抵偿它的全部进口商品所必须的价值,与其他国家的生产物交换。商品的价值本身总是在不断的调整之中,以使需求恰好等于供给,一方的供给构成了他对另一方提供的商品的需求。 5里昂惕夫之迷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里昂惕夫之迷的内容:
如果H-O理论成立,尽管美国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因为美国资本相对劳动力来说更丰裕)。基于以上的认识,里昂惕夫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具体计算来验证H-O原理,结果发现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与H-O理论的预测完全相反,这就是有名的“里昂惕夫之谜”。 (2)里昂惕夫之迷产生的原因: 第一,人力资本说
里昂惕夫所定义的资本仅仅包括了实物资本,而完全忽视了人力资本。相关学者用人力资本投资这一概念来解释里昂惕夫之迷产生的原因。他们认为,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是不同质的,这种不同质表现在劳动效率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劳动熟练程度决定的,而劳动熟练程度的高低,又取决于对劳动者进行培训,教育和其它有关的开支水平,即对智力开发的投资。由于美国投入了较多的人力资本。因而拥有较多的熟练劳动力,因此美国出口产品含有较多的熟练劳动力,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程度就会高于进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 第二,要素密集型逆转
a)里昂惕夫在估算进口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时使用的是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劳动比率,而不是进口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对于劳动对资本的替代弹性比较大的国家会用劳动密集型技术生产,然后出口,然而美国是用技术密集型技术生产,美国进口的本来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里昂惕夫却以美国的标准把它估算成进口技术密集型产品,这导致生产要素密集性逆转。
b)忽略其他要素如自然资源的影响,美国对许多自然资源的进口依赖很强,这些自然资源产品作为进口竞争品在美国国内生产,必须投入较多的资本;而对出口国来说,这些产品是资源密集型产品,投入资本较少,这也导致生产要素密集性逆转。 第三,需求偏好差异
美国的需求偏好强烈地偏向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使得美国的资本密集型商品的相对价格较高,因此美国就会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第四,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
美国的关税政策也是产生里昂惕夫之谜的一个重要原因。关税实际上就是对进口征税,它减少进口,刺激国内进口替代品的生产。在里昂惕夫的研究时期,美国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保护最为严格,这就影响了美国的贸易模式,降低了美国进口替代品的劳动密集度。 6简述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
追求规模经济是国与国之间之所以进行贸易和从事专业化生产的重要原因。规模经济(或边际收益递增)使每个国家只能在一些有限的产品和服务上具有专业化生产的优势。 规模经济有内部和外部之分,按照克鲁格曼的定义,“外部规模经济指的是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行业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内部规模经济则指的是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单个厂商的规模而不是其所在的行业规模”。无论是外部规模经济,还是内部规模经济,其共同的基本特征是:规模的扩大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从而在资源禀赋相同的情况下,规模经济可以引致比较优势。
在外部规模经济下,产业规模的扩大使得厂商的成本下降从而具有成本优势,该国成为商品的出口国,但是出口产业的最初建成或扩大纯粹是偶然因素决定的。一旦一个国家建立起大于别国的生产规模,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国就会拥有更多的成本优势。这样,如果该国已先行将产业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即使其他国家更具有比较优势,后者也不可能成为该产品的出口国。
内部规模经济的形成是由于具体生产要素的不可分性和企业的内部分工,规模巨大而复杂的生产设备的使用,高度的劳动分工和完善的管理,大量的研发活动。比如,对于研究和开发费用等成本支出较大的产业来说,规模经济更显得重要。研究和开发费用可视为一种固定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降低。如果这种产品仅限于国内市场,则由于国内需求量有限,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较高,平均成本也较高,厂商难以实现规模经济甚至无法收回投入的研究和开发费用。如果允许国际贸易,使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销售,产量就会增加,厂商能够实现规模经济下的生产。
7什么是战略性贸易理论?并说明该理论在中国的实用性。
战略性贸易理论是以产品差异,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以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为分析工具,主张一国政府应该从战略角度,选择一些能够增强国家竞争力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产业,通过适当的扶植政策促进其发展,以形成国际竞争优势。
目前我国推行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面临诸多限制,但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有自己独有的特色与条件。第一,我国虽然整体生产力水平较低,但发展存在不平衡性,既有技术水平十分低下的行业,也有技术水平先进甚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部门,因而在局部领域有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可能;第二,我国国内市场广阔,潜力巨大,这对于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中的进口政策,实现国内企业的经济规模和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应用前景;第三,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处在建立与完善过程中,这在长期上将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推行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第四,方兴未艾的全球经济结构大调整,为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提供了空间与机会。
第七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
复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劳务)的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本国居民在一年内所创造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净值:一年内用于销售的一切产品和劳务价值总和减去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资本,即是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
国民收入: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个人收入: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一国一定时期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它是以西方经济理论为依据,将国民生产总值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认为创造的物质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劳务活动都是创造价值活动的.
2.说明核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并解释为什么这两种方式所得GNP是一致的? 支出法:这种方法是从谁购买和使用了最终产品出发,把一定时期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时期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之和。
收入法:即通过把所有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收入相加来获得GNP数字,这些收入有:劳动所得的工资、土地所得的地租、资本所得的利息,以及企业所得的正常利润和政府的税收等。
因为从国民经济总体看,总产出总是等于总收入,以及总产出总是等于总支出。这就说明要加总国民经济的总产出,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进行,支出的角度(将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收入的角度(将各要素报酬加总)。所以,可以用上述的方法计算。
3.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存在哪些缺陷,如何弥补? (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缺陷。
第一,非市场交易活动得不到反映。有些经济活动本身不以交换为目的,因此没有市场
价格,如家务劳动、义务劳动、农民自给自足生产部分等。
第二,不能反映出人们所得到的福利情况。现行国民收入核算注重单一的收入或支出核算,它并不反映人们的福利变动情况。如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高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收入分配状况、环境污染情况等不能得到体现。
(2)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缺陷的弥补。
针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各种缺陷,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及有关国际组织都在进行探索,试图予以弥补。
英国经济学家托宾和诺德豪斯提出了经济福利尺度(Measure of Economic Welfare, 简称 MEW),萨谬尔森提出了纯经济福利(Net Economic Welfare 简称NEW)理论,试图将国民收入核算的内容扩大到福利的变化。由于MEW和NEW所涉及的计算还未完全解决,因而没有推广应用。
4.一家生产电视机的企业在这一年内因亏损关闭了,这个国家GNP将受怎样影响?这种影响在支出法、收入法计算GNP时是如何反映的?
GNP将减少。
5.假定某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 总投资 净投资 消费 政府购买 政府预算盈余 试计算:
(1)国民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 =4800-(800-300)=4300 (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 =4800-(3000+800+960)=40
(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 =960+30=990
(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 =4300-990=3310
(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
4800 800 300 3000 960 30
8、从下列资料中找出:
(1)国民收入; (2)国内生产净值; (3)国内生产总值; (4)个人收入; (5)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单位:万美元
资本消耗补偿 雇员酬金 企业利息支付 间接税 个人租金收入 公司利润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红利 社会保险税 个人所得税 消费者支付的利息 政府支付的利息 政府和企业的转移支付 个人消费支出 =3178.6
(2) 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 =3644.2
(3)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 =4210
(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 =3055.7
(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2405.6
(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 =41.9
565.8 2065.4 435.2 465.6 87.5 346.6 243.9 124.2 368.3 650.1 98.9 189.7 467.8 2363.7 答:(1) 国民收入=雇员佣金+企业利息支付+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记住:计算前先把上述公式列出来,即使计算结果有误也可给部分分)
第九章 宏观经济政策
复习与思考
1.解释下列概念
充分就业:它不仅指劳动这一生产要素,而且包括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所有各种生产要素都通按他们的所有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全部被投入生产和使用的经济状态,即全社会的经济资源被充分利用的经济状态。
物价稳定: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不出现剧烈、大幅、持续的变动;没有通胀很困难,维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是合理的。
经济增长: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GDP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自动稳定器:财政政策本身具有一种自动调节经济、减少经济波动的机制,在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萧条时自动增加需求。
年度平衡预算:一个谨慎行事的政府应该厉行节约,量入为出,每年都要保持预算平衡。 周期平衡预算:不追求逐年的平衡,只求“以丰补歉”,也称之为补偿性财政政策。 功能财政:政府的预算目标不是追求财政收支平衡,而是追求经济持续增长,实现充分就业的状态。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时会有的财政预算盈余或赤字。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调节商业银行的储备金,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的一种政策手段。
收入政策:政府通过某种行政措施强制性或非强制性地限制工资和价格的政策 指数化政策:按通货膨胀指数来调整有关变量的名义价格,以便使其实际值保持不变 人力政策:通过对劳动力市场结构的改善来减少失业 2.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一般包括哪几项主要内容?
充分就业:它不仅指劳动这一生产要素,而且包括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所有各种生产要素都通按他们的所有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全部被投入生产和使用的经济状态,即全社会的经济资源被充分利用的经济状态。
物价稳定: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不出现剧烈、大幅、持续的变动;没有通胀很困难,维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是合理的。
经济增长: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GDP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国际收支平衡:要求一国能保持汇率稳定,同时进出口大致平衡,无大量赤字或盈余。 3.如何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进行需求管理? (1)财政政策的运用
运用财政政策主要是政府根据所要实现的经济目标,通过有意识地改变和调整税收、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来调节总需求。
运用财政政策调节总需求的原则是:“逆经济风向行事”。即当社会总需求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应采取刺激总需求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以消除失业和经济衰退,具体包括通过降低税率、增加政府购买水平和转移支付等手段刺激社会总需求。 当社会总需求过度;出现持续通货膨胀时,应采取抑制总需求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以消除通货膨胀,具体包括通过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购买水平和转移支付等手段刺激社会总需求。
(2)货币政策的运用
货币政策是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中央银行运用其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总水平的经济政策。具体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法定存款准备率三种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运用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也和财政政策一样,坚持“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基本原则。当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应采取增加货币供给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以解决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具体包括通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率等手段实现。相反,在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应采取减少货币供给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抑制总需求,以控制物价上涨和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具体包括通过中央银行
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提高准备率等手段实现。
4.什么是自动稳定器?
西方国家财政制度本身的某些特点,使它们自身具有某种自动调节经济,促进经济稳定的功能。也就是说,即使在政府支出和税率保持不变的时候,财政制度本身会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因而被称之为“自动稳定器”或“内在稳定器”。它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政府收入和支出的自动变化来实现的。政府收入的自动变化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主要表现为政府失业救济金和各项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变化。
5.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与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1)二者定义
平衡预算分为年度平衡预算与周期平衡预算。
年度平衡预算:一个谨慎行事的政府应该厉行节约,量入为出,每年都要保持预算平衡。 周期平衡预算:不追求逐年的平衡,只求“以丰补歉”,也称之为补偿性财政政策。 功能财政:政府的预算目标不是追求财政收支平衡,而是追求经济持续增长,实现充分就业的状态。
(2)区别:平衡预算是被动的平衡每个经济周期的预算,而功能财政思想认为财政政策的目标不应满足于被动性的补偿性财政政策,而是应该主动去提供足够的有效需求,以刺激经济增长,在防止出现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同时实现和保持充分就业。
正在阅读:
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09-30
上学期期末统考试卷讲评04-30
助理电子商务师模拟试题07-05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高补班)12-03
银行从业考试题库(4000题)03-29
结构力学第1章 绪论07-22
新时代班主任03-13
拆除施工方案06-12
机械设计基础作业集题解详细版11-1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课后
- 习题
- 经济学
- 答案
- 2010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模拟考试题2-答案及解析
- 市委办公室工作概要
- 占道施工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和交通疏导措施
- 国学中的管理智慧
- 南长街中心小学2018-2019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 广告学作业(1)
- 2018-2024年中国吸塑机市场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预测报告
- 教育均衡发展与四年级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 从关原合战东西军的选择说开来
-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6 一元一次方程 6.3 实践与探索 2 储蓄问题学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doc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 支教教学日志
- 浅谈小学英语导入艺术
- 高中数学组 教研活动记录
- 京建法〔2014〕4号附件
- 思明区小学教研活动通知
- 绿色建筑与生态建筑咨询与评价试卷100
-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农转居”和“城中村”改造有关政策问题的意见
- 浅谈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好中小学的过渡与衔接
- 黄自作品《思乡》赏析